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慕南枝-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些什么人进京?保宁那边的公主府还空着,你暂时住到那边去,等我爹回来了,我们再细谈。”
李谦忍不住笑,道:“我已经和保宁见过了,她让我住到这边来的。”
姜律松了一口气,随即一愣,后知后觉地道:“不对啊!你什么时候和保宁见的面?她住在宫里,每天忙着给别人穿嫁衣,忙些乱七八糟的事,你们什么时候见得面……”他说着,大叫了一声,睁大了眼睛瞪着李谦,指头他的“你,你,你”了半晌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李谦也没准备瞒着姜律。
他坦然地点了点头,道:“前些日子保宁住进了帽子胡同,就是去见我。”
“你们这两个家伙!”姜律听后不由咬牙彻齿,道,“枉我还担心她出了什么事,原来去见你去了!难怪朝廷里传出她觉得太累,要休息几天!”
李谦心中一突。
保宁是女子,原本就有很多人会觉得她牝鸡司晨,若是再传出她身体不好,没办法像曹太后那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处理朝政,会让很多支持保宁人会觉得她不可靠,摄政只是暂时的,就算是不想交出大权,但身体不好,最终也会被迫交出权柄。这个时候传出这样的流言,对保宁的执政是很不利的
权力原本就个云诡波谲的事,出什么事都不用奇怪。
道理是这么说,可涉及到的人是姜宪,李谦却怎么也没有办法压制住心底的怒火。
他冷冷地哼了一声,对姜律道:“这件事你别管。我既然在京城,少不得要帮保宁做点小事。这件事我会查清楚的。”
姜律点头。
他这个时候的确有些顾不过来了。
家里的事,衙门的事,女眷的事,他忙得团团转,正安顿着李谦,贴身的小厮急匆匆地跑了过来,道:“七老爷和十六老爷带着含少爷和纵少爷过来了。”
姜家唯二的两房旁支。
按姜镇元安排,这两房暂时留在京城,等他到辽东站稳了脚跟再说。这几天也就没有顾得上和他们商量。而他们这个时候过来,十之**是和姜镇元去辽东平乱有关。
姜律丢下了李谦,匆匆去了外院的书房。
☆、第七百六十一章 患难
姜家的两位老爷都正值壮年,特别是姜纵的父亲十六老爷,受着祖荫,一生没有受过什么波折,又没有遇到过什么糟心事,看上去犹为年轻,和姜纵站在一起,不像父子像兄弟。
看见姜律进来,虽然是长辈,但两位叔父还是站了起来,待姜律给他们行过礼之后,姜含和姜纵上前姜律行了礼。
姜含的父亲居长,代表两家人开了口:“大哥是不是准备搬去辽东平乱?怎么也没有跟我们商量一声?大哥现在在哪里?什么时候回府?”
姜家此举,大部分的人认为姜镇元这是要去辽东避风头,所以才会把个没有卫所在后面支持的杨俊放在了西山大营的位置上。可姜含的父亲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姜镇元去辽东对姜家没有一点点好处,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姜律想到父亲嘱咐他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试一试两位叔父的意思,他待小丫鬟上了茶点之后,遣了屋里服侍的,把姜镇元的打算告诉了姜家七爷和十六爷。
两位老爷和姜含、姜纵都大惊失色,倒没有责怪姜镇元放弃了姜家几辈人经营的京中势力,而是齐齐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
姜家被两代君王一位摄政的太后忌惮,看上花团锦簇,实际上杯弓蛇影,多亏姜镇元从中周旋。在他们心目中,姜镇元若不是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是决不会主动请调去辽东平乱的。
姜律点头,把现在的形势和父亲的打算告诉了两家人。
姜含的父亲眉头直皱。
姜纵的父亲则想得更远。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他想也没想地道:“那大哥这是打算将家慢慢搬到辽东去吗?”
姜律点头,颇有深意地安抚两位叔父:“这件事父亲谁也没说。只待在辽东站稳了脚步再慢慢谋划。”说到这里,他目露片刻的茫然。
父亲从李瑶那里出来之后就会去拜访他的岳父,把自家的打算跟吴家说明,若是吴家还愿意把女儿嫁人他,国丧之后,他就会和吴氏成亲。若是吴家颇有微词,姜家就会找个理由对他不利的理由把婚退了。
不想勉强吴家大小姐跟着他们去辽东受苦,更不愿意坏了吴家大小姐的清誉,让吴家大小姐担个被退婚的名声。
到时候他哪里还能娶个好名声的姑娘。
他娘急得直哭。
他却是偷偷去瞧过吴家大小姐,有些舍不得吴家大小姐。
可父亲说强扭的瓜不甜,心意已决,就算是他和母亲都反对也没有用。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他等了那么多看,却还是没有等到他天定的姻缘……
姜律忙收敛了心绪,继续道:“不过,请两位叔父放心。爹说辽东苦寒,两位叔父都在京城住习惯了,只是我们这一房搬去辽东,两位叔父还是住在京城,爹也会拜托京中的朋友照顾的……”
只是没有等他的话说完,七爷强硬地道:“阿律不必多说了。我们姜家人虽然少,却向来是共进退的。辽东是苦寒之地,可既然大哥呆得,我们也呆得。我和你十六叔虽然都不是卫所里身强体悍之人,可是记个账,抄个公文这样的事还是做得来的。”他说着,和姜家十六老爷交换了一个目光,这才道,“我们来的时候已经商量好了,不管镇国公府出了什么事,我们两家都跟着大哥共进退。你就跟我们说,我们此时应该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好了。我们怕自作主张,弄巧成拙,反而坏了姜家的大事。”
姜含和姜纵也纷纷表示,愿意随着姜镇元去辽东。
姜镇元猜到两位族兄多半会和他共进退,姜律却没有想到两位叔父这样的果断,特别是十六老爷,是个从来不自己拿主意的人。
他不由得眼眶一湿,连声道:“多谢两位叔父。此间还没有需要两位叔父的时候,等需要两位叔父的时候请两位叔父过府一叙也不迟。”
姜家十六爷就道:“嘉南是怎么一回事?李家也不管管她。是不是李家和她有了罅隙?”
他们都听说嘉南越俎代疱,越过韩同心,像曹太后似的管理朝政。
在他们看来,姜宪毕竟是出了阁的郡主,摄政是名不正方不顺,这个时候越张扬,失势之后就会越落魄。偏偏他们并不了解姜宪,心中为她担忧不已。
姜律想了想,还是瞒下了李谦在京城的事,道:“这件事父亲心里有数。两位叔父不必担心。”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两人也步没有追问姜宪的事,和姜律聊了卿这些日子的朝政,见家里到处乱糟糟的在收拾东西,辞了晚膳,起身告辞了。
姜律把人送出了门,这才想起李谦过来连口饭都还没有吃上,又吩咐心腹去给李谦弄吃的,他忙着把姜镇元几件心爱的古玩装箱,等歇下来,已是二更鼓响,他饿得没有精神。
他的随身小厮忙道:“大公子,夫人那边炖了人参鸡汤,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已经来问过两次了,大公子不如去夫人那边用晚膳吧!”
姜律心里有点烦,就不愿意看见母亲泪眼婆娑的脸。他有点想去找王瓒,又觉就算是见了王瓒有些话也不能说,他火光电石中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明白姜宪的选择了。
李谦不是他们圈子里的人,也就和他们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若是能玩到一块儿,反而是什么话都能说。像王瓒这样的,从小一块儿大长,看着情同手足,偏偏两家常常会利益相左,很多话都不能说。
真是一团乱麻啊!
姜律想着,陡然间很想这就起身去辽东。
把京城的这些恼人的事全都抛到了脑后。
他瘫在太师椅上混混沌沌地想着,他随身的小厮跑了进来,高声道:“大公子,国公爷回来了,让你立刻去他书房一趟。”
也就是说,他和吴家大小姐的婚事有了定论。
姜律顿时生出一股近乡情怯之感。
他支支吾吾地问小厮:“我爹的脸色怎样?”
小厮摇头,道:“国公爷喝多了,看不出来。”
姜律神色黯然,去了姜镇元的书房。
因为姜镇元的喜欢的东西都要带去辽东,经过几天的打包,姜镇元的书房显得有些空荡。
姜律进去的时候,姜镇元正闭着眼睛养神,因饮酒过多的脸膛红彤彤的,看上去比平时多了几分放纵。
他听到动静睁开眼睛,没等姜律说什么,他已笑了起来,道:“阿律,你这小子有点运气。吴大人亲自把吴小姐叫到我面前,让吴小姐选,吴小姐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吴家既然和姜家订了亲,她就是姜家的人。不要说姜家只是去辽东,就算是去岭南,她该嫁的时候自然就会嫁。”
☆、第七百六十二章 与共
也就说,他和吴家大小姐的婚事不会再有波折。
姜律眼眶微湿,心中酸酸楚楚,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姜镇元看着不免叹气,却又有几分欣慰,起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颇有感慨地道:“不是爹不喜欢这个儿媳妇,是爹不想委屈你。若是吴家大小姐不中意这门亲事,她就算是嫁人了你,言辞间也会有所怨怼。与其如上,爹宁愿你娶个门第低些,却能和你一心一意过日子的女子。你可明白爹的苦心。”
“明白!”姜律使劲地点了点头,道,“爹您从前就跟我说过,若是仕途没了,还可以重头再来。若是家没有,这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以后也会好好待吴家大小姐的。”
“也要好好地待你岳父。”姜镇元郑重地道,“你岳父当着我的面把吴家大小姐叫出来,就是向我表明他家的女儿决不是那遇事就躲,没有主见的女子,你也要感谢你岳父才是。有他这样的父亲,才能教出吴家大小姐这样的女儿来。你要时刻记住,在我们家困难的时候,你岳父却荣辱不惊,心素如简,不仅是值得你敬重,还值得我敬重的人。”
“我明白!”姜律再次保证。
姜镇元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今天高兴,和你岳父多喝了几杯酒,我也要去歇着了。你也早点休息。我已经和李瑶商量好,三天后我就带着我们的出发。你暂时留在家里,把该收拾的东西都收拾好了,或在库房里放好了,或运去辽东。等你成了亲,就立刻去辽东。来年夏天,我们再把你娘和你媳妇接去辽东。到时候营房也已经收拾好了,廖修文的兵力如何我心里也有个数了,你过去了我们正好可以开始招募新兵了。”说到这里,他想到一件事,道,“你齐世叔写了封信给我,告诉我李谦曾派了三千骑马悄悄地借道逆州和大同,准备和我们内外夹击,把廖修文留在山海关内的……”
后来因为姜家的需要,他放走了廖修文,也让李谦无功而返。
“如今人暂时在大同落脚。”姜镇元含含糊糊地道,“你记得给你妹夫写封信,向他道声谢。虽然是亲戚,可亲戚间能做到这个份上也是难得了。至于他们在大同的供给,你齐世伯说他包了,但我也也不能让你妹夫一个人担了。你看家里还有多少可动用的银子,拿个三、五千两送过去……”
姜律听着不由咧了牙笑,道:“妹夫正在旁边的公主府里歇着呢!”
姜镇元吓了一大跳。
姜律就把姜宪在帽子胡同歇息的事告诉了姜镇元。
他一边说的时候一边在心里吐糟姜宪,很想说姜宪几句笑话,可想到他对面的人是自己的父亲,知道不适合,没好意思说。
姜镇元听说李谦的事立刻就站了起来,道:“走,你跟着我去看看你妹夫去!”
李谦悄悄来了京城,这对一直孤身奋斗的姜镇元来说等同来了碗补药,立刻变得精神抖擞起来,拨腿就往公主府去。
姜律只能认命地跟着。
李谦住的地方不是李谦的心腹就是姜律的心腹,有人长趋直入,不是姜律就姜镇元。
他也就没有端着,整了整衣襟,直接迎了过去。
姜镇元见了十分的愉悦。
两人并肩进了厅堂,由姜律俸茶。
突然间就享受到了身份尊贵的姑爷待遇,李谦心里惶恐了一下才心平气和下来。
姜镇元先是向李谦道了谢,随后就和他说起京城中的形势来,一副让李谦帮着出主意的架势。
李谦有片刻的懵然。
很不适应突如其来的改变。
他仔细地琢磨了一会,才开始回答姜镇元的提问。
而回到内宫的姜宪第一时间就去见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正歪在临窗的大炕上正闭着眼睛一面由小宫女捶着腿,一面听着女官读佛经。她听到动静眼角微睁,看了姜宪一眼,又闭上了眼睛,理也没理姜宪一下。
姜宪讪讪然地笑。
她此时才惊觉自己不打招呼就在外面留宿有多么的严重。
“外祖母!”她撒着娇拉着太皇太后的衣袖。
太皇太后不满地“哼”了一声,任由她拉着自己的衣袖不理睬。
“我来给您捶腿!”姜宪就讨好般地接过了小宫女手上的美人捶,有一下没一下的给太皇太后捶着腿。
太皇太后这才抬眼看了姜宪一眼,道:“放下吧!就你那力道,可别把我给捶瘸了。快了放下吧!我还想好生生多活两年呢!”
“外祖母!”姜宪就求饶般地抱住了太皇太后的胳膊。
太皇太后绷不下去了,满脸无奈地叹气,狠狠地点了点姜宪的额头,道着:“你呀,怎么就能让我省省心。李谦什么时候来的?住在哪里?现在在哪里?京城这么乱,你也不怕他遇到什么事?”
“他带了人过来的。”姜宪只好这样安抚太皇太后,“他这个人您还不知道啊,连当年的布日固德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更何况这些京卫。没事的!”
太皇太后还是教训了她几句,这才放过这件事,说起了别的:“等大行皇帝出了殡,你就赶紧回山西去。现在可还是国丧期间。你们年纪轻轻的小俩口,不能总是东一个西一个的!”
从前担心她过早的圆房,现在担心她怎么还没有怀上孩了。
太皇太后觉得自己操碎了心。
姜宪忙道:“我知道了!”把美人捶丢给了小宫女,抢了女官的差事。
太皇太后也有意要罚罚她,随她在自己面前献殷勤。
可惜姜宪刚读了两段话,就有内侍进来禀道:“司礼监的刘公公求见。”
姜宪立了赵玺之后就让刘清明做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把孙德功和杜胜都打发去给赵翌守灵,等到赵翌下葬,他们将去人他守陵。
她抬了抬手。
小内侍立刻去请了刘清明进来。
刘清明手里捧着高高的一堆奏折,进来先给太皇太后行了礼,然后才对姜宪道:“山东那边今天夏天欠收,如今物斛涌贵,闹起了匪患。山东巡抚上折子问怎么办呢?”
他把最要紧的说给姜宪听。
姜宪打开折子,已经是十天前的事了。
她知道司礼监这些地方的陋习,封疆大吏没有招呼好他们照样把你的奏折压着。
☆、第七百六十三章 出行
刘清明刚刚上任,又是个聪明人,姜宪知道他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做这种事,可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她的脸当场就沉了下来。
刘清明看着莫名就心中一寒,忙道:“折子早已日就送过来了,奴婢按着规矩先送去了内阁。可几位阁老商量来商量去,都说要等您回来了拿主意。”他说着,从折子下面拿了几张纸出来递给了姜宪,“这是几位阁老的陈条。”
姜宪大怒,道:“既然有了主意为何还不尽早处置?”
刘清明目带怯意地看了她一眼,没敢作声。
姜宪一口气就堵在了胸口。
他们这是怕她还是在为难她呢?
姜宪胡思乱想着,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期间还夹杂着闵州的声音:“皇上,皇上,您慢点!小心跌倒了。郡主既然回了宫,一时半不会出宫去的。你别着急!”
刘清明也听到了。他忙笑着解释道:“皇上听说你出宫去了,哭了好半天。怕是听到您回宫的消息,赶过来给您请安来了。”
她又不是赵玺的嫡母,请什么安?
姜宪正要拒绝,赵玺已啪嗒啪嗒地跑了进来,高声地喊着“姑母”,却又害怕地驻足,躲在闵州的身后转着双骨碌碌的大眼睛盯着姜宪直瞅。
她不由在心里叹气,朝着赵玺招手,道:“你是天子,天子坐不垂堂。以后可不能再这样随意乱跑了。姑母已经回宫了,你以后若是有什么事,可以让身边的女官找姑母,不必亲自前来。知道了吗?”
赵玺点头,不敢说话。
姜宪就让闵州抱着他去了太皇太后那里,她认命地和刘清明去了御书房,把这几天积攒下来的折子都批了红,并请了李瑶等人进宫,商量山东振祸的事。
这样忙了两天,到姜镇元启程去辽东的日子。
姜镇元先去祭了祖,然后进宫去辞了太皇太后,拜见赵玺。
赵玺此时自然不能说什么话,由汪几道代表鼓励了姜宪之后,姜宪领了圣旨,去拜祭了赵翌,由姜宪陪着,出了宫。
姜镇元此时才有机会和姜宪说话。
他道:“你以后有什么打算?仅仅靠着杨俊是不行的。你还是应该去看看你公公。”
李长青手中的兵马虽然只限于一个总兵府,但这些兵马有很大一分部是跟着李长青造反后来又召安的,打起仗来个顶个的不要命,姜镇元是眼亲看见过的。这也是他最终下决心去辽东的原因之一。
姜宪抿着嘴笑道:“等会我就和宗权一起回去探望我公公。”
也可以商量一下下一步的打算。
姜镇元点头。回家带着房夫人和姜律在公主府和李谦碰了个头。
李谦有两天没看见姜宪,非常的想念,又顾于长辈在场,不好有什么亲密的举动,一双眼睛灼灼地望过来,差点把姜宪给烧出个洞来,和姜镇元说话都不时地开个小差,要不是姜镇元问他的那些事他早已胸有成竹,肯定会露馅的。
姜宪站在一旁强忍着才没有笑出声来,心里莫名就觉得高兴得不得了,坐在那里不时地斜睨李谦几眼,享受着李谦在她目光下又恼又无奈的模样。
姜镇元对着李谦坐着,看不见姜宪的小动作,只是觉得李谦今天回答他的问题特别的慢,显得比平时慎重,倒没有想其他的。
姜律坐姜宪的对面,把两人的小动作看了个一清二楚,只觉得辣眼睛,不愿意多看一眼。
房夫人却是满心都沉浸在既娶媳妇的喜悦中,急于找个人分享,哪里还顾得上姜宪和李谦的那一点点眼眉官司,眼看着姜镇元的问话越来越无趣,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索性拉着姜宪就站了起来,对姜镇元和李谦道:“你们先说着话,我让保宁给我看看我给阿律准备的新房。”
若是平常姜镇元多半会不悦,可此时和房夫人分别在即,儿子又马上要娶妻了,他很能理解房夫人的心情,因而说起话来依旧和颜悦色地道:“去吧!看看有什么不适合的地方,赶紧让人改了。”
房夫人喜滋滋地应好,拉着姜宪去了给姜律准备的新房。
姜镇元则回了军营。
钦天监定了午里的吉时,姜镇元回到营地,和营地里的将军土卒一起祭了天地,在满朝文官的目送下离开了京城。
晚上,姜宪自然找借口留宿在了公主府。
李谦进了房间就把姜镇抵在门扇上好好地吻一通,把姜宪吻得两腿发软,昏头转向任他胡来,他这才把姜宪抱上了床。
之后又是一夜的胡天胡地。
第二天姜宪起床的时候腰又胀又痛,两腿发酸,身子骨好像都不是自己了似的,李谦也是满脸的慵懒,像头吃饱了的豹子,让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羞得姜宪在心里给自己打了半天的气才敢出门。
正巧吴家派了人过来商量吴兆和姜律的婚期,见姜宪在场,不禁觉得十分有面了,原本还对新房只是很简单地刷了刷白,而且就设在了姜律的旧居有些不满的,也不说什么了,量了新房的尺寸就欢天喜地回去了。
姜宪直笑,和房夫人打趣了两句,起身跟着李谦去了李长青那里。
李长青这些日子虽然高朋满座,心里实则有些不痛快。
儿媳妇一副凤舞九天要做女皇的模样,若是哪天皇帝亲了政,现在有多张扬之后就有多悲惨。偏偏他只是个总兵,大朝会的时候想和儿媳妇说上两句都没有资格,几次想让人请了姜宪过来,话到嘴边却不知怎地觉得有些气虚,最终还是咽了下一去。
此时听到儿媳妇来访,他顿时一阵愕然,一面让人慢慢地请了姜宪进来,一面让人急急地去招了柳篱,神色有些慌张地道:“你说我是就这样出去还是换身官服再去迎接嘉南?是让她去外院的书房俸茶还是在花厅里俸茶?”
前都是把姜宪当儿媳妇,后者是把姜宪当成监国的郡主。
李长青从前何曾如此?
柳篱目光微黯。
可能李长青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儿子太强也有不好的地方。
以李长青的能力学识和见第,走到这一步已经有些勉强了,若是再走下去,李长青要不交出手中的权柄让李谦当家,要不让李谦自立门户,他跟着李驹生活。
不管他帮李长青做怎样的选择,李长青都已经不适合当一个既有李谦又有姜宪的一家之主了。
☆、第七百六十四章 心眼
柳篱定了定神,道:“把郡主迎到书房说话吧!毕竟她现在是监国的郡主了,您更应该给她这份体面才是。至于服饰,我觉得您还是穿常服好,显得亲切。”
李长青觉得柳篱言之有理,但还是去换了件常服,这才去了书房。
因姜宪是女子,她随轿的人要求原本在书房周遭服侍的人回避,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李长青和柳篱赶过去的时候,姜宪的轿子已抬进了书房的院子,院子里服侍的全是姜宪的人,不管是李长青还是柳篱都没有怀疑。因此当李长青看见在书房里和姜宪并肩而立的李谦时才会被吓了一大跳。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京城?”李长青关心地问道,随后就有点不高兴起来,道,“你怎么会来了京城?这边的事复杂的很,你这个时候跑过来不是添乱吗?”说着,突然明白过来李谦这是来看姜宪的,他不由又道,“你媳妇在这里好生生的,我一直帮你看着,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倒是甘州那边,庆格尔泰在京城狠狠地抢了一通,这两年的日子应该很好过,到时候肯定买盐买马,壮大实力,你要小心点才是。”
马匹和盐巴都是鞑子重要的生活用品,有时候仅仅为了这个就能让两个部落打起来。若是庆格尔泰手里有了银子,就能换来马匹和盐巴,从而收服十二盟为他所用。若他尝到了甜头,继续攻打甘州,陕西两司只怕都难以安宁。
这样年年打仗,朝廷的军饷和抚恤金又迟迟难以发放,谁受得了?
李长青的话言之有理。
可问题是……他打劫了庆格尔泰……
当着姜宪的面,李谦实在是说不出口。
姜宪却是知道的,可她还知道李长青不是很喜欢女人管事,她自然不会去出这个风头。
这件事就这样含含糊糊地揭了过去。
李谦是来跟李长青辞行的。
他道:“知道嘉南在这边一切都很顺利,我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这两天就会回陕西去。我不在这边,嘉南的事还请您多多担待!”
李长青听着这话,就看了姜宪一眼。
李谦想了想,道:“爹,嘉南不是那不知道轻重的人。何况什么事都讲求一个集思广益。你有什么想说的只管直言,一家人,商量着办,总能想出办法来的。”
李长青想了想,就没有隐瞒,道:“郡主,如今曹太后的尸骨是肯定找不回来了。承恩公也和我商量过了,准备过两天就禀了朝廷,在先帝身边立个衣冠冢,和大行皇帝一起下葬。这件事完了之后,郡主准备怎么安置我?”
他早打听清楚了。
密云卫的都指挥使空出来了。
他想去密云卫。
能主宰一方。
不用像现在这样除了要受胡以良管,还要和金家交好,看李奎的脸色,太不自由了。
而且去密云卫,还可以帮帮姜镇元。
两亲家一起干事,就更亲热了。
姜宪笑道:“柳先生有什么想法?”
李长青想自立门户她非常的理解,不然当年李长青也不会造反了。
可她觉得以柳篱的见识,应该看明白了她下的是怎样一盘棋,应该知道怎样劝阻李长青才是。
柳篱苦笑,道:“老爷想帮帮大人,觉得去密云卫更好。”
也就是说,柳篱劝不动李长青。
姜宪只好道:“公公,廖修文返回辽东,肯定会造反。镇国公去辽东平乱,密云卫是离他最近的卫所了,因而密云卫必须是镇国公的人,这才能让整个东北如臂指使。做为交换,姜家势必要让出天津卫都指挥使或是蓟州总兵之职,这两个职位都在东边,离陕西太远,不合适。”
李长青听着顿时一肚子火。
既然姜家能调来调去的全都冲着怎样保全姜镇元,为什么就不能给他李长青挪个好地方呢?
说来说去,你姜宪还是我们李家的媳妇呢?
他不好和儿媳妇争执,就朝李谦望去。
李谦压根没有听出这样有什么不好。
在他看来,胡以良是个十足的趋炎附势之辈,只要他一日不倒,只要姜宪还能影响京城的朝局,胡以良就会一日敬重李长青如父执辈;金海涛又已经和李家联姻;李奎虽有文人脾气,却也不是那种拎不清的人。李长青与其去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重新开始,还不如就留在山西享享清福好了。
他不由道:“爹,我也觉得你留在太原比较好,离京城比较近。镇国公走后,京城已经没有了我们可以性命相托的人,若是我们再丢了太原,来京城就不方便了。”
不能长驱直入京城又怎么样了?
难道你们还打算造反、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成?
李长青气极而笑,道:“我们总不能就这样回去吧?”
姜宪有自己的打算,她笑道:“我知道您老人家辛苦了,有些事得一件一件的来。您放心,我不会让宗权吃亏的。”
怎样叫做吃亏?怎样又叫做不吃亏?
李长青不以为然。
李谦却是无所谓。
姜家处境艰难,姜宪能帮一把是一把。姜家好了,李家有个强有力的姻亲,也是件好事。
同时也是因为他更相信自己。
相信姜宪想要的东西他都能给她。
李谦就劝着李长青:“爹,您要相信嘉南才是。”
儿子这样护着儿媳妇,李长青这个做公公的还能说什么?
他忍气吞声地没有再说话,转移话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