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宪自然不知道。
    她拿着那长命锁一面仔细地端详,一面笑道:“各有各的味道,若是金器,只怕就没有这样的有趣了。”说到这里,她想到自己收到李谦送给她生辰礼物时写到四川的那封信。
    照李谦的说法,他已经到了四川,并见到了郭永固。因有了左以明的名帖和信,郭永固一改之前的傲慢,很热情地招待了他,对他所求之事也欣然应允,更是给了他一个比市面上低很多的价格,事情办得很顺利,他不日就会返家。但他却始终提也没有提那封信。
    难道因故错过了?
    姜宪一想到那封信有可能会落到别人的手中,被别人看到,心里就觉得很不舒服。
    她吩咐情客:“你让刘冬月联系四川行都司,看我们寄到他那里的那封信可有人取走?若是还在行都司,就让人重新寄回来。若是有人取走了,是谁取的?要查清楚了!”
    情客应声而去。
    姜宪手指绕着长命锁长长的银链子,不由叹了口气。
    李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她去京城所求之事也不知道成了没成?
    还有十月初一的祭祖,若是李谦赶不回来,怎么向人解释?
    日子就在姜宪的担忧中到了十月初一。
    李家新贵,按李长青的想法,今年李家不仅娶了新媳妇,还如愿在山西站稳了脚跟,一切顺利,应该大肆庆贺一番,但因李谦之故,却只能低调地在家里举行祭礼。
    姜宪突然觉得自己儿媳妇的这个身份很好。
    至少这些让人伤脑筋的事不用她管。
    比做太后那会儿好多了。
    她佯装什么也不知道似的,以长媳的身份站在何夫人后面递着祭品,在席间只管低头吃东西。
    李长青的心情倒是显得有些烦燥,问高伏玉:“知道宗权什么时候回来吗?”
    “应该要到十月下旬了。”高伏玉算了算道。
    李长青挠了挠头发,道:“那就不等他了。我亲自来领兵操练。”
    为了防止鞑子突击,总兵府每年春冬都会有两次大的练兵。
    坐在李长青下首,一直没有出声的李麟却站起身来朝着李长青揖礼,道:“叔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还是让我代您去练兵吧!您不如坐在一旁看着,我若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叔父再指点我也不迟。”
    因要祭祖,所以他们是以古礼每人一几,踞坐在草席上,他这么一站起来,就显得非常的突兀。
    李长青明显的感觉到非常意外。
    何夫人抓着筷子的手不由紧了紧,朝着姜宪望去。
    姜宪低着眉眼,仿佛没有看见似的。
    李骥目光微闪,学着姜宪的样子低着头,静坐在饭几前。
    李长青则皱了皱眉,迟疑道:“你吗……”
    “是啊!”李麟笑着,眉宇间一片坦然,“那年叔父和宗权领兵去了檀香岛,家里的事还不是交给了我。叔父您放心吧,我虽然不像宗权那样天生就是个帅才,上场就能镇住那些兵痞子老油条,可有您给我坐镇,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大碍的。”
    他说得情真意切,非常得有诚意。
    李长青低下头去喝着茶,眼角的余光却飞快地睃了姜宪一眼,抬起头来徐徐地道:“既然如此,那今年就由你来领兵操练,我就坐在旁边看着好了!”
    李麟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高兴,欣喜地应“是”:“叔父放心,我一定会学宗权,以身示卒,奖罚分明,不坠李家名头的。”
    李长青笑着点了点头,很欣慰的样子。

☆、第四百三十一章 变化

    从祠堂出来,原本走在李麟身后的李骥落在了最后,不知不觉间走在了姜宪的身后。
    他左右看了看,见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忙凑到了姜宪的身边,低声道:“嫂嫂,爹爹坐镇,别人会以为爹爹支持大堂哥!”
    姜宪转过头去,李骥英俊的面孔间满是焦虑。
    不知道为什么,她莫名有种“吾家有男初长成”的感觉。
    “我知道!”她不由低低地应答他,“毕竟是自己的子侄,若是他有这个能力,用自己人总比用外人好。可这也要他拿得起。”
    李麟的本事李骥是知道的。
    他既然敢开口,肯定就拿得起。
    李骥还想和姜宪说几句,可众人已经走到了祠堂的栅栏门前,要分道扬镳了,他没有机会再说,只好皱着眉头走了。
    祠堂里发生的事别人不知道,却瞒不过刘冬月。
    他这天专程进来服侍姜宪茶水,问姜宪:“家里发生的事,要不要告诉将军一声?”
    “不用!”姜宪老神在在,“他如果连这点事都不知道,都摆不平,还做什么大将军。”
    前世,没有她从中掺合,李谦不也做了李家的家主吗?
    刘冬月恭敬地应声退了下去。
    过了两天,李长青带着高伏玉、李麟去了山西总府的大营。
    李府陷入了一阵诡异的沉默中。
    就是李冬至,几次想找姜宪说什么,见姜宪兴致勃勃地和广记的裁缝师傅讨论着做什么样式的衣裳,到了嘴边的话却始终没有说了口去。以至于她去给何夫人请安的时候,何夫人的声音都变得尖锐起来:“你嘴这么的拙?她是你嫂子,又愿意把你带在身边教导,你怕什么?你大哥已经比你哥哥大八岁了,如果让你大堂兄占了先,你哥哥还有什么戏?你这孩子,怎么也不动脑筋想一想!”
    李冬至站在那里由着何夫人指责,始终没有吭声。
    而李麟的出现,却在李家旧部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的说,李谦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有的说,李长青不过是觉得李麟也不错,想把李麟也带出来。
    还有的说,李谦有了媳妇就忘了娘,山西总兵府两三个月都没有发军饷了,李谦却不愿意进京去求姜家……
    一时间风起云涌,热闹得很。
    姜宪像没有听到似的,继续打她的首饰做她的衣服,置办着过年的年节礼,丝毫不受那些言论的影响。
    牛大小姐的父亲牛娃请了朱家大小姐的父亲朱臣喝酒。
    牛娃问朱臣:“大哥到底是什么意思?宗权不会真的和大哥有了罅隙吧?”
    “怎么可能?”朱臣用看白痴的目光看了朱娃一眼,道,“大哥脑子又没有进水,放着青出于蓝的宗权不用去用侄儿阿麟?你这是又听了些什么?”
    牛娃不由摸了摸头,憨憨地道:“我这不是担心吗?说实在的,自从嘉南郡主进了门之后,李府就变了很多。从前我们去串个门什么的,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可现在呢?还要提前递什么帖子……”
    他颇有些一言难尽的样子。
    朱臣没有做声。
    李家会继续往上走,可有哪些人能跟得上李家的脚步继续往上走,有哪些人会被慢慢地淘汰,端看个人运气了!
    他是要跟着李家往上走的。
    朱臣回到家里,就招了女儿说话:“天年越来越冷了,你前几天不是给你祖母和你妹妹用貂毛做了个兔儿卧吗?把你妹妹那个送去给冬至。你以后,要分得清楚主次,冬至才是李家的大小姐。”
    “可高小姐……”朱家大小姐望着父亲,欲言又止。
    朱臣想了想,道:“那你就去帐房里支几两银子,给高家大小姐送盒上好的胭脂水粉之类的东西过去。”
    朱小姐应是,第二天一早就派人去李府递帖子。
    因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祭祖,就算是在外面,也要摆几桌祭品上几炷香,尽尽子孙的孝心。康太太就放了冬至五天假。
    正巧还有一天就要上课了,冬至歪在康家的大炕上和康家二小姐下五子棋。
    她们连下了五局,康家二小姐就连胜了五局。
    李冬至有些气馁。
    平时李家那些旧部的女儿和她玩,都要让着她几分。可康家二小姐却端着张小脸,丝毫也不让她半分。而且也不看她的脸色。把记载胜负的蚕豆放了一颗在自己的那个小碟里,做了个承让的手势,示意她继续。
    李冬至顿时感觉有些下不了台。
    还好康家大小姐及时撩帘而入,笑着用托盘端了两碗糯米酒酿进来,笑道:“吃了酒酿再下吧!你们已经下了快一个时辰了。”
    康家二小姐看见姐姐,露出笑容来,下炕伸手去接姐姐手中的托盘。
    李冬至见了,也忙坐起身来。
    康家大小姐侧了侧身,笑着道:“不用,不用!你们坐好别乱动就是帮我的忙了。”
    两人都有些赧然地重新坐了回去,各自端了碗酒酿,低头吃了起来。
    康家大小姐就坐在了炕边,一面看着她们吃酒酿,一面笑道:“我刚才和娘、大弟一起画了幅九九消寒图,有梅花的,有桃花的,还有棋子、宝瓶的,你们到时候各自挑一副点着玩吧!”
    康家二小姐连连点头,笑道:“我要选娘画的那副。”
    李冬至神色微顿,然后笑道:“那康姐姐给我选一副吧?我也不知道选什么好?”
    “那就选梅花的吧!”康家大小姐笑道,“不过是我画的,李妹妹不要嫌弃就好。”
    李冬至高兴地应了,和康家二小姐又下了两局就借口冬日太短,怕等会儿回去太冷,拿了康家大小姐送给她的画卷,起身告辞了。
    回到屋里,她展开画卷,发现画卷里画着幅根须虬结的老梅树,开满了梅花。画笔虽然幼稚,却十分清丽。照说应该是幅不错的画,可问题是这老梅树上的花每一朵儿都呈盛放之端,而且簇簇拥拥挤在一块儿,并不符合高妙容所说“错落有致,半掩半遮”的工笔画法。
    是康家大小姐的画技太差,还是高姐姐说错了?
    李冬至有些不敢肯定,却隐约觉高妙容应该没有错。
    那就是康家大小姐错了?
    但她这几日听康太太讲课,却有高屋建瓴,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康太太那样的人,怎么可能出错呢?
    李冬至想来想去,决定去问问姜宪。

☆、第四百三十二章 区别 

    或许与经历有关,但凡打发寂寞的东西,姜宪都很擅长。
    她拿着康家大小姐的画瞟了一眼就笑了起来。
    “这是九九消寒图。”她笑着指了老梅树上的梅花,“你看看,一共有八十一朵,你每天涂一朵儿,涂完就到了立春。不过,康家大小姐这画的确画得不太好。我小时候,左以明给我画过一张,还细心地教我怎样上色,完了居然是副很不错的寒梅图,不过早不知道被我丢哪里去了。是那些南边诗书世家的女孩子冬日无事用来打发时间用的。我们北边的女孩子之前据说是不怎么画这些的,后来南边在京城寓居的人多了,渐渐传开了,这才时兴起来。”说到这里,她语气微顿,道,“康家大小姐给你这画的时候没有说别的什么吗?”
    “没有!”李冬至红着脸,窘然地摇头。
    姜宪笑道:“它还有个好处。那些刚开始学功笔画的,可以用它来练练手,我看,你不妨就用这个练练手好了。若是不会,可以请教情客。后来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林旭也曾送过我消寒图,但我今天记得明天不记得,多是情客帮我圆得场,她很会点这消寒图。”
    小时候的事离她已经太远,她不记得林旭是在她小时候送过她一副消寒图,还是她做了太后之后送她的。只记得她曾经得到过一副。而林旭是当今书画大家,他画出来的消寒图又岂是旁人可比。
    如今左以明做了翰林院掌院学士,不知道林旭现在在干什么?
    他这个人八面伶俐,是处理政务的一把好手。若是他也辞官就好了,这样她就可以想办法把他招揽到李谦的身边,以后和朝廷的奏折来往也需要一个文字功底好的人捉笔。
    不知道李家有谁擅长做这个……
    姜宪这边有点走神,李冬至却是羞赧着回了屋。
    她想到自己和高妙容在一起,不是吟诗就是作画,再不就是坐在一起做针线。
    高妙容的针线和她的字一样好。高妙容还告诉她,女孩子要上得厅堂进入厨房,高妙容还因此跟着灶上的婆子学做菜,佛跳墙,香酥鸡,白切肉,都是她的拿手好菜。
    有李家旧部来串门的时候,她们就坐在一起一边做针线,一边聊天。
    她却从没有看见过姜宪做饭,也没有看见姜宪和丫鬟们一边做针线一边聊天……若是姜宪屋里有人在做针线,必定是她身边的丫鬟媳妇在飞针走线,而她则倚在临窗大炕的迎枕上翻着花样子,指了满意的对她的丫鬟道着:“这个好看。我要在腰带上绣个这个?”或是指了丫鬟们绣的东西道:“这个太丑了。怎么能这样配色?把它给我绞了,重新做一个,按照我给你的颜色配色。”有时候她也会出错,她就笑盈盈地道:“那就重新再绣一个,这个拿出去,谁喜欢送给谁”,姜宪总是清清爽爽、高高兴兴地坐在那里,从来不曾为几针几线的事犯愁。
    不知道康家大小姐平时都有些什么消遣?
    李冬至和康家的两位小姐不由走得近了起来。
    康大小姐和高妙容有点相似。
    她除了要学女红,还要学做菜,又因家中有幼弟要照顾,平时也帮着康太太主持中馈。可她与高妙容又不一样。高妙容学这些东西的时候非常的使劲,康大小姐却很轻快,仿佛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她又和姜宪很像。
    李冬至隐隐觉察到自己好像知道了高妙容等人和康家大小姐等人的区别。
    在这流水般的日子,他们迎来太原知府李奎的儿子,也就是解元郎李宁取妻。
    他娶的是自己家的表妹,刑部侍郎姚先知的小女儿。
    姚小姐的嫁妆不多,只有三十六抬,却另送了十一箱的书画做陪嫁。
    这个嫁妆让山西很多士子都非常的羡慕,就是康家大小姐提起来,也是满口的称赞。而且康家还得到了李家管事送来的请柬。
    李冬至暗暗惊讶。
    姜宪告诉她:“康家就是再落魄,那也是两榜进士出身,于李家的人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自己人。李家有喜事,自然是要正正规规地给康家、郑家下帖子的。”
    李冬至沉默地回到自己的住处,朱小姐过来拜访她。
    因这边是姜宪的住处,她先在高妙容那里落脚,等着李冬至下课。
    李冬至想了想,直接去了高妙容那里。
    高妙容那里除了朱小姐,还有两位李家旧部的小姐。大家正围绕着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地说着前些日子去参加五台山庙会的事。其中一个讲道:“只见那男子突然口吐火焰,‘扑’地一声就点着了那火把,我们都吓了一大跳,大家纷纷朝着盆里丢铜钱,我也丢了十文……”见李冬至到了,她忙站了起来,跟李冬至打着招呼。
    李冬至朝着她笑了笑。
    另一个人就道:“冬至,你来的正好,听她说去五台山看杂耍的事。”
    李冬至早就见过,并不觉得稀奇,但还是认真地听着,最后大家的话题不知怎地就歪到了收租的事上。那女孩子挑着眉道:“他在米里掺石子还不承认,我亲自下去筛给他看,他这才死心。他妹子不过给我爹生了个儿子,他就敢这样嚣张,在外面自称是我舅舅。把我娘气得不行。我就给我娘出了个主意,让她妹子给我娘侍疾,这不,还没有三天,就受不了了……”
    李冬至听了一会才明白。
    原来是家里主母和小妾斗气。
    她看着那小姑娘跃跃欲试的面孔,觉得非常没有意思,偏生高妙容还道:“你母亲身边亏得有你,不然还不知道被欺负成了什么样儿!”
    那女孩子就得意洋洋地应了一声“是”,好像她母亲有今天,都是她的功劳似的。
    李冬至始终没有说话。
    其他人都没注意到,朱家大小姐却注意到了。
    她轻声地对她道:“真的很没有意思是不是?这些都是长辈的事,就算要为她母亲出头,也不能这样生搬硬套的,最后惹怒了她爹,吃亏的还不是她娘。”
    朱小姐的话打动了李冬至。
    李冬至朝着她笑了笑,轻声问她:“你找我什么事?”
    这已经是朱小姐这个月第三次找她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吃酒 

    朱大小姐忙道:“家里的农庄这几天正收粮食,有庄头送了几只锦鸡过来,我看着挺漂亮的,就捉了两只送过来,让你看瞧个稀罕!”
    李冬至还真没见过锦鸡,闻言大感兴趣。
    到是来拜访高妙容的小姑娘笑着打趣朱大小姐:“既然来了,怎么只捉两只送给冬至,没有想到高姐姐!”
    高妙容忙阻止那小姑娘继续说下去,笑道:“我这么大了,早过了玩乐的年纪,这样的小东西,自然是要送给冬至的。”没有提之前朱小姐送了一支鎏金镶南珠的簪子给她。
    朱大小姐见高妙容不提,知道过了她这一关,笑着拉了大家去看锦鸡。
    几个人一行去了离高抄容处不远的一个小院子。
    那锦鸡就关在那里。
    众人见那鸡也不过比普通的公鸡大不了多少,不过是羽毛特别的艳鲜而已,叫起来“咕咕咕”的,飞不起来,不免有些失望。
    其中一个女孩子问道:“这鸡的鸡肉好吃吗?”
    另一个女孩子听了嗔道:“你怎么看见什么都想到吃啊!难道就不能养起来吗?这可比大公鸡好看多了!”
    那女孩不再说话,李冬至也有点扫兴,笑着向朱大小姐道了谢,大家重新回到高妙容那里。
    高妙容就问起李冬至的功课。
    李冬至随意说了说。
    高妙容知道康太太这些日子一直在跟她讲《孝经》,不由直皱眉,道:“冬至,你之前不是已经读过《孝经》了吗?怎么康太太还教你读《孝经》啊!你没有跟康太太说吗?据说康太太的学问很好,他们这样的人,在这里呆不长的,你要抓住机会,好好地跟她读几本书才是。”
    李冬至说过,但康太太告诉她,读书是件愉悦之事,听别人的小故事,学做人的大道理,不必求快,只求读懂,而且康太太讲课,还会旁征博引,引出很多其他的小故事来,这让她觉得很有意思。康太太大概看出来了,这些日子就一直围着这些小故事给她讲课,她因此还知道了不少史记上的典故。有时候她想,像康太太这样,才是真正读懂了、读通了一本书。
    康太太还说,女孩子,做什么都不能急,一急,就失了风度,让她干什么都先沉着一口气,读书如此,做人也如此。
    她觉得康太太说得很有道理。
    李冬至想反驳高妙容,可看到高妙容满脸的担心,她突然觉得,也许自己就算和高妙容说,高妙容也未必赞同。在高妙容看来,读书就应该快,把应该读的都读了。
    康太太读书,像是在赏花喝茶,优闲中带着随意,首先要让读书的人舒服。
    高妙容读书,像是在赶考,只读对自己有利的,首先是要读大家都知道的。
    李冬至的手指轻轻地磨摩着茶盅上描着的金线,笑道:“我知道了。我会跟康太太说的。”
    高妙容并没有啰嗦,笑着点头。
    可不知道为什么,李冬至突然觉得高妙容住的地方低矮而又仄窄,让她觉得有些透不过气来。
    “那我先走了!”她放下茶盅,起身告辞,“大嫂约了广记的剪裁师傅,让我早点过去。”
    高妙容微愣,道:“郡主,是要给你做新衣裳吗?”
    李冬至点了点头,稚气的小脸神色肃然,道:“还打了新首饰,说是到时候让我和康家大小姐和二小姐一起去李家喝喜酒。”
    高妙容脸色顿时有些发白,笑容也变得有些勉强,道:“夫人过去吗?”
    “过去。”李冬至道,“李夫人是大嫂的全福人,大嫂说,我娘不去说不过去。而且让我娘提前几天过去,就算是李家那边没有什么事要帮忙,也可以帮个言。我爹让我娘听我大嫂的。我娘明天就过去。我们却要等到接嫁的那天再过去。”
    “是吗!”高妙容笑着,送了李冬至出门。
    朱大小姐听着眼睛珠子骨碌碌直转,喝了半盏茶,也跟着告辞了。
    李冬至并没有诓高妙容。
    第二天一大早,何夫人就去了李家帮忙。
    姜宪则接到了曹宣的信。
    她看了信之后哈哈直笑,竟然激动地抱着情客转了一圈,看得当时在姜宪屋里练字的李冬至目瞪口呆。
    情客忙笑着问姜宪:“郡主,是京城那边有什么喜事吗?”
    “有喜事,有喜事!”姜宪笑眯眯地道,然后感慨道,“承恩公,真不愧是我的知己。我要做什么,他就是隔这么远,也能猜个一二来。”
    情客听着吓了一大跳,急急地喊了声“郡主”。
    姜宪显得非常高兴,也不管她到底想说什么了,摆了摆手,示意情客不作声,把信封装进了专门的匣子里让情客收了,自己一个人倚在大炕的迎枕上独自“呵呵”地笑个不停。
    屋里的人都一头雾水。
    姜宪也不说是什么事,精神一直很亢奋,好像是盼着李宁成亲的日子早点到似的。
    李冬至心里像被猫抓了似的,忍不住说给康家大小姐听,并问她:“你说能有什么事让我大嫂这么高兴的?”
    康家大小姐想了想,道:“会不会是清蕙县君的事?我听说清蕙县君是郡主的挚友,两人一起在慈宁宫长大的。”
    李冬至觉得不是。
    两人猜了半晌也没有猜出来。
    等到去李家喝喜酒的那天,姜宪专程让人包了好几个大封红。
    情客以为是要去李家打赏人的,少见地多了句嘴:“郡主,今天是李家做好事,我们不能把李家压了去。”
    言下之意,这封红太厚重。
    姜宪却不以为意,摆了摆手,和康太太及康家的两个女儿、郑太太一起去了李家。
    李家张灯结彩,宾客如织,车水马龙,擦肩接踵,比正月十五的灯会还热闹。
    姜宪撩了帘子对李冬至笑道:“我看全太原城里的人都来给李家捧场了。”
    李冬至不知道说什么好,坐在一旁的情客却笑道:“李大人在太原已经任职九年了,按理要挪一挪了,不过,听说今年还挪不成,估计要继续在这里呆一任。大家肯定要讨个好彩头。”
    姜宪点了点头,由百结扶着下了马车。
    鲁夫人立刻迎了上来。
    见过礼后,两人亲亲热热地挽着手进了垂花门。
    丁夫人和丁家三小姐丁挽早到了,正和已做妇人打扮的袁家三小姐说着话,见姜宪进来,主动和她打着招呼。
    其他人见了,也上前跟姜宪寒暄着。

☆、第四百三十四章 公文 

    一群贵妇人簇拥着姜宪进了李家待客的暖阁。
    李夫人也闻讯赶了过来。
    姜宪把康太太和郑太太介绍给大家。
    康太太自不必说,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出身,郑太太长相虽然普通,却也落落大方,端庄自持,颇有当家太太气度,让人看着就生出敬重之心来。
    大家说说笑笑,把姜宪让到了丁夫人旁边坐下。
    其他的人纷纷围着她们坐下。
    小丫鬟人上了茶点。
    众人阔契起来。
    但也说的无非是些家长里短。
    李冬至先前还认真地听着,结果越听越不感兴趣,目光就不由四处打量起来。
    她这一打量才发现,之前从来不落人后的庄夫人此时却坐在墙角,强笑着听姜宪她们说着话,像个缩头缩脚被雨淋湿了的鹌鹑,哪里还有半点从前的趾高气昂。
    李冬至看了很解气,不由就多瞅了庄夫人几眼。
    自从姜宪的话传了出来,就有很多人盯着庄家。而庄家也果然像之前姜宪说的,不管怎样的上蹦下跳,都没有办法调到其他的地方去,甚至愿意自降品阶也不行。为了这件事,夫妻、父女之间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架,如今夫妻之间已经不说话了,庄夫人对别人的视线也就特别的敏感。
    她立刻就望了过来。
    发现是李冬至,她尴尬地笑了笑,笑容里居然流露出些许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讨好之意。
    李冬至忙侧过脸去,心里五味俱陈,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还好李家很快就来人,请她们入席,并没有太多让时间让她去感受。
    而庄夫人更是不愿意引人注意,跟着众人的身后去了摆宴的花厅。
    何夫人早已花厅等侯,看见她们就笑着迎了上来,揽了李冬至肩膀和大家说着话。等到开始摆碗筷的时候,李冬至和康家的两位小姐被迎去了后面的退步,那里的酒宴是专程为这些还没有出阁的小姐们摆的。
    丁挽将康家的两位小姐引荐给施家三小姐等人。
    大家互相报了父亲是进士还是举人,是哪一年中的举业,倒也按资排辈地大致坐下。
    丫鬟们就开始摆凉盘。
    李家没有女儿,丁挽代李夫人待客,正要劝客,外面突然主来一阵喧哗声。
    几个小姑娘不由得都侧耳倾听。
    很快,就有按捺不住的小丫鬟跑了进来,给李冬至道贺:“恭喜大小姐,令兄领了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的衔,公文都已经到了太原,如今大家都在前面恭喜李大人和郡主呢!”
    大哥……突然成了陕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
    李冬至愣在那里,要不是康家大小姐拉了拉她的衣角,她恐怕一时半会还回不过神来。
    她想到来时大嫂曾经吩咐情客多包几个厚厚的红封,她心中顿时跳得厉害。
    “看赏!”李冬至学着姜宪的样子,微笑着吩咐贴身的丫鬟小禾。
    小禾忙把随身带着的封红拿了两个出去打发那小丫鬟。
    众人不管是怎样的心情,见状也都恢复了冷静,拥上前来笑盈盈地向李冬至道喜。
    丁挽更是笑道:“我们去给郡主道贺去,向郡主讨几个红包去!陕西行都司的都指挥使,那可是正二品,比李世伯的品阶还要高,可谓是连升四级,本朝开国以来也不多见吧!”
    施家三小姐没有作声,脸色显得有些僵硬。
    陆大小姐则有没有立场说什么,拉着妹妹的手站在丁挽的身后,无声地宣告着自己的立场。
    康家大小姐见了,就笑眯眯地把话接了过去:“是要去向郡主讨几个红包。像李将军这样的,的确是本朝头一个。得去添添郡主的喜气才是。”说完,朝妹妹使了个“跟上”的眼神,拉着李冬至的手就去了前面的花厅。
    花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大家都围着姜宪和何夫人道喜。
    姜宪还好,笑容温婉,气度沉凝,不卑不亢地接受了大家的道贺,吩咐情客给众人打赏。何夫人就高兴得有点失态,她一面笑,一面抹着眼泪,哽咽的说着:“我就知道有这一天的!将军自幼就能干……”
    康家大小姐嘴角微抽。
    这样的职务,是能干就能谋得的吗?
    何况李谦今年还没有弱冠。
    只是不知道这消息是怎么传出来的?而且还不早不晚,恰恰出现在李家请客的当口?
    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姜宪。
    姜宪笑着和身边的人周旋着,既没有特别的惊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