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家女-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惜夏,入主中宫多年,为人干练果决,处事既有手段,又有心计。可以说精明厉害处不输于男子。在统领六宫的这么多年里,几乎没有遇见过对手。却在最近的这几年里,先后惨遭败绩。
  第一次败北是因为看错了人,被太子侧妃胡慧心使了反间计,让太子获得了前往西北的机会,也使自己的家族,在那里被剥夺了一直以来牢牢抓住的军权。
  第二次,应该就是这一次,被自己亲生的女儿算计,服下当年她给五皇子吃的惊风散制成的药丸,心悸惶恐多日,因为不堪其扰,也因为对自己的女儿的所作所为失望而自行服药了断。
  这是皇帝得到的关于皇后死因的最终论断。但是,皇帝心里却有另外的一个结论。皇后她一向是个骄傲,倔强的性子。知道韦妃利用冠群公主对付自己,她不可能没有一点反抗。而且,她也不像是会甘心赴死的人。不抗争到最后一刻,她绝对不会罢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居然会让她心甘情愿的自我了断呢?他知道,这个迷。或许有生之年,他都不一定会知道了。
  这个后宫,就像是一个嗜血的怪兽,凡是进入其中的人,很少能够全身而退的。乌兰珠如此,徐妃如此,皇后如此。韦妃也如此。权欲和贪欲会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最初的本性。
  皇帝深深叹了口气,皇后争了一辈子,最后还不是这样的结局?最后的这一刻。他就再给她一份体面吧!
  “清儿,你的脸,怎么了?”看到她脸上浮现的一块块红斑,周围的宫女都吓得花容失色。
  皇后入土后三天。原本在她宫里当差的宫女都被皇帝下令陪葬了。只有一个人例外,那个叫清儿的宫女据说一直都是浣衣局的。皇后禁足,身边无人问津,她才被调了过去,据说。皇后身前,她对皇后很是尽心。皇帝念她忠心,没有让她陪葬。而是将她调到了御前伺候。不过。到了御前才三天,清儿的脸上就生了一块块红斑。看上去好不吓人。
  宫中的女人,太美固然容易遭人嫉妒,太丑了却也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了好看的容颜,也就意味着别想有什么好前程。
  原本,清儿免于陪葬的命运,被调到御前,被宫中人人艳羡。但是此刻,脸上却又生了这么多红斑,太医配了药也不见好,那前程眼见着却是毁了。
  “清儿,你出去了,要好好照顾自己!”太子东宫,太子妃一脸怜惜的看着眼前面目全非的少女。
  “清儿多谢太子妃照顾!能够出宫去,带姑姑回乡,都是太子妃的恩德!”清儿满脸感激的向太子妃道谢。
  太子妃从身边的宫女手中取过一个锦囊,递给清儿,“这里面是我的一点心意,你出宫以后,就要隐姓埋名,孤身一个女子过日子,并不容易,不要嫌少。”
  清儿接过锦囊,再次道谢,最后由太子妃身边的蕊珠姑娘伴着送出了宫门。
  “殿下,清儿,您就打算这样放她走了?”蕊珠回来之后,第一时间表示了她的不放心。
  “不让她走又如何?宫里的事情,我已经摆平了。宫外的事情,自然有人会管。”太子妃轻轻抚摸了一下怀中的波斯猫,道:“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够了。”
  离京不远的官道旁,一个孤身少女,面对几个满脸恶笑的彪形大汉,情知自己躲不过,一狠心,咬牙跳入了一旁的数丈深的大河。
  “一群废物,一个小宫女都抓不住!”
  镇西将军郑胜全气的跳脚。好不容易他知道了消息,这个小宫女和妹妹的死因有关,派人去捉,居然被她逃掉了。
  “她跳了河,应该是活不了了。将军息怒!”一个人低声下气的回报。
  “笨蛋,老子要的就是活口!”郑胜全勃然大怒。
  那些人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任凭郑胜全发脾气。
  “母后是你出手的?”太子看着太子妃,神色冷峻。
  “怎么,殿下不是乐见其成吗?”太子妃坐在芙蓉榻上,斜倚着枕头。
  她的肚子已经有些凸起,神情有些疲惫。皇后大丧,宫中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她在操持的。所以半个月下来,她已经累的体力不支了。
  “再怎么说,母后她毕竟,把我带大的。何况她已经被父皇禁足了。宫里,早晚是你掌管的。你又何必斩尽杀绝?”
  “殿下这是在怪我吗?皇后的人每天绞尽脑汁的对付我,我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会粉身碎骨。这样殿下也要我手下留情吗?”太子妃的神色很是伤心。
  “你要怎么做是你的事情。母后现在已经去了,父皇那里,我会替你遮掩几分。不过,以后,你就要好自为之了。顺便说一句,清儿已经失踪了。到底她落在谁的手里,目前还不知道。”太子的话让太子妃一震,随即低下头去。
  清儿是知道皇后逝世全部内幕的宫女,若是被皇后的弟弟郑胜全的人抓住了,审出了什么。那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到时候,不光太子会被牵连,自己也是绝对逃不了的。
  这样想着的时候,太子妃的神色便变得有些慌乱了。
  “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想好善后。这件事情,以后你就不要管了。也不要再让你父亲帮忙了。他出手只会把事情弄得更复杂。我来处理吧!”太子看着太子妃尖痩的下巴,到底,还是没有再多追究她。
  “是,多谢殿下!妾身今后一定注意!”太子妃诚恐诚惶的点头,额头上,已经有细细的汗珠冒出来了。
  “你现在有孕在身,诸事不宜过多操劳。今后,有什么事情,你先问过我,能帮你的我一定尽力。”太子安抚了她几句,抬脚转身走了。
  “恭送殿下!”太子妃带着蕊珠送到了门口,太子已经去的远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韦妃燕枝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明明是冠群公主给皇后用药,怎么就怪罪到了我们燕枝的头上?”韦相府中,一个保养得宜的中年美妇人,对着一个青衣文士模样的人发飙。
  “我不管,你一定要让爹爹好好为燕枝说说话。我可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啊!当初我不让她进宫,你和爹爹非要叫她去选秀。现在你看,燕枝落了个什么下场啊!我苦命的女儿呀!”她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这个中年美妇正是韦妃娘娘的母亲,韦相爷长子的嫡妻卢氏。卢氏相貌极为美丽,出身庆阳卢家,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与韦相爷的长子韦申安是门当户对的夫妻。他们两个膝下一儿一女,儿子如今在户部当差,女儿就是韦妃娘娘。
  韦妃入宫,是韦相爷一力促成的。韦燕枝虽然是个女子,但是聪明颖悟,却远在乃兄之上。自小,就熟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更是个在京中都首屈一指的大美人。原本,她十五岁及笈的时候,就有很多高门大户,前来求取。却都被韦相爷一口回绝了。
  韦相爷一心一意要让这个优秀的孙女儿入宫。在他的心目中,除了皇帝,这世间,就没有能配的上他孙女儿的男子。
  而韦燕枝通过选秀入宫之后,果然没有辜负她祖父的期望。她十六岁入宫,从贵人做起,短短数年便深深获得皇帝宠爱,先为皇帝诞下天香公主,后来又生下五皇子天康。天香公主人如其名,长得国色天香。虽然没有皇后所出的冠群公主得宠,但是在众多皇子女中。也算是佼佼者了。五皇子天康更是从小聪明伶俐,四书五经,过目不忘,而且深受皇帝宠爱。韦燕枝便是凭着这对出色的儿女,稳稳地坐上了贵妃之位。
  如果韦贵妃满足于当时的身份地位,那么,凭她的能力和聪明。要在贵妃的位置上终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可是,怪只怪,她有一个对她过于殷切希望的祖父。
  在她生下五皇子天康的时候。韦相爷就不止一次的遗憾,皇帝当初,为什么要那么早就定下太子的名位?
  若是太子名分未定,他有百分之百的肯定。这个太子的位置,早晚会是他重外甥的。可是现在太子位置定了。要让他们韦家的骨血坐上那把龙椅,就只能想办法让太子自动让位了。所以,在韦相爷的授意下,朝中不止一次发起过对太子的攻谏。
  有一段时间。太子可以说是动辄得咎。在国子监,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有人盯住。一个不小心,就是一份弹劾。太子可以说是不堪其扰。而在宫中。韦妃对于太子和皇后的离间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以至于到最后,连皇后都对太子疏远了很多,更不要说还有个骄横跋扈的冠群公主听了挑唆去找太子的麻烦。
  也正是那个时候,太子与夏天赐忽然发现了紫烟的行踪,于是太子知道了自己的真实出身。于是有了后来的盘龙郡一行。
  太子将生母徐妃留给他的一块玉佩故意给了胡慧心,回宫后谎称遗失了。这才得到了皇后的全部信任。
  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皇后果断出手,五皇子天康夜半惊悸,夜夜不得安眠,身体一下子就变差了很多。从而,让一向宠爱五皇子的皇帝为此对韦贵妃有了意见。
  在五皇子天康又一次惊悸,夜半哭泣之后,皇帝发现韦贵妃居然为了献宠,忽略了亲子。于是,勃然大怒,韦贵妃一夜之间,变成了韦妃。五皇子的教养权,都差点被剥夺。
  此后,韦妃娘娘为了五皇子的身体,操碎了心。对于太子的攻击和骚扰,也就轻了许多。
  于是,太子终于有了足够的时间,可以认认真真的学习,也有精力在朝中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与韦相爷精心设计的陷阱相抗衡。从而让皇帝充分看到了他的能力和忠诚。
  而朝中的大臣,也都看到了韦相和太子之间的争斗,明哲保身者有之,选边站队者有之,更有人如同墙头草,随时准备向两边倒。一时朝中几乎可以说是陷入了乱局。
  再加上西北的西戎作乱侵扰,可以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太子在皇后一族的帮助下,果断奔赴西北,与夏天赐一道,获得了第一次西北大捷。从而把持了西北的部分军政,瓦解了后党对西北的军政的垄断。在军中和朝中,都竖起了不小的威望。
  而此刻,太子的地位,可以说是已经稳稳当当了。韦妃,最终,为她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韦相爷最为疼爱的孙女,居然被贬入冷宫。她唯一的子嗣,也被皇帝交给了刘贵人抚养。
  五皇子天康年纪尚幼,原本母亲在妃位,封王只是早晚的事情。现在,被贬到刘贵人宫中,封王就有些遥不可及了。
  知道韦妃的消息,韦相爷第一时间痛心疾首。只是,他不可能认为是自己的错,而是认为皇后的
  死,必然另有隐情。于是,派人紧锣密鼓的调查皇后生病前后的情况,一心一意要为宝贝孙女儿平反。
  在他老人家眼里,韦妃被贬只是暂时的。皇后的去世,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未必不是韦妃的机会。大夏朝也不是没有废弃的嫔妃又东山再起的例子。
  韦相爷的眼睛,已经完全被权势和地位所蒙蔽了。尽管多年以来,他一直都身居高位,却从来都没有体会过什么叫高处不胜寒,而只知道要好好尝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滋味。他的如意算盘,一直以来都是,要由韦妃的儿子坐上龙椅,那样,他这个两朝元老,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指使年幼的皇帝,光明正大的把持朝政。
  所以,在得知皇后的死因有可能另有隐情之后,他又在朝中掀起了一波不小的波澜。这股波澜的矛头,直指太子东宫。认为是太子授意皇后宫中的宫女,悄悄给皇后下毒,嫁祸了韦妃。

  第一百二十五章 平静

  只是,对于这股对准了太子掀起的波澜,皇帝采取了非常手段,残酷的让皇后宫中服侍的宫女全都给皇后陪葬了。
  这么多如花的少女,就因为要掩盖一桩皇家秘辛,一夜之间全都香消玉殒。只除了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清儿。
  在一户农家小院醒来的清儿,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魏大哥,你怎么会在这里?”看见魏明,清儿有一瞬间的迷茫。随即想起魏明的身份,脸色紧张起来。
  “我不放心你,从你出宫,就一直跟着你了。这里是京郊,还是不安全。你先在这里休养几天,过几天你大好了,我会让人送你远远的离开京城。”
  “谢谢你,魏大哥!这么长时间多亏有你帮我!”知道是魏明救了自己,清儿一脸感激。
  “不要客气!晨曦当年就曾经让我照顾你的。”提起晨曦,魏明的脸上浮现出满满的柔情。
  一想到那个冒失的小宫女,怎样一脸惶恐的撞进他的怀里。他就忍不住失笑。
  当初说好的,会一起出宫,然后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好好过日子。再也不要卷入到那些阴谋诡计和尔虞我诈之中去。
  可是,现在,她走了,到了另一个世界,他留下了,空有一腔萧索。
  “魏大哥,不如,我们一起走?”清儿清秀的脸颊上,泛起一抹红晕。
  看着眼前似喜似羞的少女,魏明暗暗一声长叹。他的心,这么多年,已经心如磐石了。再怎么样,也掀不起半丝涟漪。
  “你走吧!放心。今后的事情,我都为你安排好了。不会再有人认得你了。”说话间,清儿只觉得眼前寒光一闪,随即便吓得晕了过去。
  等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一只小竹筏上。
  “姑娘,你醒了?”撑着竹筏的是一个
  年约六旬的老翁。他一脸和气,很像是她幼年时邻家的老爷爷。
  “我这是到了哪里?”清儿一脸茫然。
  “姑娘。这里是盘龙江。我会送你过江,到盘龙郡去过日子。”
  清儿看看老者,想起自己从此再也不能再见到家人。不由脱口而出:“老爷子。我只有一个人了。孤苦无依,您可以收下我,做您的孙女儿吗?”
  老渔夫看着清儿,有些不可置信。“姑娘。你说的是真的?这感情好!我老头子可一直都是孤身一人。能够有一个你这么漂亮的孙女儿,实在是太好了!”
  清儿连忙给他跪下磕头:“爷爷。清儿给您请安!”老渔夫激动的连忙将她扶起来。
  “快起来!不过跟着我老头子,可只能过苦日子,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老人有些迟疑了。
  “爷爷放心。我本来就不是贪图富贵的人。我只是,想陪着您老人家好好过日子。”
  老人想了想,又看看满脸渴望的清儿。终于点了点头。“好孩子!跟着爷爷,别的没有。鱼头汤肯定少不了你的。”
  “我最喜欢喝鱼头汤了!”清儿满脸雀跃。
  从此,盘龙江上摆渡的老渔翁身边,多了一个帮他卖鱼的少女。少女容貌清秀,很多人第一次看见她的侧影,都忍不住想要多看她几眼。不过在看到她的全貌之后,很多人都不敢再多看她了。少女左边脸颊到脖子,有一条长长的瘢痕。不过,对于众人异样的眼光,少女却是处之泰然。每天,都是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织着渔网,唱着渔歌。
  韦相爷的人和郑胜全的人,翻遍了整个京城,也没有找到他们要找的人。
  对于太子的这一波攻击,随着他们的相继偃旗息鼓,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明月郡主的远嫁,成为东蒙国的妃嫔,让镇西将军郑胜全再次封侯,也吸引了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东蒙国那边。妹妹的去世,让整个平西候府都颓败了许多。若是,当初,女儿可以成为太子妃,或许可以继续候府的辉煌。偏偏皇后的提议屡次三番被皇帝驳回,只能退而求其次,与恭亲王府结亲,又没有成功,夏天赐自己找了一个郡主媳妇回来。
  现在女儿虽说远嫁东蒙,至少,她是王妃,说不定也可以挣个国母的位置。而如果女儿可以上位,那他的野心,说不定还是有用武之地的。
  东蒙国虽然是个小国,但是它的地理位置绝佳,如果可以,将它作为立足点,以他的实力,将来,这个大夏朝,未必不能分得半壁江山。有了这样的打算,平西候郑胜全的心思,便大部分花到了女儿身上。
  而韦相爷,则挖空心思将自己得意的一个孙子放到了太子身边伴读。既然,一时之间,无法将太子拉下马,那么,就先在太子身边安插好自己人,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的意思。
  韦相爷的老奸巨滑,自然非止一端。不然,他也不会屹立两朝而不倒了。而且他把持朝政多年,皇帝短时间内,也是不可能将他一下子就扳倒的。
  之前为了牵制皇后娘娘的母家郑氏一族,皇帝费心劳神的将韦相爷拔高,又利用皇后与韦妃的争斗,使这两家为己所用。现在两家已经斗得两败俱伤,分则两散,合则两利。这种局面已经非常明显,相信他们两家都不是笨人。所以,在明确察觉到了这种情形之后,皇帝做出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明月郡主远嫁,首先破坏了两家原本联姻的打算。其次,便是高姿态将韦相爷的孙子纳入东宫,让韦相爷继续抱有希望。
  孙子在太子身边,一时半会儿,他应该不会对太子不利。而且,若是为了孙子和韦家的长远计,韦相爷应该会考虑让自己的孙子走的更远。
  韦妃复起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五皇子年纪尚幼,暂时由刘贵人抚养,暂时,在皇帝没有明确表露出对他的厌弃之前,韦相爷最好是装作什么都不在乎比较好。不然,果然惹怒了皇帝,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而此时的朝堂,终于获得了暂时的平静。太子,也终于可以有了片刻的喘息。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张府

  与京中波涛汹涌的争斗截然不同的,是远离京城的盘龙郡的平静安稳的生活。
  慎蓉远行的这么长的时间里,瑾玉和慎芳也都迎接了她们崭新的生活。
  先是瑾玉出嫁,在张家立足。然后是慎芳及笈后嫁到了白家。
  瑾玉出嫁后没有多久,便怀了身孕。到慎芳出嫁的时候,瑾玉正好生产,顺利生下了一个儿子,既是张家二爷的长子,也是张家的长孙。
  喜得金孙的张夫人和张老爷看着好不容易盼来的大孙子,高兴的嘴都合不拢。
  张家大少奶奶入门了七八年,自从生下了一个女儿之后,肚子就一直都没有消息。张夫人给张家大爷收了个通房,也同样是生下了一个女儿。张家老大两口子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和睦,大少奶奶董氏自己生不出儿子,便千方百计防备着小妾金香生下儿子。两个人关系势同水火。在瑾玉入门之后,经过她的劝解,好不容易才让老大夫妻之间的关系缓和一些。小妾金香却又因此记恨上了瑾玉。原本企图陷害瑾玉,却不知道害人先害己,最终,还是落了个被赶出家门的下场。
  此刻,瑾玉产子,阖家欢乐。只有好不容易再次怀孕的大少奶奶金香满心紧张。
  弟媳妇瑾玉一进门就似乎压了自己一个头,现在又率先生下了儿子,若是自己这一胎再是个女儿,自己只怕更加要被婆婆冷落了。只是,孩子还没有出生,她就开始担心,是不是会太早了一点。说不定,这一次。她终于可以一举得男。若是她生下了儿子,再怎么说,她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毕竟,她的母亲这一辈子都只生了她一个。她若是有了儿子,相信,她的母亲应该会是最高兴的。
  虽说她能够和丈夫关系和解,其中不乏瑾玉的劝解。但是。眼看着瑾玉在家里的地位水涨船高,她的心里,还是隐隐约约的感到很不舒服。
  明明她才是家中的长媳。却不能得到婆婆的重视和重用。在丈夫那里,也没有瑾玉在她夫君那里体面。这让她这样一个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富户千金,如何平衡得了?
  所以,在知道瑾玉生下了长孙的那一刻。她无比渴望自己的这一胎也是个儿子。
  而瑾玉,在生下孩子之后。第一次做母亲的感觉,让她觉得骄傲。
  虽然身边丫头婆子一大堆,她还是坚持每天自己亲自带着孩子。
  看着孩子粉嘟嘟的小脸,一天一天的慢慢变化。她不由感叹生命的神奇。
  不同于少女时代的悠闲自在,为人妇,为人母的生活。让她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艰辛。
  张子赞在孩子刚刚满月的时候就离开家,回京城履职去了。他选择了进入翰林院。将来可以接触朝中最最核心的事情。在那里,他可以有望成长成朝廷的柱石。他的志向,一向就很远大。
  虽说之前他曾经有过意志消沉的时候,不过,在跟瑾玉成亲之后,在妻子的影响下,他很快便放弃了之前颓废的生活态度。而是选择了积极进取。而当他入京之后,接触了京中的那些有识之士,了解了朝堂争斗和国家的形势,他就更加有了奋起报国的念头。
  是以,他在爱子刚刚满月之后,就别过了娇妻幼子,赴京履职了。
  而张子赞赴京之后,瑾玉就必须一个人面对家中的一切了。
  初为人母,当然免不了会手忙脚乱,而作为祖母的张夫人,也不放心自己的媳妇,总是担心她,会不会因为没有经验,而怠慢了她的宝贝金孙。几乎没有一天,不要到瑾玉的院子里去转悠一趟。一会儿嫌丫头们太吵,一会儿说屋子里太凉,又嫌弃奶娘抱孩子的姿势不合她的眼。总之一句话,最好瑾玉将这个取名张望京的宝贝疙瘩交给她亲自抚养。
  作为母亲,瑾玉自然不会放弃一个母亲的权利。所以,在张夫人数次明示暗示之后,她明确提出,孩子满周岁之前,她不会离开孩子一步。
  张夫人没想到一贯看上去柔顺乖巧的瑾玉也会有这样倔强的时候。不过她也拉不下脸来强求瑾玉怎么样。只是心里,总是有点不舒服。
  而随着大儿媳董氏的肚子越来越大,她又开始盼望董氏的肚子,这一次,可以好好的争一口气。
  大儿子过年就快要三十岁了,人家跟他差不多年纪的人,儿子都有了好几个了。大一点的,甚至已经要启蒙上学了。自己儿子却至今仍只有两个女儿,一个还是庶出。
  想起来,还是要怪董氏,自己生不出来,也不让别人生。被赶走的金香就算再不好,至少,对自己的儿子倒还是一心一意的。
  若是董氏这一次生下来的仍然是个女儿,那么,可不能怪她了。她一定要将她屋子里身材最丰满,看上去最有宜男之相的丫头给老大。
  老大这一脉,可不能就在董氏的手里断了。董氏的母亲可以不顾后果,只生一个女儿,她可不会这样由着她的女儿,断了张家的香火。
  张夫人的这些肚子里的文章,自然不会让儿媳知晓。对着董氏,她也一样是嘘寒问暖,照顾周到的。万一她生的是个儿子呢?董氏的母亲,可是早就有话在先,董氏这一个孩子若是男孩,他们董家的财产,大半都是这个外孙的。
  张家虽说并不缺钱用,但是也没有嫌弃钱多的道理啊!况且,董家的财富,可也不是一般的多。
  自己的孙子可以拥有,当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所以,她跟董氏搞好关系,对于大局,并没有坏处。而现在董氏,也并不需要怎样太多的关照。
  随着她月份变大,她的孕吐反应渐渐消失了。现在能吃能睡,张夫人所要做的,也不过就是吩咐丫头们服侍的时候仔细一点,每天的饭菜都精细一点而已。这些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聪明的人,都不会介意多做的。

  第一百二十七章 婆媳

  话说慎芳嫁到了白家,除了三朝回门,一直都没有回过家。
  白家长房人口并不多,除了白家二老,就是白应天和慎芳夫妇及白应天的弟弟白应杰。白老爷每天都会去自家的药铺里坐诊,很少在家。白应天回来之后,也因为立志要在家乡好好做出一点事情,所以每日都在高老爷的书院里泡着。帮着高老爷料理书院里的琐事,熟悉书院里的事务。准备为自己开设学馆积累经验。白应杰也在高老爷的书院里读书。而白夫人钱氏则每天料理家务,管理家事。慎芳每天都会到公婆面前去晨昏定省。剩下来的时间,她便尽力做一些针线,为白应天准备四时八节的衣裳,也替白应杰做一些日常要用的针线活。尽量减轻婆婆钱氏的负担。
  “大少奶奶,时候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你每天针线不离手,也太累了。”红莲看着自家主子这样勤劳,忍不住心疼。
  慎芳在家时,哪里过过这样的日子?不说高家本来就有针线上的人,就是平时慎芳要动点针线,胡氏也必然会一再交待,不要累着了,仔细眼睛。现在嫁到了白家,竟是一日也不得空闲了。
  自从慎芳将她成亲前做的衣衫鞋袜送给了钱氏,钱氏受到震惊之后,她的针线活就没有停过。
  先是钱氏让她好好给白应天做几身衣衫。说是自己的针线活拿不出手,白应天一应的衣衫鞋袜都是从成衣铺子里买的,不够精致。这个慎芳自然不会推拒。就是钱氏不说,慎芳也是要主动为他准备的。
  倒是白应天,看见自己的小妻子每天都这样辛苦。不由自主的不忍心,让慎芳不要太累了,随便做个几件就好,他有衣服穿的。
  接着看到慎芳为白应天精心设计的衣袍很是文雅脱俗,钱氏又提出让她帮小叔子白应杰也照样做两件。
  “媳妇儿,难得你有这样一双巧手,居然做出这么好看的衣裳。应杰现在也在学里念书。身上的衣裳……”钱氏说的有些不好意思。
  “婆婆说的哪里话?小叔子身上的衣衫。我早就裁好了样子了。您放心,定然跟相公的一样好看!”慎芳本来也不是不会做人的。听钱氏一提,她就连忙接过了话题。
  见慎芳这样懂事。钱氏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这个媳妇儿除了据说身体弱,好像还真没有哪里不合心意。想到身体弱,她不由又想到另一个问题。
  “不然,应杰的衣衫你先放一放吧!你每天做那么多也怪累的了。不要再把你累着了。我可是还等着抱孙子呢!”钱氏嘴里说着这个话,眼睛却是看向慎芳平坦的小腹。
  嫁过来了快要两个月了。慎芳的月事一直没有来。听到钱氏的话,她的心不由一沉,怕什么,就来什么。
  因为怕新婚就请医问药遭到钱氏诟病。慎芳不准红莲将这件事说出来。谁知钱氏到底还是问起来了。说还是不说,这让她犹豫。
  细想了片刻,她还是决定把话跟钱氏挑明:“回婆婆的话。我已经两个月没有来例假了。”
  听见慎芳这句话,钱氏一下子喜上眉梢:“这。这是真的?那我要好好给你补补,瞧你这身子弱的,不好好补补,都没有样子了。应天那里,你也不要脸皮薄,这几个月,你们可不能再住在一起了。三个月内都要保密,你娘家那边,就下个月再去报喜好了!”
  她一连串的发话,都没有慎芳解释的余地。“我这就吩咐厨房,帮你准备一个枸杞乌鸡汤。”钱氏的性子是雷厉风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