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厨娇-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楚椒听着都怔了怔,听他们解释完才明白过来,是其中一个人昨天在浩然书院吃了面,今天就把住在一个客栈的同乡全都拉了来。
楚椒心里暗笑,也不知道是谁给昨天的面条起了这么吉利的名字,明明一碟碟的卤牛肉只是放在桌子上的一种冷荦,怎么就变成了一品牛肉面?
楚椒一边好笑,一边在心里暗暗给九良点赞。小孩子真机灵,昨天不但卖了不少点心出去,还把品福斋的地址说得这么清楚,否则穷街僻巷的,今天哪能有这么多人寻了来?
罗大贵看这群人乱哄哄的站在店堂里说话,就回厨房端了几盘品福斋常备的老醋花生出来。“这是品福斋送给各位状元郎的,各位状元郎请坐,一品牛肉面马上就好。”
他说的大声笑的喜庆,众学子就笑了起来。
他们互相推让着就坐,楚椒赶紧扭身回了厨房。罗大贵一早上就被砸门买点心的喊了起来,后来九良回来也帮着卖点心,厨房灶台的火还没生呢!
等罗大贵进来,楚椒赶紧和他商量,那个一品牛肉面,要卖多少钱一碗?
罗大贵急的却是另一件事,店里不但没有现成的牛肉,就算有,也得炖上一个时辰才会烂。
一品牛肉面,总得有牛肉,不能切几片猪肉吧?
“离这三条街有一家熟食铺子,去买几斤过来应急。”楚椒说道,刚才她就打算好了,只是这话要说出口,却真的有些别扭为难。
罗大贵叹了口气,还是说道:“我这就去。”
楚椒摇头,“你去隔壁客栈,让老板派个伙计去。”
罗大贵没有再说什么,匆匆忙忙出去了。
厨子都是有尊严的,就算是品福斋这样又小又破的饭馆,客人点的东西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从来没有去别的店买来应付的情况。
但今天情况特殊,那十几个人不是来吃面,分明就是来吃‘一品’二字的,罗大贵和楚椒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同样害怕他们吃不到会闹事。
别以为读书人就通情达理,他们没理,你都不一定能说得过他们。
更何况是这么一大群。
品福斋刚刚闯出一点名头,不能就这样败坏了。
生了火,楚椒先炒了几大盘鸡蛋,也说是品福斋送给状元郎们的。毕竟有人吃过昨天的面,要是一会吃出来味道不如昨天,希望能看在品福斋一直在送菜的份上不要开口,让他们能含糊过去。
楚椒又开了一坛镇西王府送来的酒。
罗大贵回来了,手里提着一个竹筐,里面菜啊,肉啊的什么都有。
楚椒连忙跟着他回了厨房。
“刚好隔壁客栈的伙计买了菜回来,我见咱们店里没菜,就连筐都提过来了,一共八分银子零五十钱,回头想着给他们钱。”罗大贵也不等楚椒问就直接说道。
楚椒点头,松了一口气,这个客栈老板实在是太好了,回头要好好谢谢他才行。
二个人刚说了二句话,店堂里又传来了喊声,楚椒连忙出去招呼,也是一大群人来吃一品牛肉面。
“得招个短工,要不然顶不过这几天。”楚椒一边炒鸡蛋,一边跟罗大贵说。
二个人忙得不可开交,好在过了一会九良跑了回来,然后小婉小柔也回来了,看到店里这么多人还吓了一大跳。
下午罗大贵抽空出去了一趟,带了一个叫小魏的年轻人回来。
罗大贵让他在店堂里等着,自己先去厨房告诉楚椒。他去了附近最大的饭馆,刚叫了一个伙计问有没有熟人介绍,这个小魏就凑了过来,说他以前就是这个饭馆的伙计,前些日子因为生病被别人顶了窝,现在病好了又回来找老板想重新上工,就碰到了自己。
“我看他长得干净体面,说话也机灵,就带了过来。”罗大贵说。
“说清楚是短工了吗?”楚椒问。
第118章 短工
“说清楚了,算上今天一共三天,每天一百文的工钱,咱们包三餐。我还跟他说好了,只在店堂里招呼客人,不许他进厨房。”罗大贵说。
楚椒点了点头,虽然罗大贵这个工钱开得太高了些,毕竟九良一个月的工钱才三百文。不过这三天肯定累得很,而且罗大贵让他只在店堂里,不进厨房楚椒也没有想到,听罗大贵说出来,才觉得有道理,所以也没有说什么,擦了擦手,跟着罗大贵去店堂见小魏。
小魏看上去二十出头,带着一股伶俐劲儿,身上的衣服虽然旧,但浆洗得很干净,头发指甲也干净整齐。这个时空服务员上岗前没有体检这一说。他自己跟罗大贵说是因为前些日子生病被人顶了窝,所以楚椒特意仔细看了他几眼,觉得他的病应该是好了,就和他交待起来。
小魏确实伶俐,而且楚椒估计品福斋这三天主要就是卖点心和一品牛肉面,所以只告诉了他面和几个小菜的价格,再告诉他桌子的编号,小魏就和九良一起忙碌起来。
楚椒悄悄观察了几趟,觉得小魏确实是熟手,招呼客人既热情又有眼色,就笑着和罗大贵商量,“咱们一直说要再找一个伙计,这个小魏再看二天,要是真这么勤快就留下来。他的工钱要的高,大不了咱们给九良也涨点工钱就是了。”
罗大贵点头,趁着九良进厨房取菜的功夫叮嘱他注意点小魏,也告诉了他要是觉得小魏老实可靠就会把他留下来,又叮嘱九良先不要告诉小魏。
九良听了就拍拍胸脯,表示都包在他身上,看得楚椒和罗大贵都笑了起来。
第二天品福斋的客人更多,基本上都是来吃一品牛肉面的,就算是有街坊邻居来吃饭,看到店里人人吃面,也凑热闹似的改了吃面。
好在昨天就开始一大锅一大锅的炖牛肉,所以客人虽多,又要忙着做点心卖点心,倒也不至于再去熟食铺子买牛肉来对付了。
忙过了午饭,楚椒和罗大贵刚松了一口气,正说着要轮班歇一歇,九良就走了进来。“楚姑娘,罗大哥,”他凑到二人身边,楚椒和罗大贵立刻看向他。
“小魏偷钱。”九良的声音不大,但语气十分肯定。
“你怎么发现的?”楚椒立刻问道,伙计偷钱,这罪名可不小。
“他挺小心的。”九良答道:“也不是从放钱的小抽屉里往外偷,而是一直睃着我,看我忙不过来又有客人结账的时候,才过去帮忙结账,收了钱之后装作站在柜台里往小抽屉里放钱,却悄悄把钱塞进了腰带里。”
“你是怎么发现的?”楚椒听他说得详细,不由得怔了怔,然后追问道。
柜台挺高的,要是站在柜台里面装出放钱的样子来,九良不可能看到他的手。
“我一直在悄悄盯着他啊!”九良见楚椒不相信,立刻着急起来。
“我就是想不出你是怎么发现的,没有说你冤枉他。”楚椒连忙安抚。
九良听她这么说,就得意起来。“这二天店里生意好,只怕楚姑娘你自己也没有留心到底做了多少碗面吧?可是所有面都是我从厨房里端出去的,我心里一直记着数。我觉得小魏就是看楚姑娘和罗大哥一直在厨房里忙,一中午都没有出去过一趟,觉得你们心里没数,才敢把钱扣下来的。”
楚椒和罗大贵对视了一眼。
九良还真没说错,他们二个确实都忙得没顾得上记数。
本来还可以数数脏盘子脏碗,可是店里的盘子碗不够用,小婉小柔都被征用来洗碗了。
“怎么办?”楚椒问罗大贵。
品福斋的伙计以前是张婶一家,后来就是九良。张婶一家就不用说了,楚椒要不是全心全意信任他们,也不会千里迢迢让他们跟着楚椿到血峪城去。九良虽然年纪小,自从来了品福斋也是尽心尽力。
楚椒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
“只是扣下钱悄悄藏在自己身上,没有放进抽屉里,而不是直接从抽屉里偷钱,可见胆子还不算太大。咱们先不要声张,九良你也不用再盯着他,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好了。等晚上打烊后我来收拾他。”罗大贵说完,看向楚椒。
楚椒立刻点头,现在店里随时都可能有客人进来,要是闹起来肯定会影响生意。
小魏的工钱还没有给,只要他觉得没有被发现就不会跑。
晚上打烊之后,罗大贵把小魏叫到了院子里,“把你的腰带解下来给我。”
他的语气很平静,正在灶前翻着锅里的炖牛肉的楚椒暗暗腹诽,罗大哥你这话说得太不讲究了,很容易让人误会。
楚椒没有转身,继续翻看炖牛肉,正在吃点心的小婉小柔却是神色一喜,蹦起来就站在了厨房门口。
楚椒不用回头,也知道她们一副为罗大贵站脚助威的架势。
楚椒暗暗挑眉,其实罗大贵高大挺拔,就算小魏想反抗想逃跑他都应付得了。
不过小婉小柔年纪小,这个时空男人系在外面的腰带……就算解下来,最多也就是衣裳散开,裤子还有另外的带子系着。
“罗大哥。”楚椒听到小魏叫了一声,语带哀求。
“你快点。”楚椒没听到罗大贵说话,反而是小婉大声呵斥道,然后就是棍子打在灶台上的声音。
楚椒微微侧头,看到小婉在拿擀面杖敲灶台。
“九良。”小魏又叫,语气中的哀求之意更浓了。
“你快点,磨叽什么!”九良不耐烦的大声说。
楚椒就听到了衣裳的悉索声,紧接着就是铜钱掉落的声音。
“大概有五六十个大钱。”小柔欢快的说。
“楚姑娘,你快过来看看啊!”小婉也大声叫道。
二个小丫鬟对抓到了贼,还挺兴奋的。
楚椒的嘴角抽了抽,
中午和晚上的生意都好得很,楚椒没想到小魏一共才扣下了这么点钱,估计是罗大贵虽然跟九良说让他装不知道,他还是盯紧了些。
楚椒转过身,走到了门前。灯光下小魏一张脸涨得通红,“楚姑娘,我不是贼,这钱是我自己的。”
第119章 逆天
“你平常就是这样把钱都塞在腰带里?”听小魏还在狡辩,九良立刻大声反驳道。
小魏的脸涨得更红了。
“楚姑娘,我不是贼,我真的不是贼。”他没有和九良对质,而是看着楚椒说道:“我前些日子生病,把以前积攒下的钱都花光了。店里的生意这么好,罗大哥又说只是三天的短工,我就没有忍住……我真的不是贼。”他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低,说着说着,就捂着脸蹲了下去。
楚椒暗暗叹了一口气。
小柔却伸手指了指落在地上的钱,“你还说你不是贼,那这钱是怎么回事?是它们自己长了腿,跑到你腰里去的?”
小魏捂着脸呜呜的哭了起来。
在这个时空,十四岁的九良就已经是一个出色的伙计,而二十岁在前世都已经是成年人了。
小魏哭得再可怜,也要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
楚椒又叹了一口气,“你明天不用来了。”她对小魏说,说完又看向罗大贵,“罗大哥你带他出去吧,给他三百文钱,就算他做了三天工了。”
小魏呜呜的哭,蹲在地上不肯走,“我不是贼,我就是前些日子生病,把积蓄都花光了,心里发慌,才……才……”
“还说你不是贼!”小柔见他还在狡辩,气得大喝了一声。
“算了。”楚椒又劝小柔。
罗大贵可能也被小魏哭得有点心软,犹豫了一下,才上前拽他的胳膊,“我带你出去,你明天不用来了。”
“给他三百文钱。”楚椒又叮嘱了一句。
罗大贵点了点头,九良也上前,抓住了小魏的另一只胳膊,二个人半拖半拉的把他拉了出去。
小婉小柔蹲在地上开始捡钱。不一会就捧了一把铜钱递给楚椒,“一共五十二文。”
“我不要,给你们买糖吃。”站在院子里还能听到小魏的哭声,楚椒心里别扭,摆了摆手说道。
“品福斋的点心这么好吃,我们才不要买糖吃。”小柔欢快的说。
小婉立刻点头附和,“我们以后都不在外面买糖吃了。”
她们说得认真,楚椒不由得莞尔,你们不去外面买糖吃,就认准了专门吃我了?
“那这钱就给九良好了,算是奖给他的。”楚椒说。
“嗯,我们给他送去。”小婉说着,看了小柔一眼,二个小丫鬟也不等楚椒说话,就进店堂去了。
楚椒苦笑,很怀疑她们是去给九良送钱,还是找个借口去前面看看。小魏还在哭,还不肯走,罗大哥和九良要是心软,她们好出手把他打走。
好在只过了一小会,四个人就一起回来了。
“走了?”楚椒问。
罗大贵点了点头,神色尴尬,“楚姑娘,都怪我不好,没有看仔细,居然雇了一个贼回来了。”
见他道歉,楚椒忙摇了摇头,“这也不能怪你,是咱们找人找得太匆忙了。”
“那个小魏也挺可怜的。”九良说。
“难道可怜就可以偷钱?就可以做贼?”小婉小柔瞪着他,齐声说。
“我知道。”九良点了点头,应了一句,好象松了一口气似的。
“后天就是入场了,就剩下明天一天,店里再忙,大家咬牙挺一挺也能挺过来的。”楚椒笑着给大家鼓气。
众人都点头说好。
“明天我们不去镇西王府练武了,留在店里帮九良上菜。”小柔说。
“小姑奶奶,你们还是去练武吧,要是再把菜上错了桌,还不够添乱的呢!”九良却笑道。
“我们好心帮你,你还矫情。”小柔听九良这么说,又羞又气,一步就跳到了他面前。
众人想起她一共就二桌客人还上错了菜的事,都笑了起来。
转天一早,楚椒劝了小婉小柔去镇西王府练武,随后零零散散的来了几个人买‘独占鳌头’状元礼盒,到中午时又来了几个人吃面,却完全没有前二天的热闹了。
楚椒不由得苦笑,这种应节应景的生意实在是太难把握了,她炖了好多牛肉呢!
转天春闱开试,楚椒望着空空如也的店堂,更是连苦笑都苦笑不出来了。她和罗大贵商量了一下,把隔壁客栈的老板伙计都请过来吃了一顿面。
剩下的炖牛肉被当做特价菜,又卖了二天才卖完了。
半个月后春闱放榜,浩然书院一共一百八十个同学,有四十一人金榜题名。
楚椒瞠目结舌,据说春闱当天龙门口人挤着人,用了二个多时辰所有考生才入场完毕,估计至少也有四千人参加春闱。
浩然书院这个录取比例太逆天了。
不知道苏莲城是提前考过那些学子,达到一定水平的才让进入补习班,还是他这个书院主讲人运气特别好,压对了考题?
楚椒想起那些粘在书院外影壁上的文章。
不管怎么说,只是这一场春闱,浩然书院就名扬天下了。
“我也托了福,品福斋的独占鳌头状元礼盒一共卖出去了近三百盒,赚了五百多两银子。虽然那几天日子累了些,但要是每个月都有一次春闱就好了。”楚椒笑着对苏莲城说。
点心礼盒大赚了一笔,但一品牛肉面楚椒没敢订高价,没有挣到多少钱。
“你想得倒美。”苏莲城取笑她。
“你赚得可比我狠多了,别说你不想每个月都来一次春闱。”楚椒斜眼睨他。“你还好意思说你开书院不是为了赚钱?”
苏莲城知道她只是调侃自己玩,却还是忍不住辩白,“现在钱也赚了,我已经拟了大纲,书院以后要正经开始讲学了。”
楚椒就白了他一眼,这可是你说的,高考补习班果然算不上正经讲学。
苏莲城这才发觉自己被她绕了进去,笑着伸手去打她的头。
楚椒偏偏头,躲过去了。
在放榜的喜庆热闹中,也只有苏莲城这样的有心人才会注意到:轰动一时的镇北世子弑父的逆伦大案以世子认罪后在狱中自尽为定论,悄无声息的结了案。太子别院外围的警戒也放松了下来,但曾被充做监牢的那座小院,防卫得却更加严密了。
也许太子还期望着射了自己一箭的那个人,不知道或者不相信世子已死,还想要救出世子,从而自投罗网呢!
第120章 永嘉城
四月初的永嘉城碧柳垂阴,繁花满树,已是一片盛夏光景。镇东世子爽朗的笑着,亲自送了太子府的长史去客院安歇,然后快步回到书房。
“爹,太子的信上说了什么?”他一进门就问道。
镇东王抬起头来,他已经是古稀之人,眼睛里却没有一丝浑浊,目光明亮,全是森森寒意。
“太子提前二个月就派长史来给我拜寿,这个面子太大,我可当不起。”镇东王说着,把信递给了儿子,“我仔细看过了,确实是太子亲笔。”
世子接过信,一目十行的看完,其间倒抽了几口凉气,看完了却只是看向父亲,却没有做声。
“我已经派人去请常清公主过来了。”镇东王看着儿子,“你看要不要叫琅儿回来,大家商量一下?”
世子摇了摇头,“琅儿年轻,这样的大事爹做主就是,不用叫他了。”
镇东王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琅儿是世子和常清公主所生之子,既是嫡子又是长子,今年二十岁,娶的是永嘉城世族之女,今天岳母过寿,夫妻二人带着儿子回娘家拜寿去了。
自己这个儿子虽然机敏坚毅上差了一些,还不足以当大事,但至少沉稳周全,孙子看着举止风雅,但平生所见只有广厦华屋,从来没有见过风雨,不是纨绔,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绣花枕头。
世子也不再说话,又把太子的信仔细看了一遍。
“太子派人给爹祝寿来了?怎么这么早?”常清公主说着话,已经快步走了进来,“离爹过寿还有二个多月呢!”
镇东王是真正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十分讨厌虚礼,尤其是一家人相处的时候。常清公主嫁过来二十多年了,对公公的这个脾气早就了然,所以进门也不请安,开口就是正题。
镇东王见儿媳是一个人进来的,那些天天跟在她身后的嬷嬷丫鬟都留在了书房外,知道她虽然嘴上这么问,心里却已经想到了太子现在就派人来的真正目的,没有答话,而是示意世子把太子的信递给她。
常清公主接过信,低头看了起来。
常清公主看了几行,手就开始抖。
世子忙伸手扶住她,引着她坐了下来。
“爹,你说咱们怎么办?”常清公主强撑着看完了信,脸上已是一片灰败。
很长的一封信,去掉那些客气话和套话,只说了二件事:太子为自己求娶诗琪为太子妃,白底黑字的承诺一旦即位就封她为后,同时承诺立嫡子为太子。
第二件事是镇东王的王爵不再世袭,从世子这一代开始递减。
“一个皇后加一个将来的太子之位换一个镇东的王爵,太子对镇东算是很厚道了。”镇东王见儿媳这般神色,先玩笑似的安抚了一句。
太子毕竟是她的亲侄子。
“爹,诗琪不想嫁给太子。”常清公主深吸了一口气,看着镇东王郑重说道,说完又看了世子一眼。
镇东王一点也不意外。他一向疼爱这个孙女,她从京城回来之后就私下问过她,后来镇北郡主的死讯传到永嘉城时,又问过她一次。
琪儿二次都说不想嫁给太子。
“毕竟是一个皇后之位,还有未来的太子之位,这么大的一份荣华富贵,诗琪虽然年轻,但不糊涂,咱们还是把她叫来问一问吧。”镇东王说。
公公的语气很温和,常清公主又一向知道公公喜欢这个孙女胜过长孙,也怕这样的大事不仔细问问女儿的意思,她将来会后悔,就点了点头,打开屋门去叫贴身的丫鬟请郡主过来。
吩咐完丫鬟,常清公主站在台阶上,抬头看了看头上的蓝天,又看了看院子里那株合抱粗的老桂树,不是开花的季节,只有一树浓绿的叶子如翡翠雕成的一般,看着就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常清公主突然想起了这句俗语,顿时就觉得心中一松,不由自主的就吐出了一口长气。
爹是经过刀光血雨的人,就让爹做主好了。
常清公主转身进了书房,在世子身边坐了下来,神色已经恢复了平静。
三个人默然对坐,都不说话,书房里原本的压抑却渐渐的消散开来。
世子伸出手,握了握常清公主的手。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觉得从未有过的莫逆于心。
镇东王微微撩了撩眼皮,看到这一幕,眼底终于有了笑意。
风浪滔天,但只要一家人同舟共济,就算最后船还是翻了,也总能想办法活下去。
“爷爷,爹,娘。”刘诗琪走了进来,见屋中只有他们三人,神色微微惊愕,立刻就扭头看向跟在身后的香默。
香默飞快的行了个礼,退了出去,紧紧的关上了房门。
“太子亲笔写了信来,求娶你为太子妃,并承诺即位后就立你为后,同时还承诺如果你生了儿子就立为太子。”镇东王一边说,一边示意常清公主把信递给刘诗琪。
刘诗琪毕竟是没出嫁的女孩子,听到‘求娶’二字就红了脸,却一声不出的接过了信。
“你以前说过不想嫁给太子,现在呢?”镇东王示意她先不要看信,而是盯着她的眼睛问道。
“太子没有让皇上赐婚,却亲笔写信来求娶,他还真以为他谋划深远,做事机密,以为我们真的不知道他是怎么对待顾莞尔的。他也太瞧得起他自己,同时太小瞧我们了。”刘诗琪捏着信抖了抖,虽然脸还红着,但越说语气越尖锐,说到最后语气中已经全是讥诮。
镇东王脸上皱纹堆叠,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没提皇后之位,也没有提未来的太子之位,虽然脸红着,但神情镇定,显然是已经想到了太子会给出这样的承诺。
“我本来以为太子只是为人阴险,却没有想他还这么自负。”刘诗琪看着镇东王,忍不住又补了一句。
凭什么他以为他亲笔写封信来,自己就会嫁他!
“所以就算是他承诺即位后就立你为后,你也不想嫁他?”镇东王看着孙女,笑着问道。
“不嫁。”刘诗琪斩钉截铁的说。
她知道自己这样做其实很自私,但她自私得理直气壮,因为她深知在爷爷和爹娘心里,自己过得平安顺遂,比家里出一个皇后带得的喧阗富贵更重要。
毕竟爷爷是王爷,而娘是公主,就算不能更上一步,也足够保住家族的富贵了。
第121章 让步
“这才是我们家的好孩子。”见孙女拒绝得这么坚定,镇东王高兴的赞了一句。
刘诗琪莞尔而笑,亲昵的挽住了他的手臂摇了摇,撒娇的叫了一声,‘爷爷。’
镇东王拍了拍她的手。“我刚收到了消息,太子一回京,就把一直关押在别院的镇北世子杀了,现在镇北王府是真的死净死绝了。”他说到这里,脸上的笑容淡去,叹了一口气。
镇东世子从来没有见过镇北世子,闻言也叹了一口气。
“太子为人阴狠,我觉得就算你当了皇后,日子也不会好过。他会利用你控制镇东,甚至在控制镇东之后就会除掉你,再拿皇后之后去和镇西联姻。”镇东王看着刘诗琪,一字一句的说道。
听爷爷这么说,刘诗琪原本因害羞而绯红的脸白了白。常清公主却猛的一个激灵,冷汗都下来了。
镇东王就看了儿媳一眼,她没有想到这一步。
不过那边毕竟是她的娘家,谁也不会轻易这样揣度自己的娘家人。
但看琪儿的反应,她应该是想到了的。
这个孙女真的比孙子强多了。镇东王看着刘诗琪,脑中突然闪过程雪啸的身影,也只有这样的少年英雄,才能配得上我的孙女。
“既然你打定了主意不想嫁给太子,那你看看这封信吧。”镇东王对刘诗琪说,语气更加温和了。
刘诗琪看完了信,脸上的绯红褪尽,她抬眼看向镇东王,喃喃的叫了一声,“爷爷。”
镇东王冲着她点了点头,“既然不想嫁给太子,却也不好拒绝的太生硬。”他缓缓说道,看向了常清公主,“你出面给太子回封信,就说你身体不好,想留琪儿在身边陪陪你。”
常清公主心念转动,公公让自己装病,婉拒太子的求亲?
是要借自己是他姑母的身份?还是不想让女儿装病,耽误了她的婚事?
不过不管怎么说,自己这年纪装病,总比正当妙龄的女儿装病更容易让人相信。
常清公主点了点头,应了一声‘是’。
“你也不用装得太过,反正皇上病得越来越重,到时太子有三年孝期,咱们只要先拖一拖就行。”镇东王又叮嘱道。
常清公主听着就神色一暗,皇上虽然是同父异母,但这个哥哥对自己一向不薄。她又点了点头。
镇东王这才看向儿子。“咱们既然不想让琪儿当这个皇后,那么为了太子的颜面,别的事情上就要多退一步。我看这个镇东王的封号早晚也保不住了,不如索性大方些,也别弄什么递减了。我一会就写道奏章,就说今春大旱是我失德所致,自请削去镇东王的封号,顺便还能请求免些钱税。”
他语气随意,好象并不在乎这个王位似的。
镇北世子和常清公主却是一惊,齐齐站了起来。刘诗琪也愣了愣。
“是我们连累爹了。”常清公主嘴唇翕动,片刻才颤声说道。
公公的王爵,可是他老人家出生入死挣来的。
镇东王摆了摆手,笑着安抚儿媳,“早晚的事,不怪你们。”
常清公主看着公公,心头一酸,眼泪就掉了下来。虽然削除异姓王是早晚的事,但如果不是为了诗琪,公公将来总可以按照王爵之礼下葬,他现在却要放弃这些哀荣。
“爷爷……”刘诗琪伸手握住了镇东王的手。
“我的郡王要不要一起辞掉?”镇东世子却问道。
当年他迎娶公主,先皇为了镇东王府的体面,赏了他一个郡王的封号。
“你那个郡王又不是世袭的,辞不辞没有什么区别,就留着吧。”镇东王说道,又提醒他们,“倒是琅儿那边,你们夫妻要想一想怎么说。”
常清公主和镇东世子对望一眼,神情都有些黯然。
女儿及笈时封了静宁郡主,倒是这个嫡长子,娶的是永嘉城世族之女,成亲时皇上只是派人送了贺礼,却没有给封号。
镇东王府的嫡长孙,身上只有一个六品侍卫的虚衔。
这些可以慢慢和儿子解释,现在却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世子想了想,又沉声问道:“爹,你自请削去王爵,咱们要不要给镇西、镇南写封信,把原委悄悄告诉他们?”
镇东王对儿子的这句问话很是满意,赞许的点了点头,“写,当然要写,尤其是给血峪城的信,更要我亲自来写。”
刘诗琪闻言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她当然知道爷爷喜欢西武将军,希望自己嫁给他。以前自己也许还有嫁给别人的机会,但现在自己既然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