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军夫人养儿记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仁拱手谢过,只接了其中一袋,道:“一袋足够了。谢过冯老爷。”
    当时人也多,不便寒暄,郑仁领过米就告辞了。
    从冯府的人群中挤出来后,看着学生们都已经安然地在排队领粥米,郑仁就踏上了归家的路。
    恰好有一个孩子也领完了米,跟他同行。
    那孩子看着跟自家小子差不多大,只是有些眼生,见他瘦瘦小小的,便主动攀谈道:“可拎的动?”
    那孩子点点头,小脸上倒是笃定,“不算重。”
    因这几日雪下下停停的,路上的雪融了一半,很不好走。郑仁就放慢了速度,想着等一等那孩子,若是他不小心摔了也能帮把手。
    一大一小就一前一后地在大路上走着,一直走到槐树村村口,郑仁心道也是巧了,竟然是同村人家的孩子。
    郑仁一个晃神,就听‘咚’的一声,那跟他走了一路的孩子已经倒在了地上。他赶紧上前查看,那孩子双目紧闭,气息倒是浑厚,只是任他怎么喊都喊不醒。
    郑仁赶紧把人捞起来抱在怀里,疾步向家里走去。
    
    郑家,郑绣已经料理起了夕食。
    因知道这天她爹要回来,所以准备的就格外丰盛些。除了腊八必须要吃的腊八粥以外,还准备了米饭,炒腊肉和蒸腊肠,清炒白菜苔。
    郑誉也早早地归了家,正在院子里赶鸡玩。
    郑仁一进院子,郑誉就大喊着:“爹回来啦~姐姐准备开饭咯!”
    “阿誉快去请大夫!”郑仁抱着孩子快步穿过堂屋,走到屋里,郑绣擦着手从厨房出来,跟了进去。
    郑誉也没看清他爹抱着谁会来了,不过听到他爹那么说了以后,就飞快地跑了出去。
    郑仁把孩子放在炕上。郑绣跟进屋一看,炕上的孩子头发散乱,小脸脏脏的,穿着件看不出本来颜色的兽皮袄子。不是薛劭是谁。
    郑绣大为惊讶,自从几天前薛劭被弟弟的话激得走开,她几次去薛家,都没有找到人。而且等她后来再去看,就发现留在那里的吃食都没人动过,她还在担心不知道这孩子去了哪里,是不是在外头遭遇了什么不测。
    “怎么是他?爹从哪里把他带回来的?”
    郑仁解释道:“这孩子跟着我一起从镇上回村的,村口处忽然晕倒了,我就先给带回来了。你认得他?”
    郑绣便简单说了跟这孩子的渊源。
    没一会儿,那老大夫就过来了。
    一看还是那个孩子,老大夫把过脉,捻着胡子道:“这孩子还是气血两虚,饿出来的毛病,我上回不是说过要好好养着么,怎么又给晕了。”
    郑绣也没多解释,只是说:“您的交代我都记下了,一定让他好好养着。”说着又要给银钱,老大夫不肯收,收拾了东西跟郑仁告辞了就回去了。
    郑誉趴在炕沿上不太愿意地看着薛劭,这人怎么阴魂不散的,老来他家,讨厌死了。
    大夫走后,郑仁叹息道:“也是个可怜的,他爹还没消息?”
    郑绣找不到薛劭的这几天,也是每天去里正家打探消息,只是山上的雪还没全部融化,搜救的人不敢往深山里去。那些猎户至今还没有音讯。
    郑绣摇摇头,“里正娘子说找到他之后,可以送到她家去。起码等过完年,雪都化了再看,至于以后……”
    若是这孩子的爹真的没了,那么多半是要送到慈幼局去的。
    郑仁叹了口气,到底是年景太艰难了些,若是好时候,村里人一人给一口,这孩子吃百家饭也能长大。
    郑绣让她爹和弟弟先开饭,自己则拿了小碗盛了腊八粥,坐在炕头一勺一勺地喂给薛劭吃了。好在还能吞咽,一碗粥很快就喂下去了。喂过粥,她又绞了帕子把薛劭的脸和手都用热水擦了一遍。
    擦过脸以后,她才发现原来薛劭长得很好,白白净净的一张小脸,眼睫毛长长的,小鼻子笔挺。收拾完以后,她才带上门出去跟家人吃饭。
    门被带上以后,薛劭睁开了眼。
    其实刚才他在村口晕倒后,被郑仁抱着走回来的时候就醒了。只是他已经好些天没有好好吃饭了,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后来郑家人围在他身边说话,他已经有力气睁眼了,却不知怎么的,听他们絮絮叨叨的,后来那个姐姐又给他喂东西,擦洗,他忽然觉得心底很踏实,就老老实实地没动。
    他睁着眼发了会儿呆,心想他们说他爹一直没消息,可能不能回来了。他觉得不可能的,他爹那么有本事,从前在外头那么凶险的场面他爹每回都能安然无恙,这次一定也能平安回来!
    
    郑绣回到堂屋的时候,郑仁和郑誉还没开动,正在等着她。
    郑誉噘着嘴,老大不高兴的样子,嘀咕着说:“怎么又把他带回来了?他那么脏,还放在炕上。我才不想跟他一起睡。”
    郑绣想也不想,一筷子就敲到了他头上。
    郑誉摸着脑袋扁了扁嘴。那个家伙确实很脏嘛!
    郑绣斜了他一眼,又把之前郑誉偷偷去染坊给她染裙子,掉进染缸差点出事的事跟他爹说了。
    郑仁听完后道:“饭桌上呢,你用筷子打他作甚?”
    郑誉感激地瞧着他爹,又听他爹继续道:“要教训,吃完饭用藤条伺候!再说了,你身子也不好,这种粗活交给爹来做就好。”
    郑仁慈爱地笑着,给郑绣夹了一筷子腊肉。
    郑誉:???我亲爹???
    
    ☆、第七章 算是借的
    
    郑仁是个一言九鼎的读书人。说要教训儿子,那绝对不做假。
    用过夕食,他就在堂屋里跟儿子训话。
    郑誉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又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但本质上还是老实单纯的孩子,他爹问什么,他就答什么,他爹训话,他就乖乖站着听。不过他也知道,因为自己做了危险的事,一顿打多半是跑不了的。
    他爹跟他姐姐可不同,他姐姐是刀子嘴,豆腐心,别看有时候她骂骂咧咧的,还会敲他的头,拧他的耳朵,弄得他哇哇大叫。可绝大多数时候,那都是他装出来的,她姐姐下手可一点都不疼。
    倒是他爹,别人都夸他爹斯文有礼,只有郑誉知道,他爹生气的时候下手有多重。几藤条下去,就能把他的屁股揍的老高。
    他们说话的时候,郑绣在灶上炖了个鸡蛋,然后便进屋去看薛劭。
    屋里点了油灯,虽看的不太分明,却还是能看清炕上的小人儿正睁着眼发呆。
    “你醒了啊?”郑绣笑着去挑了挑灯芯。
    薛劭低低地‘嗯’了一声。
    郑绣坐在炕沿上,温声道:“上回我弟弟说的话,不要放在心上。他是看我摔着了,一时紧张才口不择言。”
    火光跃动下,郑绣秀美的脸显得异样柔和。
    薛劭没吱声,郑绣又道:“你肚子饿不饿?”
    薛劭还没说话,肚子里倒是响亮地‘咕咕’叫了起来。他不由有些窘迫。虽然不久前被喂下去了半碗粥,但是连着几天没有好好吃东西的他,显然一小碗粥是吃不饱的。
    郑绣便起身去早上看了看,鸡蛋已经炖的差不多。
    色泽金黄的一碗炖鸡蛋很快就端到了薛劭眼前。
    郑绣把勺子递给他,“自己能吃么?要不要喂?”
    薛劭摇摇头,接过勺子自己大口吃了起来。
    郑绣就在旁边安安静静地看他吃,“慢点吃,大夫说你胃里虚,这几天要少食多餐。不然容易落下病根。”
    薛劭很快就把一碗热乎乎的炖鸡蛋吃完了。
    郑绣拿了帕子给他擦嘴,“我灶上烧了水,一会儿洗个澡再睡。”
    薛劭直直地看着他,“你为什么对我好?”他爹说了,这世上的人都不能轻易相信,他们无缘无故地对你好,必然有所图谋。只是薛劭也知道,现在的自己,孤身一人,他爹杳无音讯,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别人图谋的地方。
    郑绣抿唇一笑,眉眼弯弯,“给你几顿饭吃,就算好啦?你就当先借我们家的吧,等你爹回来了,可是要加倍还回来的。”
    眼前这孩子明明和自家弟弟差不多的年纪,却少年老成,像个小大人似的。虽然不排除早慧的可能性,但多半,是生活的磨砺所致。
    郑绣上辈子自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到上小学前她都是个娇蛮的小姑娘,直到被父母接回城里上学,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冷漠和对弟弟的热切,她便忽然长大了。那时候的她,从乡下初初进城,一起都是那么陌生,父母也无暇从弟弟身上分心关爱她,她就一个人慢慢摸索,害怕的时候、被嘲笑的时候、迷茫的时候,她都是一个人孤身奋战。眼前的薛劭,不知怎么的,就让她想到了上辈子的自己。
    薛劭闻言,郑重地点头道:“我会跟我爹说的,将来一定加倍还给你。”
    郑绣不由轻笑,她猜的没错,这孩子心事重,多半不愿意欠人家的。这样说好了是‘借’,有借有还,也能让他安心。
    这时,堂屋里就清晰地传来郑誉的惨叫声。‘哎呦哎呦’,连哭带叫的。
    薛劭下意识地打了个寒战。他忽然想起,自己在大路上看到老太太牵着他家的激雷,他跟了一路,后来又看到来寻人的郑绣。他又跟着她回家,在篱笆外就看到她拿着扫帚追打她弟弟。见了她凶悍的模样,本是决定直接上门来要狗的他,忽然就踌躇犹豫了……
    郑绣不好意思地对她笑了笑,然后起身去了堂屋。
    郑仁正拿着藤条打儿子的屁股。
    郑誉叫的虽然惨,但并不敢躲,乖乖站着任他爹打。
    见她出来,郑誉眼圈红红的,可怜兮兮地看着她:“姐姐。”
    郑绣横了他一眼,但还是对着她爹劝道:“阿誉已经知道错了,下次一定不敢了。”
    郑誉从善如流地点头保证:“爹,我下次真的不会了。”
    郑仁这才停了手,对郑誉道:“你长了记性就好。别回头又惹出什么祸端。”不过郑仁也清楚,儿子顽劣调皮,好了伤疤忘了疼,多半还是不会大改的。只希望他开年后去学堂上了学,开了蒙懂了道理会好些。
    郑誉捂着屁股,眼泪汪汪的。
    郑绣一挥手,“去屋里看看薛劭,那孩子要是还不舒服,就出来说一声。”
    郑誉虽然不愿意跟脏兮兮地薛劭打交道,却还是老老实实地进了屋。
    郑仁面对儿子是个严父,面对长女,可就是个格外和蔼的慈父了。尤其妻子几年前病逝后,家里都是女儿一个人在忙活,还要拉扯弟弟长大,前两年还生过一场大病,差点丧命。
    “你弟弟顽劣调皮,倒是让你费心了。你自己也要注意身子,有什么头疼脑热的,一定要去请大夫诊脉抓药。咱们不缺那点银钱。”
    这话在整个槐树村,也只有郑仁敢说。虽然他只是在镇上的青竹书院授课教书,但他才名在外,又会因材施教,格外收到学生爱戴,就是县城里、州府里,都有学子慕名而来。只是因为女儿和儿子自小都在村里长大,郑仁才就近选择在镇上教书。其实丰厚的束脩收上来,早就足够他们一家搬到大地方去。留在村子里,一方面是因为老父老母在这里,方便尽孝,另一方面,郑仁有自己的打算。
    郑绣点头应下,“身上都还好呢,没什么不爽利的。”她犹豫了会儿,还是把朱氏几次想给自己说亲的事说了。
    郑仁听完,抿着唇没说话。其实郑仁眼下也只有三十二岁,面白无须,十分清俊,但他的气质却是渊渟岳峙,十分老成。郑绣上辈子已经活到大学毕业,初穿越时面对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父亲,总是有些别扭。但几年相处想来,郑仁的沉稳沉着,慢慢让她习惯了仰仗他。
    沉默片刻后,郑仁道:“冯员外确实是殷实厚道的人家,但他家公子……”他顿了顿,“此事你不必放在心上,我明天去你爷爷家一趟,把这件事分说清楚。”
    有了他爹的话,郑绣心里也算落下一块大石。曾经她看了不少小说,对那些满口‘之乎者也’的酸腐文人敬谢不敏,但郑仁却刷新了她对文人的看法,就说她的婚事吧,他爹从来没在这上头催过她,反而担心她因为从前的两桩告吹的婚事产生心理阴影,总是开导她,也曾经暗示过她,就算最后没能挑到如意佳婿,他这个当爹的也有办法荣养她一辈子。这在眼下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开明前卫,标新立异了。
    父女俩絮絮叨叨说了近况,郑仁去洗漱,郑绣就去屋里看两个小的。
    屋里薛劭跟郑誉正大眼对小眼的坐着。
    薛劭不爱说话,郑誉则是因为刚才被他爹教训过,觉得有些丢脸。
    “好了,时辰不早了,都去洗漱吧。”
    郑誉一听,立马翻箱倒柜收拾换洗的衣服,“我先洗,我先洗。”
    郑家房子大,郑仁和郑誉睡东屋,郑绣睡西屋,院子后头还有两间空屋子。郑绣就把其中一间小的用来当净房,中间放了个大浴桶,周围支上厚重的帐子,只要热水够足,就是冬日里洗澡也不会觉得冷。
    郑誉飞快地找好了衣服,‘哒哒哒’地就飞奔去净房了。
    郑绣也翻找了一通,找了郑誉半新不旧的衣服给薛劭。
    郑仁带着儿子洗过澡,然后就是薛劭洗,他虽然看着年纪不大,个性却很是要强,郑绣担心他体力不支,想让她爹进去看顾着,薛劭说什么也不让,说自己一个人可以,遂她也不再勉强。
    只是到底不放心,郑绣就在堂屋里等着,若是有什么响动,她也能听清楚。
    她在外头也不忘叮嘱,“头发也要洗,浴桶旁边有皂角和胰子。要是你洗不干净,我可就亲自进去帮你洗了。”
    吓得薛劭在里头立刻大声回应:“我知道了,你别进来!”
    人不大,倒是跟她弟弟一样怕羞。郑绣不禁弯了弯嘴角。
    薛劭很快就把自己收拾干净了,小脸红扑扑的出来了,头发上还带着水汽。
    郑绣拿了一块大的干毛巾给他盖在头上,赶他回屋里炕上擦头发,自己则最后进去洗漱。
    她手脚慢,洗的也仔细,等她洗完,收拾完净房,家里已经静悄悄的了。她轻手轻脚地摸到东屋去。炕上的三人都已经睡下了,轻微的鼾声此起彼伏。
    郑绣摸了摸炕上的温度,然后又去摸郑誉和薛劭的头发。感觉到炕上温暖舒适,两个孩子的头发都干的差不多了,她给他们掖了掖被角,才放心离开。
    
    ☆、第八章 以暴制暴
    
    翌日,薛劭跟着郑家一家子用过朝食,郑仁去了郑老头郑老太处,郑绣则去了里正家。里正娘子知道薛劭不见后也挺担心的,郑绣就是去报平安的。
    里正娘子听了,笑道:“孩子没事就好。如今安顿在你家可方便?要是不方便,就把他送到我家来。”
    郑绣想了想那孩子有些认生,多半是不会愿意的,而且自家同他也算有缘,就说:“家里平时就我和弟弟在,多个孩子不碍什么。倒是他爹……”
    里正娘子摇摇头,“你里正伯伯忙了好几日了,到现在还没找到呢。希望年前不要再下雪了,这样大家也好往山里去。”
    郑绣点点头,心里想着那位薛猎户怕是凶多吉少了,大雪封山,在山里待了都快一个月了,想来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只希望即使是最坏的结果,也能将人的尸首带回来,总好过曝尸荒野,被野兽吃进肚子。
    跟里正娘子说了会儿话,郑绣就回家去了。
    家里只剩下薛劭一个人,正在院子里跟黑狗玩。郑誉在他爹和姐姐走后,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疯了。只是村上和镇上人家大多都是这样的,孩子在外头野惯了,到了饭点自然就回来了。
    薛劭找了一根枯树枝,往远处一扔,那黑狗就欢快地追过去,衔回来递到他手里。来回往复,一人一狗玩的乐此不疲。
    郑绣也不管他们,自己去屋里收拾了脏衣服,拢到一起在井边洗起来。
    薛劭身上的衣物都脏的不成样子,尤其是那件兽皮袄子,郑绣搓洗了好一会儿,才发现那竟然是件黄狐狸皮的好料子。
    薛劭跟狗玩了一会儿,看她在洗自己的衣服,就蹲过去说:“我自己可以洗的。”
    郑绣没让他沾手,“家里的衣服反正都要洗,帮你洗也就顺手的事。”然后想到什么,问起来:“你在家也都自己洗衣服?”
    薛劭点点头,“我爹手劲大,经常把衣服洗烂。后来我能长大一些了,能自己洗了。”
    郑绣不禁在心里叹气,那个薛猎户带孩子还真是糙啊。再想到他把孩子一个人扔家里,自己上山去打猎,差点把这孩子饿出个好歹来,心里不免觉得他不负责任。只是眼下人家还生死未卜,她也不好多说什么。
    薛劭看她不说话,以为她不相信,又继续道:“不止洗衣服,我会干好多活的,我还会生火做饭呢。”
    郑绣不禁问道:“那你怎么饿着肚子?”
    薛劭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道:“爹走后的半个月,我都是自己做饭的。只是后来柴火不够了,家里也没米了。家里倒还有肉,只是都吊在横梁上,我够不到。”
    郑绣心疼地看了他一眼,又听薛劭继续道:“不过爹也给我留了银钱,但是我没有一个人去过镇上。那天从你家走后,我就翻了银钱去了镇上,想去买点东西。但去了镇上没多久,我就被几个乞丐抢了……”
    郑绣咋舌:“那几天找不着你人,你是去镇上了?你没伤着吧?”
    薛劭神色很认真地道:“没有受伤,只是身上的银钱都被抢了。我不甘心,尾随了他们几天,只是他们都是成群结队的,我一直没找到机会把银钱抢回来。后来镇上有人派粥米,我就想先领了回来。”然后便是正好遇到了一起回村的郑仁。
    郑绣更是吃惊不已,这才多大点的人啊,被人抢了,居然还敢尾随人家,想着把银子弄回来。她是真不明白,那位薛猎户是怎么养孩子的了。
    “你胆子也太大了,万一人家发现了你……性命要紧,还是银钱要紧?”
    “性命要紧。”薛劭抿着唇,一张小脸显出不符年纪的严肃,“可是没有那点银钱,我怕自己支撑不到我爹回来。”
    所以后来能领粥米就选择回来了?
    郑绣又一次对眼前的孩子改观,不仅胆子大,还冷静,有头脑。真是比大人也不差什么了。
    “那你就先在我家住着,反正你已经欠了我家,就不用再去麻烦别人了,等你爹回来,一起还了就是。”
    薛劭点点头,他本来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正说话,郑誉一阵风似的跑回来了。回来了他也不打招呼,闷着头去找黑狗。
    黑狗方才被薛劭放着在院子里玩,郑誉解了系在篱笆外的绳子,又要去套狗。黑狗懒洋洋地趴在地上,也由他套,套好后,郑誉就要牵着它往外走。
    郑绣忙问:“干嘛去啊?”
    郑誉头也不回地道:“找人丨报仇!”
    他说话的嗓音带着些哭腔,尽管已经尽力掩饰,但郑绣还是听了出来。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是他在外头被人欺负了,要带狗去找人算账了。
    郑绣怕狗把人咬出个好歹来,赶紧把他喊住。
    郑誉却听不到似的,小跑着往外去了。
    “我跟去看看。”薛劭说着也跟着他跑走。
    郑绣‘哎’一声,忙擦了手站起身要去拦他们。可等她快步走到门口的时候,两个小的都跑的没影了。她都不知道往哪追。
    好在郑绣也没担心多久,前后就一刻钟的功夫,郑誉跟薛劭一前一后地回来了。只是两人都灰头土脸的,胸前还脏了一大块。
    郑绣忙上前查看,“你们干嘛去了?打架了?伤到没有?”
    郑誉此时意气风发,一点也不像方才差点哭出来的样子,“没伤到!”又指了指薛劭,“他把大牛打跑了!”
    他说的大牛是村长的小孙子,算是郑誉的死对头。不过两个孩子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交恶。前几年郑仁的发妻去世后,村长的女儿就一心想给他当续弦。但是郑仁不愿意。后来也不知道那姑娘怎么想的,在郑仁回村的路上把他拦了下来,当众表白了一番,郑仁仍然是那么个意思,那姑娘的作为却被人看了去,落了不好的名声。后来村长没办法,只好把她远嫁了。因这件事,两家人算是起了龃龉。郑家这边倒还好,村长就算记恨他们,明面上也不敢做什么,只是暗地里挑唆家里的孩子,经常在外头欺负郑誉。
    郑绣又去看薛劭,他正一脸轻松地掸着身上的灰,“小事一桩。”
    “没下重手吧?”郑绣仍然不放心。
    薛劭点头道:“没下重手,估计打松一两颗牙吧。”
    郑绣:……
    郑誉看他姐姐不说话,脸上的神色也阴晴不定的,十分有眼力见儿地说:“姐姐你洗衣服呢,这么冷的天,我去给你烧点水,别把手冻坏了。”说着就小跑着进屋了。
    郑绣不禁摇头,虽然她不主张‘以暴制暴’,但是自家弟弟被人欺负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上回大牛直接在家门口堵着弟弟打,她也是看在眼里的。她和她爹也不是一次两次去村长家讨说法了,村长媳妇每次都保证会好好教训自家孙子。可每回事过几天,大牛便又故态复萌。显然是故意跟郑家做对。
    这世间就是有这么不讲理的人,明明是自家人做事拎不清,却把罪责全怪到别人身上。
    “你也进去洗洗脸,换身衣服。”郑绣说着,然后想到薛劭应该找不到换洗的衣服,堂屋里已经传来了郑誉的声音:“我给他拿!”
    明明之前郑誉对薛劭还颇为敌视的,眼下两人感情倒算是突飞猛进了。
    郑誉飞快地翻了两件干净的袄子出来,和薛劭一人一件换下了。然后他就去灶上看热水。洗衣服的热水也不用煮沸,有温度即可。
    薛劭摸了摸水热了,就提了铜壶出来,讨好地给郑绣兑热水。
    郑绣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倒也没说他什么,只是提醒道:“把你们刚换下来的袄子也拿出来,我一并洗了。”
    话音刚落,薛劭已经拿着袄子出来了。
    郑绣洗着衣服,就看到两个小的在旁边交头接耳的,也不知道在嘀咕什么。
    她很快就洗好了衣服,还没出声,两个小的已经主动上前帮着抖衣服,晾衣服。
    郑绣又是无奈又是好笑。
    晾完衣服,郑绣才郑重道:“这次就算了,但是打架终归是不好的。下次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动手,知道了吗?”
    两人异口同声地应下。声音倒是响亮,只是听进去了几分就不得而知了。
    
    ☆、第九章 玩到一处
    
    洗完衣服,郑绣去灶台上洗了朝食的碗筷,然后准备午饭。
    郑誉鬼鬼祟祟地拉着薛劭到一边说悄悄话。
    “你是不是学过功夫啊?那么厉害,就那么一拳,大牛就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薛劭点头道:“我爹教过我一点拳脚。”
    郑誉一脸崇拜:“那等你爹回来,也让他教教我好不好?”
    薛劭抿着唇想了想,他爹不太愿意跟别人来往,更别说教人拳脚了,不过郑家对他有恩在先,他爹也教过他要知恩图报。
    “等我爹回来了,我跟他商量一下,努力说说。”
    郑誉忙道:“那你一定要很努力地说。”
    薛劭认真地点头应下。
    两个人就这么嘀嘀咕咕了一上午,一直到郑绣做完午饭,让郑誉去爷爷奶奶家问问郑仁还回不回来吃午饭。
    郑誉小跑着去了。
    
    郑仁朝食后就出了门,去了老头老太那儿。
    二老看到大儿子回来很是高兴,拉着他问这几日在书院里过的可好。
    郑仁耐着性子一点点说了最近的琐事,又关切他们的饮食起居。
    郑老头是个寡言爱笑的人,只是笑着点了点头。郑老太道:“都好都好,你弟弟和弟妹都在呢。就算有什么事,也有照应。”
    郑仁心道就是因为有这么一家人跟他爹娘住在一起,他才格外不放心,但面上也不好表现出来。
    朱氏这天一大早就回了娘家,郑仁想跟她谈谈关于她插手郑绣亲事的事,但她迟迟没有回来。
    郑老太也纳罕:“照理说往常也就去个半天,午饭前总该回来了,也不知道今日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二老都是宽厚的人,也由得朱氏回娘家走动,若是换到其他人家,媳妇到了这个时辰还不回来准备午饭,早就不乐意了。
    郑仁也不说什么,就这么耐着性子等下去。其实他心里也猜到了,朱氏多半是觉得心虚,所以特地避开自己。
    一直到郑誉来喊他回去吃饭,朱氏还不见踪影。
    郑老太道:“你难得回来,就在这里吃一口再走吧。”说着还要喊上郑誉一起。
    郑仁答应下了,郑誉却不大乐意,爷爷奶奶家的饭菜跟自家的差距实在太大了,白米饭都吃不上,吃的还是不好克化的豆饭,更别说什么肉食了,于是便推诿道:“姐姐还在家里等我消息呢。”
    郑仁也猜到了他的小心思,遂道:“嗯,你回去跟你姐姐一道吃吧,她在家也冷清。”
    郑誉从善如流地应了一声,欢快地跑回家了。
    朱氏不在家,郑老太家的饭菜就更是简单。主食是豆饭,因为郑仁难得来,郑老太还切了一块腊肉,炒了个白菜炒肉丝。家里人口也不少,就这么一道菜,炒了一大锅,用个饭盆装着上了桌。
    郑仁也不嫌弃什么,只是对着老父老母道:“豆饭这种东西不好克化,爹娘牙口和肠胃都不好,还是少吃些好。上回我送来的粳米和白面都吃完了?我回头再送些过来。”
    郑老太道:“不用不用,家里都有。就是东西金贵,我们大人就不用吃这么好的,粳米白面都留给阿荣吃就好。”
    郑荣作为全家最小的男孩,又是在郑老太膝下长大,自然是最得她的喜欢。
    郑仁也不好说什么,只怕是他送的再多,回头爹娘还是不舍得吃的。他也没办法。
    郑全虽然懒散,但是对自家大哥还是服气的,家里老父老母和他们二房,也多仰仗他大哥接济,因而也笑道:“家里粮食够吃,大哥就不用担心了,入冬前还卖了不少呢。”
    郑仁不想同这个扶不上墙的弟弟再费什么口舌,这么多年什么都说过劝过了,这弟弟不听就是了,遂也不说其他。
    尽管这道白菜炒肉丝,在郑仁看来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但其他几人可都是吃的津津有味。连最小的郑荣都吃完了一碗饭,又添了半碗。
    吃过饭,朱氏迟迟没有回来,摆明就是要躲着他了。郑仁也就没有多待,准备回家。
    郑老太亲自把他送到门口,一边走一边有些犹豫地说:“老大啊,不是娘唠叨,只是我听你弟妹说,你家用粳米白面喂狗呢?这可就糟蹋粮食了。”尤其是想想眼下他们一家,还都吃不上那些,说话的语气就不免带着几分埋怨。
    郑仁道:“平日我不在家,就阿绣和阿誉在,一个姑娘带着孩子,我本就不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