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丑女如菊(原野)-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家定下了梅子,要搁往年,那她还不得满村炫耀。可这回,被李老大和李长明一番警告,她纵然心里痒痒的,也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她便想恳求菊花不要说出这事,心想小女娃,再厉害也搁不住人求,这么点大能懂啥?还不都是摆的架子吓人。
这还没开口哩,院外进来了青木和张槐,挑了橡子果回来了。
两人见花婆子跟菊花对面站着,不禁一愣,用眼神询问菊花是咋回事。
菊花道:“这婆娘趁咱家没人,偷了两袋橡子果。”
青木和张槐都惊呆了。
为啥?没想到啊!
谁会干这没出息的事?那满山都是果子,你不去捡,跑来偷,有这样行事的么?
不过,呆了一会后,两人都是大怒,同时歇下担子,眼神不善地瞪着这婆娘。
如果说刚才花婆子还想糊弄菊花一番——她以为菊花年小好欺,哄哄应该不难——那青木和张槐进来后,她就再也不敢抱侥幸心理了——这张槐可是对她恨之入骨的。
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了起来,说自己一时鬼迷心窍,见院子里堆了好多的果子,家里又没人,就忍不住手痒,搬了两袋。如今这果子就还给你们,只求你们千万不要跟长明爹说,也不能和狗蛋娘说,不然这亲事要是黄了,她肯定要被李老大给休了的。要是她这大的年纪被休了,她能往哪去哩?
张槐怒道:“如今晓得怕了?那还眼皮子浅,连袋果子也偷?”
他对这婆子是又恨又气,还夹了点复杂的感情。
原来,他想着,要不是这花婆子把他的话嚷了出去,出了那么些事,他也不会仔细地想自己和菊花的事,也就不能清楚自己的心意,那他会不会有天发现自己喜欢菊花后,却已经娶了旁人?
这么一想就痴了,对这花婆子的憎恶之心也淡了好些。
青木也生气地说道:“这果子也不是我家的——我家的散放在那哩——这是旁人放在我家的,你搬走两袋,到时候咋能说得清?这不是害我家背黑锅么?”
菊花见她哭得难看,心里嫌恶,又要忙烧饭,便不耐烦地对青木跟张槐道:“甭跟她嗦,咱忙着哩。不能跟梅子娘说,不能跟李老大说,还不能跟长明哥说么?她这性子,要不得个人管着,那是不成的,让她儿子管正好。她儿子也不会对外传这事的,咱也不算做绝。”
青木听了点头,也说有理。
张槐就到门前去张望,等李长明过来的时候,好叫住他。
花婆子没想到自己觉得最小最好哄的菊花,却是最无情和果断的,三两句话就确定了对自己的处罚,一时间,再次感到村里人对这个丑女的传言是真的——她真的很厉害哩!
可是菊花说完了这话,就进厨房烧饭去了,根本懒得理她,想求情也不成。
她只得无奈地等李长明过来领她,并不停地安慰自己道,这事被儿子晓得,总比被旁人晓得强,儿子总不能打她。
快晌午的时候,李长明才下山,随即被张槐拉进菊花家的院子,好一会,才脸色铁青地领着他娘出来往家去了。
菊花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忙着烧饭喂猪去了。
只是,偶尔想起刚才的事,她不禁为梅子的未来生活捏了把汗——她这个婆婆实在是极品。
不过,想想狗蛋娘,便又放下心来。
狗蛋娘PK花婆子,谁胜谁负,那还用想么?
若论玩心眼,十个花婆子也不抵一个狗蛋娘。想想矮胖的狗蛋娘跟瘦长的花婆子对峙的场面,菊花不禁“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她甚至都有些期待这情景了。
疯狂地捡了几天的橡子果后,人们的热情就淡了下来。因为也捡得差不多了,就算后面又有长熟的掉落下来,也是少数,各家只出就一个人在山上转悠就够了,不用全家出动了。
腾出来的人手就开始种白菜、给小麦锄草。菊花家和张槐家,还有李耕田家又多种了红萝卜。这是李长风带回来的种子。
菊花也一边忙着家务,一边和哥哥早晚抽空收拾院落,布置屋子。
比如,挖了几根竹子种在前院的墙角,两边各种了几根;
又从老成家挖了一棵小桂花树,栽在院子东边,这怕是要长好些年才能长大了;
又在院子的西边栽了两棵桃树,等桃花开的时候也好看,而且长大了也能遮阴;
至于院墙的墙根下,则是栽了一溜的野菊花;不但如此,连厨房的墙根边,后院的墙根,所有不占地方、又能利用上的土地,她都栽上了野菊。也不等春天挖苗,眼下就直接连土挖了移栽过来。
青木也是很喜欢这东西,和妹妹一起早晚挖野菊、栽野菊,共建新家园。瞧着这院子一天天地变得有生气,兄妹俩就满脸笑容。
后院的菜地也慢慢地经营起来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清南村第一个秀才
屋子里的布置就有些麻烦。
原先家里地方挤,东西少倒也不觉得空荡荡,如今这六间瓦房一竖,实在显得有些空旷。
因房间都是分割成前后两间的,等于是八间,菊花和哥哥的房间里面除了床,也没啥其他东西;那向后院的房间就更空了,连张床也没有,只摆些杂物。
青木笑道:“咱又不跟人显摆,把东西置那么齐全干啥?往后要用啥就添啥,一样一样来。”
菊花点点头,心想空就空吧,等有钱了再添。眼下可不能再花钱了,盖房子花了三十两银子,杨氏心疼的要命。
她就帮哥哥把床铺收拾的整齐舒适,枕头里也换了新鲜柔软的野菊花,叫郑长河帮忙制了一个简易的竹书架,又叫青木去李木匠家定做一张书桌。
“也不要太好的木头,刨光溜些就成了。不然你看书老是在饭桌上可怎么成哩?这个钱还是不要省了。”
杨氏听了也同意了,儿子读书的费用她倒是舍得的。
于是青木就请李木匠做了一张书桌和一张椅子。
青木的房间被这么一布置,虽然还是很简陋,但他却觉得温馨,便高兴地对菊花笑,说他很喜欢。
菊花自己的房间,最多的东西就是各式小篮子和竹制的用具,她爹编的,不用花钱。
这些拉拉杂杂的家用小东西,如小板凳、篾编的篮子和箱笼等物,就靠郑长河自己做了,能用就成。
这家便越来越有样子了。
村里,李耕田也安排了老人跟张槐、青木一起种这橡子果。租了郑家靠山的两亩地当苗圃,村里人家也都挑了些橡子果送来当种子。
据细心注意过的人说,这橡子应该是来年春天发芽的,所以,大伙按青木说的,深种浅种各种了一部分,等来年春天比较发芽的情况。
不过,大伙都是老种田的。根据经验,觉得那深种的也不应该太深,否则会影响出苗。
菊花也悄悄地在自家的后院里种了些做试验。她还选了些种子藏在地窖里,准备明年春的时候,用温水泡一天后再种植。看效果咋样。
深秋霜重的时节,清南村出了一桩大喜事:村长的儿子李长风院试中了秀才,跟他弟弟李长雨一起回来了。李长雨则落榜了。
这下清南村可沸腾了。
秀才老爷,那在村民眼中是很了不起的尊贵人物,就看他们对周夫子的尊敬就知道了。
这李长风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往后还能中举人,中状元哩。
当然,这些都是听张槐跟青木这些念书的人说的。不然,他们可不晓得“举人”是啥东西,状元则是晓得的,那就是最厉害的了。
单纯的村民们认为,他们村出了秀才老爷,往后要是当官的话,整个村都要跟着沾光的。
那真是个个喜笑颜开,纷纷上门去祝贺。
李耕田也是心怀大畅。睡着了都能笑醒。
他大摆了一天的宴席,请亲朋好友和乡民来吃酒。
因为人太多了,青木、张槐、李长星这些年轻的男娃都去帮忙了;帮忙烧饭的媳妇也是不少。那闹哄哄的声音,都传到小青山这边来了。
菊花也是非常高兴的。
她倒真的盼望这个李长风能当官,那样对清辉县、对清南村肯定还是有些好处的。要是他当了大官,那就更不用说了。
杨氏正在晒橡子果,听了村里传来的声音。笑着说道:“这下你李叔可放心了。老大中了秀才,老二也快了。你方婶子真是好福气哩。”
菊花微笑不语,心想方婶子自然是好福气,可是李长风虽然不再种田了,不过却走上了另一条奋斗的人生之路。这条路未必就比种田舒坦。
娘俩正说笑着,黑狗忽然对着院外叫了起来。
菊花探头一瞧,原来是小石头和他娘过来了,石头娘手上还抱着小闺女。
便急忙将他们让进来,并顺手接过这小奶娃,乐呵呵地瞅着她笑。
小石头就高兴地对她道:“菊花姐姐,妹妹会笑了哩。你瞧,妹妹,笑一个——”
说着拿舌头在嘴里咂出响声来逗那小娃儿。
果然,那小女娃黑眼珠子盯着哥哥的嘴,听见响声就裂开无齿的小嘴儿笑了。
菊花顿时乐了,也跟着逗她玩起来。
杨氏就笑问石头娘:“你咋没去吃酒哩?”
石头娘笑道:“你不晓得来了多少人?闹哄哄的,吵得人头疼。我想来跟你闲话几句,待会跟你一块去,咱们坐一桌。”
杨氏笑道:“那好。反正这酒席是要摆一天的,啥时候去吃都成。”
两人就低声谈笑起来。
石头娘说自家的母猪开窝了,头一胎下了五头小猪娃,准备让杨氏捉三头来,自己只留两头喂。
她家人少,多了忙不过来,也不像郑家种了好多的山芋和玉米,她家没那么多东西喂猪哩。
杨氏听了高兴极了,终于不用为逮小猪发愁了,忙说等小猪断奶了就去捉回来。
菊花一边逗宝宝玩,一边问小石头道:“石头,你瞧长风哥中了秀才,你有没有想过也要中秀才哩?”
她决定引导这娃儿往外面的世界奔。
小石头很是严肃地说道:“嗳!我想中秀才哩。”
菊花换了一种方式问道:“你甭瞧长风哥中了秀才,觉得面子上很风光,便也想着要中秀才。我问你,你念了一年的书,你喜欢念书么?”
小石头笑道:“喜欢。狗蛋好讨厌念书,光想玩;我也想玩,可我也喜欢念书。菊花姐姐,你觉得我能考中秀才么?”
菊花立即肯定地答道:“能。我觉得你能考秀才,往后还能考举人,就是当大官也是能的。石头,你很聪明哩。不过,凡事都要用心,才能做好。就是往后当了官,也是有好多的事要你做,比种田还麻烦哩。”
她见小娃儿听得似懂非懂,便下定决心多说些,尽量用粗糙的话来解释:“你爹娘种稻子、种玉米、喂猪、喂鸡,可是为啥家里还穷哩?种的稻子和玉米大半都交给谁了?”
石头肯定地答道:“交给官老爷了哩。我爹还在家埋怨,说要是不交的话,多好。这官老爷坏死了,老欺负穷人。”
菊花望望空荡荡的廊檐——玉米已经收完了,这秋税是用玉米交的。因菊花跟爹娘说稻子还是留着,她想吃大米饭哩,不想吃玉米饭。要是一年累到头,连大米饭也吃不上,那忙着还有啥意思?
可是,这是自家田地多了,才有这底气;往年也是稻子玉米都交税,还是只能吃玉米饭,她爹小时候,连玉米饭也是不够吃的。
她对石头道:“不是所有的官老爷都坏——咱们这个胡县令还是不错的。国家要是没有官老爷来管,也是不成的,这个‘税’,还是要交的。就像咱村,要是没有村长管,也是要乱套的。这当官的要是会管的话,老百姓就要少吃些亏。当官的要是能帮老百姓富起来,不要因为一交税就吃不上饭了,那他就是一个好官。”
她见石头眨巴着眼睛不吭声,也不知听懂了没有。
她想多说些,说说经济建设的作用,却不知从何说起。说多了,他也会疑惑的——你一个不出村的女娃哪里知道这些东西?
周夫子应该也跟他们说过类似的话吧?
她还是别操心了,想些点子怎样制作这猪肉是正经,否则,这猪喂多了卖不出钱来,怕也是要空欢喜一场。
李家的院子里,酒席摆了一茬又一茬,人人都是高兴的。
只有李长雨沉默着,他躲在最西边的房间里,躺在床上皱眉苦思。可是外边传来闹哄哄的声音,让他觉得躲在这也是不成的,但他又不知往何处去。
正想着,房门被人推开了,他撑起身子抬头一瞧,原来是他爹李耕田进来了。
这大喜的日子,李耕田虽然满心欢喜,却同时担心着这个小儿子,因此抽空过来瞧瞧他——昨晚爷俩可是争论了好久,闹得脸红脖子粗的。
他坐到床沿上,耐心地对小儿子说道:“你也甭难过了。你年纪还小,明年再考就是了。”
李长雨不悦地说道:“爹,你咋不信我哩?我不是为了没中秀才心里难受才说不念书的,我就是不想念了。哥哥中了秀才不就成了,干嘛非要我也中秀才哩?”
李耕田沉着脸道:“你说的轻巧。念了这么些年,你忽然不念了,那不是白费了往常的工夫?”
李长雨忍不住反驳道:“咋能说白费工夫哩?我不是能识文断字了么?你常说这周秀才是个有见识的,他就说过,这书真读进去了,并不是只有求取功名一条路的。”
李耕田常听周夫子说话,也确实受他的影响,觉得他讲的非常有道理。可是,这牵涉到自己的儿子,那就不一样了,他心里还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
他气恼地说道:“你念了这么些年的书,除了能拿笔,你还能干啥?扛锄头、插秧,你会么?”
李长雨道:“谁说一定要扛锄头插秧了?能做的事多着哩。我准备在清辉县开个小铺子……”
第一百四十六章李长雨的志向
李耕田气极了:“你当爹是财主哩?你爹也就比村里的人富点儿,哪里有闲钱给你开铺子?再说,就有点余钱,那也是要留着给你哥用的,他往后还要考举人、考进士,不得用钱?这念书最是花钱了,笔墨纸砚、衣食住行,哪一样不要花钱?就是他运气好,一气考中了举人,那上京赶考的费用也是一大笔……”
李长雨打断他的话道:“爹你既然会算这个帐,就该明白咱家也是供不起两人念书的,就是哥哥一人都难。眼下在清辉县念书,住在姑姑家里,自是花费小;等哥哥真要上京赶考,那钱你也难凑哩。我就是为了哥哥好没有后顾之忧,才要开铺子的。当然,我也不大想念书是真。”
李耕田说不过儿子,气得站起身,在屋里来回地转圈,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李长风进来了,他平静地对李耕田道:“爹,你不用劝长雨了,他早就说过不想念了哩。长雨脑子活,让他折腾,没准将来比我这个哥哥还有出息哩。”
李长雨其实是个活泼的,这两天一直生闷气,连话也说得少,憋死他了,此时听了哥哥的话,从床上一蹦起来,猛地给了李长风一拳,乐道:“这才是我亲哥哩。”
李表风无奈地瞧着他道:“难不成我往常就不是你亲哥了?”
李耕田见大儿子也支持长雨的决定,又是伤心又是生气:“我望子成龙,可是你们却……”
他心里一酸,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想那天在山上,郑长河跟张大栓还夸自己俩儿子出息,是无人能比的。这小儿子如今却不念书了,这不是打脸么?
人家是想念没条件念,要么是家里没钱,要么是家里没劳力;这儿子倒好自己累死累活的让他念,他却不念了。
李长风见他爹伤心了,忙对长雨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边一个搀着李耕田坐下,李长风就慢慢地拿话开导他。
他轻声对李耕田道:“爹,我跟你说实话,这念书也难哩。就算是考中了秀才,往后只会更难;哪怕是中了进士,还是一样难。咱清辉县的胡县令,不就是进士出身?他当县令这几年你是知道的,为百姓办事尽心,官声很不错。可是百姓说他好有啥用,在官场上他不如意的很。我和长雨都不是那会逢迎趋利之人,就算是考上进士,想必日后在官场上也是很艰难的。既然这样,为何要俩兄弟都走同样的路哩?长雨不喜念书考秀才,就让他做旁的事也算是为咱家留条后路。”
李耕田好歹也是念过几本书的,听了儿子的话,简直惊呆了他颤抖着嘴唇问道:“留条后路?真的那么难?”
李长风沉着地点点头道:“当官不一定都能过得好,因为当官被抄家砍头的可不少。咱乡村人,只晓得中了进士,就是不得了的体面,其实中了进士之后,那官场的艰难比种田可是难多了。爹,咱家是乡村人,这些年本也过得不错,可不能因为儿子当了官,反而让你和娘将来担惊受怕过日子。”
李耕田也是个明白人他推开儿子的手,沉声说道:“爹晓得了。爹让你们读书,也是为你们将来着想,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帮爹挣面子。既然你都跟爹说了实话,爹当然不能逼长雨去念书了。咱不当官,种田也能过得好。要是当官不容易我宁愿长风也不要去当。风光有啥用?比不上你过得好让爹安心。”
李长风见他又走入另一个极端,忙笑对他说道:“我已经走了这条路,自然要拼一拼才甘心。而且,我要是不念书,还真不会干别的,比不了长雨有些鬼心思。再说,还没到那一步哩,你急啥?我眼下连个举人都没挣上,更不要说进士了。”
李耕田笑着点点头,他也就是这么一说,其实要是儿子真的放弃了,他也是舍不得的。不过,就不要逼长雨念了。
他转头问长雨道:“你刚说在清辉开铺子,你都想好了?这开铺子要不少钱哩,家里怕是有些难。”
长雨笑眯眯地说道:“爹,你当儿子真的不懂事么,要你掏老本出来做生意?我虽然有这个想法,也没准备多花钱。我就想做个小生意,就像青木家去年做的那个猪下水的生意一样。”
李耕田有些意外:“这猪下水如今也卖贵了,这生意……”
李长雨忙打断他的话:“我不是要做猪下水的生意,我是说要跟他家一样,不花太多的本钱来做生意。”
李耕田见儿子还没开始做,就晓得动脑子琢磨这些,这可比那些还未考虑周全,就没轻没重地开张做生意的人妥当多了。他高兴地问道:“那你可想好了做啥?说出来爹帮你琢磨琢磨。爹虽然是乡里人,活了几十年,好歹也有些见识。”
李长雨笑道:“这事就是要爹帮着琢磨哩。我就想,这城里人啥都见过,做生意的人也多,咱可比不上他们。我只能做些他们没有的、没见过的、还不花多大本钱的。”说完得意地瞧着他爹。
李长风见他爹愕然的神态,瞪了弟弟一眼道:“还不快说,爹忙着哩,谁有空跟你闲扯。”
李长雨笑道:“嗳!爹,你想啊,咱村的东西要是买来卖的话,本钱少吧?一时转不过来,晚点付账也肯定成的。咱村的橡子豆腐可不就是清辉县没有的?就是那辣白菜也就陈昱家在卖,一般人也是不会做的。还有这菊花茶,也是别的地方没有的,不,这野菊花肯定有,就是他们还不会做。我就打算从这些东西上想办法。”
李耕田眼前一亮,拍腿笑道:“说的对哩,这些东西都是咱村出产的,当然比从外边买来放心。好,长雨这主意实在,不像那没脑子想出来的。”
李长雨笑道:“没脑子?我早就想这事了,咋能不想好哩。爹,我还要找菊花问问,她这橡子豆腐都是咋弄的。”
李耕田忙道:“你娘就会哩,不用问她了。”
李长雨道:“不是做豆腐,是烧豆腐。我觉得菊花肯定会好多种做法。你没见她把这猪下水烧出好多样菜么?还有,青木和槐子也不停地跟我打听清辉县的事儿,我觉得他们好像也想要干啥事,我想跟他们商量商量,看大伙能不能合伙一块做。”
李耕田立即道:“这俩娃也是脑子活的,你是要跟他们多聊聊。”
遂把张槐和青木种树、养鱼的提议说了出来。
李长雨神情就认真了,他点头道:“槐子和青木是能干的,但他俩没想过出去开铺子。要是我在清辉县开铺子,他们在村里照应着,这生意不是做起来了?光靠爹你是不成的。我感觉这事少不了他们的帮衬,尤其是那个菊花。”
李耕田赞同地点头,对儿子道:“那你就去跟他们好好地琢磨琢磨。你这生意离不开村里人。”
说完站起身道:“我出去招呼客人了,你也别窝在房里了,你爷爷还担心你哩,去给他老人家瞧瞧。”说着就先出去了。
李长风微笑着对弟弟道:“这下满意了?”
李长雨笑道:“啥满意?还不是跟你考了秀才一样,往后更难了。咱俩比比,看谁跑得快。”
李长风笑道:“我可比不过你,没准我一辈子也考不中举人哩,到时候就指望你养活我这个酸秀才了。”
李长雨道:“这还不容易,你再不行的话,会算账吧?就给我当账房先生好了。”
说得李长风忍不住笑起来,兄弟俩遂一齐出了房间。
到了院外,李长雨找到帮忙的张槐和青木,跟他们一起忙碌起来,待晚上客散了,又跟他们聊了好半天。
青木晚上回家,就跟菊花说了李长雨的想法。
菊花听了眼前一亮,她正愁没人在清辉县打前站哩,那等于是把销售这个环节完全捏在旁人手里,他们这些靠出产卖钱的农民就很容易吃亏。
要是李长雨亲自做生意的话,就好办多了。
她微笑对青木道:“哥,长雨在清辉开铺子是好事。可咱也不能所有的事都指望旁人,自己也要有些成算。这一回,我要把辣白菜口味改改;还有猪肉,等杀了猪,我就跟刘小妹好好地琢磨出几样腊味。
这些东西的做法就肯定不能跟人说了。”
青木笑道:“那他明儿要来问你橡子豆腐的做法,你不打算跟他说?”
菊花摇头道:“说,为啥不说?不然留着这法子发霉哩。跟他说了,他卖的豆腐越多,咱这橡子面粉不就卖的越多么?不过要跟他谈好,这橡子面粉一定要从村里买,不能由他爹提供。”
青木诧异道:“他爹也没有那么些橡子面粉,自然是要从村里买的。”
菊花笑道:“说是这么说,要是他家想钱想疯了,专门收了橡子果儿自己做,那咱不是也没法子?我要跟他定好,不能只顾自己发财,这东西得从村里买。让咱村的人都赚钱了,这往后事情才好办。毕竟这山是村里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张槐和李长雨
青木点点头道:“对,不然人眼红了,啥事都能干的出来那白菜和腊味哩,先不跟他说?”
菊花点头道:“白菜还没事。那腊味就算做出来了,也没那么多对外卖哩,还是让陈家在酒楼先卖着,看人吃了喜不喜欢再说。要是喜欢的话,等有点名气了,明年猪也多了,再多做些;要是人都不喜欢,那就要再想另外的法子了。咱先不声张。”
第二天,李长雨和张槐一起来到菊花家。因周夫子被李耕田请去商量李长风参加乡试的一些事情,所以学堂就放了一天假。
李长雨隔老远瞧见菊花和青木在晒橡子果,便笑眯眯地叫道:“菊花妹妹,在忙哩?”
张槐见他一副热络熟悉的口气,气恼地想,啥时候你跟菊花这么熟了?
青木端了两根小板凳放在廊檐下,招呼两人坐下。
菊花也不言语,等着李长雨先说来意。
李长雨也没想那么多,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自己要开铺子的事说了一遍,末了诚恳地对菊花道:“我家也没多少本钱让我折腾,我哥念书要准备好些钱哩——他明年就要参加乡试了,就是考举人。我想着做个小生意,卖这橡子豆腐,橡子面粉就从村里买。”
菊花其实心里早就想过了,在清辉县那样的地方做小吃生意肯定比下塘集容易。可她是不会帮李长雨出主意的,总得要他自己摸索才能闯出一条路。
于是她笑道:“这主意不错哩。咱村的橡子面粉也能卖钱了。”
李长雨笑道:“那不是还得跟菊花妹妹请教这豆腐的做法么?菊花,你帮我这个忙,我眼下也不能跟陈昱似的,拿银子买你的菜方子,不过,我可以分红给你……”
菊花摆摆手,对他道:“你还没卖一个钱哩,说这话也没用。这豆腐我每回捣腾出新菜都会跟刘小妹她们说,村里人都晓得;你就不来问,你娘也会知道的。你只要别那么贪心,出个公平的价钱买咱村的橡子面粉就好了。别跟奸商似的。”
李长雨立马叫道:“嗳哟!菊花妹妹我是那样人么?”
菊花笑道:“眼下不是,可往后谁晓得哩。这做生意做久了,就把钱瞧得重了,不是说‘商人重利,么。”
李长雨听了无话可说,想要保证一番又觉得有些虚情假意。
他傻笑了一会,无奈地瞧着菊花,又跟青木和张槐道:“这可让我没话说了。要咋办哩?”
青木和张槐瞧他那样子幸灾乐祸地笑了。
张槐听他“菊花妹妹”叫个不停,心里很别扭,又不能说啥,只得忍着。好在菊花也没对长雨特别在意,这让他好过了些。
他见菊花担心往后的事,想了想,正色对李长雨说道:“长雨,你在外边念了这么些年书照说比我和青木都有见识。我只想跟你说一点,你要是做旁的生意那自然不关咱的事,发财也好亏本也好,都是你自家的事;可你既然想卖咱村里出产的东西,那就要把村里人放在心上。要是你只顾自个,你这生意也难得做好。”
青木也点头道:“你可别小瞧了咱这乡村人,他们最是念旧情了。要是你伤了他们的心,那事情可就难说了。”
李长雨也正经起来,收起了笑,对三人说道:“眼下还不到那一步,我说再好听你们也未必信。况且,村里要拿这橡子果儿喂猪也不能多卖给我,这是一;其二就是,我这开头一两年,也只能试试这东西好不好卖,我自己也要多历练一番——-毕竟我可没做过生意。等往后做顺了,咱再说其他。我眼下要想法子在清辉县站稳了不亏本,才是最重要的。”
接着,又仔细地跟他们说了自己的筹划。
据他说,是要选那些脚夫、车夫也就是贩夫走卒聚集的地方做这生意,这橡子豆腐也就是其中一项,他还是要卖其他的东西的。
菊花见他筹划的很有条理,不禁对他期望高了一分,至少这顾客群算是选对了,并没有很离谱地想些不切实际的做法。
她便招呼青木回到厨房,端出一早就准备好的凉拌粉条、粉皮,又做了一碗辣山芋粉丝,叫三人尝了。
等他们吃完,才对李长雨道:“不光橡子粉,这山芋粉也是很好吃的。这些东西冬天要烧热乎乎地汤,带着辣味,吃得人一头汗,才去寒气;热天就要凉拌,可做酸辣味,也可做甜味。要咋卖,你比我清楚。
李长雨看着她,喜笑颜开地连连点头。
菊花又道:“我瞧你还是先就这么做着。往后我还会做出些好东西,你要是做的好,自然也是让你卖的。”
李长雨急忙点头道:“嗳!你可要说话算话。那个辣白菜,你今年多做些没事,我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