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记事-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是能碰白芹,家里长辈也当是方良的心腹的。
  两个小东西叽叽咕咕地说着话,远远地看见丁香朝她们招手,二人点了点头,一路小跑到了丁香身边。
  丁香就弯下腰来,指了指还在同秦老爹说话的那个叫小麦的小小子附耳道:“他很会抓田鸡呢!”
  花椒眨了眨眼睛,又听着他们说话,才知道前阵子这白芹地里的蜗牛泛滥就是这个叫小麦的小小子头一个发现的,也是他头一个捉了田鸡蟾蜍回来灭蜗牛的。
  花椒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而秦老爹看着小麦行止有度,说起话来亦是有礼有节,也不问他的身世叫他伤心,只是弯下腰来温声问道:“可曾读过书?”
  “略识之无而已,并不敢说读过书。”小麦垂首答道。
  可别说秦老爹了,就连花椒都知道这小小子既会用“略识之无”,读过的书就必然不算少了,不过是存心谦虚罢了。
  可看他的年纪,不过七八岁大小,倒又诧异了起来,花椒张了张嘴,秦老爹已是在问他年岁几何了。
  花椒瞪大了眼睛看着他,再没想到他可不是香叶嘴里的弟弟,人家已经十岁了。
  而方良见秦老爹已无话要问了,就朝小麦点了点头:“你干活去吧!”
  小麦应了一声告退离开,方良就与秦老爹边走边说道:“原本既是救回来了,想着不断他一碗饭也算是积阴功了,反正我这田庄上多一个少一个的也不碍。没想到倒是个机灵的,又读过书能写字,我就想带在身边调教调教,往后还可以给我家庆儿搭把手。”
  秦老爹牵着花椒香叶慢慢走,听了方良的话就点头道:“是个机灵孩子。”又问着他:“可知道是哪里人?家里是干什么的?”
  方良一点头:“捞回来躺了两天就能说话了,说是隔壁新安府的,老家决堤,村里遭了灾,他也跟娘老子失散了,倒是捡了个木盆活了一命,也不知道兜兜转转地在水上漂了多少天,反正被我们救上来的时候,就只剩了半条命了。”
  秦老爹听着就叹了一声,侧着耳朵听了个仔细的香叶懵懵懂懂的,花椒已是明白过来,原来那个小麦既不是这里田庄上世仆的孩子,也不是佃户家的孩子,竟是方良去年发大水时捡来的。
  是个孤儿。
  花椒忍不住回头看去,就见不知什么时候丁香已是窜到了小麦的身边,正在跟他说着什么。
  却不知道丁香是来找小麦比赛捉田鸡的。
  之前看着小麦离开,她趁人不备也跟了上去,悄声叫住了小麦:“诶,听说你一个夜里就捉了一麻袋的田鸡?”
  小麦抬头看了她一眼,就应了一声是。
  丁香却摇了摇头:“我却不信。”说着不待人说话已是道:“你敢不敢同我比试一回?看看谁抓的田鸡多。”
  小麦又看了丁香一眼,虽没有直言拒绝,却是道:“田鸡就要冬蜇了,现在已是少见了。”
  丁香一摆手:“就是少见才好呢,遍地都是,傻不拉几地直往你脚背上跳,这又有什么可比的。”
  说着也不管小麦到底答不答应,就道:“那我们说好了,吃过夜饭我去找你。”又问他:“你家住哪呢?”
  小麦想了想,答应了下来:“我知道你住在哪,还是我去找你吧!”
  丁香不住地点头,丢下句“你别忘了”,就一径跑了回来,又告诉花椒和香叶:“夜里看你们三姐和那小子比赛捉田鸡去。”
  花椒就朝她摇了摇头,比着手指头告诉她:“三姐九岁,小哥哥十岁,三姐不能叫他小子。”
  香叶也跟着一点头:“得叫哥哥。”
  “啊?”丁香瞪了眼睛,又回头找那小身板,找了半晌没瞧见,转过头来就同妹妹们道:“他赢了我,我就叫他哥哥。”
  夜里用过饭,丁香果然拖着茴香、香叶出去瞧她逮田鸡去。
  原本还想带上花椒来着,只秦老娘说什么都不放心火气弱的花椒大晚上的出门,花椒一直都知道长辈们的担心,摇着头不去,只说留在屋里玩儿。
  秦老娘抱着花椒松了一口气,又叫秦连凤护着她们,就在门口玩儿,可不能跑远了。
  这会子说什么丁香都会答应的,脆生生地连声应了就一径跑了。
  秦老娘带着花椒在门口看了会子,就同田庄上的几个仆妇闲话家常去了,花椒歪着脑袋听了一会儿,就慢吞吞地晃到了秦老爹与方良身边,听着秦老爹和几个堂匠说着起收白芹的程序。
  起收漂洗白芹的过程,秦家已是经了几次了,多少积攒了一些经验,是知道白芹起收清洗一旦不当,伤害到白芹的根须茎叶,就必然是会加快白芹的败坏的。
  秦老爹便再三再四的告诉众人:“不管是起也好洗也好,先把诀窍掌握好。手熟后,自然就能把握手上的分寸了。”
  方良心里却是没底儿的,把秦老爹所说的都记录了下来后,又问秦老爹该怎么把白芹运到秦家去:“要不要铺在秧篮里,还是打成捆铺在车上?”
  这是之前就议定了的事儿,方良在田庄上壅制出来的白芹,想要从八仙居往外铺货,却是得多走一步,去秦家贴牌的。
  秦老爹却有些诧异方良竟如此紧张,语气却是越发温和:“不用这样麻烦,到时候打成捆,摞上两摞想来是不成问题的。”
  方良不住地点头,秦老爹又道:“想来郭掌柜顶多月头上就要过来了,到时候必会过来瞧瞧的。他是行家,你若还有担心,只管问问他就是。”
  哪知这话刚刚说完,翌日晌午时分,秦家一行正打算吃了饭往回赶,郭掌柜竟赶了过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东风

  郭掌柜昨儿下半晌就带着人马一路风尘地赶到了崇塘。
  略做休整,换了件衣裳就往秦家赶。
  却没料到秦老爹竟不在家。
  由秦连虎陪着在东头园子里转了一遍又一遍,才赶在崇塘关上关门之前赶回了崇塘。
  今儿一早,又候着关门打开,一路问人赶到了方良的田庄上。
  秦老爹和方良俱是诧异不已,没想到昨儿还念叨他,今儿就见着人了。
  更何况头茬白芹要到下月中旬才能起收,还以为月初才会赶到,没想到这会子就过来了。
  远远一见,郭掌柜虽然风尘仆仆,却神清气爽。
  二人心中俱已有数,快步迎上前来。
  而郭掌柜更是一见面就向秦老爹拱了拱手,又向秦老爹介绍了身后的青年人:“是我家老大,这趟特意带出来见见世叔,也见见世面。”
  郭家大郎忙上前两步,躬身行礼,口称“世叔”。
  又同方良序了年纪,口称“世兄”,才与秦连凤互相见礼。
  五人大步进屋,郭掌柜又让长子拜见了秦老娘,随后草草喝了口茶,就叫方良引着去看白芹。
  一路上,郭掌柜中气十足地告诉秦老爹和方良:“东西南北的商路俱已打通,大掌柜也已在京里扫榻以待。已经万事俱备,现在就只等着冬风一来,白芹起收了。”
  这话一出,别说方良了,就是秦老爹也来了兴致,问了句花椒不明就里的话:“可是之前所说的大通号?”
  花椒牵着秦老爹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路快走,耳朵眼睛却已黏在了他们身上。
  虽然不知道大通号是什么,可光看几人的神色,就知道必定不是甚的寻常商号。
  更何况花椒旁的不知道,却知道八仙居的经营范围是只在京城的。那方才所说的东西南北的商道,或许就是落在大通号身上了。
  心里寻思着,就见郭掌柜微微颔首,含蓄地笑道:“我们两家生意上的往来虽不多,可大通号京城分店的汪二掌柜却和我家大掌柜的一向颇有来往。原本是说将二茬的秦白芹匀些给大通号的,可汪二掌柜软磨硬泡,我家大掌柜实在无法了,只得答应匀出五分之一的头茬秦白芹与他。”
  说着又告诉秦老爹,道:“这次回来我特地绕道去拜访了大通号明州分店的汪三掌柜,到时候他会亲自过来点验白芹的。”
  又是京城分店又是明州分店的,还有甚的二掌柜三掌柜,花椒虽然不知道明州在哪里,可听郭掌柜话里话外的意思,应当距离莲溪并不很远。况且既然会在那里开设分店,也必然是通衢商埠。
  由此可见,那大通号果然底蕴深厚,并不是八仙居可比拟的。
  而郭掌柜话说的轻描淡写,可心里头却并不如是。
  堂堂七尺男儿,哪个不心怀天下志在四方。
  可到底,他同大掌柜已是这样的年纪,还是守字为上的。
  相比于冲锋陷阵,成败难料,他和大掌柜还是属意持盈守成,与大通号合作,迂回行事。
  而大通号也果然名不虚传,很爽快地答应了大掌柜的种种条件,并约定由大通号铺货流出的八仙居秦白芹,不会踏足京城半步。
  在心底长吁了一口气,郭掌柜又压低声音告诉秦老爹:“老弟,我这次过来还给你家带来了四位拳师。”
  这话一出,秦老爹心里就是咯噔一下,郭掌柜见状忙解释道:“老弟别误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四位师傅领头的正是我们铺子里大锅头的同门师兄,同样出身清池。有他们在,我和大掌柜也能安心一些。”
  可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身清池……秦老爹走南闯北,何况自小就曾痴迷武术,如何不知道北地清池武林,精英荟萃。
  却万万没想到郭掌柜竟会给自家带来四个出身清池的拳师。
  可他们现在不过是寻常平头百姓,三教九流还则罢了,如何能与这些拳师有所瓜葛的。
  神色一凛,秦老爹正色道:“郭老哥,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花椒亦是心头一跳,咽了口唾沫,眼睛不眨地盯着郭掌柜。
  郭掌柜早就知道秦老爹亦不是寻常出身,会有这样的反应也实属正常,忙道:“老弟,这样大的事我如何能瞒你,确实没有听到任何风声,只是这事儿……”说着附耳过来,法不传六耳:“虽有大通号给咱们挡在前头,可我与大掌柜却不能叫您担着风险……这才请了师傅过来,不过是为着以防万一罢了。”
  说着又告诉秦老爹,今年上门打听秦白芹的各色人等,林林总总的已是不下百余号了,其中成色却是难以判断。羊群逐草,商人趋利,虽然世道还算安稳,却还是小心为上。
  郭掌柜确实没有欺瞒秦老爹。
  或许秦老爹并不知道秦白芹这块招牌的价值,可他却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不光是秦家,就是他自个儿身边,都是跟着护院的。
  如此一来,就算有些个不开眼的,想要动甚心思,却也得掂量掂量了。
  秦老爹听过后,略一点头。
  心里也明白,正如郭掌柜所说,这样大的事儿,他们早已是绑在一条船上的蚂蚱了,也确实没有必要瞒着自己。
  只饶是如此,心底还是不安,同方良说了一声,当即用饭上路,赶在日落前就到了家。
  夜里头同秦连虎兄弟商议后,将后院工具房腾出来,修整过后摆**榻桌椅,几天之后就同郭掌柜议定,请了那四位拳师入住。
  而这四位拳师到底已是老江湖了,入住秦家后,无声无息,就是夜里亦是半点灯光也无。除了秦家灶上比照平时要多做四个人的饭菜外,没有任何外人知道秦家住进了四个拳师。
  不过对秦家人来说,也不是就没有区别的。
  起码,家里的小小子和小丫头们都不被允许再踏入后院工具房了。小小子们上学,也开始由秦连虎等人轮流接送。
  好在的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风雨不断,倒也并不打眼。
  阖家都在严阵以待,大雪节气一到,白芹可以起收。(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时代

  自打进了十月下旬,花椒就算长在东头园子里了。
  其实不光花椒,阖家大小的眼睛心思又如何能不落在白芹上。
  秦老爹同郭掌柜更是每天都要抽样检查品尝,盘算着起收时间。
  就是丁香,前些日子三句话不离田庄上的那个小麦,说他甚的都会甚的都懂,听得姚氏几个俱是一头的雾水,更把家里的这一串儿小小子气的够呛,这话怎么说的,好似他们甚的不懂甚的不会似的。可这两天上,也是张口闭口的白芹了。
  等到秦老爹抽查出来的白芹根茎已是基本软化发白,也长出了带着嫩黄色叶芽的新茎的时候,更是阖家大小,除了还在学堂里念书的小小子,俱是动了起来了。
  小小子们还不乐意,可他们能做什么,不过是打下手罢了,可家里却是不缺帮忙的人的。
  老舅公老两口带着儿子儿媳天不亮就吃了顿干饭赶了过来,还有杜家阖家,除了留了长媳在家看管孩子,杜老爹杜老娘也是亲自带着儿子儿媳扛着家伙什过来听候差遣的。
  至于周大生周大成兄弟妯娌,这些天根本就是长在秦家的。
  一早集合,男人们,就是老舅公和杜老爹,都婉拒了秦老爹的好意,坚持跟着秦家兄弟下地起收白芹。
  女眷们则是分作了两班,一班跟着姚氏妯娌在水笕边流水漂洗白芹,一班跟着秦老娘在灶上打点汤饭。
  花椒姊妹四个也不闲着,俱都在给长辈们打下手,又是烧火又是往地里送热姜茶。
  郭掌柜也带着儿子伙计过来了,蹲在地头看了会白芹的起收和漂洗,就同秦老爹一道忙活起了白芹分级标准的衡定。
  不光是八仙居也好,秦老爹也罢,俱是一门心思想将秦白芹的名头做大做响的。
  就如郭掌柜曾经说过的那般,随随便便就能叫个秦白芹,秦白芹就该烂大街了。
  所以旁的不说,哪怕用来盛装白芹的竹编提篮能编出花儿来,捆扎白芹的丝线缠进了金线,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要紧的还是白芹自身的品质必须过硬。
  而这么些人流水作业,日头刚刚升起,起收清洗干净的白芹已是铺在秧篮里源源不断地运进上房,摞在避光处沥水了。
  两位老爷子也开始了白芹的品定。
  真是一株一株挑拣的,无病害无虫害无斑点无损伤,这是秦白芹最起码的标准。
  然后根茎粗壮笔直、成熟度适宜、色泽白正、质地脆嫩、香叶浓郁的,才能定为一级品。
  一项一项的明确了三级标准记录在案之后,交由郭大郎和秦连龙负责监工分拣,稻草捆扎,郭掌柜和秦老爹又转移阵地,忙活起了秦白芹上市前最重要的一环——挂牌。
  秦老爹带着阖家制作的凭证木牌早已摆满了几只箱笼了。
  为着这枚小小的木牌,远在京城的大掌柜郭掌柜与秦老爹几番通信。
  往往是秦老爹这头的书信刚刚托了民信局或八仙居的人寄出去,那头京城的信件已是托人带到了。
  弄得民信局的掌柜的都认识秦家人了,问了两回是不是在京里有亲戚。
  而郭掌柜在头茬莼菜上市的时候还专程跑了一趟秦家,最后确定下来的凭证式样已经远不是当初简简单单的长方形木牌,而是几经改良,由秦连豹设计出来的鱼形符契了。
  瞪圆了眼睛看着秦连豹几经修改的草图,花椒大张的嘴巴迟迟没能合拢。
  待秦老爹将实物按着草图一丝不差的复制出来,花椒捧着符契细细比划,长不过两寸,宽约半寸有余。却分左右两半,可以利用榫卯相契合。
  类似的东西,花椒曾在电视剧里见过。
  据说早在隋唐时期,朝廷便给当官的发过一种身份证,就是类似这般形制的“鱼符”。到武则天时,“鱼符”一度改成了“龟符”。到了宋代,“鱼符”被废除,但装“鱼符”的“鱼袋”仍在佩戴。再到明代,又用牙牌替代,上头刻着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等身份信息。等到清代时,牙牌就演化成了电视剧里常见的帽子上的各色顶子了。
  却没想到又在自家看到了这样的鱼形符契,却是给白芹用的。
  不过她却是知道长辈们的用意的,不过是希望借个“鱼”的好兆头罢了。
  而花椒虽然不知道历史上的“鱼符”到底如何模样,可自家的这小小一枚符契,实则却是大有乾坤的。
  虽说外侧两面,只是一面篆刻着一个“秦”字,一面刻着八仙居的标记。
  可内侧两面,却俱是暂且留白,就等着往上盖戳了。
  而且为着这个戳,花椒出的囫囵点子,经过秦老爹历时一个多月的琢磨,又做出了好多套可调节的滚轮印章来。
  一套又包括两枚印章,一枚是大写数字密码的数字印章,还有一枚则是小写的出货日期印章。
  出货日期从年月日精确到了时辰,不但能让买家获知白芹的新鲜程度,作为提升秦白芹名声身价的一环,也是防伪的一环。
  至于数字密码。
  别看只是一串儿数字,看似没有章法,半点不搭界,却是秦白芹防伪的关键所在。
  整个八仙居,恐怕也只有大掌柜和郭掌柜二人才知道串数字的真正含义。
  而秦家诸人,也只有长辈们知道一二,一众的小字辈皆是不明所以的。
  花椒喜欢缠着秦老爹,秦老爹同人说话也从不避着她,倒是一来二去的,被她琢磨出了点子名堂来。
  只不过十二位数的密码,头三位就是只拦路虎,花椒思来想去都未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却是秦老爹最先落定的。
  之后花椒慢慢琢磨,按着秦老爹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意思,这三个数字,或许就代表着他们秦家了。
  而第四个数字,又分单双。数字使用随意,但有一点,单数代表着秦家自产的秦白芹,双数则是代表着贴牌的秦白芹。
  第五个数字也分单双,单数代表着八仙居自售,双数则是代表着由其他渠道流通铺货。
  六至十一这六个数,却是编号。
  至于最后一位,则是品级。
  刚刚读完了《三字经》和《百家姓》,“勉强”认得了千余常用字的花椒,并没敢在这数字密码上头发表任何意见。
  却没想到秦老爹最终琢磨出来的这组密码,竟是已有两分前世条形码的意思在里头了。
  短期之内,每组密码都将独一无二,想要破解这组密码,更是大不可能。
  而郭掌柜对这组数字密码也同样推崇备至,哪怕秦老爹特意托了八仙居的管事带了一套作为样品的滚轮印章去京城,郭掌柜早已把玩过无数次,这会子拿在手里,依旧爱不释手。
  把调试好的六至十一位为五个零一个壹的数字可调节滚轮印章递给秦老爹,又从褡裢里取出印泥。
  花椒跪在椅子上,两手支着桌子瞪圆了眼睛看着秦老爹捋起衣袖,蘸取印泥。
  秦老爹余光看到花椒,笑着把着花椒的小手握住印章,果断放置在符契上,压着花椒的小手在印章顶部用力下压,又迅速轻拿开印章。
  花椒愣愣的看着面前符契上的这排数字。
  脑子里一个念头一跃而出,秦白芹的时代,或许在这一刻,即将开始。(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筹算

  酉初时分,足足三四十人忙活了一整天,分拣出来的一千斤一级秦白芹由郭掌柜带着伙计亲自护送至崇塘货栈。
  连夜密封打包之后,明天一早就会连同一千个符契一道,由早已等候多时的马队速递进京。
  预计冬至之前就能抵京上市。
  而剩余的秦白芹,也会从明天开始分作几批陆续由陆路递运至京城。
  虽然不是速递,但时间上却也不会相差太多,争取第二批能在月底赶至京城。
  而花椒家这从早到晚马车出出进进,再有老舅公一家和周大生兄弟两家俱是大门紧锁,只有孩子在家,想不引起村里乡邻的注意自是不可能的。
  况且早在之前,乡邻们对秦家东头的园子就已是非常好奇了。
  自打浇筑院墙起,就说什么的都有了。
  哪里知道费了那样大精力和钱财筑气的园子,却始终不见使用,自然不只嚼了一回舌了。
  何况中秋过后,老舅公日(日)泡在秦家,周大生兄弟两个亦是长在了秦家地里,秋收至今还未开过炉子。后来又有杜家人来来去去,背着秦家的风言风语不要太多的。
  都在暗自揣测秦家到底在发什么财。
  尤其是莳萝成亲,家里头摆宴的那几天,本就人来人往的根本顾不过来,别说外人了,就是那些个执事也不是没有动过心思,盘算着钻到东头园子里去瞧一眼的。
  倒不是说就有什么坏心,不过是好奇罢了。
  只是正门小门俱是铁将军把门,自然没人敢去硬闯。
  而今天这般马车进进出出的,又正是农闲时候,就又有人溜溜达达的想要过来探点儿风声了。
  哪知秦家大门倒是洞开着,却是还未进门,一眼就能瞧见舅太公正捧着茶壶,躺在前院银杏树下的醉翁椅上优哉游哉的晒着日头。
  说起来,旧年舅太公还管着周家湾俗务的时候,别说暗地里指桑骂槐的指摘舅太公办事不公了,就是明摆着责骂舅太公贪生怕死,果然年纪越大越怕死的也不是没有的。
  可自打舅太公气绝了心,再不肯管东家长西家短的那些个狗屁倒灶的事儿后,村里人瞧见舅太公反倒老实了。再有不忿,也不过暗地里嚼一回舌,明面上却是再没人敢呲牙了。
  这会子一见舅太公,鼻子一捏,扬声打了个招呼,连门都没进,装作路过又溜达走了。
  只如此一来,虽然不知道秦家到底在做什么,可确实在做什么,已是可以肯定的。
  只在秦家人而言,这样大的事儿,就没想过能瞒着人一辈子。
  倒也没有十分在意。
  何况这会子阖家的心思都在秦白芹上呢,反正花椒是再没心思理会那些个风言风语的。
  扒拉着小姐姐们用过的秃笔,在纸上圈圈画画的画了一溜的圆圈圈,很快把自家的白芹产量算了出来。
  不知道是不是大田的缘故,东头园子里的白芹产量要比试验田略低一些,平均下来,每亩的产量在一千五六百斤上下。
  自然,亦是连根带须的毛芹重量。
  而家里头茬一共壅制了十亩头茬白芹,去除自留送人的,就算一万五千斤。
  按着秦老爹之前与八仙居的合同约定,白芹虽然需要分级,但价格却并不按照分级定价,而是直接按照市场行情走统货价格。
  不过虽说今年时令水菜的价格比旧年是要略低一些的,八仙居给出的报价却依旧是每斤二百钱。再加上每个符契作价十文,这笔银子作为包装费用亦是由八仙居包办的。
  这样一来,光是头茬白芹,家里的收益就在三千两有余。
  即便减去俱不是甚的小数目的农资费用和人工成本,亦是收入不菲。
  花椒长松了一口气。
  不过很快又定下神来,斜剌里几笔把这些个圆圈圈通通划掉。
  又另起一页,计算起了自家秦白芹的优品率来。
  今天一天这起早贪黑的,这么些人通力合作,拢共起收了三亩出头的白芹。
  经过花椒的观察和抽查,一级品的比例大概在五成左右。
  秦老爹和郭掌柜俱是相当满意的。
  毕竟在秦老爹看来,他得对得起八仙居给的二百钱的统货价,更得对得起秦白芹的名头。
  而在郭掌柜看来,虽然大宗收购秦白芹走的是统货价,可秦白芹到了八仙居,自是要按级定价的,品质越好,自然赚的越多,秦白芹的名号也就越响亮。
  可在花椒而言,也不能说不满意吧,却是觉得进步的空间还是蛮大的。
  而且一霎时的,还有些有些无从下手。
  抓着笔托着腮,想着明年还得在种芹上多下工夫,今年白芹的增产,怕是一半的功劳都是落在种芹上的。
  还有腐熟肥料的实验,明年还得继续,或者开春后就可以进行,直接拿种芹做实验。
  至于水质测验,一次两次的成效或许不大明显,看看明年能不能索性圈两块地,同它好好杠。
  花椒小脑袋一点一点的。
  对了,还有一则。
  不管是起收白芹的环节也好,还是漂洗白芹的环节也罢。因着人工操作的缘故,损伤率实在是有些偏高。
  虽说就是机械化生产,废品率都是不可避免的。却也得好好思量一番,保证加工环节尽量保证白芹品质不受损伤才是。
  漂洗环节,花椒倒是有些头绪了。
  可是这年头,想做个简易版的莲蓬头还算容易,真个想做高压喷雾,花椒却是半点不懂原理的,这又该怎么同秦老爹解释呢?
  还有这会子的农具都是铁制品,也没个不锈钢什么的,白芹又都壅在土里,起收时一个不留神难免伤到根茎,导致根茎褐变生锈……
  花椒长叹了一口气,实在是任重而道远啊!
  忽的听到身边由远及近传来香叶的笑声:“椒椒,吃饭啦!”
  说着话的工夫,香叶已是挑开帘子钻了进来,跑到花椒身边接过她手里的秃笔摆在桌上,就要把她从椅子上抱下来,唬的花椒赶忙自己溜下来。
  香叶护着她,抓了她的小手就要往外跑,眼睛却无意滑过了桌上铺着的纸张,一个急刹车转过身子瞪圆了眼睛看,又凑过来小小声地问花椒:“椒椒想吃糖葫芦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善待

    于是花椒还未上桌,那头主桌上舅太公秦老爹等人还未举杯动筷呢,已是一屋子的人都知道花椒想吃糖葫芦了。
  花椒一头的黑线,看着不明所以的香叶哭笑不得。
  大伙儿却是呵呵直笑,善意地打趣着年纪最小的花椒。
  而小小子们已是头碰头地凑在一起叽叽咕咕地盘算着明儿下学之后要不要偷跑一趟崇塘了。
  这个说着下学再到崇塘肯定已经黄昏时分,也不知道街面上还有没有扛着稻草桩子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小贩了。
  那个就道,街面上没有,青果铺子里肯定是有糖葫芦卖的,直接去五甲的青果巷就成了。
  香叶听得眼睛都亮了,一直眨巴着眼睛望着对过的大堂哥。
  只小小子们俱是没有注意都快流口水的香叶,又说起崇塘街面上的玩意儿来。
  再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有一句话怎么说的,冬至大如年。
  虽说家家户户都要祭祀,却也是团聚的日子,更是吃喝玩乐的日子,崇塘街面上自是热闹非凡的。
  小小子们都在猜测,想来肯定会有甚的卖拳、变戏法、套扦子、走绳索和说露天书的……
  难得学堂解馆三天,可以好好松散松散,若是能去崇塘玩一天就好了。不,若实在不成,半天也行呀!
  花椒听着小小子们好容易从糖葫芦上跳转出来,自家拿筷子夹起茴香替她布在面前小碗里的白芹,镇定自若地大吃大嚼。
  要她说,还得是新鲜的白芹才最好吃,又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弄个甚的白芹宴的。
  而小小子们的注意力很快又被主桌上秦老爹等人劝酒的说笑声所吸引,艳羡地看着正在给众人斟酒的秦连凤。
  秦老爹自小的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