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记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为需要暂且技术还不完善,有错漏的地方,姐妹们勿怪~(。。 )

  ☆、第五十六章 期许

  深秋的早晨,已是有些凉意了。
  日头从东边天际缓缓升起,日光却懒洋洋地没有力气。
  山间的空气中浮着一层淡淡的雾霭,也就衬得日光更加慵懒。
  远处的屋顶上,近处菜园里的菜苗上,都浮着一层淡淡的清霜。
  花椒站在门口深呼吸,清新透凉的感觉从嘴唇一直滋润到肺部,整个人瞬间神清气爽了起来,只觉得这样的日子简直千金都不换的。
  就是搁在前世,这样的大雾天,但凡出门不带上三五层的口罩就算好的了,谁敢这么没有半点遮挡的跑出去深呼吸的。
  花椒感慨着就要出门,却被眼疾手快的莳萝一把拎了回来。
  又弯下腰来,点着花椒的圆鼻头,道:“小东西,外头起雾呢,湿气可重了,你不许出门,仔细着凉呢!”说着又拖了张小竹凳过来,按着花椒在竹凳上坐下。
  花椒不禁瞪圆了眼睛,这日头都出来了呢,怎么还不许出门的!
  莳萝却只当没看见,径直去做自个儿的事儿,眼睛却偷瞄着花椒,生怕她又着急忙慌的跑出去看那埋在地里的水芹菜。
  也不知道那样宝贝这些水芹菜又有什么用的,莳萝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能理解妹妹们的想法了。
  茴香也过来告诉妹妹:“听大姐姐的话,等雾气散了,你再出去玩儿。”
  自打天气一天凉过一天,花椒就渐渐发觉自己似乎被保护起来了。
  一大清早的只要日头不出来就不许出门,晚上日头还未落山,哥哥姐姐们还没着家呢,花椒就被抱回屋了。
  据说是祖母的意思,说是日头落山后外头阴气太重,花椒小小的人儿魂儿还不全,自是不能在外逗留的。
  这也罢了,可这起了雾也不让出门,花椒股起了包子脸,撑着小下巴看着外头久久不曾消散的雾霭,在心里直叹气。
  好容易等到雾气彻底散去,日光洒在身上有了点力道,被裹得严严实实的花椒滚出屋子,头一桩事儿自是跑去菜园里看那几株壅制的芹菜。
  已经五天过去了,花椒每天都要观察芹菜无数遍,却始终没有发现变化。
  可芹菜已经培土壅根了,她能看到的只有蔫哒哒的顶梢,看起来似乎没有半点生机。
  按着花椒一点浅显的经验,都这么多天了这芹菜还没能够缓根定植,怕是悬了。
  香叶非常失望,或许是之前想的太美了。恨不得今儿种下一株芹菜,明儿就能长出一丛来。结果好好的芹菜种下去,几天的工夫虽说没死,却蔫了起来,小丫头自然着急。
  花椒倒是还好,过了头一天的兴奋劲儿,渐渐的她也冷静下来了。毕竟她知道自己不过依葫芦画瓢的倒推罢了,这里头的门道半点不通,一次就成,未免也太玄幻了些了。
  只在心里琢磨着是不是再试一次,毕竟还没到灭缝那一步呢,这就连根都缓不过来,怎么想都觉得这事儿不大对劲儿。
  难道是这日头太毒了?花椒抬头望天,看着那同样蔫哒哒的日头,也不会呀!那是水浇太多了?可这芹菜本就喜水,再加上除了头一天的定根水外,也不曾浇过太多的水。或是这种苗选的不好?
  脑子里刚刚闪过这个念头,花椒就吁了一口气。
  或许还真是这个缘故,毕竟当时欢喜太过了,水芹菜捏在手里哪里还顾得上旁的,也没有仔细地瞧瞧茎叶根须生长的到底怎么样……
  花椒一壁跑一壁思量,香叶跟在后面喊了两声都不曾听到。直跑到那芹菜跟前,花椒脚步越来越慢了下来,香叶也已经急赶忙赶的赶了上来了。
  两个小脑袋就挨在一起齐齐蹲下来,眯着眼睛看过去。
  上上下下如雷达般扫描了半晌,连顶梢嫩叶的纹路都细细描绘了一遍,却仍是老样子。
  俱是长叹了一口气,香叶更是耷拉着小脸问花椒:“芹菜不会死了吧!”
  花椒自个儿心里也没底,正要拿话儿哄着她,香叶已经又跑去舀水来浇菜了。
  每日早晚大水浇菜,不过五天的工夫,香叶这都养成习惯了。
  花椒则小心翼翼地摆弄着被薄雾浸润的芹菜顶梢,把蔫哒哒的嫩芽一点一点铺陈开来。都不敢用力,就是害怕影响了根须的固定。
  可随即一想,又暗忖着要不索性把这芹菜拔出来看看底下究竟怎么个情况得了。
  正踌躇间,花椒眼珠子突然定住,双手也顿住,登时就不敢动了。转身就想喊香叶,却见她两手把着水瓢,正往回走,赶忙噤声。等她走近后,耐着性子帮着她浇完水,才赶忙拉着她看:“四姐姐,你快看这是不是新叶子?”
  香叶一听这话眼睛瞪得溜圆,都不敢眨眼了,顺着花椒的小手往下看去,突然发现靠边的那株芹菜的顶梢上好似真的钻出了个芽头来。
  却不敢肯定。
  伸出食指虚空点了点那肉眼堪堪可见的小小的嫩绿色的芽头,小小声地问着花椒,生怕惊吓了那芽头似的:“这个就是新叶子吗?”
  花椒也不敢确定。
  按理来说,老叶枯萎新叶生发就是植物缓根成功的标志了。可看不出底下叶子是否枯萎,花椒也拿不定主意。
  硬拖来丁香,丁香看着两个小东西俱是一副大气都不敢出的模样,只是好笑,不过她也是从小孩儿长到这么大的,倒是没有笑出声儿来,在两人亮晶晶的目光中无奈的蹲下身子,刚要上手,香叶已经焦急地道:“轻一点,三姐,你轻一点。”
  花椒也忍不住连连点头。
  丁香又好气又好笑,却是无言,也只得听着她们的指挥,小心再小心,可等她看到那芽头的时候,倒是有些诧异了。
  没想到这水芹菜这样命大,被这两个小东西这般折腾都还没死,到底是“贱东西”。
  见丁香“迟迟”没有说话,香叶已是望眼欲穿了,不禁拉着她问:“三姐姐,水芹菜是不是活了?”
  丁香见她这样急迫,也就收了逗她的心思,点了点头,指着那芽头:“这株已是活了呢!”
  而且既然一株能活,其余几株想来也是早晚的事儿了。
  死不了了!
  这话一出,两个小东西的笑容就止不住地从她们弯弯的嘴角溢开了。(。。 )

  ☆、第五十七章 寄托

  或许是之前的期许终于得到了回应。
  不过两三天的光景,其余的几株芹菜也俱都顺顺利利的过了植伤期,俱都长出了嫩芽来,叶子也都舒展开了。
  每日里喝饱了水,又给它们施肥,芹菜就开始疯长,日日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拔高,顶梢都已经超过壅土一寸多了。
  花椒却顾不上高兴,也顾不上感怀些什么,算了算时间,又比划着芹菜的高度,思量了许久,还是决定给这一行芹菜灭缝。
  直接上手,将两堵小土墙用水浸透,又将彻底浸润后的湿土推倒,将缝隙彻底填满,一丝一毫的空间都不曾放过,紧紧贴合着芹菜。
  香叶看着花椒这样做,根本不明白是为了什么,歪着小脑袋嘟着小嘴,却根本没想过要问为什么,就跟着她忙活了起来了。
  花椒大概知道壅土灭缝的作用一是在于白化,芹菜在泥土中生长,见不到阳光,茎梢自然会全部变白。二则是为了嫩化,泥土中的芹菜有着充足的水分和养料供应,温度稳定,芹菜自然生长得鲜嫩。
  却不知道该怎么向香叶解释,看着倒是松了一口气的。
  花椒前世老家有一套特有的水芹旱育技术,追溯起来甚至可以溯源到距离现代足足八百多年的南宋时期。
  毕竟水芹说起来本就是长江流域野生的“贱东西”,溪沟、田边,但凡潮湿的地界就都能疯长。又因着品质好的缘故,脆嫩、清香、易植、少虫害,又有清热解毒等等的功效,所以老百姓们很早很早之前就开始人工栽培水芹了。
  而老家远在几百年前的菜农们又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种植经验积累,创造出了一整套特色的水芹旱育、湿土一次性深壅土软化技艺,培育出了与众不同的白芹来。
  作为当地著名的地方特色蔬菜,白芹茎白叶香水份多,嫩脆鲜甜口感好,知名度非常之高。
  乾隆时期既是“贡菜”,即便到了现代,对于老家人来说,不论富贵与否,但凡过年请客没上这道菜,那就是没把客人招待好。
  而对于花椒来说,白芹或许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满足口腹之欲的特色蔬菜了。突然重新出现在她生命里的白芹,已经成为了她的梦想。或许在她还不自知的时候,更已经成了她对于亲情、乡情的一种寄托了。
  虽说花椒前世也只看过别人壅制白芹,自己从未上过手,整套的湿土一次性深壅土软化技艺更是只闻其名,只知道大概的七道工序,根本不懂这其中的门道,可她却想壅出高品质的白芹来。
  而顺利度过了植伤期已然成活了的芹菜,自然不亚于给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费了半晌的工夫将这一行芹菜的缝隙合好,花椒知道,成败也就在此一举了。
  只不过花椒也知道,芹菜白化和嫩化的过程对土壤和壅土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壅制白芹的土壤必须保水、保肥、透气性更要好,而土中的芹菜既要避免缺氧死亡腐烂,又要能正常生长,不被冬季得严寒冻死,并不容易。
  可花椒更知道的是,她今年也不过三岁而已,一年不成,她可以尝试两年,两年不成,哪怕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她总会一直尝试下去的。
  匆匆洗了把手,花椒又同香叶出门了。
  既是能活,她决定再多壅一些芹菜。如此一来,样本也能多一些。
  只可惜现在的她不但不识数,更不认字,没有办法做记录。不过家里还有这么多哥哥姐姐,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一步一步慢慢来吧!
  花椒深吁了一口气,领着香叶开始挖芹菜。
  不过这回花椒已是有了经验,挖芹菜来自然也就有了要求了。虽说她并不知道什么样的种苗适合培育芹菜,可世间的道理总是共通的,所以便只把那些个茎秆粗壮粗细均匀、叶大色深、节间密、无病虫害的芹菜挑选出来。
  到底已是有了经验了,提了半篮子的芹菜回去菜园子,碎土、湿土、分行、木板固定、壅制,不仅是花椒,就是香叶也已心里有数了,根本不消花椒怎么提点,已是做的有模有样的了。
  如此一来,自然不比那日一行芹菜就壅了半晌,今儿这五行芹菜的壅制,不到日头西下,已然配合默契的漂漂亮亮的完成了。
  两人俱是松了一口气,抱在一起咯咯地笑个不住,家里人却俱是一摸两只脚。
  又种下了这么多芹菜还罢了,这把之前好不容易活下来的芹菜又彻底埋在土里算怎么会子事儿?
  一个传一个,所有人都过来看。
  又问两个小东西。
  如何湿土如何固定如何壅制,香叶都说的头头是道的。可再追问一句为什么要这样壅制,香叶就只剩下摇头了。再歪着脑袋好好想一想,却是挺了挺小胸脯,一本正经的告诉大家:“芹菜就得这样种啊!”
  说得大家伙哭笑不得,哑口无言。
  而花椒更比香叶还要茫然,哪怕憋笑憋得眼泪都快出来了,面上却是分毫不显。
  见也问不出什么来,像是二伯娘四婶娘同几个小哥哥姐姐们也只得作罢,再想一想,不过是小孩子闹着玩罢了,既是闹着玩,还不是想到一出是一出的,哪有什么道理可说言的,转身也就抛到了脑后了。
  可夜里头秦老爹回来听说后,倒是很感兴趣,翌日一大清早没有急着出门,先就去了后院菜园子看两个小家伙壅下的芹菜。
  蹲在当地看了半晌,越看越觉得说不得自家这两个小丫头还真就折腾出了点子名堂来了。这和那些个菜农大冬天的种植韭黄,不也是差不多的道理么!就是不知道这芹菜这样种下去,是不是也会变黄的。
  抱着花椒和香叶呵呵地笑:“祖父等着吃我们香叶和椒椒种的芹菜呢!”
  香叶眯着眼睛连连点头,花椒也呵呵地笑,却是不知道祖父已是大致看出了其中的道道来了。
  送走祖父,花椒又掰着指头细细的算,培土后三四十天,应当就能收获了。
  却是正好赶上过年那一茬。
  花椒决定再多壅一些芹菜,领着香叶风风火火的忙了半日,到了中午吃饭了,才发觉大伯娘二伯娘同大堂姐竟都不在家。
  ps:多谢柠檬不酸55的平安符,多谢姐妹们的支持~(。。 )

  ☆、第五十八章 打趣

  这些天花椒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芹菜上,白天都和香叶围着芹菜团团地转,满脑子想的都是芹菜的壅制技艺。夜里又同茴香一道睡,或是白天太费心思的缘故,总是沾枕就睡,一觉睡到自然醒。
  甚事儿不知,也不知道耳朵是什么时候关上的,眼睛是什么时候闭上的,竟开通了自动屏蔽模式了。
  之前从来未曾察觉,直到这一刻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已经和这个家脱节了。再往上想,除了日常,她能想起的最近的事儿,好像还是从城里回来的那天在哥哥姐姐们那听说的,关于秦连彪挨打的后续。
  这么多天过去了,也不知道他又闹事儿没有,身上青紫绿黯的硬伤消了没有……
  莫名的心慌,整个人都云山雾罩的恍惚起来了。
  待吃过饭,没有同往常一样去看芹菜,而是赶忙拉着姐姐茴香问:“姐姐,大伯娘二伯娘和大姐姐哪去了?”
  茴香却有些诧异,自家这个妹妹年纪虽小,记性却一向很好,今儿这是怎么了?不过看着迷糊中还带着两分急切的小脸,哪里还顾得上旁的,忙搂着她,道:“大伯娘她们今儿去礼诗圩了,有事儿呢!”
  花椒更是诧异:“二伯娘也去了吗?”
  茴香点了点头:“她们一道去的。”
  花椒这就更为诧异了,下意识地就觉得这事儿不大对头啊!
  自家祖母是个难得开明的婆婆,从不会禁着媳妇们回娘家,或是孙男娣女们回外家。除了一年几节婚丧嫁娶和农忙时节,平日里但凡伯娘婶娘们想回娘家了,只要不轮着料理家务,真是抬脚就能去的。
  倒是这年头,却是没有出了门子的姑奶奶三天两头回娘家的道理的。就是娘家父母兄嫂的不忌讳,亲戚邻居也要言三语四的,莫不是婆家容不下了?
  所以虽则大伯娘二伯娘的娘家都在崇塘,离着周家湾俱是不过三五里的路程,二人也鲜少回去的。
  而在花椒固有的观念里,回娘家去外家根本就不算个事儿。让她觉得稀奇的是大伯娘既是回娘家,带了大堂姐怎么会不带三堂姐的,就算不带三堂姐,可二伯娘怎么会跟着一道去的?
  这可是自来没有过的事儿。
  不过花椒前世好歹也是过来人,略一思量,已是明白了两分了。
  忙颠颠儿地跑去探三堂姐丁香的口气,可丁香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只有抱怨:“不肯带我去呢!”
  而且花椒没有印象,丁香却是知道的,其实这已经不是头一遭了。自打那日里姨丈姨娘来过一趟后,母亲已是去了好几趟外祖家了。前两回就不曾带她去,不过当时她也没觉得怎么着。可这一回却是不同。姐姐也一道去,却是不肯带她去。而且这话儿她也不过说了一半罢了,其实不带她去还罢了,关键是她母亲觉得她不懂事儿又不大守规矩,深怕她坏事儿,才不肯带她一道儿去的。
  丁香颇为不解,不过是去外祖家罢了,她能坏什么事儿。可就是一向什么都依着她的姐姐这回也不帮她说话了,她也没辙。
  只不过这样的话,就不好当着妹妹们的面说了。
  也就不大想说这个,转而拉着花椒的小手问她:“你们还要种芹菜吗?要不要我给你们帮忙?”
  花椒就笑着连连点头,拉着丁香去找香叶,路上还要给她“洗脑”:“不是种芹菜,是壅芹菜!”
  丁香就故意逗她:“为什么是壅芹菜?又是哪个壅?”
  花椒就扬着小脑袋,一脸“姐姐真笨”的神色,道:“就是壅芹菜呀!壅芹菜的壅!”
  ……
  丁香性子虽跳脱,可干活确是一把好手。又灵慧的很,不过看了一遍,就全学会了。有她帮着碎土开沟砌墙,花椒和香叶几乎只用打下手就行了。中途茴香又过来搭了把手,四个小丫头花了半个下午的工夫,壅出了将近一塬地的芹菜来,这才暂且罢手。
  花椒看着这一行行齐齐整整的芹菜,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她已经看过了,后院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边角地,足够她壅芹菜的。不过已经埋在芹菜上这么多天了,今儿却是打算休息休息了。况且她五官这样灵敏,家里气氛又明显不大对头,她还是很关(八)心(卦)的。
  把自己洗涮干净,花椒挽着香叶坐在门口等着大伯娘她们。
  倒是赶在日头西下之前,三人就赶回来了。
  隔着老远,花椒就手搭凉棚去看她们的身姿。待她们走近后,又去看她们的神色。
  就见两位伯娘俱是红光满面的,脚步神色煞是轻松,跟在后头的大堂姐却是一副含羞带怯的模样,心中就是一定。
  三人看到花椒和香叶两个小东西守在门前,二伯娘当先就笑道:“咦,你们两个怎么没在种芹菜?”
  二人就齐齐道:“已经壅好了呢!”
  香叶还要比划着给她们看:“壅了这么这么多呢!”
  花椒却歪着脑袋望着莳萝,眯着眼睛不住地点头,又嘻嘻笑道:“大姐姐真好看!”
  香叶听着就瞪大了眼睛朝着莳萝的脸上望去,大伯娘和二伯娘已是笑起来了。
  其实说起来莳萝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花椒究竟是何样心思的,怎奈她自个儿心里却是有些不为人知的小心思的,所以不过一句寻常话儿,还是羞得她小脸儿通红,就去揪花椒的圆鼻头:“小丫头,你知道什么!”
  声音却细弱的很,没有半点底气,一副外厉内荏的模样。
  花椒就嘻嘻笑着去抱大伯娘的大腿:“我知道,大姐姐就是好看呀!”
  大伯娘忙笑着把花椒抱了起来,二伯娘则是捏着花椒的耳朵笑个不住:“这小人,怎的这般精怪。”
  莳萝羞得不行,再不敢说什么,甚至连头都不敢抬,快步进了院子。
  哪知香叶朝着她的脸上看了半晌,又朝花椒点头,还要告诉她:“大姐姐脸儿红红,嘴儿红红的,真好看!”
  童言童语,就更把莳萝臊得没地儿站了,一溜跑回自己的屋子,竟是再不好意思出来了。
  秦老娘知道后搂着两个小孙女,呵呵地笑:“你们这样夸你们大姐姐,大姐姐可不得害臊么,快去哄哄她吧!”
  香叶就连连点头,拉着花椒就往外跑。花椒却是知道祖母这是要把她们打发走了,好说体己话呢!却也不好说不,一蹦一跳地跟着香叶一径去了莳萝屋里。(。。 )

  ☆、第五十九章 同堂

  花椒家三代同堂大大小小二十余口,直到如今依旧合食同居,并未分家。
  而且直到眼下,也依旧没有哪个家庭成员有流露出一丝半点想要分家的蛛丝马迹来。
  只不过花椒还不大了解的是,虽然在崇塘在莲溪,或者说在这个时代,如礼诗圩姚氏这般雍雍穆穆同居共财、累世同堂的大家族也并不少见。
  可随着家族人口规模逐渐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各房的次中心利益日益突出,家政难于统领;人口浩繁,日给艰辛;各房无责任感、无积极性,依赖成性,坐吃山空;各怀嫉妒,人心离散……重重矛盾日积月累之下,兄弟反目,甚至是叔侄交争的局面也就随之出现了。
  更为重要的是,同居共财大家庭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子孙世代躬事农桑。由大家长率领子孙合作生产,并统一安排消费。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家长的主持下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大家庭自然容易维持维系。
  可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入,虽然还是家庭成员一起经营劳作,却与自然经济下以“家庭”为计算单位不同,商品经济下以“个人”为计算单位的,收入和消费彼此都看得很清楚,自然容易比较高下,自然而然也就会产生是否“合算”的想法,产生离心因素。
  尤其又是在手工业尤其发达、商贸往来鼎盛的地界,有些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不出百余年,即逐渐走向分裂解体,也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结果了。
  虽说历朝历代多有律令限制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可别籍、异财却是两个概念。同时由于世代礼法融合的特点,有时候“法”也不一定就是严格的规定,就像别籍异财,法令的作用就并不是强制执行,只不过是一种号召提倡,最多也只是一种舆论上的限制。只要不是祖父母、父母亲告,就不必定罪。
  如此一来,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些大家族经过分家析产,分裂成若干仍以各种形式保持联系的小家庭,也就成了如树大分叉一般的自然规律,成了大家所认同的习惯。长而久之,民间百姓异财之后或是单立户口,或是继续与父母合籍的,数不甚数。
  而像周家湾,通常都是父母在时,儿子们便随着成年成家而陆续与生养家庭分开,另立户头传承门户了。但是基本上每个儿子所分的家产数量都会略小于其应得的平均数,之后再父母年迈或者去世之后,还会再分一次最后分清。这样一来,留下来与父母共居的一般都是未成年的子女,是为真正的“子壮则出分”。
  至于这家产到底如何析分,祖产和续置财产,包括田房茅厕、树木家什、鸡犬畜产、农具米粟,甚至于家庭债权到底如何析分,一般在诸子均分的前提下,却是各家各户因着各种缘由不尽相同的。
  有的家庭长子或长孙可以酌提遗产,有的人家有未嫁女在家的在奁田之外也要酌提遗产,还有的因着父母的偏心或是兄弟的强弱,却是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力求平均做到精确的。
  只不过花椒亦是不知道的是,其实老早之前秦老爹秦老娘也是思量过分家的。
  树大分叉,儿大分家,老两口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同居有同居的好,分家也有分家的好。
  早日把这家产分清楚,也免得百年之后他们兄弟再为了析产而离心。若真有那一天,却是死不瞑目的。
  况且老两口想的明白,不过是分家,兄弟总归是兄弟,血脉亲情总是断不了的。只要他们明白这个道理,这家就散不了。到时候住得略近些,有事儿招呼一声就成。说不得没了这点子本就不值当的惦记,兄弟妯娌之间反倒还能亲热一些的。
  只这话一出,当时已然成年的秦连虎和秦连熊两兄弟俱是不同意,甚至于还非常抗拒。
  日子过得好好的,做什么要分家。
  孝不孝的先不说,其实这都没甚可说的。供养父母本就是他们为人儿女的本分,那些个或是不肯分家恨不得从娘老子骨头缝里炸出油来的,还有分家之后叫娘老子巡门就食的儿孙哪里配为人子女的。
  只说他们秦家本来就是外来户,下头三个弟弟或许不大记得了,他们兄弟两个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就为着他们在这周家湾人单力薄没有援手,打小受了多少欺负挨了多少打骂。
  那些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下作东西私底下作弄他们的还少了?高兴起来自是什么都好,可但凡一个不高兴,臊眉耷眼的就连门前的溪埂都不许你踏一步。滴水成冻的数九寒冬,只许你从水里过。
  苦熬了那么些年,好不容易他们兄弟俱是长成了,发了好几回狠,等闲没人再敢拿捏,再一分家,这家里还有何声威好言的。
  这哥俩说什么都不肯分家,再等秦连豹、秦连龙兄弟两个相继成年,也没有一个肯分出去的。
  更何况一道住了这么些年了,兄弟之间互为援手,婆媳妯娌之间从未红过脸,孩子们也都玩得到一起,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谁还会没事儿思量分家的。
  只不过皇帝不急太监急,这世上多的就是那些个闲吃萝卜淡操心的东西。于是花椒家这个有着五个房头又人丁兴旺却不思量分家的大家庭,自然也就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尤其是周家湾的好些人家,为着花椒家到底该如何分家,到底是多次析分还是一次性继承,都已经争执过不下一两回了。
  有的觉得秦连虎秦传根作为长子长孙就应当酌提遗产,也有的认为秦连熊生有三子,为秦家开枝散叶了,这就是功劳,也应当酌提的。
  只不过这些闲话,却是落不到花椒耳朵里的。而同居合食的家庭模式,在花椒而言其实也是一种难得的体会。
  ps:多谢柳童彤、那一季的平安符,太感动了,多谢姐妹们的支持~
  再p一个:这章是不是觉得没意思?但我觉得似乎很多时候人都是能共苦却不能同甘的,秦家以后的发展人心的变幻基本上也是落在上面的。当然,这是he文,she,h——e,重要的话说三遍,这是温馨种田文,我是不会开虐的~好吧,关键是我根本不会虐┑( ̄Д ̄)┍(。。 )

  ☆、第六十章 探风

  不过虽然说是同居,可其实不过是住在一个大大的院落里罢了,每一个房头还是有着自己比较私密的小家居室的。
  以秦老爹秦老娘居住的上房为中心,除开尚未成年成家的秦连凤,其余四个房头的住房按着长幼次序分别坐落在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相距却是有些距离的。
  俱是和上房一样的规制,明三暗六的房舍。
  外观一眼看上去就是南边儿的建筑规制,可难免显得有些零落的房舍坐落却与典型的南方布局紧凑的建筑模式大相径庭。
  花椒勉强能够猜出秦老爹秦老娘的用意,应当是为着开枝散叶的缘故。当然,也可能是秦老爹秦老娘就是喜欢住家宽敞的缘故。
  可不管什么缘故,这样兼具公共空间和私密环境的住宅,却是恰如花椒所愿的。
  而与花椒家的布局一般无二,莳萝家进门也是堂屋,后头小半间房舍原是厨房,只因各房合食均不必开火做饭,所以都是充作库房使用的。
  至于堂屋东西两侧,也同样各自开着两个房间,充作卧室。
  而在这四个房间中,朝南的两个房间都开着大大的窗户,而朝北的背墙原本是不应开窗的,可为着通风透气,就在墙顶各开了一窗。
  莳萝就住在东侧朝北的屋子里,花椒香叶两个小东西蹑手蹑脚地掀开棉布帘子,探着小脑袋朝里望去。
  只一眼,花椒却突然意识到,从来都很有长姐气度,一向都很照顾着弟弟妹妹的大姐莳萝,真的已经成了大姑娘了。
  毕竟姊妹们住在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除了夜里睡觉,俱是时时黏在一起的。尤其花椒不过三岁,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