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渔家调-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亮听到周氏的一番话,心里已经活泛开了,他们现在在府城接的活都不大,普通人家也就是修葺一两间屋子,若是建房子大多也是建土坯房,都是十来天就能完工的,工钱没多少。
可今日周氏说的这活不一样,又是砖瓦房又是两座院子,要真的接下来,把这个活做好了,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找他们去盖房子,不仅如此,这两座院子盖下来,少说也要两三个月的功夫,这工钱可不少。
黄亮迟疑了一下,沉吟道:“这样吧,明天我在家等他们过来,二弟三弟你们四个先过去做活,我跟对方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拖上几天,要是实在不行,我去找人顶替你们四个继续干这边的活,你们四个去接新东家的活,等这边完工了,我再去跟你们汇合。”
这是黄亮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两边都不耽误,而且有他在现场把关,不怕找的人不好好做事。
周氏听了黄亮的意思,就知道这活八九不离十了,心下松了不少,脸上也多了些笑容。
再说颜家父子俩。
两人回到颜家之后,颜璐立马把今日的事情跟全家通了个气,何氏听说建两座砖瓦房大概要一百五十贯钱,心里紧张得直哆嗦,又听颜璐分析了一通,不得不慢慢接受这个事实。
颜竹君则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一百五十贯钱大概就是一百八十七两左右,加上之前花了大概五十两银子,这样下来,大概就是要花费两百四十两,当然,这两百四十两已经包含置办家具等等。
不过这些是没计算工钱的,算上工钱大概就是两百五十两银子,正好把那箱银子花掉一半,按颜璐的意思,到时候炎颜正然娶媳妇肯定不会大操大办,还要装穷,那样花费肯定不会超过十两银子。
送颜景泰去学堂一年的束脩是三贯钱,加上笔墨纸砚,一年下来大概也要花个四五贯钱,等颜景泰念个十年书,差不多就是四五十贯,也就是五六十两,这么说来,那箱银子够支撑颜景泰和颜景瑜,以及以后颜正然的儿子念书了。
再说了,依着颜璐几人的性子,绝对不会坐吃山空,肯定还会继续以捕鱼为生,只要家中时常有进项,一年扣除赋税能剩下一些就够了。当然,这些前提是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意外需要用到大笔的银子。
算完账,颜竹君觉得心里的大石好像重重放了下来,没有压力一身轻松。
看何氏还是一脸纠结想不通的样子,颜竹君便扯着颜竹玉一起去找何氏。
“娘,我们家要建大房子了,你不高兴吗?”颜竹君无辜地问道,边上的颜竹玉赞同地附和。
“没,娘欢喜还来不及,怎么会不高兴!”何氏勉强扯着嘴角,看起来比哭还难看。
姐妹俩又不是瞎子,一眼就看出何氏心情不好,她们又说不出什么安慰人的话,只好跑去找颜正茂。
没多久颜正茂便拉着何氏说悄悄话去了,颜竹君见此直接不管这个事情了,她相信颜正茂的本事,绝对能在最短的时间搞定何氏。
果然,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何氏已经恢复了正常,甚至还有些雀跃的小期盼,那样子仿佛怀春的少女,真是没眼看。
颜竹君干脆翻身睡觉,送何氏一个黑溜溜的小脑袋。
第二天一早,颜竹君醒过来的时候颜璐和颜正茂已经离开了,这几天颜正然天天守在家中,也不出去捕鱼,他真的是快要憋不住了,只好自己拿着渔网在家附近下网,不管能不能捕到鱼,至少能打发一些时间,也让其他人家看看,他们家也是有在努力劳作的。
颜竹君习惯了这种情景,吃了个早饭便拿着鱼竿坐到颜正然边上,一个编篮筐,一个钓鱼,相得映彰,谁也不妨碍谁。
不过颜正然总觉得怪怪的,“三丫头,你怎么不跟其他小伙伴玩?天天钓鱼有意思吗?”
颜竹君故作深沉地点点头,看都没看颜正然一眼。
颜正然露出一抹玩味地轻笑,“你这样可是钓不到东西的。”说完又喋喋不休地碎碎念,看样子不把颜竹君说走是不会罢休的。
颜竹君被他说烦了,扭头瞪了颜正然一眼,正儿八经地说道:“叔叔可是听说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等着愿者上钩呢!”
“咦!谁跟你说姜太公钓鱼的?你这丫头片子还想当姜太公呢!”颜正然毫不客气地取笑颜竹君。
却不知道不远处一条轻舟上的人把他们俩的对话都给听了去。
“先生,广信府可真是书香胜地,一个普通的渔家孩子都能说出姜太公钓鱼这样的话,可见这里文风之鼎盛啊!”魏东池惊喜地看着颜竹君,眼中全是赞赏,“先生您看,那孩子还是个小娃娃,看样子不过四五岁,竟然这般聪明伶俐。”
被魏东池喊作先生的人乃是南溪书院的教书先生傅李清,傅李清出身贫寒,却有着真才实学,在科举中被皇帝钦定为榜眼,做了三十年的官,进过县衙,登过庙堂,后来辞官到广信府的南溪书院当先生,也算是隐居了。
魏东池参加科举那年,傅李清是主考官,因此他一直尊称傅李清为先生,这么多年了不曾变过,如今魏东池已是当朝四品大官,这次奉命出帝都到广信府办事,傅李清便当了一回东道主,领着他出来泛舟游湖,没想到竟让他们看到这么有趣的一幕。
傅李清扶须笑呵呵地说道:“我在广信府这么多年了,可不觉得这里文风有多鼎盛,只怕是那人家家里有读书人,这孩子耳濡目染学会的。”
傅李清说话,朝颜竹君他们那条渔船笑着大声问道:“小孩,你怎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
颜竹君被吓了一跳,扭头看向轻舟上面的傅李清和魏东池,看他们的装扮就知道这两人不是寻常人,不过她仗着自己年纪小,也不胆怯。
第一卷 渔家小调 第二十八章 湖上卖鱼,魏东池惜材
歪着头,有些调皮地反问道:“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们?你们要买鱼吗?你们买我的鱼,我就告诉你们。”
“哟,这丫头还真机灵,竟然还知道讨价还价!”魏东池稀罕得不行,更加乐了。
傅李清也觉得颜竹君好玩,在魏东池感叹完,笑着出声道:“丫头,你们家的鱼怎么卖呀?”
“你们真要买我的鱼啊!”颜竹君只是开了个玩笑,哪知道这两人竟然当真了。
边上的颜正然被吓了一跳,赶紧朝傅李清两人道歉,“两位可别当真,孩子开玩笑呢!”
傅李清摆摆手,一只手撑着轻舟的边缘,颇有些慵懒,不甚在意地说道:“我们既然到了这东阳湖,自然要尝尝这湖上的鲜鱼,你们若是有新鲜的活鱼,我们还真想买两条回去。”
颜竹君眼珠子一转,甜甜笑开了,扭头看向颜正然,活泼地说道:“小叔叔,我记得咱们昨天可是网上来两条塘鲺,不如就卖给两位伯伯如何?”
颜正然一愣,旋即拍了一下脑门,这两天家中的关注点都在建房子上面,即使有一些收获他也不能离开渔船,是以那些鱼现在还养着,他都忘了这个事情了。
轻舟上的傅李清听到塘鲺眼前一亮,这鱼就是在鱼市也不常见,主要是不好捕捉,偶尔看到有鱼贩在卖,也是很快就被抢没了,难得今日竟然让他们碰上这样的好事,傅李清可不想错过,直接朝颜竹君两人喊道:“那塘鲺我们要了,有多少要多少,价钱你们算。”
傅李清看着颜正然进了船舱,这才笑眯眯地向魏东池解释道:“这塘鲺肉质细嫩味美,还能促进伤口愈合,可是不可多得的补品,而且这种鱼大多在水底,渔民难以捕捞,多是靠运气,所以平常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今日算我们好运,正好被我们给赶上了。”
魏东池不懂这些,听得惊叹连连,他常年生活在帝都,帝都也有丰富的鲜鱼,但大多都是从外面运过去的,鱼的价格比肉还要贵上五六倍,还是那种有市无价的,常常一船鲜鱼刚刚到帝都就被哄抢空了。
他家境也不是多富裕,不可能花大价钱去买一条鱼,平时吃的都是普通的北方河里产的鱼类,现在被付文清这么一说,他更加期待起这塘鲺来了。
颜正然去取鱼的速度也很快,那些鱼都养在甲板上,直接拎到船尾就行了。
颜竹君在看到木桶的时候还特地打开看了看,对面轻舟已经慢慢靠了过来,傅李清看到木桶里的塘鲺更加欢喜,想都没想,直接把一桶鱼都买了去,要知道,桶里除了两条塘鲺,还有一条大的鲶鱼。
颜正然也不抬价,按照市面上二十文一斤卖给傅李清,总的得了六十几文,算是额外的收获了。
这会儿魏东池看到颜竹君像小大人似的正经,又想起那姜太公钓鱼的段子,不禁逗弄起她来,“小丫头,你可是念书识字?”
颜竹君乖巧地点点头,稀松平常地说道:“我家爷爷以前是读书人,所以我们家的人都识字,也都念书的。”
魏东池听了更觉惊奇,这渔家看起来很是清贫,没想到竟还有一位读书人。
颜竹君看魏东池对他们家感兴趣,很是无奈,不雅地翻了翻白眼,可爱地说道:“伯伯,我们家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穷的,再说了,我们家贫寒,跟我们念书识字并不冲突啊!”
魏东池一愣,还真是找不出反驳颜竹君的话来,古怪地打量了她一顿,颇有些叹息地摇摇头,这丫头这么聪明机灵,若是生在高门大户,好好培养,以后定是极其出彩,奈何错生了这贫寒的渔家,这辈子只怕是难有出头之日了。
感叹之后,傅李清拿到鱼,便让船夫把轻舟划走了。
颜竹君目送着轻舟远去,脑子里一直回想着魏东池临走前的表情,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再说颜璐这边。
两人再次到黄家的时候,出来迎接他们的是黄亮,见到主事的人,颜璐和颜正茂都松了一口气,若是今天他们还不能见到黄亮几人,估计他们就要考虑请别人了。
黄亮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这才开门见山问道:“两位老爷是想要建成什么样的房子?预计要建多久?”
虽然颜璐父子俩穿得不怎样,不过能建砖瓦房的人家家境怎么肯能太差,是以黄亮还是称呼颜璐父子两为老爷,这也是在府城待久了养出来的一种习性。
颜璐听得不自在,摆摆手道:“黄师傅叫我一声颜老汉就是了,这是我大儿子,叫颜正茂,跟你年纪相仿,你喊他名字就是了,我们家可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可别叫我们老爷。”
黄亮反应过来立马改口,称呼颜璐一声颜伯,唤颜正茂一声正茂兄弟,一下子拉进了双方的距离。
颜璐这才把他们的意思给说了,“我们要建两座一亩地的青砖瓦房院子,合起来就是两亩地,中间用一道围墙隔开,考虑到节省砖瓦,我们想院子里的房子直接连成片,弄成两进的,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吗?”
颜璐怕黄亮不明白,还特地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房子框架。
这下黄亮完全明白了颜璐的意思,心里却是更加震惊,这房子要是建起来,只怕一座院子的房间就有十几间了,这颜家有这么多人?
不解归不解,黄亮不会在这个时候问出这么冒失的问题,颜璐说什么,他都点头应下。
依照颜璐的要求,黄亮心下一合计,正色道:“颜伯,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我们家出工的人是五个,我们兄弟三人,还有我的两个弟媳妇,不过我们现在还在接另一个活计,我可以让我弟弟弟媳他们想过去你们那边开工,这边我再找人一起善后了。大概要十天的功夫我这边事情做完了,再过去跟他们汇合,您看成吗?”
颜璐和颜正茂都没有意见,他们家还有颜正茂和颜正然能帮忙,六七个人已经足够了。
第一卷 渔家小调 第二十九章 工钱,平整土地
出工的人数和时间定下来之后,剩下的就是工钱。
颜璐两人不曾接触过这事,给人付工钱对他们来说也是黄花大闺女上花轿——头一次,好在黄亮这人看着挺实在的,颜璐便问道:“黄师傅,你们这工钱是怎么算的?”
黄亮也爽快,拍了下大腿道:“我们在府城给人家干活,都是一天十二文钱,五个人就是一天六十文钱,府城接的活大概十几天就能完成了,一个工程下来差不多七百多文,您看……”
颜璐心下一转,五个人一天就是六十文钱,他们这房子怎么说也要建两个月的时间,大概就是三贯六百文钱,换成银子也就是四两半,倒是比他们预期的要小上一半。
这么一想,颜璐心里高兴,便笑道:“黄师傅,这个工钱就按你说的来,我们家想赶着在过年之前搬进去,若是你们能加快速度,又不影响房子的质量,我们还可以额外支付你们半两银子如何?”
黄亮闻言,眼睛一亮,想都没想便拍着胸脯保证道:“颜伯放心,我们绝对保证把你们的房子建得漂亮又结实,要是你们赶时间,我们每天加些活也是可以的。”
只要这个活做完了,他们家也能有五两银子的收入,这对他们家来说可是一笔大钱了,都能在村子里买上几分田地了。
黄亮越想心里越热乎,颜璐两人离开的时候还亲自送他们到村口,这才进府城跟黄安他们几个汇合。
翌日,黄明黄安四人早早地到了府城的码头等待颜家的渔船,昨天已经说好,今天开工,颜家要亲自过来渡他们去清浦。
这会儿已经差不多初冬了,东阳湖上弥漫着浓浓的雾气,比其他地方还要冷上几分。
黄家四人心里却是一片火热,即使穿得轻薄,也丝毫感受不到这湖边的湿寒。
颜正茂划着渔船抵达港口的时候,认真认了岸上的人群,看到黄明几人还特地观察了一会儿,这才迟疑地问道:“你们可是黄亮师傅的家人?”
黄明憨厚地笑着点头,露出一口大牙。
等四人上了渔船,这才注意到颜家的境况,他们想不通,颜家看着这般清贫,怎么有那么大的本事建两座青砖瓦房,幸好出门之前黄亮交代过他们,不能打听主家的事情,他们才憋着没问出口。
渔船直接划到东清浦,颜家的另一条渔船此时也在这岸边停靠,颜璐和何氏守着渔船,其他孩子都跟着颜正然去了宅基地。
颜正茂领着人到了目的地,指着高低不平的一片荒地道:“这里就是我们建房子的地方了,因为这地不平,所以我们今天必须先平整土地,工程量有些大,我还请了这附近几户人家过来帮忙一天,我们争取今天把地给收拾了,明天再开始挖地基。”
话音刚落,一行人发现远远走来七八个汉子,这些汉子都是东清浦的村民,现在入冬,没了农活大多出去找零工干,正好颜家需要一天的零工,这些人就全都过来了。
大家都是淳朴的村民,有的人嘴巴大一些,喜欢说人家的是非,不过干起活来倒也实在,不是那种偷奸耍滑之辈,十几个人一起收拾两亩地,一天足够了。
何氏和几个孩子负责给他们做饭,正好这几天颜正然网了些鱼都没卖出去,颜家还有不少水蕨,再放一些米,能煮出一大锅的鱼粥,大家分一分,勉强也能吃饱。
颜竹君对于颜家的伙食已经没有任何热情了,反正何氏翻来覆去也就会折腾鱼,而他们家的条件就是大乱炖,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小鱼,现在换成大鱼,她的舌头已经吃鱼吃得麻木了,若不是客观条件限制,何氏不肯让她碰这些东西,她一定自己可着劲儿折腾出一桌满汉全席来!奈何现实残酷,一切只能想想便罢。
不过除了颜竹君腹诽这饭食,其他人倒是吃得香甜,都是贫寒人家出来了,这些人里也就他们家是渔民,其他人家鲜少会去吃鱼,尤其是大鱼,今天何氏可算是让他们解馋了。
就连颜景泰几人也吃得差点舔碗,这几天家里条件好了,何氏给他们做的饭食都是实在的,孩子们吃得饱,这气色就好,尤其是颜景瑜,变化最明显,走路都不会像以前一样颤颤巍巍,结实了许多。
大家吃了何氏做的饭菜,连连称赞,干起活来更加有劲儿。
不到傍晚,两亩荒地立马来了个大变样,高地不平的地方已经全都收拾好了,所有杂草被烧得一干二净,土地也翻整了一遍。
在在基地边上,正是张掌柜命人运送过来的青砖瓦片,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里,颜正茂兄弟俩要轮流守着这些东西,直到房子完全建好。
何氏从颜正茂那里听说了黄家的情况,知道他们家孩子有十来个,为了感谢他们今天的卖力干活,黄家四人临走之前,何氏还给他们提了一桶成人巴掌大小的活鱼。
秦氏和柯氏拿着鱼乐开了花,说了不少的好话,这些鱼不大,不好卖,但胜在鲜活,怎么说也值几十文钱,就这么送给他们,他们自然知道颜家的意思,想着明天要早点过来,更加卖力地干活,大伯子可是说了,要是能提前完工,还有半两银子的赏钱。对现在的他们家来说,一文钱都是大钱。
第二天,颜正茂比往常早了一些抵达港口,发现黄家四人已经在此等候了,心里更是满意,招呼了一声便渡四人去清浦。
从今天开始,就只有他们几人干活了,四人倒也不含糊,一到宅基地便开始丈量,动手挖地基。
颜正茂看秦氏柯氏的力气不大,干活比黄明兄弟俩慢,心里着急,便和颜正然一起下场帮忙,为了房子更加结实,颜家特地把地基打得深一些,这样虽然需要耗费更多的原料,但这不能省。
黄明人感谢颜家昨天给送的那些鱼,便提议道:“这地基挖的深一些,宽一些,到时候我们在地基两侧再糊上黏土坯,这样更加结实。”
第一卷 渔家小调 第三十章 宅子的规划,何家出事
颜正茂兄弟两不懂这些,既然黄明说这样更结实,他们自然要听他的。
不过在标记地基线的时候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颜家要建的是二进的院子,一进院子不用想都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二进院子主要是他们住的厢房,这一进二进的房子要连在一起,这么一来一亩地完全用不完,还生了将近半亩地,总不能围了一亩地,里面剩下近一半的土地不处理吧。
黄明把这个问题向颜正茂反应了之后,颜正茂还没说什么,颜竹君最先跳出来,兴奋地拍手喊道:“太好了,这样娘可以种菜,我们可以种花草果树,一年都不用出去找野菜了。”
颜竹玉也在边上附和道:“还有还有,可以养小鸡小鸭,娘说了,住在地上可以养小鸡小鸭的。”
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直把颜正茂说懵了,后知后觉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朝黄明笑道:“就听孩子们的,我差点都忘了这一茬了,等房子建起来,你们挑一处偏一点的地方,给我们用土坯再弄一处牲畜棚子,到时候也能养些畜生。”
黄明稀罕颜家两个丫头这机灵劲儿,猛夸了她们一顿,这才跑去干活。
颜正茂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尾巴都快翘上天了。
地基线用了半天就量好了,当天就开始挖地基了,单单打地基就用了整整七天的时间,不过出来的效果颜家人都挺满意的,这房子能不能长长久久,有一大部分原因取决于地基稳不稳,这地基要是稳了,这房子撑个白来年都不是问题。
等地基打好了,黄亮那边的活也结束了,当即投入颜家建房子的大事中。
这些日子,颜家的男人们都守在东清浦,很少回渔船上,就是睡觉也是直接谁在宅基地边上的简易茅草棚里,大家轮流换睡,倒也能挨过去,至于何氏和几个孩子,他们也就偶尔去东清浦看看,其他时间还是住在湖上的渔船里。
这日,何氏正在渔船里缝补渔网,颜竹君四人在边上乖乖的念书识字。
突然有渔船快速朝他们家靠过来,何氏奇怪地看了一会儿,见渔船上的人是方老汉,正要笑着招呼人家过来玩,却见方老汉凝重地对何氏说道:“正茂媳妇,颜大哥和正茂他们在家吗?”
何氏摇摇头,温婉地回道:“他们最近比较忙,方叔可是有要事找他们?我可以去叫他们回来。”
方老汉摆摆手,叹了口气道:“不是他们的事,是你娘家出了点事,我也是今天在明湖村附近的水域捕鱼,碰上何家村村长婆娘的兄弟在湖边洗脚,听他说的。
好像是你二姐家里出事了,听说被她浑身是伤,哭着跑回娘家了,还听说你爹被气病了,现在你娘家都乱套了,我也只知道这么多,就赶紧过来跟你说一声,看你要不要回去看看。”
方老汉本就是热心肠的人,感激颜家那些年的帮衬,是以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火烧火燎地赶来颜家了,“唉,咱们这穷人可生不起病,一生病就麻烦了!”
方老汉的凝重并不是因为何美娘被打,而是因为文娘的爹病倒了,这穷人一生病,极有可能因为没钱医治就这么去了。
不过这种话方老汉可不敢说。
何氏早就被吓得白了脸色,慌慌张张地就说要回娘家。
颜竹君他们几个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不过家里现在还有这么多银子,没有大人坐镇根本就行不通,为此颜景泰开口道:“娘,您想别慌,我们先去东清浦找爷爷和爹,跟他们说一声,东清浦离何家村也不远,我们再拐过去就是了。”
何氏这会儿六神无主,长子都开口了,她自然不会反对,立马划着渔船赶往东清浦。
颜正茂几人正跟黄家那些人干活干得热火朝天,猛然见何氏神色慌张地跑过来还以为出了大事。
“老大媳妇,你这是怎么了?”颜璐最先发现何氏的不对劲,当即出声问道。
何氏一副快哭了的样子,当着颜璐的面生生把眼泪憋回去,可怜兮兮地说道:“爹,刚刚方叔过来说,我娘家出事了,我二姐一身是伤地跑回去,我爹被气病了,我想回去看看。”
他们这种出嫁的女子都是以夫为天,即使是回娘家也必须要婆家批准才行。
颜璐脸色一变,把正在干活的颜正茂喊过来,“正茂,你赶紧陪你媳妇回你岳家一趟,具体怎么回事你媳妇再跟你说,我跟你们一起上船,等会儿你们划另一条渔船离开。”
何氏对着颜正茂眼泪立马绷不住了,背着颜璐对着颜正茂抹眼泪,把颜正茂吓得不轻。
等一家子上了渔船,从颜景泰的口中,颜正茂终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幸好他们家现在有银子,否则这会儿他也慌了。
既然涉及到用钱的事情,颜正茂少不得去找颜璐,“爹,我岳父病倒了,何家条件也不好,我们是不是要给点钱?”
颜璐早就准备好了,从自己的怀中拿出两贯钱交给颜正茂,“这银子不好拿出去,人家会多问,你们就带两贯钱过去,不过也别一股脑儿全都给了你岳父,看情况给多给少,人前给还是人后给,你自己看着办。
还有,我们家现在在建房子,这房子还没建好,你们夫妻俩记得嘴巴严实一些,别跟你岳家那边的人说这个事情,省的他们一直追问,等我们房子建起来了,给你弟弟找媳妇的时候再把这个事情跟他们说了,到时候要是他们问起来就说是我的意思。”
颜正茂起先不是很理解,只是顺从的应下,等快到了何家村才想明白,赶紧对何氏嘱咐道:“等会儿回了你娘家,记得别说我们在建房子,爹的意思是等正然成亲的时候再说,免得横生枝节。”
“为何不能说?”何氏红着眼眶,擦了擦眼泪,不解地看着颜正茂。
颜正茂叹了口气,耐着性子解释道:“这次你二姐一身伤回来,肯定出了事情,那冯家可不是好相与的,素来就是无利不起早的,要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家有钱盖房子,你说他们会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第一卷 渔家小调 第三十一章 大人的叮嘱,何美娘这事
更重要的是,以前冯家很看不起他们家,要是让冯家人知道他们家现在有钱盖房子了,肯定会想方设法打听虚实,说不定还会打他们家的主意。
何氏听了心里难受,不过颜正茂说的是事实,她也知道冯家那些人不是什么好人,再加上这回何美娘被打,何氏心里对冯家有怨气,便不再说什么,直接答应了颜正茂。
颜正茂见此,重重松了一口气,其实还有一点他没说,那就是何文娘大伯一家也不是什么老实人,不说建房子的事情不止防着冯家,也防着何文娘大伯一家。
几个孩子上岸之前全都被耳提面命了一番,就连最小的颜景瑜也再三保证不会说漏嘴,因为颜景泰恐吓他,要是他说漏嘴了,以后就没饭吃了,更没鱼汤喝了。
小家伙最喜欢的就是吃的,被这么一吓,当即紧张得不行,比两个大人还慎重。
一行人进了何家村,碰到熟悉的村民便有人朝他们打招呼,村民们这会儿看到何文娘一家子过来,皆是心照不宣,也不拉着何文娘唠嗑,直接让人赶紧回去。
何氏的娘家住在何家村的村尾,那里过了一片田地就是何家村的后山,以前何氏常常上山找吃的。
从村头到村尾,还有一段村路要走,村子里都是土路,冬天路上又湿又滑,几人只能踩着那些石块前行,本来脚上的鞋子鞋底就薄,在石块上走了一会儿,脚底便生疼得不行。
最先受不住的是颜竹君,因为颜景瑜已经被颜正茂抱着前进了。
“娘,我们还要多久才能到外祖父家?”颜竹君龇牙咧嘴地问道,整个人仿佛踩在指压板上面,跳脱得跟一只猴子似的。
何氏回头看了她一眼,立马心疼了,直接一把把她拎起来赶路,嘴里说道:“快到了,往前在走一段田间小路就差不多到了。”
问题是这田间的小路又窄又滑,还全是泥,上面也没石子,难怪何氏会一把把她拎起来扛过去。
看着何氏走在小路上健步如飞的样子,颜正茂都比不上,果然是从小生活的地方,这算是一种习性吗?
颜竹君脑子里晃过许多乱七八糟的想法,等她回过神来,何氏已经把她放下去了,“差不多到了,那就是你外祖家。”
颜竹君顺着何氏的手,看到一处低矮错落的茅草屋顶,从这里看也不知道何家究竟是什么样的。
等他们进了何家的院子,颜竹君才明白为何之前他们家艰难的时候,何氏硬要咬牙撑过去也不肯到何家求助。
何家只有一个不大的院子,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