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渔家调-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正茂见此,灵活地一月而起,快速收拾一番,与颜正然配合着去起另一张网。
此时天还未亮,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这里又是草木茂密人烟罕至的的小河道,真可谓是伸手不见五指。
还好他们早已习惯黑夜中作业,倒也不觉得什么。
起网的时候众人的心情是忐忑的,这一网决定了他们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日子是欢天喜地亦或是愁云惨淡。
颜璐与方老汉奋力拉起渔网,凭着感觉就知道,若是不出意外,他们应该是丰收了。
方老汉看到露出水面翻跃的鱼群乐开了花,身上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劲儿,笑声传遍了整个河道。
“看来爹那边是丰收了,我们也赶紧的。”颜正茂被方老汉的声音感染,打了鸡血似的催促颜正然。
等两边把所有的鱼收拾完,天边已经露出了鱼肚白。
颜璐划着船靠过来,询问道:“你们这边收获怎么样?”
“正茂,我跟你爹可是大丰收了!”方老汉笑裂了嘴。
颜正然心情大好,不甘示弱地回道:“叔,我们这边也大丰收了,好多大鱼,五六斤重的草鱼鲶鱼就有七八条,剩下的三四斤重的鱼品种比较多,总的有二十几条呢。
三斤以下的挑挑捡捡总的有三桶,具体几条没数,一斤以下的鱼我们都放走了,要不更多!”
“呵!好家伙,我们的情况跟你们差不多,就是六七斤的大鱼没你们的多,不过小鱼我们留着没放走,既然你们都没留,那我们也放掉算了,反正还有鱼篓没起,等鱼篓的鱼都抓上来,可就没多余的桶装了。”颜璐乐呵呵地说道。
方老汉虽然舍不得那些一斤以下的鱼,不过颜璐说的对,总是要舍得的,有舍才有得,而且这些鱼放回去还能变成大鱼,这个道理他懂。
起鱼篓的时候三条渔船都出动了,即使这样四人还是忙了近半个时辰才把所有鱼篓弄上船,点数之后方老汉彻底震惊了。
“颜大哥……这……这些真的是用鱼篓抓的?我用渔网都没捕过这么多的鱼!”方老汉细数了一通,七八十个鱼篓里面平均每个鱼篓里面能有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鱼,外带两三条一两斤半大不小的,再小的同样给放走了,。
即使这样也装满了八个大木桶,上面全用竹筐盖得死死的,一掀开鱼能马上跳出来,估摸着这些鱼也有六百斤左右,这些要是全都卖光怎么着也能有一万八千文,大概就是二十二两银子左右。
好家伙,这对方老汉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而且他算的只是鱼篓起的鱼,还有他们网上来的那些没算进去。
方老汉整个人激动得开始颤抖,血气上涌。
颜家父子三人还好一些,惊诧过后颜璐发话了,“我们得赶紧赶去鱼市,趁着早市把这些鱼给卖了,那些采买的商人惯会压价钱,要是看到我们这么多鱼一定会把价钱压得死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开卖,大不了就是租下四个摊位,多付几文钱。”
说着话三条渔船已经渐渐驶出河道进了东阳湖。
此时卯时不过半,这会儿赶去府城正是热闹的时候。
清晨凉风吹在四人的脸上,他们却半点儿凉意也没有,尤其是方老汉,那张老脸上的笑容就一直没断过。
到了府城之后,颜正茂带走了那些五六斤重的大鱼,合计十六条,另外三四斤重的大鱼也被他带走了四桶,估摸着也有八十条,其他人则分摊剩下的那些鱼。
按照惯例,颜正茂先是找了一个没人的摊位,付了铜板开始来来回回提着木桶,这会儿鱼市正热闹,倒也没什么人注意到他,直到他掀开木桶上的盖子,露出里面的大鱼。
“哟!好家伙,兄弟,这鱼得有五六斤吧!几条呀?”边上的鱼贩惊呼的声音引来了不少路人的注意。
当即有三四个人围了过来。
颜正茂笑呵呵地回道:“这次大鱼不少,十几条,全都是五六斤重的,论条卖,剩下的这些也不小,每条都有三四斤重,一斤三十文,不讲价。”
颜正茂要这些大鱼就是打着这个主意,若是他们刚刚全都放在一块儿卖,保不齐这些大鱼都得廉价出售,现在放眼整个鱼市,估计也就他手上大鱼最多,而且只卖大鱼,便多了些主动权。
第一卷 渔家小调 第七十六章 卖鱼,绣庄王老板
围观的客人听说按条卖,立马问道:“这一条怎么卖?”
“一条两百文,要哪一条随便你们挑,先买的可以先挑。”颜正茂将边上两个木桶也掀开,同样都是五六斤重的大鱼。
“这价钱倒是合理,不算贵,给我选一条吧。”出声的是一三四十岁的读书人,看他穿着打扮便知家境殷实。
这会儿边上的人回头望向那读书人,态度立马热络起来,“哟!这不是秦先生嘛!您怎么上这儿来了!您也想要买鱼是吧,老板,秦先生的鱼多少钱算我的。”
“不可不可,我买东西,怎么能让你出钱,冒昧问一句,您是?”秦先生想了很久也没想出眼前这人的身份。
那人却是浑不在意,反而更热情地自我介绍道:“秦先生,我儿子王大龙在南溪书院念书,是您的学生,我们家在府城西街开了一间锦绣绸缎庄。”
“哦!原来您是王大龙的父亲,失敬失敬!一时没能认出您,还请别见怪。”秦先生一脸温和,进退得宜,态度丝毫没有因为对方的身份而有所改变。
两人一来一回在颜正茂的摊子前寒暄了起来,直到其他人过来问价,秦先生才恍然大悟,当即从怀中拿出两百文钱,挑了一条鱼便要离开,任由王老板怎么劝都不肯把钱收回去。
经过与秦先生的一番攀谈,王老板的心情明显很好,竟是直接从颜正茂这里挑走了四条大鱼,正好一两银子。
颜正茂乐呵呵地送了一条三四斤重的大鱼给王老板,“王老板,您这回买得多,这条鱼就当是我送您的!”
王老板一乐呵,连声赞道:“兄弟,你可真大方,这条鱼怎么说也要白来文钱,就这么送给我了!”
王老板可是做生意的精明人,哪里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颜正茂讪笑了两下,干脆直截了当地问道:“是这样的,我听王老板是开绸缎庄的,想问问你们收不收女红学徒?”
王老板讶异地挑眉,这才认真打量起颜正茂,“我们绣庄自然是收学徒的,不仅是女红学徒,我们还收绣娘,只不过要当这女红学徒可是有条件的,首先她的年纪不能太大,还有手不能太糙,手上的茧子要是太厚我们是不要的,其次她还要有天分。
到我们那里学上半年,绣庄里的绣娘会考核这些学徒,若是有天分的就能留下来接着学,以后一个月给五百文钱,要是没天分就必须离开,在这半年的时间内,我们可是一分钱都不会给的。怎么?你家里有女孩子想到绣庄当学徒?”
不怪王老板惊讶,他们这地儿的女孩子出生贫穷的从小就要帮着家里干活,八九岁的姑娘手上已经全是茧子了,而且穷人家绝对不会想着把孩子送去绣庄,一来孩子不一定有天分,白白浪费了半年的时间,而且孩子去学绣活便不能再帮着家里干活了,再加上做绣活费眼睛,许多绣娘不到四五十眼睛就不行了。
这么一来,更加不会有人送孩子去绣庄,他那绣庄的学徒多是孤儿,被绣娘收养从小学绣活的,还有就是家境殷实,指着孩子学好女红好嫁人的,并不指望孩子以后靠绣活养家糊口,不过这些孩子比较娇气,在他那边干活总是偷懒,管教起来也是麻烦事。
看颜正茂这穿着打扮,不像是什么家境殷实的人家,怎么会想着送孩子去学女红?
“王老板,实不相瞒,我大女儿今年七岁了,家父想着让孩子学个本事,以后好嫁人,这不女孩子也就女红能学,我就想问问要是我女儿想去您那绣庄当学徒您收吗?”颜正茂搓着手,不好意思地笑问道。
“收啊!怎么不收!只要你女儿满足条件,我一定收!”王老板爽快地笑道,甚至让颜正茂立马带孩子去绣庄给绣娘瞧瞧,把颜正茂给高兴坏了。
两人说定了时间王老板才离开,后面买鱼的人也挑好了,十五条大鱼不过两刻钟全卖光了,连带着那些三四斤重的大鱼也去了两桶。
颜正茂看着势头,不用到鱼市收摊便能卖光,想了想,他朝不远处的颜正然招招手,用口型问了两句,没一会儿颜正然提着一桶鱼过来,“大哥,我那边卖得没你快,这些鱼先放你这边买。”
颜正然提过来都是些一两斤重的鱼,鱼市这样的鱼可不少,难怪他那边不好卖。
不过这么一分摊开,卖的速度明显快了不少,不到晌午颜正茂兄弟俩手上的鱼全都脱手了,两人收摊去寻颜璐和方老汉。
凑近了才知道方老汉手上的鱼也没了,就剩下颜璐这边还有一桶没卖完,看着有七八条一两斤重的,还有四五条三四来斤的。
为了赶紧把这些鱼卖掉,颜正茂开始叫卖起来,“卖鱼喽,一斤鲜鱼只要二十八文,个大新鲜,活蹦乱跳,收摊甩卖咯……”
被他这么一喊,还真有人三三两两的凑过来,有人看了热闹便转身离开,也有人真的买,终于在鱼市收摊之时差不多卖完了,剩下两条一两斤重的鲜鱼他们也不打算卖了,直接带回去给家中的孩子打打牙祭。
上了渔船之后四人才明显感到肚子饿得慌,这会儿方老汉才反应过来,他们早上压根什么也吃,这会儿情绪冷静下来了,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
“颜大哥,你们饿不?”方老汉虽然饿得不行,声音里的喜悦却是藏也藏不住。
颜璐乐呵呵地回道:“怎么不饿?我都饿得没感觉了,等会儿回去一定要好好吃一顿。”
“爹,我们刚刚应该在府城割上一斤肉的,今天可是要好好庆祝一番。”颜正然有些懊恼,怎么就忘了这事了!
“无妨,等会儿回去让你嫂子去村子里问问,买只鸡或者买只鸭也行,让她炖好了我们晚上好好吃一顿。”颜璐豪迈地大手一挥,把颜正然肚子里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一行人回到东清浦后,颜正茂朝何氏交代了一番,尔后关了家中的院门,四人聚集在堂屋内。
第一卷 渔家小调 第七十七章 分钱,颜家孩子的未来
颜璐率先把自己兜里的钱袋拎出来,方老汉几人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钱袋子。
当钱袋子砸在桌子上发出响亮的声音后,颜竹君睁着清亮的大眼睛无辜地问道:“爷爷,你们去抢劫了吗?这么多钱!”
“倒霉孩子!会不会说话!”颜正茂轻拍了颜竹君的脑袋,笑骂道。
颜竹君撇撇嘴,不跟颜正茂一般见识,注意力全放在钱袋子上了。
“小财迷!”颜正茂宠溺地捏捏颜竹君的脑袋,将他抱到自己的腿上,倒出所有的银钱,里面有铜板也有银子,直接晃瞎了众人的眼睛。
点数一番,颜正然那钱袋子里总的有铜板五千五百六十七文,银子二两;方老汉手中的铜板有六千八百文,银子有三两;颜璐卖的最晚,钱却比他们两个都多,光是铜板就有八千五百文,银子一样是三两;最多的要数颜正茂了,不过那是因为他手中全是大鱼,铜板合起来有一万两千五百文,银子有四两。
这么一合计,他们这次得的铜板就有三万三千三百六十七文,也就是三十三贯三百六十七文,银子总的有十二两,四人平分的话,一人可以分得四两银子八贯三百四十一文,还剩三文钱。
颜璐取了个整数,他们父子三人分别拿了四两八贯钱,其余的全都给了方老汉,方老汉不肯要,颜璐却是坚持要给,“当初就说好了,你钓的鱼算你的,我们不分,再则,我们家现在也不缺这些铜板,你还有铁头,总是要为他的将来考虑,依我看,你现在手里头这些银子凑一凑也够买上一亩地了。
不如先把地给买了,过后我们再去捕几次鱼,慢慢地把房子给盖起来,这样你们也不用再继续在水上漂泊了,这是眼前的计划,先把地给买了,以后要是有能力,我们再说其他的。”
颜璐是真心为方家考虑,若是方家也能在陆地上安家落户,也算是一大进步,以后方铁成亲什么也容易一些,方家就剩下方铁一根独苗了,颜璐私心里也希望方家能起来。
方老汉闻言感动不已,推辞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老泪纵横感慨道:“颜大哥,啥也不说了,以后你就是要我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毫不犹豫跟你去!”
“方叔,以后会好的,那处河道如今也就我们知道,虽然不清楚那里还可以瞒多久,但至少让我们再捕三四次鱼不是问题,只要每次都有这样的收获,你们建房子的事情就有着落了!”颜正茂轻笑着安抚方老汉的情绪。
众人高兴地收了银子,何氏也把饭菜摆上桌了。
四个男人也不管饭菜滋味如何,开始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地把桌上的食物消灭殆尽,直接看呆了颜竹君。
“爹,你们这是多久没吃饭了?”颜竹君的筷子从刚刚就一直没落下去,颜正茂反应过来,尴尬地笑了两下。是他们把颜竹君抱过来一起吃饭的,结果竟然直接忘了这个丫头!
颜竹君:“……”
“好闺女,要不爹让你娘再给你做点吃的?”颜正茂讨好地蹂躏着颜竹君的小脸蛋,心情飞扬。
颜竹君拼命挣脱他的魔掌,眼神控诉不已,“爷爷,爷爷,救命……”
“行了!都多大的人还这么欺负孩子!你看看,三丫头的脸蛋都红了!”颜璐心疼地把颜竹君抢救下来,抱进自己的怀里。
颜正茂玩笑过后才正色道:“爹,今天有两个人过来我这边买鱼,一个是南溪书院的教书先生,姓秦,我看这先生不错,温文尔雅,谦谦君子,若是景泰能进南溪书院,可以的话拜在这秦先生门下也不错。
另一个人是府城西街锦绣绸缎庄的老板,姓王,我问了他关于招女红学徒的事情,他让我明天带二丫头过去给他们绣庄的绣娘瞧瞧,若是没问题他就收了,不过有半年的学习考察期,半年之后考核,若是过了可以继续在绣庄当学徒,一个月能拿五百文钱,只是那样二丫头以后就不能做粗活了。
爹,您是不是再考虑考虑,毕竟我们家也不是什么富裕人家,以后二丫头要是出嫁了不能干活婆家怎么容忍得了?”
这点是颜正茂最担心的,他们这样普通的农家,以后颜竹玉嫁的也高不到哪里去,怎么可能去了婆家什么活也不干?若是把她养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大小姐,以后哪有人家敢娶?
颜璐没好气地瞪了颜正茂一眼,寻思着一言不发,颜竹君却是忍不住,当即反驳道:“爹,哥哥要是中了科举姐姐以后就能嫁去好人家当夫人,不用干活的!大哥很厉害的,他一定能考中科举!”
“哼!还没一个五岁的小丫头有远见!”颜璐不高兴地说了颜正茂一句,目光温柔地看向怀里的小不点,轻抚着颜竹君的小脑袋,轻声细语地问道:“三丫头,你二姐要去绣庄学女红,你要不要跟着一起去?”
颜竹君心下一惊,想都没想就拼命摇头,“爷爷,您还是放过我吧!我不想学那劳什子女红,要是非要学,等以后姐姐学好了再教我就行了,我又不想当绣娘,不去不去!”
“呵呵呵……不想去那就不去了,既然你不想学女红,那你想学点什么?”颜璐脸上虽然带着笑意,态度却是无比认真。
颜竹君有些迟疑,她总不能说她现在的目标是从农作物入手,走经商之路吧!要是让颜璐知道她这个想法,肯定翻脸。
“爷爷,我还小,不着急,以后再说……”颜竹君奶声奶气,无比真诚地回应颜璐。
颜璐思付一番,缓缓点头,“行吧,反正你也才五岁,不想学就不学了,不过在家里可不能胡闹闯祸,平日念书识字也不能落下,可知道?”
颜竹君乖巧地颔首,这下颜璐满意了,不再揪着她不放。
方老汉这是第一次听颜璐对孙辈的安排,不禁羡慕不已,“景泰去了书院,竹玉那丫头也要去绣庄当学徒了,孩子们的将来都有了着落,你们就等着享福吧。”
第一卷 渔家小调 第七十八章 认干亲,学女红
“你也能享福!今年我们努力一番,争取让你们家在陆地上把房子盖起来,等你们安定下来,到时候也能送铁头去学个手艺,我听说府城有许多铺子都在招收学徒,像那打铁铺、家具铺、糕点铺子,好多呢!就是做学徒一开始赚不了钱,还要往里面贴钱,等后面稳定下来每个月还有月钱拿呢,虽然不多。不过这个现在还不着急,我们今年先把房子起了再说。”
颜璐的话令方老汉心中起了不小的涟漪,就在刚刚拿到那笔银钱的时候,他只想到努力在陆地上买地建房子,给方铁置办一处产业,别的念头全没有,这会儿颜璐的话令他醍醐灌顶,仿佛看到了方铁将来不一样的人生,整个人因为激动开始颤抖起来,他有生之年是不是也能看到他们方家翻身了!
这段时间方铁在颜家住着,跟颜景泰认识了不少字,若是以后识字还有一技之长,他就不用操心方铁的将来了。
“儿子啊!你在天有灵可要保佑你爹多活几年!我还想看到铁头成亲生子呢!”方老汉激动地掩面哭泣。
颜璐几人则是心酸不已,这些年方老汉有多不容易他们是看在眼里的,也难怪方老汉会这么失态。
“叔,铁头怎么说也是我兄弟的儿子,算得上我半个孩子,我肯定不会不管他的,今年就先按我爹说的,你们家先把房子给起了,明年我再去府城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适合孩子学的,我们再从长计议。”颜正茂直接把方铁这事揽在身上。
这次方老汉倒是没有拒绝,他的见识比不上颜正茂,说话做事也不如他,若是能有颜正茂操心方铁的事,他求之不得。
方老汉再三感谢,想着想着,干脆说道:“正茂啊!你叔我也没什么东西能报答你们的,要不就让铁头给你们夫妻俩磕头认个干爹干娘,以后你们老了,让他给你们尽一份孝心!也不枉你们这么尽心尽力地待他。”
“这……”颜正茂看向颜璐,认铁头当干儿子他倒没有意见,再说了,铁头也是他看着长大的,本来就跟自己儿子差不多,但这事还是要颜璐点头才成。
颜璐轻笑道:“你看我做什么?这是你们夫妻的事情,要是你们夫妻俩没意见,就让铁头认亲吧!就像你方叔说的,你们多半个儿子,铁头也能多一份依靠,以后你们老了他这干儿子也是要给你们尽孝道的!”
“好咧,那我们就认下这个干儿子了,文娘绝对不会反对的,她可是拿铁头当自己儿子疼爱呢!”颜正茂对于这点极有信心,要是何氏待方铁可比他还要上心,毕竟方铁是吃她的奶长大的。
方老汉见此喜笑颜开,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方铁能认下干爹干娘,他就更加放心了,万一他要是有个什么意外,方铁还能有颜家照看着,这就够了!至于以后方铁孝敬颜正茂夫妻俩的事情,在他看来是应该的,即使不认干亲,就凭颜家为他们家做的这些,以后方铁也是要孝敬颜家长辈的。
事情说定之后,颜正茂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何氏,跟颜璐挑选好认亲的黄道吉日,还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何家,到时候请何家的人也一并过来观礼。
认亲的日子就选在五天之后,正好颜景泰还没去书院,可以留下来观礼。
第二天,颜正茂一早便带着打扮整齐的颜竹玉去了府城,锦绣绸缎庄在府城名气不小,随便一打听就能找到。
父女二人进了绸缎庄感觉浑身都不自在,那些绸缎美得不像话,还闪闪发光,令人不敢直视。
颜正茂小心翼翼地向小二问道:“你好,我们跟王老板约好了,今天带我女儿过来给他瞧瞧,但学徒的。”
小二还奇怪颜正茂这样穿着打扮的人怎么会进他们绸缎庄,听了颜正茂的话才恍然大悟,面无表情地说道:“你们跟我进来的,记得,等会儿去了后院只能看,不能摸,那些丝线可是精贵得很,勾断了会很麻烦的。”
小二倒不是瞧不起颜家父女,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颜家父女正好奇地四处张望,小二说什么他们全都应下来,一点反感的意思都没有。
绣庄地后院中央是一大块空地,绣娘全都汇集在此处干活,穿过檐廊才是王老板办事的院子。
“我们老板就在里面,你们进去吧。”小二把人带到院子里边离开了。
王老板看到颜正茂,放下手中的账本,笑得跟个弥勒佛似的,目光顺着颜正茂的脸往下移,仔细瞧了颜竹玉一会儿,满意地颔首道:“这就是你说的女儿吧!长得可真水灵,等会儿我带她去给绣娘看看,没问题就能留下来,你们先过来喝口水。”
王老板不愧是生意人,即使面对颜正茂这样的普通老百姓也没有端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令人感到宾至如归,极其舒服。
颜正茂再三感谢,再次说了不少好话,等绣娘过来看了颜竹玉,问了她几个问题,王老板便同意让颜竹玉留下来,还让小二给颜竹玉拿了一套月牙白的小衣裙,说是让她平日在绸缎庄的时候穿的。
颜正茂明白,这是为了绣庄的门面着想,直接让颜竹玉把衣裳给收了。
看颜竹玉抱着衣裳喜悦的神情,颜正茂心下感慨,他们家没有条件给孩子穿好的料子,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父女两回到家中,何氏立马询问情况,那紧张的样子可以看出她极其重视这个事情。
“放心吧,没问题的,王老板已经收下二丫头,从明天起每天早上就要去绣庄报道,天黑了才回来,我去接送,要是不行也能住在绣庄里,里面有给绣娘安排居住的地方。”颜正茂的话让何氏悬着的心稳稳地落地。
何氏眉头一皱,寻思道:“还是让二丫头回来吧,她还要念书识字,住在绣庄也不方便。”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让王老板不用给她安排房间了。”
夫妻俩对于这点意见倒是一致。
第一卷 渔家小调 第七十九章 种大豆花生,请何家人
颜竹玉回到家中便兴冲冲地跑去找颜竹君,“小妹,我明天开始要去府城绣庄学女红了,等你大一些跟我一起去吧!”
颜竹君正在翻动晾晒的种子,闻言抬起自己的小脑袋,迎着阳光眯着眼睛问道:“二姐,你喜欢学女红吗?”
“喜欢呀!”颜竹玉想都没想,理所当然地回道。
颜竹君疑惑地把脑袋一歪,好奇地问道:“你之前都不知道什么是女红,是爹跟娘说了你才知道的,你怎么就喜欢了?”
“这个……”颜竹玉可真没想这么多,“爹娘说了,学了女红,再念书识字,以后可以挑好的婆家,所以我自然是喜欢女红。”
颜竹君甜甜一笑,倒没再多说什么,颜竹玉的思想才是切合这个时代的,她到现在还是没办法完全融入这个朝代。
第二天颜竹君醒过来,颜竹玉真的不在家中了,这一刻她才真正意识到颜竹玉的人生或许从今天起就不同了,而她也应该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奋斗了。
颜竹君越想越有干劲,出了房门径直去了菜地,何氏早早起来便已经把牲畜给喂了,菜地也浇了水,一大片嫩绿的小嫩芽显得生机勃勃,唯有她那块地上面还光秃秃的,颜竹君嘟了嘟嘴,翻出自己的小铲子,叫来方铁一起帮忙,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才把土地翻一遍。
后面的事情颜竹君没让方铁再帮忙,自己小心翼翼地把准备好的种子种了下去。
三分地被颜竹君平均分成两块,一块种了菽(现代称为大豆),一块种了花生。
从这日起,颜竹君的生活变得极其有规律,一早起来先去菜地转一圈,不是浇水就是施肥,或者除草,之后用早饭,与颜景瑜一起进书房同颜璐念书识字,这一待便是三个时辰,离开书房之后再去一趟菜地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忙完这些也差不多傍晚了,陪颜景瑜玩闹一会儿颜正茂跟颜竹玉差不多回来了,家里的饭菜也上桌了。
晚饭之后是属于颜竹君的自由时间,她想做什么都可以,不过颜竹玉就没有她这么好命了,必须在书房待上一个时辰才能离开。
方老汉又开始在桃花村附近捕鱼,至于那处河道,他们已经商量好了,以后每个月去一趟,偷偷摸摸的才不易被人察觉,同时也能让那里修生养息,省得大鱼都被他们抓没了。
至于颜璐,如今他们家已经不需要他日日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了,他便将所有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是颜景瑜,如今是天一亮就要去颜璐房间报道。
慢慢地,颜景瑜也习惯这样的作息,他自己不觉得什么,颜竹君却替他觉得难过,不过这事没她说话的份,她也只能暗暗心疼。
二月末的一天,颜正茂与何氏带着一篮子鲜鱼还有一些吃食去了何家村。
何家至从冯家过来闹了一场之后算是彻底平静下来了,甚至连何顺一家子也不再上门了,村人已经知道当初赵氏做的事情,也明白张氏的恨意,不过像这种把自己亲人告上公堂的事情在他们村子还是头一回见。
是以大家对何平一家子总是有种莫名的小心翼翼,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何巧儿几人也感受到村子里孩子对他们的不同,渐渐的,他们也不爱去跟村子里的人玩了。
周氏几人看在眼里,心疼的同时又无可奈何,只能叹息,想着随时间的流逝,或许村民能慢慢理解他们的做法,重新接纳他们。
“你们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现在不用捕鱼吗?”张氏见到小女儿,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从何氏进门之后就一直抓着她的手没放开过,热络地领着她进屋坐下。
颜正茂把东西放到厨房,跟在后面进屋与大家打招呼。
“岳父岳母,我们今天过来是有件事跟你们说一声的,不是什么坏事。”
张氏几人松了一口气,如今他们已经有点儿草木皆兵了。
何氏无奈地瞥了颜正茂一眼,任由张氏握着自己的手,轻笑道:“爹娘,是这样的,我跟正茂打算认下一个干儿子,就是方家那个孩子,以前我跟你们说过的,那孩子命苦父母早亡,家中就剩一个爷爷,方叔跟我公公是好兄弟,如今孩子暂时住在我们那里。
以后可能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