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富春山居-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翰林愣了一下,苦笑道:“我不晓得你们为什么这样想……我并不想做山长的,你们若不信,我从此不踏入富春书院一步,可使得?”
此言一出,几个侄女婿板着的面孔俱是一松,大侄儿脸上甚至露出喜色。王翰林长叹一口气,道:“你们走罢。我不会管富春书院的事了,也不会管你们的事。”
“胡说!”大老爷哑着嗓子喊道:“休听那糊涂妇人的话。二弟,你过来。”
王翰林看向里间,兄长半卧在郎中的怀里,面露恨色,指着大嫂道:“莫听她胡说。二弟,富春书院是咱们两个人的。”他喘了几口气,慢慢道:“我管了几十年,也管的累了,这个山长让你来做,正合适。”
耀芬凄厉的喊了一声爹,扑到父亲榻前,泣道:“二叔故意坏你名声,这样的人做山长,会把爹几十年的心血都毁了呀。”
大老爷喘着气,骂道:“畜生,你可晓得这些年都是谁在补贴书院的开销?”
柳氏冷冷的说:“耀宗,你把靠窗那个架子上最上面一个盒子取下来,那里面有一本帐,你拿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耀宗忙依言取来,随手翻开一页,慢慢念道:“庆元十九年收到二弟送来的银子两千两,开支如下:十位先生的薪水一千两,书院杂项开支三百两,书院新建教室八间二百两,配家具二百两。支与学生灯油钱六百两,支与汪树才六人路费一百二十两。核计两千四百二十两。旧年共收学费六百两,居然有盈余一百多两,大喜事也。”
除去躺着的王大老爷,柳氏和耀宗,就连王翰林自家都是头一回晓得这些帐。里外两间屋里五六十人,俱都鸦雀无声。耀宗翻到最后,慢慢道:“几十年的帐念下来我也不耐烦,我从头开始讲与大伯娘听罢,庆元六年,爹爹寄九百两,书院用一千三百两,大伯典地。庆元七年,爹爹寄一千二百两,书院用一千两,大伯赎地。庆元八年和九年爹爹不曾寄银,庆元十年起每年爹爹寄一千五百两至庆元十七年。庆元十八年官家给大臣们加了俸禄,从那一年到去年,爹爹都寄的是两千两。”
耀宗冷笑着把那本帐摔到耀芬怀里,道:“我爹的俸禄,一个铜板不少都寄回富春给大伯使用了。你可晓得咱们在京城用的是什么钱?是我爹替人家写对联,做贺辞,写寿屏的润笔!我母亲几十两几十两的积起来,再去贩丝、贩酒,每年赚几百两银子生活。富春书院到京城会试的举子,爹爹还用富春书院的名义送五十两灯油钱!五十两够我家用一个月了!”
耀芬扭过头,低声咕哝:“沽名钓誉。”
大夫人啐了一口,道:“咱们在富春又过的什么日子?除了耀芬,他们哥几个谁穿过新衣?自从老爷把耀芬媳妇的嫁妆都要了去补贴书院开支,耀文都说不到门当户对的亲事!家里的田地当的当,典的典,败了个精光。这几年每年都是耀芬媳妇回娘家要粮食。”言罢大夫人恨恨的瞪着王翰林:“你大哥倾家荡产,你若似咱们,哪里来的银买大宅?哪里来的钱养这么多管家奴婢。”
大老爷艰难的喘着气,呼呼似风声。大夫人看了他一眼,掩面大哭,一边哭一边道:“我跟着你一辈子,我活够了呀。我们为了书院倾家荡产,你兄弟凭什么住着大宅,使着这许多奴婢,他现在还想夺我们的书院!”
“我们家寄回乡的,不是银子么?”耀宗怒道。
“耀宗!”王翰林喝道:“罢了罢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山长,书院以后什么样儿,我也不想管了。”
“那好,分家!”耀芬大声道:“富春书院归大房,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分家……田地都败光了,二房在外面另买了房子住,能分的也只有书院,书院还要归大房,有什么好分的?耀宗冷笑两声,看向柳氏。
柳氏微笑道:“我老早就劝老爷分家了,偏我们老爷不肯,一定要跟大哥一起填书院那个无底洞。依着我看,老家的这些产业,包括书院,咱们全都不要,可使得?”
王翰林手指在柳氏手心哆嗦。柳氏紧紧握住他的手,道:“老爷,今日来的就有同族长辈,就央他做个见证,再请隔壁李大人来做个中人,咱们一个铜板都不要了,好不好?”
“好,很好。”王翰林点头,道:“耀宗,你去隔壁请李大人来。”
耀宗答应着走了,屋子里静默的只听见大老爷的喘气声。侄女婿们和侄女们相互使眼色,耀芬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笑容。王翰林俱看在眼里,他心灰意冷的坐到椅子上,长长叹气。
柳氏挨着王翰林坐下,笑道:“嫂子坐罢,还有坐儿呢,大家都坐下。站着等,怪难看的。”
大夫人恨恨的坐下。同族那个长辈其实只得十六岁,论辈份是王翰林的族叔,其实还不大懂事。大家让他坐了上座,坐下等人。
少时耀宗陪着李知府和李知远进来。王翰林便道:“今日我大哥病重,大嫂和我当着他的面儿分家,书院全归大哥,我们这房的什么我都不要,烦你来做个证见。”
王翰林是个舍得的,做了二十多年官儿,积的银子全搬回家与大哥办书院。李知府晓得他不是个爱财的,虽然今日分家情形诡异,他也没有多问,点点头,依着他所言写了个分家合同,一式三份,道:“贵族有长辈在否,请瞧瞧。”
那位小族叔接过来看了看,却是不大明白,转手交给耀芬。耀芬看得条文缜密,二叔这边分文不取。这个结果超过了他的期望,他便点点头,道:“就是这般。请叔祖做个见证。”抢先把自己的名字与在下边,按上手印。
王翰林一言不发签名,李知府候那位小叔祖按过手印,自家也按过签了名儿,道:“从此两房各自过活,生老病死互不干涉。”就把那三张纸分与耀芬,小叔祖和王翰林。
王翰林将那张纸儿随手丢过一边,走到大哥床榻前,道:“大哥,我对不住你,书院我管不了了。”言罢掉头就走。大老爷喉头吼吼作响,却没有吼出半个字来。
柳氏见大老爷不言语,也自心凉,走到李知府那边,低声道:“还请李大人移步西厢暂坐。”引着李知府父子出去了。
父母都走了,耀宗便走到大伯娘面前唱了个喏,道:“大伯娘,小侄替你到镇口雇几辆车罢,迟些儿走,到枫叶村天就黑了。”
他也不顾大夫人脸都抽抽了,大步走到门首吩咐人去雇车。老田妈站在廊下偷听多时,忙大步跑过来,喘着气,响亮答应:“是!”又喊:“送客!”掉头就把那两孩子放了,
那大孩子已是扯着小孩子扑到母亲身边哭起来。老田妈便叫把那妇人的绳子解了,塞嘴的破布也与她取下,对她说:“多亏您这一闹,大老爷和我们老爷分了家了。你要认祖归宗,到枫叶村去,你要不认得路,我也替你雇辆车?”
那妇人活动活动手脚,冲着西厢方向狠狠吐了一口口水,把小孩儿抱起,扯着大孩子飞一般走了。
耀宗冲老田妈伸了伸大姆指,裂嘴一笑,道:“干的好。”摇摇晃晃迈步朝大门走。
老田妈低下头,踩着小步子跟在二少爷身边,笑道:“老爷夫人一直教训小妇人,要与人为善,做人要厚道呐。若是老爷晓得怪罪下来……”
“我替你顶着。”耀宗笑道:“去喊车来,有五六十人呢,喊十辆车来,车钱就莫要给了。”
耀芬握着那张字据,只掂记着要去族里上档子,还要去县里改档子。却没有留神旁的。待他回过神来走到外边,恰好看见那妇人跑的飞快。他恼道:“怎么把那妇人放了?”
耀祖站在一边,不阴不阳的说:“想是回枫叶村认祖归宗了罢。”甩了甩袖子,也不理他,大步回后头去了。
耀芬恼的跺脚,喊人去追,方才来来去去的管家婆子都做鸟兽散,却是无人理他,待兄弟们商量好了到大门口再寻那妇人,连个鞋印都寻不着了。只得忙忙的大家坐车回枫叶村去。
唯有大老爷被抬出来时,柳氏使老田妈送了几床被卧出来,耀文还待道谢,两个铺盖卷并两只书箱被婆子们用力扔了出来,耀文的书箱滚到马蹄下,叫那拉车的马前腿一踢,箱盖被踢开,文房四宝散落一地。
耀廷跳起来指着老田妈要骂,耀文把兄弟拉住,喝道:“莫闹,帮我捡起来罢。”
耀廷恼道:“狗仗人势。”蹲下来捡笔。
耀文涨红了脸,小声道:“你还好意思骂人,这事娘和大哥做的不厚道。”
耀芬听见,从马车里探出头,啐道:“没有书院,爹再有个三长两短,你叫全家都吃西北风?二叔才不厚道,他们自在梅里住大宅,就不曾想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耀廷扭过头,道:“这是什么歪理,我不与你说话。”
“你也莫吃家里的米饭。”耀芬冷笑着补了一句:“照爹和二叔的办法,书院就是一个贴钱的无底洞,可是在我手里,我能叫全家都享荣华富贵。”他仰起头看向天空,目光狂热而坚定。
西厢里间,王翰林靠在榻上,面上两行清泪。李知府坐在他身边,也不言语。
李知远坐在外面,面对英华的母亲,越坐越难过。柳氏只要看他一眼,他就觉得背后直冒虚汗。柳氏又不作声,他既不敢动,也不敢出声,僵硬的坐在椅子上,还要保持镇定。
少时老田妈进来,道:“两位堂少爷的行李都送出去了,二少爷的箱笼也都搬回西院了。”
柳氏便道:“喊耀宗来陪李公子说说话罢。”转过头笑对李知远道:“今日多亏府上帮忙,寒舍没有什么可谢的,还请留下便饭。你们得便也劝劝我家老爷。”
李知远连忙站起来答应。柳氏便扶着老田妈到后头去了。
且说英华缩在自己院子里许久,前面闹的热闹,她只能和梨蕊闲话。候得老田妈来叫梨蕊搬家,她一个人更觉无聊,想到分家父亲必定伤心,便想了一番安慰的话,独自走到前院来,尚未到门边,就喊:“爹爹,我想好了,我要买一头黑毛驴,四只脚上还要有白毛,爹爹,我的要求算不算磨牙?”
李知远听见英华的声音,腾的站起。英华踢开虚掩的半扇门,跳进屋里,正好看见李知远又惊又喜的面孔。她愣了一下,温柔文静的万福,道一声李世兄,涨红了脸掉头就跑。
“英华小姐请……”话还未完人就跑了,李知远满肚子的纳闷,这妮子之前收拾那妇人身手极利落,方才跳进门来浑似小青阳那个活猴,眨眼之间又那般温柔文静。英华妹子,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分家进行到底
晚饭时,王翰林使人去喊耀祖出来陪客人吃饭。此时关系到王家的脸面,耀祖也不再拿乔,出来和李知府父子见礼。耀宗把座位让给哥哥,自家挪到下手。这顿饭有尊长在上,三个晚辈都没有什么话,吃完饭王翰林带着儿子送老友到门口,回来道:“都到你们母亲屋里来,耀宗,你去把你嫂子也请来。”
耀宗愣了一下,答应着穿夹道到后院去了。王翰林看了一眼大儿子,背着手慢慢走回梧桐院。柳氏和英华早就吃过饭了。堂屋的砖地上洒着水,屋里带着丝丝热气。屋里有些热,呆不住人。
梧桐树影下摆着一张木榻,柳氏坐在一头摇扇纳凉,英华跪坐在母亲背后给她捶背,看见大哥跟着父亲进来,愣了一下站起来,清脆的喊:“爹爹,大哥。”跳到一边去给耀祖搬板凳。
柳氏站起来给王翰林让位子,一边替他摇扇,一边道:“才交四月就这样热,富春一向如此?”
“富春从三月中要热到十月。”王翰林把折上巾扯下来,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正好英华已是双手过来接帽子,他就把帽子丢到女儿手里,道:“不过往年也没有这样热,耀祖,咱们富春多久没下雨了?”
“有十来天了。”耀祖扳着手指数,“再不下雨,院子里的花儿都要旱死。”
王翰林白了儿子一眼,恨道:“该操心地里的庄稼才是!”
柳氏把扇子摇的哗哗响,笑道:“好啦好啦,庄稼和花儿,都是该操心的。大郎一说话你就呛他,世上哪有你这样做爹爹的。”
耀祖颇为不悦的看了一眼柳氏。今天分家时耀宗念的那篇帐带给他很大的震憾。他在心里一直觉得父亲每年能寄许多银子给大伯,理当是发了财的,却只寄给他二百两银子,实是不疼他这个大儿子。他没有想到,爹爹是把所有的俸禄都给了大伯,自家的使用全是父亲卖字和他瞧不起的商人后母挣来的。他更没有想到父亲在京城一个月只花五十两银子。便是他在富春乡下住着,五十两还不够妻子一个月零花。这种对比本来让他心里有些愧疚,但看到柳氏亲亲热热坐在父亲身边摇扇,这些愧疚被突然涌上来的:原来爹爹当我是外人,一直瞒着我的懊恼压了下去。他低下头,一声不吭的看脚下,几只蚂蚁绕着半片苍蝇的残肢团团转,他便看的出神。
搬到梅里这么多天,除去头一天耀祖挨打黄氏在公公面前说了几句话之外,黄氏都没有跟公公打过照面,二叔亲自来请。黄氏不晓得是何缘故,胆战心惊的跟着二叔到前头来。
耀宗和英华亲近惯了,走过去就把英华挤开,占了她的小板凳。英华笑嘻嘻和爹爹告状:“爹,你看,二哥又欺负我。”虽是这样说,还是给嫂子让坐,自家又去搬了个小板凳,贴着耀宗坐下。
这么着,一家人,王翰林和柳氏坐在榻上,大儿子两口儿坐在右手边,二儿子和二女儿坐在左手边。王翰林看着自己嫡亲的三个孩子,叹了一口气,道:“今儿和大伯那边分家,爹一个铜板都没要。你们母亲说,为什么不要的缘故儿,也当和你们说说。毕竟,这个家是我的,将来,是你们的。”
黄氏借着咳嗽偏过脸,偷偷和耀祖使了个眼色。耀宗微微皱眉,因柳氏和英华都妆没看见,他也不吭声。
王翰林便道:“你们大伯那边是个什么情形,我以前也不大晓得。每回大伯写信俱说家里一切安好。我也不晓得他把家里的田地都当了,把你们大伯娘的嫁妆都花尽了。上回在老宅吃饭,我看席面丰盛,也没有想到大伯家连吃的米都是借的。”
柳氏叹了一口气,道:“你也好不到哪里去。”
王翰林笑容里满是疲惫,他拍拍妻子的手,道:“我的俸禄一个铜钱都不与你,你更不容易。这些年,全靠你养家。”
“实是老爷的字儿写的好,能换银子。”柳氏笑道:“我那些不算什么。老爷,说正事儿吧。看孩子们都笑话你。”
英华和耀宗两个正相对偷笑,被王翰林瞪了一眼,都坐的笔直。
王翰林欣慰的看着两个小的,再看看右手边两个坐姿僵硬的大儿大媳妇,吃了两口茶,慢慢道:“书院每年都要贴钱。大伯要贴,我也在贴。大伯那边不论,咱们这边能贴这么多年,一来是因为你们母亲肯支持我,二来也是因为咱们还有些收入,就是为父把俸禄都花在书院上,咱们家吃穿上都不愁。分了家,一文钱不要,咱们也能过的很好。”
一听到公公有还有收入,黄氏整个人都精神了。分家的事她也听说了。书院是个赔钱的无底洞没有错,可是他们这房的田地只卖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典出去的,典出去的田地都不肯要,黄氏觉得公公是糊涂了。听得公公说还有收入,她立刻想到:难道公公分家分滑手了,今日要把大儿子也分出去?
王翰林把茶碗搁到榻上,叹了一口气道:“家里的钱一向是你们母亲管的,让她来讲罢。”
柳氏便道:“这些年你们爹爹写字换钱积够了五百两,我就拿去贩丝贩酒,略微小赚。在京城附近也置下了一个小庄。这次回富春,就把小庄卖掉了,再搂一搂历年的积蓄,咱们家的家底差不多也有九千两银子。这次回富春,买房子添家具连带回家的使用,一共花了一千四百两,家里还有现银七千六百两。”
王翰林便道:“今天的事我也看透了,再亲近的兄弟,迟分家不如早分家。今日我就把这个家当分一分罢。耀祖,你是长子,分与你三千两。耀宗,分与你两千五两,剩下来二千两出头,是我们老两口儿养老带英华的陪嫁。”
“爹,儿子不分家。”耀祖涨红了脸,结结巴巴道:“人家要笑话咱们的。”
黄氏眼巴巴的看着丈夫,若是人的眼睛上能写字,黄氏的左眼一定写着:“分”,右眼写着:“家”。英华和大哥大嫂本来就没有什么感情,看着倒无所谓,王翰林看在眼里,越发坚定了先给儿子们分家的想法。
耀宗把在地下爬来爬去的蚂蚁踩在脚下,恼道:“为什么要分?分了家还叫一家人吗?”
“分的清楚些,也省得你们兄弟间伤了和气。”王翰林长叹:“我和你大伯早早分家,必不会有今日,你几个堂兄视我如寇仇呢。”
耀祖连脖子都涨红了,只道:“我不分家。我不分家。”
“耀祖。”柳氏微笑道:“我们只分财,不分家。还在一块儿住着。”她指指耀宗和英华那边,笑道:“这个钱就与你们,你们愿意拿去买田地也好,买铺面也好,都使得,赚了我们不问,亏了你爹爹也不会替你垫付。这间宅子是不分的,宅子里的杂东杂西,且等我们老两口上了山,你们两兄弟二一添做五,一人一半。”
耀祖看向柳氏,有些迟疑,分完了老子的,就要分老娘的吧,她这是要替二弟出头分亲娘的陪嫁?
柳氏微笑,看向一惯与她为难的大儿子,道:“我嫁过来时也有些儿陪房。当年瑶华出嫁,我与了她些添妆。耀宗还不曾娶亲,分家又分的比你少,我也与他个小庄。剩下的,都是与英华添妆的。虽然我的陪嫁我说了算,不过大家至亲,我先与你说清楚,省得旁人嚼舌与咱们家添乱。与你弟弟的,是我的私房,我没有给你的打算,将来也不会给你。”
“母亲,我不要。”耀宗咬着牙道:“我没给您少添麻烦,您为了我惹的是非也没少花银子,我没有脸再要您的陪嫁。”
“不过是个小庄。”柳氏笑道:“也没有几亩地,却是不许你拿去卖了典了。娘是怕你把钱都糟蹋光了,留几亩地与你妻子儿女穿衣吃饭的。”
英华推哥哥,小声道:“二哥,你不要,我就叫娘把那个小庄送给梨蕊。”
柳氏瞪英华,英华缩到二哥背后,不敢抬头。王翰林喝道:“就这么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们自重罢。”指着耀宗道:“上回你说你跟我借一千五百两,也不要你还了。就从你那份里扣。”又叫英华:“去拿文具盒来。”
英华忙站起来,去书房把文具取来。王翰林从怀里掏出分家的合同,道:“我央隔壁李大人做的中人,都写在这里了。你们写上名字罢。”
耀宗很不情愿,被老子瞪着,别别扭扭写名字。耀祖也不大情愿,这个弟弟现在和他不亲,分了家,更管不到他了。他不情不愿的写上名字。柳氏便命人把银子抬出来给他们送家里去,又道:“既然分了家,耀祖你们两个自己照管自己吃饭穿衣罢。耀宗成亲之前我还照管,成了亲叫你媳妇管你。”
王翰林看两个儿子都没精打采,便道:“散了罢,都回去把银子收好。”
耀祖和黄氏回来,看着堆在堂屋里的几箱子金银,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柳氏就这样大大方方把父亲的财产分给他们了?
黄氏便拿起一锭元宝去照灯,看可是假银子。耀祖恼道:“看什么看。这一分了家,明日二弟问我讨母亲的陪嫁,我拿什么给他!”
黄氏验得俱是真金白银,已是放下心,举着手指算道:“三千加两千五是五千五。咱们现在有五千五百两了。你和耀宗瑶华三个分,照旧例你和耀宗四份,瑶华两份。要分与耀宗……分与耀宗……”
“耀宗三千二百两,瑶花一千六百两。”耀祖恼道:“加起来四千八百两。咱们自己还能剩多少?一千两都没有!”
“哎呀,只有这么点?”黄氏愣了一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公平,分了家,我们只有不到一千两,二弟居然有五六千两银子,母亲还说他分少了,还要自己贴他一个小庄。没有这么偏心的。”
耀祖恨恨的把桌子用力一拍,道:“二弟来要钱,咱们先拖着,且想个法子拿手里这些银子做个什么生意,把亏空填起来。”
且说耀宗回去看见银子放在堂屋,就命人抬到英华屋里去,他自去央求父母亲收回,谁知走到门边,就见老田妈几个俱都站在门外,看见他要进去拼命摇手。耀宗在门口略停了一会,听见父亲呜呜咽咽的哭,又听见柳氏压低声音在安慰父亲。他便默默的走出来,到妹子院子里去。
英华托着腮在灯下发愣,听见靴子响,抬头一看是二哥,忙站起来,笑道:“二哥,你怎么来了?”
“你替我把银子收起来。”耀宗不大快活的说:“平常我多不在家,梨蕊那丫头你也替我照管。”
“二哥,你还要走?”英华吃惊的抓住耀宗的胳膊。
耀宗捂住妹子的嘴,“莫嚷。你哥我还是待罪之身呐。大赦的诏书还没有下来,我也不能在家里长住。”
“我不信。”英华推开二哥,眼珠转来转去,“二哥你有什么事瞒着我们,对不对?”
“没有。”耀宗去翻扣在桌上的书,笑道:“柳家舅舅使了钱,人家就放我先回来了。本来是想在家里呆着的。今日闹分家,爹和李大人商量,觉得是有人要对付咱们。所以我还是出去避避风头罢,下个月我就回来。”耀宗看妹子闷闷不乐,捏着妹子的脸蛋,笑道:“和你讲啊,迁都热闹啊,到时间,有的是好戏看。”
妹子,不要这么暴力!
迁都的喜讯是四月底传来的。官家四月十五诏告天下,将曲池府清凉山一带划为新京城。
此信一出,朝野震动。迁都的事举国皆知,都猜是迁都曲池府城,便是八贤王也跟风在曲池府城外买了几个庄园,谁都没有料居然是离着曲池府城一百多里之外的清凉山。
清凉山在富春县治下,草木葱茏清泉处处,原是曲池府有名的避暑佳地,山上的溪水合成一道道清澈的溪流,在山脚下的平原汇成清溪河,蜿蜒六十里过富春县城,再四十里和曲江汇合。
随着一队一队紫衣虞候背着文具盒,带着长绳长杆在富春县里来回乱蹿,富春县里半信半疑的百姓缓过神来了,欢喜者有之,恐慌者有之。欢喜的,多是家无几亩田的读书人家,天子脚下呐,录取的人数多呐,赶考不用来回大半年呐。恐慌的,多是地主,慌什么,大家都懂的。
是以紧跟在虞候们后面来的几大富商以高出市价半成的价格收购清凉山一带的田地,富春县就乱了。耀祖带着黄氏并几个孩子回黄家省亲,一住五六日都不回家。人都晓得王翰林才从京里回来,举城士绅不是今日携子来讨教学问,就是明日带着文章指翰林大人指点。
王翰林因为分家的事闹得心里不快活,晚上睡不好,白日里还要迎来送往,第三日就病倒了。似这般,远亲近戚又借着探病的由头一日来望好几趟。柳氏不胜其烦,闭门谢客,和李家商量,在第五进开了一个小门,家里的买办都从那个门由李家后门出入,这才得几日清静。
李知府和王翰林多年好友,又在紧邻,开得这个小门出入方便,他每常过来走走,寻王翰林讲讲话儿,有时候带儿子,有时候就是芳歌或小青阳一同过来。英华得便也去芳歌那边走走。
这一日午睡起来,梨蕊在树荫底下秀花,绣一针叹一口气,又托着腮看院门。英华叫梨蕊闹的也甚是想念哥哥,便寻思去寻芳歌说话解闷。梨蕊不肯去,偏常跟着出门的小海棠又病了,英华思量横竖两家是走熟了的,便独自一人过来。
两家之间这道小门因两边主人常来往,白日里都是敞开的,只得一个老婆子坐在门边做针线,拦着不叫陌生人进来罢了。那婆子见是小姐,自然不拦。英华信步走到丝瓜架,就见李知远大步过来。英华想到上回在李知远面前失态,人家还没有到面前,她就先脸红了,忙忙的让到一边,面朝墙壁。
李知远乍一见英华,却是喜欢,又见英华是一个人,越发欢喜了。他大步经过英华身边,丢一下句:“等我,就回来。”便将长衫的下摆扯起,大步跑远了。
李知远的声音并不大,却沉着有力,不容拒绝。英华捂着脸吸气良久,待想走,又不忍走,待想留,又害羞。待想躲,又无处躲。五月的骄阳底下,蝉鸣处处,半尺长的小丝瓜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英华觉得自己的心也在跟着丝瓜摇来晃去。
李知远原是送棋谱到前头书房去,他怕英华等久了,到书房便尿遁了。候他满头是汗跑回丝瓜架。英华那个小人儿文文静静站在瓜架下,仰着脖儿正看瓜呢。李知远未言先笑,抿着嘴用走到英华身边唱诺,道:“可是来寻我大妹说话的?”
“嗯。”英华回礼毕,一阵风吹过,李知远微带汗味的体味袭来,英华怔了一下,把方才想好要说的话全忘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身上的味道比二哥身上的好闻。
李知远咳了一声,道:“你怎么一个人都不带,我陪你走几步罢。”
“哦。”英华顺从的跟在李知远身边,低眉顺眼,跟个小白兔似的。
李知远看看她现在这个样子,再想想那天她蹦进来的英姿,思量许久,仍然不敢问她:“你是活泼的,还是安静的?”
芳歌院里静悄悄的,廊下架子上新添了一只白毛的鹦哥,看见人来了,扑扇着翅膀,架子荡来荡去。沈姐自东厢出来,看见自家大少爷和王家二小姐并肩站在院子里,忙笑道:“大小姐陪着夫人在佛堂念经呢。我陪王小姐坐会,知远你去把芳歌喊来?”
“不要不要啦。”英华忙道:“念经是正事,莫喊她。我也没有什么事,就是得闲过来走走。”
“既然这般,愚兄陪妹子出门逛逛罢。”李知远微笑道:“沈姐,你把芳歌的帷帽取来,我陪王小姐出门走走,可使得?”
“不要。”英华声音低的似蚊子哼哼。
沈姐为难的看着儿子微笑,她看出了儿子对王小姐的好感,也觉得王小姐对儿子有好感,可是她的身份不能让她有什么表示。
李知远笑道:“那好,我们走。沈姐你去忙罢,回来我给你带核桃酥,可使得?”
沈姐点点头,进东厢去了。英华沉默着,是和他一起去逛呢,还是和他一起去逛呢?
李知远走几步,看英华还落在后头,拉她的衣袖,小声道:“走罢。”
“哦。”英华偷眼看李知远,李知远已是收起笑容,一本正经在前头带路。
英华上一回出门还是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