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富春山居-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恒哥哥和我娘说了什么,我娘生气呢,所以我来问问他。你喊他出来罢。”
“他真到金陵去了。”英华也是无法,引着苗小姐到赵恒那院里去看,院子里二十几间屋空荡荡,房门都在大开,倒有几个糊墙的匠人在使白纸糊墙。
“他——还会不会回来?”苗小心又觉得心里发虚,摇摇晃晃站不稳。
英华被她吓着了,忙扶着她寻了个坐处坐下,道:“他的事说不准。只是……他八成是会娶那位潘小姐了。你不嫁他,更好。”
苗小姐心里怦怦直跳,强笑道:“王小姐说笑话呢。他既然娶了我,就不能再娶那什么潘小姐,他要娶了潘小姐,怎么还能娶我?”
难道她还不晓得赵恒是要纳她为妾的事?英华沉默,到底良心打败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直言道:“赵恒是皇太弟晋王的第三子。他要娶哪个,总是官家和晋王商量。便是那位潘小姐,原是国公爷的孙女,想嫁赵恒,花了多少功夫。”
苗小姐哆哆嗦嗦笑道:“你胡说的,你骗人的,赵恒和我说他爹爹是大学士。他怎么会是小王爷呢。”
“他还不是小王爷。”英华扶住苗小姐的肩膀,在心里叹气,他现在是不是,但是他爹正在朝把他变成小王爷的道路上前进。“可是他是不会娶平常人家的小姐为妻的。”
“所以,他才要纳我为妾?”苗小姐恨的咬牙切齿,眼泪一滴滴掉到桌上,“他和我海誓山盟的,说要娶我,不过是要我做他的妾?”
“你保重身体。”英华将手帕递给她,轻声劝她:“不做他的妾更好,咱们正经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嫁了,堂堂正正做人,不是更好?”
“我不要做妾。”苗小姐突然放声大哭,“可是我舍不得他,我舍不得他呀。”
英华被她哭的鼻子都酸了,想劝,又不晓得劝她什么好,摸了一块手帕陪她擦眼睛。
玉薇听得兰花厅里有哭声,忙忙的过来瞧,却是英华陪着那位苗小姐在哭,她在门口略站一站,退出来寻柳夫人,道:“太太,那位苗小姐又来了,小姐陪着她在兰花厅哭鼻子呢。”
柳氏甚觉烦恼,道:“苗家不肯把女儿做妾,恒儿也不想再纳,两下里歇手也罢了,这位苗小姐又来做什么?使个人去苗家送信,叫他们把人接回去罢。”玉薇此时在柳夫人手里原也当得半个家,就出来使人去县里苗小姐送信。
苗夫人醒来不见女儿,也猜女儿是去寻赵恒去了,正在恼怒之际,王家使人来请,她也等不及喊儿子陪着同去,自家忙忙就坐了个轿子过来。柳夫人不肯见她,只叫玉薇引她去兰花厅。
苗小姐泪眼朦胧中看见母亲,慌的拿手帕把两个眼睛用力搓揉,却是用力重了,原来被咸水浸了半日的眼皮更加的红肿。苗夫人看见,又怒又痛,按着女儿的手,叫声我的儿,骂道:“我把那姓赵的杀千刀,那姓赵的有什么好,叫你这样掂记他?”
苗小姐已是哭的累了,强挣着说:“我不与他做妾,我不掂记他。我原是来寻王小姐说话的。”
苗小姐这一个多时辰,说了极少也有三千回她不要给赵恒做妾。英华便点头附和,道:“她今日真是来寻我说话的。婶婶,你莫恼,坐下歇歇气,吃杯茶。”就走到一边去,替她母女两个一人倒了一杯茶来。又吩咐杏仁去打洗脸水。她自去楼上取了自己的妆盒过来,替苗小姐洗脸梳妆,到底把苗小姐收拾的体体面面能见人,方才送她两个到大门口。
回来英华累的趴在桌上学小狗喘气,道:“但愿苗小姐这一回永不回头,我从来没有这样累过哇。”
玉薇站在窗边,同情的道:“难。她养着赵恒公子的孩子,看苗夫人方才话的意思,是要慢慢与她挑个好丈夫,将来只这个孩子麻烦大了。”
英华抓抓头,为难道:“我看她哭的怪有劲的,就忘了这一层。说起来,她这样子是真伤心呢。”
“一个巴掌拍不响,她若是自爱一些,赵恒公子又不是那等用强的人,自然不会逼迫她。”玉薇摇头道:“便是那位苗夫人,气势汹汹跑来,看见她女儿哭就变成软面团样。苗小姐若换了是我们太太的女孩儿,你猜会怎么样?”
“要是我娘,只怕就要先抡两个耳光。”英华把自己换到苗小姐那个位子上去想一想,不寒而栗,道:“若我是现在的苗小姐,我还真不晓得怎么办。”
“怎么办,先给你灌打胎药。再把你关半年,然后把你送到外州县去,寻个老实厚道的男人嫁了。”柳夫人在外头听了有一会了,冷笑着走进来,道:“我已是吩咐过守门的了,以后苗小姐来,一律不许她进门。你一心软让她进来,又和赵恒纠缠到一起,反是害了她。”
赵恒去了金陵见晋王世子,潘晓霜不好跟去的,闲在家里闷的紧,便使人去打听赵恒在富春县有几个相好,打算趁赵恒不在,要把情敌尽数收拾了。打听了半日,头一个就听说有个苗小姐的家人,曾说赵公子将娶他们家小姐为妻。潘晓霜听说,冷笑半日,骑上马,问哥哥讨了几个护卫,先使人打听了苗家的位置,就带着从人闯进苗家,要把苗小姐揪出来。
谁知苗家主人一个都不在,只得几个使女管家在家。潘晓霜扑了个空,恼的很,胡乱把苗家砸了一通,便叫护卫编个罪名,要把苗家家产入官。
那护卫还算厚道,为难半日,大着胆子道:“咱们把富春县里翻来翻去查了这许多遍,苗家实是查不出来什么。”
潘晓霜恼道:“没有就与他编一个。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事我哥又不是没干过。”
那护卫不肯,潘晓霜气极,就在苗家前院拿鞭子抽他,才抽得几鞭。苗夫人和苗小姐回家。先看见满院狼籍,再看见家人脸上身上都有伤,苗夫人就怒了,喝道:“还有王法没有!”
潘晓霜看见苗小姐,旧恨上又添新仇,冲过来提着苗小姐的衣领,就给了她窝心一拳,啐道:“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想嫁我恒哥哥。”
苗夫人上来护女,潘晓霜推开她,又照苗小姐肚子上踹了一脚,方才收手,拿马鞭指着苗夫人母女,道:“赵恒是我丈夫,你偷我的丈夫,不要脸。老妖婆,把你女儿看牢了,再跑出来偷我丈夫,我就把她打死。”
苗小姐睡在地下,只觉得□一阵一阵湿热,候潘晓霜走了,使女们过来扶主母和小姐起来,看苗小姐裙上尽是鲜血,惊叫起来。苗小姐摇摇晃晃倒在母亲怀里,还问:“娘,我这是怎么了?”
苗小姐被打流产的事整个曲池府都传遍了,就连晋王世子在金陵也都听说,那日吃酒看弟弟无甚精神,便送了十二个美貌待女安慰弟弟。赵恒领了哥哥的赐,又在金陵买了些给老师师母的礼物,带着杨小八和十二美人浩浩荡荡回富春来。到家就把这十二个美人送到师母面前,道:“学生那里用不了这许多人,请师母挑几个顺眼的使唤吧。”
柳氏想了一想,笑道:“我的人很够使,就要两个与耀祖耀宗使罢。这些,你还当送几个与潘将军。”
赵恒随手点了六个最美貌的,叫人送去县里潘将军处。剩下来六个,柳氏又把看着最不老实的两个挑了去,想了一想,笑道:“耀祖几次问我讨人使,这两个都与他罢。”居然把这两个都送到耀祖院里去了。
这十二个美人原是一个大商人养的一班女乐,整班儿孝敬晋王世子的。论长相,实是一等一的好,论手段,也个顶个的刁钻。她两个站到耀祖的院里,略放一点手段,耀祖便不情不愿受了继母的赐。黄氏恼的要死,几次发狠要回娘家去,然那两个美人在眼前晃来晃去殷勤服伺,又会吹箫,又会摆好姿态让她丈夫画美人行乐图,实是教她舍不得去。
且不提耀祖院里热闹,只说赵恒第二日傍晚打算去看苗小姐,因听家人说苗小姐曾来和英华说了半日的话,他就先来寻英华,问:“她这一向可好?”
55秋后算帐
英华想了一想;道:“她现在的情形很不好。若是你离她远些,她会好点。”
赵恒低下头;半日才道:“时候到了;我必收拾潘家;与你们报仇。”
英华看着他许久,道:“你若是不招惹苗小姐;她又哪里会这样倒霉。”
“你若是肯嫁我,我哪个都不招惹。”赵恒扭头,丢下这句话疾走。
他还讲这种混话!英华恼的拾起一块砚台就想丢出去;然想想自己已经长大;不能再似小孩子任性;便慢慢把砚台放下,走到大门边吩咐三叶嫂子:“这院里住的都是女孩儿,以后不许人随意出入。”
赵恒还不曾走远,隔墙听见英华冷淡的吩咐守门的以后不许放他进去,靠在墙边看悠悠落日,瑟瑟枯叶,愣了半日,却是失了去探望苗小姐的兴致,回他自己院里去了。
英华回家,静坐在桌前,把面前的帐本收一收,翻开自己的嫁妆帐,看了几页,总觉心烦,掩了帐本走到门边朝外头看。
吴家祖上想是出过大官,所以老宅的这个楼建的极是高大,中间四四方方一个天井,全铺的是大方砖,只有一角摆着一个大缸,种着几茎细竹。这几茎细竹半黄半绿,在风里瑟瑟发抖,看着就叫人心生压抑。英华叹了一口气,道:“不晓得我院子里那几棵石榴怎么样了。”
杏仁和梨蕊两个各提着一篮灯油蜡烛进来,听见英华的话,梨蕊也叹气,道:“梅里镇已是拆完了,下一个,不晓得要轮到哪家。”
“娘说姑父家的张家村过几日要拆,”英华转身回屋,梨蕊就跟着进来,从竹篮里取出一把红烛搁在桌上,就去取灯台点灯。一团昏黄的烛火在渐渐暗下去的屋子里,散发出微温。两个提水的小丫头进来,站在天井里头跺脚,小声喊冷。
英华看她们穿的衣衫都有些小了,便问:“咱们的冬衣几时能得?”
梨蕊皱眉道:“富春县里针线上人本来就不多,听讲城厢军的冬衣就是我们几个县做,如今裁缝都在做冬衣。咱们家的冬衣,还不晓得拖到什么时候呢。”
英华想了一会,道:“使人就去问,若是这二三日还不能得,买布回来我们自己缝,看天冷的异样,拖不得了。”
管家连夜去县里打听,原来几个给王家做冬衣的几个裁缝都被潘将军拘到大营做冬衣去了,回来禀与二小姐知道。英华便把花名册搬出来,照着人头算定各人用布用绵数目,和母亲说过,带着杏仁和十来个管家,亲自去县里布店买布。
此时的富春县城比从前更要热闹。沿河两边的村镇已是拆了一大半,家都没了的百姓能到哪里去?若是不想搬到他县别府去,就只能投靠本县亲友。富春县城不拆,所以大家都在县城挤着亲香,实在是挤不下了,就在县城外头搭个棚子存身。县城里几条大街,小摊挨着小摊,大家都把家里摆不下或是用不上的东西拿出来卖,卖什么的都有。可惜卖的人多,看的人少,一百个人里头,只得几个孩子欢喜拍掌,在人群里钻来绕去,大家面上都有忧色。
英华看了一会甚觉不忍,放下窗帘。马车走了一会,就被几个虞候拦住,要征用拉车的马。管家不依,那虞候非要拉,大家吵闹起来。英华命人把车帘拉起来,问:“为什么要征我家的马?”
那虞候看见英华身边的杏仁,走过来拱手为礼,陪笑道:“原来是王翰林家小姐,咱们借一步说话,可好?”
杏仁也认得那个虞候是那一回讨水的,附到英华耳边说了。英华便依了,随着他们走到一个安静巷子。那人上来唱了个肥诺,苦笑道:“清凉山那边要挖一个大湖出来,人力不够使,曲池几个县都在凑牛马。翰林小姐这马车才进县城,就有人报与我们知道,幸得是我们出来做这个恶人。翰林小姐,下回进城坐轿子来也罢了,这马呀,若是有门路,早早卖了也罢,不然,索性献把潘将军罢。若是征用,不只无钱与你,还要你再送几石马粮来的。”
英华笑一笑,道:“原来如此,你便牵去,直说是我的。”
那人不肯,道:“王大人和李大人暑日里舍药施茶,咱们这群粗人心里都念着两位大人的好。怎么还能干这样欺心的事?小人们送王小姐回家去,速速把这马卖了也罢了。”
“既然都晓得你来征马,你空手回去潘菘也不会放过你罢。”英华笑道:“不过呢,这马还真不是我的。便送与他,他也不见得敢要。你就牵了去罢。”就叫管家把马解下来。
今日套车,原是随便拉的马,马的尊臀处有晋王记号。晋王的马若叫潘小将军强征了去,才叫笑话呢。英华笑眯眯道:“牵去牵去。不够,我家还有呢,似这样的,还有二三十匹。不过呢,我是不献的,他潘菘少马使,强征好了。”
那个虞候原是个老实孩子,不然他也不放英华一马了,被英华说得满头是汗,脸都红了。杏仁看不过眼,走过去小声道:“牵去罢,就把我们小姐的话传一传,横竖我们不会吃亏的。不然,你回去还要挨罚。”
几个常和英华出门的管家晓得小姐出损招了,都笑,把那马的缰绳强塞到面似红枣的虞候手里,又把一起带来的几匹马都查了记号,凡是晋王家的,都请虞候笑纳,把王家自家的马套到车上。
英华便叫个管家把空车和王家的马赶回去,对那个愣愣的虞候摆摆手,自带着一群管家和使女去买布。
布店的老板都愁容满面,往年似这般乍寒起来,生意不晓得有几好。偏今年乡绅大半在住监,老百姓们也没有几个有心情做新衣,城厢军倒是买了许多布和绵做冬衣,然和城厢军做买卖,是卖的越多赔的越多。是以店面越大的铺子,越是想给潘小将军再送一块“天高三尺”的牌匾。英华带着管家们到了常去的那家布店,老板看见熟客,强颜欢笑迎上来,听说王翰林家里要换季,便道:“实不瞒王小姐,布还有,绵都无了。富春县里怕是没有哪个店还有绵。”
“若没有绵,做什么冬衣。”英华皱眉道:“我不信你做生意的会没有留后手,但有,卖给我也罢了,留着叫人强征了去,不是亏本?”
老板听说强征两个字,脸皱似核桃,笑声倒像哭声,道:“哪里敢留,潘将军说声要绵,我们连个茧子都不敢留下。休说强征呢,只一个误事的大帽子扣下来的,小的就去监里住着了。”
英华看他的样子是真没有,只得罢了,道:“既然这样,先买布罢,绵我再想法子。”
便拿单子与老板看,道:“晓得你日子不好过,你把布送我家去,我就把钱与你,如何?”
布店也不过零卖得些现钱,乡绅家都是三节付帐,英华说付现钱,老板欢喜的了不得,算了帐各色布料并棉线一共五十二两银子并三百四十个钱,就把铜钱都抹掉了,只要五十二两银子。英华便站在他店后门口看他们开库房搬布料,叫家里管家们帮着捆布打包。
一个小伙计抱着一大捆白纸样的物事过来问:“九叔,这个放哪里?”
那老板见了此物,欢喜道:“哎呀,倒是忘了还有这个。王小姐,这个丝纸做纸衣,轻薄暖和的很。川蜀那边极时兴的,我还是大前年进的货,因前两年冬天不冷,搁在仓库忘了。”
英华就有一件纸衣,原是在女学时,女学生们起哄买来穿着玩的。此物制衣确是能御寒,比之寻常冬衣轻便的多。既然富春县买不到丝绵,府城想也不好买,倒不如这现在的丝纸了,便问价钱。
因为丝纸搁了二三年,王家又是老主顾,老板出价也不高,英华算一算极是划算,便要全部买下。老板留了些自用,都卖把英华了。
英华留个管家在这里看守货物,她自带人在县里那条大街上略走了走,到肉铺买了一扇猪两腔羊,又买了十二尾鲜活大鱼,站在街边思量还要买些什么。
方大少从街对过杂货铺子里出来,看见英华眼睛一亮,小跑着过来,一边朝英华身后张望,一边笑道:“就你一人出来逛呢?”
英华猜他是想问芳歌。芳歌倒像是对他并无意思,是以英华也不多事,只点点头,笑道:“买几尺布与管家们做衣裳。你一个人来的?”
方大少苦笑道:“我们现在我苗表妹家住着。我陪她来买丝线呢。”
说话间苗小姐扶着一个中年仆妇出来,苗小姐神情憔悴已极,面孔腊黄,原来水汪汪的一双大眼睛已是发木,看见英华,她就走过来,不多几步路,倒歇了有两回。英华与她见礼毕,便道:“街上不是说话处,我扶你到铺子里坐会罢?”
苗小姐摇摇头,道:“你若有心和我好,陪我到前头那个茶馆去坐一会。”
这话说的,英华哭笑不得,方大少也难为情。大家陪着苗小姐到那个茶馆坐地,苗小姐就要表哥去买县门口的桂花糕来吃。把方大少支走,她就把系在脖上的一个小荷包掏出来,将一块带着体温的小小玉桃搁在桌上,带着恨意道:“烦你帮我把这个还他。”
“好。”英华便取手帕把玉桃包起,交给杏仁,道:“回家给赵恒送去。”
苗小姐听得赵恒的名儿,脸上又露出恨意,捏着青瓷茶杯的那只手上青筋都现出来了,咬牙切齿道:“我从前极是纳闷,他生的又俊,为人又体贴,又是一心想着你的,你怎么就不和他好,反倒和李公子定亲。现在我是明白了。”
英华皱眉看着苗小姐。苗小姐带着哭腔冷笑道:“我是不是很蠢?走在街上,人人都笑我。”
英华道:“我不会笑你。”伸手将苗小姐冰凉的瘦手握住,轻声道:“若是觉得富春不好住,不妨到别处去。”
“到别处去?”苗小姐轻轻问了几次,长长叹息,道:“我娘在这里,我哥哥嫂子都在这里,我能到哪里去?”
英华想了一想,道:“金陵女学尽可以去得。”
富春风俗女孩儿是不上学的,是以苗小姐听得英华让她去金陵女学,一个劲摇头。
英华定定的看着苗小姐,道:“南边的女学,就数金陵女学最好,而且——如今女学里学生并不多,要进去也容易。等都城迁到富春来,再想进去就难了。如今金陵女学除去我两个侄女在那上学,并无富春县的人。你去女学住着,又安静又有点事做,过了这一二年,再想眼前这些烦心的事,不是更好?”
苗小姐想一想,若有那一个地方,人都不晓得她做过什么事,能安静让她住一二年,实是再好不过,至于将来,她不肯想,也不敢想,就图眼前快活一二年,又能怎么样?
是以她就拿定了主意要去,又问:“怎么才能去金陵女学?”
“你先和令堂商量,央她陪你同去,想来令堂也是肯的。”英华心里猜苗夫人溺爱女儿,一定是肯的,“金陵女学在金陵府学的隔壁。官家曾说过有教无类,只要不满十八岁,考试得过,就能在那里上学。”
“考试我倒不怕。我便到金陵去上学去。”苗小姐长吁一口气,道:“我就洗眼看那潘小姐,嫁不嫁得成赵恒。”
“便是嫁了,她也不得快活。”英华飞快的说:“你且看着,就是这一两个月,我就要与她哥一个难看。”
“若得机会,替我踢还她几脚。”苗小姐瞪眼。
“好,踢她十脚。”英华看苗小姐像活过来了一样,轻声道:“我家里有些好阿胶,最是调气补虚的,我回家叫人送与你些儿,你把身子养好,咱们活的好好的,才能看坏人下场。”
方大少捧着一盘热糕回来,赔笑哄着表妹吃了半块,看她心情甚好,就把她哄回家去。英华看方大少随侍左右,任劳任怨,摇摇头,问杏仁,“你猜她会不会嫁表哥?”
杏仁道:“小姐若是不与她出主意到金陵去上学,只怕就嫁了,去了金陵,难讲呢。”
英华道:“这个玉桃若是经了赵恒的眼,只怕他还要再寻苗小姐。叫潘晓霜晓得,还不晓得要怎么闹呢。她还是去金陵避一避的好。你且等苗小姐去了金陵,再把这玉桃与赵恒。”
到家称银子与布店的老板,分配完冬衣诸事,英华才想起来买的鱼肉,便叫分两尾鱼两个羊腿给姑姑送过去,又是半边羊两尾鱼给沈姐送去,送礼的婆子还没有出兰花厅,柳氏就扶着玉薇的手,笑盈盈过来。玉薇就问:“你买的丝纸还有多少?”
“还有一大半。”英华笑道:“布店老板说没得丝棉了,我想着我们县里没有,府城想来也没有,用丝纸,总比没有强。”
“府城里可不是没有了。”玉薇拍掌笑道:“咱们的伙计都要置冬衣呢,二小姐,剩下的那些,都与我罢。”
英华才要点头,想到李家不晓得冬衣可置办齐全,又摇头道:“我使人去问问李家要不要,他家若不要,尽与你。若是他家要,总要均些儿与他家。”
柳氏笑骂:“人还没有嫁过去,倒是先替人家操上心了。该先把你姑母的那份留出来,他一家三口现在咱们家住着,难道叫咱们家连看门的都换新的,倒叫你姑姑穿旧的?”
英华低头,真个去开箱子捡尺头,替姑母一家备齐了衣料,端来请母亲看。
柳氏看了无话,英华便使杏仁送过去。转眼王氏过来谢嫂嫂,柳氏便和她到前头说话去了。玉薇原就是住在这院的,就在兰花厅寻了个座处坐等。过得一会沈姐亲自过来,笑道:“我们回来时就置了冬衣的,倒是我们老爷听说,叫我来要些儿,与他做几件衣裳家常穿着耍,说这个叫什么林下风度。”
英华和玉薇陪着沈姐到仓库取了丝纸,沈姐不肯要她们送,道:“都在一个大宅住着,左右不过几步路,客气倒生份了。”自和一个使女抱着两大抱丝纸回去。
玉薇派兵谴将,不过半个时辰就把丝纸运走了,回来和英华坐一处吃果子闲话,因英华今日出去转了一圈气色甚好,道:“你今日在县里遇到什么好事,这般快活?”
“县里……”英华叹气道:“咱们家的新宅地方可看选好了?”
“还没有。”玉薇在果盘里挑了一个大枣,一口咬掉半截,摇头道:“便是有地方,也无人手去盖房子。建京城人手还不够呢,咱们倒先起大宅,找死!先挤挤罢。好在府城的地方不小,若是这里住不得了,咱们还有个退步,不至于住草棚。”
过年之前两天,陈夫人才从府城回来。英华上回到府城去并没有见到李知远,,她不好意思自己出去看李知远来家没有,使了小海棠送吃食把芳歌。小海棠回来便带了一盒芳歌从府城带回来的松子糖做回礼。
那盒松子糖却是使的一只径三寸的小木盒装的,还使薄罗紧紧的缚住了。小海棠捧着那五花大绑的盒子回来,送到英华面前,笑道:“二小姐快瞧,原来曲池府的点心,另有一样装法。”
英华看那上头绑的是同心结,拿在手里就不肯拆,把房里站着的几个人俱都支出去,解开带子朝里头瞧,几十粒亮晶晶香喷喷的松子糖底下,就有一页使油纸包着的小笺。英华捡了一粒糖含在口里,把笺纸拆开来看,却是一封李知远写与她的长信,说他已是寻着了二哥,要和二哥一起到北地走一遭,想来能在春耕前后来家。盒子里的糖,请她每日吃一粒,差不多糖将吃完,他就来家。
英华把那糖数了又数,恰好五十七粒,连她嘴里那粒,李知远还有五十八日来家。李知远过年都不能来家,英华虽是有些难过,都叫嘴里的香甜医好了。就将糖盒藏好,出来看使女们洒扫除尘。
几个小丫头站在院门口的台阶下,俱都竖着耳朵在听前面的吵闹声。英华走出来,小丫头们都散了。英华心里快活,便把小海棠喊来,问她:“前头在吵什么?”
小海棠被二小姐抓了个正着,不敢不答,老实说:“大少爷和少夫人在吵架。少夫人喊大少爷去要帐,大少爷不肯去。”
大哥难道还放债?他不是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二哥去做生意了么。英华皱眉想了一会,绕到大哥紧邻的的一个小院里去,却见玉薇抱着一个小手炉站在半枯的芭蕉树底下,笑眯眯听的正得趣。
玉薇看见英华过来,移了两步让她站到有太阳的地方去,又把手炉让她。
英华摆摆手,屏声静气听吵架。就听见黄氏嫂嫂哭骂:“就这么二十两银,原是存着回娘家使用,你将去与使女买胭脂也罢了,叫你去把借给大姐的五百两银要回来,你怎么不肯?你既然不肯,为何又要花用这二十两银?”骂完了又哭。
王耀祖喝道:“你除掉骂人,还会什么?大姐借钱是买黄豆的,她家的豆腐坊已是拆了,哪里还有银还咱们?”
又听见那两位新使女轻声细语劝说王耀祖去要债。
王耀祖不得已,换了衣裳出去门了。丈夫面前说话还没有使女有用,黄氏如何不恼,又发作那两个使女,叫她们去洗衣裳。
英华和玉薇俱都摇头,悄悄儿回兰花厅,围着火盆吃茶。“买黄豆要几百两银?”英华看看玉薇,露出询问的神情。
玉薇摇摇头,道:“我也不晓得,要不要使人去打听打听?”
英华想一想,道:“我姑母必是晓得的,何必舍近求远,就寻她打听去呀。”
王翰林替妹妹一家安排的小院却是在大宅后边,中间隔着一个菜园子。英华要寻姑母说话,碍着文才在家,不好独自去得,央玉薇陪她同去。
谁知文才跟着他父亲去探望亲戚去了,王姑太太带着两个小丫头坐在菜园子里向阳的地方做针线,看见侄女儿来,不带使女反带着能当半个家的玉薇姑娘,便晓得侄女儿是有话和她说,先就把两个小丫头打发走了,隔着老远笔眯眯冲英华招手,道:“到这边来晒晒太阳。”
英华搬了个板凳移到王姑太太下手,笑问:“姑母这是替姑丈做衣裳?”
王姑太太把缝了一半的长衫放下,笑道:“是你文才表哥的长衫,穿着新衣衫好到丈人家拜年呀。”
英华笑问:“是去问淑琴嫂嫂嫁妆可备好了吧?”
王姑太太笑着点点头。
英华便叹了一口气,道:“方才过来,听见哥哥和嫂嫂吵嘴。”
王姑太太看一眼笑的狐狸样眯眼的玉薇,把“你哥和你嫂子日日吵嘴”的话咽了下去,摇摇头,叹息道:“他两个过惯了有钱日子,乍一穷下来,就容易吵嘴。”
“正是正是。”英华笑道:“我方才就听见嫂嫂叫大哥去问大房的堂姐要帐。可不是为了钱!”
“那个钱哟,怕是要不回来了。”王姑太太摇头道:“你大堂姐夫吧,惯爱折腾,今日办个油坊,明日又要磨个豆腐。人亏了本就收手,他亏了就问你大哥借个五十两六十两要东山再起,你大哥手里有钱时也不曾要他还。如今无钱了,只怕这个帐只有你大嫂记得,你堂姐夫是记不得他欠过钱了。”
这大堂姐夫,果然是大伯和大伯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