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珠娘子-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娘阿爷康健顺遂……”
  话音未落已经是眼泪双双而下,在她如海棠般娇艳的脸上更显得晶莹,如同梨花带雨,看着好不可怜。
  顾明珠冷眼在旁看着,并不拦着她,只等她说完了起了身才笑了笑,上前道:“原本想着月娘你去了青莲观那样清净之处,怕你受委屈要给你多带几个伺候的人过去,也能照应好你,可是老夫人的意思却是要你安分守己在那里静修,不能多带了下人过去,怕吵了那里的法师们,也坏了你的清修。”
  她勾起一抹没有温度的笑容:“所以给你留了一个婢女一个嬷嬷带过去,别的只好都留在府里了,不过你放心,这婢女与嬷嬷我都给你挑好了,都是勤快伶俐的,有什么事你就吩咐她们好了。”
  她向着一旁点了点头,一位嬷嬷与一个看着干净乖巧的小婢走上前来,给顾明月屈了屈膝便退到一旁。
  顾明月原本带着泪柔柔弱弱的脸上这会子白的吓人,身子也不由地晃了晃,目光灰败地望着顾明珠,居然会做的这么绝,连最后的退路都要堵上么?这是要让她在那里连能够信任得用的人都没有,那她又要如何再想法子回来?
  顾明珠交代完了,却是一脸的轻松,吩咐了那位宋嬷嬷:“时辰不早了,还不快请了二娘子登车,仔细瞧好了,那些不合适带去观里的东西可不能装上车,会坏了咱们府里的名声!”
  宋嬷嬷清脆地答应着,三两下把顾明月的包袱翻了一遍,一样首饰钱财都没让带,只收拾了几件衣物卷在一起放上了马车,这才来请顾明月登车。
  顾明月已经彻底失去了挣扎与反抗的气力,被婢女小云半扶半架送上了马车,就这样被拖着往城外去了。


第170章 东都(第一更)
  东都洛阳万象宫,临着波光粼粼的水榭上一片歌舞升平,数十名身着轻薄胡服腰系素纱飘带的舞姬舞成一团团火红的影,腰间的飘带更是旋转成了绚丽的虹,这是西域胡旋舞,舞姬踩着鼓点不停地旋转跳动着,美得惊心动魄。
  圣人看起来心情不错,难得地吩咐多斟了两杯酒,颇有兴致地看着胡旋舞,与一旁坐着的高昌王说着话:“中土风貌与高昌可有不同?”
  高昌王碧眼高鼻,一头金黄卷发,分明是异域之人,却说得一口好官话:“中土地大物博,繁华远胜高昌,臣何其有幸能来中土拜见圣人。”
  圣人哈哈大笑:“这里只是东都,你还未见过长安,朕犹记得年幼之时随先帝登玄武门,看万国来朝,无数使臣学子不远千里来我大唐进贡游学,那才是真正的繁华。”
  高昌王听得很是震惊,瞪大眼不住点头:“臣愿随圣人前往长安,一睹大唐泱泱风范。”
  下席的一侧,陈留王李念与骠骑大将军顾青相邻而坐。
  顾青坐在席上眉头不展,一口接着一口吃着酒,一言不发,神色很是凝重,一旁的李念不由地开口道:“大将军可是有什么心事,方才是府上送来的信吧?”
  顾青皱了皱眉,想起信上所写的事,脸色更是沉了几分,低声道:“是些府里的家事,教殿下担心了。”
  李念听说是他府里的事,便明白了过来,这些时日陈留王府与典当行的密报每日都会有人送来东都,他也知道了个大概,倒很是惊奇了一番。
  记得他刚从陈留来长安,在曲江宴上第一次见到顾明珠之时,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个无依无靠还被坏了名声的小娘子,事事都要听从顾大夫人罗氏的安排,就是去宴席上也还要时时提防,才躲过了郭家的算计。
  可没想到这才没过多少时日,顾家便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罗家彻底毁了,罗氏也被关在后园再不能掌家,二房里夫妇二人双双被送进了州府衙门,听说那位洗衣婢出身的顾老夫人也气得病倒在床上,顾家竟然落入了顾明珠的手里。
  他不相信这是巧合,那个小娘子的狡猾心机他可是见识过的,只是没想到她居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更是一举掌控了顾家,果然是个不简单的。
  李念想起在龙首原的庄子上,那不经意的一瞥,窈窕纤细的身影,看起来如娇弱不堪风露的花蕾一般的模样,却偏偏是这样让人不敢小觑的性子与手段。
  他慢慢露出了笑脸,这样的小娘子倒是教他越来越觉得特别,无论是在陈留还是来了长安,都不曾见过这样的女子,又或许只有这样的小娘子才能够与他一起面对无法预知的艰难的未来,能够为他打理陈留王府安内攘外,成为他最好的贤内助。
  “大将军若是着急不如让人带了信回去问个明白,毕竟会捎了信来必然不会是小事。”李念含笑劝道。
  他们来东都是伴驾,自然不能轻易回去,只能带了信回去问个明白。
  顾青苦笑一下:“殿下说的是,只是东都离着长安还有数百里之遥,怕是……”他摇了摇头,五百里加急只有紧急军情,还有皇族才能有这样的特权,他的家事又怎么能加急送回长安去。
  李念爽朗地一笑:“大将军不必担心,我让人替你捎了信回去问个明白就是了。”
  他轻轻拍了拍手,很快就有小宦上前来躬身听候吩咐。
  “立刻给长安骠骑大将军府送一封信过去,要五百里加急尽快送到大将军府,不得耽搁。”
  顾青一愣,看着李念满是诚挚地望着自己,也不好再退却,毕竟那封来信上写着顾老夫人已经病重在榻,府里又惹上了官非,若是不尽快问明白,他心里着实放心不下。
  他向着李念欠身抱拳:“多谢殿下。”
  李念笑容温和亲切,亲手扶起他:“大将军这是哪里的话,念素来最是敬重大将军忠勇善战,用兵如神,早已视大将军如同自家人一般,能够帮得上忙就好。”
  他言辞中那般恳切,让顾青不由地愣了愣,才起身带着小宦下去写了家书让他送去驿站。
  看着走远的顾青,李念的笑容越发深了。
  酒过三巡,上席坐着的高昌王与高昌使臣陪着圣人谈得正是起兴:“……臣已是垂垂老矣,幸得有八个儿郎,个个都是擅骑射,骁勇非常,都是高昌的好儿郎,日后必然能大有作为。”
  高昌王已是将近耳顺之年,最为得意的就是自己的那几个儿子和孙子们,酒意上了头忍不住就夸耀了起来。
  高昌使臣也连连点头。
  只是圣人的脸色有些不大好看了,他有些萧索地叹了口气,端起酒盏慢慢吃着:“朕却是不如你那般好福气,没有那许多好儿郎,几个儿子都是各怀心思,太子还是个……”
  他摇了摇头,一副感慨的模样。
  这个话让一旁伺候着的宫婢与太监都脸色一变,忙低下头去不敢多看多听,唯恐听到什么不该听到的话。
  高昌王却是不知道里面的缘故,好奇地道:“臣见席上就有一位皇子殿下,人品出众,乃是人中龙凤,为何圣人却说没有好儿郎?”
  他说的就是陈留王。
  圣人听到这里,眉宇间舒展开来,笑了起来,向着下席的陈留王李念招了招手:“过来。”
  李念起身上前,抱拳拜下:“父皇。”
  虽然看着略显文弱,却是眉目郎朗,端方有度,连圣人看着都忍不住露了笑,点点头:“好,方才高昌王夸赞于你,说你人品出众,你不可骄傲。”
  说是不可骄傲,可他自己的嘴角已经不禁弯了起来。
  李念落落大方向着高昌王一礼:“多谢高昌王夸赞。”
  高昌王卷卷的胡子都翘了起来,哈哈笑道:“果然是不得了,不知道这位皇子殿下可有婚配,若是还未订下亲事,臣愿意将吉娜公主送来中土和亲。”
  圣人也笑了起来,伸手点了点高昌王:“老东西,倒是会得寸进尺,别的皇子也就罢了,只有他不成。”
  未来大唐的天子不能以外族女为后。
  他望向李念:“说来也该替你考虑婚事了,你可有中意之人?”


第171章 家书(第二更)
  李念的眼中闪过一抹亮光,却终究低下头去:“儿臣听从父皇的安排。”
  圣人笑着点了点头:“如此便好,朕会为让人为你挑选一门合适的婚事。”他看了眼身后的大太监刘安,刘安忙上前斟了酒。
  李念看着已经写完家书,向着席上走来的顾青,忽然脱口而出:“若是儿臣有意于顾家娘子,可否求父皇恩准赐婚?”
  他终究是不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若是圣人与他定下的是别家娘子,那么自此就会失之交臂。
  一想到那么一个特别的不同一般的小娘子从此与他陌路,他再也不能坦然看着那一双灵动的眼睛,他就觉得有些失落,何况他相信满长安再也不会有比顾明珠更适合自己的女子了,顾家更会成为他的助力。
  圣人倒是吃了一惊,正色望着李念,见他目光坚定不似是随口说说,慢慢露出了笑容来:“你是看上了他府上哪一位娘子?”
  他记得顾青府上有好几位小娘子,还有一位是宣阳所生,是嫡长女。
  李念语气沉稳:“儿臣与曲江宴和别庄上见过顾大娘子,为风华气度所折服。”
  居然就是宣阳的女儿。
  圣人眉宇间的神色有些复杂,许久都没有开口。
  李念心里却是越来越不安,这样的沉默意味着圣人并不看好他娶顾明珠的事,会不会就此拒绝了,那样他便再也没有希望了。
  “若是别家娘子也都罢了,朕与你赐婚就是了,唯独顾家……”圣人好一会才开口,却是声音有些低沉,“顾家的娘子怕是要顾青点了头才可以,毕竟他也算是两朝老臣了,顾大娘子又是你宣阳姑姑的女儿,不能硬来。”
  他的话里有些凝重的意味,却是很少有人能够听得出来。
  李念心头一松,忙抬起头来看向圣人,这话里的意思是他并不反对?若是顾青能点头答应了,就能赐婚了?
  他心里一时欣喜着,忙躬身道:“儿臣明白了。”
  圣人看着李念的神色,笑容终究淡了几分,摆了摆手:“下去吧,若是你能娶到顾家女倒也是件好事。”
  他的话并没有说完,只是下半句话却是不肯再说了,只是与高昌王又谈笑起来。
  李念快步回了席上,看着还不知道就里的顾青,心里更是有几分激动不安,按捺下性子没有提,只与顾青谈论起了西北的民风景致,还有军营中的清苦生活,说到兴起之时举杯饮尽了杯中酒。
  待到席散之时,李念吩咐人伺候顾青回房歇息,自己信步在莲池边散着。
  天上明月映着花影,他走了几步,唤过了身后跟着的侍从:“让人尽快带了消息去典当行,请他们帮着看顾着点大将军府里的事。”
  既然有意与顾家结盟,自然就不能对顾家和顾明珠的事坐视不理,如此一来,他也能对顾明珠更为了解一些。
  顾青的家书很快被送到了长安骠骑大将军府顾家,只是这一次他的信没能交给顾老夫人,也没有给罗氏,而是交到了顾明珠手里。
  她打开来,一目十行扫了一遍,淡淡笑了,将那封信随手放在了一旁,全然没有在意。
  韩嬷嬷有些担忧,开口道:“娘子,将军可有说什么?”
  顾明珠纤长秀美的手指拈起那几张薄薄的信纸,交给韩嬷嬷道:“父亲让我递了牌子请了曹院判来给老夫人看诊,务必要治好老夫人的病,又说老夫人自来最是爱惜节俭,让我还是将中馈之权交给老夫人,在旁帮着老夫人打点就是了,说一个未出阁的娘子抛头露面打点中馈终究不好。”
  顾青的信里言辞有些踌躇,语气也很是和气恳切,说他一时不能赶回长安来,让顾明珠帮老夫人请医官再来看看,又劝顾明珠将中馈交还给老夫人,委婉地提了顾老夫人上了年纪,素来最是爱惜钱财,若是再有什么闪失难保会气得病更重了,让顾明珠看在祖孙情分上能够让老夫人安心。
  看来顾青是知道了,知道府里这些事与顾明珠有关系,可他不知为何没有斥责顾明珠,只是劝她就此罢手。
  顾明珠看着那熟悉的笔迹,笑容更冷。
  当初她们动了心思下手的时候,为何没有人劝她们罢手,毁了她的人生,让她那样痛哭煎熬地过完一生,现在她不过是要拿回自己的东西,又凭什么要罢手?成王败寇,敢害人就要准备好付出代价!
  她冷冷一笑,让韩嬷嬷把那信拿下去烧了,权当她没有见过这封信。
  韩嬷嬷有些忐忑:“大将军怕是不愿意让娘子管事,不如还是……”
  顾明珠扶了扶微微滑落到发鬓边的步摇,面无表情地道:“这由不得他,这些年来若不是他默许,那些人又怎么敢打东府的主意,如今已经到了这一步,他又想来和稀泥,却是不能了!”
  韩嬷嬷想再劝一劝,毕竟大将军是娘子的父亲,父女之间怎么会有了这样深的隔阂!若是当初大长公主不曾病故,现在绝不会成了这样。
  韩嬷嬷想着,难过地摇了摇头。
  顾明珠却是没有半点感伤,这许多岁月以来,她的心已经被打磨得越来越硬,已经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铠甲,再也不会轻易受伤。
  她唤了阿碧送了文房四宝了,亲自提笔写了一封信,用火漆封了交给韩嬷嬷:“嬷嬷让人送去宫门那边,把那宫牌也带上,让送进宫给安平公主。”
  安平公主为了与顾明珠、岑六娘子通信来往,特意给了她们一块宫牌,只要给了牌子,看门的宫人就会把信送去安平公主手里。
  韩嬷嬷轻声应着,却是不知道顾明珠这样是为了什么。
  顾明珠倒是轻轻舒了一口气,有一搭无一搭地打着团扇看着笼子里的卫卫和茂茂争抢松果,慢慢露出一点笑容来,就快好了,很快就能讨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了,她等这一日等了许久,如今希望就在眼前了。
  她用团扇的扇柄轻轻敲了敲紫竹笼,看着两个小家伙瞪大眼望着自己,一脸警惕的表情,不由地失笑起来,很快她们也会像这一对小玩意一样,知道什么叫害怕了吧。


第172章 召见(第一更)
  骊山离着长安不算近,马车在曲折的山道上蜿蜒而行,顾明月安安静静地坐在马车中,手里捧着一本《南华真经》,半阖着眼低声吟诵,身上的衣裙更是换成了素绢料子的,半点脂粉不施,一副潜心静修的模样。
  宋嬷嬷坐在一旁,斜着眼睛看着顾明月,她来时得了吩咐,要好好“照拂”二娘子,她有什么举动都要留心,不可让她再在青莲观里闹出事来。
  可是这一日的光景看来,二娘子倒像是已经没了别的心思,一门心思想着去了观里清修,不但由着她们拿走了所有的首饰衣裙,一路来对吃住也没有半点挑剔要求,由着宋嬷嬷与小云安排打点,她只是诵读经书和赶路。
  “二娘子,再走一段就到了青莲观,观里的主持女冠已经得了消息,都安排打点妥当了,已经准备好了厢房,娘子可还有什么吩咐?”宋嬷嬷笑着说道,只是那一双利眼在顾明月身上扫视着。
  顾明月静静翻过一页经书,眉眼也不抬:“嬷嬷安排就是了,我只要有一处清净之地能够每日上香诵经,为老夫人与府里祈福就满足了。”
  在马车上颠簸了一日多光景,终于停在了骊山深处的青莲观门前。
  这一处道观灰墙青瓦,清漆的观门紧闭着,只有一位小道童在门外等着,见马车过来上前打了个稽首:“敢问是顾家来的马车吗?”
  宋嬷嬷打起帘子来,与那小道童笑着点头:“正是,有劳通传一声。”
  小道童好奇地望了望那垂了帘子的马车:“住持仙师又吩咐,请几位随我进去就是了,厢房与用具都已经备好了,自行取用便是了。”
  宋嬷嬷愣了愣,没想到这青莲观的女冠居然如此对待顾家的人,连见也不见,就让她们自行安顿了下来。
  她转身回马车上提了包袱,让小云扶了顾明月下车来,随着小道童往观里走去。
  顾明月不声不响由着小云扶着自己,手里却是紧紧攥着那本《南华真经》,垂着眼往这座朴素到不起眼的青莲观里进去。
  越往里走,她的心越是沉了下去,早就听说骊山青莲观是一处苦修之地,可是不曾想到真的这样简陋,顾明珠让人送了她来这里,就是为了折磨她。
  可是她不甘心,她终究是不甘心,她本该是嫁入皇家风光无限的那一个,现在却不得不被关在这里,她怎么能甘心!
  不过,这不会是结束,她总有一日会回去的,她要亲眼看着顾明珠拜倒在自己的脚下,后悔与自己为敌!
  顾明月想到这里,手更是抓紧了那一本《南华心经》,好似要把它嵌进肉里一般。
  只是她的这一番痛恨,在长安的顾明珠却是不知道,一早宫中便来了女史,召了她进宫去觐见安平公主。
  换好了衣裙,顾明珠出来给女史见礼:“有劳女史走一遭。”
  那位女史是在安平公主身边贴身伺候的,与顾明珠倒也相熟,原本笑着欠身说着不敢当,一抬头见了顾明珠的打扮却是吃了一惊。
  只见顾明珠一身云纹素缎襦裳竹青罗裙,头上只有两支青玉钗,再没有别的妆点,看起来很是素朴,这倒也罢了,只是那女史一眼认出了顾明珠穿得那一身衣裙分明是半新不旧的,花样也很不时兴,倒像是上一年长安流行的款式。
  难不成顾家大娘子穿着的是去岁的旧衣裙?
  这可是太稀奇了,这长安许多贵府里的夫人娘子,可从未有人穿过旧衣裙入宫觐见的,且不说寒酸,就是叫人知道了也是个大大的笑话。
  若是别家娘子也就罢了,可眼前这位明明骠骑大将军府的大娘子,怎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来?
  女史心里揣测着,却终究是不敢说,低着头请顾明珠登车。
  马车一路进了太极宫,到了千秋殿前才听宫婢说,安平公主方才已经去了甘露殿给天后娘娘请安,留下了话,说是顾明珠若是来了,就去甘露殿见她。
  女史有些疑惑,明明今日天后娘娘不曾召见,这个时辰也不是往日公主去甘露殿庆安的时候,怎么今日偏偏就不一样了,还召了顾家大娘子入宫来。
  只是她却也不敢违抗,出了殿来与顾明珠解释了几句,请她前去甘露殿。
  马车再到甘露殿时,已经兜兜转转大半个时辰了,妃嫔们已经给天后娘娘请安毕,三三两两退下了,各自回宫去了。
  顾明珠站在甘露殿的玉阶下,低着头恭敬地等待着安平公主的召见。
  “顾家大娘子,请随婢来吧。”过了一会,宫婢下来笑着请了顾明珠去,“安平公主在殿中,请你进去说话。”
  进了殿门,就见一身明黄翟衣头戴凤冠的天后正含笑听着安平公主的话:“……卢博士说我不通诗文,也不知史,若是真是个小郎怕是要不学无术了,还说我一人跟着二兄三兄他们一起进学不好,要替我挑个伴读跟着去才好呢。”
  天后听她委委屈屈说着,看着她那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不由地笑了起来,点了点她的额头:“这下可好了,有人能管着你了,不然整日里贪玩惹事,让我伤透了脑筋。”
  她正色与安平公主道:“卢博士乃是当世大儒,你要好好尊敬他,不可惹出事来,我会与你挑个合适的伴读之人。”
  她看了看已经进了殿来的顾明珠,有些不解地望着安平公主:“如何想着今日召了顾大娘子进宫来?”
  安平公主圆溜溜的眼珠转了一圈,笑着歪缠着天后:“阿娘,我整日被关在宫里好生无聊,您又不准我出宫去,我只好召了顾家大姐姐入宫来与我说说外边的趣事,您也好些时日没唤我过来了,就一起听一听吧。”
  她像个扭股糖一般,缠着天后娘娘撒着娇,把素来端庄严肃的天后缠得没了法子,只好点了头:“罢了,罢了,你让她过来说话吧,我还得看邸报,就在这里边看边听你们说话吧。”
  安平公主欢喜地连连点头,向着那边的顾明珠招招手,狡黠地递了个眼色过去,很是得意。


第173章 拿回(第二更)
  顾明珠感激地看了一眼安平公主,低着头上前来,屈膝拜下:“给天后娘娘、公主殿下请安。”
  天后翻看着案几上厚厚的一叠邸报,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安平要唤了你来说话,你不必拘礼,坐下说话吧。”
  她头也不抬,吩咐宫婢送了榻席与顾明珠。
  安平公主眼睛晶晶亮望着顾明珠,满满是笑意,却是故作一本正经的模样:“好些时日没出宫去了,自打上回从龙首原庄子上狩猎回来,就一直被拘在宫里,哪里也去不了,你可有什么趣事,说与我听听吧。”
  顾明珠看着天后手里的邸报,却是微微挑眉,看样子天后还和她记忆里一样,对朝中之事事无巨细都格外上心,这些邸报就是朝中好些大臣密奏之事。
  她收回了目光,垂下眼帘轻声道:“我这些时日也不曾出去游玩,府里出了好些事,实在是分身无暇。”
  安平公主一副好奇的模样:“什么事呀?你府里不是还有顾老夫人与顾夫人打点,怎么还要你亲自过问?”
  她的话像是让一旁翻看邸报的天后有了些兴致,她目光从邸报上抬起来,轻轻落在了顾明珠身上,却是吃了一惊,眉头也不由地皱了皱,盯着她许久不曾移开。
  顾明珠像是没有察觉到天后打量的目光,依旧是平平静静地轻声道:“只是些小事,老夫人与夫人都病了,我帮着打点府里的事。”
  这一回还不等安平公主开口,天后淡淡道:“是为了尚宫局采买香料的事吧?”
  顾明珠平静的脸上这会子露出些惊讶来,看了一眼天后又飞快地低下头去,轻声道:“是。”
  她猜得没有错,天后果然知道这件事,虽然这只是尚宫局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是事关骠骑大将军府,宫中不会不在意地。
  天后索性放下邸报:“听说顾家二郎与二夫人已经被送去了京兆府?”
  “回娘娘的话,已经被送去好几日了,只是还不曾结案。”顾明珠声音低沉,听着很是担忧一般,“老夫人也担心地得病了。”
  天后冷笑一声,她听说的可不是如此,顾家老夫人是因为顾二郎与二夫人供出自己是主谋,出了钱银买下那一批奎罗木,充当上等奎罗香送进宫里,京兆府的人登门要带她去衙门问话,才会被吓得病倒了。
  只是她这会子不关心这个,倒是更在意另一件事。
  “前几日岑御史府上三夫人入宫来请安,倒是说起了一件事,说是前些时日你府里拿了衣料子去典当行,用你的衣料换了些钱银回去,就是为了贴补府里的家用,可有此事?”天后的声音听着依旧和缓,像是随意问了一句一般。
  顾明珠却是一脸忐忑,低着头捏着手绢,好一会才低低道:“那也是没法子,府里上上下下百余口人要吃用,我只能想法子凑些钱银来。”
  天后眉头一皱,声音转厉:“当初宣阳下嫁时,先帝与文昭皇后给的陪嫁何其多,就算是后来宣阳病故了,也不过是收回了嗣田与封邑,田庄铺面还有钱银府邸都还留在那里,足够养活顾家一家老小几辈子,怎么这才过了多久,就能逼得你去典当衣料度日?”
  顾明珠身子一颤,忙起身来举手及额拜下,声音里带着害怕:“明珠不知,不知为何当初留下的只剩下那一处府邸,账面上原本的一万多金钱银如今只剩下几十金,田庄铺面都在西府,也都被掏空了,没剩下半点现钱银,前几日看时,东西两府的账面加起来也不到百金。”
  “老夫人与夫人都病着,把府里交给我打点,我只得想法子换些钱银来,也好能保住府里的吃用,思来想去唯一能够拿去换钱银的只有那些衣料首饰,所以……”
  “所以你把衣料都拿去换了钱银,保住了她们的吃用,自己却是成了这幅模样?”天后的怒气一点点起来了,她目光阴沉地看着顾明珠的一身打扮。
  顾明珠战战兢兢地道:“是,我实在没有别的法子……”
  “糊涂!”天后厉声道,“平日看你也是个聪明的模样,怎么这时候如此糊涂,那些是你阿娘留给你的陪嫁,怎么能够任由她们强占了去,她们做下这许多无理之事,你却还想着替她们周全!”
  她越说越是生气,冷冷道:“如今大将军府大娘子典当衣料换钱银的事已经传得满城风雨,你府里那点子丑事已经闹得人人皆知,你却还想着替她们遮掩!”
  顾明珠吓得伏在地上,许久都不敢开口。
  安平公主眨眨眼,拉着天后的手,噘着嘴道:“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我还以为只有三堂舅他们是那样的人,想不到顾大娘子府里也是这样,只是可怜了顾大娘子,那可是她阿娘留给她的,现在都被别人给贪墨了。”
  天后瞪了她一眼,拍了她一下:“你知道什么,又胡说。”
  她转而望向地上的顾明珠,目光里有怜悯又有些失望:“你起来,今日不见你我也不想过问这件事,毕竟那是你府里的家事,可是既然牵涉到宣阳留下的陪嫁与家财,那便事关皇家,你终究也算皇室之人,由不得别人任意欺凌。”
  她望着顾明珠:“你有什么打算?还想由着她们这样胡作非为?”
  顾明珠按捺着已经急促跳动的心,目光澄澈如水,望着天后轻声道:“明珠遵从天后娘娘的吩咐。”
  天后脸色缓和了一些,嗯了一声道:“既然如此,我吩咐尚宫局使了人去与你理清楚,日后那些家财不能再让他们插手,你自己打点料理吧。”
  顾明珠屈膝拜下:“敬遵天后娘娘之命。”
  这一次她没有算错,天后果然出手了。不仅仅是因为安平公主与那典当衣料的传闻,更是因为当日天后尚未入宫之时,也曾因为父亲早逝,家财被堂兄堂嫂贪墨,几曾逼得她们母女几人走投无路,靠着秦国夫人娘家才度过艰难。
  所以她不会对同样被人逼得走投无路的顾明珠袖手旁观,不会任由顾家人再欺凌孤苦无依的顾明珠。


第174章 由不得她(第一更)
  顾老夫人靠在软枕上,有气无力地吃着柳氏一勺勺送上的汤药,乌黑浓郁的汤药味道极苦,她吃了几口就皱了眉头,不耐烦地摆摆手,不肯再吃。
  柳氏小心翼翼地端着汤药,轻声劝着:“老夫人还是再吃些吧,这是袁院判开的方子,说是只要按时服药,好生歇息就能好起来。”
  顾老夫人张了张嘴,沙哑地道:“先放下……”
  只是那声音依旧含混不清,隐约能听出几个字来。
  柳氏已经是大喜过望,连声念佛:“真是菩萨保佑,老夫人已经能说话了,想来再吃上几副汤药,就能大好了。”
  她忙与一旁的顾明丽道:“再让人把我那套白玉头面拿去换了钱银来,再给老夫人抓上几日的汤药。”
  如今府里的中馈在顾明珠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