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珠娘子-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周楚楚却将她们引到了大花厅里坐下了,让人奉了茶,她却是退到一旁。
李裕大步进来,一派风度翩翩与顾明珠顾明玉见礼:“失礼了,还望二位莫要见怪。”
顾明玉不由地很有几分不自在,没想到来了贤王府,贤王却是亲自出来见她们,这有些于礼不合,一时难免有些尴尬。
顾明珠却是冷冷望着李裕,望着他那温文尔雅的笑容,目光没有半点温度,她不明白,这样一个看起来文雅倜傥的郎君,为何却有那许多见不得人的心思,用了那许多手段,难怪太后至始至终不曾看中他。
而自己从前那些生死,也真是不值得。
第471章 登基(第一更)
李裕却不知道自己让人讨厌了,他依旧带着温文有礼的笑脸,在席上坐下:“多谢二位来看王妃,这些时日先帝驾崩,王妃病重,若有什么失礼之处,还请二位见谅。”
他按了按心绪,才继续道:“不知太后娘娘身子如何?我听闻娘娘去了奉安殿陪伴先帝灵柩,心中很是不放心,原想着过去给娘娘请安,太后娘娘却是不答应,更是教我担忧。”
他一边说着,脸上的担忧之色也是溢于言表,一边望着顾明珠:“郡主陪伴在太后娘娘身边,还望告知一二。”
只是他望着顾明珠的目光里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像是打量,又像是愤愤,让顾明珠心生厌恶,微微侧开脸,不再看他。
“太后娘娘这些时日为了先帝丧仪和新帝登基之事太过操劳,身子大不如前,今日来娘娘特意吩咐了,说她年岁已长,先帝刚刚驾崩,她心中悲痛难当,实在是听不得这些伤心之事,殿下日后若有事,还是使了人送了消息与我,我再禀报娘娘,也好过让她每日担忧。”
李裕脸上那一直稳稳当当的温和的笑容瞬间崩塌了,太后的话是说,让他不必再白费心思了,她都已经知道了,不想再过问他的事?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尽管已经猜到太后必然知道了那一晚的事,可还是抱着希望,自己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就算质问起来,他也可以说自己不过是担心先帝与太后的安危,才会带着亲卫赶去救驾的,太湖至多会认为他莽撞,不会想到别的。
可是他终究是想得太好了,太后居然连见也不肯见他,甚至王妃病重的消息也不想听,就这样告诉他他已经被彻底放弃了。
李裕的心在抖,脸也在抽搐,许久都没能再撑起笑脸来,只能硬邦邦地道:“那就有劳郡主了。”
又说了几句,他再也没有兴致应付顾家姐妹,让周楚楚送了她们出府去了。
只是客人刚出门,大花厅里就被他砸得一片狼藉。
他居然落到了这样的地步,太子继位成了新帝,太后却对他已经彻底死了心,他没有了差事,也没有了希望,难道从今以后只能做一个清闲的宗室,与那个位置再无半点瓜葛了?
他精心安排筹划这么多年,难道就为了变成这样?
这一切要怪谁?狂怒中的李裕狠狠地想着,要怪就要怪那个还不曾断气的贱人,若不是她吃里扒外将私兵的消息告诉高昌国,让他一下子断送了五千精兵,又怎么会在他早就得知陈留王起兵叛乱之时,只有数百亲卫跟随他入宫,原本可以一举将他们都拿下,把长安与太极宫都掌控在他手里,那么现在坐在那个至高无上位置上的就该是他。
他应该是大唐天子,不是那个无用的酒囊饭袋!
可是这一切都被这个女人给毁了,所以他要日日折磨她,不让她好好活着,也不能让她轻易死去,要她好好尝一尝生不如死的滋味,甚至连她腹中的孩子都没放过。
可是这些也不足以让他平息怒火,他怎么能甘心,明明只有一步之遥。
只是他的不甘心终究也没能改变什么,登基大典如期举行了,太后也被接回了宫中,是前一日圣人亲自去了奉安殿,带着群臣长跪在先帝灵柩前,又是痛哭流涕许久,齐齐请求太后回朝,主持登基大典。
太后再三退让,终究是心疼不忍,才勉强答应了,在众位朝臣的迎接下,带着顾明珠一众人回了宫中,这一次是住在了历代太后居住慈康殿中。
登基大典很是恢弘,朝臣百官藩王宗室尽数入宫,在太极殿前齐齐拜伏在地,山呼万岁,看着太后从刘全手中捧着的金盘里取过旒冠,亲自替跪在面前的圣人戴上,将玉玺交到他手中,算是礼成了,那一刻太极宫与天下都闻听到鼓楼上九声鼓响,大唐有了新的君王。
顾明珠立在一旁的命妇中,也屈膝拜下,只是她的目光却是忍不住望向另一边的人群之中,那里有一个挺拔的身影,在人群中卓尔不群。
是崔临,他今日代表世家入朝觐见。
这让圣人大喜过望,先帝到最后也未能收服世家,而他刚刚登基,世家便愿意臣服,这不能不教他倍感得意,在登基大典上大笑,允诺崔临让世家子弟入仕,自此世家与皇室的决裂到此结束了。
但是顾明珠却不觉得这样简单,当初世家支持的是陈留王,陈留王叛乱,纵然世家不会再给陈留王陪葬,却也不会这样轻易就转而支持新帝,除非这其中有什么别的缘故。
她想起了那一日崔临入宫,与太后密探许久的事,只怕那一日太后便与世家达成了某种协议,才会有今日的局面。
只是是什么协议呢?顾明珠望了一眼站在正中的太后,只见她微微含笑,神色威严端庄,看不出端倪来。
不过无论如何,世家能够与皇室和解,对于崔临与顾明珠而言都是再好不过的事了,顾明珠无法想象,若是真的陈留王登位,顾家该如何是好,而她与崔临又该如何自处。
登基大典之后,圣人在太极殿大宴群臣,所有前来觐见朝贺的都被留下欢庆,太后却是推说身子不好,将命妇的宴席交给了淑妃,自己带着顾明珠等人回了慈康殿。
“太子妃今日称病,不曾去登基大典。”徐司言给太后按着额角,轻声道。
太后眼皮也不抬:“她还记恨着呢,圣人不曾下册封的诏谕,她始终只是太子妃,自然是不肯去登基大典的。”
说到这里,她又忍不住皱了皱眉,历来是新帝接了册封的诏谕就会下封后诏书,在登基大典上,太子妃应当是以皇后的身份出现,只是圣人如今迟迟不下封后诏谕,却不知是怎么回事。
不过她也不想过问,太子妃的愚蠢实在让她头疼,索性不理会。
她唤了顾明珠过来:“明日博陵崔氏长房大夫人要入宫来觐见,你让人准备一番,这是世家十数年来头一回入宫,不可怠慢了。”
崔大夫人?顾明珠愣了一下,一时心思有些浮动,眼前恍然浮现出那个高傲带着挑剔目光看着自己的崔大夫人,她要入宫了?
第472章 再次见面(第二更)
崔大夫人的马车停在了慈康殿前,看着玉阶上的殿阁,她神色凝重。
作为崔氏当家主母,她自然知道这一次入宫觐见的重要性,世家终于再次入朝,可以摆脱这十几年来固步自封的困局,也能够挽救世家渐渐衰败的局面。
为了这一天,世家付出太多努力和心血,她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一切付诸东流。
她定了定心,带着婢女向着玉阶上走去。
“太后娘娘安康。”崔大夫人行礼拜下。
太后笑着让人扶了她起来:“夫人太多礼了,说起来,我们已有十数年未曾见过了。”又让人送了榻席上来。
崔大夫人笑着谢了恩,在榻席上坐下:“娘娘说的是,已经许多年了,娘娘却是青春依旧。”
太后苦笑了笑:“我已是未亡人,不过是在宫中苦熬日子罢了。”
她话题一转,问起了家常来:“夫人从博陵到长安怕是花了不少时日吧,博陵那边如何?素来听闻博陵人杰地灵,景致秀美,却也不能过去看一看。”
崔大夫人笑着道:“博陵不过是北方小城,哪里比得上长安繁华,娘娘过奖了,从博陵到长安要六七日的车程,我走得不匆忙,倒不觉得久。”
太后点点头,又说起了崔家的事:“崔氏儿郎个个人才出众,光五郎一人就教人心折。”
崔大夫人忙道:“不敢,五郎年轻难免行事有些莽撞,还望娘娘莫怪。”
“崔家如今还有几位郎君?若是能入仕为官,倒是社稷之福。”太后笑道。
崔大夫人正好要提起一桩事,借着这个话头便说了下去:“娘娘隆恩,崔氏子弟众多,倒是有几位要入秋闱,愿能为朝廷效力。”她顿了顿,“只是还有一桩事,想求娘娘一个恩典。”
太后笑得平和:“夫人请说,不必如此客气。”
崔大夫人轻笑着:“也是一桩喜事,是荥阳郑家与崔家自来就有联姻的旧例,先前又定下一门婚事,是郑家长房大娘子与我们二房的郎君定了婚,只是族里想求娘娘赏个恩典,能够得了娘娘的赐婚,也便是两家之福了。”
其实这也是世家向朝廷表达诚意,若是能得了皇室赐婚,也就更加稳固了世家入朝的事,算是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何况赐婚不比寻常联姻,崔郑两家也能更加亲密。
太后听闻此事,笑得更是眉目舒展:“这是喜事,崔郑两家自来是世家之首,能够联姻也是好事,你便是不说,我知道了也要锦上添花的,不仅要赐婚,还要赏赐,算是我的心意吧。”
崔大夫人忙起身谢恩:“多谢娘娘恩典,能得赐婚已经是感激不尽,哪里还敢求赏赐。”
太后笑着摆摆手:“就当是我给两家添添喜。”
她吩咐徐司言:“唤明珠进来,让她替我起诏。”
崔大夫人听闻明珠两个字,目光不由地跟着往殿外望去,她早就听说顾明珠深得太后器重,一直留在太后身边,如今看来所言不虚,太后竟然连凤诏也让顾明珠草拟,这绝非寻常的信任。
顾明珠跟着徐司言进来的时候,正看见崔大夫人目光灼灼地望着她,不由地微微低头,神色依旧从容,在一旁案几上坐下,替太后写诏书。
崔大夫人看着她衣着打扮并不算出挑,半新不旧的宫装,头上也不过一两朵绒花,金玉首饰都不见,却是难得地柔和亲切,提笔写诏时神色平静安然,让人心里也不仅跟着安定了下来,少了些许浮躁。
看了又看,她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却是忽然转头与太后道:“说来惭愧,我还有一事要求娘娘恩准。”
她看了看顾明珠,笑着道:“我对零陵郡主一见如故,很是投契,不知可否请郡主作赐婚使,前去博陵崔家赐婚。”
太后脸上的笑容一滞,目光带着疑惑地望向顾明珠,又看回崔大夫人,好一会才笑道:“大夫人也喜欢明珠,这倒是不奇怪,她素来聪慧知礼,很得我喜欢,所以才一直留在身边。”
却没有说答应不答应。
顾明珠心里也是猛然一跳,不敢相信地望向崔大夫人,不明白为何崔大夫人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为何要让她去博陵。
崔大夫人神色倒是平常,轻笑着:“说来也是缘分,只因为那位嫁入崔家的郑家大娘子与郡主也是旧识,从前还时常走动,所以想着请郡主去博陵赐婚,也算是再合适不过了。”
太后这才笑着望向顾明珠:“还有这样的事?”
顾明珠微微低下眉眼:“郑大娘子与我的确是旧识,先前也曾走动来往。”
“既然是这样,那这赐婚的事便交与你吧。”太后终于松了口,“你随大夫人一道去博陵,也去看一看百年世家的风采,替我瞧瞧博陵的风土人情。”
顾明珠心中乱成了一片,脸上却是半点不敢表露,起身应下:“是。”
崔大夫人笑了起来:“郡主宽心,博陵虽然比不得长安,定当尽力款待,不敢委屈了郡主的。”
太后笑着抚了抚鬓角:“她们都是身娇肉贵的娘子出身,与安平一般,怕是都不曾出过长安城,比不得世家娘子的眼界,还请夫人多多指点她才是。”
崔大夫人忙道不敢,二人又闲话好一会,崔大夫人才起身行礼告退,乘了马车出了太极宫。
顾明珠从殿中退了出来,回了自己的偏殿坐下,心中却很是不安,她实在弄不明白,崔大夫人为何要让自己去博陵,思量了一会,让人往尚宫局去了一趟,她要送了消息给崔临,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崔临那边很快回了消息过来,却只有几句话,让她安心去博陵,一切都他。
虽然他并没有说明白事情究竟,可不知为什么,顾明珠的心里就是安定了许多,不再惴惴不安地猜测,吩咐小葵收拾行李,准备去博陵。
只是走之前,她还是回了一趟郡主府,去将军府与顾青、毛氏几人告别。
第473章 别扭的大夫人
从宫变那一日,顾青便不曾与顾明珠单独见上一面,有许多话要叮嘱也无法说,这一次听说她要去博陵,顿时又多了一份担忧,让她去了前院书房。
“……如今大局已定,太后怕是不会轻易罢休,还会再插手朝政,明珠你也该是时候替自己打算了。”顾青皱着眉头说道。
实在是不能不担心,顾明珠跟在太后身边,太后必然会将朝中之事交与她去办,她一个未出阁的娘子且不说名声如何,就是若有半分差错只怕也是难逃被卷入麻烦之中去,何况顾明玉与顾明丽都已经出阁,顾明珠身为长姐却连婚事都没有定下来,他怎么可能不担心。
顾明珠微微蹙眉:“父亲放心,我已经有打算了。”
顾青却是不肯罢休:“你如何打算?不如改日我入宫求见太后,与她提一提。”
他忽然又发觉不对,这牵涉到顾明珠的婚事,他一个男人怎么好说这些,又犹豫道:“要不让你二婶入宫说一说。”
只是毛氏又没有诰命在身,如何能够入宫,一时他也不知怎么好了。
顾明珠看着父亲那踌躇担忧的神色,心里微微有些软,轻声道:“父亲不必为我担心,我会安排妥当的。”
她也不想再留在宫中,原本入宫只是别无选择,可现在她却还有事未办完,只盼自己能够照计划顺利地离开宫中,不会牵连顾家与其他。
顾青却是想着自己房里如今没有当家主母,还得把顾明珠的事交给毛氏才行,只是他一个大兄又怎么跟弟媳妇说这个,只好一会吩咐嬷嬷去与毛氏说了。
要给顾明珠找个合适的人家才行,不用大富大贵,却要好好对待她,不能再让她受委屈了。
顾青打定了主意,也就不再与顾明珠多说了。
顾明珠去见了毛氏,毛氏却是拉着她诉起苦来:“……四娘子昨日回了府里,瞧着脸色不好看,像是受了气,回来什么也不说,只是回了自己的院子也不肯出来用饭,我只好让人把饭送到她园子里去。”
“原本以为只是跟冯家郎君斗斗气,回来待一会就回去的,也过去问了她,她什么也不肯说,还拉着脸不理不睬,我只好作罢。”毛氏说起顾明丽来连连摇头,“哪曾想就要宵禁了,她却还不肯回去,燕国公府还使了马车与嬷嬷过来接她,她都不肯走,后来还是你父亲回来了,听说了动了气,让人把她送回去了。”
毛氏连连摇头:“这才成亲多久,就闹成这个样子。”
顾明珠拧了眉头,只是又很快松开:“罢了,由得她吧,只怕再闹腾几次,燕国公府也不会再理会她了。”
对于顾明丽,她没有什么同情之心,若说是因果,那也是如今受的罪是当初作恶结下的果,她要害顾明珠与顾明玉时可是没有半分手软,如今不过是自作自受罢了,日子是自己过坏的,怨不得别人。
与毛氏作了别,顾明玉也得了消息赶了回来,拉着顾明珠:“大姐姐,博陵那样远,车马劳顿你可千万要小心。”
她从婢女手中接过一个包袱送到顾明珠跟前:“听说大姐姐去博陵崔家,走得着急,我让人备了些长安的特产,都是些小玩意,大姐姐过去送人赏赐再合适不过。”
她目光亮晶晶望着顾明珠,笑容里满是真挚。
顾明珠心头一暖,让小葵接过了包袱,与顾明玉道谢:“过些时日就回来,有什么事就让人捎了信过去。”
顾明玉笑着点头:“我会回来帮衬二婶母的。”
毛氏送了她们姐妹两出门,三人又说了一会话,才依依不舍作别,顾明玉也回了显王府去。
到了去博陵那一日,顾明珠上了马车到了北城门外,看见了崔大夫人的马车与崔家的一队护卫,只是为首的那个还是让她心头一跳,嘴角不由地弯了起来。
是崔临,他骑着马,高大笔挺地望向顾明珠的马车,一直冷淡的脸上也有了一丝笑容,映衬着他身后的朝霞,笑容镀着金边的轮廓更是耀眼。
顾明珠的马车靠过去,崔临骑着马近前来,向撩开一线帘子的顾明珠柔声道:“郡主,这一趟要数日的功夫,只怕路上很是辛苦,你若有什么就让人吩咐一声,我便让他们停下来。”
语气里浓浓的关切不加掩饰,更是目不转睛望着她,顾明珠听得红了脸,轻声嗯了一声,又低声道:“路途辛苦,郎君也加小心。”
崔临那一丝笑容越发浓郁:“多谢。”
二人对视一眼,又都很快移开去,身后崔大夫人的马车已经缓缓驶动了,嬷嬷出来笑着与崔临见礼:“大夫人请郡主出发了,若是耽误了行程只怕赶不到驿站落脚。”
顾明珠一刹那脸上更是绯红不堪,忙忙点头:“多谢大夫人。”放了帘子不敢再看崔临。
心里砰砰直跳,仿佛做了什么事被人拿住了一样,只是思量起来,又忍不住咬着唇轻轻的笑,那样奇妙的心情就像偷了糖吃的孩子被人拿住了,羞愧之余却还要忍不住回想甜蜜的滋味。
一旁的阿碧与小葵看着自己主子又是笑又是捂住脸,神色痴痴的全然没有平日里的冷静,不由地看住了,许久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她们也瞧得明白,只怕崔五郎君是真的让郡主欢喜了。
去博陵的官道虽然算得上平坦宽敞,但几日下来也让顾明珠一身酸痛,再也没有最起初的新鲜感,连崔临让人送来的糕点也都不大愿意吃,只是到了驿站她还是强撑着身子下车,与崔大夫人说话用饭。
只是教她奇怪的是,崔大夫人虽然对她还是不亲热,不冷不淡,却不再像先前那样刁难她,甚至还会问她几句别的话,她不知道崔大夫人究竟什么意思,却还是老老实实回答了。
到了晚间在驿站厢房中歇息的时候,崔大夫人使了人给顾明珠送了一个香囊来。
阿碧接了香囊,满脸惊讶,给送过来的嬷嬷屈膝道了谢,这才捧着进来了。
顾明珠刚散了发,坐在妆镜前让小葵一点点篦着发,到这时候她已经觉得浑身每个关节都在叫嚣,被马车颠得如同散了架一般,听着阿碧进来,才懒洋洋地问道:“怎么了?”
阿碧轻声道:“是崔大夫人,让人送了一个香囊过来,不知道是什么。”
顾明珠奇怪地看向阿碧捧进来那个香囊,伸手拿了过来,凑近轻轻嗅了嗅,一股清凉的药香味扑鼻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是上好的瑞香,最是提神醒脑,解除疲乏,顾明珠现在用再合适不过。
只是崔大夫人怎么会让人送了这个来?
顾明珠心中满是疑惑,却还是收下了香囊,那香囊里的香料没有问题,她没有理由不用。
第二日上马车前,崔大夫人还是那副淡淡的模样,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来,只是顾明珠对着她却再没有先前那样的提防与戒备。
说不定,崔大夫人就是个别扭的人吧。
她忍不住想,笑着倚靠在马车上,看着前面不远的博陵。
第474章 奇怪的热情
博陵崔家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在博陵拥有着无上的权威与势力,崔家的本家在博陵安平,而崔家长房的府邸却是在博陵城中。
高大古朴的府邸透着书香风流之意,婢仆如云却没有喧闹之意,行走之中都是安稳自然的姿态,让人不敢小看。
马车停在了府门前,得了消息的崔府的人早已开了府门,迎了出来。
顾明珠下了马车,抬头看了看那恢弘的牌楼,跟着下了马车的崔大夫人向着崔府走去。
崔临也下了马,走到她们身旁。
迎出来的崔府里的人不少,为首的一位更是一身重莲绫裙裳头上簪着白玉花树的贵夫人笑盈盈地迎上来,屈膝给崔大夫人见礼:“大嫂可算是回来了,我们得了消息盼了好几日了。”
这一位容貌有几分艳丽,带着那恰到好处的笑容,面相很有些精明厉害,不是个好亲近的。
她后面那位夫人看起来到时候和蔼许多,憨厚的笑容更教人心生几分好感,她笑着与崔大夫人道:“大嫂一路辛苦,快进府歇一歇。”
只是她们的目光都忍不住望向一旁的顾明珠,被她昳丽的容貌所惊,也知道眼前这位是谁,掩饰不住好奇地打量着。
崔大夫人上前半步,像是与那两位夫人亲热地说着话:“我不在府里的日子,有劳二弟妹三弟妹打点府里的事。”
挡开了那两位的打量的目光之后,这才拉过顾明珠:“这一位是零陵郡主,是太后娘娘钦命的赐婚使,带了赐婚诏谕来给玮郎与郑媛娘。”
这些消息早已送到了博陵,那两位自然也不惊奇,笑着与顾明珠见礼:“郡主安好。”
顾明珠也不敢拿大,毕竟世家地位不同寻常,她也还了礼,笑着道:“二夫人,三夫人安好。”
崔二夫人这会子已经笑得眉眼弯弯,上来拉着顾明珠好一顿夸赞:“早就听说郡主品貌出众,如今看来那话怕是说得不够,郡主如此芝兰玉树,实在是教人心生仰慕。”
顾明珠有些不好意思,轻声道了谢,脸上微微泛红。
却是不知道为何这位崔二夫人对自己如此热情。
还是崔三夫人有礼有度,轻笑着与顾明珠道:“博陵离长安路远,郡主辛苦了。”
崔大夫人看了一眼崔二夫人握住顾明珠的手,神色平淡,与顾明珠道:“走吧,进府去坐下说话,我让人给你安顿下来。”
崔二夫人忙忙接上话道:“收到消息我就让人收拾了院子出来,郡主只管放心住下,有什么不满意的就吩咐一声,我让人安排妥当。”
顾明珠道了谢,心里的疑惑更深,论起来,若是崔家人知道崔临对自己的心思,应当是对她没有善意,甚至心生抵触才对,为何这位崔二夫人却是如此热情,难道就仅仅因为自己是给二房的崔玮赐婚的缘故?
她带着满心疑惑,跟着崔府的人进了府去,崔临因为是郎君,不便随着她们一起进去,却是在走之前看了一眼顾明珠,目光里满满是沉稳的温柔,让她安心。
进了崔府,崔大夫人带着她与崔家两位夫人坐了坐,便借口自己坐车乏了,那两位才告辞走了。
她却留下了顾明珠:“郡主,崔家人不算少,只是当初嫡长房一脉留在了博陵,如今长房一脉又有了三房,方才你看见的两位就是二房夫人与三房夫人,五郎的祖母与族中的长辈,其他房的人都在安平族里,崔郑两家联姻那日她们都会过来。”
顾明珠有些懵,不知道为何崔大夫人会跟自己说这些,只好低头应着:“是。”
崔大夫人看着她,语气却是放和蔼许多:“你先去歇息吧,明日郑大娘子就要被送到博陵了,我带你去见她。”
荥阳离博陵太院,郑家便在博陵也置办了一处府邸,每次郑家娘子嫁来崔家便是在那边府邸亲迎。
顾明珠应下了,这才与崔大夫人告别,跟着婢女去了自己的院子歇下。
只是才一进门,顾明珠与阿碧小葵便被吓了一跳,这院子里正房的布置居然与顾明珠在郡主府正堂的布置一模一样,都是她喜欢的摆设,连物件都不偏不倚在该在的位置。
顾明珠一时说不出话来,心里却是再明白不过,这是崔临让人布置的,崔二夫人不会知道郡主府的摆设,只会是崔临。
他事事都想着顾明珠。
不得不说崔家不愧是百年世家,调教出来的婢女仆从都是不一般,顾明珠住进玉漱院之后,只带来了几名贴身婢女,其他都是崔家的下人。
只是她们举止有礼,行事从容,没有半点浮躁烫图,对于顾明珠的厢房,也没有半点窥探议论之意。
顾明珠在崔府的第一夜居然如此平静安然,没有人打搅她,她仿佛又回到了郡主府,翻翻书看看窗外的月色,甚至饶有兴致地想一想,觉得博陵的月色与长安也没有什么区别。
第二日一早,顾明珠在自己院中用了早饭,崔大夫人就使了人来请她。
“郑大娘子已经到了博陵郑府里,我们过去见一见吧,终究你是赐婚使,该与她见一面。”崔大夫人与顾明珠一边走一边道,“郑大娘子先前送了消息来,说是与你素来交好,听闻你来赐婚,一定要见一见你。”
顾明珠暗暗冷笑,她与郑媛的确是旧识,但实在是算不上交好,她如今被赐婚给崔三郎崔玮,只怕更是恨毒了自己,这所谓的见一见怕是也另有含义吧。
她倒也不在意,淡淡道:“是该去见一见。”
崔大夫人见她神色不动,倒是有些惊讶,郑媛提起顾明珠来的时候可没有这样淡定平静,那股子怨愤是如何都藏不住,看到现在的顾明珠,让人不由地对郑媛的说法有所怀疑。
她点了点头:“走吧,我与你一道过去,有什么话见了她再说吧。”
博陵的郑府布置得并不比长安的逊色,此时因为郑媛的婚事已经挂上了大红喜字,崔大夫人带着顾明珠进了内堂坐下,等着郑媛前来。
只是看见郑媛的时候,顾明不由地吃了一惊,郑媛的容貌算得上是端庄高贵的美,当日在长安还让诸多郎君为之侧目,娘子们都很是艳羡,可眼前的郑媛却已经彻底失去了容光,依旧柔美的脸上却是黯淡一片,眼中更是没了亮光,只有熄灭了的幽暗,她像是为了遮掩自己的憔悴,上了厚厚的妆,却更让人觉得如同美玉蒙尘,心生惋惜。
她进了堂来,恭敬地给崔大夫人行了礼,却在望着顾明珠那一刻,眼中冒出了火花来,生生燃烧了起来。
顾明珠却是半点没有动,带着点笑容地看着她,与她颔首:“郑大娘子,许久不见,别来无恙。”
郑媛却是不能不屈膝行礼:“郡主。”
崔大夫人看着郑媛那因为嫉恨微微扭曲的脸,心里更是一沉,开口道:“媛娘,太后娘娘闻知崔郑两家联姻,特意让零陵郡主带了赐婚诏谕前来博陵,也是我们两家的容光。”
郑媛慢慢收起了自己的情绪,脸上恢复了温柔的笑容,轻声道:“是,多谢郡主。”
她轻言细语地问候起崔大夫人与顾明珠一路上的行程,又关切了几句崔老夫人,一副亲切温柔的模样。
崔大夫人应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