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0翻云覆雨-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莲教的事实,我要让这些天主教的传教士晓得一下狗仔队的厉害!”

满屋都楞了,李叔同问道:“大人,这个狗仔队是什么物事?很厉害吗?”

庄虎臣心里暗笑,狗仔队把英国的王妃都给逼死了,你说厉害不厉害?但是这个和他们也解释不清楚。

庄虎臣对李叔同道:“息霜,你的笔头子厉害,你把教会包揽讼词、收留白莲教匪的事情给我写出来。”李叔同一楞:“大人,您还打算往大里弄?”

姜师爷也劝道:“大人,和洋人的交涉办到这个程度就算不错了,还是趁机赶紧收篷的好,再弄出别的事情来,怕是难以收场,洋人的事情啊!哎,如同乱麻啊,难缠!”

庄虎臣笑了笑:“我这个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料理这些洋人在行些,你们不用管,就按照我说的办!”

一群人看着信心满满的庄虎臣,洋务上的事情,这些师爷都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而且都晓得庄虎臣和洋人打交道那是从来没吃过亏的,也就由着他弄。

李叔同铺开文房四宝,略加思索,洋洋洒洒,笔不加点,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份文稿就算完成了。

庄虎臣结果墨迹未干的稿子,漂亮的蝇头小楷让庄虎臣又是嫉妒又是赞叹,用惯了键盘的手,连钢笔都用不好了,别说这毛笔了!

庄虎臣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好,就按照这个发给《泰晤士报》、《字林西报》、《申报》,反正华洋报馆都要发遍了,这一次非让这些洋和尚臭断街不可!”

姜师爷有些不敢置信道:“大人,这些洋人的报馆能不向着他们自己人?再说,洋人朝廷能容他们在报纸上随便乱写?”

庄虎臣笑道:“姜夫子,你还是不了解洋人啊!这个你就别管了,这次管叫这些洋和尚服服帖帖!”

第二百零三章 … ~大出血~

天主教驻北京的主教樊国良这几天吃饭也不香了,发给庄虎臣的电报也没个回应,这让他有些坐卧不宁,去年被义和团和清军围攻教堂的时候,他也没这么心烦过。

樊国良现在已经是中国教区的大主教了,法国政府也表彰过他在庚子年的功绩,教皇提升他是因为在庚子年他保护了四千多的教士和教民,法国表彰他则是因为联军进北京的时候,他提供了八名熟悉北京环境的传教士给法军当向导。

从他给庄虎臣发电报的第三天开始,就陆续有记者闯入西库门教堂要求采访,而且都是开门见山的就问他,教民中是不是隐藏了大量的白莲教的匪徒。教会是不是参与了中国政府的民间诉讼。

这些记者弄的樊国良头疼不已,但是这个事情哪里敢承认,只得咬着牙硬挺着不认,谁问都说是谣传。

一心要挖个大新闻的记者见这个樊国良大主教如此的不配合,哪里肯善罢甘休,既然敬酒不吃,那就让他吃罚酒。

这些新闻记者都是住在中国多年的中国通,尤其是《泰晤士报》澳大利亚记者莫里逊,他这个人是个爱较真的人,又生的英国人约翰牛的臭脾气,没过几天,他就挖出了一条大新闻。

樊国良在联军进城以后,曾经组织过神职人员到处抢劫,弄了二百多万的银子,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公开的秘密,北京的洋人基本上都这个事情,但是又不是特别清楚。莫里逊就打算拿这个事情开刀,

神父们弄了这么多的银子,可樊国良太抠门,被窝里放屁………他给独吞了!

这就让其他人非常的不满,然后樊国良又被升了中国教区的大主教。更是让其他人嫉妒。有这个基础,莫里逊没费多大的力气,就把详情挖了出来。

《泰晤士报》在西方是何等地影响力,它一刊载。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群强盗神父,领头的居然是天主教在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大主教樊国良。

这下可让新闻界爆发了,大小报纸全文转载,中国的华洋报纸更是炒地热火朝天。连远在罗马的教皇都灌了满耳朵。

樊国良现在想辩解也来不及了,时间、地点、数目,这些详情被人查个底掉,赖都赖不掉。先是这个事情,然后又爆出天主教神父包揽讼词,强霸民财等等的丑闻。一些小报更是编出神父调戏民女之类的,真的假的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没多长时间,天主教在中国已经顶风臭十里,要不是庚子年的事件刚过去不久,估计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要烧教堂、杀神父了!虽然各地官府弹压得力,没出什么大事。但是教民都没人敢去教堂了,尤其是信教地妇女,丈夫全是严重警告,敢沾教堂的边,立马就写休书!

远在甘肃的一个偏远教堂出的一个小小的教民于普通百姓的冲突,结果这些报馆地如椽大笔硬是把个势力庞大的天主教弄成了王致和,臭不可闻了。

北京的樊国良大主教在伤脑筋。兰州的庄虎臣也比他好不多少,他也在伤脑筋。

甘肃巡抚衙门里,庄虎臣正在安排今年春耕的事情,他哪里懂这个啊?全靠着西帮一些商人的帮忙。算是把种子粮给调了过来,正筹划着往百姓手里分发。

祁县乔家把高珏大掌柜又给派过来了,他原来是在娘子关给庄虎臣办过大军的供应,算是老熟人,乔家三杰中地人物,庄虎臣对他的能力绝对信的过。

高珏人长的也气派,看着没半点商人地市侩气息。他今天是穿着四品的鸳鸯补子。二品官员的红顶子,双眼的花翎。看着够煊赫了。

庄虎臣见他今天一大早就来衙门,也有些奇怪,分宾主落座,也不和他假客气,就问道:“高大掌柜有什么急事?”

高珏看起来也是着急了,连句官场的客套话都没有,直接道:“抚台大人这个赈济方案可是万万使不得啊!”

庄虎臣有些奇怪了,忙道:“哦,你说说。”

高珏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的跟他讲了起来。

甘肃百姓太穷,很多家连种子粮都没有,庄虎臣就从陕西和陕西调了一批,预备发放到这些最穷的百姓手里,又怕人冒领,还专门要求要地保和邻居具结担保,派了几百人,忙了一个多月,算是把要领种子粮地人家给统计出来,准备明天就开始发放了。

高珏是负责押运这些种子到兰州地,听下面人说了庄虎臣的章程,立刻就跑来了。

高大掌柜地分析,让庄虎臣觉得自己苦心安排的方案居然是漏洞百出,种子粮发到这些老百姓手里,可是他们都是些已经断了炊,准备逃荒的人,粮食到手,哪里会真的往地里种?等到这些种子长成庄稼,再收割以后,怕是全家都饿死了!

庄虎臣有些奇怪道:“不是听说有句俗话叫宁可饿死老子娘,不能吃了种子粮吗?把种子粮发个他们,他们还真的能给吃了?”

高珏看着这个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巡抚大人直摇头,苦笑道:“大人,这个是中原地方的说法,那些地方和甘肃不同啊!河南、山西这些地方,种的粮食起码秋天多少还有点收成,就算年景不好,一亩地也能打个百十斤的粮食,大家自然是珍惜种子粮的,可甘肃不同啊,春天种下了,一亩地撒了二十斤的种子,好年成也不过收七八十斤,十年里倒是有四、五年颗粒不收,连种子都赔进去!您可着全甘肃瞅瞅,有几亩天字号的好水田?就连地字号的中等旱田都不多啊!这里的老百姓种地都种怕了!”

庄虎臣这下不晓得怎么办了,种子粮不发吧,百姓没地种,发了吧,他们给磨成面。蒸馍馍吃了,秋天还是没有收成,要想解决问题,除非是管这些人从春天吃到秋天的粮食。可是自己哪里有能力让这么多的人吃半年的?

庄虎臣这方面没有任何的经验,只好请教高珏:“高大掌柜,你说应该怎么办?”

高珏叹了口气道:“大人地好心,我是明白的,可是这也不是个办法,以往都是遇见实在过不去的荒年了,官府办几个粥场,能舍几天粥就舍几天吧。”

庄虎臣听的直摇头,这更不是办法了。老百姓总不能吃了几天稀饭就能管一辈子吧?可是又能怎么办呢?甘肃实在是太穷了,穷地最主要原因是缺水,可是庄虎臣不是龙王爷,管不了天下不下雨的事情啊!

庄虎臣有些发愁了,摸了根烟,划了洋火点着。抽了几口,就觉得平日觉得味道不错的烟卷也抽的不是个味了,狠狠的给杵灭。

高珏看着他愁容满面,咬了咬牙道:“其实,也不见得种什么都不成,我有个主意,不晓得该说不该说。”

庄虎臣一听有门。急忙道:“高大掌柜,你快说,快说。”

高珏又犹豫了一下道:“其实,甘肃种粮食是不成的。但是有一样东西是能种的,这些年来,洋人把印度的大烟贩卖到咱们大清,百姓买了洋烟,银子都流到外洋了,咱们大清太吃亏了

庄虎臣不晓得他为什么说起这个,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就催促道:“你讲。讲错了也不打紧,都是自己人。”

高珏狠狠心道:“大人。其实大烟这个东西是最好种地,能种麦子的地方都能种,而且种大烟比种粮食赚头大,大烟又比谷子、小米耐旱,要是让百姓种大烟,收了以后,他们卖了大烟买粮食,而朝廷又能征了税,又能用这个土烟顶了洋烟,银子还是留在咱们大清,这个事情一举三得,我看能行。”

庄虎臣听的脑袋都大了,原来这就是高大掌柜的妙计啊?原来打的是种大烟的主意!

大烟是好种,撒下种子都不用管,而且确实是比种粮食赚地多,可是这个东西的危害,庄虎臣比任何人都清楚!

庄虎臣一摆手道:“这个断然不行!”见高珏还要说话,庄虎臣一摆手道:“以后这样的事情再莫提起,别的地方我管不着,但是在我管辖的范围内,但凡有敢种植、贩卖大烟的,严惩不贷!”

高珏只好点头。

庄虎臣心烦意乱,刚杵灭了一根香烟,就又点上了一根,看着袅袅升起的青烟,庄虎臣突然有了主意,前世里他曾经抽过地一种以地名命名的香烟给了他启发。

庄虎臣眼睛一亮道:“高大掌柜,我有个想法,你看成吗?我打算在甘肃大修水利,用工钱顶替给百姓的赈济,种子粮算是借给百姓的,秋收以后再还,这几个月,他们凭借修水渠、水窖、水井地工钱过上半年,这样是不是他们就能专心的种上庄稼了?”

高珏点头道:“这个是好办法,而且办水利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不过这些都要银子啊,朝廷有这么多的钱吗?”

庄虎臣苦笑道:“钱的事情,我去想办法吧!”庄虎臣下意识的摸摸自己还算饱满的荷包!这下怕是要大出血了!

作者话:很久没写过这个玩意了,兄弟有个非常无耻地请求,目前我地订阅还不错,离大封的要求不远了,在这里我希望没有订阅地朋友,如果有能力还是订阅一下吧,能让我也过一把首页大封的瘾,也算是码字多点动力。

第二百零四章 … ~求才若渴~

兰州周围的府县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修水利运动开始了,平原地区修水渠,丘陵地区特别缺水的地方家家修个地窨子,储存雨水。

各地官员连衙门都不上了,基本都扎在田间、地头去监督修水利,庄虎臣心里明白,这根本就是讨自己的好,明显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省城周围的州县老百姓打官司都找不到官老爷了。

庄虎臣心里暗暗叫苦,这哪是修水利啊,明显是烧钱,才一个月的功夫,各地报销的账目就让钱粮师爷的下巴差点掉在地上。

幸亏没推行全省,光一个兰州府周边一个多月就花掉了七十多万的银子,报销的账目开的五花八门,让庄虎臣想起一个著名的笑话,花了一万块钱挖四个树坑,结果什么都买了,就是忘记买铁锨了。

派出亲兵四处巡查,庄虎臣又微服自己去检查了几处,差点把鼻子气歪了,花了这么多的钱也就算了,看这个水利工程修成什么了!

比阴沟宽不多少就算是要灌溉三个村子的水渠了,养蛤蟆都嫌小的坑就说是给一家人储存雨水的水窖。

发了狠,摘了几个顶子,发配了几个官员,衙门口的毛竹板子打劈了一块又一块,终于水利修的多少有点样子了,黄河水引进了农田,一下子多出了上万亩的水浇地。可是再次检查的时候,庄虎臣发现这又弄的过头了,这些官员哪里是修水渠啊,简直是赫连勃勃修统万城。渠坝上连洋灰、钢筋都用上了,这又不是修黄河的防波堤!没有这些洋玩意地就使了三合土。这样的水渠,黄河水干了,它都塌不了!

看着黄河水灌进农田,村民兴高采烈,当地官员都是洋洋得意的样子,庄虎臣表面笑着,心里正在淌血啊!

一万多亩的旱田改了水浇地。居然花掉了一百七十万两银子,庄虎臣从心里往外的疼啊!要是按照这个弄法,把大清国囫囵个给卖了甘肃全省的水利建设也弄不完。

这办个事情怎么就这么难呢?好久没有挠过头的庄虎臣又恢复了老习惯,头发开始成把的掉,再这样下去。怕是用不多久就要成了“地方支持中央”地局面了。

毫无疑问,问题出在贪污腐败上,可是怎么办?庄虎臣没有办法,甘肃全省的官员全毙了,没准有个把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毙一个,肯定漏网一大批!全杀了,全罢官。那甘肃的行政就立刻瘫痪,别说这些官的后面都连着一串地朝廷大佬,就算庄虎臣发狠,耍三青子真的就把全甘肃的官员换一遍,可是谁来接替?

如果政体不改变,贪污和效率低下就没法改变。庄虎臣有时候真想狠狠心,老百姓的死活干脆就不管了,咬牙忍几年,兵练好了以后。干脆就扯旗放炮杀进北京城算了!夺下江山以后再彻底打破了重来,兴许会好点。

可是那些拖家带口去逃荒,十多岁的大姑娘两串小钱,五十斤棒子面就给卖了的难民让他真的下不了这个狠心。

庄虎臣自己给自己下了定义,不是当乱世枭雄的材料!

既然暂时干不了曹操,那还是先当几天刘统勋、于成龙吧!这大清地包龙图还是凑合着再干些日子吧!

上海租界东扩的土地已经弄好了,柏油路面也修了。还通上了自来水、路灯、有轨电车。别说老鬼子雷纳当神父当的不怎么样。做买卖倒是一个好材料,他居然晓得修了一条商业步行街!

整条街的地面是用坚硬、光滑的柚木铺成的。现在是上海租界一大景观了!

庄虎臣听说以后也是直吐舌头,奢侈!奶奶地,真奢侈!

可是这个钱花的太值了!

临街的铺面出租情况好的吓人,一栋四层地楼房改了百货公司,每年的租金是十五万两,而且要一次性先交四年的租金,这栋楼修起来总共才花了三十万两的银子啊!

房地产还是好赚啊!

“点金钱庄”的买卖也好的惊人,一年庄虎臣的股份起码能分三百多万两地红利,上海地分号现在打出了旗号“一元即可存款”,一块洋钱就能开户,这个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虽然看起来没有别地票号“万两银子一句话”来的痛快,但是业务拓展的速度让钱庄不停的招跑街都来不及。

两处的买卖一年能给庄虎臣弄七八百万的银子,真的不算少了,可是庄虎臣却前所未有的感觉穷!

陕西的协饷因为总督长庚作梗,一个大子都没运过来过,甘肃、新疆的厘金几乎是左手进来,右手就出去,只够发饷银的,典型的工资财政!

庄虎臣现在是进退失据,愁的睡不着觉,三个老婆都没心思去搭理,过的日子跟和尚差不多。

前些日子听说,朝廷要厘定新官制了,庄虎臣倒不怕有人动自己的甘肃巡抚、甘军提督的位置,吓死朝廷的人也没人有这个胆量,要是逼反了甘军,哪个承担的起?

现在庄虎臣天天就盼着这个旨意能早点下来,干脆就全面的官员调整一次,如果选官和官僚体制不改变,现在这个局面就无法真正的转变。可是又觉得真是旨意下来了,也同样是没用,哪里有人可以接替这些人?如果换一批什么候补道、候补知府之类的东西,不过是撵走了一只吃饱的虎,迎来一只还饿着的狼。

就在庄虎臣发愁的时候,李叔同从外面走进了签押房,拿着份账本对庄虎臣道:“大人,兰州府的水利工程大致修了个样子了,这个是报销的账目。您过过目。”

庄虎臣真是懒得看,越看越心疼。

李叔同又问道:“大人,其他各地道、府、县都纷纷请求大人拨款,他们也要按照兰州的样子修水利。”

庄虎臣连连摆手道:“算了吧,这都已经弄地鸡飞狗跳墙了,他们还闹?”

李叔同知道庄虎臣犯难,笑道:“大人愁的是手下无人吧?”

庄虎臣连连点头:“是啊,就咱爷们几个。就算是铁打的也捻不几根钉子啊!息霜,你有主意?”

李叔同笑道:“这些日子,我也在想这个事情,总算是有了点想法。”

“快说,你快说!”

李叔同自顾自的坐了下来。从桌子上庄虎臣的烟盒里掏了根奥匈帝国的“尼尔”牌洋烟,划了火柴点着。

庄虎臣见他的做派,越看越觉得象他那个干岳父杨士琦,急的想窝心脚踢死他。

李叔同吐了个烟圈,笑着道:“大人可还记得,甲午年之后,张香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劝学子们留学东洋?”

庄虎臣眼睛一亮。点头如小鸡吃米。

李叔同又道:“这些人最早走地一批,已经去了东洋三年了,抚台大人难道没有打过主意吗?”

庄虎臣挑大指道:“高!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庄虎臣是真的没想到过,他满脑子的打小日本,哪里想过在日本还有这么多的中国留学生啊!这些人就算都不是什么好学生,也比那些拿银子捐的官强了百倍啊!

三年前。张之洞写了一篇著名地《劝学篇》,劝告学子留学东洋,说日本文字、语言比较容易学,而且西洋的书籍日本都翻译过了。在日本留学花钱也少些。

这几年,朝廷对留学生比较看重了,升官也快,不是当年留美幼童那样回国无用武之地了,很多有钱的人家都觉得这是条出仕的捷径,起码比科举容易些,也比捐官清贵。所以在日本的留学生相当的多了。

庄虎臣立刻就下了令。对李叔同道:“咱们派人去日本,不管学政治、经济、机械、军事的。都要,回国以后,只要考试合格,立刻就给派差事!***,这些混蛋官快把我气死了!”

李叔同正色道:“大人,甘肃苦穷,咱们想招人,人家未必肯来吧?“

庄虎臣略一思索道:“咱们多给些银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李叔同摇头道:“大人,这些能留洋地,哪个是穷人家的孩子?使银子怕是也动不了他们的心啊!”

庄虎臣也觉得他说的对,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理,我倒是有个办法,哎,还是没人才啊,这个要有个好笔杆子才能办的了。”

李叔同问道:“大人有什么好主意?”

庄虎臣反问道:“息霜,你说说,年轻人最想要什么?”

李叔同思忖了一下道:“前途、出路、尊重!”

庄虎臣笑道:“就宣传这个,让他们知道,只有到甘肃,才能让他们有最好地前途,最能让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最多人的尊重,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是中国的希望,说明白点,就是让这些人觉得自己就是中国地救世主!”

李叔同连连点头。

庄虎臣想起了辜鸿铭,当年他的那个义父就是一番慷慨陈词,让他自以为将来中国的命运就靠他一个人挽救,所以这个有一半洋人血统的家伙,成了彻头彻尾的中国文化优秀论者。

李叔同问道:“大人有什么具体的安排?”

庄虎臣对他道:“咱们需要在日本办一份报纸。”

李叔同疑惑道:“办报纸?在日本?”

庄虎臣笑道:“不错,是在日本!”

李叔同想了半天,对庄虎臣道:“大人,这个差事就交给我吧,学生别的不行,就是这个笔杆子还说地过去,定能让那些学子乖乖地跑到兰州。”

庄虎臣摇头道:“你去不行,你去我这里就更没人了。”

李叔同坚定的说道:“大人,就让我去吧,少了我一个人,没准我就能带回来一百个可用地人才,您就当是钓鱼了,我就是大人的鱼饵。”

庄虎臣被他逗笑了:“我可没用过你这么大的蚯蚓。”

两个人正在笑,外面姜师爷跑了进来。

庄虎臣看着他满头的汗,笑道:“老夫子,什么事情急成这个样子?”

姜师爷喘着粗气道:“东翁,有,有,有旨意!”

庄虎臣一楞,这个时候朝廷发什么电谕啊!

庄虎臣拿过来一看,原来是慈禧要从西安回北京,让庄虎臣随驾。

庄虎臣把电报递给李叔同,他在仔细的看着。

姜师爷又道:“大人,还有西安的寿元大人的一份密电。”

庄虎臣觉得有点问题了,忙接了过来,有些不悦道:“姜夫子啊,你怎么说话大喘气啊!”

庄虎臣是真的不想去北京,只要一离开甘肃,离开大军,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总觉得没底。

可是看完寿元的电报,觉得不去肯定是不行了。

李叔同又看过寿元的电报道:“哦,想不到李中堂过世前举荐的是袁世凯接任他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听我岳父大人说过,李中堂是最讨厌袁世凯的。张香帅也举荐了袁世凯,看来他这次升官是没跑了!”

庄虎臣冷笑道:“谁当这个北洋大臣都行,就是这个袁世凯不成。”

李叔同有些奇怪了,但是看见庄虎臣恶狠狠的表情,也不敢再问下去了。

庄虎臣对李叔同道:“你把王天纵叫过来,让他安排一下,我立刻启程去西安。”

庄虎臣心里暗道,北洋军绝对不能让老袁抓到手!老子说什么也把你的好事给搅和黄了!

昨天求了大家一下,结果真的有几十个朋友订阅了

第107章,在此,我真诚的感谢大家!

这些章节,我会让主角在西北建设根据地,可能会很不爽,没办法,中国当时的现实情况就是那样,我不愿意塑造一个冷血,为了个人的成功可以坐视千万人的生死而不动心的枭雄。

另外,透漏一下后面的内容,很多朋友说过,为什么主角不建设海军。我当然知道海防的重要性,但是我又不愿意脱离当时的实际情况去YY,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今后庄虎臣会一毛钱都不花就白捡一支海军,而且不算太弱啊!起码放在亚洲还算是比较强大的舰队!

呵呵,我写书的特点大家都知道,不会过分YY的!

第二百零五章 … ~庄虎臣的歪理~

庄虎臣带着王天纵和几十个亲兵,搁下手里的公务,立刻就要赶往西安,可是现在是正经的巡抚了,封疆大吏,不象以前想去哪里拔脚就能走的。

临行前,对李叔同千叮咛万嘱咐,赈济百姓的事情马虎不得,万一弄的不好就是烽烟四起,另外对秀水村的教案一定要咬死了,务必办成铁案,绝对不能出纰漏。

又交代陈铁丹、李贵、马福祥这些人,新兵的训练也一定要抓紧,那把须臾不离身的六子转轮交给了李贵,凡是不遵守巴恩斯少校的命令,扰乱正常的训练的,军法从事,敢有不服的,就地正法!这把枪就算是尚方宝剑了!

庄虎臣带着随员出了城就要去西安了,马樱花和马福祥这些人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马福祥自己都看不下去了,硬把妹妹拽回了兰州城,马樱花就这样还是一步三回头,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庄虎臣笑道:“九姑娘,回去吧,又不是生离死别,放心吧,最多两个月,我还你一个活蹦乱跳的王天纵。”

马樱花眼泪还挂在脸上,就羞红了脸。

马福祥苦着脸,一步三叹。

庄虎臣对着马屁股抽了一鞭子,战马慢慢的跑了起来。

王天纵紧随着保护他。

庄虎臣看着有些神不守舍的王天纵道:“怎么样,什么时候办喜事?”

王天纵疑惑道:“办什么喜事?”

庄虎臣用鞭子指着他笑骂道:“水仙不开花,你装什么洋蒜?我是问你和马福祥的妹子什么时候办喜事?”

王天纵的黑脸立刻变了紫茄子:“大人莫开玩笑了。”

庄虎臣指着他道:“你这个人啊,还不如人家一个大姑娘爽利,还他娘的中州大侠呢!纯粹给河南人丢脸,没出息的东西。”

王天纵苦涩道:“大人。人家是回回,跟咱们不是一个教,弄不成事儿啊。”

庄虎臣打趣道:“那你也信了回回的教,当了上门女婿,再写个什么文书,写个小子无才,祖上无德,自愿入赘马家,生男生女均随马姓

王天纵一听。脸色煞白道:“大人,要是这样,我宁可当一辈子地光棍,给大人干一辈子的亲兵,这辱没祖宗的事情做不得。”

庄虎臣笑道:“你还真不爷们,开不得个玩笑,管他什么汉人、回回,喜欢哪个。娶了便是,咱爷们肯娶,是他们家的造化!”

庄虎臣笑着笑着,就想起原来在祁县的时候,自己酒后对杨士琦说的,管它汉人、满人,旗人、民人,喜欢就娶回家去的话。

容龄泪流满面的样子,让庄虎臣心里隐隐的痛。哎,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在法国过地好不好。

庄虎臣的心事,王天纵哪里晓得。他本来就不是个胆小怕事的,再加上天天和陈铁丹、李贵这些小坏蛋混在一起,也养成了混不吝的性格。

他见庄虎臣支持,也是热血冲头,连连点头道:“大人说的是,管他呢,她家里人要是不愿意。抢也抢回去做婆娘!”说罢。脸又拉长了:“大人,还是不中啊。她娘家人是马福祥啊,马回回那是咱们自家的弟兄,弄这个对不住朋友啊!”

庄虎臣正色道:“旭九啊,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你想啊,你是马福祥的弟兄吧?”

王天纵也没明白他地意思,只是点头道:“是啊!”

庄虎臣又道:“马樱花是马福祥的妹妹吧?自己的妹子和自己的好兄弟情投意合,他这个做哥哥的从中作梗,那是他对不住你们啊!”

王天纵被他说糊涂了,感觉似乎有道理,点头道:“大人说的,好像是这么个理。”

庄虎臣一拍大腿道:“这就是了啊,你看啊,马福祥是我的下属,我的话算是军令吧?不遵军令就算是不忠了吧?马樱花是她妹子,她父母死的时候把她托付给了马福祥,马福祥没给她找个好人家,耽误了她地终身,算是对不起马樱花的父母之托,马樱花地爹娘是马福祥的叔叔、婶婶,马福祥算是不孝了吧?耽误妹妹地终身,算是不仁了吧?有妹妹不嫁自己的好兄弟,这算是不义了吧?他马回回要是敢不把妹妹嫁给你,那他就是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东西!”

王天纵更是迷糊了,被庄虎臣这一大通忠孝仁义的大道理讲的头都疼了,似乎觉得马福祥不嫁妹妹就是天理不容了。

庄虎臣笑道:“你放心,马福祥是我的属下,也是咱们的兄弟,我是不能眼看着他成为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地东西地,咱们得拉他一把啊,不能让他越错越远。”然后又指着王天纵道:“旭九,你娶马樱花现在不仅仅是你们两个的事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