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00翻云覆雨-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士琦哈哈大笑:“我啊,在北京的时候就喜欢玩票,这京戏本来就是我们安徽传过去的。现在很多词发音还带着淮音,要是纯粹按照官话,那就不好听了。”
小翠喜甜甜一笑,又剥了个葡萄塞到他嘴里道:“大人学问真好。”
杨士琦摇头道:“上次给你写那个新词地人,那学问才是好,才华横溢啊!可惜杨某人福薄,无缘一见!遗憾啊,遗憾!”
小翠喜惊异道:“大人何等身份,给我写词的不过是一介寒儒,见不见的又如何?”
杨士琦眼睛一亮:“哦。写词的才子,你能给找来?”
小翠喜低头想了想道:“大人,他现在就在楼下。”
杨士琦何等聪明,马上哈哈大笑道:“莫非这个才子是你的相好?”
小翠喜脸上泛起红云,低声道:“大人莫取笑翠喜。”
杨士琦站起身道:“文章千古事,这样的才子怎可不见,翠喜姑娘是不是能把这位风流才子请上来,让我见一见?”
小翠喜为难道:“他是经常来找我的,可又没什么钱,嬷嬷就不想让我见他。怕他误了生意,我若把他招来,怕嬷嬷又要骂人了。”
杨士琦脸色一变,声音阴冷地怕人:“一个老鸨子算什么东西?总归是个逼良为娼的货色,惹恼了本大人。今天就封了她的王八窝。八十斤大枷让她这个龟婆尝尝味道!你去,就说本大人要见。看谁敢拦你?要是今后有人为难你,你就报我的名号!这上海还是我姓杨的说了算!”
小翠喜半是惊惧,半是欢欣,急忙唤过小厮,让他去请。
不多时,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男人走了进来,他很白净的面庞,眉如墨画,两只眼睛纯净的如同黑玛瑙,一身青布长衫,还真是个风流俊雅的年轻书生。年轻人见道杨士琦,打了个千道:“学生给大人见礼。”态度还算谦恭,但是神情里的傲气压抑不住。
杨士琦上下打量了他一下,哈哈大笑道:“好,果然是个才子,先生台甫如何称呼?”
年轻人道:“学生李叔同,草字息霜。”
杨士琦笑道:“坐吧,坐吧,不要拘束,我今天冒昧把你请来,不要见怪啊!”
李叔同微笑道:“大人守牧一方,学生能有幸见到大人,那是修来地福气,冒昧二字,大人过于言重了,学生受不起。”
杨士琦对小翠喜笑道:“你是个有眼光的,果然不凡,才气纵横,却不骄矜,不错,不错。”
小翠喜只是窃笑不语。
杨士琦对李叔同问道:“你现在是什么前程?”
李叔同苦笑道:“学生只是中过童子试,现在更是断了进学之路,能苟全残躯与乱世,就是不错的了,岂敢还想什么前程?杨士琦摇头,不以为然道:“你如此年轻,又是个有才学的,为什么不给朝廷效力,却学什么魏晋名士隐居市曹,不是正途啊!”
李叔同轻叹一声道:“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这个道理。学生何尝不晓得,但是学生叹。
杨士琦笑道:“年纪轻轻,就唉声叹气,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妨明言。”
李叔同沉默了一会。鼓足勇气道:“不敢欺瞒大人,学生实在是个党!”说罢,忐忑不安的看着杨士琦。虽然现在朝廷已经不再捉拿什么康党了,但是毕竟还没下明旨赦免。
杨士琦听他说完,朗声大笑道:“原来就是因为这啊?这算什么事情?你又不是梁启超,又不是康南海的亲传弟子,也没谋划叛逆,不怕跟你实说。我也是康党,家兄杨莲府也是康党,就连李中堂他老人家也是康党!他老人家对着太后就说自己是康党,连老佛爷都没说什么,还怕别人说三道四?”
李叔同一听,喜形于色。两年前,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幽禁瀛台,六君子人头落地,李叔同少年心性,本是支持变法维新的,他听的这个消息,刻印章一方泄愤,上书“南海康梁是吾师”,不想被人发现,给告到官府,全家急忙从天津逃到上海。躲在法租界。后来派人去天津打听,似乎官府对这个追查也不甚紧,但是从此断了科举出仕的念头,整日里在戏院里打混,现在居然听说朝廷不追究了,真是喜出望外。
李叔同壮着胆子问道:“大人看来是赞成康南海地主张地了?”
杨士琦笑道:“当然,康南海的学问是很好的,他的主张我看大半可取。”
李叔同又问道:“康梁二公地主张志在富国强兵,为什么朝廷要废除新法?”
杨士琦微微笑道:“这个里面地事情就多了,康有为学问不差。但是气量狭小,若由他主政,怕是又一个王安石,王荆公之法难道就不是善法?可是他变法变地伤了大宋国本,朝堂里党争酷烈。大宋之亡。实是始于王荆公!若换一老成持重的同样施行其法,说不定大宋就又再次中兴也未可知。”
李叔同沉吟许久道:“大人地意思。朝廷要用康梁之法,而不用康梁其人?”
杨士琦点点头道:“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我与先生一见如故,我爱先生才学,故此交浅言深。”
李叔同恭敬的一揖到地道:“大人对学生推心置腹,学生感激不尽。杨士琦把他搀扶起来道:“不必拘礼了,这里又不是衙门,哪里有什么大人?你、我均是翠喜姑娘的知音人罢了!”说完,看看满脸红云的小翠喜道:“你们俩,郎才女貌,一对璧人,我看甚是合宜,既然是郎有情,妾有意,干脆选个好日子就把事情办了!”
小翠喜用袖子捂住脸,头低到胸前。
李叔同面有难色道:“学生何尝不想?先父早亡,学生是被兄长带大地,也是他给我开的蒙,可谓半兄半父,可是家兄甚是古板,怕是难以应允啊,学生正为这个事情发愁呢!”
杨士琦想了想道:“哦,令兄是因为翠喜姑娘出身书寓,怕人家飞短流长?这个好办,索性我托个大,回头收了翠喜为义女,将来也不图你家什么聘礼,我送份嫁妆,就算我杨家嫁女了,只是不晓得翠喜姑娘愿意不愿意?”
李叔同激动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跪到杨士琦面前道:“学生谢大人成全!”
小翠喜也跪下道:“翠喜谢大人大恩。”说罢,连连磕头。
杨士琦假嗔道:“翠喜,你叫我什么?”
小翠喜突然明白过来,娇羞的叫道:“谢谢爹!”
杨士琦哈哈大笑,把他俩搀扶了起来。
李叔同现在晕晕乎乎,如同做梦一般。
杨士琦拉着他的手亲热道:“以后翠喜是我女儿,你就是我女婿了,都是一家人,我也不和你假客套,今后翠喜嫁了你,你们靠什么过日子?”
李叔同想了想道:“学生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学生还读过几天书,将来寻个馆,当先生也养的起家。”
杨士琦头摇的拨浪鼓一般:“不行,不行,我杨家地女儿怎么能过那样的日子?”
小翠喜插话道:“我不怕吃苦,穷点不算什么,就算拉棍讨饭,我都不怕。”
杨士琦嘴一撇,笑道:“这女孩就是生外相,还没嫁呢,就这么急不可耐了?”
小翠喜羞的脸发烫,急忙去给他俩倒茶。
杨士琦对李叔同道:“我那天听到你的词,就派人打听过你,也听说了你的学问,满腹经纶如果白白浪费了,不是太可惜了?”
李叔同问道:“那依大人的意思呢?”
杨士琦笑道:“你可听说过庄虎臣大人?”
李叔同正色道:“庄纷卿大人以娘子关孤城拒八国之联军,杀敌无算,生俘上千,又在谈判桌上和洋人争斗,他的壮举学生钦佩不已!”
杨士琦点头道:“既然你晓得就好,庄虎臣大人和我是至交好友。我有意让你在他的幕府谋个出身,你觉得可好?”
李叔同急忙拜倒:“学生谢大人栽培,今后学生但凡有丝毫的进益,绝不敢忘记大人的恩德。”
杨士琦又把他扶起来道:“你这样拜来拜去地,你不累我都累了,再过几天,你我便是翁婿,自家人别这么多礼数。”
李叔同点头称是。
小翠喜给杨士琦的杯子续上茶水,杨士琦笑道:“你明天去衙门,到我那里取些银子给翠喜赎了身,老住在这里也不是个事情。”
李叔同摆手道:“这个不劳大人再操心了,学生已经让家人把老家的地卖了些,前几日说已经卖掉了,银子这几天就送到上海,够给翠喜赎身用的了。”
杨士琦笑了笑道:“好了,我也该走了,你们小两口说说私房话。”
说罢,自顾自的开门出去了,李叔同和小翠喜要送,被他一摆手给挡了。
杨士琦走到外面,自语道:“大人的身边,也真的要有几个得用的人了,但愿这个李叔同不要是个赵括、马谡啊!”
第一百六十二章 … ~火烧銮仪殿~
杨士琦在上海装病,而北京的李鸿章则是真的病了,而且病的很重。这下,那些原本连见都见不到的各国公使都着急了,走马灯一般去贤良寺探望。现在公使团压力空前,上海租界的大班和驻上海的各国领事都纷纷来电报催促尽快结束和谈,恢复上海的治安。上海道杨士琦虽然很配合,而且确实动作不小,抓了上千人,还派了七、八百的绿营兵保护租界外围,但是效果不佳,越抓租界越乱。
公使团现在都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议和没有结果,混乱的局面就不可能得到控制,而且最终很可能演变成一场全中国的反对洋人的行动。如果四亿五千万人都行动起来,那不是任何一个国家所能对抗的,这里不是印度,也不是非洲或者南美,这个国家拥有一个绵延了几千年的思想和价值体系…………儒学。而一个拥有统一价值观的民族是不会随便就被人征服的,即使是作为征服者的鞑靼人,他们最终也只能向这个价值体系低头,接受并融合进这个价值体系里,任何试图消灭这个思想系统的努力肯定会是徒劳的,并最终被这个看起来软弱的思想吞噬的连渣滓都剩不下。
目前看来唯一有能力控制局面的,居然是那个在列强眼里都不入流的满清朝廷,现在就算公使团想不议和都不可能了。现在李鸿章一病,公使团就真急了。满清朝廷派出是三个议和大臣。庆王爷,公使都是很熟悉地,他管总理衙门多年,公使们提起他,都是连连摇头,他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个屁地。问他什么都是一句话:本官做不得主,此事要请旨意。
庄虎臣通洋务,但是他首先官卑职小,而且又是个好战的,几句话说的不中听,就张口闭口整军备战,而且动不动就拿手里的一千多联军俘虏说事儿。偏偏报纸上都还替他说话。如果一但开战,那么这些俘虏肯定就都没命了,而且报纸的说辞,不用想都知道内容。舆论导向必然是庄虎臣是被这些公使们逼的万般无奈才杀了俘虏,那公使团回国后乐子就大了,俘虏地家属不把他们都宰了就算客气了。
病榻上的李鸿章一下子就被公使们围了起来,一个个你前脚走,他后脚来。美国公使康格是头一个来的,他先是问候了李鸿章几句。然后就很直接的告诉庄虎臣,要求他态度一定要强硬,对任何侵犯到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要求都要给予最直接的反击!甚至暗示,如果公使团以武力威胁,让庄虎臣不要害怕。打就打了!美国驻扎菲律宾的舰队将给他做后盾。
李鸿章最不待见地康格。这个联军中地“叛徒”刚一走,奥匈帝国公使就来了。他也是先说了几句客套话。安慰李鸿章放心养病。李鸿章刚表示了谢意,他就打开了话匣子。先是表态支持美国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门户开放”外交照会,然后就是苦口婆心的劝说李鸿章不要害怕英、法的威逼,维也纳的皇帝陛下将会旗帜鲜明的站在清国政府一边,然后又开始大谈中国和奥匈帝国的传统友谊,然后又夸奖李鸿章当年大批量订购奥匈帝国的武器如何明智,并询问庄虎臣,这些奥匈帝国产的曼利夏洋枪是不是很好用?说来说去,最后地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清国政府不要答应法国和俄国的领土要求。
庄虎臣不禁感叹,这家伙的口才真不错,有点当个政工干部的潜力。这哪里象个侵略者,似乎是最好的哥们见朋友被人欺负,怕自己怂了,过来打气鼓劲地。联军里地“奸细”可不是一般的多!
等奥匈帝国公使走后,辜鸿铭兴奋道:“中堂,纷卿兄,你们看到了吗?公理自在人心啊!这些强国都支持咱们!这天下还是有道义地!”
李鸿章对辜鸿铭一向是不待见,躺在病榻上还摇头道:“汤生见事见的浅了,纷卿,你说说看法。”
庄虎臣叹了口气道:“现在我们中国的事情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了辜鸿铭皱眉道:“哦,纷卿兄,你说明白些。”
庄虎臣围绕着李鸿章的病榻边踱步边道:“现在日本、俄国、法国是打算在中国切一刀的,而美国、德国、奥匈帝国是希望保持东亚均势,不希望谁在中国做大,说到底是利益,对这些洋人来说,哪里有什么道义可言?不过,这也正是咱们可以利用的机会
李鸿章打断了他的话,摇头道:“纷卿的意思,我是最明白的,以夷制夷嘛,可是对付洋人如喂虎,饱则遁去,饿则嗜人,这个度不好拿捏啊!”
辜鸿铭激动道:“难道这个世界就没有公理和正义可言了吗?”
庄虎臣冷冷道:“公理和正义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辜鸿铭听完,嘴唇蠕动了半天,这个能言善辩的家伙,头一次被人憋的脸涨红,说不出话来。
庄虎臣很清楚,在力量极度悬殊的情况下,什么阴谋诡计都是扯淡。眼下美国和奥匈帝国的态度是很明确,美国连帮大清朝廷动武的话都差点说出来了,巨大的贸易利润对于大财团诱惑太大了,他们是敢于冒一切风险的。可是美国毕竟是个后起之秀,现在力量和欧洲强国比起来,还是差的太远,尽管庄虎臣知道美国的战争潜力是无限的,可是奉行孤立主义的他们怎么会为了遥远的太平洋东岸的战争去孤注一掷呢?政治上的表态唱唱高调和军事上的行动是不能划等号的。
奥匈帝国已经江河日下,就看他派到联军的几十个人,根本就是个跑龙套、摇小旗的货色,让他去和法国、英国死磕,哈布斯堡王朝怕是还没这个胆量。奥匈帝国讨好清国朝廷的目的,怕还是当年从它那里进口了大批的军火,让它觉得既然不能在中国切一块下来,那还不如装个好人,将来在贸易上弄点好处。
庄虎臣走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缓缓道:“关键还是英国,就是英国!”
李鸿章在病榻上叹了口气道:“这英国人不知道被小日本下了什么迷魂药,和小鬼子越走越近,今后怕是心腹大患啊!”
庄虎臣心里暗自感叹道,要不是您老人家在甲午年仗打的太烂,英国看在您的北洋水师面子上,早就和大清结盟了,还轮到东洋小鼻子去舔英国人的屁股?甲午战争以后,特别是“三国干涉还辽”的事情过去,朝廷的亲俄态度一天比一天严重,就连张之洞、刘坤一都喊着“接强援”,李鸿章更是把俄国当了救星,要不是满清朝廷对俄国这么亲近,英国也不会急于和小日本勾搭。可是这话也只能在心里说,和李鸿章说俄国的野心如同对牛弹琴!李鸿章也知道俄国不是什么好鸟,但是日本是扎在李鸿章心里的刺,只要能有人帮他把这根毒刺拔了,哪怕是要他的老命,他也答应。
庄虎臣道:“现在英国的态度至关重要,只要英国人能答应不要那么高的赔款,其他国家就好办了,我估计,现在最想从咱们中国弄大笔银子的,就是俄国。”
李鸿章强打精神道:“纷卿,怕是你分析的有误啊,我国需要俄国帮助,俄国何尝又不需要我大清帮它抑制日本?何况这些年,我国和俄国交情甚好,俄国索要巨额赔款,把咱们大清朝廷弄垮了,对它怕是也什么什么好处?”
庄虎臣苦着脸道:“中堂,咱们大清现在还有能力抑制日本吗?”
李鸿章苍白的脸变的更加没有血色了,开始剧烈的咳嗽。
庄虎臣看着这个衰朽的老人,心里感觉酸酸的,忙忙碌碌一辈子,到老了,淮军、北洋什么都没了,只落得个“李二先生是汉奸”的名声。虽然甲午之败,李鸿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他这个护短的习惯,弄的淮军北洋上下腐朽不堪,都晓得李中堂不会对自己下死手,所以一个个都是胆包了天,军舰都敢拿来走私,还有什么是不敢干的,但是如果把甲午之败全算他头上,也难说是公允啊!李鸿章保舰制敌,诱敌深入,迁都持久抗战的建议,确实不算是见识差,可是光绪能同意吗?翁同和这些清流又如何能容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几个下人见李鸿章咳嗽的厉害,急忙倒水,把药拿来,服侍他吃了药,李鸿章躺在床上,一副心丧若死的表情。
庄虎臣走到床前,轻声道:“中堂,您就先歇几天,议和的事情就缓缓再说吧。”
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戈什哈连滚带爬的就跑了进来。庄虎臣轻声训斥道:“你急什么?火上房了?惊扰了李中堂怎么办?”
戈什哈满脸焦急道:“回大人的话,宫里太监来报,銮仪殿走了水了!”
庄虎臣楞了,怎么,銮仪殿被火烧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 ~中俄密约~
銮仪殿失火的事情,太监讲的让庄虎臣听了就觉得太假。什么一个炸雷就劈到了大殿,就算雷劈紫禁城,那估计也要先劈三大殿,銮仪殿的高度并不是紫禁城的至高点,这点常识庄虎臣还有。
晚上,庄虎臣专程去了石头胡同找了赛金花,这位赛二爷还是惊魂未定。她犹豫了再三,终于说出了实情,瓦德西要在这位当年的状元夫人面前摆自己联军统帅的谱,就把赛金花接到了銮仪殿,晚上就睡在慈禧的龙床上。
俩人一个是***场的红牌,一个是偷香窃玉的行家,自然是干柴烈火。几番云雨,九浅一深、十分快活,一阵疲乏,俩人就都睡着了。自打联军控制了紫禁城,这些太监也懒了,銮仪殿里竟然有老鼠叫声,赛金花是女人,自然是怕的。瓦大帅恼恨这小畜生搅扰自己的好梦,就俯下身子,把大皮靴仍了过去,老鼠被吓跑了,但是一个烛台也倒了。可是瓦德西正是疲倦,也没注意到,烛火点燃了幔帐,等到俩人交腿叠股睡的正酣的时候,被烟雾给熏醒了,匆忙中赛金花就披着瓦德西的军装跑了出来,而瓦大帅则是光着膀子就冲了大殿,外面的太监看了个清楚。瓦德西急忙唤人救火,而恰恰是在那天晚上,天上打了几个旱雷,太监就自作聪明的以为是俩人秽乱龙庭,惹得老天发怒,用天雷劈了銮仪殿。
庄虎臣听完,苦笑着摇头,本来是和瓦德西商量过的,等到议和进入到关键的时候,瓦德西突然搬出銮仪殿,以表示一下德国政府的态度。虽然不见得能起什么大的作用,起码也是一种政治姿态,现在也不需要了,瓦德西就是不想搬也得提前搬了,銮仪殿被烧的黑漆麻乌地,不好好装饰一番根本就不能再住人了。
庄虎臣对瓦德西现在真是心凉透了,本来辜鸿铭以为摆平了瓦德西就能让列强就范。庄虎臣虽然不敢这么乐观,但是也死马当做活马医,还把赛金花送上去当了礼物,现在可好,一点用没起,还搞了这么一出火烧銮仪殿。将来说评书的怕是要加上一段:“庄虎臣巧设美人计,瓦德西火紫禁城。”批语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庄虎臣一心的郁闷,回到贤良寺就躺下了,可是怎么也睡不着,现在割地的问题似乎是不太大了,毕竟列强谁都害怕弄的过了头,现在的八国联军翻脸就来个七打一。现在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搞了一份议和大纲。要求赔款七亿两。而另外七国公使又弄出一份议和大纲,要求赔款四亿五千万两。这个四亿五千万两的赔款要求,曾经让庄虎臣倍感屈辱,现在看看,比起那份来,还算是便宜地!
李鸿章这两天也似乎也觉得自己日子不长了,对完成议和焦躁不安,恨不得当天就签字,让这个事情划一段落。那份因为被上海《字林西报》全文刊登了所谓的全文。惹的列强和国内沸沸扬扬的所谓的《中俄密约》,现在李鸿章更希望在他死前能够签字。《字林西报》刊登的条款那纯属是捕风捉影,但是李鸿章确实和俄国曾经签订过一份《中俄密约》。
甲午年之后,日本对中国领土地垂涎让国内多少有点见识的人都忧心忡忡,英国人和日本人又明显的在中国势力范围划分上达成了某种默契。这让朝野上下对原来一直执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产生了极大的怀疑。甲午战争的时候。也没见到英国和美国怎么去制止日本啊!但是俄国用“不惜动武”逼迫日本将吃到肚子里地辽东半岛又吐了出来,让朝廷大喜过望。原本视日本为“蕞尔小国”。我天兵一到,必能犁庭扫穴地军机大臣翁同和竟然是头一个支持“联俄拒日”的,而张之洞和刘坤一更是叫的凶。
恰巧碰见沙皇加冕,各国要遣侍庆贺,本来大清朝廷是安排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去的,可俄国有些恼了,认为派的人级别太低,不给俄罗斯面子。朝廷里够分量的大臣都不愿意去这罗刹苦寒之地,光绪皇帝又想起了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被群臣弹劾卖国而赋闲的李鸿章了。一道上谕:“着特命头等钦差大臣李鸿章往俄国致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
李鸿章也不想去,莫斯科万里迢迢,而且据说那里的人都是野蛮的食人生番,至今还茹毛饮血,虽然李鸿章是搞洋务地,不信这些村愚的昏话,可是毕竟七十的人了,长途跋涉毕竟还是太辛苦了,中国人的老习惯,死也要死在家乡啊!万一死在外国番邦,那真是客死异乡,成了游魂野鬼了。李鸿章就以在日本中了一枪,伤没好为由推辞,可朝廷说什么也不准,李鸿章无奈,只能去了。在出发的陛见地时候,李鸿章和光绪谈了两个多时辰,俩人居然是不谋而合,都认为大清要想在目前地局面下图存,只有一条路:于俄国结盟。
李鸿章这次出访俄国,那动静大了去了,光随员就带了四十五名,大小箱子带了好几百,最显眼的是他老人家居然堂而皇之地带了一口彩绘金漆大棺材。这口棺材最后陪着李中堂出访了俄国、法国、美国、英国,硬是转了半个地球,让西方人大开了眼界。李鸿章出发的那天是初春,这个时候北京最喜欢刮风,而且一刮就是黄土漫天。大兴、宛平两县衙门在东便门搭起彩棚给他送行,结果被大风把棚顶给掀了,菜肴也被弄的一片狼藉。李鸿章气的只想骂老天,最后还是一声哀叹:“想我李鸿章,也不至于获罪于天吧?何至于我从少年的时候只要一出门,不是狂风就是暴雨,要是敢坐船,那海上肯定是大浪滔滔,这老天也太瞧得起我了,竟然次次都和我为难。”
一众随员见他郁闷。都劝慰道:“中堂一生,丰功伟业,自然风伯、雨师都给大人饯行。”
李鸿章虽然知道他们都是说些吉利的客套话,但是也懒得说什么,悻悻而去。
但是出乎李鸿章的意料,他出发以后,沿途根本就没什么艰辛而全是显赫。刚到上海。就受到热烈的迎接,各国海军都朝廷的炮台礼炮齐鸣,一时间,海涛鼎沸,长空雷鸣。朝廷地官兵跪在地上放洋枪,一次就用了几万发子弹。
然后李鸿章坐上法国的豪华邮轮。船头高悬大清黄龙旗和头等钦差旗。一路经香港、西贡、新加坡,入印度洋,过红海,入黑海,沿途报平安的电报不绝。在苏伊士运河的塞得港,李鸿章受到俄国一位亲王的恭候,他换乘俄国沙皇的御船俄罗斯号直抵敖得萨港。俄国陆军元帅率领数百名官员迎接。在从港口到行馆的路上。大清地黄龙旗迎风招展。
李鸿章乘火车到达彼得堡。彼得堡市长亲举黄龙大旗,士官仪仗队高呼万岁,外交大臣亲自引路,连沙皇都派出了自己的御车供李鸿章乘坐。出乎李鸿章预料的是,他住的行宫竟然不是官方早已准备好的国宾馆,而是一个商人的家。这位叫巴劳甫地商人在中国投资做生意发了大财,因此他坚决要求接待李鸿章一行,不要俄国政府一分钱。
为了营造宾至如归的氛围,俄国皇帝准许了这个富可敌国的巨商的请求。李鸿章到达这个巨商的家之后。迎面看见自己巨大的相片被悬挂在大门之上,相片的四周插满了大清黄龙旗。这位巴劳甫家所有地门上都贴着用中国字书写地吉祥如意的对联,地上全部是簇新的地毯,一个大型乐队不停地演奏着中国乐曲,24个身穿中国服饰的俄国儿童捧着鲜花在李鸿章走的路上一刻不停地撒下花瓣。当李鸿章走进巴先生家大门的时候。巴劳甫全家男女老幼蜂拥而上。先由最小的女儿按照东正教的礼仪向李鸿章献上盐和面包,然后全家人簇拥着李鸿章进到为他专门准备的寝室。寝室内所有地物品和陈设全部是中国的精美工艺品。端上的茶和点心也是地道的中国味道。一问,连厨师都是特地请来的身怀绝技地中国师傅。
在彼得堡,李鸿章晋见了沙皇。他向沙皇献上了光绪皇帝地礼物。加冕典礼的那天,他在莫斯科看到了他从来没见过地宏大场面,五十万人聚集在一起,乐队由五千人组成。各国来宾更是显赫,听说法国为了庆祝沙皇加冕,巴黎市全天休息,军营放假,罪犯赦免。在这个世界上,俄国是最强大的,李鸿章对此深信不疑。
李鸿章此行的最大目的不是给沙皇庆祝什么加冕典礼,而是要签订一个联合抵制日本的《中俄密约》。
这个条约中的两个基本点是:一、中俄两国针对日本的军事威胁,结成互相援助的军事联盟;二、俄国在帝国东北地区铺设铁路并和俄国横穿西伯利亚的远东铁路接轨。
沙皇在接见李鸿章的时候表示,俄国的土地太大,地广人稀,根本对领土没有什么野心,在东北修筑铁路只是为了将来一但要和日本开战,调兵方便。而且修筑铁路是两国受益的事情,钱却由俄国一方来出,并且章程由大清朝廷定,李鸿章想来想去,也觉得这个条约有便宜。俄国人对他的礼遇让李鸿章心里很是舒服,比起大清朝廷,俄国人对他的态度好了一百倍。而且更重要的是,大清自打道光年间,条约签的多了,不是割地就是赔款,哪里签过这样的东西,钱由别人出,章程自己定,简直是太合算了。李鸿章对俄国人的“慷慨”更是大有好感,他觉得这样的条约不签,简直是对不起苏秦、张仪这些纵横家的祖师爷。
但是李鸿章毕竟是老江湖,不是几句好话就能被忽悠晕的主,他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头,毕竟大清这些年和洋人办交涉就没占过便宜,突然天上掉个馅饼,总觉得里面是不是包着砒霜。李鸿章虽然没有什么路权的意识,但是也觉得毕竟俄国势大。他巴巴的修条铁路,将来万一翻脸,把铁路附近派上兵,那不就成了不是租界的租界了吗?所以,李鸿章要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