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外戚之女-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就算是明家女,也不肯遂了自己心愿,娶个自己看上的,定要将这一个木头桩子塞给自己。
  明家将他当成求富贵尊荣的梯子,连自己母后也一样。
  此时庆安帝对着明琇,突然恶向胆边生,他心道,当初自己怎么没弄死她,弄死了她,明家自然只能让他娶明珞。
  哦,是因为当初,当初他对她也还是有些感情的吧,毕竟从小一起长大。而明珞,其实他也没有那么喜欢,不过是她生得越来越美,得不到的东西总是让人想要罢了。
  他看着坐着的明琇,伸手摸了摸她的凤冠,道:“皇后,你自小就比别人都聪明,你当知道,只要你入了宫门,从此你的尊荣便是系于朕一身了。你一直都知道,朕不喜欢你,但其实朕并非是不喜欢你。明家是朕的外家,朕只是不喜欢母后明知朕需要其他的势力支持,但仍是逼朕娶了你,所以这才迁怒于你。来日方长,只要你能证明自己比别人都有用,朕自然不会亏待于你。”
  这一夜庆安帝也没碰过明琇。
  半个月后,庆安帝和明琇在去慈寿宫给明太后请安的路上见到了温雅县主。
  太后已经命人将部分宫务交给了明琇,其余的也都是她的心腹女官和嬷嬷在管着,此时的她又早不用管理朝政了,大概是日子有些闲了,而明珞又“病着”,在温泉庄子上养病不能入宫,所以太后便将升平大长公主家的温雅县主接到了宫中,陪她一起住着,解解闷。
  温雅县主并不知道太后准备让自己入宫为妃一事。
  她见到庆安帝和明琇就忙上前笑吟吟地给两人请安。
  他们几个都是自小一起长大,很是相熟的。
  温雅向来玲珑,升平大长公主的地位又超然,她和明琇关系很好,就是庆安帝,他虽反复无常,但其实并非无脑,他受了他父皇的反复嘱咐,这些年来,一直都对升平大长公主敬待,对温雅也很和善。
  庆安帝笑着道:“柔表妹快平身吧,朕昨日就听说你入了宫,便想着早些过来看你,在宫中可还住得惯?”
  温雅笑道:“谢陛下记挂。太后娘娘慈善,又有皇后娘娘关照,温雅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只觉得宫中就是宫中,连果子都格外香甜些。”
  庆安帝的笑容深了些,柔声道:“柔表妹喜欢就好,以往御贡的水果朕多有命人送去给姑姑府上的,但想来也不会次次都能周到,以后柔表妹也多来宫中住住,这开春,各地和番邦都有进贡些新鲜玩意儿,回头朕都让人拿来给你玩玩。”
  温雅噗嗤一笑,道:“谢陛下。不过臣女刚刚不过是说笑,陛下这样,真是让臣女以后再不敢跟陛下说笑了。”
  庆安帝没答这话,只看着她温柔地笑。
  此时春日绵绵,晨光温暖又纯净,园中已经有不少的花儿盛开,庆安帝不发神经的时候也是个英俊的少年帝王,而温雅娇俏玲珑,两人相对而笑,可不正正是一对璧人。
  明琇看着两人,藏在袖中的手握紧,指甲都差点掐断。
  她已经知道,那杯合卺酒的确有毒,是一种岭南剧寒之蛇的寒毒,女子饮之伤宫,再不能有孕,且无解,但那东西,男子饮了却无大碍,只需用旺火之物调养上一段时间,寒气便散了,女子却不成,所以哪怕那日出错误饮,对皇帝也不会有大碍。
  这种东西,普通的大夫虽然看不出究竟是何物,但却可验出其中的寒毒,是她得了乳嬷嬷的答复之后,又命其寻了祖父再找人验查的。
  后来她亲自见了祖父一面。
  她对祖父道:“这是我大婚当日,合卺之礼鸳鸯杯鸯杯中的酒,我受人示警未曾饮下。祖父,姑母执掌宫闱多年,能在我大婚之日下这种东西在我杯中的,屈指可数。警示我之人,下毒之人,皆居心叵测,此事我连姑母都未敢告诉,只敢和祖父相商,想着待事情有些眉目之后再禀告姑母。”
  “祖父,依您看,到底是何人下毒,欲让我不能有孕?”
  明老太爷不出声,明琇惨然地笑了一下,道,“我能想到的,也只有肃王了,他不欲让我诞下陛下嫡子,好作他谋 … 他不敢直接毒死陛下,因为若是毒死了陛下,他史书上杀侄篡位的罪名是肯定脱不掉的。当初他入京之时既然没直接篡位,现在也不会这么做。可是那跟我示警之人又是谁呢?”
  明老太爷捏着那变了质地的帕子的手都有些颤抖。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下手会这样狠,这样永断后路 … 是了,升平大长公主是什么人,不用此招,她怎么就会信了太后,肯把女儿送进宫?过河拆桥的事皇家人从来就没少做过,升平大长公主自然是深知。
  明老太爷默了一会儿,道:“不会是肃王,他若是能在你那杯中下毒,不欲让陛下有嫡子,为何不直接在陛下杯中下毒,让其不能有子,岂不是直接了当?”
  嫡子也好,庶子也罢,只要庆安帝有子,庆安帝有事,承继地位的就不会是他。
  明琇色变。
  那会是谁?
  她委实不敢去往那个方向去想。
  明老太爷叹了口气,他到底没有明说,只道:“想让你不能有嫡子,这乃是常见宫闱宫妃争宠的手段,此时陛下后宫并无他人,会行此事的也就是准备送女儿入宫的人家了。而能在你合卺酒中下毒,必然和后宫有很深的牵连,琇姐儿,皇后娘娘,就像你说的,这世上能有几人能做到此事?”
  升平大长公主,明琇心头立时浮现出升平大长公主的脸。
  只是她尚未缓过气来,明老太爷就道,“宫中险恶,太后娘娘和陛下又需要借升平大长公主的势去抗衡肃王,皇后娘娘,此事你便埋在心底,再不要提起吧,将来只记得要小心谨慎,好好护着你自己,以后你的路,只能靠你自己了。”
  此时明琇看着温雅巧笑嫣然,在阳光下仿佛能放光的小脸,心里除了厌和恨再升不出其他感觉。
  温雅的相貌其实算不上顶尖,甚至可能比明琇还要差些,但胜在鲜活灵动,明明都是一样的岁数,温雅还是个青稚活泼的少女,明琇却已经像是个久居深宫模糊了年纪的女子,如同深潭古井 … 她好像从来都没有鲜活灵动过,或许幼年时有吧,她都不怎么记得了。
  这之后,在温雅县主在宫中小住的几日里,庆安帝每日下朝之后都会去慈寿宫中坐坐,陪着温雅县主或下上两盘棋,或说上几句话,起初温雅还不以为意,但明琇的冷淡和敌意,太后异于寻常的慈善和热情,庆安帝的殷勤小意,她又不傻,自然看出些不同寻常来。
  所以几日后她一出宫,刚回到升平大长公主府,不等她母亲问话,便已经打发了侍女们出去,先开了口相询。
  升平大长公主摸了摸女儿的头发,道:“太后娘娘和陛下意欲迎你入宫为妃,柔儿,你可愿意?”
  温雅县主心中早有预感,可是听到自己母亲直接说出来,脸上还是一红,她喃喃道:“母亲,这,可是皇后,到底是明家人。当年郑姐姐”
  升平大长公主看女儿面上升出的红色,还有些羞涩之态,便知她不是不愿,只是顾虑多罢了。
  她又摸了摸她的脸颊,笑了笑,道:“柔儿,陛下待她的态度,你不是不知道。再明家人,在太后和陛下的眼里,也没有皇位重要。柔儿,你不必理会她,她不过只是一个弃子而已,母亲容她坐在后位上,也不过是为了让她替你挡刀挡灾而已。”


第57章 
  温雅心中惊疑,她靠在自己母亲身上,喃喃道:“母亲,女儿,女儿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踏实。太后娘娘”
  这么些年,她虽知道自己身份清贵,但总还有个清字,繁花似锦的明家,才叫红贵。她以往和明家人交往,总还有不免看明家人眼色的时候,尤其是明琇,两人相处,明琇总不经意间就会流露出一副上位者的架势,因为她是未来皇后,温雅也乐得捧着她。
  可一夕间,母亲告诉她,那不过都是假象。
  升平大长公主拍拍她,带了一丝嘲讽淡道:“太后娘娘,太后娘娘的权势也是我们皇家给的,明家人再高贵,权势再大,也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女儿嫁到了皇家,生了我们皇家的子嗣,不该也不可越过我们皇家去。柔儿,你放心,陛下虽小,这一点他也看得很清楚,他姓赵,可不姓明。”
  提到皇帝,温雅想到他看着自己眼神的温柔,再想到他待明琇和旁人的冷淡和嫌恶,脸不由得就有些热了起来。
  不得不说,小皇帝也是生了一副非常好的皮相,再加上至高无上的皇权地位,对待她时异于旁人的温柔体贴,哪怕温雅平日里再聪慧,也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女。权势迷人眼,此刻听母亲这般说,心跳不由得就有些不稳起来。
  升平大长公主看她难得的有些娇羞的模样,知道这些日子小皇帝对她怕是用了心,心中满意。
  她摸着她的脑袋,笑道:“不过不能为后,到底委屈了我儿。不过柔儿你放心,现在如此也是权宜之计,将来最好的总归都会是我儿的。”
  四月初。
  这段时间京城很热闹,先是上个月百年难遇的皇帝大婚,接着本月中旬便是西蕃王世子和和郡王家的温喜县主,不,现在已经被册封为温喜郡主的大婚,再到下个月五月下旬,便是肃亲王和承恩公府的三姑娘明珞大婚。
  甭管这些内里是如何的暗潮涌动,京城百姓是不知道的,整个京城都是喜气洋洋,百姓们恨不得多沾点喜气,商家们看着越来越好的生意,也只会喜得眉开眼笑。
  不过这些明珞都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她很忙。
  其实她就是准备自己的大婚,打理嫁妆,布置肃王府大婚后她和赵铖的婚房等等都已经够她忙得了,偶尔大舅容正卿还会指点一下他朝堂之事,再偶尔她还要陪一下忽然有那么一点空看着她的眼神也越来越热烈的肃王赵铖。
  赵铖本来是个冷冰冰像个雪地里千年青铜或黑铁剑般又硬又冷的性子,但这些日子也不知是为何,对着明珞是越来越热烈,看着明珞的眼神也让明珞思起来都觉得有些不自在,甚至有些脸红心跳,虽然他仍是没有太过冒犯于她,但却也有点越来越失控的架势,明珞瞅着他那样子,不免得就有点胆战心惊 … 替成婚后自己的日子担心,好歹厚着脸皮只作无知般请教了古嬷嬷一番。
  古嬷嬷过来教导明珞的目的为的就是让肃王迷上明珞,自然是倾囊相授,难得两人将一番夫妻鱼水之堂上的如同礼学经纶般严肃和一本正经 … 明珞也学得越来越会装模作样。
  所以明珞真的很忙。
  就是明琇大婚,她也不过只是在承恩公府只住了一日就又回了庄子上,现如今,她和大房连面子情都不怎么维持,明老太爷和明老夫人也并不苛责,甚至暗地里给明珞的自由度都越来越大。
  至于这些时日肃王常出入岐梅庄明老太爷也都是知道的,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这日明珞正在翻着肃王府的府邸图则和王府的下人册子,青兰就收到了一封拜帖,是即将大婚的温喜郡主送过来的。
  温喜郡主是四月十八和景灏大婚,离现在不过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
  若是温喜送的是请柬,那考虑到景灏,考虑到景灏说过的那些话,为免生出什么是非,明珞是一定不会去见温喜的,可是现在温喜是要上门拜访,她很快就要远嫁西蕃,于情于理她都不好拒绝。
  翌日温喜郡主就上了门。
  她送了明珞两幅画。
  明珞依着她的意思领了她去书房,唤退了侍女们,就看着她,既没有去打开那画也没主动出声。
  温喜就如同往常般恬淡地对着明珞笑了笑,她道:“阿珞,你不必这么防备我,你很清楚,我对景世子并无意,也绝无害你之心。”
  她一边说着话,一边就走到了桌前,将两幅卷画置于桌上,然后自己取了其中一幅慢慢解开系绳,小心地展开,再平铺于桌上用镇纸压住。
  明珞看到那副打开的画心头就是一跳,画中之人英美华贵,明艳雍容,明珞有着前世的记忆,自然知道此人是谁,这位正是赵铖的母后,成武帝挚爱的原配嫡后凌皇后。
  她前世曾在赵铖的书房看到过她的画像。
  明珞看着画像不出声,温喜就转头对明珞温柔道:“阿珞,你可能没有见过,这位便是肃王殿下的母后,成武皇帝时的凌皇后娘娘。凌皇后娘娘和我祖母是闺中好友,所以我们家有这副藏画。但这副画并非原画,是我求了祖母很久,她命画师临摹于我,给我作陪嫁带去西蕃的。”
  明珞道:“你拿凌皇后的画像给我,却是何意?”
  难道这样一幅画像还能作什么用,或者能离间她和赵铖的感情不成?
  温喜叹了口气,她没有答话,而是又取了另一副画,再小心翼翼的打开。
  明珞看她展开一小半,露出里面的一截画像后,便知道她是何意了。
  这第二幅画像是一副少女图,里面是谁,明珞只消一眼已十分清楚。这女子和凌皇后气质不同,更显娇美柔弱,但五官眉眼十分相像,至少有六七分的相像吧,这位便是赵铖的嫡亲表妹凌妱。
  温喜看着沉默不语的明珞道:“阿珞,你知道上个月大理寺翻了一些旧案子,其中一个便是肃王殿下的母族凌家的案子吧。”
  “这位便是凌家长房的女儿凌妱,也是肃王殿下的嫡亲表妹。不过当年凌家被流放南疆,这位凌姑娘并没有被流放南疆,听说当年凌家出事,肃王殿下便派人将当时远在闽地的凌大夫人和这位表妹接去了西宁,养在了西宁,和肃王殿下是一起青梅竹马长大。”
  “凌家被平反无罪,凌大夫人和凌姑娘便也不必留在西宁,此刻正在回京的路上。”
  明珞看了那画中少女半晌,这些时日她只顾着明家之事,把肃王府的那些旧事都先抛在了脑后,并没刻意去想,看来这些人这些事随着时间的推进,总都会再次一个一个出现。
  但她和赵铖的事情是她和赵铖的事情,却和外人无关,所以明珞抹去了心中的不适,转头问温喜道:“这样的事情,你如何会知道,还得了她的画像?”
  温喜看明珞面容平静,已无初见这画像时怔惘的表情,心道,她果然是变了许多,是啊,她们几个,温慧,温雅,自己,明珞,还有明琇,明瑗,谁都不是以前那个自己了。
  她柔声道:“阿珞,这画自然不是我能得来的。这画是景世子让人送过来给我的,他见不到你,便托了我送给你。阿珞,景世子对你用情至深,自你和肃王殿下定亲,他便派了人去打听王爷的旧事,这位凌姑娘,凌大夫人是一心要将其许配于肃王殿下的,因着她和肃王殿下的渊源太深,其容貌又颇似先皇后娘娘,景世子关心你,这才将此画像送予你,希望你将来能小心着些,防着她些罢了。”
  明珞看着温喜,前世的她并未嫁给景灏,嫁给景灏的是温慧郡主。她嫁的是一位武将,夫妻恩爱,一世,至少她知道的那些年,都是平安顺遂。
  因为自己的回来,改变了很多事情,温喜也算是被牵连的一个。
  可是即使如此,她也是不可能去替代她嫁给景灏的。
  明珞有些愧疚,她道:“温喜,我们都是一起长大,过去这么些年,你当很清楚,景世子待我与待旁人,并无什么不同。只是这几个月,因着朝堂上的一些缘由,景世子和肃王殿下博弈,这才生了一些执念,时间过去,他会放下的。”
  温喜摇头,她有些伤感的笑了笑,道:“阿珞,你不知道,其实在这之前,我就知道景世子喜欢你,只是可能连他自己都未曾发觉而已。不过,”
  她深吸了一口气,笑道,“阿珞,你也不必觉得愧对于我,其实景世子已经答应于我,无论你会否愿意以我的身份替嫁,他都已经重新帮我安排了身份,也会帮梁析在西蕃军中安排位置 … 我知道,如此梁析将来必定只能效忠于他了,可是我仍是感激的。”
  “所以我并不是为了我自己来寻你,我只是想告诉你,像我们这样的身份,真心最难求,我看出景世子对你之意,而且你也说了,我们都算是一起长大,你当知道他的品性,所以这才愿意替他来见你一次,若你对他有意,为何不能大胆一些?”
  “朝中局势,哪怕我不懂朝政,也知道肃王殿下和你们明家将来不能善了,你夹在其中到最后又能如何?更何况肃王殿下后面还有一堆功臣能将,你嫁给他,将来怎样都会是一路艰辛。至于西蕃王府,西蕃王府虽然也不是什么好去处,但如果那个人是真心待你的,你也喜欢他,就值得一试,总强过夫家和娘家是死敌,谁输谁赢到最后被撕裂的最狠的都是你。”
  温喜性子安静平淡,过往明珞和她虽也多有接触,私下却并无什么来往,此刻倒像是第一次认识她 … 其实她前世都看清了谁呢。
  不过明珞听了温喜这么一番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交浅言深,不说温喜并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情况,就是她,明珞也不知道温喜口中的梁析是谁,对她的真心也到底是不是她口中的真心,更不好乱置一词。
  她很荒谬的竟然想起木术的那所谓一试真心之药。
  温喜看明珞不出声,就又有点无奈地笑道,“当然,我自然也是有私心的,不管我嫁不嫁予景世子,我都是要远离京城,永远去西蕃再不能回头了,我当然希望做西蕃王世子妃的那个人是你,也希望有一个熟悉的人可以一起说说话。抛弃原来的一切,我也并不是一点都不害怕。”


第58章 
  明珞听了温喜推心置腹的一番话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她竟然荒谬的想起了那位北黎教长老木术的那什么所谓一试真心之药 … 当初她不好拒绝木术长老的好意就收了那东西,还引得赵铖黑了好几天的脸,还是她察觉不对把那药扔给了青叶让她收了,然后又想方设法哄了哄他才算罢了。
  以明珞看,那东西应该不过是个致幻之药物,且不说试出来真心假意又能如何,最怕的就是赵铖心志坚定,心神不能全部控制,若是药物引他在意识清醒又不受控的情况下说些什么话,想想后果都有些不好收拾,就算是真心,也让人尴尬不适得很。
  所以明珞怎么可能会去用那么个玩意。
  她觉得有时候真心未必是最重要的,这东西又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反而品性和担当应该更重要,就像她信赵铖,其实倒也未必就信他待自己的真心就能天长地久,不过是信他说出来的话必会守诺兑现罢了。
  不过此时温喜这样一本正经的跟明珞说了这么一番恳切的话,明珞心底还是对她起了那么一些歉意和莫名的同理心。
  前世她凭着对肃王的一点盲目爱慕之心,满心信着亲人们对自己的爱嫁给了赵铖而不得善终。她虽因不明温喜的实际情况,不会去擅加判断,但觉得把那一试真心之药送她也未尝不可。
  温喜并不是个强势彪悍的女子,至少明珞目前是没有发现。
  若是温喜抛弃了自己的身份和那人在西蕃改姓换名的生活,就是把自己的未来完全放在了那人或者也可以说是完全被景灏给捏在了手中,盲目的勇气没有相匹配的脑子和底气去支撑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
  而且明珞还想到了另一件事。
  西蕃王很可能参与过当年先帝追杀赵铖一事,以赵铖的性子,若此事为真,很难说他将来会如何处理和西蕃王府的关系,温喜这般去西蕃,不仅是她和她的夫君被捏在了西蕃王府的手里,甚至可以说,和郡王府都是被西蕃王府给捏了个大把柄。
  世事难料。
  明珞心底叹了口气,唤了外面的青叶取了那试真心之药进来。
  她在温喜有点不明所以的目光中将那药送给了她,也端了认真的表情道:“温喜,这个药产自北疆,据说可以测试人的真心和假意,我也没用过,不知道灵验不灵验。不过,我是不会让自己依赖于别人的真心而生存,有则幸,无则弃之,所以这东西对我来说并无用。但你却说为了真心,就可以抛弃一切,这原本是好的,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辨别出真心还是假意总之,这东西你拿去看看能否有用吧,希望你能一世平安顺遂。”
  温喜接过明珞送给自己的东西一时有些呆怔,哪怕她心地善良,与世无争,不会觉得明珞此番赠药之举是对她前面那番话的羞辱和嘲讽,至少也隐约明白,两人真的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道不同不相与为谋。
  温喜叹了口气,没再提景世子对你用情至深,并劝明珞替嫁西蕃的话。
  明珞不想收下温喜的那两幅画,不过温喜道:“先后娘娘的这一副画像,你留下的确不妥,销毁又是对先后娘娘的不敬,我且拿走,但凌姑娘这一副,是景世子送与你的,我也退不回去了,你且留下吧。我收下你这药物,你也收下这副画,若不喜欢,烧了也就是了。”
  都是膈应人的东西,但忍着膈应,还是可以用上一用的。
  明珞想到前世凌妱的反复纠缠,想到那个凌太妃便是凌妱引入肃王府的,便也就没再拒绝,收下了。
  前世的时候,凌大夫人带着凌妱是在今年十月之后才入京的,那时她和赵铖大婚后不久,正逢赵铖不在京中,她们投奔王府,明珞问过府中的老嬷嬷,验过她们的身份无误之后,怜她们孤儿寡母,身世可怜,便收留了她们在王府的客院住下了。
  然后,然后府中的旧人待凌家母女比待她还要恭敬认真些。
  这一世她和赵铖的婚期是在五月,看来她们是看着他们的婚期提前入京了,说不定就是踩着赵铖去北地不在王府的时候过来投奔明珞也不知为何会生出这么一种感觉。
  所以未免后面纠缠,她打算提前就把这件事情处理了。
  翌日赵铖过来看望明珞,看见桌上那副画时就皱了皱眉。
  明珞道:“这个是景世子托温喜郡主送给我的。王爷,您认识这画中的女子吗?”
  赵铖十分厌恶景灏。
  他道:“不认识。但若没猜错,应该是我舅父之女,她和我母后的容貌有三四分的相像。”
  从他口中,原本六七分的相像成了只有三四分。这却不是赵铖故意掩饰,而是凌妱和凌皇后的气质迥异,旁人注重皮相,而赵铖看到的东西要更多一些,他心底就非常排斥凌妱像他母后一事,说三四分已经是客气了。
  明珞笑道:“温喜跟我说,凌家当年出事,你便接了凌大夫人和凌姑娘去了西宁,和你一起青梅竹马长大,原本你这王妃的位置,还应该是属于她的。”
  明珞看着他,双眼亮晶晶的。
  这些话是凌家那边放出来的,原本赵铖没怎么在意 … 这世上总有那么些人总觉得有些东西该是他们的,或是他们可以左右的。
  不过看来明珞是在意的。
  赵铖想到景灏,想到知道景灏在私下做些小动作对明珞还念念不忘时,自己对他的厌恶,突然有些理解了明珞的试探。
  他道:“是凌家本家的人救了他们母女,我并未插过手。但此事我是知道的,至于王妃,以后这样的话少说,别人跟你说,你直接斥回去或者定罪即可。”
  明珞听出,他对她别说什么情意,连表兄妹的情分都应该没有。
  她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前世好像都是自己把所有的事情弄得一团糟的。
  她沮丧了片刻,但很快振作起来,道:“王爷,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你母族那边的亲人,听说她们此刻正在入京的途中,我打听过,官府虽然要将当年抄家所得的家财退还给凌姑娘,但凌家当年的房子却早已经被卖了。我看不如就让官府先将部分财物拨给凌家二房,让他们二房帮忙置办房产,也好过她们母女到京中连个住处也没有。”
  赵铖对这个不感兴趣,但对明珞跟他说这么一番话的缘由更感兴趣一些。明珞此时可不是一脸“看我多贤惠”的表情,而是明显是处理掉什么东西的表情。
  她这个表情取悦了他。
  他看着她,笑道:“嗯,这事你吩咐林福去办即可。不过,阿珞,你是在担心什么?”
  他的眼神有些幽深还有些热,明珞最近对他的这个眼神都比较熟悉,想到他不知前世之事,只单看此事,必会觉得自己这飞醋吃得太远,排除潜在情敌的手法也太过直接。
  她这些日子都在训练自己的厚脸皮,所以咬了咬牙,顶着他的目光颇有点破罐子破摔道:“王爷,我也不知道她们何时入京,但若是正好在我们去北地之时到了京中,届时她们没有住处,若是到了我们王府求收留,她们身份特殊,王府必定会留下她们。现在外面既已传出凌姑娘和你青梅竹马,本应为你王妃的流言,届时若是再住到府中,怕是流言更甚。”
  这未雨绸缪得也太过了些,明珞虽觉得就该这么做,但还是有些脸红。
  赵铖看着她有些羞涩和不自在的表情神态心情却很好。
  明珞只以为自己是在训练自己的脸皮,和赵铖说话越来越直接,却不知道这正是赵铖有意无意的纵容着,甚者引导着的后果,他自发现她的不安和心底对自己的不信任和抑郁之后,就一直鼓励着她这般和自己的相处方式,这样她才会慢慢信任依赖自己,不会突然什么时候就产生莫名其妙的逃避遁世之心。
  他怕她窘迫,不再看她,而是将她背靠着自己拉入了怀中,吻了吻她的发顶,道:“嗯,你考虑的很周到。不仅是她们,无论是谁,我们不在府中之时,王府都不可住进人来,我会吩咐林福,若有人定要投奔,就先送去王府外面的客栈,等我们回去了再处理,这样也避免刺客有机可乘。”
  其实他在西宁的王府向来如此,但京城王府中有些旧人,其中还混杂着一些先帝赐过来的人,虽然他回来之后已经清理,但就是他父皇母后留下的旧人,经历了这么多年,也难说有无投靠他人,还有这些人处事的手法可并非是他在西宁时那般事事军事化处理。难保不出问题。
  他闻着她身上散发出的幽香,低头在她耳边道:“阿珞,我们很快就要大婚,你可期待?”
  明珞被他束缚在他怀中,腰前扣着他如铁钳般有些发烫的大手。大婚吗,原本她也不是很期待的,因为肃王府的那些记忆实在不怎么美好,可是刚刚她才发现,原来前世那样复杂的局面很可能是她自己造成的,她发现,原来她只要说出来,很多事情一开始就不是什么事情,他也从未在意过令她那么痛苦和纠结的事情。
  只要她肯信他,愿意在他的身边。
  她努力拨了拨他的手,在他怀中勉强挣扎着转过身来,然后迎着他此时已经幽深到她平日总会不自觉要避开的目光抿着唇笑道:“嗯,一点点,只有一点点。”


第59章 
  一点点,只有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