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面桃花笑春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觉得像是水上行舟一般的晕乎乎,长宁这幅想笑不敢笑的样子,落到父母兄长眼里; 却成了他们捧腹的笑料。
这日,屋内的小丫鬟又排了一出新的影子戏,长宁看的兴味正浓,曲氏过来了。
“娘亲……”长宁笑嘻嘻的看着曲氏,道:“娘亲快来歇歇,和女儿一起看会儿影子。”
曲氏笑着瞥了一眼停下来的影子戏,道:“你这里都快成个戏棚子了,今日演得又是哪出?”
“是说南城有一个老汉,特别吝啬,最后众叛亲离的故事……”长宁说的简单,曲氏却是一听就知道故事内容,这些市井话本偶尔也有一些才子佳人楼台会的故事,不过很明显送进来的这些崔家二郎是专门挑选过的,都是一些滑稽故事,纯粹是让人看了开心的。
见女儿兴致勃勃看着影子戏,曲氏轻轻抚了抚她的头发,突然开口道:“阿桐,皇后的人选定下了。”
长宁猛地一回头,立刻“哎呦”一声,双手包着脑袋,小脸皱成了一团。曲氏见状,连忙心疼的抬手抚着她的发顶,轻声责备:“你这孩子,这么慌张做什么,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
半响,长宁才轻轻呼出一口气,问道:“是哪家娘子?”
“秘书少监黄大人家的小娘子。”曲氏一边说着,一边轻抚着长宁的头顶。
长宁愣了下,微微回想,便想起那日秋宴在湖边弹琴的少女,“哦……是黄三娘子呀。”
曲氏见她一脸恍然,笑道:“那日秋宴认识的?”
长宁撅了噘嘴:“算不得认识呢,不过这位小娘子琴弹得好,性格也宽厚,还帮我说话了呢。”
曲氏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继续道:“是圣上今早上朝会时宣告的,说是等恩科之后大婚,你祖父托人回来让我给你们几个孩子们都说一说,毕竟也算是件大事。”
长宁轻轻“嗯”了声,黄三娘子在那日赴宴的小娘子中样貌只算中上,气质倒是端庄大方,这样想一想,她的性情貌似也挺适合皇后这个身份,只是黄大人才从五品,与前几位圣上的皇后比起来,这样出身有些太低了。
长宁想了会儿,便丢到了一边,这件事虽说是件大事,但总归和自家关系不大,还不如给自己兄长挑嫂嫂来的要紧,想到这里,她突然想起那日秋宴上母亲让二哥自己相看的事情,连忙问:“娘亲,二哥的亲事说的如何了?”
听到二儿子的事情,曲氏有些烦闷的叹了一口气,将手收回,道:“你二哥还是一向无所谓的样子,那日秋宴我倒是看中了几个人家,只是不曾了解他们家的小娘子,原打算细细探访过得,可是你祖父却说驰郎的婚事他已经定下了咱们书院褚先生的长女……”
长宁睁大眼睛:“褚大姐姐?储姐姐年长四岁,今年应该双九了吧?怎的还未婚配?”
女儿的话让曲氏脸上浮现一层隐忍的不满:“据说原本是定了亲的,结果三年前褚先生夫人病逝,她守孝三年,这三年间,原本定亲的人家不愿意等待,便退了亲事,因此耽误了……”
长宁一副明了的样子,看母亲表情,便知她心中不愿这门亲事,只是无法忤逆祖父的决定,只能勉勉强强的应下来。
长宁想了想,道:“褚姐姐母亲也曾见过多次,性情处事都是极不错的,褚伯母长期卧病在床,家中内事都由她打点的井井有条不曾出错,祖父怕是考虑二哥高中之中便要外放,才着意为他寻这样一个能持家的女子为妻吧。”
曲氏皱了皱眉,叹到:“你都能懂的事情,为娘又何尝不懂,只是……褚家到底家世单薄了些……你大嫂虽是后起之家,但你左伯父也是正四品的安西道员,现如今给你二哥聘个……我都觉得亏待了驰郎。“
长宁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劝慰道:“娘亲莫要如此说,你养育之恩我们已经无以报答,又怎敢承担亏待二字……祖父如此选择,只怕也有别的考虑,娘亲一向见微知著,定是明白祖父意思的。”
“你呀……”曲氏笑着轻拍了下女儿的手背,嗔道:“就你一向会给我带些高帽子!”
长宁笑着往曲氏身边靠了靠,道:“娶妻娶贤,褚姐姐人品模样上佳,家中情况咱们也是知晓的,虽不显贵,却也是清正之家,这样的女子嫁过来,母亲做婆婆也是轻松许多。”
曲氏被女儿说的笑了,看着外面跳来跳去的鸟儿,眼眸中忧色又起,想要和女儿说一说崔家二郎的事情,却又不知要如何开口,最后只能轻轻抚着女儿的长发,微不可查的叹了一声。
舒孟驰的婚事定下之后,曲氏便开始张罗起来,虽然对未来二儿媳仍有些不满,但是见到家中其他人都是一副面色平平的样子,就连二儿也无一丝半毫的喜意,心中倒是又操心起将来小夫妻相处的事情。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长宁渐渐可以下床活动了,她早已觉得无事了,但是父母兄长都还是把她当做易碎的瓷器一样看待,只许她每日在屋内活动半柱香时间。
“阿桐……”舒孟骏还未进门,就一路高呼。
长宁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大盒子兴冲冲的走进来,以为又是带给她的什么小玩意儿,便笑道:“三哥可又偷懒出去逛了?”
舒孟骏没好气的瞪她一眼,将盒子重重放到桌子上:“小舅舅使人给娘亲的首饰铺子带了好些东西,母亲正在前厅清点呢,这一箱子是小舅舅专门带给你的,娘亲让我给你拿过来,问你要不要给小舅舅写封回信。”
长宁眼睛一亮,将手里的话本子丢到一边,连声道:“要的,要的……阿珍替我铺墨。”说着伸手将盒子打开,眼前瞬间就被箱子里琳琅满目,色彩绚烂的各色视频晃花了眼,身边的引兰也跟着发出小小的惊叹。
长宁从中拿出一支造型复累的牡丹花插,细细端详一番,看不住什么质地,非玉非石非金银,拿在手中十分趁手,鲜水红的颜色十分夺目,花蕊部分镶这一块指肚大小的黄水晶,微微转动,可以看到折射出的七彩光芒。
“六娘子,这支花插可真漂亮。”引兰在一旁感叹到,长宁脸上也带着一抹赞叹,将它放到一边,将盒子里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拿出来,全部都是一些不知道什么质地做成的各种繁复鲜艳的发梳、花钗、发簪还有垂着水晶穗子的步摇和发带……满当当的一箱子,东西全部拿出来之后,箱底整整齐齐码着九个乳白色的象牙小方盒,巴掌大的小盒子上凿刻着树木花草、亭台楼阁,十分的精致可爱,长宁小心的将盒子拿出,翻转着看了一遍,打开里面是各种颜色的珍珠,她拿起一颗看了看,放回盒子中叹到:“象牙制品咱们见得也不少了,可是这九个小盒子堪称精品呢。”
舒孟骏已经眼红的不行,听到长宁的话,不由哼道:“小舅舅就是偏心,好像你才是他的亲外甥女一般,我们兄弟三人都是捡来的。”
长宁“噗”的笑了,故意挑衅的拿起一支由各种水晶片做成的玉簪花钗插到发间,晃了晃头,得意道:“哎呀,小舅舅送给我的东西都太好看了,我要给小舅舅回信感谢了呢。”
舒孟骏看着她一副小人得意的模样,忍不住拿起一个象牙盒子就塞进了自己的袖袋中,转身就跑出了房间,气的长宁瞪着他的背影,哼了好一阵。
阜城曲家,天下豪富,“南到北,东到西,曲家商铺满条街……”便说出了曲家商铺分布之广,而曲氏便是曲家的嫡出十一女。当年嫁与舒修远时,这段商家嫡女与书香世家嫡子的姻缘在世人眼里并不算门当户对,各种议论都有,时光匆匆而过,曲氏到舒家之后,生下三子一女,坐稳了舒家二夫人的位置,上面没有婆婆需要侍奉,下面没有小妾闹心,丈夫宽和温柔,子女乖巧懂事,曲氏的日子舒心的让人羡慕,年近四旬却依然像是三十出头的样子。
此番开设首饰铺子,原本是一时意气,后来发现在京都开个首饰行还真是个赚钱的好行当,于是便修书给娘家,托他们寻找合适的匠人。
没想到家中幼弟不仅送来了十个手机精湛的匠人,还送来了两大车的夷货。曲氏一边看着放在眼前琳琅满目的各色稀奇、精巧的首饰,一面听着随车前来曲家的四管家一样一样的介绍,末了,四管家指着十个匠人中的三个长相明显迥与汉人长相的匠人道:“这三人是三郎君专门从交趾、占婆补罗带回来的匠人,三郎君说首饰生意想要做好,要么贵、要么奇、要么珍,有这三个夷匠,加上其余七个胶东和江南的匠人,十一娘子的首饰铺子就全占了,不愁赚不到小六娘子的妆奁钱。”
曲氏闻言不由笑了,命人将所有货品带着匠人一起送到首饰铺子安置后,便来到了长宁的院中,长宁还在给小舅舅写回信,信上先是表达了感谢之情,问候了外祖一家的身体,随后又问了许多海上见闻,最后表示了自己对于出海的向往,刚落笔,就见到母亲满脸笑容的进来,她连忙指了指自己头上的花钗,“娘亲,看!”
曲氏伸手抚了抚,青蓝色的晶石趁着乌黑的发鬓,清丽至极,“好看。”曲氏笑道,拿起女儿的回信看了两眼,看到最后,忍不住瞪她:“小娘子家家的,怎么会有出海的想法,这段删掉,莫要被人笑话了。”
长宁撅起嘴巴,她是真的好向往海上风光啊,小时在外祖家,小舅舅刚从海外回来,曾向她描述过波澜惊险却又瑰丽的海上风光,还有与南平迥然不同的海外风情,她脑中长长随着小舅舅的描述幻想出一副画卷来,可是她也只时下根本不容许女子出海,那些出海的大船都不许女子上去的,可是现在连这样说说也不被允许,她便有些不高兴了,即使桌子上堆得满当当的美丽无比的钗环也不能让她开心。
曲氏见她嘟着小脸不做声,就知她因为自己的话耍起了小孩子脾气,也不再继续说了,将信纸放一边,笑道:“阿桐,过几日与娘一起去万云寺,可好?”
长宁小脸慢慢露出一个笑容,上前挽住母亲的胳膊道:“好呀,我还想给二哥求个福袋呢。”
曲氏看着她瞬间变化的情绪,不由莞尔,点头道:“是的,不过也只是为了你二哥,去万云寺主要还是为你。”
“我?”长宁好奇的睁大眼睛:“可是我近期无事好求啊……”
“也是为娘粗心,还是那日乔娘子提醒,我才想起。”曲氏说着看着女儿瘦了许多的身形,道:“你自从到京后,便状况不断,先是被泽郎戳伤了眼睛,后又因为彤霞县主引起是非,现在更是因为惊马卧床……约是你入京那日未挑好日子,冲了你的生辰,所以,过几日待你身体再好些,去万云寺为你求方丈化解,免你再遭意外。”
这样听母亲说来,好像还真是如此,而且在家闷了许久,能出门便是好的,长宁很快应下,将给小舅舅的书信交给母亲,便重新乖乖躺回床上休养。
定国公府的练武场,一个身影正手持□□在场内翻腾跳跃,身形灵活,手里的□□挥舞在空中,划破空气发出“嗡嗡”的震鸣,带起一阵风。
陆砚目光锐利的盯着□□尖端,俊美如玉的脸上带着平时没有冷厉,仿佛周边站着许多无形的敌人一般,刺、挑、劈、打……一套枪法下来,就连枪头舞动的红缨都带出杀敌千百的气势。
“三郎君……”
“讲!”陆砚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任由□□带出的风撩起自己的袍脚。
秦氏身边的女婢巧玉看着虎虎生风的□□,再看向一身白袍,像是雪山一样冷峻的陆砚,眼里带出一抹羞涩的情谊,但很快隐去:“夫人已在清潭院等了许久。”
陆砚闻言,目光瞥过努力保持平静的女婢,轻轻的“嗯”了声,随即,将□□抛向一边的兵器架,□□准确的落入卡槽,猛地晃动了几下,带去一片刀剑争鸣。
见他收势,巧玉连忙上前走了几步从玉成手里拿过丝帕,来到陆砚面前想要为他拭汗,却不想陆砚从她手中拿过帕子,一边擦拭,一边往外走去。
巧玉当场愣住,玉成撇了撇嘴,连忙一路小跑跟在陆砚身后。巧玉垂了垂眼眸,隐去自己的尴尬,上前道:“三郎君,夫人可能要与你说去万云寺的事情。”
陆砚没有停顿,平静的面庞上没有一丝波动,仿佛巧玉的话从不曾听到耳里。
秦氏靠在儿子正厅的矮榻上,看着小心翼翼奉上茶盏的年轻女子,不由叹了口气,这个凌青是她两年前从人侩手里买回来的,家中父亲是个私塾先生,只因得了重病,家中无钱治病,她便自卖其身,看着她身上带着几分书香气,想着儿子会喜欢,便买了回来,可是谁知道与她一并回来的另一个,儿子是连碰都没碰,前些日子被放了出去,而这个……儿子倒是碰了,却听儿子的乳母讲砚儿也不怎么让她伺候,常常一个人练武场练累了便自己独自睡了,或者在书房看书看累了便自个儿在书房睡了,十九岁的年纪,除了不喜欢,她实在是想不明白还有什么原因让儿子过得这么清心寡欲。
“母亲。”
陆砚的声音打断了秦氏的沉思,见儿子一身白衣,如风如阳般悦目,脸上不由便带出了笑:“刚练武回来?可是累了?不若先去洗漱,稍后娘再与你说话。”
陆砚浅笑,一撩袍脚在一旁坐下道:“暂且不用了,母亲又何吩咐?”
秦氏脸上的笑容更大了:“再过几日你便要入场,明日便与娘一起去万云寺求个福袋罢。”
陆砚点头:“好,祖母可一起?”
秦氏的笑容落了下来,重新端起手中茶盏,淡淡道:“路途遥远,便不劳动她老人家了。”说着便想起今日上午的事情,神情变得愤然起来,看着陆砚半响道:“砚儿,娘亲定为你取个天下无双的娘子回来!”
陆砚脸上浅笑依旧,只是眼眸冷了几分,上午的事情母亲没说,但不代表他不知道,居然选出几个破落户还有庶出的小娘子让母亲从中给他择妻,简直不可理喻,母亲再是继室,也是定国公府三媒六聘从国公府大门抬进来的正经嫡妻,他也是正经八百的国公府嫡子,祖母居然能做出以庶配嫡这样的荒唐事来,简直不可理喻!
他对妻子没什么太多要求,只要能分清轻重,打理好后宅就够了,至于家世什么的,他从未要求过,相反他并不愿意与勋贵家族的小娘子结亲。圣上前不久才聘了从五品黄大人的小娘子为后,除去黄三娘子本身性情端庄柔和以外,更重要的是,黄大人出门寒门,在他科举出仕之前,黄家世代为农,这样的选择,一方面说明圣上忌讳外戚干政,另一方面自从圣上登基以来所重用的人,皆是科举出身。而他,本为可以承荫的世家子,又是圣上的伴读,选择科举出仕,一方面是他自身所愿,另一方面是受到圣上暗示,虽不知科举之后,圣上会让他出任何方,但他却知道他的姻亲最好不要与任何势力联结,所以能娶个无权无势清白人家的女子,是圣上愿意见到的,也是对他最好的。
陆砚轻轻笑了下,道:“能让母亲喜欢的儿媳妇,便是最好的,祖母那边……母亲不用太过在意。”
秦氏长长吐出胸中一口郁气,柔声责备道:“什么叫做我喜欢便是最好的,应是你喜欢才是最好的!少来夫妻老来伴,一辈子的事情,砚儿还是要上些心,选个可心的最好。”
陆砚微笑着点头,秦氏却知道他并未将自己的话听进心里,张了张嘴,最后只能在心底叹一声,这个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儿子,对她不比外人那般冷淡,也算温和,可他心中到底想些什么,她一直都未看清楚过,便也只能有由他去了。
“啊,对了!”秦氏突然想起什么,拍了下手:“舒家回帖了,说这几日舒相与舒大人、舒夫人都在家,你何时去都可。”说着示意身边的人将门贴递给陆砚。
陆砚接过来看了眼,字体遒劲,是舒孟驰的字体,他唇角微微翘起,将帖子收到,道:“等考试过后吧,入场在即,舒相虽不是此次主考,不过免外人猜测对舒相造成困扰,儿子还是略微避嫌较好。”
秦氏闻言也觉得有理,点点头:“也好,那你一会儿附书一封,我让管家整理一些适合病人的物品一同送去舒家。”
陆砚笑着点头,送走了秦氏,他看着日影透过窗格照进来,斜斜的射在墙角的博古架上,微微眯了眯眼睛,再有五日,他便要进场了,原本有些焦躁的心情,却在这片淡淡光晕下,慢慢平静下来。
第二十三章
万云寺; 因坐落在西郊的万元山而得名,原本也只是一座小寺庙,可是前朝末期朝堂昏聩,又逢地动,各地暴动四起,民不聊生。当朝太、宗时任风州府节度使; 先是命人开仓放粮; 救济灾民; 又连上十道加急奏报请求朝廷救助; 可是都如泥牛入海,在放完粮仓的最后一颗粮食之后,太宗终于在揭竿而起; 本就是武官出身,加上以仁厚治军; 很快就得万民敬仰; 在快攻入京都时; 却不知哪里来的一小队人马将正在鼓舞士气的太宗一箭射落马下; 身边众人就近将太宗皇帝送进了山腰的万云寺,恰巧当时的万云寺主持正是医家出身,因得罪了当时的宠妃胞兄; 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心灰意冷便出家万云寺,也是太宗命不该绝,经过主持的悉心治疗; 太宗逐日康复,而目睹太宗受伤的众官兵也在悲愤之下,居然仅用半日就攻克了京都。
太宗建国南平后,为感谢万云寺主持的救命之恩,定万云寺为皇家寺庙。虽然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寺庙摇身一变成为皇寺,但是万云寺却依然在每年除岁至元宵向民众开放,而京都及其他地方的香客,都会选择那几日前来万云寺上香祷告,每逢那几日,从京都外城前往寺庙的人马车流络绎不绝,沿途山道也布满小摊商贩,一派的热闹,只是过了正月十八,万云寺就关闭山门,除皇室宗亲、达官贵人以外,再不接待,而万云山也在这种冷清中,独显出一丝袅袅仙气。
此时已过深秋,前往万云寺的山道两旁的崖壁上的树木已经变得枯黄,就连一大丛一大从灿黄的野菊花也在寒风中变得有些抖索。
“阿桐!”
舒孟骏手拿刚刚折回来一大把开的尚好的野菊花,在车外喊了声,笑道:“娘亲,阿桐是不是又睡了?”
声音惊醒了斜靠在车壁上闭眼小憩的曲氏,看了眼外靠在另一边榻椅上睡得香甜的长宁,唇角带上一抹温柔的笑意,掀开车帘道:“阿桐身子不舒服,山路也摇晃的很,不许你如此排揎你妹妹。”
舒孟骏将手里的一大把花递进来,一股冷冽清新的空气瞬间钻了进来,道:“娘亲,插车里吧,这香味可以提神。”
阿蔷伸手接过,插入车壁上镶着的一个壁瓶中,一股冷香瞬间充盈了整个车厢。曲氏看着微暗的车内因为这一把明黄的小花变得明亮几分,笑了下,问:“可否快到了?”
舒孟骏看了看前面空无一人的山路,摇摇头:“儿子不曾来过,尚不清楚,不过二哥与阿林前去探路,估计快折返了。”
话音几乎刚落,一阵马蹄声便在寂静的山道上隐隐传来,舒孟驰驱马疾驰而来,在车外停住,道:““娘亲,还有一刻钟的路程,外面寒凉,可要提前唤醒阿桐?”
曲氏直起身子,示意阿蔷将车帘卷起,看着骑在马上的二儿子,见他只是骑在马上,只着一件圆领秋袍,脸色便沉了下来:“再过两日你便要进场,这几日天气转冷,你骑马在外,居然身上也不披着大氅,简直胡闹!”
舒孟驰淡淡一笑,白齿青眉,面容愈加俊秀,“刚刚驾马有些热,儿子才脱了,放在阿林处,一会儿到山上便重新穿上。”
曲氏放了心,责备的看了他一眼,看着外面宽阔寂寥的山道,喃喃道:“也不知今日寺中可会遇见他人……”
舒孟驰听的真切,透过卷起的车帘,隐约看到里面还睡着的长宁,抿了抿唇道:“山道未见他人,不过孩儿未曾近寺,倒是不清楚了,若不让阿林前去寺中探访一番?”
“不必了……”曲氏连忙阻止:“遇见便是有缘,也无妨。”
车帘被放下,车内又恢复了昏暗,曲氏看着睡得正香的女儿,无奈笑叹了一声,也不让阿蔷出身,自己亲自唤醒沉睡的长宁。
长宁自幼被家人娇宠,虽然乖巧,却偏偏喜爱赖床,每日向家中长辈问晨安的时间就没有准时过,原本还小时,她也曾费心想要扭转女儿如此不好的毛病,却被公公阻止,道是人小缺觉,是本性,不必因为规矩亏待了。
于是在这样的纵容下,长宁睡懒觉的性子越发娇了,还养出一身的起床气,若不是自己醒来,被人唤醒之后,拉着一张小脸能整整半个时辰不搭理人。
曲氏也是无奈,在家父母纵容如此倒也无妨,但见女儿年底就要及笄,亲事迫在眉睫,到时到了别人家中,翁婆又怎会纵容她如此,想着便是长叹一声。
长宁被母亲轻柔的唤醒,心中不悦,只觉得眼皮沉沉,便不想理会,翻个身准备再度合眼,却不想差点从榻椅上摔下来,若不是旁边的阿蔷眼疾手快扶住她,现在她就已经摔了下去了。
这番动静,让昏昏欲睡的长宁彻底清醒了,拉着小脸也不理人,闷闷的配合着被喂了几口水,才想起此刻在前往万云寺的马车上。
眼神慢慢变得清明起来,长长呼出一口气,带着几分睡眠不足的憾意,软软的靠在母亲肩头,有些沉闷的问道:“娘亲,还没到吗?”
曲氏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笑道:“便要到了,所以才唤醒你,快让阿蔷给你整理一下,马上便要下车了。”
阿蔷已经笑着拿出篦子,将长宁半散的头发挽好,为她带上“佛家七宝”的发梳、发钗,拿出铜镜让长宁自己看了看,长宁抬手抚了抚额角落下的流苏,表示满意,“阿蔷手艺越来越好了,娘亲可要替我赏她。”
曲氏好笑的抬手点了点她的眉心:“你的好东西那般多,连赏人居然还要为娘帮你出东西!”
长宁撒娇的在曲氏怀里蹭了蹭,不依道:“女儿又不小气,只是今日未带嘛……”
阿蔷将铜镜收起,笑着道:“六娘子最是大方不过了,前些日子赏给婢子的耳坠子和簪子,婢子还收的好好呢。”
曲氏宠爱的点了点长宁的鼻尖,脸上笑容温柔慈爱。长宁看着车壁上的那把野菊花,抬手摘下一朵,轻轻嗅了嗅,只觉一阵略带苦意的香气沁满心脾,彻底消除了所剩不多的睡意。
马车速度减慢,车身也比之前平稳许多,阿蔷掀起车帘,远远便看到通往半山寺庙的石阶,青色的,长长的直通向上,仰头看去,万云寺被山间的几缕薄雾环绕,更像仙境了。
马车在万云寺山门外停下,舒孟骏连忙从马上跳下来,将母亲与妹妹扶下车。曲氏看了眼通往寺庙正面的石阶,慢慢走了过去。
“娘亲,”舒孟驰连忙上前一步,轻声道:“孩儿准备了软轿……”
“不必!”曲氏不等儿子说完,就干脆的拒绝:“此次前来是为了祈福,怎能偷懒,太不尊敬了!”
舒孟驰一顿,连忙低头告罪:“孩儿知错了。”
曲氏抬手扶住他,拉着他往前走:“驰郎不用担心我,只是阿桐病体未愈,娘怕她会精力不济。”
“娘亲不用担忧,孩儿让一顶软轿跟在后面。”舒孟驰立刻提出办法,曲氏点点头,整了下衣裙,准备带着儿女入寺。
长宁看着眼前仿佛直通云霄的石阶,惊得小嘴微张,转头问身边的舒孟骏:“这有多少阶?”
舒孟骏看她被吓到的样子,作弄心大起,道:“佛家寺庙,九九归真,怕是有八百一十阶吧……”
“阿弥陀佛,小寺的石阶一百零八阶,佛法无边,愿施主踏过这一百零八烦恼,达成所求……”舒孟骏的话还未说完,便见两个身着青色僧衣的小沙弥一边说着一边向他们走来,笑道:“知客无尘迎众位施主入寺。”
长宁虽觉得石阶漫漫,但因着母亲兄长都在身边,知客僧一边引路,一边谈着发生在万云寺的故事,倒也不觉无聊,不知不觉便跟着到了万云寺的山门前。
知客僧再次唱了个佛号,将曲氏几人引至门前,交于寺内指引的小沙弥,便再次转身下山了。
小沙弥知晓曲氏此次前来想要求见方丈为儿女化厄祈福,将人引到大殿之后,便前去方丈处通报。
曲氏带着几个儿女在佛前上了香,刚起身,便见小沙弥匆匆而来,微有些抱歉道:“方丈此刻正在礼佛,还请几位施主虽小僧前往厢房等候。”
万云寺虽然前后翻修几次,但室内并没有太过奢华,反而处处透着古朴,长宁跟随曲氏从大殿出来,看着远处薄雾一点点散开,开口道:“小师傅,我想要替自己兄长求个福袋,不知要到何处?”
小沙弥闻言,连忙指向后面二殿右侧道:“那边便是祈福台,小娘子可到那里求一切心中愿望。”
舒孟驰见状,知道她是为自己祈福,便想跟着一起过去,只是舒孟骏是个多动性子,知晓要在厢房坐着等候,便有些坐不住,立刻道:“我随阿桐过去。”
舒孟驰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交代道:“寺内安静,你莫要疯到他处了,好好照看阿桐。”
舒孟骏满口答应,跟着长宁便折身向二殿那边走去。
另一侧的厢房内,秦氏看着坐在自己身边的陆砚,开口道:“砚儿若是觉得无趣,不用在此陪着……”
陆砚笑了下,道:“无妨,孩儿不觉无趣。”寺内不许护卫进入,母亲今日只带了几个贴身的使女,他有些不放心。
秦氏怎能不知他所想,笑道:“娘来之前曾经发愿,要诵读佛号千万遍,此时还有些欠缺,正想趁方丈礼佛期间补上,这般便不能去替你祈福求福袋了,你不若亲自去祈福台求福,只怕比娘为你求的还要灵验,如何?”
陆砚默了默,明白了母亲的意思,点点头站起身:“如此,孩儿去去就来。”
万云寺依山而建,二殿距离香客歇息的厢房有些距离,陆砚不慌不忙的在僧人的指引下,向祈福台走去。
祈福台旁有一棵百年的七叶树,树冠极大,枝繁叶茂,纵使如今进入深秋,也是郁郁葱葱,墨绿色的叶片在这幽静的山中寺庙更显苍劲,树梢枝丫垂挂着前来祈福的香客求下的福袋,红色的丝穗远远看去几乎挂满整棵树,山风吹过,一片摇曳。
转过回廊,陆砚脚步忽然一顿,寺庙空寂,原以为除却他之外再无他人,却见此刻树下站着两个妙龄少女……
小剧场:
陆砚:!!!!是谁?
僧人:佛曰,心中有佛,见人即佛……
陆砚:……你想表达什么?
僧人:你看她是谁,她便是谁。
陆砚:→_→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