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进化史-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候抓点儿啥?胭脂水米分?还是针线,或者是厨具?好像女孩子应该抓这些。
    行了,姑娘,不用烦恼你抓周抓啥了,你那美人妈又病了,这一次的病来势汹汹,皇后在一早接受了众妃嫔的请安之后,直接就倒了,太医的几位老资历太医都跑去坤宁宫,为皇后会诊。甚至在永寿殿的太后都惊动了,派了人守在清宁殿,一有风吹草动就通知她。
    一直到下午,皇后才醒,发现皇帝就坐在身边,心中一阵暖意。
    “你醒过来就好,醒过来就好。”皇帝抓着皇后的手,情真意切。
    “劳陛下挂心了。咳咳……”
    “你们到底是怎么伺候皇后的,太医说皇后连日身上不好,没有将养好,来势才会如此之汹。”
    “陛下恕罪。”宫里面伺候的立刻跪下,诚惶诚恐。
    “不怪他们,妾只以为天热,所以身上惫懒,却没想到是病了。”
    “今年的天确实比往年热些。”转脸又说:“都起来吧。”
    “谢陛下。”
    “宫里的冰除了母后那里,剩下的都紧着皇后这里用,周围多用些冰,只是屋里不能太多,免得着凉。”
    “妾谢陛□□恤。”
    “你好生养着,朕先回勤政殿。”
    皇后挣扎着要起来,被皇帝扶着肩膀压下:“别起了,好生歇着。”说完才转身离去。
    “恭送陛下。”人虽不能起来,却依旧说了一声。
    皇帝回了乾清宫,拿起一本奏本,看奏本,只是有半盏茶的功夫都没换一个,他在发呆,皇后觉得暑热,他也觉得热,秦朝开国时间不长,他祖父那会儿建朝,打仗打的百废待兴,皇宫都是破破烂烂的。
    他爹的时候老天爷比较照顾,风调雨顺了好多年,皇宫终于像模像样了,但是这个国家还有一个毛病,没有避暑之地,也就是说在城郊的地方没有行宫。
    皇帝琢摸着,是不是修建一座行宫?打他登基的时候就开始想,前三年虽说天子以天代月不用守孝三年,但是这边亲爹没死满三年,你就开始大建行宫享乐,总是会遭人诟病的,如今已经是昌泰四年,不如将这个计划一下。
    “传董仲明。”
    “嗻。”
    “臣董仲明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宫中暑热,皇后病了,便是朕也觉得惫懒,朕想着,在郊外修一座行宫,不需要太大,避暑即可,董卿可能调度的开?”
    董仲明心里就是咯噔一下,国库里银子不丰啊,这行宫怎么修的起?只能硬着头皮达到:“回禀陛下,去年秋季共收税收三千万五百万两,冬日北方奇寒,遭遇大雪,用了二百万两银子赈灾,征东将军那里一直在征战,每年那边的军饷是铁打不动的七百万两,开春x省东南大涝,百姓流离失所,陛下拨了三百万两银子赈灾,还有征西将军,征南将军两处军费共是一千万两,再有各位王爷皇亲俸禄,朝臣俸禄……”
    “行了,你不必说了。”皇帝听的心烦意乱,这摆明了就是没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国家,竟是国库空虚。
    董仲明复又跪下:“臣愚笨,不能为陛下分忧,臣有罪。”
    “起来吧,这灾那灾的,也不怪你。百姓为重,待日后国库充盈在修行宫不迟。”
    “陛下爱民如子,天必佑我大秦风调雨顺。”
    “跪安吧。”
    “臣告退。”
    说的是不错,董仲明走了时候,皇帝的心情十分恶劣,宫中伺候的太监宫女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唉!
    然后等皇后身上好些了,皇帝到皇后那里开始说正事了。
    “你身上大好了?”
    “谢陛下关怀,大好了。”
    “也要主意养着,不可太劳烦了。”
    “妾省得。”
    “有一件事,朕还要同你商量。”
    “陛下?”
    “唉!今年又有几个地方遭灾了,国库里面银子不大够使了,朕想着后宫的用度能否缩减一些?”
    “这个倒不难办,今年放宫女出去不少人,到时候少挑些人进来就是。”
    “那伺候的人?”
    “这个很不用担心,宫里人本就不多,原就用不了这些人,主位未满,皇子皇女也不多,很多宫苑都是空着的,派一些太监守着,还有年老的嬷嬷打扫也就是了。”
    “嗯嗯。”
    “至于妃嫔的份例,从臣妾这里开始,都减二等。”
    “你……”
    眼看陛下面上有愧色,皇后忙说:“陛下,夫妻本是一体,夫荣妻贵,如今国库不丰,妾自当为陛下分忧,退一万步说,便是减了份例,也断不会委屈妾等。”
    “真不会?”
    “真不会,妾记得,当时是延续的前朝之例,本就有些奢靡了。”要不是奢靡,前朝也不能亡国了。前朝是哪哪都奢靡,横征暴敛!
    皇后敢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打下了天下,原配夫人没等到他坐天下的时候就去了,只得到了追封,后宫就是无主的,虽然有妃嫔但是总不能定这个,后来还是□□发话,循的是前朝的例。这就是随口一个吩咐,不然礼法不全面,如今改了,也不能说是□□不圣明,大男人怎么会了解后宫?
    当今的太后,原本的皇后运气好,先帝那时候连年的风调雨顺,而且先帝是个劳模,妃嫔少的可怜,自然就不用改,现如今改了,也绝对是名正言顺,不会拂了太后的面子,皇后也能得到勤俭的赞誉。
    “劳烦你想这么多。”
    “本就是妾份内之事。”
    帝后和睦,河蟹河蟹!
    ——————————————————————————————————————————
    也许真的是暑热的原因,皇后处理完一干的事情,然后就是接二连三的生病,导致后宫的人心忍不住就不稳了。
    秦康乐的小心肝也是一揪一揪的,连睡觉都觉得不香了,翻了一下小身子,小小的叹了口气。
    吹了个泡泡,接着睡(~﹃~)~zz哪怕没那么香了,也还是睡觉好不是?尤其是抱着自己的宝贝。
    皇后的病来的凶,没想到,好的也挺快,两天后就能下地了,半个月后,合宫请安,大家发现皇后的气色还是挺不错的,浮动的人心就下来了。
    好日子不长,好了没一个月,皇后再次病了,不过只是平常病痛而已,吃了几服药也就好了。然后皇后就开始隔三差五的生病,一次两次都紧张浮动,慢慢的大家也就麻木了。
    前朝却是有好事发生,今年风调雨顺,大丰收,国库一下子就充盈起来,虽然也有几个极小的地方招灾,但是地方小不少,受灾程度也低,不用拨钱赈灾,免税即可。皇帝很是过了一阵儿舒心日子。
    在美人妈频繁生病,皇帝爹舒心的氛围之下,秦康乐小朋友终于满周岁要抓周了。
    原本秦康乐打算的很好,针线什么的她真心不爱,但是胭脂水米分还是可以的,据说这时候的胭脂水米分都是鲜花制成的,她也看一把高档货。
    等看到桌子上摆放的东西了,秦康乐将原本的打算忘得一干二净,竟然有玉坠子金钥这些值钱货,什么高档货早被她忘到九霄云外了,搂着金玉饰品不撒手,在一群女人的笑声中秦康乐老脸一红,不过还是坚定的拿着东西不撒手。
    众人都夸公主将来必定温润,锦绣前程等等,皇后端坐着,脸上保持着淡淡笑容。这孩子从小就不哭闹,想来性子必然是极好的,至于前程,皇帝的女儿,还愁前程么?
    办完了女儿的周岁宴,皇后又病了,只是这一次她神智清楚,只吩咐请了心腹太医前来,直到开完药,都喝下了,这才命人将消息放出去,她又生病了。
    很快,各宫的主位就将一些吃用、药材送到了,人也都随后到了。
    “给诸位娘娘请安。”韩嬷嬷带着两个宫女将众妃嫔拦在了。
    “皇后娘娘怎么样了?”
    “娘娘刚刚歇下。”
    “既这么着,本宫与众姐妹先回去,待娘娘醒过来,我等再来请安。”下半句就是对德妃贤妃说的了。
    “贵妃说的是,我们在这里,她们还要伺候着,只能添乱,皇后醒过来,我们在过来。”
    贵妃,贤妃定下了基调,德妃也没有反对,其他人更不会反对,因此诸妃嫔又浩浩荡荡的回去了。
    “都走了?”
    “回娘娘,都走了。”
    皇后长叹一声。
    “娘娘,娘娘您安心养病,千万别伤神。”韩嬷嬷劝慰道。
    “回娘娘,贵妃、德妃、贤妃三位娘娘送来的药材等都与太医开的药方相符,正是正用的。”
    “知道了。”
    两个嬷嬷一对眼,纷纷不解,皇后今年一直病痛,从没有一次情绪这般低落过,到底怎么了?
    悄悄的一打手势,众人退了出去。

第五章

皇后躺着,看着自己寝宫的摆设,心情荡到了谷底,自己招的是心腹太医,宫中也都另其不许多言,可她刚刚安排好让太医院传出生病的消息,诸位妃嫔的药材就送到了,人——也过来了!
    最最让她心惊的是,那些药材还都对症,这说明什么?说明她们一早就备好了,单等这边放了消息便送了过来,这事儿八成是底下人没多想,没有请示她们直接就送过来了,不管她们,单从这一件事,皇后就知道了,对于后宫的掌控,她是大不如前了,如此她又怎么能心情好?
    皇后猜的不错,当贵妃知道底下人在得到皇后生病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就将礼物送去之后,直接摔了手中的茶杯:“一群废物。”
    “娘娘息怒。”呼啦啦跪了一大片。
    管事的太监更是不知道自己错哪里了,吓得腿肚子转筋。
    身边的凌嬷嬷是她身边的老人,一直得用有体面,此刻也有些发蒙:“娘娘,这到底……”
    “刚刚接到太医院传出的消息,你们就把礼给送去了,是怕皇后不知道本宫在她那里安排了眼线不成?”
    贵妃一说,底下人瞬间恍然大悟,这就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刚得了消息,备礼自然要精挑细选,这就得时间,如果是一早就定下的寿辰礼,年节礼,这些无论是谁都是早早备下的,甚至于是普通的风寒之类的你送的快也可以,很多人都趁着自己不忙的时候将礼物分成几份,以备不时之需,可是这不代表皇后这种不在正常范围内的病,你们也都能准备啊,这就是摆明了告诉人家,我已经提前得到消息了,我有眼线,所以贵妃能不发火儿么。
    德妃那里知道消息之后到没摔了茶盏,而是问掌事的人。
    “回娘娘,奴婢这边安排好了,翌日皇后真的查起来,娘娘宫里的消息是从绫绮宫贵妃娘娘那里得到的。”
    德妃点点头:“他们那边儿太医院刚出了消息东西就送去了?”
    “是。他们那边准备一半儿了,奴婢才命人准备。”
    “做得好,赏!”
    “谢娘娘。”
    至于贤妃那里,她一贯是个谨慎的人,这种错误没犯。
    秦康乐这边欢乐的吐着泡泡在睡觉,完全不知道她的美人妈快愁死了,身为后宫之主,掌控力却下滑,这绝对就是往傀儡的大道上奔去的节奏。
    公主是个省心的,这是清宁殿上上下下都知道的,可是这都一周岁了连一个字都不说,这就让人心焦了,平日里哭声就不大,不对,公主就没哭过,这、这、这可如何是好?不行,得可这劲儿的教公主说话。
    呼噜中的秦康乐还不知道因为她不知道孩子几岁能说话,所以保持着不说话的状态另伺候她的人大为着急,所以你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赶紧开始说话吧。
    秦康乐醒来之后就发现不对劲儿,她们是在逗自己说话?这有什么难的,说就说呗,不就是一个玉字么,然后她发现,一年没说话,发音都有点儿不准了,倒是正符合她这个年纪。
    嬷嬷们听到公主嘴里说出了“鱼”字,那叫一个高兴,会说话就说明公主没问题,想着又教了不少字,秦康乐听了两遍,发音与现代有些地方不同,不过也没差多少,让她省事不少,会念了不少字。
    皇后的身体稍微好一些,就命人将秦康乐抱了过去。
    “娘娘,公主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字眼了。”奶嬷嬷连忙将他们教导的成果上报。
    “是吗?”皇后的嘴角勾起笑容。
    “公主学的极快,已经能说玉,青,坠……这些字了。”
    “你们尽心了,人人有赏。”
    “是奴婢们应尽的本份。”
    “宝宝,来,喊母后,母后。”
    秦康乐抓着玉饰的手就是一愣,两个字,让她真正的意识到了自己真的从新投胎了,投胎到了古代,面前的人是她的亲娘,怀胎十月生下的她的亲娘,不是她到了片场,演一场戏还能回去,她真真正正到了古代。
    “母后。”字正腔圆的两个字逗笑了皇后,也让伺候的人都松了一口气,公主如此乖巧聪明,也有她们一份功劳不是?
    “乖。在叫一声。”
    “母后。”秦康乐说着,还往皇后的怀里钻过去。
    皇后顺势接住了她,还是慢慢的摩梭着她的背部,教着她喊“父皇”“皇祖母”等。
    皇后的病一日重过一日,一直到快到中秋,勉强吩咐了事宜,却是更加病体沉重了。
    皇帝下了早朝只有没有需要及时处理的大事,一定先去清宁殿探望。
    “陛下万福。”
    “别劳动了,快躺下。”皇帝按住了皇后的双肩,不另她劳动。
    “咳咳……”
    “一帮子庸医。”听到皇后又咳嗽了,皇帝怒了。
    “陛下,是妾自己身子不好。”
    “唉。”皇帝也知道,皇后身体不好也能怪太医,只是他不知道除了怪太医还能怎么办。
    “陛下,妾有一事回禀。”
    “什么事?你还是少伤神为好。”
    “这事就是臣妾想躲懒了。”
    “何事?”
    “眼看年下了,妾病着,不能料理适宜,因此就想着,不如让贵、德、贤三妃共同料理一下,妾便偷闲了。”
    “朕看很好,你就好好歇着,以后的日子还长,让她们为你分忧也是应该的。”
    “嗯。”
    皇帝皇后商量好了事情,第二天皇后就下了懿旨,由三妃共同处理年下的各种事宜。
    三妃在清宁殿领的旨意,回到自己的宫中之后,各个面带喜色,这可是安插人手的好时候,尤其是贵妃,面上得意无比,这一次一定要将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让所有人都见识到她的能力。
    通常都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皇后的懿旨是三妃共同商讨,贵妃你就算比另外两宫娘娘更有面子一点儿,但是并不是你自己独断,你想塞人塞心腹,人家也想,而且原本的人都是听皇后,对她们恭敬也办事,行动力到底是差了一些,又是一种状况。
    开始的时候,宫人说:“原是这样的,原是那样的。”
    贤妃想提携自己的母家捞钱,想这样,德妃则说:“这礼仪上面,先贤是这样做的。”吵吵嚷嚷。
    而这吵嚷,一吵就是小半月。
    “娘娘,她们至今还没有个章程呢。”奶嬷嬷的语气里有些嘲讽。
    “知道了。”皇后是放了权,但是这不表示她就不关注,应该说她比任何时候都关注。
    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近了,三妃一开始火团儿似的的心也冷了,贵妃命人沏了上等的好茶,然后下帖子请德妃和贤妃到绫绮宫一聚。
    另外两妃也是这个心思,来的倒是迅速。
    三人彼此见礼。
    “今儿我托个大,请了两位妹妹来,这事儿我们得快些办了,在拖两天,怕是要耽误事了。”
    “姐姐说的是,我想着,不如我们还是按照原先的例?或增加或减免一些也就是了。”德妃直接说了自己的主意。
    “我也是这么想的。”贤妃这时候也回过味儿来了,皇后没死呢,自己就安排人手捞一笔,要是皇后真这么一病不起还好,如果好了,咳咳,自己可是留了一个大把柄。
    贵妃点点头:“我与两位妹妹想到一块儿去了,就这么办吧。”
    三妃意见空前一致,因此办事效率很快就上来了,在过年以前终于将事情办妥了,没有出任何纰漏。
    因为皇后病重,也没有其他大喜事,因此这个年过的不咸不淡的,总不能这边国母躺着,那边你们还天天饮酒玩乐吧?宫外倒是稍微好一些。
    过了年之后,皇后的病愈发沉重,竟是清醒的时候少,昏迷的时候多,太医院的太医干脆排了班,三班倒,总有一人守着清宁殿,免得发生什么突发事件,坤宁宫的上空弥漫着汤药味儿,连空气中都带着一丝苦意。
    秦康乐非常听话,见皇后的次数越来越少,担心皇后将病气过给她。
    春天皇二女过了两周岁的生日,夏天也终于熬了过去,入秋了,秋高气爽,度过了夏日的暑热,人人都精神了。
    皇后在入秋后不久,这日也难得的精神了,人竟然能坐了起来,另清宁殿上上下下的开了脸,娘娘好了,秦康乐也得以被抱去见美人妈。

第六章

美人妈瘦的不成样子,却还是画了淡淡的妆,轻轻的抚着女儿的嫩脸:“宝宝乖,都会说什么了?”
    “母后,乖乖吃药,才能早日康复。”软软的身子,软软的声音听的人心都化了。
    “嗯,母后会乖乖的,这样才会让你好好的。”
    “母后,抱。”
    皇后是抱不动秦康乐了,也只是看看而已,她自己知道,自己的大限怕是到了。抱着女儿摩梭了一会儿,揉揉头上那软软的头发,皇后眼里是满满的不舍。
    “你们带公主先回去吧,好生伺候着。”
    “是。”
    “林嬷嬷,钱嬷嬷,去请陛下过来。”
    “娘娘……”
    “快去。”
    “是。”
    皇帝正在批折子,这边听闻皇后有请,自然先过去看看,慢说皇后正病着,就是好好的时候,不忒大事也绝对不会劳动他,所以这个一定要去的。
    “陛下万福。”
    “你醒了?”眼看皇后都做起来了,皇帝满脸喜色。
    “陛下恕罪,妾不能行礼了。”
    “别说那么多,身上可好些了?”
    “轻快了,陛下,妾一直病着,后宫事宜却没有人管着,总是这样下去不成样子。”
    “很是,朕想着不如命三妃共理。”
    “妾也是这么想的。”
    “你下懿旨就好。”
    “妾想着,她们一时间主管这些,恐忙不过来,如今后宫事宜分为六局,不如每人管两处,这样,她们也能更快上手,陛下以为如何。”
    “很是。只是这六局要如何分配?”
    “妾想过,尚宫局主管人事调动,便与尚食局安排一起,人员安排妥当,饭食方能送的迅速。”皇后剩下的话没说,饭食是大事,真要是弄点儿什么冲克的东西,真是不容易防范,如果都是一个人安排的人手,那样即使出现什么了,问责也容易找到责任人。
    皇帝略一沉思就明白了,暗道皇后细心,当即点头,示意继续。
    “咳咳……”皇后用帕子捂着嘴又轻咳两声,才又道:“尚仪局和尚帛局分到一处,宫中衣食大多有定数,唯独出行礼仪册封等无定数,所费银两不知,若是经两个人的手难免有照顾不到的,不如就将此两个安排一处,管理财帛的人自己心中有数便是了。”
    “你费心了。”陛下这意思就是同意了。
    剩下的两处尚服局和尚寝局就是另外一个人了。
    “这本是妾份内之事,不能躬亲料理,已是妾的罪责,陛下不怪罪,妾安敢在耽误正事。”
    “唉!你将事情都吩咐下去,好生休养便是。”
    “是。陛下,妾还有一事。”
    “嗯?”陛下看着皇后的样子,心中有些不好,皇后这样子怎么仿若交代遗言一般?
    “妾想为三公主取个名字,还望陛下恩典。”
    “三公主是你生的,你为她取名正是相得,爱妻可得了什么好名字?”
    “康乐,妾只希望她一生康健快乐。”
    “好名字。”
    “谢陛下。咳咳咳咳……”一连串的咳嗽。
    “你先歇着,事情不是一天办完的。”
    “谢陛下关心。”
    “朕先走了。”
    “恭送陛下。”
    “娘娘,可否拟旨?”
    “明儿在说。”
    “是。”
    “夏巧,秋翠,冬翠。”
    “娘娘。”
    “你们三个今儿就将手续办了,伺候三公主去。”
    “娘娘!”三个宫女加两老嬷嬷愣了。娘娘这么安排可不是好兆头啊!
    “快去办吧。”
    “娘娘,奴婢伺候娘娘。”
    “照顾好了三公主,本宫才能安心。”
    清宁殿上下各个眼圈含泪,后宫事儿本就皇后说了算,原本就是她一句话的事儿,如今皇后让去办手续也不过是担心自己不中用了在填麻烦事,所以走了一个正常的程序。
    第二天,早朝刚完事,皇帝就见到了皇后宫中的两位老嬷嬷:“陛下,娘娘不好了。”已是泣不成声。
    皇帝赶到的时候,太后以及后宫的主位都到了。
    “儿子给母后请安。”
    “看看皇后吧。”太后一身褐色的凤袍,眼睛都红了。
    “她、她……”皇帝眼圈红了,坐到皇后的床边,拉着那消瘦的手,感觉有些凉。
    看到明黄色的衣物,皇后嘴角动了动,却再也笑不出来了:“陛、陛下……”眼睛就闭上了。
    “太医!”
    太医连忙上前,一搭脉,立刻一副死了亲妈的模样,其实也差不多了,帽子也摘了,声音也抖了:“皇后娘娘殡天了!”
    清宁殿上下立刻哭声一片,太后很快晓谕后宫,皇后殡天了,前朝那边也很快都知道了,然后就开始礼部主持丧仪。
    昌泰六年秋甲申月庚寅日乙巳时,皇后殡天于清宁殿。
    皇帝缀朝九日(因为死的皇后,如果是妃嫔,哪怕一天不上朝,也免不得被称为贪欢好色,如今是结发妻子,便是重情重义),内里三妃为首带着其他妃嫔举哀,外面诸王以及一二品大臣,外命妇齐齐举哀。举国同悲,满宫上下一片缟素。
    越是尊贵的人停灵越久,皇后是国母,停灵的时间自然不能短了,整整一个月,所以这冰也得预备的足足的,虽然是秋天了,可是正午的时候天还是挺热的。以至于灵堂的温度极低,从外面晒着进来,在进灵堂一刺激,那滋味绝对不想在尝第二回。
    皇长子虽然不是皇后亲生,名义上却是皇后长子,虚岁也有十岁了,因此也需做人子的事情,这些都有礼部的人办理,倒也不够难熬。
    真正的难熬是哭灵,哭灵是个体力活儿,纯字面上的意思,每天要按三顿饭的功夫哭,年纪轻一点儿的人还好些,稍微上了年纪点儿的人,都以眼睛可见的速度憔悴下去。尤其是大臣的妻子,有诰命的,能做到一二品官的人,年纪都不轻了,相对的,他们的原配夫人,也都不年轻了。一时间,京城中的大夫忙翻了天。
    哭了大约第十天的时候,贤妃晕了,又是一通忙乱,竟是有孕了,贤妃心里发苦,有孩子了是好事,可是这时候是有孩子的时候么?你敢不哭灵试试?只能让太医开方子,自己小心在小心,一个月下了,瘦的一阵风都能吹到了。
    “三公主呢?”
    “回太后,公主一直流泪不止。”
    “流泪?”太后有些惊讶,还不足两周岁,能明白殡天死亡的含义?
    “是。自从皇后娘娘殡天,公主就流泪不止,想是母女天性所致。”奶嬷嬷的眼睛也是肿着的,这皇后活着呢,她是给后宫的*oss打工,宰相门前七品官,照顾*oss的亲闺女那是什么待遇?如今*oss没了,公主的依仗没了,她们也抖不起来了。当然,能被皇后指去伺候亲闺女的,也都是她心腹,这主仆情份也是在的。
    “唉,倒是个有情义的孩子。”转脸又说:“下去吧,好生伺候着,务使别人冲撞了她,去给她母后进香之后,在好生安慰,小孩子眼睛静,莫吓到了。”
    “奴婢遵命。”
    “去请陛下来。”
    “是。”
    “儿子给母后请安。”皇帝也换了一身颜色淡雅的衣服,只在腰间系了一个黄带子,满脸憔悴。
    “陛下憔悴了,要保重龙体。”
    “儿子受教。”
    “三公主那里,你可有什么章程?”
    “这……康乐是皇后所出,交给妃嫔养,不太适合,可是如果独居清宁殿,她又太小了。”
    “康乐?”
    “是,皇后……头天晚上为她取的名字。”
    太后点点头,喃喃道:“康健快乐,一个母亲也就希望孩子这样了。”
    “是啊。”
    “把康乐接到哀家的永寿殿吧,养在祖母跟前,也是应有之理。”
    “辛苦母后了。”皇帝没用想,就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了,皇后生的女儿怎么可能给妃嫔养?如果是继后也还好,可是原配尸骨未寒,你就立继后,你想被言官骂死吗?
    “这是一件,还有一件,皇后不在了,后宫还在,后宫事情还在,这要如何料理,给谁料理,陛下可有章程了?”
    也是皇后去的前一晚,和儿子商量过,由三妃主持,每人管两处,三嫔为副手。还没等她下懿旨……”皇帝的眼圈又红了。
    “唉!有章程就好,完了哀家下旨吧。”
    “劳烦母后。”
    一月后,皇后出灵,皇帝亲自送到地宫,葬明陵,谥号:文孝

第七章

“去把宫中的几个主位叫来。”歇了两天之后,皇太后打叠起精神,将宫中主位叫了来。
    “臣妾给太后请安。”
    “起来,都坐吧。。”
    六人一福身,然后都规规矩矩的坐下了。
    “皇后殡天了,后宫还在,活人还得活着,哀家前些日子问过皇帝,后宫的事宜如何安排。皇帝说,皇后生前有了安排,可惜未等下懿旨……”太后用帕子擦了擦眼睛。
    在座的六个,不管你想哭还是不想哭,都得哭,用帕子擦眼睛。
    “太后节哀。”
    “皇后的意思是,尚宫局同尚食局为一组,由一妃为主,一嫔为辅;尚仪局和尚帛局是一组;尚服局与尚寝局是另外一组。可惜皇后去的时候并未说由谁管哪一方,哀家对你们也不了解,你们自己心里可有什么章程?”
    “全凭太后吩咐。”起身,恭顺答道。
    “哀家若是吩咐,就直接下旨了,毕竟有些人擅长吹箫,有些人擅长抚琴,你们商议一下,找自己擅长的,也能快些上手。”
    “是。”六个人复又坐下。
    三妃彼此对视一眼,很快在心中都有了计较。
    “臣妾年幼之时帮母亲安排过家中仆从之事,这尚宫局与尚食局,臣妾厚着脸皮自荐了。”当年贵妃入东宫,就是良娣,只在太子妃之下,后来陛下登基,即使德妃与她一同被册封为妃,但是在册封的诏书上,自己可是在前,所以凡是贵妃都比德妃先半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