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遗珠记-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陆终,不好好在京中做他的副总管,这时候不辞千里辛苦跑到这个地方,到底什么事?
  
  吴三春一个骨碌翻身下榻,穿戴整齐后急急忙忙到了前厅。
  
  “陆总管不远千里而来,有失远迎,见谅则个……”
  
  吴三春对着陆终,堆出一脸的笑。
  
  陆终双手背后,盯他几眼,道:“多年未见,吴直使瞧着福气了不少,可见这地不错。”
  
  吴三春心里暗骂他娘,面上的笑却堆得更甚。看见边上立着七政衙门的那个千户。论品级,他不过四品,自己是三品。但仍转向他继续寒暄。对方恭谨地施了一礼,算是回应。
  
  “有圣谕!”
  
  陆终脸色忽然转肃,冷冷道。
  
  吴三春急忙下跪。
  
  “下月便是太后六十大寿,凤冠之上的顶珠不慎遗失。你这里从前纳上的珠子都不堪用。咱家奉旨前来,限你半月之内献上珠子,至少需得一寸尺径勘配凤冠。你可听清楚了?”
  
  吴三春一惊,“陆总管,上季的贡珠不是刚缴过?下季尚未到期,怎的又来催缴?”
  
  陆终勃然大怒,喝道:“大胆!方才的话,你没听清?太后凤冠遗失了一颗大顶珠。咱家过来,为的就是这事。你这般质问,是何用心?莫非是想让太后过不成大寿?”
  
  吴三春心怦怦跳得厉害,因了体胖,后背已经出了汗,衣服紧紧贴住。
  
  他长久在此,自然知道采珠不易。有时运道不好,捞数十个蚌才得一个珠蚌,且内里珍珠的大小形状,全凭运气。他记得太后的这顶凤冠镶珠一百二十颗。原来用作顶珠的那颗大珠,还是许多年前偶然发现的。当时下面寨里少了一个下水的少年,后经多日寻找打捞,最后才在平常极少去的银龙湾深水处发现了他。原是是他潜水时,一只脚被一只大蚌夹住了溺水而死。后想尽办法将他与大蚌一道弄上岸,砸烂蚌壳后,才发现了那颗闪闪发亮的巨珠,当即上贡,太后欣喜不已,特意将此珠与别珠一道,镶成了一顶凤冠。
  
  这样的机会,怎么可能时时都有。如今陆终一开口就要至少一寸直径的珍珠,而且还要半个月内交上,以吴三春看来,完全是外行人在漫天开口。莫不是他们大约以为水下到处都是自家种的蚌,一捞一个准?
  
  吴三春心中腹诽,只事情既然临到头了,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推脱的,只能逼迫下面的珠民全力去捞了,只盼自己运气够好,能再过这一关。
  
  吴三春不再多说,急忙应下。陆终那张终年不见笑的焦黑脸膛上才终于露出丝笑,道:“那就有劳直使了。咱家在此等你好消息便是。”
  
  吴三春一凛,干笑着点头。一边安排远道而来的陆终与卫自行在公馆里下榻,设宴招待,一边着人去叫谢原。
  
  ~~
  
  谢原已听得京中有大太监在本省七政衙门千户的随同下到达白龙城的消息,知道吴三春必定会找来。等见到人,听了所为何事,微微皱眉,道:“半月之内要捕一颗这样大小的珠子,岂非强人所难?”
  
  吴三春恨恨道:“我何尝不知!背后必定是陆终这厮在撺掇。好歹毒的心肠。若是办成,是他的功劳。若办不成,责难于我。我晓得他早想把我这位置弄来给他的人坐。上回被我侥幸过关了,这回若不成,往我头上扣一顶为太后办事不尽心的罪名,恐怕我是再难翻身了!”
  
  “他们都听你的,此事就交托给你,你立刻替我安排下去,叫下面十寨的人明日起悉数下海,无论如何要捞一颗大珠上来!我还要去陪宴!”
  
  吴三春说完,匆匆而去。
  
  谢原望向华灯闪烁的宴堂方向,目光闪烁,握住刀柄的手微微一紧。
  
  ~~
  
  吴三春回了筵席坐下,连连告罪道:“让贵客久等,咱家自罚一杯。”说罢举起酒杯,咕嘟咕嘟一口干尽。
  
  陆终唇角挂了丝冷笑,一语不发。卫自行却是端起面前酒盏,敬了他一杯。
  
  吴三春从前也听说过本省七政衙门卫千户的一些事,只是今日才见到他面。见他席间谈笑风声,并无想象中阴狠模样,对他印象不错,便又回了一杯。
  
  卫自行放下酒盏,指尖轻啄桌面,目光扫过下首陪宴之人,面上带了丝笑,问道:“吴大人,下官初踏此地,便听说这里有个名为谢原的巡检,攘外安内,极是干练,为何今日席间见不到他?”
  
  吴三春一怔,随即呵呵笑道:“他不过是个九品武官,如何能与二位大人并座?卫大人若真要见,咱家明日带他前来拜见便是。”
  
  卫自行略微摇头,哂笑不语。
  
  吴三春虽觉这个卫千户问及谢原有点奇怪,却也没多想。与他应酬之余,不住看向坐于上首、唇边挂着冷笑的陆终,心里恨不得将他万箭穿心才好。三人各怀鬼胎,席终而散。




☆、第 14 章

  第二天,白龙城下十个寨子里,数千户珠民便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无不愁眉不展叹息不断,也有大胆的,破口大骂天家无道,只是叹了骂了之后,又能如何?要怪只怪自己前生不修,这世才会投胎至此,要做那万命沉渊为一珠的营生。东起乐民、永安,西至平泰、固宁,寨里无论男女,不分老幼,但凡能够下水的,无不出动,从日出到日落,在七八个惯常产珠的珠母海域里上下打捞。
  
  一转眼,限期便过大半了。吴三春得知捞上了不过半升的珠子,大多细小歪扭,成色最好的一颗,约有拇指盖大,无奈之下,自己亲自端着这半升珠子找到陆终面前,请求能否通融,以这颗珠子上贡。不想陆终大怒,猛地一扫,吴三春把持不住,圆升脱手而出,半升的珠子便泼倒了出去,滴滴溜溜地滚了满地,清脆声如雨滴般不绝于耳。
  
  “吴直使,先前的圣上口谕你没听清吗?要的是至少寸径的珠子,你竟拿这次等货来搪塞,你眼中还有太后吗?”
  
  吴三春忍住气,道:“陆钦使误会了。限期这么短,如此大海捞珠,实在渺茫,且昨日回报,有一珠民下海之时遭遇鲨鱼,当场命丧鲨口。如今下面的珠民都心生畏惧,不愿下海,昨日齐齐到了巡检司求告。下官得知后,是怕耽误了太后的吉寿,这才有此念头。既不准,再想办法便是。”
  
  陆终冷笑道:“不就死了一个人么?什么心生畏惧。莫说战场上将士马革裹尸,便是寻常人走路跌一跤也能致死,何况是这些天生就要下海的珠民?死在水里有什么可说的?我便不信有那么多鲨鱼真当时时会在船下等着他们!分明是不肯用尽全力。他们不肯下海,也罢,明日我亲自过去督察!”
  
  吴三春心里再次骂了他娘后,面上堆出了笑,道:“好,好,明日下官陪钦使一道,看那些贱民还敢不敢懈怠。”
  
  ~~
  
  次日天气不佳,云层厚重,风力颇大,海面成了灰暗的波涛汹涌。陆终果然大早地带了人亲自到乐民寨外的滩边。看见珠民们只一群群聚在滩上,并不出船,下令士兵以刀枪驱逐,强行驱赶下去。
  
  原来此处珠民采珠,除非水性极佳,一般都是采用协同合作的方法。一条船上数人,下水之人用黄蜡塞住耳鼻,长绳缚住腰,携带篮子潜到约十到二十米深的水下捡采珠蚌,等差不多了,摇动腰上的绳子,船上的人见绳子摇动,就会将采珠人迅速拖上水面。这种方式极其危险。除了人的呼吸、心肺在海底要遭受巨大考验,冬天忍受逼人寒气,如果运气更糟,还可能会遭遇鲨鱼或毒海蛇的攻击。前日便正发生了这样一场悲剧。一个珠民下水后,船上同伴看见绳子剧烈摇晃,海面浮上一丝猩红,急忙将他提上来,却发现那人只剩残肢断臂了。这才心生畏惧,昨日齐齐聚到巡检司乞求,加上今日天气恶劣,是以不愿下水。不想非但没有开恩,那个钦差太监竟还自己带人过来这样强行驱赶殴打,珠民中有气血方刚的,终于隐忍不下,纷纷呼号道:“大伙儿再这样下去,迟早都是一条死路!不如就被打死在这里,还能得个全尸,强过死于海鲨之口!”一时哭爹喊娘,乱成一团。
  
  吴三春见状,急忙劝陆终,“钦使大人啊,所谓众怒难犯。这些人虽都是下贱之民,死不足惜,只还要靠他们下去采珠的。且这些人都是自小把水性锻炼出来的,死一个少一个。若真没了,从别地便是调来成千上万的人也不抵用啊!”
  
  他这话是照先前谢原对他说过后照搬过来的,连自己听着都有些耳熟。
  
  陆终迎着海风,脸色阴沉,终于慢慢点头,道:“还是直使大人真知灼见,倒是我莽撞了,那就停了吧。”
  
  吴三春急忙大声呼喝。官军们大多是本地人,也不大愿意殴打珠民,立刻收了刀枪,海滩边的骚乱终于渐渐平息了下来。
  
  陆终目光扫过对面一群怒视着自己的珠民,眉角微微一抽,面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道:“你们听着,本钦使此次过来,除了要为太后大寿寻珠,另有一目的,那便是挑选一水性上佳之人入京另用。”话说着,从自己腰间扯下一块玉佩,用力远远地朝海面方向掷去,待那玉佩在数十丈外落水之后,继续道,“你们谁能下去把这玉佩给我捞上,便能入选。从此以后一家脱离贱籍,朝廷另有重用!”
  
  这话一出,顿时如石入湖,激出千层涟漪。
  
  珠民为贱,世代只能操持此种险业,这些人便是做梦也想能有脱离此贱籍的一天,只也知道不过是空想而已。现在竟然会有这样的机会摆在眼前,不管以后是做什么,哪怕自己会送命,能让家人和子孙后代不用再操此贱业,那也值了——虽然也有人怀疑这钦使刚才那话的真实性,尚在犹疑,另些人便已经按捺不住,飞快朝着先前玉佩的落水之域游去。
  
  一旦有人开头,便如泄了闸的洪水。更多的人唯恐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会被别人抢走,争先恐后地一窝蜂跟着涌入了大海。再后头的人知道再也没有机会了,只好慢慢收住脚步,和剩下的更多的人一道,紧张而不安地等待着最后的胜出者。
  
  汹涌的海面之上,但见数十个人头如黑球一般地漂浮在上,等靠近那片水域,便纷纷没入水中,很快失去了踪影。
  
  吴三春有些莫名其妙。
  
  这陆终过来这么些天了,从没听他提过这事。现在忽然来这一出,到底什么意思?忍不住看向立在一侧的卫自行,见他迎着海风眺望出去,唇边噙了丝置之事外般的冰凉笑意。
  
  从他这里看不出什么征兆,吴三春又看向人群中的谢原。他却正紧紧盯着海面,眉头微锁,神情有些凝重,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海滩边一时除了和着鸥唳的风声,站了数百人的这个地方,竟静悄悄不闻一句人声。只有陆终神情怡然,在滩边的沙涂中不紧不慢地来回踱着方步。
  
  终于,海面上冒出了第一个人头,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只见他高抬一臂,用一种兴奋得甚至能盖过风声的声音大声吼道:“是我的!是我的!”一边叫着,一般飞快地往岸边游水而来,很快,剩下的人也先后从水里冒出了头,跟着那年轻人游上了岸。只是相较于他的激昂与兴奋,一个个都显得有些无精打采,有些人或许是因了在水下时间超过了自己的极限,一上岸,便卧倒在地大口大口呼吸,咳嗽个不停。
  
  岸上的珠民自然都认得他。名叫东宝。附近方圆寨里,除了春芳的父亲,水性最好的就是他了。
  
  “钦使大人,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东宝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几乎是一跃三跳地到了陆终的面前,正要将手中玉佩呈上,侧里忽然蹿出一个三十来岁浑身湿淋淋的汉子,一把从他手中夺过玉佩,朝着陆终噗通下跪,嘴里嚷着道:“钦使大人别信他!分明是我起先在海里先捞到的,是他在水下趁我不备夺了去,求大人做主!”
  
  这汉子也是同个寨子里,名鲁生。他抢了玉佩说了话,见周围乡民纷纷惊诧地看着自己,微微侧过脸去。
  
  回过神的东宝大怒,“分明是我捞到的,竟有这样无耻的人!”一边嚷着,急红了眼,扑上来要再抢回。鲁生死死捏住玉佩不放,两人便在沙涂上厮打翻滚起来。
  
  “都住手!”
  
  陆终忽然喝了一声。还在扭打的两人终于停了下来。
  
  陆终朝鲁生伸过手。鲁生擦了下嘴角被东宝打出的血痕,急忙爬着过去将玉佩递上,颤声道:“大人,是我捞到的。我的水性真的很好……”
  
  东宝双眼通红,跪在沙子上,肩头颤抖不已。
  
  陆终看了眼玉佩,面上现出一丝笑意,对着鲁生道:“真是你捞的?”
  
  鲁生急忙道:“是……是我……”
  
  陆终又看向东宝,问道:“你却说是你捞的?”
  
  东宝大声道:“是我,是我!是他抢走了我的,还诬陷我!”一边说着,因了焦急,眼泪已经滚落下来。
  
  陆终点了下头,道:“本钦使自然会替你们做主……”话未说完,忽然脸色一变,指着两人厉声呵斥道:“先前要你们下水去替太后捞珠,一个个都推三阻四不愿下去,如今一听说能脱贱籍,这么多人竟都不要命地下水去了!既然连这玉佩也能捞上,何以说珍珠不能?可见并非是不能,而是你们一个个心有不甘,寻借口不愿为太后效命而已!欺君之罪,定不能饶。来人,把他们两个给我捆了,丢进海里去!”
  
  众人大惊失色,东宝和鲁生更是惊呆,动弹不得。
  
  陆终脸色阴沉,冷冷道:“你们方才不是都争着说自己水性最好吗?机会来了,谁能这样爬回来,本钦使就遵照方才之诺,勾了你的贱籍。要是上不来喂了鲨鱼,那也怪不得旁人了!”
  
  “大人,不是我捞的,是他,是他!小人一时糊涂,这才抢了他的玉佩!”
  
  回过神来的鲁生扑了上来,一把抓住陆终的衣角,不停磕头求饶。
  
  “来人,快动手!”
  
  陆终一脚将他踹开,厌恶地抖了下刚被他抓过的衣袍。
  
  四周死寂一片,无数双眼睛望着这突发的一幕。珠民们面含愤怒,却是无人作声。
  
  吴三春这才恍然,心想果然,这才是鬼见愁的一贯作风。终于明白为什么方才那个卫千户会是那种表情,想来早料到这样的局面了。
  
  吴三春一时犯了难。这两个珠民轻信,撞上了刀口,有陆终口中那句欺君之罪悬顶,谁还敢有二话?
  
  陆终南下,身边不过带了数个白面内侍,剩下是卫自行的人,名为保护自己。今日跟来的,更是本地官军。现在见自己令出,无人执行。那七政衙门的人是袖手旁观指望不上,本地官军不动,只剩自己几个内侍卷起袖子恶狠狠上前。只他们平日养尊处优,哪里比得上日日在海里搏命的两个青状汉子?狗急跳墙,何况是人。东宝鲁生二人,方才还扭打得难分难解,现在见上当死到临头,绝望之下不肯束手就范,怒吼一声,一齐与那几个上前捉拿自己的内侍便打了起来,将靠近的太监推了个四脚朝天,状如搁浅的翻肚乌龟。
  
  陆终见颜面大失,脸色发青,更是怒不可遏,叮一声从腰间拔出刀,大步走去,喝一声让开,口中骂道:“奸猾逆贼,竟还敢负隅顽抗,死不足惜!”举刀便往鲁生头上砍去。
  
  鲁生瞥见头顶一道寒光,知道避无可避,绝望哀号一声,抱住头俯身趴在地上,边上围观的众多珠民,虽不耻于他方才行径,只见此情景,也无不惊惧,惊叫声中,胆小的已经闭上了眼睛。
  
  陆终举刀的手已经落到鲁生的后颈之上不过一寸之距,就要砍下之时,忽觉臂弯内侧似被什么轻轻一撞,持刀的手臂立刻发麻,虎口一酸,刀竟从手心松脱,堪堪就要掉落之时,身侧蓦地多出一只手,那手接住下坠的刀柄,顺势往上轻轻一塞,刀便又回到他手心。
  
  鲁生已经感觉到脖颈后背的寒意,闭目等死之际,发觉那刀噬痛楚却迟迟未至,又听见四周静得仿佛水底世界,终于忍不住战战兢兢回头,看见自己身侧多了个人。整个人一松,立刻便瘫软在了沙地上。
  
  陆终的视线从那只手慢慢上抬,看见一个留了大胡的陌生男人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自己身侧,因比自己高了半个头,所以正俯视下来。半张脸被胡子遮住,所以看不清表情,只那双眼睛,却沉得像此刻乌云翻滚的天际。不禁微微一愣。还未来得及做出反应,那男人已经不露痕迹地撤手,微微后退一步,开口道:“钦使大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且下官听说,当今太后最怜恤百姓,所要之珠也是用于贺冠。珠民虽贱,亦是天朝子民。下水而死,那是运数使然,若这样生出血光,未免不吉,有损太后慈荫。何妨饶过这二人,为大寿遥祝慈龄,大人因为如何?”
  
  陆终已经断定,方才自己手臂突然酸麻脱力,必定是这大胡男人弄的。只他阻拦自己下刀之时,手法灵巧异常,甚至可用迅如闪电来形容,加上海风卷动二人衣袖,若非眼厉之人,绝难察觉,还会以为是自己因了他的靠近而停刀。
  
  他长久以来身居高位,向来跋扈,见此人竟大胆如斯,自然愠怒。偏他那一番话又说得冠冕,叫人无可指摘发作不得,当下僵在原地。
  
  突生这样的变化,边上的众多珠民等醒悟过来,纷纷
  下跪,对着陆终乞求。
  
  陆终目光扫了一圈,见吴三春并不开口,一脸事不关己之样,那个七政门千户面无表情,仿佛对方才的一幕视而不见,心念一转,想到自己此次不辞劳苦特意亲自南下,采珠讨太后欢心是一等大事。如今自己地位虽高,只背后觊觎之人却是无数,一个不慎便有可能踩空。这个吴三春,必定是巴不得自己出事。而那个姓卫的千户,表面上奉命保护自己,毕恭毕敬,背地里如何却不知道。万一将此事记录上报,被有心之人抓住小辫子也是极有可能。反正这个大胡子方才出手之时替自己留了面子,倒不如就此台阶下了,更显自己宽宏。
  
  陆终想定,终于慢慢将刀插回鞘中,冷冷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既如此,咱家就饶了你二人的命。”
  
  鲁生和东宝没想到这样拣回条命,急忙磕头道谢,拖着还发软的两腿,连滚带爬地去了。
  
  陆终看向那大胡子,微微眯了下眼,挤出一丝笑,道:“你是何人?”
  
  吴三春这时候冒了出来,笑嘻嘻道:“钦使大人,这便是前次提过的谢原谢巡检。方才有惊无险,全仗大人有容人之腹。谢巡检,还不见过大人?”
  
  谢原朝陆终见了一礼。陆终再次盯他一眼。这才转向吴三春,冷笑道:“那两个的命可以饶,只珍珠却不能不要。离限期也没几天了,吴直使,你的担子可还不轻。太后的寿日庆贺若被耽误,只怕你我都担不起这罪责!”
  
  吴三春自然也明白这道理。皇家早习惯穷奢极侈,万一到时得不到满足,觉得被扫了兴的话,绝不会听下面的解释,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道:“不是时候还未到么……”想了下,转身对着一众珠民,大声喊道:“你们都听见了!限期快到。方才钦使大人心慈,饶了那二人这一遭。你们就该知恩图报,赶紧都散了,给我出船下海去!真耽误了,谁都逃不了!”
  
  珠民们不过是手无寸铁的民众,被方才一幕镇住,纵使再有不甘,也晓得反抗徒劳。闻言纷纷叹息摇头,人群终于三三两两,开始慢慢散开。
  
  谢原望一眼汹涌海面,微微出神之际,忽觉身侧似有一道目光看来,微微扭头,见是先前那个始终未出一声的卫姓千户。此刻身后海风大作,掀得那人衣角猎猎,整个人却纹丝不动,两道目光直直射向自己。见被察觉,并未闪避,反倒迎上自己目光,朝自己微微掀了下唇角,似是露出了一丝笑意。
  
  谢原并未上前,只是朝他远远地略微颔首,便转身而去。
  
  今日风波,虽暂时得以解决,只诚如那陆终所言,半月期限眼见要到,以他看来,想要在限期内捕得那样硕大珍珠,希望实在渺茫。这个陆姓钦使,果然不负鬼见愁之名,心狠手辣。若不想个办法,只怕到时,此地珠民都要遭殃……
  
  谢原双手负后,从沙地上缓缓往上之时,身后忽然起了追赶的脚步声,见其中正是方才险些沦为刀下之鬼的鲁生和东宝二人。东宝跪下谢过救命之恩后,那鲁生却在众人鄙视目光之下伏地不起,痛哭流涕道:“谢大人,多谢你救了小人。小人自知无耻,干出了那等事情。只小人婆娘刚又有孕,小人自己便罢,死了也就一条贱命,却不想我的孩儿长大也与我一样。我做梦也想着能脱离此等贱业,连做梦都想啊……”
  
  围观珠民面上的鄙视神情渐渐消失,哀叹声四起。
  
  谢原眉头紧锁,分开人群,往白龙城方向去。待要骑上马时,见常宁笑嘻嘻靠近,便停了下来。
  
  常宁道:“今日多亏大人,要不然那二人就没命了!大人英明!”
  
  谢原一笑,道:“人都散了,你还不去隘口巡检,跟我说这些做什么?是不是有事?”
  
  常宁被他一语道破,脸微微一热,忸怩了下,才放低了声音,道:“谢大人……你家表妹,我先前问过春芳,说你家表妹并无亲事在身,可是真的?”
  
  常宁见谢原一语不发,只是用一种极其惊诧的表情看向自己,脸更是发热,眼前浮出三娘对着自己笑时露出的一对梨涡,心头发热,鼓起勇气又道:“我……我也未定亲。我和她年岁相当,她对我也时常笑。我……我想叫我娘上门求亲。谢大人你看是否可行?会不会是高攀了?”
  
  谢原这才回过神儿,摆了摆手,道:“无妨,无妨。我回去后,先代你问过表妹意思。”说罢翻身上马。
  
  常宁见他头也未回地便去了。且觉他听到自己问话时,起先的惊诧过后,便不大热络的样子。只知道这个上司平日就是这般模样。所以也未多想。终于说出埋藏心底多日的话,此刻只是大大地松了口气,心情极好,恨不得当场翻几个跟头才好。
  




☆、第 15 章

  当晚谢原回家,正好赶上吃晚饭的点。他步入饭堂时,见母亲一人坐桌边,一只手端着碗,整个人纹丝不动,仍旧保持细嚼慢咽的样子,似乎并未听到自己进来的脚步声,心里不禁再次生出些愧疚之感——从前,他若能赶上一顿晚饭,她必定喜笑颜开,甚至会亲自去给他打饭,把碗压得实实。但是自从那日后,她便一反常态了,即便对着自己时,也不大会有往日的好声气——其实作为儿子,他又怎不明白,自己这个老母,与其说她现在还在生气,倒不如说她是在为自己担心。而这也恰是让自己更加愧疚的原因。
  
  谢原想逗引母亲说话。见温兰正好不在,等走得近了些,虽明知她看不见,却也像小时那样,故意把肚子拍得蓬蓬响,对着马氏道:“跑了一天,可把儿子给饿死了。娘,都给我做了什么好吃的?”说着又把头凑到了她近旁。
  
  春芳回家还没回,这几天的厨房事,便由温兰负责。虽做得不是很习惯,好在马氏眼睛看不见,对付着也能混过去,只不过动作慢了些而已。做了几天,渐渐终于有些顺手。方才弄好了饭菜,让马氏坐这里等,她去厨房里端最后一碗汤出来。不想到饭堂门口时,见谢原拍肚探头,且还是头一回,听到这个表哥竟用一种近乎撒娇的口气说话,实在与他一脸大胡搭不起来,不禁惊诧地停了脚步。
  
  谢原听到身后动静,回头看见温兰竟立在身后,神情诧异,一双眼睁得滚圆地望着自己,想必自己刚才举动都已落入她眼,顿时有些窘,忙站直身子。
  
  马氏自然也听出了儿子讨好撒娇的口气,不知道多少年没这样了,便似面前又出现了小时候那个顽皮好动的儿子,心一软,啪一声放下碗筷,没好气道:“你在外混个够便是,还回来吃什么饭。”
  
  谢原见母亲终于开口,呵呵一笑,顺势拉开凳子坐了下去。
  
  温兰急忙将汤摆桌上,道:“表哥,我给你打碗饭去。”说罢急匆匆又避了出去。
  
  谢原见温兰又出去了,便伸手出去握住马氏那双因了常年劳作变得粗糙的手,低声道:“娘,儿子知道不孝。只你放心,我保证会好好的。等稳了些,我就娶妻生子,让娘你抱上孙子。”
  
  马氏觉到了来自于儿子厚大温热掌心的那种力量,终于叹了口气,道:“你自小就不用我多操心,如今大了,做事想来总有你的分寸。你自个儿心中有数就好,我只要你平平安安。”
  
  谢原用力再次握了下母亲的手,低声道:“儿子晓得。”这才放开,拿起筷夹了口菜,滋味寡淡,知道是那个表妹做的,咽了下去。
  
  吃饭的时候,温兰自然不说话。谢原见气氛有点闷,顺口便将白日海边发生的事略微提了下。马氏皱眉,“这都什么世道,叫下面的人还怎么过日子……官逼民反,也就这样子了……”
  
  温兰因自己的过往经历,对珠民的生存状况更是感同深切。他们和自己不一样。自己从前是为了兴趣和挑战,从而选择与大海为伍。而他们却是被迫的。一个人如果对大海没有爱,冒着生命危险长期被迫处于那种与陆地迥然相异的环境之中,便是用堕入幽深地狱来形容也不为过了。所以听了这些,心情自然也有些沉重。
  
  马氏念叨了几句,忽然想了起来,问道:“春芳她爹怎么样了?”
  
  温兰道:“应该好些了。春芳叫人传了口信,说明日就回。”
  
  老太太点了下头,因没什么胃口,吃了小半碗便起身摸住拐杖。温兰忙跟着放下碗要送她回房,老太太摆手道:“我知道路,慢慢走就成,你再多吃些。”
  
  后宅里为方便她行路,门槛全都拆掉的,这地方她也确实熟,便依她了。待她拐杖声渐渐消失后,温兰见坐对面的谢原望着自己似有话说,便干笑道:“我做的饭菜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