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桐-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还赶回去,告诉赵大和贾氏,好好侍候曲家大姑娘。”
“是,小的这就启程。”汉子急忙答应,随即笑道:“这位姑娘真是……贾婆子说她吓坏了。”
“吓坏了?”宁远一声嗤笑,“贾氏每根手指头上都挂着人命,这点小事能吓得着她?矫情!”
“是,小的告退。”汉子一阵尴尬,急忙垂手告退。
看着汉子出去,宁远悠悠自在晃着脚,这位曲姑娘这份心狠手辣,真是好极了!
“凤娘!”片刻,宁远扬声吼了句,卫凤娘应声而进。
“阿萝?”
“四爷召她过去侍候了两回了,看她那样子,得意的很,看样子很讨四爷欢心。”卫凤娘应声答道。
“那妮子虽然蠢的不通气,不过,蠢的不讨人厌,倒可人怜,运气也不错,总能赶上点儿。明儿去跟她说,让她到撷绣坊多做几身衣服,想做几件就做几件,你也去趟撷绣坊,把京城大家贵女最时新样式的什么裙子衫子,一样订个两三套,要快,十天之内要全部拿到,再……你自己找银楼,打两三幅头面,十天之内,全部准备好。”
“是。”卫凤娘一句多话没有,见宁远挥了挥手,垂手退出,赶紧往软香楼传话,往撷绣坊订衣服去了。
…………
江南太平府,天刚刚落黑,樊楼汤家在京城的主事人汤七爷,和祝家京城一支的当家人祝家大爷,在京城一间绸缎铺子后门口,艰难的从马上翻下来,两个长随忙上前架住,进了绸缎铺。
后门里,祝家太平府这一支的族长祝老太爷,带着祝青程等几个这一批中举的祝氏子弟,急步迎出来,冲两人连连拱手,“两位这么快就到了,辛苦,一路上辛苦了。”
“先沐浴,上了药再说话。”祝家大爷一脸的没好气,这话也不知道是跟汤七爷商量,还是吩咐祝老太爷,祝老太爷一脸窘迫尴尬,赶紧让到一边,不停的拱手不停的陪着笑,祝青程脸色有些难堪和几分难看。
汤七爷和祝家大爷很快就沐浴上了药出来,两个人看起来清爽了许多,汤七爷还好,脸上至少能隐约看到几分客气,祝家大爷一张脸黑的象锅底,迎着祝家老太爷半躬着身子的拱手,随手抬了抬,也不知道是拱手见礼,还是挥手示意不用多礼,越过祝老太爷,径直在上首落了座。
汤七爷也不用让,不过倒是坐了左手第一把椅子。
祝老太爷腰弯的更低了,用力咳了几声,挪过去坐在祝家大爷下首,垂着眼皮,等两人说话。
“到底怎么回事?你经的手?”祝家大爷扫过在右边站成一排,谁也没敢落坐的几位新晋举人,目光落在祝青程身上。
“是我。”祝青程踏前一步,“是这样……”祝青程一口气将那个二叔怎么找到他,又是怎么跟他说的,怎么给的银子,他又是怎么做的,一五一十倒了个干净。
祝青程口齿十分伶俐,这一番话说的清楚而快,众人简直象听书一般,祝青程几乎一口气说完,没等祝家大爷和汤七爷发话,紧挨祝青程站着的祝九爷先叫了起来,“这些事,你怎么一句也没跟我们说过?那一万银子……”
“闭嘴!”祝老太爷厉声打断了祝九爷的尖叫。
“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儿!”祝家大爷一脸讥讽,“你就没想一想,京城祝家和山西祝家当初是怎么离开太平府的?老祖宗还活着呢,你就想生出这样的妄想?你就没想想,这是个圈套?”
祝家大爷的话过于刻薄,祝老太爷老脸紫涨,当年的事,他最清楚,可再怎么,一笔写不出两个祝字,都是血脉,打断骨头连着筋,怎么能这么仇人一般说话?
祝青程脸上红褪泛青,青了又红,羞愤的简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就因为你,你们的贪婪愚蠢,汤家,高家,高使司差点吃了挂落!”祝家大爷越说越气,猛一巴掌拍在高几上,目光扫过站成一排的四五个新科举人,心里腻歪的如同吞了几百斤苍蝇。
“你们听着,这事,就此为止!那些什么进士不进士的,这份妄心就收收吧,你们几个,谁也不许踏出太平府半步!这几个举人,就算便宜你们了!到此为止!”
祝家大爷懒得再跟他们多说,直截了当的下了命令。
祝家老太爷青灰着脸,紧紧抿着嘴没说话,祝青程猛的抬起头,紧盯着祝家大爷,“凭什么?”
“你说什么?”祝家大爷没想到祝青程敢和他顶撞。
“我问你凭什么?既然我们太平府祝家没托你们京城和山西祝家的福,我们中举,那是我们自己的本事,让我们不许再进一步,不许踏出太平府半步,你凭什么?”祝青程怒目祝家大爷,一句接一句,咄咄逼人。
“你们自己的本事?呸!”祝家大爷猛的站起来,往祝青程脸上啐了一口,“你竟然有脸说这种话!你被人下了套,害了祝家,汤家和高家,你还有脸说这种话?”(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二章 那只黑手
“我怎么没脸?”祝青程用力抹了把脸,“我为什么没脸?既然你们京城祝家,山西祝家不把我们太平府祝家当成同族同枝,我是不是被人下套,关你什么事?你们京城祝家、山西祝家,你们汤家高家,又关我们什么事?你既然不认我们是同族同枝,又凭什么让我们不许再有寸进?”
祝青程气的身子微微颤抖,暴怒之下,句句如剑,字字如刀。
“好!好好好!”祝家大爷呼的站起来,盯着拧着头不看他的祝家老太爷看了片刻,又转头挨个盯过往哪儿看的都有,就是不看他的祝家另几位新科举人,怒极而笑,“这是你们太平府祝家的意思是吧?好,好极了!那你们就拭拭,拭拭看,要是不怕死,不怕你们太平府这一支倾家灭族,你们就拭拭看!”
最后一句拭拭看,祝家大爷面容狰狞,如同要吃人一般。
“再怎么都是一个祝字,”汤七爷见拧到这份上了,赶紧站起来打圆场,“大郎脾气急,我和大郎从京城赶过来,日夜兼程,几乎没下马,要不是为了大家都好,我和大郎何苦受这份罪?大郎这一路上累极了,脾气难免大些,都是一家人,有话好好说。”
“就是这话,都是一家人。”祝老太爷赶紧接上这句话,他要的就是这句话,他们太平府祝家,和京城祝家,和山西祝家,都是一家人,只要是一家人,那就有机会。
“这样吧,大郎先去休息,好好睡一觉,有什么话,咱们明天再说。”祝老太爷陪着一脸笑,连给祝青程使了几个眼色,示意他陪个礼,服个软。
“青程年纪轻不懂事,言语不当之处,还请大伯多多宽容。”祝青程虽说不怎么情愿,却还是长揖到底,面上极其诚恳的陪了礼。
毕竟,他想要再进一步,最好能有京城祝家,或者说是高使司的支持,就算没有支持,至少不能得罪了高使司,也就是不能得罪了京城祝家。
刚才他激愤太过,太冲动了。
祝家大爷被祝青程梗着脖子一通强硬顶撞,脾气倒好多了,冷哼了一声,冲祝老太爷拱了拱手,径直出门歇息去了。
祝老太爷送走祝家大爷和汤七爷,叫过祝青程,责备了几句,又细细嘱咐了半天,吩咐几个人赶紧回去歇息,明天,他们要好好跟京城祝家和汤家谈一谈,无论如何,要和京城祝家重新成为一家人。
祝青程回到自己屋里,洗漱睡下,闭着眼睛默背了几页书,心乱如麻,睁开眼直直的看着帐顶,好一会儿,长叹了口气,再次闭上眼,继续背书,折腾到半夜,总算沉沉入睡。
屋角的阴影里动了动,一个浑身漆黑夜行衣的影子慢慢靠过来,站在祝青程床头,低头盯着他看了片刻,抬手抖出根丝绦,熟练而飞快的套在祝青程脖子上,用力往后拉紧,祝青程浑身颤抖,不过片刻,就圆瞪着双眼,直挺挺不再动了。
黑衣人将丝绦连祝青程甩到肩头,背着祝青程出了屋,将他挂到院子中间的石榴树上,伸手拍了拍祝青程的腿,转身跃出去不见了。
天刚蒙蒙亮,文二爷刚起床,就得了祝青程自挂石榴树的信儿。
正擦着牙的文二爷呆了片刻,接着慢慢擦了牙,漱了口,看着报信的孔大叹了口气,“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我看那姓祝的不会自己勒死自己,他一颗心正旺炭一般想当大官发大财,怎么会勒死自己?是京城来的那位祝大爷?”孔大说着自己的判断。
文二爷摇头,“祝家和汤家这一趟来太平府,一来是善后,二来,必定是要查出是谁冒充的祝家人,既然要查冒充之人,怎么会杀了祝青程?不是他,是……”
文二爷又是一声长叹,“这是为了我,祝青程见过我,杀他是为了我。唉!我本来打算远远把他送走。”
“杀就杀了,送走?怎么送?杭保良那样的,不跑就得杀头,你不送他他自己也得跑,祝家这几个,都是一心要升官发财的,你愿意送,人家还不愿意走呢!”
孔大听说杀了祝青程是为了保护二爷,态度顿时变了,“二爷是做大事的人,别婆婆妈妈,什么伯仁不伯仁,死就死了。”
文二爷没理孔大,背着手站在窗前,好半晌,又叹了口气,“你去一趟城外,找间寺庙,替他做几天法事吧。”
“成!”孔大一边笑一边答应,“做法事?行行行,花钱买个心安,只要二爷心里舒坦。”
…………
紫藤山庄,临近人定时分,水莲围着院子走了一遍,见各处都妥当,嘱咐了上夜的婆子和丫头几句,掀帘进了屋,只觉得后脑勺一阵凉风,急忙转头往回看,另一面,卫凤娘越过她,拉了拉衣服,溜溜跶跶往东厢卧室进。
水莲再一个转身,这才看到了卫凤娘,两只眼睛瞪的溜圆,她什么时候进来的?刚才那阵凉风?
等水莲反应过来,卫凤娘已经一脚踏进了东厢。
李桐散着头发,半躺在床上看着本书,听到动静急忙抬头,卫凤娘冲她拱了拱手,“李娘子,我家七爷说是有极其要紧的话要跟你说。”
李桐放下书,示意水莲,“别惊动人,给我拿件衣服。”李桐一边说,一边抬手挽起头发,水莲见过卫凤娘几次,还算好,至少没高喊捉贼,急忙上前,侍候李桐穿了条银蓝裙子,一件月白夹衣,又重新替她挽了头发,李桐一边穿衣,一边吩咐卫凤娘,“去跟你家七爷说……”
“在你这后园花厅里等着呢。”卫凤娘歪头看着李桐,不等她说完,就接过话道,李桐看了她一眼,不再说话,由着水莲挽起头发,转身往外走,卫凤娘指了指,“外面起风了,你最好穿件斗蓬。”
李桐顿步,水莲满脸懊恼,她晕了头了,竟然还要别人提醒!水莲急忙取了件银蓝厚斗蓬出来,李桐系了斗蓬,吩咐水莲不用出去,跟着卫凤娘,往后园过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三章 先撒一块糖
后园花厅门口,宁远穿着件宝蓝斗蓬,正背着手,仰头看着天上的弯月,这个小园子极其适合赏月。
听到脚步声,宁远转头看向月洞门。
李桐裹着厚斗蓬,脚步轻快,卫凤娘看到宁远,就闪到不知道哪儿去了,李桐脚下顿了顿,迎着宁远走过去。
宁远从李桐松松挽起的头发看到紧裹的银蓝斗蓬,再看到斗蓬不时露出隐进的银蓝裙子,再看到李桐脚上那双轻薄的软底鞋。
李桐并不在意他的打量,走到花厅门口,仰头看着宁远直问道:“什么事?”
“噢!你上来说话。”宁远看着李桐脚上那双已经被露水打湿的鞋子。
李桐顺着宁远的目光看了眼自己那双已经湿了一半的鞋子,这是屋里穿的薄绸软底鞋,她忘了换鞋了。
他来,她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从姜家脱身的事,她太急于和激动于这件事了。
李桐上了台阶,和宁远一左一右站在花厅门口,再次问道:“什么事?”
“也没什么大事,绥宁伯有了一位十几年的知交好友,姓曲。”宁远看着李桐,眼角几分余光还是落在她那双湿了一半的鞋子上。
“我听大哥说过。”李桐眼里闪过丝丝亮光,他来,果然是这件事。
宁远敏感的捕捉到李桐眼里的亮光,笑起来,“你怎么知道是好事?也许是坏事呢?你这么信任我?也是,我宁远办事……”宁远得意的晃着手里的鞭子。
“到底什么事?”李桐打断了宁远的自夸自恋,再问一遍。
“你鞋子湿了,鞋底太薄。”宁远手里的鞭子突然指向李桐脚上,话锋陡转,“这花厅地上也挺凉,来,踩这上面。”
宁远收回鞭子,扯下斗蓬,再堆到地上,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快的李桐眼睛都看花了,根本来不及说话。
“唉!你赶紧说完……”
“不是一句话,是好几句话,你病了,我就白来了。”宁远指着地上堆成一团的斗蓬。
李桐低头看着堆在脚前的斗蓬,抬脚踩上去站住,“什么事,说吧。”
宁远笑出了声,“李姑娘真是……大气!曲举人有个独养女儿,拿着十几年前绥宁伯姜华远和她爹亲笔定下的婚约,进京认亲来了,明天下午到津河码头,你要不要去看看?要是去,我来安排……”
“不用,我自己去看,我和大哥一起去。”李桐脸上笑意盈盈,“多谢你。”
“谢什么!等等,还有事!”宁远叫住转身要走的李桐,李桐转回身看着他。
“还有几件事,我觉得你知道比不知道好,这位曲大姑娘还有个娘,眼睛瞎了,身子也不大好,曲大姑娘怕她娘受不了路上的辛苦,万一病了耽误行程,万一死了,那就更耽误事儿了,就把她娘扔在了太平府城外的一座尼庵里。”
宁远嘿嘿笑了几声,“一个婆子一个丫头,她都带上了,一个人没给她娘留,文涛给了她三千多两银子,她给她娘留了二两银子,说她娘吃得少,留多了她娘也用不了。”
李桐默然听着,看不出表情。
宁远看起来有几分悻悻然,“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宁远将曲大姑娘亲手闷死王嬷嬷的事说了,李桐听的目瞪口呆。
宁远看着目瞪口呆的李桐,这下满意了,晃着手里的鞭子,颇为得意,“这位曲大姑娘蠢是蠢了点,不过好在心狠手辣,就冲这份狠毒劲儿,指定能把绥宁伯府那一团乌烟瘴气收拾的干干净净,咱们也算是对得起绥宁伯府了。”
李桐深吸了口气,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人不是我挑的。”宁远突然解释道:“这是文涛千挑万选挑中的,我听说这些事时,也吓了一跳,真吓了一跳!人真是文涛挑的!”
李桐啼笑皆非的看着一脸正气的宁远,从那团斗蓬上下来,转身走了。
宁远扬了扬手,一声哎喊了一半,又卡回喉咙里了,话说完了,该说不该说的都说完了。
宁远看着李桐的背影隐进了月洞门,莫名叹了口气,弯腰捡起斗蓬,抖了抖,反手披上,系好带子,仰头看看月,再转身看了一圈园子里的月色,一步步下了台阶,慢吞吞晃到围墙前,仰头看了看起伏的女墙,突然觉得要是跳墙出去好象很煞风景,转个身,沿着女墙,走到角门前,用脚尖踢了踢,示意六月开门。
六月手忙脚乱的捅开锁,捅是捅开了,合却合不回去了,唉,爷回回都是跳墙进跳墙出,他就没准备这捅锁的事,今儿这是犯了什么毛病?非要从门里出去?他没有准备啊!
…………
第二天一早,李信刚吃了早饭,就被李桐请过去,说了昨天晚上宁远来告知的信儿,以及关于曲大姑娘的两件事。
李信听李桐说完,心里泛起股说不出的奇怪感觉,宁远为什么不来找他?是了,这是姜家的事,姜家的事,自然是桐姐儿最清楚,要是和他说,也许有些事他还得去问桐姐儿,是不如直接和桐姐儿说话。
从紫藤山庄过去津河码头不算近,两人收拾好,李桐干脆换了身男装,辞了张太太,一车一马,往津河码头赶过去。
曲大姑娘的船,赶在中午吃饭前,就泊进了津河码头。
李桐和李信并肩站在离码头最近的一间茶楼里,看着戴着长长的绡纱帏帽,扶着婆子的手,从船上款款下来的曲大姑娘。
“回大爷,姑娘,他们刚刚在酒楼定了雅间,点了十来样菜,吩咐他家姑娘一到,立刻就要上热菜。”宁海进来,在两人身后低声禀报。
“派头不小。”李信低声评价了句,李桐‘嗯’了一声,这位曲大姑娘身边,原来的一个婆子一个丫头,一个死了,一个被远远发卖,这会儿她身边应该都是宁远安排的人了,这一路上,只怕教给她的都是娇骄二气。
“说是文二爷挑中的人。”李桐想着宁远的纵容唆怂,说的却是另一件事。
“过于狠毒了些。”半晌,李信叹了口气,“走吧,我们到酒楼看看。”(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四章 送上门的证据
李信和李桐出来,不远不近的缀在曲大姑娘一行人身后,进了酒楼。
李信和李桐身后不远,宁远摇着把折扇,悠悠闲闲跟在后面。
曲大姑娘这一顿饭,摔了一碗汤,砸了一碟鱼,汤据说是咸了,鱼说是品相不佳,砸了那碟子鱼之后,李信示意李桐,“不用多看了,吃了饭咱们就回去,二爷……”
李信话说到一半,又咽了回去,李桐明白他的意思,文二爷做事的风格,她比李信知道的更多。
姜家若安好,那文二爷还怎么岁月静好?
宁远没进酒楼,进了酒楼对面的茶坊,抿着茶,看着李家兄妹进去,又看着李家兄妹出来,看看一身男装的李桐,再看看李信,看看李信,再看看李桐,两人站在一起,说不出的赏心悦目,可宁远看着悦目,却没觉得赏心,心里说不出什么感觉,反正不怎么舒服。
…………
姜焕璋身体康复,伤感褪去,雄心升起,一路紧催行程,几乎和曲大姑娘同时,曲大姑娘到津河码头时,姜焕璋的钦差大船,泊进了太平府外的码头。
姜焕璋换了便衣,带着独山和几个随行钦差的护卫书办,上岸换车,准备先微服私访一番。
太平府外的热闹不亚于京城,离城门还有四五里,酒肆茶坊就一家接一家多起来,眼看快中午了,姜焕璋带着诸人,进了一间看起来十分热闹的酒肆,毕竟是城外,酒肆里没有雅间,当然,就是有,姜焕璋也不打算要,他这一趟,本来就是微服私访的么。
大厅很宽敞,几乎坐满了人,姜焕璋随意坐了,吩咐独山看着点几样菜,自己抿着茶,挨个打量着大厅里的食客。
酒肆里坐的人十分杂乱,有扎着绑腿的短衣汉子,有长衫冠带,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也有挺胸凸肚、年过半百的财主……
姜焕璋挨个打量着酒肆里的客人,目光停在和他隔了两张桌子的几个人身上。
侧对着姜焕璋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瘦的几乎脱了相的老头,面容黧黑,双手却很细白,穿着件织锦缎长衫,那件华贵的长衫挂在他身上,明显挂错了地方。
姜焕璋之所以盯上他,是因为他那衣服明显是偷来的。
织锦缎一条腿曲折,脚踩在椅子上,手里捏着酒杯,看那样子酒有点多了,正挥着手,口喷白沫和旁边几个人高谈阔论。
“……我跟你们说,看看!别不信哪!都是实话,我告诉你,这一科举人,至少半数,半数我都说少了,是经我的手,看到没有?我的手!经我这手,是我把他推上去的!别摇头啊,瞧你们这见识,我跟你们说,你们还别不信,算了算了,竖子不足与谋,跟你们这帮村货说这个,你们懂个屁啊!”
织锦缎抬着下巴,一脸的我根本瞧不上你们,同桌的几个人,上身后仰躲着他的口水,手底下却下筷如飞,吃喝之余,偶尔点下头,算是尽了应酬的职责。
姜焕璋后背挺直,示意护卫,“看到那个老头没有?把他捉来,悄悄儿的!”
姜焕璋吩咐完,也不吃饭了,站起来出了酒肆,上车到了处僻静地方,没多大会儿,两个护卫扭着一脸惊恐一路走一路挣扎的织锦缎老头过来。
“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做什么营生?说!”姜焕璋端坐在车上,盯着织锦缎老头,冷声问道。
毕竟是多了几十年官威的人,织锦缎老头身子一矮,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答的顺溜无比,“回老爷,小人钱富,富阳人,在太平府算命为生。”
“你说,这一科举人半路都是经你的手,是你把他们推上去的?你是怎么推上去的?”姜焕璋紧接着问道。
“啊?没没没……没有这事!”钱富一脸惊恐,两只手拼命摆着,下意识的想往后逃。
“按住他!”姜焕璋见他想逃,厉声吩咐,护卫一脚踢在钱富屁股上,“老实点!”
“是是是!小人老实,最老实!回老爷,没……没有这事,真没有!”钱富慌乱无比,目光闪烁,根本不敢看逼视着他的姜焕璋。
“不说?剁他一根手指!”姜焕璋眯眼冷笑。
“老爷饶命!我说!我说,我都说!”根本不用护卫拿出刀,钱富就已经吓的魂飞魄散,举着胳膊乱摇求饶。
“小人就是个算命先生,小人有几分道行,秋……秋秋闱前,得上天指点,开了天眼,看到了考题,小人不知道真开了天眼,实在穷极了,就把题卖了,卖了些钱,真是开了天眼,老爷你要相信小人啊!”
钱富一张脸苦成了倒吊的苦瓜。
“搜他!”姜焕璋紧盯着钱富死死按在胸前的两只手,吩咐护卫,两个护卫上前,干脆利落的剥下钱富那件织锦缎长衫,再把钱富拽的原地连转了七八圈,扯下被他缠在胸口的一块绸缎,绸缎里掉下个布包,钱富看到布包,一声惨痛的哀嚎,奔着布包猛扑过去,却被护卫飞起一脚踢倒在地。
护卫将布包递上去,姜焕璋示意独山解开布包,布包里整整齐齐包着厚厚一叠银票子,独山看的眼睛都瞪大了,急忙点了,咽了口口水回道:“爷,一共一万一千三百两!”
“这些银票子是哪儿来的?是你卖题所得?那题是哪儿来的?我劝你最好老实交待,免受皮肉之苦!”姜焕璋紧盯着钱富,一字一句道。
布包被搜走,钱富象被抽掉了骨头,瘫软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老爷你得讲理,那是人小算了一辈子命存下来的养老钱……老爷,真是开了天眼,小人自幼学道,佛法精深,小人真是开了天眼啊……”
旁边的书办差点笑出了声,学道学出个佛法精深,挺不容易。
“剁了他的手指。”姜焕璋冷哼一声吩咐道。
“老爷饶命啊!”钱富抹着鼻涕和眼泪,“我说,小人都说,老爷饶命,这事不能怪我啊,小人是捡到的,真是捡到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又送上了门
钱富在姜焕璋时不时剁手指的威胁下,一五一十交待了个干干净净,签了字画了押。
据钱富说,因为他跟左先生最心腹的长随是乡亲,关系相当不错,所以左先生就把这次发财的机会交给了他,秋闱考题是左先生给他的,他卖了银子,照左先生的要求,是要全数上交的,之后左先生再给他点辛苦费,至于这一万多银子,是他每一宗偷偷多卖了几百上千的银子,存下来的。
钱富记性极好,哪天在哪里卖给了谁,收了多少银子,给了左先生多少,自己扣下来多少,交待的一清二楚。
姜焕璋拿到钱富的口供,以及那张卖题明细,心情舒畅愉快,他这运道,还是跟从前一样的好啊。
童敏在江南经营了三四年,再说虽说秋闱闹成这样,可朝廷并没有撤了他的差使,在太平府地界,他还照样手脚通天。
姜焕璋的船一进江南西路地界,他就得了禀报,姜焕璋的船泊到太平府外的码头,姜焕璋换了便服上车进城,他更是一清二楚,及至姜焕璋捉了钱富,钱富又说了什么,他那些心腹也都打听到了。
童敏听心腹禀报说钱富这么这么交待的,只听了个瞪目结舌,事情不是这样的!怎么会……童敏这心思转起来也很敢想,头一个,他就想到了随国公府,难道是随国公府安排了钱富这么个人,为的是保住他?
或者就是大爷的手笔,也许是这位姜钦差来前就得了大爷的吩咐,这个钱富,是他自己放出来,自己又捉起来的……
童敏越想越觉得一定是这样,越想越兴奋激动,是啊,大爷怎么可能放弃他呢,他替大爷守着这天下最富庶的江南西路,不说每年的孝敬,有他在,这江南西路就是大爷的,大爷若保不住他,也就保不住这江南西路!
童敏越想腰杆越直,这不是大爷保不保他的事儿,而是大爷保不保江南西路的事!
这钱富……嗯,大爷做了一,他得把二圆好了,童敏又仔细盘算了一遍,吩咐备酒备菜,让人去请左先生。
酒过三巡,童敏站起来,冲左先生长揖到底,“这些年,童某能够顺顺当当,多亏先生辅助。”
“东翁这是干什么?”左先生吓了一跳,急忙去扶童敏,扶起童敏,连揖了几揖。“东翁这是要折煞左某吗?哪里担得起?”
“先生是童某的大恩人。”童敏神情极其诚恳,左先生莫名其妙,“东翁言重了,哪里担得起?东翁酒多了。”
“还请先生救我这一回,童某必铭记大恩,永世不忘。”童敏欠身低头,更加诚恳真挚。
“东翁别急,这事咱们不议过多少回了,大爷必定不会袖手不管,来的钦差又是晋王府长史,再说,这事还有高使司夹在中间,高使司圣眷正隆,这一场事看着凶险,其实不至于,东翁必定能稳稳当当过了这一关。”左先生听童敏这么说,以为他又担心害怕的很了,急忙分析劝解。
“先生所言极是,正如先生所言,大爷没有袖手不管,钦差,也是自己人,只是……”童敏一声长叹,抬手掩面,泪水涟涟,“先生也说过,考题泄露这事,铁证如山,只能转祸,不能不认,不能不认啊!”
左先生眼睛渐渐瞪大,一阵浓烈的不祥之感从心里冲上来。
“祝青程临死前已经手写交待了,一切都是和先生的首尾,先生救我这一回,先生的大恩,童某来生结草衔环,必定相报。”
左先生呆看着童敏,半晌,才喉咙僵硬的问道:“东翁早就打算好了吧?东翁就不怕自我之后,无人敢给东翁参赞提点?东翁……”
“先生大恩,童某铭记在心!”童敏站起来,再次长揖,这次左先生没动,端坐榻上,居高临下看着长揖到底,又长揖到底的童敏,突然纵声大笑,笑声落下,一手执壶,一手拿杯,倒一杯仰头一饮而尽,再倒一杯,再仰头一饮而尽。
童敏站在榻前,看着一杯接一杯狂饮的左先生,轻轻舒了口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