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辏馑闶裁矗棵挥泄停嗬鸵裁挥辛耍〔宦髅米铀担詹呕乩吹穆飞希遗趟懔艘宦罚胱琶魈炀透蛉烁娓隼希也幌敫闪耍饣褂惺裁匆馑迹空饧甘辏及撞倮土耍 
    吴嬷嬷又想到了她那座二百亩地的小庄子,难过的抹起了泪,这回,她是真伤心,真心灰意冷了。
    “你这么想可不对。”见话说到了这里,到火候了,钱婆子赶紧往里递话,“我跟你想的不一样,我就打个不妥当的比喻,吴姐你现在,就跟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样,正是好时候呢。”
    “你这话说的稀奇。”吴嬷嬷惊讶的看着钱婆子,一时转不过来弯。
    “你听我说,这媳妇跟婆婆有什么分别?不就是那媳妇都是干活的,婆婆都是挑刺儿的,婆婆好当,媳妇难做!这绥宁伯府你管了这么些年,满府都是你的人,不管谁当家,只要你想知道,能有你不知道的事儿?这跟在你手里有什么分别?要说分别,就是如今总算有个替你操心这事那事的人了,不用你亲力亲为,这有什么不好?你就站在夫人边上,看着她做事,哪儿好了,哪儿不好,你看明白了,该怎么就怎么样,这有什么不好?”
    钱婆子这话说的算是比较委婉,可吴嬷嬷一听就明白了,先是睁大了双眼,接着就慢慢悟过来了,“这话……可不是,可这要是大奶奶,那是名正言顺,可现在,把堂堂伯府交到一个姨娘手上?偏偏这个姨娘脏心烂肺,连手脚都不干净……”
    “那不是更好?真要是大奶奶当家作主,她是正经主子,真有哪儿不妥当,你想说一句,怎么着也得掂量再三,想好了再说,说不定再三掂量后,还不敢说了呢。现在多好,一个婢妾,你见了她,给个半福就是给她天大的脸面了,要是哪儿不妥当,这话说起来多便当?”
    钱婆子还没说完,吴嬷嬷就明白过来了,“妹子这话……到底是妹子见多识广,果然比我有见识,这话在理,可不是这样,操心费力的,有什么好?倒不如退一步,好好歇一歇,多谢妹子指点,这事,我可得好好想想。”
    “吴姐姐,还有句话。”钱婆子掂量着怎么说合适,这几句话,可真是看在几十年的交情上,诚心诚意指点她了。
    “你说!”吴嬷嬷心情正好,急忙示意钱婆子。
    “吴姐姐,咱们年纪都不小了,你还能当几年差?我还能说几年媒?都得打点打点往后的事了,我的事先不说,姐姐在姜家,现在就得打算打算,下一步该往哪儿走,那府里,谁是靠得住的,谁是靠不住的。”
    吴嬷嬷神情凝重了,她两个儿子,大儿子前年病死了,留下一个小孙子,小儿子七八岁上到大爷身边侍候,有一年初春,替大爷上树拿风筝,摔下来伤了肺经,绵绵缠缠病到现在,一天天吃的药跟饭一样多。
    她媳妇在家里带孩子侍候病人,已经忙的脱不开身了,她和老伴当差,老伴做庄头,刚嫁过来那几年还好,后来,庄子一个个被卖出去,她使尽全身力气,才没让老伴跟庄子一起卖给别人家,老伴就会种地,可庄子没了,这些年一直在门房上混口饭吃,去年李家替姜家赎了两个庄子回来,她求了夫人恩典,可那两个庄子交给姜家时,张太太已经定好了庄头,为了这件事,她气的半个多月睡不着觉,末了,也只好抹下脸求了张太太,让她老伴到庄子上打个杂。
    这一大家子,这几十年,就全靠着她。
    要不是因为这个,这管家不管家的,她也不计较,可如今,这管家的事,就算钱婆子不说,她也知道,不管是落在大奶奶手里,还是大爷交给顾姨娘,反下是不可能再留在她手里了,这往后的打算,能怎么打算呢?
    “你看看,你这么个聪明人,怎么糊涂起来这么糊涂。”钱婆子推了吴嬷嬷一把,嗔怪道:“这眼前不是就有现成的路子?我二哥一家,你不知道我二哥二嫂多高兴,说可算掉进福地里了,说了不知道多少遍!”
    “你是说大奶奶?”吴嬷嬷皱着眉头,大奶奶这一头,她不是没想过,可大奶奶身边有的是能人,哪里显得出她?就是万嬷嬷,平心而论,她比万嬷嬷真差了不少。“大奶奶身边净是能人,哪用得着……”
    “以前用不着,现在可就用得着了。”钱婆子斜着吴嬷嬷。
    “顾姨娘?”
    “您说呢?”钱婆子往前挪了挪,“我知道吴姐的意思,大奶奶身边能人太多,咱们这样的,论本事不出尖儿,论情份,咱们跟她有什么情份?可如今现有送上门的机会,姓顾的那妮子真要是把你们绥宁伯府打理的妥妥当当,那大奶奶这面子往哪儿搁?”
    “不光面子,只怕她要老死在城外了。”吴嬷嬷撇了撇嘴。(未完待续。)

☆、第九十一章 静寂安宁

“对啊!你要是能帮她一把,这份人情得多大?到她回来的时候,吴姐,你也这把年纪了,干脆就告个老,大奶奶还能亏待了你?”
    “大奶奶那份嫁妆,可都交到府里了。”吴嬷嬷动摇了,那天听到二百亩上好水田时,她就动摇了,可惜那田眨眼就飞了。
    “你看看,你又糊涂了不是!”钱婆子拍着手,“李家出了名的有钱,那张太太可是号称湖州女财神的,女财神家就那点银子?我跟你说,照我这双眼睛看,搁你们大奶奶手里,银子最不值钱!”
    “照理说,这府里早晚是大奶奶的。”吴嬷嬷开始转口风,“堂堂伯府,让个小妾主持中馈,哪有这样的规矩?”
    “可不是,正理在这儿呢。”钱婆子瞄着吴嬷嬷,等着她自己说那句瓷实话。
    “我也不敢多想,就是万嬷嬷前儿说的,二百亩上好水田的一个小庄子,让我们一家子往后有个依靠。”吴嬷嬷做了决断。
    “我看这样,我替吴姐跑一趟,咱们这人情不能做到暗地里,这事咱们直接找大奶奶不妥当,我去找万嬷嬷,只要她能给句瓷实话儿……”
    “那我就实实心心帮大奶奶这一回!”吴嬷嬷痛快的接了后一句话,钱婆子眉开眼笑,“那我替姐姐跑这一趟!今天太晚了,明天天一亮我就出城!”
    钱婆子下炕告辞,喜滋滋出门上车,这一趟,五十两银子到手了!
    深夜,京城外那座常年寂然无声的重云离宫和平时一样,只稀疏的亮着几盏长穗宫灯,值夜的太监敲着更梆,隔半天,有气无力的喊一声,慢吞吞的走过。
    重云离宫东南角的静安殿,看起来也和往常一样,灯火默然,人声静寂。
    静安殿原来叫光华殿,宁皇后住进来之后,皇上亲笔写了如今的殿名赏赐过来,据说,这殿名是周贵妃起的。
    静安殿正殿东间,厚重的帘子垂的严严实实,殿内灯火明亮。
    宁皇后一件本白茧绸夹衣,一条靛蓝素绸裙子,端坐在榻上,看着跪在塌前的黑衣人,抖着嘴唇,半晌,话没说出来,眼泪先扑簌簌往下落。
    侍立在榻前的素心低头转身,拧了只湿帕子递上去。
    宁皇后接过湿帕子,按在眼上,片刻拿开,深吸了口气,平复下激荡的心情,看着黑衣人道:“我记得你,当初和小七一起学功夫的人里,你学的最快。”
    “娘娘过奖!”六月磕了个头。
    “你还是叫六月?”
    “是,七爷说,小的姓陆,叫六月最合适。”六月抬起头,看了眼宁皇后,心里一阵难忍的酸涩,急忙低下头,不忍再看。
    他心目中的大娘子,还是当年的样子,衣履光鲜,神彩飞扬,纵马而来,人未到,笑声先来……
    眼前这个形容枯槁的中年妇人,不是大娘子!
    “小七到哪儿了?他到京城来干什么?”宁皇后紧拧着眉头。
    “再有四天,七爷就能进京城了,侯爷说,七爷太淘气,让他进京城,到皇上身边做几年侍卫,一来这是宁家对皇上的忠孝之心,二来,也好拘拘七爷的性子。”
    “你是没说实话,还是不知道?”
    “回娘娘,小的不知道。”六月顿了顿,“不过,七爷把能带的人手全带来了,包括道上的好些人手。”
    宁皇后脸色微白。
    阿爹递信说要让小七进京,她就想到了,往家里传信不容易,她也知道阿爹的脾气……
    等见了小七再说,她一定要把小七劝回去,搭上她一个就够了,不能再把整个宁家扯进这个抄家灭族的巨大危险之中!
    “小七让你来这一趟,什么事?”
    “回娘娘,七爷让小的跟娘娘说一声,他到了京城,暂时不过来看望娘娘,让娘娘别担心他,七爷说,等他在京城立住脚步,心里有了数,再来和娘娘说话。”
    宁皇后轻轻舒了口气,“小七懂事多了。”
    “娘娘放心,七爷如今厉害着呢。”六月从背上解下两只大黑袋子,双手托上,“七爷还让小的把这两袋榛子给娘娘送过来,七爷说,这是今年咱们后山上结的榛子,七爷亲自去捡,夫人亲手炒的。”
    宁皇后眼泪夺眶而出,似哭又似笑,“小七就会胡闹……家里,都好吧?”
    “都好!”六月只答了两个字,七爷吩咐过,要是问到家里,只说都好。
    “那就好,你回去吧,告诉小七,万事小心,一定要护住自己。”
    “是!娘娘,七爷吩咐小的问娘娘一声,能不能给五爷请个安。”
    宁皇后一愣,沉默片刻,吩咐素心,“去把五哥儿带来。”
    素心答应一声,片刻功夫,就牵着个七八岁年纪,十分俊美的小男孩进来,五皇子就住在这正殿西厢。
    五皇子睡眼惺忪的打量着六月,六月上前半步,跪在五皇子面前,抬头仔细打量五皇子,从上到下,迅速看了一遍,伸手去握五皇子的手腕,一边笑道:“都说三辈不离姥娘门,五爷跟七爷长的真像。”
    “你跟小七说,五哥儿很好。”宁皇后看着六月捏在五皇子腕部的那只手,有几分无奈。
    “娘娘恕罪,七爷再三嘱咐……”六月忙松开五皇子,有几分尴尬的挪了挪,面向宁皇后,磕头陪罪。
    “唉。”宁皇后神情更加凝重,“你跟小七说,我想快点见到他。”
    “是!”
    “这是七舅舅的人?七舅舅什么时候到?”五皇子突然开口问道。
    “一会儿阿娘和你细说。”宁皇后温声答了句,转头看向六月,“你赶紧回去吧,万事小心。”
    “是。”六月站起来,冲宁皇后和五皇子长揖告退,又冲素心拱了拱手,隐入窗帘后,眨眼不见了。
    紫藤山庄外,傍晚,文二爷从一头老驴上下来,牵着驴,围着那架灿若云霞的紫藤看了半个圈,这才穿过紫藤架,走到台阶前,仰头看着半开半掩的大门,也不上台阶,只扯着嗓子吼道:“有人没有?”(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二爷来了

门房应声而出,“这位老先生,您找哪位?”
    “你们主家姓李?”文二爷撮着牙花子,“有个叫李信的没有?”
    “老先生找我们家大爷?请问老先生贵姓?小的好去禀报。”门房客气恭敬依旧,太太规矩大,客人再无礼,自家也不许失礼。
    “你让他出来,我跟他说几句话。”文二爷没报贵姓,他不认识李信,李信肯定连听也没听说过他,报了也没用。
    “这位老先生,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大爷今天午后陪我们太太到寺里上香去了……”
    “他不在家你还问我贵姓?还禀报?禀报个屁!”文二爷脖子一梗发怒了,门房一脸无奈的看着他,“老先生,您也没问我们大爷在不在家不是?我们大爷和我们太太不在家,我们姑奶奶在家呢,您报个贵姓,小的也好跟我们姑奶奶禀报一声。”
    “算了,给我搬把椅子,我就坐在门口等你们大爷!”文二爷一肚皮不高兴。
    昨天半夜他被老胡揪起来,让他到这破地方找人看人,一个待考的举人,让他来干什么?有什么好看的?他又不会凑那些臭不可闻的八股文章,他学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偏偏相爷就是不让他入幕门下,哄他说什么另有大用……
    两个门房,一个赶紧搬了把椅子出来,又挪了张矮几,泡了壶茶又拿了两碟子点心放好,另一个门房飞奔进去禀报李桐。
    李桐听门房描述完,愣了下,忙让人去叫绿梅。
    “那位文二爷,是说不来?不是别的意思?你听清楚了?”绿梅一进来,李桐劈头问道。
    “对。”绿梅一愣,她昨天禀报的那样清楚,姑娘怎么突然这么问?“我照着姑娘的吩咐,说听说文二爷学问渊博,通晓百事,我家大爷想请先生进府,时常指点一二。他连我们姓什么,大爷是什么样人,一个字都没问,就摆着手说不行,然后就把我往外赶。”
    绿梅赶紧再说一遍,“我就抢着话说,说我家大爷少年才子,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明年的春闱,也有六七成把握呢。他就说,他不会哄孩子。然后就不容我说话了,一脸凶相,挥着手往外轰我,吼着让我走,让我别烦他,说他一不会哄孩子,二不会写狗屁八股,让我赶紧走。我一张嘴,他就走走走的吼,没办法,我只能回来了。”
    李桐深吸了口气,虽然知道这位文二爷行事古怪,可绿梅请他,他连话都不让绿梅说完,半点话缝都没留,怎么今天又突然跑到门上来了?
    还有,他怎么知道他们住这里,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你到门口看看,刚才门房说有人来找大爷……”李桐的话猛的一顿,“你提过大爷名讳了吗?仔细想想,提过没有?”
    “没有!”绿梅极其肯定,“别说大爷的名讳,连咱们姓李都没来得及提!”
    “那他怎么知道大爷叫李信?”李桐觉得更加纳闷了,这个文二爷来,好象不是因为昨天绿梅去请他,也许也不是来给大哥当先生的,那他来干什么?
    “听门房说的样子,象是文二爷,你去看看,要真是他……”
    李桐的话顿住,皱起了眉,文二爷的精明,她太知道了,而且,这个人跟别的读书人不一样,或者说,他根本就不能算是读书人,他对所谓的道德嗤之以鼻,还说什么圣人才是真正的祸害,说道德都是用来沽名钓誉、谋取利益的,他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修的是心眼和狠辣,没道德半文钱的事……
    当初,他说过她,说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修身齐家……
    “是他,你就请他进来,别的,他不说,你一句别多问,等大哥回来再说。他要是不肯进来,你也别多话,回来就是了。”
    绿梅答应一声,急步往院门外去,李桐看着她出去,犹豫了下,站起来跟在后面,“水莲,跟我过去瞧瞧。”
    绿梅一口气冲到大门口,一脚踏出门槛,果然是那位根本不让人说话的文二爷。
    文二爷抬眼看到绿梅,吓了一跳,差点跳起来,“怎么是你这丫头?”
    “咦,真是你,你怎么知道我们住在这儿?”
    两个人指着对方,一起叫起来。
    文二爷眼珠转了半转,斜着绿梅,不说话了,他等她说。
    “文二爷是跟我们后面来的?嗯……您已经打听过我们大爷了?也打听过我们李家了?二爷真是细心,外头风大,二爷进家里坐吧,大爷一会儿就回来了。”
    “嗯。”文二爷板着脸,‘嗯’了一声,将那头老驴递给跟出来的门房,“这驴可金贵得很,先好好洗干净,再用黑豆拌细料喂饱了。”
    “是,您老放心。”门房答应的客气恭敬,文二爷面色相当不善的斜着门房脸上的笑容,斜了好一会儿,才背着手,示意绿梅前面带路。
    绿梅看着一脸不善斜着门房的文二爷,姑娘说他今年三十来岁,门房称他‘您老’,他这是生气了,可他这长相,说六十都行,这可不能怪门房!
    刚转进二门,没走几步,文二爷就停下了,仰起头,不停的抽抽鼻子,“咦,这是什么味儿?羊肉?”
    “有味儿?我怎么没闻到?”绿梅跟着抽鼻子,哪有什么味儿?大厨房离这儿可不近,“您真闻着羊肉味儿了?先生这鼻子真好,我们家今天是杀了头二岁的羯羊,大爷刚从湖州老家过来……”
    “两岁的羯羊!怪不得,我就说,嗯!就是这个味儿,这味儿……嗯,香!这羊不错,在哪儿炖着呢?你先带我去瞧瞧!二年的羯羊,可是好东西,你们厨房里可别乱加东西乱炖给糟蹋了,赶紧走!带我去瞧瞧,我得给你们厨房指点指点!”
    文二爷抽着鼻子,背着手直着头往前冲,哪里还用绿梅带路,他顺着味儿,奔着厨房就过去了。
    绿梅跟在文二爷后面一路小跑,跑的气都喘起来了,前面文二爷已经顺着味儿,准确的找到大厨房,一头扎进了厨房院子。(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一锅羊肉

文二爷一头冲进厨房院子,顺着味儿,直奔着那一大锅羊肉就冲了上去。
    把正在厨房里忙碌的仆妇们吓了一跳,正要呵斥赶出去,绿梅跟在后面跑进来,一手扶着门框,气喘吁吁冲大家摆手,“别!是我……我带进来的,是……我……没事……”
    “这是新请的厨子还是怎么着?进门先奔厨房来了!”正拎着长竹筷看羊肉炖的怎么样的小悠姐,打量了一眼文二爷,转头问绿梅。
    绿梅拍着胸口,勉强透过口气,“不是,是给大爷请的先生,先生……先生他……”
    他竟然闻着味儿不管不顾先奔这儿来了!
    “这羊肉好了!已经好了!火候到了,就这样最好!快快快!熄火!快把火熄了!”文二爷已经围着羊肉锅转了大半圈,被小悠挡着,回身又转了半圈,手在热气腾腾的锅上面挥来指去,恨不能伸手进去捞一块。
    这些年他一直很穷,这一两年手头更是紧的可怜,偏偏从去年到今年,羊肉又贵的出奇,就算是他看不上的最老的羊,也贵到他根本买不起!
    他不尝羊肉味儿,已经有小两年了,这小两年,他也就偶尔吃几块猪头肉解解馋,虽说猪头肉也是佳品,可跟羊肉一比……
    这会儿,这样绝品好羊肉满满腾腾炖了一锅,这香味,这翻腾的大块大块的肉,这鲜嫩的羊汤……文二爷攒了小两年的馋虫全涌上来了,馋的他两只眼睛都红了,除了锅里的羊肉和羊汤,别的……还有别的吗?
    “这是谁给大爷请的先生?就这样式的?”小悠鄙夷的打量着馋的口水滴答的文二爷,伸筷子将文二爷伸来伸去的手给敲了回去。“这是先生?这是饿鬼还差不多!
    “嘿,嘿嘿。”绿梅一阵干笑,文二爷这幅德行,超出了她的想象,也超越了她所有的见识,虽然文二爷和她八杆子打不着,可这会儿,这人毕竟是她带来的,不用小悠说,她这脸上就已经一阵接一阵的发烫了,唉,姑娘别是弄错了吧,哪有这么丟人的先生?
    “我跟你说!这羊肉就现在,正正好!快把火熄了,捞一块给我尝尝!那块!就那块,四分肥六分瘦!我就爱吃这样的,就那块!快给我捞上来!”文二爷眼里只有那一锅翻滚的羊肉。
    “给他捞一块吧。”绿梅实在看不下眼了,文二爷这幅馋相,唉,大概从去年就没吃过东西了吧?
    小悠斜了眼绿梅,又盯着文二爷斜了片刻,努嘴示意一个婆子,婆子一边笑,一边拿了个不算小的瓦盆过来。小悠伸筷子从锅子捞出文二爷手指紧紧点着的那块羊肉,又捞了另一块更大,连皮带肉、有肥有瘦的的羊肉出来。
    文二爷一把抢过瓦盆,伸手就要去捞羊肉,小悠手里的长竹筷‘啪’的敲的文二爷伸出的手指上,“你就不怕烫着?这淡汤寡水的肉怎么吃?老邹,把刚捶好的韭菜花辣汁给他舀一碗。”
    厨房里的婆子手里都慢下来,一个个看文二爷看的稀奇,只当是绿梅带来的哪家穷亲戚,老邹站起来,盛了大半碗韭菜辣汁,还有两个婆子跟着站起来,一个帮文二爷搬了个小板凳,又拖了只小矮桌过来,再递了双筷子给他,另一个婆子过去拿了一大碟焦黄酥脆的千层饼,看了看,又将刚刚炖好的羊杂汤盛了一大碗,撒了把香菜末,放到他面前。
    “这位……大姐,大姐您是行家,这清汤羯羊肉,就是蘸韭菜辣汁最佳!我就不客气了!”文二爷伸着脖子等辣汁的功夫,还客气了两句,等到辣汁端来,一只手托着辣汁碗,一只手拎起筷子,一筷子扎在羊肉上,沾一下咬一口,烫的不停的呼气却半点不慢。
    小悠瞪着文二爷,手里的长竹筷指着他,好一会儿才说出话,“绿梅,你这是从哪儿领来的饿死鬼?”
    “不是,这是位……”绿梅也被文二爷那幅吃相吃的满脸通红,唉,这要说是姑娘给大爷请的先生,这会儿她可说不出口!先生都讲究个仪态,哪有这样的先生?
    “再给我……”文二爷也不怕烫,几个眨眼的功夫,就将那块四分肥六分瘦的羊肉吃下去大半块了,一边眉飞色舞的咬,一边和小悠说话:“……再……给我……捞两块,要大的……都要大块……我告诉……再……老了,没嚼头,不好!赶紧!再给我……两大块!要最大的!”
    小悠捏着长筷子,快看傻了。
    “小悠姐,反正羊肉多的是,再给他捞几块吧,要是不够,反正羊还多着呢,邹婶子,烦你再给这位……爷多盛点韭菜辣汁,再泡杯茶给二爷。”绿梅胸闷归胸闷,这到底是姑娘请来的客人,招待还是一定要招待好的。
    “好……丫头!”文二爷扫了眼绿梅,以示谢意,“不要……茶,汤,要肉汤!就锅里,那汤!”
    老邹另拿碗又盛了大半碗韭菜辣汁,笑不可支的看了片刻,去拿了个大碗,抓了一大把香菜切碎,拿大勺从锅里盛了羊肉汤浇在香菜上,端给了文二爷。
    李桐带着水莲、文竹,顺着婆子的指点,从大厨房后角门进去,站在窄小的后角门旁,看向院内。
    院子里,文二爷正吃的淋漓痛快、眉飞色舞。
    李桐远远看着他,有几分恍惚,从前她见到他的时候不多,头一次和他正面相对,是他姐姐重病那一回,他特意过来谢她,那一回,他叹着气,说她‘根本不懂什么叫齐家’,其实那时候,她已经有点懂了,懂了,可是,已经晚了。
    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他和她正面相对,是太子死的那天傍晚,他过来找她,和她说:“逃吧,现在就走,逃的远远的,这姜家,不值得你陪葬。”
    她没逃,她在那世间形单影吊,还有什么好逃的?她又不怕死。
    两天后,顾姨娘的诰封就到了,她一病再没醒来,
    她和他,前一阵子刚刚见过面,只是,她知道,他不知道。(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为了吃肉

李桐看了一会儿,低低吩咐文竹,“去跟绿梅说一声,好好侍候文二爷吃好喝好。”说完,转身就走了。
    这位文二爷的本事,她不是很懂,可她听钱老夫人和那位人老成精的白老夫人说过好些回:那个瘸了腿的才是朝廷的副相,没有那个瘸子,就不会有那位姜相和那座绥宁王府……
    昨天,她不过抱着万一的希冀试一试,她甚至没敢让绿梅说明白她家到底是哪家,毕竟,商户和伯府,在世人眼里,这差距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她没想到他能来,他来,真是因为她去请了他?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绿梅本来就不敢怠慢,得了文竹递的话,更加用心殷勤,眼看文二爷一口气吃了得有两三斤肉,直吓的胆儿颤,这要是撑死了可怎么办?
    “二爷,您缓一缓,咱们府上羊肉多得是,后院养着一群羯羊呢,只只都比现在这只好,咱们下回再吃吧。二爷,您不知道,小悠姐烤的羊肉,那才叫好吃呢,二爷,您别吃了,咱缓一缓,晚上咱们吃烤羊肉行不行?二爷,您别吃了,万一撑着……二爷啊,还有下顿呢,后头还有十几只羯羊呢,要是不够,让管事再买,您吃多少都有,二爷您别吃了,咱们府上要多少羊肉都有,二爷……”
    绿梅围着对她听而不闻,只管大口猛吃的文二爷转圈,文二爷一大口咬下去,她的心肝就颤上几颤,天哪,可千万别撑死了!
    满厨房的婆子虽然没敢围上来,可也都放下手里的活计,看着狂吃不止的文二爷,看的和绿梅一样,胆儿一阵一阵的打颤,这瘸子可真能吃!
    “呃!”文二爷伸着脖子打了个响亮无比的饱嗝,总算不吃了。端起那碗已经半凉的肉汤,仰头咕咚咕咚大喝了一气,用袖子抹了把嘴角,啪啪拍着已经鼓起来的肚子,“痛快!好吃!这肉煮的好!行了,就冲这顿羊肉,二爷我就勉为其难带几天孩子吧。”
    “二爷,您没事吧?我让人给您拿大山楂丸子去了,您慢点。”绿梅小心翼翼的扶着文二爷的胳膊,唯恐他一站起来,就倒下去了。
    “小丫头别怕,二爷没事,这不算多,这才几斤肉?多啥?二爷我天生不凡,一顿吃个四五斤肉也就将将饱,今天没敢多吃,往后……”文二爷站起来,背着手,溜溜跶跶围着厨房院子先转了一圈,伸着头四下打量,“嗯,不错,这厨房挺大,家伙什挺全,看样子你们府上挺富庶,很好,非常好!跟厨房上说,往后我就吃肉,别的都不用,就是肉,光肉就行!羊肉最佳。要是有上好的瓜果梨枣,给我送点,越多越好,还有茶,听着,二爷我只喝明前,当年的新明前,住的地方……”
    文二爷已经溜跶出了厨房,转身看了一圈,“这园子里花草也不错,爷住的地方,不拘,这吃穿住行,除了吃,别的二爷我都不挑,不讲究!你们大爷还得多大会儿回来?要是还得会儿,找个地方让我睡一觉,一大早赶过来,没睡好。”
    他昨天半夜被揪起来之后,就没再睡着,这会儿肉足汤饱,困意浓重。
    “说是傍晚才能回来,我带二爷先在客房歇一觉,二爷的住处,等我禀了我家姑娘,这就收拾。”绿梅赶紧带着文二爷往客房去。
    “还有,”文二爷进了客房,打着呵欠往床上一躺,“二爷我喜欢晚上小酌几杯,不用多,可一定得是好酒,要……玉堂春、碧光、琼光、千日醉这样的,都记下了?你这个小丫头不错,去吧,大爷回来,让人把我叫醒……”
    文二爷话没说完,就口齿含糊,倒头就呼呼睡着了。
    竟然没撑死过去!绿梅抹了把头上的汗,叫了一个婆子,一个小丫头在门口看着,自己急忙回去禀报李桐。
    唉,姑娘让请的,这是先生,还是饿死鬼啊!
    李桐已经带着水莲等人,去了李信居住的紫竹院。
    她记的清楚,从前,她曾经替文二爷专门准备了一个清雅的小院,可文二爷几乎一次没去过,他就歇在姜焕璋书房院里,后来,她留心了很久,才摸到一点方向,让人将姜焕璋书院院内西边三间厢房全部打通,四面摆满书架,抬了张极大的花梨木案子放在中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