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都十里春-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双澄急切道,“只是有一些话想告诉他,却没法见面,心中着急得很。”
   他睨了双澄一眼,“那你写封信我给你带去?”
   她先是答应,忽而又觉得这样不安全。万一信件被查,不仅事情败露,而且人赃俱获之下更令元昌也难逃其罪。于是双澄只好恹恹道:“我还是等机会吧,最好是当面说,那些话真的很重要……”
   元昌却以为她只是想借故与九郎见面,于是起身道:“我看你还是别总想着儿女情长,当下最要紧的是保住自己,九哥那边我会替你转达心意,至于见面的事……总也不能冒险。”
   “我明白。”她点点头,又请求道,“如果有我师傅的消息,也请告诉我一下。”
   元昌应允了下来,叮嘱她几句后便出了暗门。
   他出了房间后并未径直离开乐坊,而是又下楼回到前厅,开了一桌品酒听曲消磨时间。待等月上中天,才饮尽杯中酒起身离去。
   朱色大门前时有客人进进出出,青衣小厮们忙着迎来送往。元昌虽也喝了不少,但还是并无醉意,刚刚走出大门,边上一名小厮讨好地问起是否要替他雇佣马车。他正与小厮说话,从大门内跌跌撞撞走出一名年轻男子,身边虽有人搀扶,可还是在出门时撞到了元昌。
   元昌皱眉回头便是一惊,这醉酒的男子竟正是官家第二子雍王赵令延。
   他不想在此暴露身份,故此一言不发转身便走。谁料雍王却醉意朦胧地揪住他喊道:“哪里来的大胆狂徒,竟敢故意挡着我的去路?难道是在画楼里就看我不顺眼了?”
   扶着他的随从并不认识元昌,在一旁连忙劝解,雍王却还是不依不饶。这门口本就车马众多,人员复杂,元昌眼见不好,正待强行挣脱,却听不远处有人缓缓道:“二哥怎么还在外流连?这深夜之际,可该早早回府安歇了。”
   雍王听得这声音,不由歪着脸朝那边望去。古巷间灯盏摇曳,斑驳石道那端有人慢慢踱来,一袭素色锦缎长袍,玉冠温润,面容英朗。
   “五……五哥?”雍王愣在了乐坊门口,季元昌乘此机会猛地一挣,混进人群不知去向。


☆、第61章 春风先到绿杨枝
   “人呢?”雍王过了片刻才回过神来,四处张望着要找元昌,端王已快步到了近前,拖着他的手低声道:“出来解闷本是人之常情,但爹爹前阵子刚刚责备过几个深夜冶游的宗亲,二哥就不要在这风口浪尖上自找没趣了。”
   雍王还有些迷迷瞪瞪的,斜着眼问道:“那你怎么会也到了此处?”
   “本是出来散散心,正准备回府却听到这边吵闹,可巧就望到了二哥。”端王说着,朝着雍王的随从递了个眼色。随从们也怕雍王在外撒野坏了名声,与乐坊小厮一同好说歹说,才将他劝着往外走。
   雍王脚步虚浮;车夫急忙将马车驶到了近前。端王正要扶他上去,他却嘀咕着道:“刚才那个小子……怎么眼熟得很……”
   “二哥眼花了,不过是个寻常人家的郎君。”端王笑着将他送上马车,雍王还想推开窗子张望,车夫已扬鞭策马,车子很快便驶离了隆盛街。
   端王负手望着马车远去,乐坊门前的小厮上前邀请他入内赏曲,他婉言谢绝,随之朝着长街的另一端走去。
   两侧酒楼舞坊间犹在欢笑,端王只是静静地走在浮光华彩里,素色锦袍上好似拂洒了万千微芒。
   直至隆盛街尽头,才有一辆马车行来,停在了他面前。端王上了马车,车内的元昌一见到他,便离座下拜。“多谢端王相助,否则臣可能要被雍王揪住不放了。”
   端王坐在他对面,“谁也没想到竟会在这儿遇到雍王。他也实在胆大,官家正查得紧,竟还敢在外流连,还喝得如此失态。”
   “就怕雍王回去后想起臣的模样……”元昌想到留在画楼隔间内的双澄,不由有些担心。
   端王道:“他素来糊涂,就算想起了你也不会在意。再说,就算他知道你也去了乐坊,只怕还担心你将遇到他之事说出去,自己是轻易不会乱传的。”
   元昌想想也有道理,毕竟他自己只是神卫军的副指挥使,就算被官家知道深夜还去乐坊饮酒,最多也是责骂一顿。而雍王则不然,他虽才华平平,可毕竟是袁淑妃之子,对于继承大业必定也心存希冀。倘若醉酒无行之态被官家知道,对于雍王而言可算是一件大事了。
   马车沿着内城长街慢慢行驶,端王又问及双澄现在的情况,元昌道:“她背上有伤,不过因男女有别,臣也不能为她疗治,只能给她送了些伤药让她自己慢慢休养。”
   “她现在处境还是危险,确实得忍耐一下。”端王想了想,问道,“之前你说她是被师傅带走,那人究竟是何等样人物?竟能从围捕的官兵中救出双澄,还逃过了多次追截。”
   “臣也觉得此人定有着不寻常的身份,只是他头戴斗笠,臣在追踪时又不能靠近,所以始终未曾看清他的样貌。”
   “你就没问问双澄?”端王微一蹙眉。
   “问过,但她也不清楚……也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不肯跟我说实话。”元昌对双澄始终还有些怀疑,想了想,又道,“不过她刚才倒是跟臣说,想要见见九哥,说是有紧要的话要跟九哥讲。”
   “紧要的话?”端王低声念了念,随即微笑道,“其实我也明白她思念九哥,只是现在九哥没法离开大内,恐怕还要等些时候了。至于双澄师傅的讯息,你我都各自留心着。”
   元昌点头,“臣也已跟手下们说过,一讯息便即刻来报。但就怕官家和太后再派出更多人马出城搜索,事情就难办了。”
   “官家已将此事交予汴梁府尹,我自会与之商议协调。因为潘文祁被官家治罪,太后一时也无法再派人出去搜捕双澄与她师傅,不过你还是要小心谨慎,避免再出麻烦。”端王顿了顿,撩起车帘往外张望了一下,马车已经行至城西,不远处便是端王府邸了。
   元昌抱拳道:“臣会倍加小心的。”说罢,便准备告辞离去。
   端王却忽而想起什么似的问道:“对了,你曾见到双澄师傅与官兵交战,他用的是什么兵刃?”
   元昌一愣,随即道:“一柄梭子枪,通常缠在腰间,发力时便弹震出击,力道凶狠。寻常官兵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端王默默颔首,元昌见他没其他吩咐,这才行礼拜别,趁着马车行至街巷拐弯处时悄然跃下,很快没入阴影间。
   ******
   自从潘文祁因为奉太后之命带兵出城却遭官家治罪,朝中又有数人趁机弹劾潘他的其他罪状,连带着潘文祁的几名亲信下属平日所犯之事也被揭露。官家看着那一叠奏章 心中欣喜,面上却气恼异常,严令大理寺并刑部彻查禁卫马军里中饱私囊的数名武官。
   端王本就在大理寺协同处理案件,接到官家旨意后不敢怠慢,十天后便将潘文祁等人伪造账簿私吞军饷之事查得一清二楚。
   他将伪造的军饷出入与原有的账簿底子都呈给了官家,官家本就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惩治潘文祁,此番这潘文祁竟因出城帮太后搜人而倒台,可谓是咎由自取。
   一道圣旨颁下,潘文祁罪上加罪,收押入诏狱等待发配。在汴梁的所有家产被抄,妻子儿女皆被牵连入狱。其余与他共同营私之辈亦按照罪状轻重一一问责,没一人逃脱。
   潘文祁父亲乃是太后二弟,三年前因病辞官还乡,听闻此事后险些晕厥,强撑着病体赶到汴梁求见太后。
   可是太后自从被九郎气倒之后也总是气短头晕,一连数天都昏昏沉沉。官家在朝中大刀阔斧铲除潘文祁一系的消息早就传到了宝慈宫,太后也曾命人去请官家来宫中面谈,可官家却冷冰冰地回答说,政务繁忙无暇前来,太后若有什么事便可遣内侍传话。
   潘太后听到这样的回答之后,更是气得咬牙。因此当见久病的二弟还得为儿子奔波哭求,她心中更是怨愤伤感。
   两人会见之所乃是宝慈宫内室,太后早已屏退了内侍和宫娥,房中只有这姐弟两个。潘政雄诉说完毕,见太后目光悲戚却又隐含愤懑,不由道:“前几年臣在朝中之时,官家对太后还称得上是恭谨孝顺,如今竟会变得这样心狠手辣,当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潘 太后倚在榻上,以手撑着前额,双眉紧蹙。“那时候长兄身居高位,你与三弟皆也是朝中重臣,官家处处得倚仗着我潘家,自然不敢造次。如今长兄病逝,你又辞官 还乡,只剩三弟与他儿子文葆官位尚可,却又不在朝中。哼,官家的羽翼是日渐丰满,老身多次警告他也无济于事,眼看着他就要将自己信赖的那些臣子们都提拔上 来……”
   潘政雄两眼湿润,颤巍巍道:“太后一定要早作打算,若是官家再这样强横下去,只怕我潘家一党要被他连根拔起了!”
   潘太后屈指重重按压眉心,呼吸亦变得沉重。潘政雄又叹道:“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扶植他登上帝位。要是怀思太子没出那事,说不定现在就是天子,臣看他定不会对太后这样绝情。”
   “木已成舟,后悔又有何用?”潘太后虽这样说着,神色亦忿忿不平。
   想当初怀思太子性情确实温和谦恭,只是太过内向敏感,故此先帝总在暗自犹豫是否真要将帝位传交于他。而太子生母李贵妃却为人高傲,一心以为其子赵钧既然已被立为太子,那便是笃定的未来天子,故此在言行举止上亦更加骄矜,甚至有时都不将当时还是皇后的潘氏放在眼中。
   而如今的官家赵锴当时还是皇子,因生母出身低微,他自己又算不上才华出众,故此虽在职分上尽心尽力,但始终还是比不上万众瞩目的太子赵钧。
   可那时候谁又能想到,数年之后,太子赵钧疯癫被囚,而后除夕之夜一场大火席卷肆虐,最终他所在的宫室尽毁,昔日温文尔雅的太子亦化为一具焦尸。
   想到那熊熊火光,她心中犹存余悸。
   潘政雄见她脸色不好,不由试探着问了一句:“娘娘当初扶植他上位之时,难道就没有想过会有现在的局面?”
   潘太后闭着双目,轻轻倚靠于垫子,长出了一口气,道:“自然想过。当初兄长就曾提醒过我,说赵锴看似忠厚却暗藏心机,只是我当时憎恶李贵妃,便一心想废掉太子。”她说至此,不禁涩笑一声,“没想到,如今这官家倒是远比李贵妃还狠辣,竟想彻彻底底地过河拆桥。”
   “难道就任由他肆意妄为?!”潘政雄恨声道,“收押我儿事小,毁坏宗法事大。娘娘既然能让他上位,莫不成就不能再收回给予他的权力?”
   潘太后攥了攥清瘦的手掌,缓缓道:“他若还是执意要剪除我潘家宗族亲信,老身就是拼将往事掀翻,也不会让他遂意。”
   ******
   春日的煦风是一天比一天和畅了。凝和宫高墙下种植着柳树,那枝叶碧绿透彻,轻柔起舞,千丝万缕拂起落下,好似春风含情,柳枝亦不舍分离。
   九郎腿上的伤有所好转,只是行动还是吃力。他在宫中虽不太与旁人交往,但先前与官家争执、和太后反目之事早就在背地里被传得纷纷扬扬。凝和宫原本就少人来往,这样一来就更是冷冷清清,除了冯勉李善等人进进出出,几乎没别人会踏足此地。
   但九郎却也不在意。
   能够下床之后,他便只是坐在书房临近院子的窗前,默默地看书、临帖。似乎外面的一切与他无关,而他也不愿去打破这种沉寂。
   但细心的冯勉还是知道他内心一直沉郁。
   距离双澄被元昌找到已有十多天了,可是九郎却连见都不能见她一面。为了安全起见,元昌没再来找过九郎,端王则忙于处理潘文祁一干人等的后续审断,也很少才能过来一次。
   这天午后他依旧在窗下坐着看书,冯勉在旁安安静静地为他煮茶,却听得院中脚步声轻快,不多时便有人撩起玉竹垂帘,笑道:“九哥,我来看你了。”
   九郎闻声抬头,屏风后馨香萦绕,荆国公主独自袅娜而来,身后没跟着宫娥。
   “怎么自己来了?”九郎放下书册问道。
   “知道你不喜旁边都站着人,我就叫她们留在前殿等候。”荆国公主手中托着一个精致工巧的小花篮,那花篮不过手掌大小,纯以碧绿柳枝编成,其间点缀着娇小的迎春。
   她将花篮放在书桌上,唇边带笑,“我新近学会的手艺,你看如何?”
   “甚好。”他不想拂她的意,便微微笑了一下,可是笑意勉强,更有几分寂寥。
   荆国公主嘟起嘴,一手撑在书桌上,又夺过他手中书册,“笑得这样牵强,难道是我编的花篮实在难看?”
   九郎知道她素来是这个性情,若是以往他还会哄她一哄,但现在却丝毫没有心情,故此只说了声“不是”便沉默不语。
   冯勉见状,只好给荆国公主沏了杯茶,“公主请勿生气,九哥腿伤还隐隐作痛,因此始终郁郁寡欢。”
   荆国公主看了看他盖着薄毯的双腿,也不禁叹了口气:“九哥,你心里一直想着那个宫外的小娘子,所以才闷闷不乐,我说的可对?”
   九郎一怔,随即冷淡道:“你又是从哪听来的闲言碎语?”
   “唉哟,宫中都传遍了,只是不敢当着爹爹和嬢嬢的面说罢了!连八岁的卫国公主都问起这件事,你说我怎会不知?!”
   九郎无语,这回自己简直就成了无聊众人的谈资,想到此,他就更不想再开口。
   可荆国公主却凑近他道:“其实我更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娘子能让九哥这样不顾一切……”她转了转明眸,悄悄道,“你让我见她一见,可好?”
   九郎这回按捺不住,冷着脸道:“她早就走了,哪里还寻得到踪迹?”
   荆国公主一愣,但很快又正色道:“我才不信,她要是真的远走高飞了,你会天天待在这儿看书习字?!自小我就跟你玩得最多,可你现在长大了,喜欢上宫外的娘子,就把我冷落一边,连真心话都不与我讲!”
   “没有的事,你不要多心……”九郎还未说罢,荆国公主已扬眉道,“好吧,你既然不说,那我就去问五哥。反正我知道他与你关系密切,你要找人帮忙的话一定属他最为可靠。”她说着,竟真的站起要走。
   冯勉急忙想劝阻,九郎不禁皱眉道:“允姣,你怎么这样任性?这件事我已不想再提,你又何必逼迫?”
   荆国公主原本是想诓骗他一下,没想到九郎似乎真的愠怒,她只好闷闷不乐地重新坐下。“我只是好奇而已,又不想害她……再说了,本来还想着过几天说不定就能有机会见到那个娘子,你却硬是这般没趣。”
   他微一蹙眉,“你又在胡想些什么?”
   荆国公主撑着下颔,长长的眼睫扇动几下,眼里透着狡黠的光。“清明很快就到了,今年爹爹不是要亲自前往皇陵祭扫吗?到时候宫中城中大批禁卫全都跟出,而你伤了腿只能留下。这岂不是天赐良机,好让你见一见在宫外的那个娘子?”


☆、第62章 繁台春晓处处花
   新宋皇陵坐落于河南府境内,距离汴梁约有十天左右的路程。因天子出京耗费巨大,故此本朝以来,天子前去祭扫的次数并不算多,多数是由地位较高的皇子或可靠的宗室子弟代替前往。
   荆国公主告诉他,原本今年应该轮到雍王前去,连出发的仪仗都已准备妥当。可前天官家却忽然召会群臣,说要亲自赶赴巩县皇陵进行祭扫大典。
   “为何忽然改变了主意?”九郎也有些讶异。
   荆国公主道:“爹爹说他已有十年未去亲自祭扫,而去年有多处州府飞蝗肆虐、庄稼尽毁。因此他便想要再去皇陵,祈求先祖们庇佑天下太平。”
   虽然此话听起来有理,可蝗灾是去年便发生的事情,官家若是想祈求先祖庇佑,应该也不会在先前决定让雍王前去,临时再改变了主意。
   “要去皇陵的话来回得有十多天,宫中禁卫大部分都会随行。九哥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与你的心上人见一面,总也好过在这儿待得苦闷。”荆国公主倒是念念不忘,冯勉却善意提醒道:“公主虽是好意,但这样也太过冒险……”
   “哎?那就是说她确实还没离开了?”荆国公主一抬眉,得意地笑道。冯勉连忙一低头不敢再说。
   九郎知道她不是坏心,但为人太过天真,恐怕与她说得过多反而误事,便平和地道:“允姣,多谢你关切此事,但双澄先前已经得罪了嬢嬢,其中的原委也许并不如你想得那么简单。如今就算我想见她,也不能够擅自行动,万一再出岔子,只会使她更陷于困境。”
   荆国公主本是想借机看看双澄究竟是何等样人物,可听九郎如此答复,不免倍感失望。
   “算了算了,本来还想帮你解除相思之苦,看来是我多此一举了。”她无奈地挥了挥手,待了一会儿之后便悻悻而去。
   冯勉送她离开之后,又折返书房。见九郎兀自坐着出神,便小心地弯下腰道:“九哥是否也想见见双澄?”
   九郎侧过脸,低声道:“虽然官家出京宫内会少了许多禁卫,但我也不能冒险让双澄进来。”
   “那是自然,大内岂是说进就进的地方。”冯勉应声答着,却又试探问道,“那就不想想其他法子了?听说双澄也很思念九哥。”
   他怔了一怔,自己忍着对双澄的思念已是煎熬,可一想到双澄孤零零一人躲藏在外,就更觉难过。
   只是如今太后虽在宝慈宫养病,官家也没再来找他问话,可接下去他们还会否有其他行动,连九郎自己都无法确定。
   “没有把握的事,还是不要轻易去做。”他压下了对双澄的思念,低声交代冯勉。
   ******
   清 明前十天的时候,官家果然率领众宗室子弟以及朝中重臣准备启程。雍王原本以为这一次派他去祭扫皇陵,应该算得上是官家对他的信任,不料被临时换下,十足伤 了面子,恼得他在母妃面前大发雷霆。袁淑妃替他再去求见官家,官家非但不同意,反而还将雍王招来训斥一顿,说他行为不检,命他留在王府闭门思过。
   端 王本应该陪同官家前往皇陵,但因为前阵子刚刚来回奔波,大理寺中又有事务尚未处理完备,官家便特意让他留在汴梁。看上去似乎他失去了一次随驾亲侍的机会, 但天子离开京城,汴梁城中又减少了如此众多的官员与禁卫,留下的端王倒成了临时监国,着实使得其他几位皇子暗自嫉恨。
   那日清早朝 阳初升,宣德楼上号角连绵,朱色宫门缓缓而开。恢弘銮驾自大内出发,经由宣德门出了皇城,沿着御街径直南下。端王虽不跟去祭扫,但亦骑枣红骏马随侍送行。 最前方禁卫军俱是金装银甲,威武不凡。其后纱笼前导,绣扇双遮,銮驾队伍浩浩荡荡,车挂紫幔,珠帘垂窗,在朝阳下宛如仙界众神,一派皇家气象。
   汴梁城百姓皆来围观,一时间御街两边人山人海,塞满道路。
   端王将官家的銮驾送至城门处,便下马向其拜别。官家坐在车中,隔着竹帘道:“之前叮嘱你的事情,务必要牢记心间。”
   端王恭恭敬敬地叩首应答:“请爹爹放心,臣就算在梦中也会牢牢记住,绝不会掉以轻心。”
   “如此就好。”官家满意地点了点头,“若能将此事办妥,也算是你的大功一件。”说罢,便下令正式启程出发。
   南薰门五道城门尽开,銮驾从正中而行,浩浩荡荡往南行去。端王与其他送行官员匍匐在地,直至銮驾已完全消失在汴河那端,他们才缓缓抬头,垂手起身。
   街道两侧的百姓犹在赞叹议论,端王远眺天际浮云,心中却并不平静。
   之前的某天傍晚时分,官家特意召他去了长春阁。起先问及的也只是潘文祁一案是否还能挖出其他共犯,后来渐渐谈到清明祭扫之事,端王见官家似乎有所担忧,便不失时机地问道:“爹爹不是已经决定派二哥前去皇陵了吗?莫非还有什么心事?”
   官家放下手头卷宗,缓缓道:“近来有人暗中向我禀报,说是雍王时常出入酒肆乐坊,大不成体统。你可也曾听说过?”
   端王面有难色,过了片刻才道:“本来臣是不愿说的,但既然爹爹问起,臣也不能隐瞒……前些天臣也在乐坊附近见到过二哥,他当时喝得太多,言语混乱,走路都不太稳当了。”
   官家紧皱双眉,端王上前一步,关切问道:“爹爹是否身有不适?若是疲劳的话还请回寝宫休息,雍王之事留待以后再说也罢。”
   官家却摇了摇头,“我原想借着祭扫让你二哥变得稳重一些,但如今看来,我要是真让他出京,只怕他反而借机放纵。到时候不仅扰乱沿途州县,更会触怒列为先祖,岂不是铸成大错?”
   端王微微思忖了一下,道:“如果爹爹急需人代替二哥前去祭扫,那臣愿意前往……”
   “你 留在京中还有其他事务。”官家叹了一声,“近来淮南的有些州县并不太平,我已令淮南王严加监理,那些不务农耕却到处生事的刁民该抓就抓,绝不可姑息。但你 皇叔素来耽于享乐,我并不能完全信任于他,故此这祭扫皇陵之事还需我亲自前去,也好看一看沿途的具体情形。”
   端王见官家已经如此决定,便也不再另提建议。官家又站起身,慢慢走到他近前,道:“不过十年前我去皇陵祭扫,汴梁城中因缺少了众多官兵守卫,宵小之徒借机生事,百姓们不堪其扰。故此你留在皇城需要格外用心,万万不可让那些无赖匪盗肆意作案。”
   “臣一定调遣人手严加巡视,不会给他们以生事的机会。”端王言辞甚正,随后又似乎无意地问道,“爹爹这些天都没去过宝慈宫,这祭扫之事,是否也要通知嬢嬢?”
   官家脸色有些阴沉,冷冷道:“因为朕之前办了潘文祁等人,太后近日来一直愤恨不平,这祭扫的时期,到时候差人通传一声也罢。”
   端王应诺,官家来回走了几步,望着阁中的朱色大柱,忽道:“另有一事,也需要你多加留意。潘文祁之父留在了汴梁,朕虽已安抚过他,但他毕竟心怀不满。朕听手下人密报,说他原先到处拜访旧臣想要再为其子求情,但近几天却深居简出,只与太后身边的钱桦见了两次。”
   “钱桦?”端王微一挑眉,哂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应该也是奉了太后之命出宫的。”
   官家颔首,沉声道:“你要好生盯着这两人,看看他们是否在暗中谋划着什么。”
   “臣谨遵圣意。”端王神情平静地应承了此事。
   此后,他确实也派人暗中盯着钱桦与潘政雄,可这两人一个在大内侍奉太后,一个在宫外旧居闭门不出,似乎找不到什么异常之处。
   但端王还是让人继续观察。他相信,等到官家正式离开汴梁,久蛰的虫蛇便会渐渐钻出地面了。
   ******
   寒食过后便是清明,近日来城中每家每户皆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放眼望去,沿街的门口屋檐一片青绿,甚是新鲜。
   正是花开柳绿之时,汴梁官民都去郊外扫墓,其后便相携着踏青赏景。这一天云开日暖,宣德门再度开启,身披铠甲的禁卫护送着数辆华贵马车驶出大内,朝着城南方向而去。
   荆国公主所乘坐的马车珠帘烁烁,窗前亦按照习俗缀着柳枝鲜花。她自昨日起便心怀盼望,如今坐在车中,听着外面人声起伏,虽看不到民间景象,但已觉新奇十足。
   可在另一辆车中,被强劝着出宫的九郎却心不在焉。
   他原先根本不想出来,一则腿伤未好行动不便,二则自己与双澄前景未定,哪有心思陪着她们出外游玩。可是后来冯勉悄悄告诉他,说是元昌有事要通知九哥,却一直找不到机会。九郎心中一紧,想到若是出去便可借机询问随车而行的元昌,便又答应了荆国公主的邀请。
   这一行车马穿过御街出了外城城门,沐着融融春光朝着东南方向的繁台行去。
   繁台乃是汴梁一景,乃是自然而成的一处高台,旁边建有古寺高塔。正是桃李争春之际,远远望去,那处晴云碧树,殿宇峥嵘。若是平时这繁台周围满是踏青的游人,但今日因为有皇家子女到来,汴梁官员与禁卫们早早地安排妥当,寻常百姓一律不能接近。
   但听着车轮辚辚,马蹄声声,如霞似锦的花树已在眼前。两侧亦同样围起了黄幔,马车沿着青石砖路径直向前,直至到了繁台边的兴慈寺才停了下来。荆国公主挽着年幼的卫国公主入内参拜进香,九郎因行动不便没有下车。
   元昌今日一身银甲,威风凛凛。走到近前时,恰好荆国公主在寺门内转回身来,宫裙袅然,楚楚动人,令他脸颊发烫,忙不迭低下头去。
   她却还偏偏一笑,道:“小心陪着九哥,我稍后再来。”
   “臣遵命。”元昌强装镇定地抱拳应答,等荆国公主与卫国公主进了兴慈寺,他才回过神道:“殿下,公主们要进香之后再入繁台游玩,我等奉命先将殿下送入繁台。那里景致幽雅,无人打搅,殿下可以好好观赏。”
   九郎应了一声,元昌便亲自护送着他的马车驰向繁台。
   青石路平整笔直,马车行驶在上亦不觉颠簸。不多时,马车在一处临湖的楼阁前停下,此处本也是皇家常来之地,因此景致最佳地的楼阁便是专门为他们而留。
   “对面就是繁塔,殿下在这楼中稍事休息,也能望到外面的风景。”冯勉笑着将九郎扶下马车,与元昌等人一同送他进去。
   这室内布置典雅,坐榻桌椅上铺着崭新团缎,显然是早有人预备得当。九郎进了门,便向元昌道:“你先留一留,稍后再出去巡视。”
   元昌却不领其意,紧张道:“殿下与公主们到了宫外,臣一刻不能马虎怠慢,这周围虽然有禁卫把守,可是臣还得四处查看。”说罢,竟一本正经地向九郎辞别,领着手下人就出了房间。
   九郎心中恼火,可碍于冯勉在旁也不得显露。转过一扇山水花鸟屏风,内室更显清幽怡人,仅一桌一椅一榻,靠着墙壁处有诗书满架,边上摆着檀木箱子,想来亦是书箱。
   冯勉将九郎搀扶至榻边坐下,去桌边摸了摸茶壶,便皱起眉头:“怎么这水已经不热了,底下人办事真是不仔细!”说着,便拎着茶壶向九郎温声道,“奴婢替九哥重新泡茶去。”
   “不必麻烦了,我……”九郎话还未说完,冯勉就像没听见似的一溜烟出了房间。
   九郎独坐在内室,感觉不太对劲。一路上他多次想与元昌说话,可元昌却好像有心事又不敢直说,刚才的神色更是古怪。
   窗外飞燕蹁跹,莺啼啾啾,可室内却更显寂静。
   他心中越发不安,可就在此时,一片寂静的内室中忽然传来轻微响动,九郎警觉四顾,却又找不到任何异常。
   他沉下心端坐不动,假装不再注意声响。过不多时,那声音再次传来,这一回九郎闻声回头,竟见墙边的那口檀木箱的盖子慢慢朝上顶起,只露了一小条缝隙却又静止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