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昭华未央-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宰旖橇飨隆
玉娘揣摩了乾元帝十数年的心思,自然知道他急的什么,无非是怕她效仿前朝那些妖后们,拿了帕子来替乾元帝擦去口角涎水,在他耳边道:“您猜一猜,我想不想临朝称制呢?或者我要不要学韦后呢?”
玉娘口中的这个韦后,正是唐中宗李显之妻韦氏,韦氏恃中宗之宠,专权乱政,而后竟是毒杀中宗,意图临朝称制,史称:“韦氏之乱”
玉娘说得这两句,看着乾元帝脸上抽了抽,又笑道:“您放心,我且舍不得您死呢,您要死了,怎么看得见大权旁落呢?”说着又直起身来,将擦过乾元帝口涎的帕子扔在一旁的金盘上,侧了螓首将乾元帝青紫的脸色看了眼,心下颇觉快意,脸上露出微笑来,眼波若水,即娇且媚,一如往常,瞧在乾元帝眼中几生恍惚。
因太子力主,晋王景淳并赵王景宁支持,连着诸宗亲也无有人反对,是以朝中反对皇后垂帘的大臣们虽心中不愿,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忍气吞声。倒是来请玉娘时,玉娘还推辞了两回,还是景淳与景宁一块儿劝了,玉娘方才答应,又与景晟道:“你年少,遇事若不决,可分别请问太师太傅。”竟是绝口不提谢显荣谢怀德俩兄弟。
景晟秉性聪明,听着玉娘这话,竟就叫他抓着了要领,若是将太师太傅们凑在一起请教,万一争执起来,两个都不能畅所其言。倒不如分开请教,意见一致也就罢了,倘或有分歧,便可仔细请问,这样他也能明白其所以然,从而自家拿个主意来。
一来乾元帝虽吃着玉娘这个大亏,可在朝政上素来精明,前头的永兴帝也是个明君,子承父业,两代明君相继,是以当下正可说是四海升平,熙熙盛世;二则,太子景晟秉性聪明,又是乾元帝早早就带在了身边仔细教导的,颇有些见识;三来,有楚王并太师太傅们在旁辅佐,是以乾元帝虽倒得忽然,朝政竟是未受多大影响,依旧平稳。而玉娘随景晟临朝,小朝会不至,唯五日一回的大朝会方现身,也是身在帘后一言不发,叫朝中原先担忧玉娘仗着皇后身份干政的大臣们放下心来。
是以有录:时后垂帘,默无言,唯谛听。太子尝请计与后,后辞让,也不提谢氏诸子,言与太子曰:“我素不问政事,汝为储君,请自决断。若不决,可请问三公矣。”时人皆叹其贤。
又说玉娘临朝垂帘,也不曾为自家兄长们讨要官位。朝中那些自诩聪明人,哪里知道玉娘这是有意打压谢显荣,而谢怀德那里并不如何看重爵位,是以故意搁置。只以为玉娘图谋得是长远:若是皇后如今一力抬举谢家,叫太子对外家怎么亲近得起来,待得日后太子亲政,少不得要受冷落。倒不如如今冷待着,待得太子即位,自然抬举外家,如此,只消谢家不自家作死,自是名利双收,富贵绵延不说,皇后自家也有美名,可说是一举两得。
说来谢显荣自叫玉娘有意冷落,心上难免委屈,好在他名利心虽炙,却也不是个糊涂的。叫玉娘这般冷落着,心中虽有百般不甘,却还装出个无事人的模样来,照样地上衙办差,与众人应酬,倒还叫众人以为他淡泊。
等乾元帝得病,太子监国,谢显荣自以为玉娘总要依仗家人了,不想玉娘虽是坐在御座后垂帘,却是一声也不出,若不是他身为三品,列位靠前,能看得珠帘后人影绰约,几乎要当帘子后无人。便是谢显荣再沉得住气,到了今时今日,也有些捉急,下得朝来径自来寻谢怀德问话,道是:“殿下是个甚主意,你到底知道不知道?太子仓促年少监国,她竟由得太子亲近外臣,难道在她心上,你我兄弟都是无用之人吗?”
谢怀德听着谢显荣这一番话,十分诧异,疑问道:“哥哥何出此言,殿下还能害了自家儿子么?你我又有甚把握胜得过太师太傅们?”
这话将谢显荣堵得哑口无言,脸上慢慢地红赤起来,顿了顿才道:“她就知太师太傅们无有二心?放着那至尊位置在眼前,宗室间若有一二有大志气的,嘿嘿。”谢怀德听谢显荣这几句,不禁摇头道:“哥哥,你如今怎么糊涂至此!就有宗亲有大志气,也要有些儿一呼百应的本事才好动手哩,且不说人肯不肯服他,就是神武营可还在呢。”若是无人呼应,哪个宗室敢动手?可大伙儿都是宗室,凭甚要呼应他哩?倒不如叫小太子喜欢了,自家子孙才有前程。更别说赵腾手上的神武营,神机弩可是拿血喂出来的,而赵腾从来都是乾元帝心腹。
谢显荣也知自家说得无理,不过是自觉不得志,发几句牢骚罢了,若是谢怀德把好言相劝,他也就罢了。不想谢怀德不独没把好言相劝,反是一番教训,说得脸上颇下不来,哼了声,似笑非笑地道:“如今我比不得你,你身领着吏部,是天官了,自然有官威有见识,哥哥受教了。”
谢怀德叫谢显荣这段说得面上也红了,他少年时就是个淘气的,有马氏宠着,莫说谢显荣教训了,便是谢逢春也拿谢怀德无可奈何;倒是弟兄两个都入朝做了官,谢怀德这才收敛起锋芒来,与谢显荣做出副兄友弟恭的姿态。谢怀德又生得好皮相,端起姿态来,真好说个风姿温润,日子一长,竟叫谢显荣将谢怀德从前的不羁都忘了,今日吃着他这一顶,这才想起从前在谢怀德手上吃过的亏来,又羞又气,撂了几句话,这才拂袖而去。
好在谢怀德也知道谢显荣为人,虽是个争强好胜的,却也聪明,绝不能做甚与外人勾结坑害自家人的蠢事,是以只摇头叹息了会也就由得他去了。又私下嘱咐了梁氏,使她求见玉娘,将谢显荣所说转告玉娘知道,一来是要玉娘知道谢显荣心气不平,若是能抬举一二,不妨抬举一二,也无大碍的;二则,虽他当时驳回谢显荣所说,可万一就有蠢的呢?以为自家天命所归,能使四海来朝呢?总要问下玉娘,若是她有盘算,自家人能配合的也好配合一二。再有,乾元帝如今病倒,请殿下将调动神武营的印信握在手上,暂不能交与太子。
听着前头两条也就罢了,听着神武营这条,梁氏面上勃然变色,神武营都是骁勇军士,手上又有神机弩,虽不好说以一敌百,以一敌十怕还是能的,便是京畿生变,也能稳稳护着乾元帝走脱,这样一支队伍,自是该握在乾元帝手上,如今事急从权,皇后代掌也无甚问题,可不能交与太子是何道理?若是叫太子知道,往轻了说也要疑心谢怀德离间他们母子,更有甚者,若是疑心起谢家别有用心来,只怕日后就有大祸。
梁氏将自家疑问与谢怀德说出,谢怀德按了按额角,轻声与梁氏道:“太子年幼监国,并不是圣上首肯。如今把神武营拿去,若是圣上哪一日复起,嘿嘿嘿,咱们那个圣上,未必能喜欢哩,在皇后手上还好说些。”
梁氏想了想,倒也明白了谢怀德意思。乾元帝如今是身不能动,可御医署中良医甚多,说不得就出了甚神迹奇迹来,叫乾元帝能起身。如今太子临时监国好说事出无奈,是以不得不为之,可把天子近卫都拿了去,乾元帝若是疑心太子等不得要做皇帝来,引得父子离心可就不妙了。倒不如由皇后代掌,皇后与太子是嫡亲母子,自是休戚与共,还能拿着神武营为难太子吗?若是乾元帝终不起,再还与太子也是一样。
梁氏虽是明白,可虑着赵腾是个武将,玉娘全无威信,未必能使赵腾服气哩,是以将疑问与谢怀德说了。谢怀德笑道:“君臣名分在此,又不用他作甚,要他服气作甚?”梁氏也就笑道:“是我糊涂呢,我明儿就递帖子。”
说来赵腾这些日子来颇不好过,他身领神武营,虽不用在小朝会上露面,可大朝会却是要参与的,他身居二品也算得高官了,朝会时排位靠前,御座后挂的珠帘虽能挡着其余大臣们的眼,可赵腾目力过人,却还是能将玉娘容颜看个七七八八。
在赵腾看来,虽是眉眼依旧,可玉娘已非当年阿嫮,当年阿嫮何等的明媚活泼,只一笑,便能将身周都照亮了,如今脸上却是少见笑容,便是偶尔有些笑影,也是稍纵即逝。尤其叫赵腾心痛的是,阿嫮初进宫时瞧他时还有怨恨,偶尔见着,还肯把些话来讥刺嘲讽他。可如今阿嫮在珠帘后瞧过来,仿佛不认得他这个人一般。
第364章 酷烈
朝中大臣们都以为乾元帝是自家病入膏肓,可赵腾却是知道,阿嫮费了多少心思才将个郎中安排到乾元帝身边,是以乾元帝这一倒下,在赵腾尤其觉着造化弄人。
若不是乾元帝当年使他潜到沈如兰身边做耳目,他便不能认得阿嫮;他若不认得阿嫮,便不能对阿嫮情根深种;若他不曾喜爱上阿嫮,沈家遭难,阿嫮未必能逃出生天,又哪里会有后来种种?只怕景和景明现在依旧活得好好的,乾元帝也不能落得个不生不死的下场。
可阿嫮呢,如今大仇已报,阿嫮就能快活吗?
赵腾禁不住又抬头看向帘后的玉娘,恰好玉娘正移目看来,两人目光一触,赵腾竟看见阿嫮口角微微一动,仿佛笑了一笑,又仿佛讥讽一般,一时仿佛叫人劈面打了一拳一般,也亏得他这些年来,冷静惯了,这才没露出破绽来。
只便是他这回脸上露出破绽,叫朝上人看了,也只会以为他是听着一名敲登闻鼓的乡民陈裹所言惨事动容。
这个陈裹是光州人氏。光州远在西陲,当地知州唤做梅佳。梅佳此人也是二榜进士出身,生得容貌昳丽,翩翩然有君子风,一双眼眸尤其清澈,仿佛冬日澄澈湖水一般,因此号称雪湖。
不想这位梅雪湖,人生得俊美却生得贪酷心肠,若有民告官,他不问皂白,先看哪个有钱,若是无钱的,有理也是无理;若是有丰厚银钱送他,无理也是有理,是以民怨颇多。无如光州离着京城千里迢迢,当地人贫穷的也多,而这位梅知州又是个会讨好上峰的,是以数年来京中都不知道。
这回闹开,却是光州有一户姓陈的人家,家中富有良田千亩,广厦连棟,算得上是当地数得着的富翁。从前也在梅佳手上打过回争地官司。那回是刁民捣鬼,把一块田地卖了两家,两家谁也不肯退让,是以官司打在梅佳面前。因着两家都是差不多的人家,梅佳倒是秉公而断,并不曾偏私。
是以这一回陈父忽然病死,三个儿子争产,一般地将官司打在了梅佳这里。因着陈家富有,梅佳如何肯放过这个发财的机缘,暗示了陈家三个儿子,哪个与他钱多,他便偏向哪个。不想陈家这三个儿子竟都是吝啬的,一毛不拔,不肯与梅佳好处,还要撤状。
梅佳看着陈家这般不识抬举,自然恼恨。说来这些乡绅人家哪一家没些阴私事,是以梅佳略一打听,就打听着些许故事:有陈家长子陈康曾强占了乡民土地事;有陈家次子陈顺与服侍过陈父的一个丫头有染事;连着陈家幼子陈福为着争产与长兄争吵过也成了罪名,竟是一并下狱,以此为把柄来索贿。
不想陈家这三子竟是一钱如命,若不是一钱如命,也不会争产争到官府里,咬定了牙关不肯认承,便是酷刑加身也是依然,梅佳便转而向陈氏三兄弟的妻子们勒索。不想陈富之妻平氏年少貌美,竟就叫梅佳看入了眼,以定陈富不睦罪为由,逼女干平氏。平氏与陈福少年夫妇,岂能无情,又看梅佳有貌,竟就从了,不想叫丫头无意间撞破,平氏因而羞愧自尽。
因平氏身死,梅佳唯恐陈家兄弟们出狱后报复,竟是假托时疫将陈氏兄弟置于死地,又谋夺陈氏家产,陈氏当时只剩了寡媳幼子,只好凭梅佳作为,万贯家产几去大半。虽陈氏一门在光州也无甚好名声,可这等惨遇也叫人同情。
陈康有子陈裹,年方十五,却是个有志气的,瞒着母亲郭氏要进京去敲登闻鼓,也是梅佳在光州做恶太多,陈裹上京,也有另案的数位苦主愿意随同。
自大殷立朝以后,为使伸冤无门的普通民众有申诉之处,效仿前朝,也在朝堂外悬置登闻鼓。规定有冤不能自伸者,可挝登闻鼓鸣冤。登闻鼓下设有监卫,凡有人击鼓鸣冤,监卫须即时奏闻,皇帝也须受理。只是凡敲登闻鼓告状,若是其状不准,必当反坐,而若是以民告官,其罪加一。是以从前虽梅佳酷掠,也无人敢上京来击鼓鸣冤,不想这回遇着个不怕死的陈裹。
从前乾元帝临朝时,也曾有乡民敲登闻鼓告状,乾元帝核准属实,依律处置。如今景晟监国不足两月,也遇上了敲登闻鼓的,说不得大臣们要瞧一瞧太子的手段。
景晟把眉皱了,将乾元帝从前教他的回想了回,自家就拿定了主意,先将陈裹等人安慰一番,使人妥善安置,又令御史黄川与大理寺少卿裴阳,速往光州核查案情,一路不许张扬,私服前往,据实回报。
这道令旨以景晟的年龄来说,已算得妥帖周全了。御史虽有核查百官之责,却不是能查案的,是以再配上个大理寺少卿。而一路不许张扬,私服前往,是为着怕惊动梅佳,以免他做手脚遮掩。只景晟不曾想到,若是无人遮掩,梅佳岂能在光州一呆就是六年,不升不降,又不调任,合该再问梅佳上峰才是,便是吏部,也未必无人替梅佳周全,是以就有大臣出列启奏,将其中厉害说得明明白白。
出列的这个不升旁人,正是谢显荣。说来谢显荣也在大理寺呆了七八年,便是从前对审案一窍不通,这些年呆了下来,他又不是个蠢货,多少也摸着了门道,此时又是有意显示自家聪明,是以解释得格外清楚,且因着他的出身,倒也不怕得罪人,到底他是皇后的嫡亲兄长,便是皇后压着他的官位,可若是他叫人算计,皇后还能不帮他吗?
景晟听说,也觉有理,忙道:“谢卿所言甚是,不知谢卿有甚妙法可免他们私下传递消息?”谢显荣就道:“圣上可即刻宣梅佳入京,一面另遣知州,使新知州与黄大人,裴大人共同核查。”谢显荣此言一出,朝中多少人脸上都变了颜色,将谢显荣下死眼瞧了几眼。
而景晟手指在案上敲得几敲,只是拿不定主意。说来景晟再聪明,只吃亏在年少,并不晓得谢显荣这一招的阴损之处。
从来做亲民官儿的,因着上缴的赋税未必能收缴足了,更有本地各种花费,是以历任多少都有亏空。总是上一任交在下一任手上,下一任再把来年的赋税补到今年来,再拉下的亏空再由下一任接上,总是个寅吃卯粮。若是哪一任官员倒霉,急病死在任上,说不得要他将前头的亏空都担了去。而梅佳即是叫人敲了登闻鼓才被太子急召进京,且不使他与下任知州有交接,下头那个知州只消不是蠢货,都会将前头的亏空全算在他身上。即要叫梅佳将亏空都背起来,又怎么肯替梅佳做掩护?自是有甚查甚。
且梅佳即不在光州,便是他有所安排,所谓的人走茶凉,时过境迁,又怎么扛得住御史与刑部的细查,一旦查实,梅佳就是个死罪,他的上峰并吏部,自保都不及,哪个会保他哩。这正是个调虎离山,釜底抽薪之计。
当着朝中大臣们,谢显荣自然不好与景晟解释明白。景晟心上疑惑,不由自主地转头瞧了眼珠帘,却不见珠帘后有甚动静,只得叹了口气,又把眼来看自家太傅,倒见着太傅与他点头。景晟这才转想谢显荣道:“如此甚好。”
因此便要指派人往光州去接任,礼部侍郎忽然出列,举荐了齐瑱。齐瑱这个名字景晟不晓得,朝中有些儿资历的都晓得这人,因与皇后姐姐离婚,将皇后一家得罪狠了,是以虽有政声,可数年来一直不得升迁,只做着一地县官,多少有些不公。而提着齐瑱的这个礼部侍郎,与齐瑱恰是同年,是齐瑱少有的几个好友之一,因看这回是难得的机缘,谢氏兄弟绝不能在这个当口儿提出意见来,是以出列举荐。
谢显荣与谢怀德弟兄两个互看了眼,果然默不做声,便是玉娘在帘后听说,也做个不知道。景晟哪里晓得这些,听说齐瑱是二榜进士出身,又有政声,当时准奏,令吏部即刻下文。
一时事毕散朝,景晟先至帘后来见玉娘。
景晟也是个机敏孩子,看着玉娘眼中有几分湿润,仿佛哭过,想了想,却不知有甚事能叫自家母后不喜欢,只以为玉娘是为着乾元帝的身子犯愁,乾元帝如今只靠参汤吊命,脸上瘦得几乎脱了形,可不叫人忧心么。是以景晟脸上也严肃起来,亲自过来将玉娘从座上搀起,一面扶了她往殿外去,一面安慰道:“母后,您别着急。便是御医署的御医们没法子,我们也好往民间寻去,刘然能为楚王妃寻来董明河,难道我们还不如他吗?”
依着景晟的心思,倒不以为董明河无才,实在董明河为乾元帝诊脉不过数月,而这数月中乾元帝头疾少犯也是有目共睹的。只怪董明河从前口舌太锋利,将御医署从上到下得罪得干干净净。乾元帝这一倒,那些御医们怎么肯放他过去,都咬定是董明河误诊,方害了乾元帝。是以惹得自家母后十分恼怒,将董明河削了职,命人将他即日撵出京去,永世不得入京。景晟,也只得罢了,只是心上到底还对董明河有些指望,寻机提起。
不想就听玉娘就叹道:“好孩子,你有这心,你父皇知道了,必定欢喜。都是那董明河可恶哩,你父皇与我都以为他是个有才的,哪晓得竟是个无能的。只将他遣出京去,便宜他了。”
第365章 孝子
景晟听玉娘这话,仿佛后悔只将董明河逐出京去,没将他重重治罪一般。说来若是当时以董明河误诊为由将他问罪下狱自然可行,可母后当时自家性急,立逼着将董明河削职,逐出京去。如今再要反悔,却是不好再用这个罪名来拿他,哪有一个罪名惩处两回的,这是乱法。景晟年纪虽小,却也明白其中利害,唯恐玉娘任性,忙劝玉娘道:“母后息怒,他即治坏了父皇,名声已坏,以后哪个还敢找他瞧病呢?以后自有他辛苦的日子呢,何必再理他。您出来会,也该累啦,儿子送您回去。”说着一面扶着玉娘上了肩舆,又令抬肩舆的内侍们仔细脚下,别晃着皇后等。
玉娘因听景晟提着董明河,唯恐他忽然起意将董明河复召进宫来,就有麻烦,是以故意做个恼怒的模样来,只叫景晟死心。玉娘连着乾元帝也能哄住,何况景晟,且更有母子大义在这里,果然就叫景晟打消了主意。
又说母子们回在椒房殿,景晟径直来见乾元帝,端端正正地先与乾元帝问了安,又问四周服侍的人,乾元帝可曾用药,用了多少,翻没翻身云云,之后便如平常一般,将今日朝中事与自家的处置说了与乾元帝听,乾元帝口不能言,只好把一双眼盯着景晟看。景晟自监国以来,除着要早朝,批阅奏折,接见大臣之外,自家的功课也不能放下,是以十分辛苦,脸上瘦了一圈,倒显出脸上轮廓有几分坚毅来。乾元帝瞧在眼中,一时也不知是甚滋味,情不自禁地转眼去看玉娘。玉娘见乾元帝瞧她,脸上露出笑容来,轻声慢气地道:“圣上,可是您要甚?我不在的时候,您要甚,您与他们讲,何苦等我回来呢。”
乾元帝听着这几句只想笑,玉娘留在椒房殿中服侍乾元帝的自是她的心腹,莫说是乾元帝不能言语,便是乾元帝能言语,在他们耳中只怕也是马耳东风,乾元帝心上直想笑,口角要抽不抽地一抖,只他如今瘦得两腮深陷,这脸上微微一抽,看着竟是格外可怜可怖。
景晟哪里知道乾元帝与玉娘的这场眉眼官司,只照着本分将每日政务与乾元帝说了,又把陈裹敲登闻鼓告状的事也回了,玉娘便道:“好了,元哥儿,你还有许多事哩,先回去罢,明儿再来瞧你父皇。”景晟应诺,站起身来行礼退出。
看着景晟去远,玉娘这才坐到乾元帝身边来,将乾元帝的手拉起来,拿着湿帕子仔仔细细地将乾元帝的手擦过,口中笑道:“您那时使人毒哑了李氏,可想过今日没有?这口不能言的滋味如何呢?”
乾元帝当日使人给李媛灌下哑药,正是因李媛口口声声嚷着玉娘即是阿嫮,是回来复仇的。他当日一是以为李媛失心疯了;二是怕玉娘知道,他当日拿她当阿嫮替身不喜欢,是以将李媛毒哑。如今再看,李媛所言可不是实情。
乾元帝这里倒是又想笑了,也不知是笑他自家有眼无珠,叫色迷了眼,还是笑玉娘,深陷泥淖,同他一般挣扎受苦,只是又哪里笑得出来。
玉娘挪了乾元帝另一只手来擦,依旧慢条斯理地道:“说来景和要对景明动手,我是知道的呢。”说了,对乾元帝脸上看了眼,果不其然地见着乾元帝将双眼睁大,玉娘脸上一笑,俯下身在乾元帝耳边轻声道:“若是无有我的成全,您以为那香袋是怎么到景明身边去的?您那好儿子要害的其实是景宁哩。是我引得景明身边的小内侍过来,又把香袋扔在他必经之路上。您看,小孩子到底是小孩子,看着鲜亮的东西,哪有不喜欢的。您这会子可恨我不恨?”
乾元帝盯在玉娘脸上,黛眉粉面,琼鼻樱唇,垂下眼睫时依旧一副温柔姿态,口中说的却这样血淋淋事。看着她这幅模样,乾元帝心上忽然一软:可怜的孩子,她疯了。
玉娘不知乾元帝心上竟还怜悯她,将乾元帝手搁下,便命人送参汤来,又与乾元帝笑道:“您可得好好得,阿宁下个月要完婚了,将有新妇与您敬茶呢。”自家起身退在一边。
宫人们将参汤送入,一个将乾元帝头托住,一个拿着小银匙慢慢地往乾元帝口中喂参汤。无如乾元帝不能吞咽,参汤一半儿流了出来,待得一盏参汤喂完,宫人们扶乾元帝躺好,玉娘又在乾元帝身边坐了,含笑道:“我知道您咽不下哩,可您要是不多用点儿,又怎么撑得下去呢?您若不在了,我可怎么办呢?我辛苦这些时候,您若是不在了,岂不是都付诸流水,您也忍心么?”
这段话倒是说得情深意长,便是乾元帝知道了玉娘即是阿嫮,听着这些也不禁心上一酸,喉中忽然出了几声。玉娘听着乾元帝有动静,一面替乾元帝掖紧被角,一面细声细气地道:“您好好地睡,还有许多事等着您看呢。”
我要你活着看沈严两家雪冤,才算是报了这场仇怨。你要是在此之前就死了,可也太便宜你了。
“圣上,殿下,赵王在殿外求见。”金盛从外殿进来,如今他每回看着乾元帝都忍不住要怜悯一二:“圣上从前可说是龙章凤姿,仪表非凡,如今病得脱了形,这人呀,便是九五至尊也经不起病来缠哩,也亏得殿下一片痴心,时时陪伴着,不然圣上也太可怜些。”金盛再得玉娘信赖,也是半路到玉娘身边的,自是不晓得玉娘与乾元帝那场不死不休的仇怨,反以为玉娘待乾元帝有情有义,倒是为他二人惋惜起来。
玉娘听着景宁名字,自然命宣,又与乾元帝道:“景宁这孩子也不知像了谁,怕是你几个孩子中顶有孝心的。”说着就看景宁走了进来,身上石青皇子常服,脸上也瘦了许多,已有了俊秀少年的模样。
景宁到得榻前,与乾元帝与玉娘问安,而后果然将婚期延后的话说了来。玉娘听了,叹息道:“礼部,宗正那里万事俱备,吉日也是钦天监按着你们两个的生辰择定的,若是错过了,可要延到明年去了,这还罢了。顾氏那头可怎么说呢?便是她嫁与你,你也要替她想上一想。”
景宁脸上慢慢地涨红了,垂了眼道:“我托顾大人与她去了信,诉说因忧心父皇之疾,无心婚姻,她那里也是答应的。”玉娘听着这话,嗐了声道:“你这孩子!都多大了还这样胡闹!你都这样讲了,难道她还能不答应么?她还要不要脸面德行了!便是你们两个都商议得了,你父皇的旨意在你们眼中就是儿戏么!”
景宁听着玉娘发怒,不敢再站,撂袍在玉娘脚前跪了,,脸上更是红得滴得出血来:“儿子不忍母后两边儿辛苦操劳,晚些时日又能如何呢?便是顾大人也是赞同的。若是依时成婚,儿子这一世心上都过不去,还请母后成全。”
玉娘从前只以为景宁温柔敦厚,哪里知道性子竟是这样执拗,气得无可答言,把他点了点。景宁又与玉娘叩了首:“母后休怒,儿子日后再不敢违拗您了。”玉娘还待再说甚,看着乾元帝正睁大了眼瞧着景宁,只得道:“罢了,你起来罢。”又唤金盛。
金盛不意从前最是安分老实不惹事的赵王一惹就惹了这样一桩事来,正缩在后头不敢言语,听着玉娘唤他,只得趋步向前:“奴婢在。”
玉娘又瞪了景宁眼,方与金盛道:“去取一对儿玉连环、一对儿金镶玉花瓶来,赏与顾氏。再与顾大人道,孩子们有孝心我知道了,只是婚期是圣上钦定,不好擅改。”
景宁想延迟成婚,本是不想玉娘一头照顾着乾元帝,一头还要操心他的婚事。虽诸般都有礼部与宗正操持,可玉娘身为嫡母,哪有可能万事不粘手的,也有许多琐碎哩。景宁正是不愿玉娘辛苦,这才想延迟婚期,因他知道玉娘脾性,故而来了个先斩后奏,不想倒是惹得她生气,哪里敢再出声,只得答应。
玉娘看景宁做罢了,脸上这才转和,又问景宁道:“你这些日子在朝中可还惯么?”景宁见玉娘脸上又有些笑容,这才将心放下,脸上红晕也慢慢地褪了,回道:“回母后,诸大臣们待儿子也算周到,儿子有甚不明白的,他们也肯解说,儿子没有不惯。只是到底还帮不上六弟。”
玉娘也就笑道:“你和元哥儿不同,元哥儿才会走路,你父亲就将他带在身边处理政务,你才入朝,如今这样也够了。”景宁听着玉娘夸奖,脸上也露了些笑容:“母后,我定做好六弟的贤臣,不叫您担心”玉娘听着这句,掩唇而笑。
原是因乾元帝倒下,景晟仓促监国,他年纪又小,不免有些手忙脚乱。还是玉娘劝他将景宁也放到朝中,道是:“你年纪即小,阅历又浅,身单力孤的,正要人协助哩。从小儿你五哥是怎么待你的,你心上还不知道吗?你幼年立储,他大你那许多呢,把你当储君来敬不说,平日也当你弟弟照拂呢。若是有他在朝中,你也方便些。”
景晟同景宁素来要好,又知道自家这个五哥最是孝顺,绝不肯叫母后失望的,果然是个好助力,当下就答应了。只他哪里知道玉娘这番提议实在是另有深意。
第366章 侧目
莫说景晟不知玉娘深意,便是景宁自家也不知玉娘何故要他入朝,还一心以为玉娘是怕景晟年幼,叫人哄骗了去,是以倒是立下志愿,要做个贤王良臣来辅佐景晟,好叫玉娘喜欢。乾元帝心上虽是觉着有异,无如他口不能言,手不能动,虽是满腹疑问也无从问起,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