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娃贡不敢置信地看着侯大勇,见侯大勇说得极为严肃,小心问道:“节度使怎么帮我们。”
“你和达布,都是浑末族的勇士,我任命你为千夫长,带着浑末部族在若尔盖和卓尼之间放牧。达布也是千夫长,带着浑末部人在若尔盖和松藩之间放牧。”
达娃贡迟疑了一会,道:“若尔盖、卓尼和松藩,本是吐蕃人的领地,为何要节度使来任命。”
侯大勇冷冷地道:“若我不帮你们,你们能够挡住党项人、回鹘人的进攻吗?恐怕到时连吐蕃本地小部落也会吃掉你们,我可不愿意浑末部永远消失,你愿意吗?”又道:“若接受我的任命,我可出兵帮助你们击退回鹘人、党项人和吐蕃本地部落,你们不需上贡,还是干老本行,好好放牧,多养马匹,我会按合理的价格来买你们的马匹。”
达娃贡听了侯大勇的条件并不苛刻,想到浑末族人反正走投无路,而自已杀了达布的堂兄,遇到达布肯定难逃一命,但是若得到大周军的支持,自己和浑末部族人都还有一线生机。想到此,达娃贡不再犹豫,道:“我接受节度使的任命。”说完,跪在地上,行过大礼。
第41章 节度三州(五)
李家坝大战之后,达布带着剩下的吐蕃人逃进了大山。达布不敢从白龙江回卓尼,而选择北上,渡过西汉水回卓尼。达布和石虎两人都没有想到,除了黑雕军和阶州步军以外,还有数百人马也盯上了达布,并在西汉水给了达布重重一击。
这数百人马的首领是周将胡立和段无畏,胡立和段无畏为何会在西汉水袭击达布所率吐蕃人,这还要从凤州大战说起。
七月,通奏使伊审征成功夺得蜀军帅位后,为了向蜀主孟昶报喜,就令人把被俘的周军将领胡立及数十名俘虏押回成都府。
排阵使胡立来到凤州后,极不走运,侍卫司顶顶有名的猛将竟然被蜀军活捉了,想起来都令人气馁。第一次自杀被部下劝阻之后,胡立就再也没有自杀的想法了,他一直寻机逃脱。胡立是周军排阵使,当然受到了特殊照顾,蜀军特意给他带上了三十多斤重的木枷,而其他周兵只是绑住串在一起。
押解队行进速度不快,从凤州东北出发,走了一天后,才进入了成州境内。到了成州望乡山之时,已近中午,大家又累又热又渴,来到树荫下歇凉。押解周军俘虏的蜀军都是步军,只有带队的军校骑着一匹瘦弱的老马。
蜀军派了两个军士紧跟在胡立身后,严密看守着他。胡立从小习武,身体强壮,可身上多了一付重重的木枷,烈日下走了一上午,也累得够呛。在望乡山歇气之时,蜀军军校下了马,坐在树下喝水。那匹老马没有拴住,也在树下休息。
胡立看到机会来了,对身边的蜀兵道:“我要撒尿。”
蜀兵骂道:“日你先人板板,就是你事多。”
胡立站起来后,道:“我到那边去撒尿,在这里撒尿臭得很,莫熏着各位。”
另外一名躺在地上的蜀兵斜着眼,道:“老子还要躺一会,不要在这里撒尿。”
胡立在前,蜀兵在后,两人就朝树荫外走去。走近老马旁边之时,胡立突地转身,用膝盖猛顶身后的蜀兵,蜀兵猝不及防,痛苦地叫了一声,就倒在地上。胡立猛地扑向老马,想跳上战马,无奈手被枷锁住,抓不到马缰绳,老马受惊后,向前一跃步,使胡立的企图彻底落空。
其它蜀军反应过来,一涌而上,把胡立按在地上狂揍。蜀军军校提起一根木棍,分开蜀兵,怒喝道:“他妈的,你跑了,老子的脑壳要搬家,老子对你客气,你就要上天了,今天让你尝尝历害。”
众蜀兵把胡立按在地上,蜀军军校举起棍子,对着胡立的屁股,狠狠地打去,刚打了三棍,木棍“咔”地响了一声,断掉了。蜀军军校犹觉没有出气,取过一支长枪,以枪作棍,高高举起,又准备狠狠打胡立一顿。
正在此时,一支铁箭迎面射来,正中蜀军军校的胸口,蜀军军校高举着的长枪没有打下来,无力地掉在了地上,蜀军军校低头看着胸前的铁箭,张口骂了一句:“狗日的。”骂完就向后摔倒。
蜀兵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无数穿着怪异的周军突然从四周涌来,负责押送俘虏的蜀军面对恶狠狠的周军,稍作抵抗就放下了武器。
解救胡立的周军头领正是段无畏。周军粮库被赵武带人袭破之后,段无畏很幸运地跳出寨墙,从蜀军包围中冲了出去。段无畏知道粮食是主帅王景的心肝宝贝,自已失了粮库,回去必是一死。段无畏不敢回营,躲入了大山中。一路上,他遇到好几个从寨中逃出来的军士,段无畏带着他们在大山里转悠。王景治军极严,以前有溃逃的军士回营,轻者一顿皮鞭,重则处斩,轻与重界限极为模糊,全凭王景自已掌握,因此,为数不少的王景边军军士被打散后,不敢回营,三五人一伙,散布于大山中,做起了土著人匪的勾当。这些人不断加入了段无畏的队伍。甚至一些蜀军军士,也加入了段无畏的队伍中来。
段无畏居然很快收拢了三百多名人马,有了兵力,段无畏吃掉了黑云寨真正的土匪,以黑云寨为据点,当起了山大王。
凤、成、阶三州皆穷,老百姓没有多少油水,而段无畏手下三百人,每天消耗极大,所以,段无畏这个山大王,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全无想象中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爽快。段无畏手头窘迫,自然是对身边飞过麻雀都不会放过,他带着人马,时常袭击运粮小队,不管周军还是蜀军的,统统抢了再说。
押送胡立的蜀军小队进入成州境内,段无畏就得到了消息。段无畏现在是雁过拔毛,他根据蜀军押运队行进速度,判断出蜀军必将在望乡山的大树林歇脚,就带人埋伏在四周,将蜀军小队洗劫一空,顺便还救出了胡立。
胡立获救之后,自觉无脸见侍卫司众人,就和段无畏一道,也当上了山大王。
凤州大战结束后,没有运输小队可以抢劫,山寨的日子更不好过。胡立、段无畏两人都有家室,白天忙着抢劫,每当夜晚来临,两人总在一起回忆各自家中的美好往事,心中都知道,当山大王决不是长久之计。而秦、凤、阶各地不断报来受到土匪抢劫的消息,大家都知道这些土匪实是打散了的溃兵,王景派出边兵四处清剿,而侯大勇发出了招纳周军、蜀军败兵的告示。
胡立、段无畏拿到告示后,两人都动了心。段无畏道:“以前我们在茶馆听书,都说当山大王快活,谁知老子当了山大王,天天都为填饱肚子担心,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说书的骗了我二十七年。”
胡立道:“这个告示出来,手下的军士必定都会心动,现在已经偷偷跑了二十几个人了,在这样下去,我们都会成为光杆山大王。唉,当山大王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啊,干脆我们去投侯大勇吧。”
两人为慎重起见,派出一人,先到凤州投石问路。侯大勇听说胡立和段无畏聚集了三百多名周军,写了一封信,表示了对两位的热情欢迎,并承诺让两位将军官复原职。
得到回信,胡立、段无畏两人自然无比高兴。胡立提议道:“这一段时间,有一股吐蕃人流进了阶州,我们找个机会,斩杀一些吐蕃人,也好作为投奔侯大勇的见面礼。”段无畏想到要官复原职,没有见面礼是不太好,也就同意伏击吐蕃人。
胡立、段无畏已经当了一段时间的山大王,山大王要想吃饱饭就要抢劫,抢劫说起简单,其实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若没有灵敏的嗅觉,怎么要三州这等苦寒之地抢到足够的食物。因此,黑云寨的探子们,虽说时间不长,可专业能力迅速提高。
他们很快查到了这伙吐蕃人的踪迹。吐蕃人进入阶州之时,有六百余众,胡立、段无畏不过三百多人,自然不敢招惹他们,看到六百吐蕃人击败了阶州二千步军,他们更不敢轻举妄动。李家坝大战之后,吐蕃人只剩下不到二百人,胡立、段无畏见有机可趁,就带上山寨所有人马,尾随着这一伙吐蕃人。
李家坝惨败后,达布怕再中埋伏,不敢从白龙江沿岸回卓尼,全军痛哭一场后,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向北走,翻过好几座山岭,来到了西汉水岸边。进入阶州以来,不停地战斗和奔波,吐蕃人身体疲劳心情灰暗,达布看大家实在累得不行,土气萎靡到极点,才让大家停下来休整。
吐蕃人为了逃命,拼命行军,跟在后面的山大王们也累得够呛,不过,山大王们这一段时间,天天在大山中行抢劫之事,体力也练得不错,总算没有被吐蕃甩掉。
半夜时分,胡立、段无畏率人悄悄向吐蕃营地袭去,在距离营地约三百米的草丛里,发现了一名吐蕃哨兵,吐蕃哨兵歪着脑袋,睡得正香。
干掉哨兵后,胡立、段无畏慢慢逼近了吐蕃营地,在距离营地一百米的地方,一阵凄厉的号角,把睡梦中的吐蕃人惊醒了。驻营前,达布还是按照老习惯,布置了多名岗哨,第一名岗哨被干掉后,第二名岗哨发现了袭营之敌,极时报了警。
此时,胡立、段无畏带着人马进行百米冲刺,迅速冲到了吐蕃人帐篷前。因为是临时营地,吐蕃人基本上没有做防御工事,让胡立、段无畏带着人马长驱直入。吐蕃人从睡梦中跳起,冲出营帐,就遇见了周军。
周军有备而来,士气正旺,且人数上几乎是吐蕃人的一倍,很快,周军就在混战中占了上风。
达布身边跟着三十多名吐蕃兵,站成一个圆圈,周兵虽然人多,但始终攻不破这个圆圈。达布见吐蕃人被分割包围,就让身边的号令兵吹响号令,召集分散的吐蕃人向达布靠拢。吐蕃人听到号令后,一群一群拼命向达布所处的方向突围。
胡立接连斩杀了几名吐蕃人时,一名吐蕃汉子向他扑了过来。胡立当头一刀砍向扑来的吐蕃汉子,吐蕃汉子右手举着一面圆盾,挡开胡立的猛劈,脚步不停,左手持刀,直刺胡立。吐蕃汉子动作极快,又是左手用刀,胡立被迫向后退去,不料一名受了重伤的吐蕃人突地抱住他的小腿,胡立没有办法,仰身朝后倒去。
段无畏就在胡立身边,见胡立遇险,举刀砍向吐蕃人的脖子。吐蕃汉子只好收刀,先格开段无畏的攻击。胡立趁机一刀砍死抱住自己小腿吐蕃人。胡立站起来后,和段无畏两人夹击那名吐蕃汉子。
那名吐蕃汉子是达布的好友哲蚌,他以一敌二,面对两人凶狠凌厉的进攻,渐渐不支,但仍守住了阵脚。正斗得紧时,哲蚌忽感背后一痛,一名周军手持长枪,趁哲蚌不防之机,从后面狠狠刺中哲蚌的后背,这一刺直达内脏,哲蚌痛得眼前一黑,胡立一刀又砍在哲蚌的前胸。
达布率着五十多名吐蕃人向北突围后,西汉水的战斗也就结束了。胡立、段无畏所率周军斩杀了一百多名吐蕃人,但也伤亡过半,胡立、段无畏下令割下倒地吐蕃人的脑袋,带着剩下的周军到凤州去投奔侯大勇。
浑末部吐蕃人不了解阶州、成州和凤州基本情况,达布在西汉水战败之时,都还认为三州之地仍是蜀军驻防。达布率军轻率地突入阶州,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达布带着五十多人败回卓尼后,浑末部实力大损,受到卓尼当地吐蕃人的挤压,被迫迁到了卓尼和若尔盖之间的白龙江山地,隐于大山中休养生息。
达布回到部落中时,从凤州被放回来的吐蕃人还先到卓尼,部落之人听到吐蕃人在阶州大败的消息,全族震惊,惶惶不可终日,因二月时间,先败于党项人,再败于周军,浑末吐蕃人已没有实力在卓尼立足,部族老人都准备接受侯大勇提出的条件,达布回到部落后,迫于压力和现实,也只有接受的侯大勇提出的条件,向侯大勇附首称臣,换得在卓尼生存的机会。
侯大勇最近心情总的来说不错,击退了吐蕃人的进攻,取得了上任后的开门红,基本解决了边患。于是,按照在郑州形成的老习惯,侯大勇每天都带着亲卫到各地转悠,了解三州基本情况。
凤州是边关重镇,老百姓生活艰苦,侯大勇虽说对此有思想准备,但亲眼看到老百姓触目惊心的贫穷状态,他仍被深深地震撼了。
“早知道要回到古代,我就带一些在现代社会常见的玉米、土豆和红薯,这些现代社会的粗粮,若能在这里种植,不知能救活多少老百姓。”侯大勇想不出有什么快速方法能解决当地老百姓的温饱,左思右想中,禁不住想起了在现代社会吃到的粗粮。在侯大勇模糊的记忆中,玉米、土豆和红薯大约都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因为玉米、土豆和红薯产量高、又易种植,传入中国后,在许多偏远地区成为主食,在饥荒之年,不知救活了好多人命。中国人口迅速膨胀,玉米、土豆和红薯功不可没。
凤州老百姓贫穷,凤州官府也穷得“叮当”响,侯大勇来到古代后,因缘际会,先是在沧州捡了一个落地桃子,得到了刘三的财物,后来创办富家商铺,因为有技术优势,很快赚得盆满钵满。侯大勇很久没有尝到捉襟见肘的滋味了,但到了几个官员家里串门后,侯大勇对官员的家庭情况也是大摇脑袋。
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还需时日,但提高官员的生活水平却简单得多。侯大勇当了节度使后,也搞了一个三板斧,第一板斧就是让原来凤、成、阶三州官员享受了国民待遇,和黑雕军军官的俸禄相同。凤、成、阶三州官员对此举措当然举双手赞成,唯有已升任观察判官的钱向南叫苦不迭,钱向南虽姓钱,可发了一次俸禄后,钱向南的掌管的库房已空得不用锁门了。
侯大勇苦口婆心地作着钱向南的思想工作,“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你看凤、成、阶三州的官吏们,穿得还不如我在郑州府中的哪些小厮,这也太失官家体统了。”
钱向南叹道:“节度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库房分文也无,下官确实不知如何是好。”
侯大勇道:“开源节流,重在开源,次在节流,我们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增加官府收入。”
钱向南摇头道:“凤、成、阶三州可比不上郑州,郑州富佬多的是,可这里老百姓真是穷啊,据传说,大山上有的人家饥不裹腹、衣不蔽体,全家人只有一件衣服,谁要出门,才穿上衣服。”
侯大勇想到贫困的三州山民,道:“唉,这里山高土薄,战事不断,老百姓日子真不好过,我还想减免一些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钱向南听到此,脸都吓白了,道:“万万不可,三州官府的俸禄全靠这点赋税,若减免了,大家只有喝西北风去。”
侯大勇嘿嘿笑了几声,道:“这几天,我除了到各地去转悠,另外就在想一件事,吐蕃人所处之地,比三州更高更冷,物产更为贫瘠,你说,吐蕃人是不是穷得没有衣服,不是吧,我看吐蕃人穿得还不错,吐蕃人都有办法活得很好,我想三州之人也不应差到那里去吧,关键要转变观念。”
第42章 节度三州(六)
侯大勇对三州现状有深刻的认识,经过多年战乱,三州老百姓有两怕,一怕战、二怕穷。侯大勇下定决心从这两个根本问题入手,解决三州存在的各种问题。
侯大勇深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大规模增加三州的军事实力。三州的军事力量除了原有的三千黑雕军和八千阶州步军以外,侯大勇把陆续收服的周军溃兵总共五百人编成单独一军,取名为黑蛟军,由击杀吐蕃人有功的前排阵使胡立任都指挥使、段无畏任副都指挥使,两人单独指挥一军,虽然兵力少点,但官职能和黑雕军统领平起平坐,建制是军的建制,随进可以扩张,两人对这种安排很是心满意足。
凤州大战结束后,投降的蜀军也有近千人,这些蜀军大部分都是秦、凤、成、阶四州人氏,这些蜀军其实都是关中子弟,而非正宗的蜀人,侯大勇把这些关中子弟编为一营,取名为伏虎军,以原蜀军骁将伏虎将军姜晖任都指挥使,仙鹤寨蜀将李新为副都指挥。
除此之外,三州官府各在当地招募二千团结兵,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期则参加定期训练,作为保乡守土的重要力量。
而在阶州之外,威胁三州的有四股势力:蜀人、吐蕃人、回鹘人和党项人。
蜀军才在凤州打了一个大败仗,实力严重受损,虽说仍屯兵于边境,但是,要有一个相当长的休养期,蜀军才能再启战事。吐蕃人早分离成一个个小部落,只能骚扰,而无力大举入侵。真正能威胁三州的其实是回鹘人和党项人。浑末部吐蕃人接受了侯大勇的任命后,在若尔盖、卓尼和松藩实际形成了一个缓冲区,回鹘人或党项人要进攻三州。必须先经过浑末吐蕃人的地盘,浑末吐蕃人有黑雕军相助,背靠三州,兼之浑末吐蕃人作战勇悍,任何想要进攻三州之人都会在缓冲区受到强有力的阻挡。
由此,侯大勇判断。在三州境内,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战事。
至于治穷,则相对更为困难,三州积贫积弱,有着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要解决非一日之功。侯大勇经过一段时间地考察,提出了三句口号: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侯大勇想在稳定农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州的地理优势。开展边贸,使三州成为东西南北的货物中转地,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这三句口号,很快被制成了各种标语,出现在三州各地。三州有些儒生看到这种标语。十分地不齿,他们对“无农不稳”等还是赞同的,对“无工不强”不以为然。对“无商不富”则掩面唾弃,自古圣贤教导说:君子不言利,这一句标语是赤裸裸对金钱的追求,是对圣贤的亵渎。三州读书人对新到的节度使不免腹中甚多非议,不过,读书人只能腹诽两句罢了,倒没有人敢于把官府制作的标语毁坏掉。
此“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困难无比。侯大勇站在官府的角度,所能做的只能是放水养鱼,侯大勇传出了一道道命令,简化了本就很简单的通关手续,并在三州专门设立了边贸市场。专门和蜀、回鹘、党项和吐蕃人作生意,除了国家专卖的盐、铁外,任何产品都可在市场上流通。
三州市场设立以来,效果并不明显,只有零星几个商家来转了几圈,整个市场冷冷清清,侯大勇想把富家商铺开到市场上来,作为星星之火,侯大勇大部分财产在郑州,现在他是手无余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看着市场半死不活地开着,等待郑州地资金和人力的到来。
侯大勇急切盼望的资金和人力,早已从郑州出发,浩浩荡荡地前往凤州。队伍由三部人组成,一是郑侯府家人,春兰、秋菊都在队伍中,还有侯大勇没有见面的女儿小璐;二是窦田、郭宝玉等铁匠铺的部分骨干;三是郑州书院的大部分人员。
春兰和秋菊坐在一一辆马车上,秋菊亲自带着小璐,春兰不时通过车厢上的小格子向外面张望。阿郎三月在西征,现在已到九月,春兰和秋菊两人已有半年时间没有见到阿郎。秋菊虽说对阿郎也十分思念,但有小璐陪着,日子也还好过,但是春兰成天无所事事,日思夜想阿郎,觉得日子如蜗牛一样缓慢,让人无比得难熬。
郑州过来的车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行走得极为缓慢。吴二郎跟随着车队前行,因孟殊在京城,事务繁多,没有办法走开,而此次到凤州,按照侯大勇吩咐,车队从沿途还要采购各地特产,主要采购吐蕃人、党项人和回鹘人所需要地各式布料、茶叶和乳糖、白沙糖、橄榄子等物,吴二郎本是私盐贩子出身,又和孟殊一道到南北采购过货物,因此,采购任务完成得十分顺利。
车队到凤翔时,已有数十辆车,人数近二百人,颇为壮观,引得路人为之侧目,无数人议论:“到底是皇亲国戚,家大业大,你看,各种车辆有好几十辆吧。”不久以后,柴荣也收到了密报。柴荣作为一国之君,最看重的是忠心,侯大勇打仗很有一套,黑雕军已经闻名于天下,但柴荣并不原意侯大勇威名太盛,密报中检举侯大勇生活奢侈,柴荣听到反而对侯大勇更为放心,若人人都胸有大志,对皇帝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
侯大勇出征已有半年,这半年,他全心全力指挥作战,没有时间和精心想着其他事,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现在局面安定下来,他就开始盼望家人早日到来,女儿小璐已经四个多月了,他还没有见过面,另外,半年不近女色,侯大勇身体里的荷尔蒙也积累得快要爆炸了。侯大勇早已命人把凤州房屋清扫干净,主院留给符英。春兰住在东院,秋菊住在西院,还让凤州城内最好的木匠做了一个大木桶,可容纳两人同浴。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侯大勇就在心里数着天数,等着郑州车队早日到来。
在等待春兰、秋菊这一段日子。陈猛只觉得节度使精力过于旺盛,每天马不停蹄,成、阶、凤的重要集镇、关口、军营被他跑了个遍,和无数官员谈了话。侯大勇每天早上起床,还要拉着众亲卫比试拳脚、练习射箭,陈猛不过二十刚出头,最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跟着侯大勇折腾,也觉得吃不消了。
九月中旬,慢吞吞的郑州车队终于到了凤州。
侯大勇虽说心早就飞到了秋菊、春兰和小女儿小璐身上,但他现在坐镇一方,还是克制了自己的私欲,为给大家做公而忘私的表率。表现得很有大家风度。
侯大勇得知车队进城的时候,正在衙门里和钱向南筹划训练事家宜。阶州步军、伏虎军和黑蛟军都是新成立的部队,成份非常复杂。指挥体系也很是混乱,侯大勇有了记练郑州军地经验,只等郑州书院的人员一到,便着手抽调各军指挥官,进行规范化训练,统一来自各军的号令、队列、内务及战术。
定下了大致方案之后,车队已进城很久。钱向南极为善解人意,推说身体不舒服,请了假,侯大勇这才离开了衙门。
陈猛等亲卫都以为侯大勇这下要回到到府上,谁知却拐到了郑州书院人员的住所。侯大勇率兵西征之后。杨徽之也同时进京参加考试去了,书院最后实际上是由符彦辉负责,处于半停办状态,招来地几名先生成天无事,待遇不变,就安心地读起了圣贤书,日子倒过得逍遥自在。
侯大勇鼓励了几名先生之后,要求他们尽快拟出扫盲班、提高班的课程安排,然后亲自去看了他们的宿舍。五代文人地位不高,和宋朝的武人地位近似,这几名先生见节度使问寒问暖还亲自查看房间,心中感动万分,只是儒生们含蓄,心中感动但却装得平静如常,风度翩翩、四平八稳地跟在侯大勇后面。
随后,侯大勇去见了窦田和郭宝玉,窦田、郭宝玉见到侯大勇,满心欢喜,纳头便拜。行罢礼,窦田喜滋滋地拿出一把腰刀,道:“这是照节度使的图样打出来的腰刀。”
侯大勇在西征之前,曾按照戚家刀的样式,画了图样给窦田,并要求窦田、郭宝玉按照灌钢之法打造此刀,这样整个刀硬度加强了,只是由于此种做法成本极高,装备整支部队十分昂贵,所以平时灌钢之法打造的刀剑只是装备将领。侯大勇手持新式腰刀,随意挥动几下,只觉甚为顺手,道:“此刀甚为好用,可能造价不低吧。”
窦田恭敬地道:“一把新式腰刀地价钱,[wrshu]可打三把平常所用的腰刀。”
侯大勇算了算,道:“若新式腰刀只是装备黑雕军,应是没有问题。”
侯大勇本来想要窦田、郭宝玉打造日本的太刀,可是经过一连串的实战,侯大勇觉得日本太刀利于近身格斗,对于防守远程攻击则稍逊一筹,而黑雕军将来的对手,如回鹘人、党项人都擅于使用弓箭,使刀的士兵必须要使用盾牌加强防护,所以在军队大规模使用太刀反而不利于对付游牧的骑兵,因此,侯大勇选项用了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戚家刀来更换黑雕军的战刀。
侯大勇使了一会新式腰刀,又道:“现在凤、成、阶三州步军甚多,我想让部队装备唐军所用陌刀,不知两位能否打造。”
郭宝玉道:“陌刀我们都能打造,以前唐朝步军的重要装备就是陌刀,唐军的陌刀非常长,两面都有刃,步军使用威力极大,只是造价也不低……”
侯大勇道:“现在凤州铁匠营已经开工,烦劳两位,多多费心,加紧打制一些新式腰刀和陌刀。”
侯大勇办完公事以后,已到了晚餐时间,侯大勇这才回到了院子。
刚进院子,已有人看到了侯大勇,急忙跑到内院给春兰和秋菊报信。小璐正在睡觉,春兰、秋菊听到报信后。急忙出门相迎,刚去到院子中间,侯大勇已快步走进了内院。
三个人在院子中间停了下来,两女没多大变化,只是春兰比半年前明显削瘦了,秋菊生下小孩子,却显得颇为丰腴。春兰、秋菊按照当时规距,都身着盛装,恭敬地向夫君行了礼。
四周站在一些内院的使女,都是侯大勇西征后,符英为照顾春兰、秋菊而买回来的使女,她们平时里天天都听到侯大勇的名字,耳朵都听起了建老茧,今天第一次见到侯大勇。只见侯大勇穿一身软甲,相貌英俊,身材魁梧,比起在郑州见到的读书人,更有男子汉成熟的魅力。和一般的武将相比,又多了一分沉稳和练达。几个使女看到侯大勇之后,都是眼前一亮。才明白为何春娘子和秋娘子如此牵挂和思念。
三人互相看了一会,碍着人多,互相都很有礼貌,没有亲热的举动。
春兰首先开口问道:“阿郎,还没有吃饭吧?”
秋菊接口道:“我们两人特意做了几样阿郎最喜欢的菜。”
两人说完这一句话,眼角都有些湿润了。
侯大勇见两人都有些哽咽,笑道:“先别忙着哭。我要见我的女儿。”
听到女儿,秋菊马上绽放出了笑容,道:“阿郎还没有见到女儿吧,她长得好像阿郎。正在里面睡觉,她还有见到过父亲。”
侯大勇三步并作两步。到屋内就轻手轻脚,来到床前。因为天气较热,小璐光着手臂睡在床头,用一层布搭住胸腹,安安静静地睡得正舒服。侯大勇看到小璐后,眼神变得十分温柔,用手轻轻地碰了碰小璐的脸蛋,小璐似乎感到有些痒,举手向上探了一下,随后又安静下来。
侯大勇默默地看着小璐,握着小璐的胖乎乎的小手。侯大勇来到古代已有二年多了,这半年来,他基本融到古代的生活中去,兼之战事繁忙,他已很久没有想起在另一个世界地妻女,看到小璐,不由想起了妻子小琳和活泼可爱的女儿。
秋菊见侯大勇如此表情,心中隐隐的不安才抛在脑后。隔了许久,秋菊才轻声道:“阿郎,菜都凉了。”
侯大勇这才把视线从小璐身上收回,见两女一左一右站在身后,侯大勇对春兰道:“叫使女们都出去吧,我们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