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沙百战穿金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符英心中惧怕,却没有表现出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磁州圣使向符英宣传教义,符英假装听得很有劲,还反复询问教义。磁州圣使见符英对佛虔诚,又无多少社会经验,认为她是一个从未出过门的大家闺秀,兴致一下被提起,自己宣讲了教义后,还安排两人轮番讲经。符英身份高贵,貌美如花,而且一心向佛,极有可能成为护教圣女,所以,磁州圣使及手下人对其优待有加,符英在礼弥教倒也没有吃什么苦头。
符英一面假装对礼弥教乱七八糟的教义极为相信,骗取圣使的信任,好让其放松警惕,另一方面寻找机会把自已在磁州的消息传出去,无奈礼弥教看守得严密,不给符英外出或传递消息的机会。符英多次要求到寺庙上香,说这是她向佛祖许过愿,每天为佛祖烧一柱香。磁州圣使见到符英时,她就是在寺庙里,因此,磁州圣使对符英的说法并不怀疑,多次要求后,圣使为安抚她的情绪,便同意让符英到寺庙去上香。
符英咬破手指,撕下身上隐蔽部位的一块布,上面写道:“卫王符彦卿之女符英被歹人拘于有两棵古树的院子,报信者奖银千两。”符英上了马车,出了院子,虽说符英看不到马车外面情况,但是符英发现院子并不在城内,因为马车进城时,城门守卫进行了例行询问。想要改掉布条上的内容,却再没有机会。
一路上,除两位中年女子外,磁州圣使还派出四个暗藏尖刀的大汉,跟着符英,并有意把尖刀拿给符英看,讲明不准逃跑或有其它行为,否则,尖刀无情。符英上香时,见两位中年女子盯得紧,悄悄把布条塞到佛像前的垫子下,希望僧人打扫禅房时,发现此布条。
符英被礼弥教囚禁时,侯大勇已到了磁州。按照老规距,狮营军士分四个方向侦查地形,然后按侯大勇的要求,制作军用地图,通过多次制作军用地图,狮营侦骑已对地图制作的要点有相当了解,制作出的地图已经象模象样,基本具备了军用地图的几大要素。
侯大勇进城拜会磁州剌史,到了城门惊奇地发现,磁州城门正在关闭,守门军士不准行人外出。侯大勇身穿军服,又亮出都指挥使身份,这才顺利地进了城。来到磁州官衙,通报了姓名。磁州刺史张训急忙跑出来,道:“侯都指挥使来得正好,我正在着急。”说完拉着侯大勇进书房。张训把一块布条递给侯大勇,侯大勇接过布条,见过内容,大吃一惊。
“张使君,布条从何而来?”
“刚刚一位僧人送来的,说在寺庙跪堑下面发现这布条。因为近期磁州发生了多起几个小娘子失踪的事,僧人看到此布条后不敢怠慢,立刻送到了这里,如真是卫王之女,则布条内容非同小可,我已派衙内所有人到城内各处去查找,并下令关闭城门,只准进不准出。侯指挥使从大名府来,可曾见过符英小娘子?”
“符英小娘子我见过,事不宜迟,磁州城内是否有种有两棵大树的院子,如有,应迅速调集军士围住院子,不要放一人走了。”
说话间,派出查探的人陆续回来,共查明,全城共有五处符合条件的院子。张训马上派军士围住五处院子,结果令人失望,五家都是老实本分的本地人。正在焦急时,有军士报称在城外,他家附近还有一个院子有两棵古树。
张训、侯大勇急忙带人来到城外院子,发现此家人刚走不久,厨房里的水还是温的,而且走得匆忙,衣服、被子散落在床上。侯大勇、张训带人逐屋搜查,在地下室内,发现了被杀的三人。在一间普通的房间内,张训发现了一块布块,被扔到桌下,与僧人送来的布块完全一样。
张训对比两块布,道:“符英应在此屋住过,这块布,应是她用来留下信号的。此女机智,临危不乱,令人佩服,不管是不是符英,都要把此等女子救出。”
侯大勇认识符英,就道:“若此女真是符英,以符娘子的机敏,此屋可能还留有其它线索。”众军士在屋内仔细搜查,突然一名军士道:“快看,有字。”原来靠床头的墙上,潦草地写有四个字:“礼弥总部。”张训见字,立刻道:“原来是礼弥教妖人。”
侯大勇不知礼弥教是何物,张训简单介绍了礼弥教情况,道:“我多次围剿礼弥教,但礼弥教行动隐密,磁州总坛设在炉烽山内,炉烽山峰险林密,磁州军多次围攻都被他们逃脱,见符英所留字,应是指炉烽山磁州总坛,只怕是符英没有写完,就有人进来。”
“礼弥教妖人已逃跑,张使君,知不知道礼弥教总部的具体位置。”
“我让人追查礼弥教很久了,其总部位置已查清,只是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我们一直没有得手。现在符英在他们手里,硬攻上去,只怕符英小娘子已没命了。”
“厨房内水还温,衣服、被子散落一片,说明礼弥教才走不久,而且走得匆忙,礼弥教能够迅速知道使君的一举一动,定是有内应。现在,使君宜按兵不动,迷惑妖人,我派遣黑雕军精锐,马不停蹄,立刻奔袭炉烽山老巢,打妖人一个出其不意。”
“此计甚好,如黑雕军能剿灭礼弥教,则磁州幸矣。”
侯大勇带着磁州军向导,连忙回营,调集兵马,直奔炉烽山。
礼弥教磁州圣使本是后晋官员,后晋灭后,流落江湖,成为礼弥教磁州圣使。他为人狡猾多疑,千方百计安插亲信在磁州府上。为防磁州军进剿,把磁州总部设在炉烽山,分设二处,他并不固定在那一处。他还在磁州买了三处院子,两个院子在城内,分别在磁州官衙和军营旁边,用来观察官府动向,另一个,则在城外偏僻处。
当磁州官衙内出动大批差人紧急查找“两棵古树的院子”时,立即有人报信给磁州圣使。因为符英身份特殊,磁州圣使非常警惕,见官府查找“两棵古树的院子”,知事败露,急忙把符英再次迷倒,并杀死其仆人,坐上马车,连忙回炉烽山总坛。
而墙上四个字正是符英所留,当时符英正在睡觉,一个中年女子在屋内陪伴。另一个女子进来时,只道符英睡着未醒,压低声音着急地说:“快回总坛。”符英听到此语,连忙在墙上写下四字,只盼有人见到。
侯大勇一共带了三营兵马,虎营、狼营和狮营。三营全是精骑,一刻不停,磁州圣使回到总坛不久,侯大勇就带着人马到了炉烽山。
第10章 攻破总坛
侯大勇率精骑马不停蹄,直奔炉烽山。
磁州圣使没有想到官军来得如此之快,本想把总坛的钱财、名册等重要事物取出后,就离开总坛。磁州圣使还在整理总坛事物,接到报信,官军已至,并把炉烽山总坛的两条出口围住。磁州圣使下令总坛五十多个信徒,占据险要之地,把官军挡在山下。
炉烽山主峰实是两座相距很近的山峰,总坛分设在两座山峰上。磁州圣使此次回的是左炉烽山,左炉烽山有两条路下山,一条直接通往出山口,另一条是上右炉烽山之路。左右炉烽山的后山虽不甚高,均是陡峭悬崖,从未有人翻越。磁州圣使准备了很多结实的绳索,放在炉峰顶,以备不侧之时,放绳索从后山逃生。
侯大勇亲率虎营和狼营从正面进攻,虎营围住了左炉烽山,狼营围住右炉烽山,狮营校尉王青水率军来到后山。虎营遇到顽强抵抗,左炉烽上山之路极为险要,有一段路特别陡峭,坡度近七十度,只能容一人勉强通过,可谓“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礼弥信徒在此据守。黑雕军虎营伤了十几个军士,死了二人,对方未伤毫发,匡操杀红了眼,命令集中弩箭猛射,礼弥信徒被射杀几人后,后退到弩箭死角,虎营军士想硬闯上来,被一阵乱石砸下,又伤了数人。
侯大勇担心攻得太急,礼弥信徒对符英不利,便下令停止进攻,把左炉烽山紧紧围住。狼营在右炉烽山的行动十分顺利,右炉烽山相对于左炉烽山来说,较为平坦,而且右炉烽山只有七个礼弥信徒把守,狼营轻易攻上山去,解决战斗后,狼营来到左炉烽山,帮助虎营团团把左炉烽山围住。
侯大勇收到了从山上射下的一封信:“符英乃千金之躯,将军若想保得符英安全,请让出一条道,我等出山后,自会送符英回府。”侯大勇接到礼弥教信件之后,并不理睬,只是久攻不下,心里也自焦急。侯大勇令匡操围而不攻,自己带十余骑先到右炉烽山上,查看右炉烽山地形,然后来到后山,看能否从后山而上,进行奇袭。
到了后山,狮营校尉王青水已组织军士试着攀岸而上,无奈悬崖太过险峻,接连三次都失败了。侯大勇仔细观察悬崖,见悬崖并不高,只是过于险峻,借助现代的镐、安全带、绳、铁锁、钢锥、铁锤等登山设备,应能翻上此山,但狮营配备的是大周陆军标准装备,没有登山设备根本不可能翻上去。
郭炯一直跟着侯大勇,他心里觉得礼弥教的信件是声东击西之计,虽不是十分肯定,犹豫良久,还是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礼弥教左右炉烽山上都设置了窝点,说明礼弥教头目是一个狡诈且小心谨慎之人,这种人不会选择玉石俱焚,肯定会为自已留一条生路,我在右炉烽山上,见到一些绳索,如礼弥教从峰顶放下绳索,断崖就成了生路。”
“郭郎说得有理,他要声东击西,我就来一个欲擒故纵。”侯大勇见后山树林茂密,野草有一人多高,就令郭炯带狮营五十精锐,隐藏在草丛中,等礼弥教信徒下来,出其不意抢出符英。
侯大勇带着狮营其它人马回到前山,侯大勇叫人用箭射回一封信到峰上:“我是黑雕军都指挥使侯大勇,你们放下武器,可以放你们一条生路,否则死路一条。”不一会,山上又射下一信:“侯都指挥使,若不让一条道路出来,圣使愿意和符英一起同归于尽。”山上山下不断射出信件,虽互不让步,口气一直越来越强硬,可双方都没有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
由此,侯大勇进一步认定郭炯的想法是正确的,山上礼弥教头目,定是在拖延时间,把黑雕军的注意力吸引在前山,趁夜色从后山逃跑。
侯大勇为了让戏演得更加真实,让前山军士不时攻山,给礼弥教妖人施加压力。
磁州圣使颇有大将风度,在峰顶喝茶下棋,让其亲信手下在前山指挥。他相信,凭天险,黑雕军很难攻上炉烽山,更何况,符英在手上,黑雕军投鼠岂器,不敢一味强攻。符英在山上,始终神色正常地和看守她的信徒讨论教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做的都已做了,余下的就看自己运气如何。她下定决心,只要受辱就咬舌自尽。
就在山上山下僵持中,天色暗了下来。
磁州圣使派人从后山,顺着绳索滑下。此时天上虽有月光,但是后山树高林密,光线较暗,视线并不是很好。郭炯等人已适应山底光线,紧紧盯着断崖,等待着礼弥教妖人下来。
山风吹得大树哗哗作响。第一个滑下之人在四周查看一番,没有什么异常,就使劲拉拉绳索。磁州圣使见后山安全,把又被迷倒的符英绑在箩筐里,自已用布缠着手滑下。滑下后,拉拉绳子,上面之人马上把绳子收上去,套住箩筐放下来。
郭炯带领军士伏在草丛中,见先下山的两人都是男子,已下山的两人守在山崖下,并未离开,显是在等着什么,便没有发令。过了一会,郭炯见绳子上套住一物,慢慢下来,到了山底,隐约见是一女子在箩筐里。郭炯料定这是符英了,果断地一抬手,身边四位瞄准多时的弩箭手,分成两组,一组瞄准一人,发出弩箭。弩箭准备射中目标,两声惨叫在山谷中回荡。郭炯提刀冲出去,见绳索已开始向上拉,一刀下去,斩断绳索。跟上的狮营官兵,按住了中箭的两人。
郭炯凑近仔细一看,正是符英。郭炯令四十人守在山下,下来一个捉一个,自己带着十人,把符英和捉住的礼弥教妖人带到前山。侯大勇不知后山情况如何,在营帐里不停转圈。忽听到营门传来军士的喊声:“救出小娘子了,救出小娘子了。”侯大勇跑出,迎面撞上前来报信的军士,军士和侯大勇身高接近,两人跑得急,侯大勇鼻子一痛,鼻血就流了出来。郭炯到了前山大营后,把符英带到帐篷里,见符英仍昏迷不醒,就令人找来韩淇。
救出符英,侯大勇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到关押礼弥教信徒的营帐,其中一个礼弥教信徒因伤势过重而死亡,。另一名礼弥教信徒伤势不重,经韩淇救治,脱离了危险,经过拷问,指认死去之人正是磁州圣使,并将符英被劫持的前前后后都全部招供。
第二天清晨,匡操把磁州圣使的尸体绑到炉烽山前山,见圣使战死,礼弥教余众再无斗志,黑雕军为避免更大伤亡,承诺投降者免死。礼弥教余众知插翅难逃,听到黑雕军免众人死罪,就全部投降。
侯大勇来到总坛,见总坛里钱物着实不少,叫军士清理好,全部运到磁州城外的黑雕军的营地,由孟殊清理造册,充作黑雕军军饷,并为两名战死的军士准备抚恤金。在总坛还发现一些烧毁的名册,侯大勇仔细查看残页,竟发现有万寿寺三个字。
黑雕军凯旋之后,刺史张训亲自带人给黑雕军送来猪肉、米酒等物犒赏。
侯大勇偏爱集中使用弩和弓箭,通过统一指挥,充分发挥这些冷兵器时代的远程进攻武器的作用,黑雕军在这几次战斗中,充分发挥了弩和弓箭的作用,不仅给对手大量杀伤,自已损失却出奇地少。在侯大勇反复强调下,黑雕军各校尉都对集中使用弩和弓箭有了新的认识。
豺营和四百团结兵大部分配备有弓箭,但是备用箭弦、箭支数量不足,侯大勇和张训言谈甚欢。侯大勇就道:“黑雕军初建,军备不整,现要到潞州迎击契丹,不知使君能否送黑雕军一些箭支。”
黑雕军作为过境军队,剿灭了礼弥教磁州总坛,为磁州削除了一大祸害。张训见黑雕军人数虽不多,可纪律严明,士气旺盛,战斗力极强,对侯大勇很是心折,料侯大勇前程不可限量,就有心结纳,听侯大勇提出要箭支的要求,爽快地道:“没有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磁州也要成为战场,区区一些箭支,又算得了什么,我马上令人给黑雕军送来铁箭二万支,以表磁州的一点心意。侯都指挥使可派人到军甲库去看看,是否有所需之物。”
侯大勇见张训豪爽,大喜过望,喝罢酒,亲自到磁州军甲库,令侯大勇吃惊不小的是,磁州军甲库里竟有数种火器。有的不明白如何使用,军甲库小校一一为侯大勇讲解。
一种是火箭,就是在箭头部分缚上火药,加引线,打仗时,把引线点上火,用弓射出去烧杀敌人。这在军甲库中存得最多。
另一种是火毬和火蒺藜,用火药做成火药包,加上助燃的沥青和有毒的砒霜等物即成“火毬”;如果在“火毬”中再塞进些有刺的铁蒺藜,那就是“火蒺藜”。由于“火蒺藜”与“火毬”实际上是同一东西,所以又叫“蒺藜火毬。“火毬”和“蒺藜火球”也均装有引线,点燃后用抛石机抛向敌人,“火毬”可以使敌人灼伤中毒,“火蒺藜”则还能把敌人刺伤、刺死。
还有一种是大型武器火炮,是用一种名为“抛石机”的工具改装的。“抛石机”最初装的是大石球,把大石球抛向敌人营垒;后来则把火药做成火药包代替大石球。由于火药包比大石球轻,不单抛得远,而且落地能燃烧,所以杀伤力也较大。
侯大勇想到黑雕军作为前锋营,带上大型武器,将影响行动,就厚着脸向张训开口,要了二千支火箭。二万支箭、二千支火箭,价值不菲,侯大勇没有想到张训如此慷慨,想想黑雕军没有什么回报,叫军士拿出磁州军事地形图,送给张训。侯大勇给张训解释了一些图标后,张训也是将军出身,认真看过地图,道:“侯郎真是奇人,此图当可抵得上雄兵万人。”
第11章 救援友军
磁州圣使的迷药极为历害,符英醒来之时,黑雕军已经攻破了炉烽山总坛。黑雕军中没有女子,侯大勇请刺史张训派府上两名使女,来到军营专门服侍符英,等符英稍稍恢复后,就把符英送到了刺史府中。
符英醒来后头痛难忍,使女连忙送来备好的药汤。韩淇来自蜀中,对迷药一类知之甚深,知道中了迷药醒来之时会十分难受,就开了一剂中药,可以略略减轻病状。符英皱着眉头喝完苦苦的中药后,身体才慢慢感觉舒服。
符英询问了军士,才知道磁州圣使已死,黑雕军剿灭了礼弥教磁州巢穴。符英对黑雕军解救之恩甚为感激,带着使女,在小校的陪同下,来到侯大勇营帐。
侯大勇此时正津津有味地看兵书《太白阴经》。此书是在炉烽山总坛搜到,侯大勇在读现代社会读军校时就知道此书,但是从来没有心思研读,从磁州回来,侯大勇忙里偷闲,读一读久闻大名的《太白阴经》。
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在战略是相通的,但是战争的具体形式上有着极大的差异。侯大勇找到了《太白阴经》,便仔细研究唐人兵书。
《太白营图篇》:一将一千人,十将一万人。幕千人,守地一万六千尺,积尺得二千六百六十六步,余四尺;积步得七里,余一百四十六步四尺;以营四面乘之,一面得地一里,余三百六步四尺,营内有地一十八顷七十亩,余一百四十三步五尺三寸三分。
看到主里,侯大勇头脑有些模糊,特别是古人所用计量单位自己不熟悉,有许多不明白之处,便拿了一只毛笔,依据书上所写画出阵图,还没画完,符英就到了。
符英穿上使女带来的干净衣服,衣服是常见的短襦长裙,上是黄色窄袖短衫、下是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显得俏丽修长。
侯大勇初来古代时,以为古代女子都深居闺房,不与外人特别是男子接触,可是现在发现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在沧州之时,就经常看到男女在一起正常交往。五代是晚唐的延续,唐朝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妇女解放,唐人气质上“大有胡气”,妇女在礼法薄弱的“胡人”社会,豪爽刚健,绝不类南朝娇羞柔媚和两汉的温贞娴雅。
“多谢将军相救之恩。”
“不必客气。”
说完开场白后,侯大勇和符英都不知接下来说些什么。行军的帐篷本就不大,两人近距离面对面站着,不免都有些尴尬。
侯大勇无话找话,道:“符娘子好生机智,如不是留下许多线索,张使君也没办法找到磁州总坛。”
符英初遇侯大勇是在沧州城内的小店,当时赵文说侯大勇卑鄙无耻,自己见他居然让小校买女子用品,觉得侯大勇身为将军极不正经,当时就没有给侯大勇好脸色看;第二次是在郭行简府上,侯大勇把赵文摔下了水池;第三次见侯大勇却是在沧州城外,侯大勇率领黑雕军在万军中射杀萧宝珍,第四次是随黑雕军一同回大名府,在路上烧了万寿寺。
侯大勇一身戎装,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浓眉下一双眼睛甚为有神,言行却彬彬有礼,全无领兵时的威严、冷静和凶狠,竟有些腼腆。
不知为何,符英有些心慌,不敢看侯大勇,低下头去。
听侯大勇说起这事,符英简单谈了谈当时的情景。侯大勇本知道大致情况,有些地方却是推断,听符英述说了经过,更觉符英了不起,赞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符英听脸微红,道:“将军谬赞,小女子可不敢当。”符英瞧见桌上放着一本翻开的书,还有纸笔。符彦卿帐下武将,大多粗鄙无文,见侯大勇居然看书,不禁冲口而出:“将军识字?”说完,知问得不妥当,可又不知怎样改口。
侯大勇笑道:“我很粗鲁吗,真的就似不识字之人?”
符英听侯大勇语气并没有生气,想想自己问得唐突,有点不好意思,浅浅一笑,抬头,目光正和侯大勇相对。
侯大勇首先移开目光,看着面前的兵书,就随口道:“虎营在炉烽山上找到一本《太白阴经》,是唐人所写兵书,书到用时方恨少,今日有空看看,有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侯大勇说此话,本是无话找话,并没有指望符英应答,那知符英却道:“我看过《太白阴经》。”''侯大勇想道符彦卿征战二十多年,他的女儿看看兵书也没有什么奇怪,听符英口气,应是熟知此书,就虚心地向符英请教。
符英也不推辞,两人此时才没了初见的尴尬。讨论一会,符英还在纸上画了些图形,侯大勇把不清楚的地方完全弄懂了。符英发现侯大勇知识渊博,暗自佩服,心道:“侯大勇深通兵理,难怪黑雕军屡破辽军,只是那字太差了。”
“我已派人给卫王报信,让卫王放心,黑雕军将要出发,你先到张使君府上,张使君派人送你回大名府。”
符英想到回大名府就要和何松成亲,心中一酸,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侯大勇不知何故,试着出言询问。符英把寿州节度使何徽提亲之事全部说出。侯大勇见符英伤心,暗自叹息:“如此奇女子,却要嫁与轻薄之徒。”忽然,脑中灵光一闪,问道:“是谁来提亲?”
“寿州节度使何徽。”
高平之战是柴荣称帝后第一个大仗,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指挥学院专门分析过这个重要战例。侯大勇想起在高平之战中,有个叫何徽的将领望贼而遁,被柴荣斩杀,想来应是此人,若符英嫁入何家,又要和符皇后遭遇相仿,便道:“三月将有大战,路途上不安全,不若在张使君处留一段时间,等到四月再回大名府。”
符英闷声道:“早迟都要回去,不如早回,多谢将军好意。”
侯大勇知道拖过三月,何徽将被斩杀,婚事自然有变化,可是,现在说出此事谁都不会相信,见符英执意要回大名府,心中颇有些着急。
送走符英后,侯大勇竟有些惆怅:符英真是奇女子,可惜自古红颜多磨难。
黑雕军正欲开赴潞州,狮营侦骑带回消息,北汉前锋已逼近潞州。
侯大勇见军情紧急,到刺史府把军情告诉张训,让他作好应战准备,最后,分手之际,侯大勇灵机一动道:“现北汉兵至,境内群盗蜂起,更有礼弥教妖人作乱,使君要卫磁州,不宜分兵送符英回大名府,最好等此战结束,再送符英。”张训当然不知侯大勇的真实含义,道:“侯郎考虑得周到,在下不能让符英再有闪失。”
侯大勇率领黑雕军,紧急行军,不久,到达潞州境内。
经过连续急行军,黑雕军非常疲惫,侯大勇令全军在浊漳水南岸安营,稍作休整,等狮营侦骑探明情况,再作下一步部署。当晚,狮营侦骑回来,报北汉军前锋与潞州军在潞州西北面多次小规模交锋。
三月的天气已经渐渐转暖,大周的战局异常严峻,刘崇亲率北汉兵偕辽武定节度使杨袞所率骑兵,突破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部阻截,乘胜进逼潞州(注:1)。
黑雕军经过一夜休整,早上天不亮就出发,中午时分,到达潞州城东北。侯大勇接到狮营报告,一支潞州军被北汉军包围,潞州军守在高地上进行抵抗。
自北汉军前锋到达潞州后,校尉张成皓奉命带领五百军士,在城外打探敌军虚实,与小股北汉军多次交锋,小有斩获。今日,潞州军与二百北汉军遭遇,北汉军接仗后,迅速被击溃,张成皓率军紧追不舍,不想中了埋伏,一百骑兵追到最前面,遇突袭后折损大半,只有张成皓带十多骑生还,潞州军步军见中埋伏,急忙在一个小山坡上,用盾牌围成一圈,做成简易的防御阵地。
北汉军几次冲锋,被潞州军用密集的弓箭射退,但是潞州军的箭支消耗殆尽,步军也有数十人伤亡,潞州军现只有三百余人能战。张成皓见北汉军势大,知形势不妙,准备等潞州军箭支用完,就发起反冲锋,能突出几人算几人。
北汉军见潞州军弓箭渐稀,知其箭支用完,发起了总攻。张成皓见身边的军士越来越少,知难逃性命,砍杀一名北汉兵后,战马前腿被砍断,张成皓摔下马来,身边军士拼死杀退想捉张成皓的北汉军,救出张成皓。
正在危急关头,北汉军出现了骚动,张成皓面前的压力顿时减轻,张成皓知援军到了,提刀大喊:“援军到了。” 潞州军精神大振,杀退逼近的北汉军。
北汉军将军眼见潞州军将被全歼,突然,从后面杀出一支大军,军旗上飘着一支黑色的大雕。狂风暴雨般的铁箭,把没有防备的北汉军射倒一大片。北汉军将军用一部分兵力进攻潞州军,大部分兵力转向新到的援军。黑雕军对北汉军进行了反包围,一轮又一轮的箭雨,让北汉军损失惨重。
北汉军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箭雨,对方足有两千人,却根本不靠拢,用弩箭、弓箭轮番射击。北汉军转眼间伤亡三四百人。北汉将军见如此被动挨打下去,要吃大亏,于是下令冲锋,撕开一个口子,以突出包围。
侯大勇不等北汉军冲近,又一轮箭雨后,黑雕军用虎营、豹营、豺营、狮营正面进攻,以熊营、狼营为左右两翼,以团结兵为役备队。
战斗残酷而短暂,北汉军是步骑混合的部队,机动性不如黑雕军,更兼里面还有潞州军,转眼间,被黑雕军分割开来,逐一消灭。北汉军将军知大势已去,拔剑自杀,三百北汉军投降。
浑身是血的张成皓被带到侯大勇面前,行过军礼,道:“我是潞州军校尉张成皓,将军来得及时,晚来片刻,潞州军就要全军覆没。”侯大勇见潞州军甚为英勇,心生敬意,回过军礼,道:“我是天雄军节度使麾下黑雕军都指挥使侯大勇。”
注:潞州为山西长治。
第12章 潞州城外
昭义节度使李筠部主力在太平驿被北汉军击败,全军回防潞州。
李筠新败,深惧北汉兵威,派出的张成皓部是作最后的试探,而张成皓部如没有黑雕军相助,也将被全歼。李筠再不敢出城应战,准备死守潞州。李筠对城池攻坚战极为擅长,他在城外建起三道防线。阵地从城外十里展开,由外向内划分为荒芜圈、警戒圈和城防圈。李筠还令人挖好护城壕,加固城墙,城墙上大量配置弩、戟、连梃、斧、椎及石块、巨木、蒺藜等防守器物,城墙内侧设置八辆抛石车。
侯大勇对死守城池不以为然,加之黑雕军长于野战,侯大勇就向昭义节度使李筠提出了驻守城外的要求。李筠考虑到潞州城内守军众多,粮食准备并不充分,就让黑雕军驻守在离城八里的尖顶关。黑雕军驻防尖顶关,可以发挥黑雕军骑兵机动灵活的优势,从侧面牵制敌军,减轻潞州城内守军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李筠想到自己损兵折将,若黑雕军也被歼,则可向陛下证明,不是李筠指挥不力,实是北汉军和辽军过于强大。
黑雕军得令后,立刻赶到尖顶关。尖顶关背靠大山,面前是一块平原,易守难攻。狮营派出侦骑,严密监视北汉军和辽军的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