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皇书-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烨沉默,“此事先放下,赵岩,孤有一事交予你去查探。”
赵岩精神一振,忙道:“请殿下吩咐。”
“你派人去晋南一趟,查一查安乐寨和任安乐……”
赵岩一怔,“殿下可是在怀疑任大人?”
韩烨摇头,“和此事无关,你替孤去查一查任安乐的生平和家中长辈。”
赵岩面色古怪,查任将军的家中长辈,殿下您该不是要去晋南下聘吧?
“还有,派人去泰山一趟,问一问主持,净玄大师这些年可有出关。”
赵岩被两桩毫不相关的差事弄得糊里糊涂,但还是应声退了下去。
院落里安静下来,韩烨拿起书翻了几页又放下,揉了揉眉角,瞥见树下静静放置的木盒,目光柔和下来。
任安乐,安之若福,乐之如素。
这名字明明与那女子相去甚远,却偏偏又极为契合。
但愿真相真如你说的这般,云淡风轻,无波无痕。
否则,安乐,你甘心踏进波谲云诡的大靖朝堂,究竟是为了什么?
东宫外面一辆马车晃悠了几个时辰,若不是守宫的侍卫识得是安宁公主府上的马车,早就不耐烦的轰走了。
马车在东宫外又转悠了一圈,赶马的小厮实在受不了整整半日只对着东宫前这几个死人脸的侍卫,一把掀开布帘,朝着神游天外的安宁殷勤的唤了一声:“公主……”
安宁转过脸,面色不改朝他看来。
小厮咽了口口水,一张脸笑成了菊花:“您想去哪里打发打发时间?翎湘楼?还是施将军府上?”
安宁瞥了他一眼,“就在这。”
哎,公主又端出了西北领军的骇人模样了,小厮碰了个硬钉子,叹了口气,缩回脑袋,继续对着东宫大门前木头桩子似的侍卫发呆。
安宁盘腿坐在马车里,眉高高肃起。
不对劲,这场宴会后,她浑身上下都觉得不对劲,一旦离了东宫这地儿就更不对劲。
‘我对殿下之心一如当初’这句话就像魔咒一样在安宁脑子里回旋。
即便是梓元不再记恨皇家,她也不会说出这句话来,外人或许以为帝家小姐自小被太祖赐婚,定会将太子视为一生相系之人,可当年她明明问过梓元……
“梓元,赵福说你是咱们大靖朝未来的皇后,我皇兄才貌双全,人人称颂,你当真是好运气?”那时候安宁才七八岁,在她看来,帝梓元能嫁给韩烨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儿。
“安宁,你急什么,我才多大,你皇兄现在也不过是一黄口小儿,待他何时有了我父亲一半英勇,再来晋南下聘不迟!”
帝梓元说这话的时候,在西郊围场骑着西域进献的汗血之马,一身火红骑装,骄傲张扬,笑容璀璨。
那样的女孩,怎么会在圈禁十年之后,对她说出‘我待你皇兄之心一如当初’这样的话来!
安宁骤然睁眼,掀开布帘,望向灯火华盛的东宫之内,半晌无言。
任安乐出了小院径直朝前殿走去,苑琴和苑书在御花园里等到她,见她面色冷沉,皆收了嬉笑的脸色跟在她身后,大气都不敢喘。
东宫门口,苑书驾来马车,任安乐摆手道:“苑书,你先回去。”
苑书平时大咧咧,此时倒是极懂眼色,朝苑琴丢了个‘自求多福’的眼神后驾着马车晃悠悠走了。
“小姐,您想去哪?”苑书低声问。
进了一趟东宫,里头的华贵肃穆让人浑身不舒坦,任安乐皱着眉,半晌后,轻声道:“东郊的无名冢,你可知道路?”
苑琴愣住,小声回:“入京后认过一次路,我想着小姐或许将来会去……”
任安乐摆手,“上前领路吧。”
任安乐说这话的时候,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懒沉顿,苑琴在心里叹了口气,行上了前。
安宁的马车不偏不倚正好停在东宫外围一颗百年老树后,她苦着脸朝东宫望了半天,瞅着任安乐跟着侍女离开,突然福如心至,从马车窗户口跃下,悄悄跟上了前。
至于捏着马鞭望着东宫侍卫已经风化成了一尊石像的小厮,半点也未发觉。
已至深夜,繁华的京城人渐稀少,苑琴领路朝东郊而去,越走越荒凉冷清。
走过皇城,行过荒野,任安乐像是融入了黑暗的夜色里,如一只孤豹一般。
安宁跟在她们身后,如同做贼,心底忐忑而异样,渐渐的,她的一双眼只停留在任安乐单薄的身影上,难以挪开分毫。
这身影太孤独执着,即便隔着数米之远,都能从她身上感觉到莫名的冰冷沉寂。
突然,任安乐停了下来,安乐猝不及防的顿住脚步,然后循着那道身影,朝前方望去。
这是一座巨大的坟墓,黄土暗沉,荒草丛生,阴冷鬼魅,无数的木桩被横插其中,或许一个空白的木桩便代表了一个毫无声息死在这里的人,或许那只是被人随手丢弃在此,没有任何意义。
即便安宁长居西北,生于皇家,她也知道这个地方。
这是京城的乱葬岗,有人给它取了个颇为贴切的名字,叫无名冢。
世上既有光明,自然也会衍生出黑暗,繁华盛世之下也有难以掩盖的冰冷凄凉,东郊无名冢便是这样一处所在。
凡无亲故者,恶疾而死者,叛国不忠者,大奸大恶者,死后皆长埋此地,无人供奉,尸骨荒凉。
看着不远处停住的身影,安宁神色疑惑,这样的时间,这样一对主仆,来到无名冢干什么?
任安乐在晋南长大,难道还会有亲眷亡于京城不成?
第五十二章
月色愈加暗沉,鬼魅的坟冢周围阴森的呜咽声时隐时现,瘴气弥漫,不时会有零星的火点在四周飘过,即便是久经沙场的安宁在这死气甚浓之地亦有些不自在。
突然,荒坟前的身影动了起来,安宁凝神看去,任安乐毫不在意地迈过荒草丛生的土堆,朝里面缓缓而行。
冷清的荒墓中,落眼之处唯有死寂。任安乐一眨不眨的盯着一座座坟冢上空白腐朽的木桩,掩在袖中的手死死握紧,嘴唇抿成冰冷的弧度。
地面横生的钩刺将裙摆划破,脚上沾满脏污的黄土,任安乐沉默的朝里面迈进,一步未停。
“小姐,到了。”
苑琴的声音在安静的深夜格外清晰,安宁隔得甚远,只能模糊的看见她们停在一低矮之处,那里有一座坟塔,似是被小心的隔离开来。
据安宁所知,被埋在无名冢若是有这种待遇,生前定当为人所知,总不会是无名之辈。
冷风吹过,平添几分凄凉。
任安乐看着荒坟上那截小小的木桩,经年的岁月模糊了上面的印痕,木桩枯败而卑微。
任安乐缓缓蹲□,抬手拂下木桩上的尘土杂草,仔细的、一遍一遍的擦拭干净。她眼中的眸色很淡,淡到除了这一处孤坟,什么都映不进去。
怎么能在这里呢?任安乐想,烬言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能睡在这种地方呢?那个软软糯糯抱着她唤‘姐姐’的孩童,做错了事会拉着她的袖子讨饶的小弟,怎么能就这么孤单的一个人被埋在这里十年?
他只有四岁,或许死的那一刻连这个世界的黑白善恶是什么,都还不知道。
任安乐的手颤抖而冰凉,眼缓缓阖住,坐在这个十年前她就该来的地方,无声沉默。
任安乐面上的神情太过哀默,苑琴瞧得不忍,低声道:“小姐,咱们给小公子换个地方吧,这里……太冷清了。”也太委屈了,帝家的孩子,即便是死了,也不该埋在这种地方才是。
“不能动。”任安乐的声音隐忍而深沉,“尘归尘,土归土,烬言就在这里,不要动他。”
任安乐抚摸着残败的木桩,就好像拂过十年前幼弟的脸颊,微弓的身子僵硬而哀恸。
‘烬言就在这里,不要动他。’
幽幽的叹息声极低极轻,安宁却不知为何,字字落耳,清晰无比,震撼若雷。她惊得倒退两步,不可置信的看着荒坟中遥遥侧立的女子,几乎不能言语。
烬言!这世上若只有一个帝梓元,那便也只有一个帝家嫡子帝烬言!
十年前父皇下旨赐死的那个孩子,帝家尚还只有四岁的幼子,被掩埋的地方,正是京城东郊无名冢。
她突然明白那座坟冢为何只是小小的一块,才四岁的孩童,能占掉世间多大之地?
任安乐的身影好似一点一点融进了那座坟冢的阴影中,安宁的视线变得模糊而忐忑,全身上下止不住的颤抖,嘴唇甚至因为用力抿紧现出苍白的痕迹来。
安乐,帝家的孩子,为什么会是你来凭吊,怎么能是你来凭吊?
那样无辜死去草草掩埋的孩子…这世上有资格来见他的,只有一个人。
无名冢内哀痛缅怀,无名冢外惊愕无措,一座坟墓,隔开两个世界。
不知静默了多久,暗沉的夜晚逐渐弥散,晨曦微明,天空泛出浅白的亮色。
半跪的女子身上曲裾有露水滑落,一滴滴落在矮小的坟头上,如无声泣血。
苑琴心中叹息,低声道:“小姐,回去吧。”
这一声像是石破天惊,同时惊醒了沉默而不自知的两个人。
任安乐缓缓起身,一言不发朝坟冢下走去,片息之后,面容沉寂的主仆走下了无名冢,沿着来路缓缓消失。
安宁一直盯着任安乐,从她微凛的眉眼,修长的身姿,一直到沾满尘土草屑的曲裾长裙。直到那身影再也望不见了,她才迟钝的收回眼,望向空荡的坟冢,然后突然……抬起已经僵硬的脚,缓慢而坚定的朝那座小小的坟墓走去。
野草丛生,荆棘遍布,安宁在西北荒漠里走过比这更森冷阴寒的地方,可心底的心悸却和那年路过青南山遥遥一望时一般无二。
烬言,烬言,若这只是个普通的名字,该有多好。
脚步戛然而止,碎小的石块从土坡上滑落惊醒了她,安宁缓缓跪下,如刚才的任安乐一样轻轻拂过那块腐朽的木桩,她屏住呼吸,一点点拿开木桩上蔓延的青萝,眼落在那上面依稀可辨的几个小字上,然后冰冷的凉意从四肢百骸狠狠朝心底涌去,猝不及防却又意料之中。
帝烬言。
岁月腐蚀了木桩的年轮,却没能把那道浅浅又刻板的印痕一起消去。
是否老天也在谴责十年前那场惨无人道的杀戮,所以才会让无名冢中这座小小坟墓保存得完好如初,就好像是在亲自等着必须要回来的人一般。
烬言,你在等她回来吗?就如我和皇兄一样,等了十年吗?
“任安乐…你很像我曾经认识的一个故友。”
“公主,往事已矣,人活一世短短数载,不如放下。”
那晚的酒肆中,那个肆意的晋南女土匪,是如此回她的。
我是该庆幸你的一如当初,还是该逃避……十年后你竟以这样的姿态重新归来?
往事已矣,不如放下。梓元,你不知道,世上最没有资格如此对你的人,是我。
眼眶涩然,秋风吹来,安宁像是被抽空了力气一般跪倒在地,茫然若失的对着那截短短的木桩,突然间,泪如雨下。
任安乐回了任府洗浴换了一身衣袍后倒头便睡,这一觉极长,足足一整日。
直到又一次月上柳梢头,她才从长长的沉睡中酣然醒来,一抬眼,便看到了书桌前抱着茶杯细品的洛铭西。
他斜着一双狐狸眼,笑得宽慰而释然,“你总算醒了,若再不起,苑琴煮茶的功夫再好,我这肚子也灌不下了。”
苑琴罕见的没有应声,在一旁低眉顺眼煮茶,很是沉默。
洛铭西瞥了她一眼,有些意外。
任安乐随意披了件外袍从床上走下来,行到案桌旁端起煮好的茶一饮而尽,舔了舔嘴角,舒服的展眉。
“暴殄天物。”洛铭西哼了声,极快的将剩下的茶拢到自己怀里。
“就你讲究这些中看不中用的狗屁风雅。”任安乐打了个嗝,伸了个懒腰,朝窗边软榻上一躺,“哎,离开寨里久了,一身骨头酥得很,京城真是个好地方啊!”
她的感慨还没完,洛铭西已经道:“你昨晚去了无名冢?”
任安乐垂眼,半晌后淡淡道:“那地方眼生,去认认路,这些年一次都没去过,以后……”她顿了顿,“总不能再让他孤孤零零一个人。”
洛铭西叹了口气,突然开口:“梓元,昨夜安宁也去了无名冢。”
书房里陡然沉默下来,洛铭西见苑琴煮茶的手片息未停,微微明了。
“她也去了啊!”任安乐的声音微微拖长,让人听不出其中蕴含的意味。
“安宁若是知道了,韩烨迟早也会猜出来。你想如何做?”
“她知道便知道了,有什么关系。”任安乐朝后一仰,靠在软榻上,突然问:“铭西,我来京城多久了?”
“再过三个月,便是一年了。”任安乐从晋南出发的时候,刚刚初春,如今已至深秋。
“入了冬便离年节不远了,京城不比晋南,朝贡的年礼可轻不得。”任安乐一勾嘴角,朝苑琴道:“苑琴,东西准备好了?”
苑琴点头,“只听小姐吩咐。”
听得此言,洛铭西端着茶的手一顿,“梓元,你决定了?”
任安乐回首,弯起了眉眼,“自然,铭西,你呢?”
洛铭西抬眼,浅墨的眸子璀璨万千,“洛家十年蛰伏,全为你今日之剑。”
温睿淡雅的声音,从他嘴里一字一句吐出,生出了势如破竹的凛冽豪迈来。
任安乐笑了起来,转眼看向窗外漫天繁星,“你这话,我记住了。”
苑琴一路送洛铭西出了小院,弯弯绕绕的花园里,两人格外沉默。
假山空庭里,洛铭西毫无预兆的停了下来,苑琴仿似早有所感,停在他三步之远的地方。
“苑琴,你有何话想问我?”洛铭西几乎是看着苑琴在帝梓元身边长大,她心中所想,他一看便知。
“公子。”苑琴微微迟疑,缓缓开口:“我昨日跟小姐去了东宫。”
“我知道。”
“我瞧见了帝承恩身边的那个侍女……”
“所以呢?”洛铭西唇角勾起细小的弧度。
“八年前我曾在公子府上见过这个女子,虽说模样有些改变,但我不会认错,定是此人。苑琴想问,她可是公子派到帝承恩身边去的?”
“你记性倒好,不错,帝承恩的身份不容有失,我自然会派人看住她。你想问的便是如此?早些开口便是,这件事无关痛痒……”
洛铭西不慌不急回应,脸色未见任何变化,一脚踏出准备离开。
“公子,你可曾有事瞒了小姐?”
苑琴大踏一步,拦在洛铭西面前,声音清脆,望着洛铭西毫不躲避,素来沉婉的眼底似有焰火在缓缓燃烧。
洛铭西微微眯眼,瞧着面前几乎是一手教大的苑琴,眸色深沉难辨。
第五十三章
“瞧你如临大敌的模样,不过是在帝承恩身边放了一枚棋子,梓元当年便知道,只是未瞧见她长什么模样罢了。洛铭西耸了耸肩,后退一步靠在一旁的假山上,笑眯眯拍了拍苑琴的肩,回的轻松且自在。
苑琴琢磨着他脸上的表情,硬邦邦道:“公子,您一说谎右肩便会朝后靠,嘴会笑成这种膈应人的弧度,小姐看不出来,可别想糊弄我。”
洛铭西神色一僵,稀罕的朝苑琴打量了半晌,“啧啧,你这丫头都成精怪了,说吧,是不是查出什么来了?”
“小姐前些时候让我查五柳街大火和皇宫行刺案,我没查出线索,后来小姐吩咐将京城世家都拖下了水……”苑琴顿了顿,“当时我便觉得有人在为这两起案子遮掩,才会让我们半点线索都查不出来。”
“哦,既然什么都没查出来,那此事成无头公案就好了,世族对皇室的忠诚不如当初,这人也算间接忙了我们一个大忙。”
“就是因为什么都没查出来,我才会生疑,若不是太了解我们的暗探,又岂会瞒得天衣无缝,能做到的只有公子你。”
“你继续说。”洛铭西眉一扬,听得津津有味。
“后来我想起小姐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两件事若是反过来想,不去寻找证据,直接看谁在里面最受益,谁便可能是所为之人。”苑琴瞥了洛铭西的脸色一眼,飞快的开口:“现在即将嫁入东宫的帝承恩,在我看来,嫌疑最大。她为陛下挡了一剑,言官必会为其谏言,又有太子的坚持,太祖的赐婚之旨,如今太子妃位对她而言便如探囊取物一般,本来这事我只有五分猜测,昨日在东宫见了帝承恩的侍女,便有八成是她做下的。若公子早已知道她便是幕后策划之人,替她将后患扫除,扰乱我们和皇室的探子,并非难事。”
苑琴徐徐道来,不见半点慌乱,见洛铭西沉默,她问:“我如今还查不出究竟是谁帮了帝承恩。她被禁泰山十年,不可能有如此本事将手伸到京城里来。”
见苑琴瞪着眼瞅着他,洛铭西失笑,在她脑门上弹了一下,“这些都猜得不错,但不是我帮的她。”他笑得很是欣慰,“苑琴,如今你不仅煮得一手好茶,终于还能顶点别的用处了。”
洛铭西有些感慨,八年前梓元一时兴起在南疆大山里顺手救下的小姑娘,竟然生了这么一副玲珑剔透的心肝。
苑琴没有理会他的感慨,眉一肃,“我知道不是公子,五柳街大火致使百姓死伤无数,公子不会做这种事,只是既然帝承恩身边有公子安排的人,公子可知到底是谁帮了她?”
见苑琴回的言之凿凿,洛铭西略一沉吟,才道:“苑琴,帝承恩此人比之我们所想,更能为自己谋划,帮她的人…是左相。”
苑琴整个人怔住,她猛地向前一步,抓住洛铭西的绣摆,脸色兀然沉下来,“公子,你是说帮她的人是左相姜瑜?”
洛铭西点头,像是没注意到苑琴突然的失态一般。
苑琴收回手,垂眼,“当年便是姜瑜从侯府上搜出了老爷谋反的证据,监斩刑场。”她的声音冰冷无锋,“帝承恩竟然敢和他联手。”
“人心大了,自然是敢与虎谋皮。”洛铭西懒洋洋摆手,“既然已经知道了,你回去吧。”
苑琴一动未动,摇头,固执地站在原地,“公子,我还没问完。”
洛铭西瞧了一眼黑沉沉的天色,打了个哈欠,困得眼皮子都抬不起来:“你几时把苑书聒噪的毛病学得十成十了,问吧,问完了我好回府。”
“按皇宫里传出来的消息,陛下最迟下个月便会赐下婚旨,帝承恩必会嫁入东宫,帝承恩的秉性,您对小姐只字未提,为的便是这桩婚事不受阻碍,对吗?”
少女询问的语气笃定而认真,洛铭西缓缓眯起眼,没有回答。
“公子,这一年我一直在小姐身边,小姐待太子殿下……”她顿了顿,才道:“我其实瞧不大明白,但也知道小姐绝不会允许如此蛇蝎之人嫁给太子。若这场婚事尘埃落定时小姐才知道帝承恩的心性,定会愧疚于太子。您这样瞒着她,真的好吗?”
洛铭西轻叹一声,突然开口:“苑琴,你在梓元身边多久了?”
“八年。”苑琴不知洛铭西为何问起此事,老老实实道。
“那我呢?”
苑琴怔住,神态瞬间恭谨起来:“我听苑书说过,小姐自出生起,公子您就在小姐身边。”
“梓元这些年在安乐寨的日子,你每日都守在她身边,可还记得?”
苑琴抬眼,“自然,小姐这十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没有人比我更清楚。”
“既然如此,你便应该知道我们入京究竟是为何而来。”洛铭西的声音突然凛冽肃穆起来,“苑琴,洛家要守住的是整个帝家,我要保护的也从来不止是梓元,她知道要为帝家拿回什么。帝承恩此人,对如今的我们而言,不动会是一枚好棋。这件事你若想告诉梓元,便告诉她吧,其实……”他垂眼,眸中带着莫名的意味,“我比你更想知道她究竟会如何抉择。”
是会破坏这桩婚事,毁了一直的谋划,还是会丝毫不在意韩烨娶一个什么样品性的女子。
洛铭西说完,抬步朝院外走去。
苑琴看着他的身影缓缓消失,叹了口气,待她回了书房,任安乐抱着一本书睡得正酣,听到脚步声响,迷迷糊糊抬了抬眼皮子,“去了这么久才来,你莫不是把那个病秧子一步步送回府了?”
“我有些事要问公子,拖了些时间。”苑琴拿了薄毯出来盖在任安乐身上。
任安乐‘哦’了一声,复又闭上了眼。
“小姐,你不问问我和公子说了些什么?”苑琴看着撒哈子都快流出来的任安乐,突然生出了懒人是福的感慨来。
“不想,等你想说了再说吧。”任安乐翻了个身,继续酣睡。
苑琴拿着薄毯的手一顿,道了声‘好’,退到一旁的书桌前,抱着一本书细细翻看起来。
不一会,房间里只剩下书页偶尔翻过的声音,半晌后,书页声停止,苑琴托着下巴朝榻上睡得混熟的女子看去,突然想起,小姐其实一直浅睡,尤其是在安乐寨的时候,可自入京城后,小姐便开始嗜睡起来,或许是因为终于可以不再忍耐了吧……
不再年复一年的容忍自己去看着帝家荒芜的宗祠、败落的门庭、惨死的亲族和那个埋在万里之外的孩子而无能为力。
十年时间,她的小姐披上铠甲,手染鲜血,一步一步从晋南的土匪窝走到如今的朝堂内阁,吃了多少苦,她一点点看在眼里。
十年前的帝梓元只是一个张扬骄傲的世族小姐,十年后的任安乐才是真正可以继承帝家百年门庭的继承者。
只是,这条路,走得太苦了。
苑琴合上书,拿出案桌里早已备好的东西,起身朝外走去,步履虽缓,却极是坚定。
小姐手中的剑,从来不止洛家一把。
第二日清早,大理寺前的鸣冤鼓被敲了整整半个时辰,鼓声传遍宽阔的街道。
早闻得声音的衙差从府衙内跑出,但也只是愣愣看着敲鼓的人,不敢随意上前询问喝止。
敲鼓的是一群面黄肌瘦、邋遢脏污的人,可是他们却穿着大靖西北守将的将袍,背着厚重无锋的长刀,尽管衣衫褴褛,可满身悍死之气让人三尺生寒。
这是一群真正的浴血之徒,大靖最精锐的悍死之士。
没有人敢夺下他们手中鸣冤的利器,只能眼睁睁看着因为鸣冤的鼓声引来的百姓挤满了街道。
大理寺卿黄浦刚刚下朝便听闻有人鸣冤敲鼓,马不停蹄赶回大理寺,隔得老远看着人山人海的百姓,脸板得古板刚硬,一颗心却绕成了麻花。
今年的大理寺,各种大案已经整整一年都没有停歇过了,但愿到了寒冬,能消停点,过个安静舒坦的年。
但当他看见府衙前那站成一排的将士时,心一沉。
来人穿着西北军士的将袍,恐怕是真的出事了。
黄浦公正为民,素得百姓敬重,他一出现,围着的百姓便让了一条路出来,他行上阶梯,还来不及询问,鸣冤的鼓声戛然而止,领头之人从怀中掏出一份皱巴巴的纸,举过头顶,突然石梯上十来个面容肃穆的将士对着黄浦和满街百姓半跪于地。
“大人,我等乃西北青南城的副将,因有冤情,千里赴京,请大人收状。”
十来个人齐声大喊,气势骇人,百姓瞧得倒是稀罕。
青南城,是忠义侯所辖之城。黄浦眉一肃,连忙走上前扶起领头之人:“诸位请起,本官职责所在,定不会让大家白走一遭。”
领头将士推开黄浦的手,十来人突然拔出腰上缠着长鞭,黄浦瞧得一愣,府衙前的衙差瞧得不对,冲了下来。
“大人,副将离城,大罪于朝,愿以军纪自罚三十鞭以正我大靖军威之重。”领头之人话音刚落,五人跪于地,五人起身,手舞长鞭。
赶来的衙差怔在原地,破空声连番响起,短短片刻,受刑之人背后已是血肉模糊。
一鞭接着一鞭,毫无停歇,落在众人耳里,只觉惊涛骇浪,到底是什么样的冤情能让这一群边疆将士远赴万里,做到如此地步。
黄浦离这群将士最近,感受到的血腥味最强,但他却不能大理寺卿的官位阻止,这群人,铮铮铁骨,无坚不摧,拦住他们,便是侮辱了他们。
六十鞭如振聩之声完结在大理寺外的广场上,黄浦直到此时才走到这群将士面前,面带敬然,深深拱手,朗朗之声响彻四周:“诸位将士但又所冤,我这个大理寺卿办得了,办不了,都一并接下,决不推辞。”
第五十四章
府衙前鲜红的血迹滴滴溅落,安静得落针可闻,领头将士从怀中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状纸,高举于顶。
“末将钟海,一告忠义侯长子强占民女,横行乡邻。”
黄浦正欲接状,哪知钟海从怀中又掏出一张状纸,声若洪钟:“二告忠义侯包庇长子,毁灭证据,害死此女。”
黄浦怔住,倒吸一口凉气,□民女,杀人灭口,忠义侯世族门庭,竟然做出如此恶行来!
见持状将领悲愤莫名,黄浦忙问;“难得将军千里奔波,只是这女子家人何在?”
钟海垂首,即便隔着数米之距,一旁的百姓亦能看到那双举着状纸的手突然青筋毕露,颤抖起来。
“钟海父母早亡,唯有一妹钟景相依为命,三个月前,小妹与下官亲兵吴峰立下婚约……”
“将军是说…”黄浦愕然。
钟海骤然抬首,双眼赤红,“半月前下官从军中归家之时,小妹自缢于房,只留得一封遗书,大人,下官之妹绝不会在下官回家之日在我这个兄长面前自缢,定是有人害他性命,末将便是苦主,请大人做主。”
钟海话音刚落,身后十来位将士中有一人磨膝上前,直直望向黄浦和满街百姓,年轻坚毅的眼底痛不欲生。
“大人,一个月后就是我和小景成亲的日子,我在沙场上奋勇杀敌,只为了能让她风风光光嫁进门,如今天人永隔,求大人接状,还我一个公道!”
几乎在这个年轻的将士哀戚的话语含泪落定的瞬间,街道上原本默然的百姓愤怒的情绪几乎让整条街沸腾起来。
领军在外的兄长,为了能让心爱之人风光大嫁的将士,待嫁而喜却含冤死去的少女,没有百姓能够容忍这样的惨事发生在保卫边疆的将士身上。
黄浦见民怨已有成势之态,他执掌京畿治安,决不能让忠义侯一府之事动荡京城,遂神情郑重走上前,“两位请起,大理寺管天下不平事,将军请跟本官入府,若证据确凿,本官绝不徇私枉法,定还死者一个公道!王虎,去请个好大夫回来。”
黄浦说完,吩咐衙差,接过钟海手中的状纸,托起二人,率先朝大理寺内走去。刚才还肃穆无比的大理寺府衙前,顷刻间只剩下暗红的血渍和围在街道上久久不愿散去的百姓。
临街的茶楼里,苑琴替任安乐泡了一杯茶,面容沉静,声音感慨:“小姐,黄大人是个好官,当初小姐选择先入大理寺,为的就是将他提携起来吧。”
任安乐抿了一口茶,望向大理寺目光清越,“以敌之矛,攻敌之盾,直到这把矛磨得尖锐无比,方得我们所用。世族权大,也不敌百姓众口铄金,皇家再贵,亦不敢挑战百姓之怨。忠义侯府的尊贵…到头了。”
她沉下声音,手中抛着的棋子落在桌上滴溜溜转,碰出清脆的声音。
这一日,大理寺府衙外的茶楼酒肆几乎人满为患,围观的百姓受不了热腾腾的太阳,花了几吊银子占据有利位置密切关注案子的进展,直到下午,大理寺府衙大门重新打开,众人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