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笙-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契怔怔地啊了一声,浑身一个激灵,回过神来,忙对知客僧道:“师傅不必管我,不必……师傅先忙……”
  ……
  陆铮赶到普云大师的禅院时,先听见一阵梵音从里面传来,就不禁身形一晃。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害怕到不敢迈出脚步。
  但随即他还是强自镇定下来了。
  安笙在里面,他告诉自己,他必须得去。
  陆铮拖着两条分外沉重的腿迈进了禅院,循着梵音来到普云大师平日打坐参禅的禅房,一进去,就看到了正中地榻上背对着他跪着的人。
  那是安笙。
  陆铮绝对不会错认。
  那躺在安笙面前的人……
  禅房内坐着许多弘济寺内平日轻易不会出现的高僧们,他们对于陆铮的到来没有半分意外,也没有阻拦,任由陆铮一步一步地朝中心位置走了过去。
  短短的一段路途,陆铮走得艰难极了,他从不知道自己这样胆小。
  怎么会这样突然?
  他想不明白。
  他昨日还上山来了,普云大师明明还好好的呢……
  陆铮终于走到了安笙身边,他慢慢地在安笙身旁跪下,看着安笙想要说什么,但是张开口才发现,自己根本发不出声音。
  他也不知道能说什么……
  让安笙节哀么?
  陆铮恍然了一瞬,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他记得,父亲死的时候,很多人跟他说过这句话。
  当时他心里是你怎么想的来着?
  大概时间太久远了,他觉得自己有点儿想不起来了。
  但总归那感觉并不好就是了。
  所以,陆铮怔了一会儿,只是伸出手,将自己的手掌,盖在了安笙的手背上。
  接着,他就感觉到一股灼热,一滴、两滴……落在自己的手背上,烫的他忍不住瑟缩了一下。
  安笙一动也没动,甚至连声音都没发出来,只无声的落着泪。
  相比起来,不远处跪着的慧通和青葙就哭得大声多了。
  但尽管如此,却没人能说安笙不伤心。
  陆铮握着她的手不禁紧了紧。
  他发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劝安笙,似乎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无声的陪伴了。
  ……
  诵经持续了半个时辰。
  陆铮也陪着安笙在普云大师的尸身前跪了半个时辰。
  他并不觉得累,他只是担心安笙撑不下去。
  相比起来,他倒是宁愿安笙像慧通和青葙一样大声哭出来,那样毕竟宣泄的更彻底些,而不是一直无声的哭泣,这样是最伤身的。
  她脸色难看的很,苍白的近乎不似人色,更别说这段时日她瘦的厉害,陆铮自然担心她的身体。
  可是他又说不出劝她休息的话来。
  别说安笙,就是他也有些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太突然了,他无法想象怎么会这样突然,普云大师就去了!
  可要说事先一点儿正着都没有,又不能这么说,毕竟,从进了腊月里,普云大师的情况就不怎么好了……
  可不好归不好,他总归活着啊……
  佛家讲究淡看生死,但实际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天下又有几人呢?
  他们到底还是凡夫俗子,所以自然没办反不在乎生死。
  尤其是,普云大师对于安笙又那么重要……
  正在陆铮叹息之际,忽听身后传来一道苍老而慈悲的声音,“慧通,该送你师傅入葬了。”
  听到这话,慧通不禁哭得更大声了,但却没有反驳,而是一面哭一面应了声“是”。


第1138章 本不该这样
  陆铮闻言,不禁担心地看向安笙。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安生也并没有反驳,只是一面落泪一面看着普云大师的遗体。
  “师傅遗愿如此,我当遵从,我答应他的……”半晌后,陆铮听到安笙这样说。
  她声音哑的厉害,像是粗粝的砂纸磨在墙面上一样,该是难听的,陆铮却只听出了心疼。
  他无声捏了下安笙的手,像是在给她传递力量,“你做的一直很好,大师不止一次说过,以你为豪。”
  谁知安笙听了他这话却像是唤火了,几乎是恶狠狠地说:“那是他傻!”
  陆铮没想到安笙会这样说,顿时了愣住了,然后才觉得她不对劲,“安笙……”
  “他若不收我做徒弟,哪有这许多事,他本不该这样的!”安笙却似乎压根儿听不进去陆铮说话似的,只顾着自己发火。
  她这火气来的突然,大家像是都没预料到,连青葙和慧通都吓得忘了要哭,怔怔地看着她。
  安笙却不管大家怎么看她,忽然又去推普云大师的遗体,大声哭喊着让他起来。
  可普云大师怎么可能起得来呢?
  人死毕竟不能复生……
  并不是谁都会像安笙那样,有那种奇遇的。
  身后的僧人们也被安笙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得呆住了,等回过神来,不少师傅便劝说道:“施主,不可这样,你这样要惊扰了师叔(兄)的亡灵的……”
  可安笙却不管她们怎么说,只去推着普云大师,叫他起来。
  直到先前跟慧通说普云大师该入葬了的那个老和尚再次开口,说:“顾施主,请节哀顺变,师弟求道得道,顾施主不必伤怀太过,天道轮回,自有缘法,师弟甘心情愿,与施主无关,施主无须自责。”
  这老和尚的话乍然一听有些绕口,还有些不清不楚,至少陆铮等人是都没明白他怎么这样说的,但安笙却听懂了。
  听懂了,也再闹不起来了。
  是啊,师傅跟她说了,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与她无关,让她不必挂怀。
  可她怎么能不挂怀呢?
  佛说前世因今世果,师傅难道不是因为当初一念慈悲救了自己,今生才会是这个结果吗?
  他一定是被自己所累……
  “别这样,大师不会愿意看见你这样的……”陆铮忍着心酸,将安笙扶了起来。
  安笙被他半搂着扶起,已是声嘶气噎,哭得快要背过气去。
  陆铮轻拍着她的后背,不知该说什么才能劝住她,只觉得心被撕扯一般,疼得厉害。
  ……
  司契自己寻到普云大师的禅院,正听见里面传来阵阵哭声,当即脸就白了,本想着赶紧下山去给林氏送信儿,但一想还没得陆铮吩咐,就没敢动,僵着两条腿等在门口,也没敢进去。
  好半晌,里头才陆陆续续走出人来。
  先是一群大师傅,司契见了忙避让到一旁。
  接着,就见普云大师的遗体被抬了出来,紧随其后的,正是他们家世子爷跟安笙几人。
  司契看到安笙的模样,当即嘴张的老大,差点儿叫出声来。
  寺内钟鸣不止,处处可见哀容,前面不知发生了何事的信众们一脸慌张地拽住来回奔走的僧人,问出了什么事。
  他们常来上香,是忠实信众,对寺内的钟声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大都分辨出了这是丧钟,因而不禁惶然。
  能鸣钟这么久的,肯定不是普通和尚,是谁呢?
  当得知圆寂的是普云大师,所有信众的傻眼,呆了。
  怎么可能?
  普云大师怎么会死?
  这,这,这些和尚不会骗他们吧?
  所有人心头齐齐划过了这样道念头,但随即又想到,出家人不打诳语,何况是这种事,谁会故意说假话来骗人呢!
  这么说,普云大师真的死了!
  天哪!
  这,这简直是……
  弘济寺内的丧钟声传出很远,连近郊的住户和各家庄户们都听到了,大家出于好奇,都出来观望,见钟声似乎是从山上传来的,又不禁议论纷纷。
  山上最著名的就是弘济寺了,这么说,是寺内有僧人死了?
  能敲钟敲成这样的,只怕还不是普通的僧人,会是谁呢?
  京郊有不少内城官员富户家的庄子,陆家的温泉庄子也正在这里,温泉庄子的管事陆源和妻子越氏听到山上传来的丧钟,都暗道不好。
  别人不知内情,他们夫妻二人却是知道一二的。
  林氏为了让人就近照顾安笙,特地吩咐过他们夫妻,让他们夫妻定期往山上送药材和吃食用物,所以他们知道安笙住在弘济寺内。
  虽然林氏没跟他们说安笙为何住在寺内,但他们夫妻都是聪明人,心中早就有了猜测。
  能让安笙一个女子长期住在佛寺里,这么不合规矩的事,没点儿特殊原因,是不可能的。
  而唯一解释的通的原因,只怕就是安笙暗卫得道高僧师傅,普云大师了。
  不过这种话,他们夫妻跟谁也没有说,就连庄子里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们夫妻隔三差五地出门去哪里。
  陆源是跟着陆铮父亲上过战场的,又忠心于陆家,做事很有分寸,不该打听的事情绝对不乱打听。
  他上山去送东西,也没见过安笙的面,只见过安笙的贴身侍女青葙,每次送完东西,青葙都只是道个谢,多的却并不说,陆源也从没有问,但他从自己送出去的东西中早就有了猜测。
  直到今日的丧钟声传来,陆源心里居然有种果真如此的荒谬感。
  不过很快,他就顾不上想这些了。
  他猜着陆铮和林氏不可能知道山上的情况,所以立即跟妻子说:“我得上山一趟,你守在家里,不许打架乱说话,有什么事都等我下来再说。”
  越氏闻言忙点头答应下来,然后也没问什么,就给丈夫拿披风去了。
  陆源一路快马兼程,从后山上了弘济寺,刚绕到寺门口,就见里头乌泱泱地人头攒动,间或还有悲恸哭声,他便知道不好,随便抓个人来一问,事情果真如自己猜测一样,普云大师,殁了!
  陆源被这消息骇得不行,也顾不上什么规矩,忙往里面挤去,想见安笙一面,然后下山去报信儿。


第1139章 四下动
  陆源抓了个小僧弥,辗转走了几处地方,才寻见安笙。
  不想却见陆铮也在,陆源愣了一下,随即又觉得自己真是急糊涂了。
  出了这么大的事,陆铮怎么可能不在呢。
  这样想着,陆源就觉得自己大约是不用乱跑送信儿了。
  正这么想着呢,就见陆铮朝他招手,示意他过去。
  陆源忙收起满腹心思,快步踱过去,便听陆铮低声交代说:“陆叔即刻跑一趟,回去跟我娘说,普云大师……殁了,让我娘准备一下,安排人预备来接我们回去,另外再着人安排一下,就说安笙小姐要在府里设佛堂,闭门替大师诵经守孝四十九日,不许人打搅,让她跟顾家那头说一声,赶紧安排好……差不多就先这些,陆叔赶紧去。”
  陆源听到陆铮的吩咐,也没多问,赶紧先点头答应下来,然后又看了看不远处的安笙,心不由一阵发酸,赶忙错开眼去,朝陆铮行了一礼,下山传信儿去了。
  ……
  林氏接到陆源送的消息后,整个人都惊呆了。
  昨儿还听说人好好的呢,怎么今儿就没了呢?
  这也太突然了!
  不过,惊疑过后,林氏也顾不上伤心,赶紧去安排陆铮叫人来交代的事情。
  于是林氏收起满腹伤心,对陆源道:“这样,你赶紧回去,从庄子那边安排下车驾,我再另拨一队人给你带去,好护送他们回来,你媳妇是个稳妥的,也不用我多交代,我只一句话,务必尽心,行了,你赶紧去吧。”
  “是,夫人。”陆源听罢忙行了礼,又匆忙而去。
  普云大师圆寂的消息肯定瞒不住,别人不说,魏老太君那里总得知会一声。
  等知会过了魏老太君,她也好赶紧带着人去顾家,安排另一件大事。
  说话间,林氏便匆忙来了魏老太君的荣禧堂,婆媳俩一见面,林氏也没怎么寒暄,就照实说了。
  魏老太君不是个顶不住事的,况且普云大师圆寂虽叫人感怀,但林氏料定魏老太君也不可能真伤心到跟着去了的地步,加之又着急去顾家,所以便实话实说的。
  魏老太君听罢果真如她所想,虽伤心不已,但到底控制得住情绪。
  听林氏说要去顾家帮着安排安笙回府后封院守孝诵经一事,虽有些不快,但大抵顾忌着普云大师善名,也没说什么。
  林氏这会儿哪里还顾得上婆母高兴不高兴,乐意不乐意,她心里急的都快烧起来了,只恨不能赶紧安排完这些事,飞奔上山去呢,见魏氏没说什么,当下也没客气,行了个礼便匆匆离开了。
  林氏走后,魏嬷嬷觑着魏老太君面色似有不喜,忖度着说:“老太君也别太伤心了,普云大师乃得道之人,想必并不在意生死之事的。”
  “大师不在意,可有人在意啊……”魏氏叹了一声,眉头皱了皱,忽然问魏嬷嬷,“你说,这顾家丫头,是不是也有点儿太重情了……”
  魏嬷嬷听到这话,却不知该怎么回答,思来想去的,只好道:“按说重情义,也是好事……”
  魏氏闻言轻轻啧了一声,半晌才又道:“这倒也是。”
  之后便不说什么了。
  魏嬷嬷见她不说话了,想了想,也就没再开口。
  ……
  普云大师临终前有遗愿,自己的尸身要火葬,若得了舍利子,请弘济寺上下不要阻拦,随安笙带走。
  这原是不合规矩的,但寺内那位平日几乎不出现的老和尚点了头,住持方丈也就没再说什么,他二人同意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不同意。
  只是大家心里到底还是有些不愿。
  普云大师坐化后必然会有舍利,而他的舍利,那必然是要留在寺里供起来的,可如今却归了私人所有,这实在与这些和尚们平日所信奉的佛法有悖。
  但他们到底是出家之人,也做不出争名夺利之事,所以纵然有几分不愿,到底答应了之后也就没拦着。
  普云大师圆寂的消息很快就散了出去。
  无数的信众争抢着跑上山来,就为瞻仰大师遗体一眼。
  最后,连宫里都惊动了!
  ……
  普云大师之名,流传久远,宫中又历来敬重他,太后笃信佛法,听到这个消息听说便晕过去一回,吓得皇上皇后等将太医院所有的太医都叫了过来,替太后诊治。
  好在太后不久之后便醒了。
  醒了之后,太后便要去弘济寺。
  皇上皇后给唬了一跳,轮番来劝,好容易才将太后劝住了,答应只安排人去山上慰问一番,并送香油钱让弘济寺上下为普云大师举办水陆法会。
  皇上和皇后一一应了,将太后哄得差不多了,才相偕着出来。
  皇上也挺伤心,看着没什么心思安排这些事了,就将一切都交给了皇后。
  皇后刚应了一声,就有宫人来报,说太子殿下来了,请见皇上。
  皇上正伤怀着,本不想见人,但太子毕竟不是别人,来了总不好不见,因而便勉强打起精神叫太子进来。
  太子进来见了皇上,先夸了一番皇上仁慈德政之类的,又说知道皇上定然伤心,必然想要亲自去弘济寺,但皇上一己之身牵涉国本,不宜前去,因而他特地来请奏,想要替皇上去弘济寺聊表慰问,请皇上允准。
  皇上本来正为这件事伤感呢,听太子这样说,当即觉得太子懂他心意,所以立即就允了,又让他去跟皇后商量具体事宜。
  太子又拍了几句马屁,领命出来,自去见了皇后。
  太子走后不久,瑞王又来了。
  皇上想着见了太子,也不好不见瑞王,只好也见了。
  没想到瑞王来意跟太子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太子是宣扬皇上德政,请命亲自前去,瑞王是要钱来的……
  说是普云大师跟一般僧人不一样,死了应该风光大办,该召集京中各大寺院举办盛大法会,彰显皇家仁德,然后,举办法会需要钱,所以,皇上该叫户部拨些款子云云……
  按说瑞王说的也不算错,皇上其实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架不住,户部如今没什么钱啊!
  没钱,怎么还铺张浪费得起呢……


第1140章 归处
  户部没什么钱,按说瑞王不该不知道,所以,即便想要宣扬皇家仁德,也该跟太子一样,想个不丢面子又不伤里子的办法。
  比如太子亲自前去,这就是无上的尊荣,是多少银子都买不来的尊荣。
  最重要的一点,还不用花太多银子,简直是两全其美。
  相比起来,瑞王的建议就显得不识大体又不懂事了。
  但念在瑞王也算是一心向善,且也算是为了皇家脸面考虑,因而惠帝即便不怎么高兴,也没发火,只说这件事已经交给皇后和太子办了,让瑞王不用操心,有空跟着太子去山上慰问一下就很好了。
  哪知他有心给瑞王留面子,瑞王却不领情。
  瑞王一听自己好不容易想到的得脸的差事又叫太子给抢了,当即就不高兴了!
  瑞王一不高兴,狗脾气就上来了。
  也怪他从前被惠帝纵容得太过,如今即便惠帝纵容他纵容得轻了,他自己却还总反不过味儿来,时不时地就得糊涂一回。
  这不,眼下就闹上了。
  “父皇,虽说太子是君,儿臣是臣,可君臣之下咱们还是兄弟呢,都是父皇的儿子,父皇您怎么就如此偏纵太子呢!这样的好事,总想不到儿臣,难道儿臣不是您亲生的么!”
  瑞王梗着脖子说的委屈极了,惠帝却听得一脸恼怒。
  “这么说来,你还委屈了!”惠帝冷哼一声,看着瑞王的面色颇为不善。
  偏瑞王还没看出问题来,顾自委屈着,说着说着,竟然似说到伤心处了,还哭了出来。
  惠帝见了愈发气得脑袋疼、心口也疼,指着瑞王大骂道:“你给朕滚回去好好思过两日!”
  瑞王闻言,哭声戛然而止,惊愕地看着惠帝,一脸不敢置信。
  “父皇!”瑞王震惊得都忘了要哭了。
  可惜惠帝却没什么心思管他那点儿脆弱的小心思,转头一甩袖子子走了,扔下瑞王一个人傻站了半晌,被御前太监催了,才反应过来,恨恨地也走了。
  宫里向来没什么秘密,瑞王进宫请命却被惠帝申斥并且赶回府中闭门思过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太子听到信儿的时候,也只是冷笑一声,什么都没说。
  荣贵妃倒是急着去求见惠帝,想要给瑞王求情,可惜惠帝正恼火着,自然也就没见她。
  荣贵妃恨恨地回了宫,也是一阵闷气不提。
  ……
  再说太子与皇后商量定了上山事宜,便动身出宫了。
  太子与皇后母子俩的意思都是,普云大师必定不会喜欢铺张,更别说安笙那里还不知怎么安排,因而并没有要做盛大水陆法会的意思。
  但太后和皇上的心思也要顾虑,因而太子便寻思着,尽快上山,等见了安笙的面再说。
  太子出行,又是代表皇上,自然不同寻常。
  但事出从急,太子急着山上,也就让一切从简了,既没叫撒黄土,也没叫鸣锣响鼓开道,只带着一队仪仗并侍卫若干,以及文韬、杜奕衡、林子轩等几个人,就上山了。
  饶是如此紧赶慢赶,等太子一行到了山上,普云大师也已经进行火葬了。
  因太子要来,弘济寺内必然要清场,但普云大师信众实在太多,因而大家都不愿离开,都聚集在山脚下惶惶等着,等到太子一行上山后,有不少人又偷偷跟了上去。
  太子听说后,并没叫人驱赶,只让侍卫们留心。
  这么多人挤着上山,若出事就糟了,想一想还是不放心,又叫人去给九门提督和顺天府尹送信儿,让他们派人过来维持秩序。
  并特地嘱咐说,只是维持秩序,不许呵止驱赶普通百姓。
  九门提督和顺天府尹接到太子敕命,不敢耽搁,忙带着人过来支援。
  这么一折腾,动静就更大了,有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一问之下得知普云大师圆寂了,纷纷往紫霞山跑去。
  信仰的力量往往是不容忽视的,大概谁也想不到,普云大师的死,竟能引起举国鸣哀,国丧也不过如此了。
  ……
  太子到了弘济寺,便得到住持方丈的亲自接待,彼时普云大师火葬已近尾声,太子并没多说什么,只带着文韬几个跟随方丈一起去了行火葬的地点。
  太子的到来,并没有让诵经声停下。
  安笙跟一群和尚一起,围坐着诵经,也不知见没见到太子,反正并未起身行礼。
  陆铮要起身,被太子抬手阻止了,然后也叫寺内僧人为他们拿来蒲团,自坐到诵经的僧人身后,随着默哀起来。
  一圈和尚和几名男子之中,独独坐着安笙一名女子,看起来本该很突兀,但事实上,并没有人有这种感觉,反而大家都认为,如果此刻少了她,仿佛才是哪里不对。
  都说出家人淡看生死,但在这一刻,这满庭的诵经声中也依稀能听出悲鸣。
  超脱凡俗,哪里就真那么容易呢?
  普云大师火葬后,化作舍利,弘济寺主持方丈依照普云大师遗愿,将佛舍利交给了安笙。
  在场之人,除了弘济寺叫得出名的众多高僧,便就是陆铮与太子、文韬他们几人,所以,没有人对这一幕表示异议和惊讶。
  太子甚至在心中暗道他想的果真没错。
  普云大师的舍利交给安笙,一定是普云大师的遗愿,否则弘济寺一众僧人绝对不会同意。
  而这样看来,盛大的水陆法会只怕也难,不过毕竟是太后宏愿,他总要安排。
  弘济寺虽说是佛寺,但到底在南诏境内,天子脚下,有些事自然也要求全些。
  至于水陆法会上不见普云大师佛舍利这种事……相信寺内僧人会有解决办法的。
  安笙拿到普云大师的佛舍利,便捧着离开了。
  她还要去收拾几件普云大师的旧物,然后带着离开。
  太子并没有拦她,就连陆铮也没叫留下,只远远地摆了摆手,让他先去忙。
  文韬看着安笙行尸走肉般的模样,不禁暗暗担心。
  当然这担心只是单纯的身为挚友的担心,并不掺杂任何杂念。
  他与安笙相识一场,甚至比陆铮还早认识,情谊自然非同一般。
  此时此刻,便是个普通相识的也要跟着哀恸,何况是他?
  搜狗阅读网址:


第1141章 世道人情
  谁都看得出安笙的状况很不好。
  普云大师死的太突然了,别说安笙,换做他们,他们只怕也接受不了。
  可人死毕竟不能复生,这是谁也没办法改变的。
  借尸还魂亦或在再世重生这种事,在大家的印象里只是出现在话本子里的鬼怪志异故事,现实中是并不存在的。
  安笙也并没有将希望寄于此,她甚至有些恍惚,觉得自己认为自己已经活了一辈子,是不是也是假的?
  从前的那些,其实只是她的一场梦?
  没人能回答她,普云大师当初也没有回答过她,而现在就更加不可能跳起来为她解惑了。
  ……
  太子正在跟寺内僧人商量水陆法会的事。
  果不其然,寺内僧众商量了一下之后,并没有回绝太子,而是答应了下来。
  别说这事是皇上和太后的意思,就算宫里没有话儿,弘济寺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广大信众们也需要一个交代。
  至于法会上没有普云大师的舍利子,弘济寺自有说法。
  对外就说这是普云大师遗愿,不想为自身劳动大家,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世人总是很矛盾的,有时候,他们对有些人的宽容放纵成都大到可以超乎你的想象。
  普云大师作为世人皆知的得道高僧,在普罗大众心目中,这样慈悲为怀,不攀名附利似乎才是正常的,如果他临死前还交代弘济寺僧众们为他举办盛大的水陆法会,反倒才显得奇怪的。
  一切都跟太子想的都差不多,只除了安笙那里……
  说真的,太子对安笙倒是真有些真心实意的情感在。
  当然别误会,这里头并非什么狭隘的男女之情,硬要说来,该说是亦亲亦友之情才对。
  按说能让太子这样高看,是安笙的福气,但太子却并不这样以为,在他心里,他反倒觉得认识安笙是自己的福气。
  他曾仔细回想过与安笙相识相交的过程,发现好几件棘手不已的事,几乎都是在安笙的帮助下解决的。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陆铮。
  太子对陆铮的感情自不必说,那是当做兄弟一般待的。
  陆铮、杜奕衡和林子轩三人,比之文韬这是实打实的表弟,在太子心目中地位也是不差什么的。
  没人说储君就不能有常人感情,他是储君,但也同时是个人,是人就有普通人的情感,虽说这些对外并不显露,但在太子心目中,是自有计较的。
  陆铮的亲事,当初可不只陆家人跟他着急,太子也急的火烧眉毛一样。
  太子倚重陆铮,所以自然不喜欢陆铮身背污名。
  而陆铮几次办差,几次遇险,都是在安笙的帮助下化险为夷的。
  所以,对于安笙,太子有兄妹之怜惜,也有对于人才之敬重。
  看到安笙这样,他心里也是很不好过。
  可有些事情,别人是没办法劝的,只能自己熬过去,这一点,太子很清楚。
  ……
  普云大师的旧物不多,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所以大师平素生活一向简朴,除了几件旧衣和一些经书典籍,剩下的也没什么了。
  衣裳什么的,安笙没拿,只将那两箱子书带走了,再有就是普云大师生前日常供奉的佛像,经过寺里同意,也带走了。
  跟着一同离开的,还有慧通。
  普云大师临终遗命,自己死后,让慧通即刻跟安笙和陆铮下山,从此蓄发,再不属于佛门中人。
  慧通哭了一场,到底没忤逆师傅的意思,老老实实照做了。
  太子一行人最后还是没来得及跟陆铮和安笙说上话,不过,陆铮留了司契,让司契跟太子说安笙要在府中封院诵经守孝的事。
  太子听后并没意外,只想着待会儿回宫要怎么跟皇上和太后回话,最好能给安笙讨来些封赏。
  不是他市侩,借着这种事情讨赏,他只是看得清局势罢了。
  安笙为普云大师守孝,硬说起来这并不合规矩,但如果有皇上或者太后的嘉奖,一切就不一样了。
  ……
  陆铮和安笙带着青葙和慧通,从弘济寺后小门出了寺,陆源早就等在那里,见了陆铮和安笙忙上前来行礼。
  “世子,安笙小姐,夫人让我送您二位下山去,夫人说,安笙小姐家里已经都打点妥当了,让安笙小姐安心回府就是。”
  陆源并没有过问慧通的事。
  这件事之前他就得过陆铮和林氏的交代,知道府里以后或许会多一位小主子了,因而也朝慧通行了一礼。
  慧通一直长在佛寺里,对这些俗世礼节并不懂,再加上普云大师骤然离世,他心里正惶惑不安着,见到陆源朝他行礼,便吓得直往安笙身后缩。
  安笙直到这时候,才像是有了反应,她一手抱着普云大师的佛舍利,一手揽住慧通,对陆源歉然道:“陆叔莫怪,这孩子有些胆小认生,并非针对你。”
  陆源一听安笙道歉,吓得忙躬身说:“安笙小姐可折煞奴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