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妻为夫纲-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六 月里来船,见此次依旧是骆得意来,廖四娘、夏芳菲有意抱了儿子来给他看,听骆得意说他已经逼着游氏给他定下了一户中等人家的女儿,廖四娘、夏芳菲便有拿了 那些黑心婆婆如何作践儿媳妇的事说给骆得意听,最后将六匣子点翠首饰交给骆得意,叮嘱他道:“颜色齐全的,是给太后的,其他的给谁,匣子上都贴着名字 呢。”
    骆得意答应了一声,见廖四娘、夏芳菲个个神情恬淡,不觉怅然,在岭南略停留了两日,便与项二郎、甘从汝、秦天佑告辞,领着四艘大船,便向北边去,在海上漂泊几日,两艘船从长江口逆流去江南道,两艘船依旧向北,在黄河口登岸。
    岸上早有马车在接应,因这些都是或送或卖给那些皇亲国戚的,里头不乏鲜果,岸上的人无不小心谨慎,一路大小驿站无不出人出力,于是这东西一旦上了岸,不过几日就进到了长安城中。
    骆得意亲自捧着匣子求见太后,因早几日就有人快马先来禀报了太后,于是宫人待骆得意来了,便传他觐见。
    骆得意低着头捧着匣子小心地进入御花园,见萧太后闲散地垂钓,萧玉娘在一旁读着折子,便跪下磕头道:“启禀太后,岭南夏县、夏丞之妻新做了点翠,特命草民送来给太后过目。”
    萧玉娘笑道:“你每每进献有功,上会子太后不是已经赐了你六品的官了吗?”
    骆得意低头,忙自称微臣。
    萧玉娘叫宫女拿了匣子来,自己接过打开,只见那匣子里翠光浮动,虽是一套的凤钗,但只只金凤上的点翠颜色不一;虽是不一,却不突兀,好似流水般从浅到深地派着,忙拿去给萧太后看。
    萧太后瞅了一眼,也不觉呆住,笑道:“这个手倒是巧得很。”那了一支群蓝的在手上把玩。
    萧玉娘会意,立时将那支赤金点翠簪子给她戴在头上。
    萧玉娘又去打开另外一只匣子,先见里头是卷着的羊皮一般的卷轴,打开了,却见里面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牡丹图,从花瓣到枝叶蔓茎,俱是用翠羽点缀而成,惊叹之下,便又呈给萧太后看。
    萧太后今次丢开了鱼竿,细细拿着手去看那画,口中也是惊叹连连,半响问:“南边还在修路吗?”
    骆得意赶紧道:“正在修路,岭南地方上的官宦已经自发地修路了。”
    萧太后道了一声赏,令人领着骆得意去领赏,口中含着一枚才送来的冰沁荔枝,一只手勾勒着画上牡丹花瓣,沉吟道:“朝中老臣还是不肯向岭南修路?”
    “是,老臣说,岭南乃是穷山恶水,况且又有险山峻岭,若修路必是件劳民伤财的事,不值当如此。”萧玉娘托着五彩珐琅小茶盅接过萧太后口中的荔枝核。
    萧太后冷笑道:“南边运来了这么些东西,他们还口口声声穷山恶水?据哀家看,是他们老到懒得动弹了,才固步自封。”
    “太后的意思,是怜悯老臣体弱,令他们回家荣养?”萧玉娘眸子一动,萧太后要修路的心思已经十分明了了,那几个闹着不肯修路的,只能提前告老还乡了。
    “嗯。”
    “臣明白了。”萧玉娘立时向外退去,斟酌着如何不动声色地叫老臣们自己告老还乡,只是,没了阻挠太后的老臣,道路畅通了,那“夏县”“夏丞”兄弟二人该何去何从?


☆、第70章
    还有;赛姨这名字;到底是怎么回事?萧玉娘不由地为岭南的那群人一叹;回到她如今的“衙门”里呆坐了半日;便叫人给那几个古板的老臣降下赏赐。
    这赏赐里大有文章;若是吃不得人参的,便有意送人参;吃不得鹅肉的,偏偏要送鹅肉。
    如此这般;不过须臾几日,老臣们人人自危,虽不见朝堂上有什么动静;却也被儿孙劝说着识时务地送上告老的折子。
    萧太后自然是准了;且准了之后,立时提出向岭南修路一事,发话之后,不过两日户部、工部便联手呈上了折子。
    萧太后瞧见折子里写着的花费、人手,也不由地在心里打起鼓来,这些银子、劳力派遣过去,若是在岭南那地上修不成路,这可怎么着?犹豫再三,终于拿出当年与士族为敌的决心,下了旨意,工部、户部联手派人先去岭南探路,待一年后,正式修路。
    这旨意下来,要服徭役的劳力,并不肯背井离乡的工部、户部官宦无不在心里唾骂夏县、夏丞兄弟,知道这二人真实身份的,只觉祸害到了哪里都不叫人省心;不知道这二人身份的,心里骂的话越发没个遮拦。
    于 是有心人一番运筹帷幄,竟将平衍刺史夏老爷荐去带人修路——毕竟传说岭南那边野兽出没、瘴气弥漫、毒藤遍地、匪类成群,不曾去过的人,皆以为要向那边修 路,不亚于天方夜谭。将这差事推给夏刺史,待修路不成,就叫夏刺史自食其果——谁叫他最先跟秦太傅张罗着将岭南的佳果弄到长安来的呢!那秦太傅一把年纪, 又深得萧太后器重,没人敢动他,便只能动了势单力薄的夏刺史。
    于是夏刺史升了一级,成了工部尚书,领了圣命之后,便带着工部的官员,离开富硕的江南道,向岭南去探路,路上少不得要带了上百官差,以防山贼。
    谁知进了五岭之南,夏尚书着人略打听打听,就听说岭南地面上,以夏县这支土匪最令人闻风丧胆,哭笑不得下,只得叫人去给甘从汝送信,令他过来保驾护航。
    等了足足有三个月,才见甘从汝带着一群彪悍的属下过来,见甘从汝晒得黝黑,与在长安时那白脸后生的模样迥然不同,夏尚书忙上前两步,见他要下跪见礼,忙拦住他,又叫自己的一干属下来见过甘从汝。
    这群工部官员一眼认出这夏县就是甘从汝,心里慌得不行,又琢磨着怎没人弹劾他没去宓县做县丞?又琢磨着这祸害千万不要祸害了他们才好。
    “岳父,眼瞅着快过年了,快随着我回去过年,待年后再说吧。这边的山势地形,我们的人已经摸索得差不离了。”甘从汝爽朗地笑,见自己瞥一眼那群官员,众人便打个哆嗦,心下得意,护着夏尚书叫他上了轿子,就叫人抬着夏尚书在这陡峭的山岭间行走。
    夏尚书人在轿子也不得安心,身子随着轿子微微倾斜,从敞开的帘子向外望去,见甘从汝一群人骑着马如履平地,心知佩服,待过了这地,便坚持下轿子随着甘从汝等人一起骑马,在马上就问甘从汝骆氏、夏芳菲、赛姨、恭郎如何,得知众人一切都好,便又问此地的风俗。
    一路果然瞧见有野兽出没,险象丛生地走了两个多月,路上有数人受伤,不但是旁人,就连夏尚书也不禁灰了心,再看路上借住的官府衙门哪怕是衙门里的老爷强撑门面呢,也显得寒酸得很。
    奈 何众人畏惧甘从汝,没人敢将心里想着那句“何必要修路”说出口来。在赶路中将新年过去了,临近东南一带,众人忽地见如进了“世外桃源”一般,原本崎岖的山 路豁然开朗了,道路虽不甚畅通,却也没妨碍他们赶路;原本一连几天见不到一个生人,如今望见了一处处山村。再向前,人口越发密集,才出了春就望见山花朵 朵。
    待到了游人往来如织的地面上,不用甘从汝说,众人已经知道此处大抵就是夏县、夏丞兄弟二人的“山头”了,远远地望见秦天佑抱着个小儿随着另一个俊秀男子过来,众人不禁心中一喜——毕竟秦天佑是个好说话的人。
    “爹爹。”坐在秦天佑臂膀中的赛姨远远地就冲甘从汝招手,待秦天佑放她下来后,拔腿就向甘从汝的马跑来。
    甘从汝忙下了马,迎上去将她抱住,很是得意地抱着女儿给夏尚书看,“岳父,这是赛姨,赛姨快喊祖父。”
    “祖父。”赛姨好奇地望着夏尚书。
    夏 尚书喉咙了哽了一下,只见赛姨脸庞生得极肖甘从汝,只一双眼睛还有些夏芳菲的模子,这会子四岁多的女孩儿,穿着一身大红的棉袄、梳着两个朝天辫,怎么瞧 着,除了脸庞都不像是个大家闺秀,“……好孩子。”伸手将赛姨接过抱在怀中,又低声问甘从汝,“你岳母不管事?”以骆氏的性子,哪怕是穷山恶水,都要将赛 姨收拾的整整齐齐的。
    甘从汝不解夏尚书为何问这句,忙道:“岳母如今做了‘学政’,管着男男女女两三百人呢。”
    夏尚书越发诧异了,又觉到了家中就明白了,于是搂着赛姨问她:“恭郎做什么呢?”
    “哄娘玩呢。”
    “……那你娘呢?”
    赛姨睁大眼睛道:“自然是被恭郎哄着玩呢。”
    “咳,这是夏丞。”秦天佑见夏尚书只顾着逗赛姨说话,赶紧领着项二郎上去。
    项二郎含笑见过夏尚书,又将其他人等一一见过。
    众官员心道这人不是霁王吗?觉得像,又不敢说出来,一路随着夏尚书、甘从汝等向前去,待进了一所挂着“霁王府”牌子的大宅,个个脸色煞白,心道这霁王还当真是不遮不掩。
    秦天佑、项二郎带着其他人等去说话,甘从汝立时领着夏尚书去见夏芳菲、骆氏。
    夏芳菲抱着恭郎早在院门前等着,见了夏尚书,笑道:“父亲一路辛苦了。”
    夏尚书也抱不动赛姨了,忙将她放下,又去看恭郎,见这恭郎两眼水汪汪地看他,忙道:“可怜见的,这是在哪里受了委屈?”
    “哪里是受了委屈,打了四娘的淳哥儿后抢着先哭了一嗓子,吓得人家淳哥儿都不敢哭出来。”夏芳菲作势拿着手在恭郎屁股上一拍。
    甘从汝不赞同道:“他们家孩子就是有些娇气。”从夏芳菲手上接过恭郎,又见赛姨闹着叫他抱,只得两个都抱在怀中。
    夏尚书见他们夫妇和睦的很,心下甚慰,远远地望见骆氏慢悠悠地过来了,便也静静地等她。
    骆 氏心知夏尚书今日过来,可她以为输人不输仗,这么些日子夏尚书不叫人来接她,叫她的脸面没地放;如今夏尚书来了,自己必要做出并不急着回去的模样,以免叫 夏尚书看轻,于是走近了,便笑盈盈地指着身后绣嬷嬷捧着的书本子道:“今儿个考校学生们的功课,来迟一步,老爷莫怪。”
    夏尚书笑道:“你能在这边自得其乐,我也放心了。”接过恭郎,一径地向内去。
    骆氏一噎,须臾又想自己原本就巴不得留在这边呢。
    也随着向房里去,瞧见一桌子宴席已经摆下了,就去伺候夏尚书洗手洗脸。
    夏尚书心知骆氏此人对家中一干庶出子女的亲事漠不关心,也不费心告诉她家中情况,洗手洗脸后坐下,又见甘从汝换了衣裳也在方桌边坐下,就道:“我瞧着你们这边也不很穷。”
    “这是有路了才好一些,昔日没有路,这边的姑娘们连双鞋子都没有呢。赛姨,给你祖父倒酒。”甘从汝大刀阔斧地坐着,指使赛姨办事。
    赛姨清脆地答应一声,立时提着酒壶给夏尚书斟酒。
    骆氏在一边揽着恭郎陪坐,夏芳菲坐在挨着里间门的椅子上嗑瓜子,因看夏尚书蹙眉,就问:“父亲是想着修路的事?”
    “我是在想着修了路,你们怎么着?有道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修了路,你们就惨了。”夏尚书抿着酒水,至今还没抱上孙子,如今被赛姨、恭郎围着,心中越发担忧。
    夏芳菲嗑着瓜子道:“我们的船去南洋那边试水去了。”
    夏尚书咳嗽一声,忙放下酒杯,“你们想去那边?”
    甘从汝拿着手指沾了酒水在桌子上一划拉,“岭南道极南的地方有个琼州,与这边隔着一方水,实在不行,就去那边住着。”
    “那 里越发住不得人了。”夏尚书连连摆手,低声道:“皇子都生下三个了,皇上还不曾亲政,据我说,皇上这辈子想亲政也难了。只是咱们做臣子的,万万不可学了那 些轻狂的人在太后、皇上、皇子身上押宝,还是只管着尽忠吧。”沉吟再三,又道:“那琼州岛上药材繁多,借口替太后、皇上寻访珍稀药材,派了了过去安营扎 寨,却也不失是良策。只可惜,赛姨、恭郎两个,比不得旁人家的孩子那么养尊处优了。”
    骆氏笑道:“老爷又说这个,贵人贵在风骨,又不是贵在穿着打扮上。况且你看赛姨何曾缺过什么东西?”她也瞧不上夏芳菲养女儿的散漫态度,但更容不得夏刺史才来了没多大会子,就在这边挑三拣四。
    夏刺史一怔,又看赛姨指挥着还不知道听不听得懂人话的恭郎给他敬酒,笑了一笑,也不再提这话。
    正说话间,秦天佑、项二郎便过来了,夏芳菲叫人添置了酒杯、碗筷,就与骆氏领着赛姨、恭郎去里间坐着玩笑。
    夏刺史听着秦天佑、项二郎都想去琼州,便与他们商议了一通如何不着痕迹地悄悄迁去岭南道最南的岛上,到了天蒙蒙黑,才去见随着他来的一干属下。
    “尚书大人怎不早说那夏丞就是霁王殿下?”属下们将夏刺史团团围住,都唯恐被霁王连累了——谁不知道那霁王是被流放过来的,如今他那般嚣张自在,传到太后耳朵里,太后能放心?
    夏 刺史冷笑道:“太后岂会不知道此事?太后给夏县、夏丞兄弟的赏赐就有一堆了,她老人家会比不得你们消息灵通?”到底心知这些随着他来的人,都是上头没人消 息不同才会打发来岭南,心里也可怜众人一路跋山涉水过来,又安抚道:“太后如今要修路,乃是因终于明白这地面上的好东西数不胜数;至于夏家兄弟,你们只装 作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就是。修好了路,咱们只管领赏,旁的事一概不管。”
    众人都知道甘从汝之妻就是夏刺史之女,不敢当着夏刺史的面再叽叽咕咕,又见在长安时候只见过不曾尝过的佳果在此地应有尽有,便一边暗暗疏远霁王府众人,一边敞开了吃本地的佳肴。
    略歇了两月,甘从汝便熟门熟路地领着夏刺史一群人拿着图纸去看山路,一路上有夏县的名头震着,也没几个不要命的敢主动来招惹,甚至有几个山头,昔日因隔着千山万水不能见到夏县面的,此时见夏县自己送上门来,便收拾了包袱主动投诚。
    夏刺史也略有些年纪,不习惯这边的水土,病了一场,待病好后,见甘从汝已经带着他的人,将早先探过的山路又核查一番,甚至将草图送上,连连感慨道:“亏得寻了你这么个女婿,不然来这么一遭,就要了我的老命了。”
    甘从汝无父无母,见夏刺史这样称赞他,心里也觉熨帖,又领着人抬着轿子,将夏刺史一群人送出了五岭之南。
    夏刺史再回长安时,又到了一年五月,将所测山势地形整理成册呈给萧太后。
    萧太后望见册子久久不言语,夏刺史原当萧太后见了册子就会立时发话令人修路,此时不见她有动静,心里纳罕得很,待回到家中,稍事休息后,便换了一身便服,悄悄地向秦太傅家去。
    秦太傅问得秦天佑尚未娶妻,心里暗骂他不孝,须臾又知道秦天佑为的是什么缘故,于是有意叫人传话给骆得意,“告诉骆大郎,叫他再随船去南边送货,就叫他告诉那边人,就说,萧玉娘已经入了后宫,做了妃嫔了。”
    夏刺史心知秦太傅的良苦用心,拱手郑重求教道:“下臣离开长安时,太后还是恨不得立时修路模样,怎地如今又闭口不提了呢?我见她看岭南地势图的时候,也是面无喜色,反复对此事漠不关心模样。”
    秦太傅连连摇头,指着大明宫方向道:“太后想要登基了。”
    “怎会这样?”夏刺史吓得咬到了舌头,垂帘听政二十几年已经不该,怎地又要登基了?那皇上禅位后,又该何去何从?
    “她 要登基了,若修路,一则大兴徭役,有损英名;二则兵中士卒去了岭南大半,若天下叛军涌出,她便没了兵力压制;三则,国库丰盈,她登基时才好看,若是国库空 了,旁人攻讦起来,她如何应对?”秦太傅摇头顿足,也觉萧太后要登基,实在是不伦不类,“太后要登基的唯一好处,大抵就是要大赦天下,如此,二郎、五郎的 罪名也就没了。”
    夏刺史自嘲地道:“下臣跋山涉水,一路险象丛生,险些将这条贱命丢在了岭南,如今,竟然是……”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盘腿坐在秦太傅面前,摇头叹息了半日,忙又问:“既然太傅已经知道了,可有法子拦住太后?”
    秦太傅摇头,苦笑道:“若有法子,也不至于叫太后垂帘听政了二十几年。”萧太后勉强也算是“明君”,奈何是个女子,昔日垂帘听政就罢了,如今叫他对个女帝三跪九叩地三呼万岁,他哪里肯,于是又道:“我决心告老还乡了。”
    夏 刺史心中也有此意,但须臾又刹住这心思,“太傅万万不可,若在太后登基之前告老,岂不是昭告天下人太傅不服太后?下臣虽知道太傅的苦心,但为了子孙也不该 如此意气用事。毕竟孩子们在岭南做下的事,若说功劳,那功劳自是奇高无比,比一干只知道歌功颂德的臣子还要对国有用;可若说罪名,那罪名也不少,随手抓 来,哪一条不是要命的?”
    秦太傅原本已经将折子准备好了,料到那萧太后不敢对他这老臣怎样,此时听夏刺史的话,又觉他的话在理, 心思一转,就道:“既然如此,不如老臣就得个拥护女帝的骂名,豁出去,叫孩子们领了圣旨,光明正大地在岭南做了那不伦不类的行当吧。”于是叫夏刺史给他铺 纸研墨,也上了一本为夏太后歌功颂德的奏章。
    萧太后人在宫中,见到这奏章意外得很,与萧玉娘姑侄商议一通,并不叫旁人知道这奏章,在朝堂上对此事只字不提,只暗暗部署自己登基一事。
    万事俱备后,萧太后令萧玉娘去与皇帝说话。
    萧玉娘捧着禅位的诏书进了皇帝寝宫,并未见到皇帝的面,先见到皇帝亲笔所写的退位诏书,心里起起伏伏,便拿了诏书去给萧太后看。
    萧太后望见诏书上,皇帝写着自请退位后,去岭南做了岭南王,怔愣了许久,便问萧玉娘:“天下这么大,他为什么要去岭南?”
    “怕是瞧着岭南地面上的二郎、五郎自在得很,心生艳羡吧。臣见皇上的寝宫里,摆满了岭南的东西,想来皇上对岭南向往已久了。”萧玉娘道。
    “……传哀家旨意,大赦天下,叫二郎、五郎都回长安,然后再带着皇上回岭南。”萧太后斟酌许久,决心遂了皇上的意思。
    萧玉娘一怔,只觉甘从汝回来了,秦天佑必定也会回来;如今秦太傅虽明面上还是反太后的首领,私底下却已经向太后投诚,秦太傅兴许会答应她与秦天佑的亲事也不一定。心中忽悲忽喜,忙奉命发下大赦天下的圣旨,又特意令亲信萧生坐船去告诉甘从汝、项二郎、秦天佑这事。
    那 萧生在海上颠簸得一身骨头都快散了架,上了岸随着人向霁王府去,临近霁王府,却瞧见四处敲锣打鼓,满大街的小儿拍手笑着四处去领果子吃,心中纳闷,疑心是 此地的什么节庆,待望见秦天佑笑容满面地骑着高头大马,胸前戴着红花地领着一队送嫁的队伍过来,不由地慌张地心道:秦公子娶妻了,他们家玉娘该怎么办?忙 拉了身边人问:“这秦公子娶的是谁?”岭南地面上,还有身份跟秦天佑匹配的女子?
    那看热闹的见萧生不是本地人,就笑道:“秦公子说既然要在本地生根,就该去娶个百越女子,这位是俚越族酋长的女儿,你瞧送嫁的队伍里,附近的百越人都过来了。”
    萧生心一跳,心道秦天佑这岂不是在和亲吗?心慌着要拦下秦天佑,偏又见甘从汝向这边来,想着甘从汝与萧玉娘姐弟情深,立时也冲着甘从汝去,见了甘从汝就在锣鼓惊天中道:“五郎,玉娘还在长安等着秦公子呢。你快将秦公子拦下来!不能叫秦公子为和亲娶个异族女子。”
    甘从汝一愣,问道:“玉娘不是进后宫做了妃嫔吗?”
    萧生诧异道:“五郎从哪里听来的这糊涂话?太后要登基,大赦天下,如今请你跟二郎回去呢。”眼瞅着秦天佑已经领着人进了霁王府,连连催促甘从汝快去将秦天佑叫回来。
    “叫 你大爷!如今在人家百越人地面上,接了人来不拜堂,你想叫我们死无全尸!”甘从汝压抑着怒气,见着萧生是在长安城里肆无忌惮惯了,又素日里看不上异族人, 才轻飘飘地说出这话来,唯恐萧生闹出什么事来不好收场,赶紧叫人堵住萧生的嘴,将他们一群人悄悄地拖出人群,又见百越众首领拱手过来,忙拱着手迎了上去。


☆、第71章 长安日月
    甘从汝憋着话不说;与项二郎一起招待百越首领,眼瞅着秦天佑与俚越族酋长之女兰铃拜堂进了洞房,因他不饮酒,就叫项二郎陪着个个自称千杯不醉的百越人喝酒去;自己带着张信之、杨念之两个去了霁王府养着各色猛兽的屋子里,见那萧生还要挣扎,叫张信之替他解开绳子。
    萧生听隔壁传来不知什么动物的低吼声,也不敢乱动,只是跪在地上求甘从汝:“殿下,您跟玉娘自来是姐弟情深;你快去劝劝秦公子吧;玉娘还在长安城里等他呢。”
    甘从汝已经明白骆得意早先传来的话;必定是秦太傅有意为之,叫张信之扶着萧生站起来,背着两只手,先觉萧玉娘可怜得很,随后又想秦天佑不也没怪过萧玉娘出卖秦太傅吗?口中道:“这些糊涂话你别再说了,如今人已经入了洞房。”
    “……叫那外族的女子做了妾就是,秦太傅怎肯要个异族的女子做儿媳妇?”萧生以为秦太傅连德容兼备的萧玉娘都看不上,更不会看上一个外族的女子。
    甘从汝冷笑道:“若是知道他儿子活在别人地盘上,秦太傅哪里还会不肯?我且问你,太后要登基,这是怎么回事?——太后登基了,皇上呢?莫非要去做太子不成?”
    萧生立时道:“皇上已经写了禅位的诏书,且太后已经许了皇上做了岭南王。今次小的来,就是抢先跟秦公子、五郎、二郎说,叫你们收拾了速速回京,太后大赦天下呢,你们的事都不是事了。待你们从长安回来,正好将皇上也带来。”
    “……就算是岭南王,王府呢?”甘从汝见萧太后是真的不肯修路了,不觉失望起来,只觉萧太后若是肯修路,必将是空前绝后的英明太后;此时,勉强算过不功不过的女帝罢了。
    萧生踌躇道:“哪里还有什么王府?皇上那样的身份,留在长安城里,便是他安分守己,旁人也不肯安分守己,如此,他宁肯将自己流放到岭南来。五郎,玉娘她心里也苦着呢,她……”
    “行了行了,你道我不苦?天佑不苦?各人选的路各人走罢了。”甘从汝唯恐箫生出去嘟嚷些蛮夷、做妾等话,搅黄了秦天佑的大喜之日,依旧叫人关住萧生,另叫人送了酒菜给他。
    到底是与萧玉娘“相依为命”“志同道合”多年,甘从汝心里惦记着这事,也不免有些恍恍惚惚,陪着项二郎叫百越人宾至如归地来了又去,才背着人单独将萧生的话说给项二郎听。
    项二郎昔日也与萧玉娘有过几面之缘,只是打心底里,也不肯看见女人插手政事,于是不似甘从汝那般感慨颇多,只是意气用事地道:“五郎爱回就回吧,我是不肯回去的。看见我们项家的江山落到萧家人,还是萧家女人手上,我宁可一头撞死在这里。”
    “何苦呢?太后也就只差一个名头罢了。若是当真有志气,昔日怎不见你带着人不许她垂帘听政?”甘从汝道。
    项二郎默不作声,良久听见他儿子淳哥儿点了点头,来来回回思量了半日,又问:“太后是将咱们哄回去处置,还是当真要大赦天下?”
    “自然是当真大赦了。旁人都罢了,唯有你是项家子孙,太后为向天下人显示仁慈,也不会对你怎样。况且,皇上也要来做岭南王呢。”
    项二郎嗤笑一声,“若是那小子来了,我便一日照着三顿揍他,问他到底是如何将我们项家的江山弄丢的。”
    甘从汝冷笑道:“若是他做过一日的真正的皇帝,你便是打死他,我也不拦着。可想来他这辈子,也只有禅位那天有个皇帝样了。你何苦再去落井下石?况且,”忽地促狭地一笑,“人家未必不是惦记着风趣有胆识又生得修理过人的四娘才肯来的呢。”
    项二郎一怔,嘴上笑骂了一句“就会胡吣。”心有戚戚焉,一时也难将对萧太后的憎恶转嫁到皇帝头上,叹道:“许久没叫叫他一声漱郎了。”
    二人说罢了话,各自回房去,少不得各自将话说给夏芳菲、廖四娘听。
    夏芳菲、廖四娘对萧玉娘、秦天佑的事也就罢了,并不多加议论,只是对那皇帝颇多怜悯。
    次日,众人齐聚在秦天佑院子正堂里,各自揣着心事笑盈盈地看着秦天佑引着新娘子兰铃出来。
    只见那新娘子并不怕生,才十四岁的人十分依赖地挽着秦天佑的手,一双杏眼十分好奇地望着夏芳菲、廖四娘。
    夏芳菲战战兢兢地去看秦天佑。
    那秦天佑不惯被个女子这样挽着,又心疼她年少离开族人嫁与他为妻,又因新婚不觉想起萧玉娘,心中百味杂陈下,面上也是喜忧参半。
    “这是五郎,也就是夏县;这是二郎,也就是夏丞兄弟。这位是五郎的内人七娘,这位是二郎的内人,四娘。”秦天佑有些干巴巴地介绍着,因骆氏不曾来,没个长辈,又怕兰铃累着,就也领着她坐下。
    兰铃坐下后,因觉夏芳菲、廖四娘的首饰新鲜得很,就笑道:“你们这首饰漂亮得很,果然与我们的不一样。”
    “你要不要瞧瞧我们是如何打造首饰的?我给你准备了两件新衣裳,如今看你的身量,那衣裳该改一改,你随着我去试试吧。”夏芳菲心知有些事甘从汝、项二郎要说给秦天佑听,起身挽着兰铃的臂腕。
    廖四娘立时道:“你起来后喝过红枣汤没有?”
    兰铃摇了摇头。
    廖四娘笑道:“料到你们没这个习俗,亏得我准备了。你如今还小,不仔细保养可不行。”
    二人说着,就挽着兰铃向外去。
    那兰铃本是好客之人,又早听说过秦天佑与甘从汝、项二郎亲如兄弟,不疑有他,便也道:“我也准备了我们的首饰衣裳要送给你们呢。”说着,就随着她们二人出去了。
    秦天佑咳嗽一声,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天下的女儿家见了面提起衣裳首饰,总有说不完的话。”
    “是,是。”甘从汝、项二郎互相看了看,最后甘从汝不得不开口对秦天佑道:“其实,玉娘没入后宫做妃嫔。”
    秦天佑一愣,良久说不出来,只是握着自己的手看,半天道:“如此,就是我负了她。”
    项二郎最怕的就是秦天佑忽然失心疯一般闹着休妻,见他虽伤感,却也只是一句负了萧玉娘,心知秦天佑以大局为重,不会为难才嫁来的兰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