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酒娘子-七星草-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辣的酒才是男人喝的酒。
“娘,这酒适合女子喝,以后您每天喝一点,睡眠好,还可以美容养颜。”杜九妹笑道,娘亲的年纪喝点酒正好,不仅可以美容,也可以助睡眠。
杨氏是大人,一家之长,想得更多一些,摇摇头道:“明日正好去县城,把这酒送点给安大娘,谢谢她。”
杜九妹眼睛一亮,但愿那俺大娘是个识货的,建议道:“娘,这个坛子不好看,我们家里还有个小一点的酒坛子。还有啊,这酒里面有渣子,找个纱布过滤一下,送礼更好看一些。”
杨氏深以为然,摸摸杜九妹的脑袋:“我们小九儿就是聪明,趁着桃花还没有落,弄一些桃花回家再做一些桃花酿。明日去县城,我们买两坛酒放在家里。即使不喝,也好好存起来,等你们出嫁,娶媳妇可以用来做嫁妆和聘礼的。”
当地的确有这种习俗,很钱人家在家里孩子一出生就会埋下十八坛酒,等到成亲之日挖出来,当做聘礼,或者嫁妆,都是非常体面的东西。
上流社会流行,下面的普通百姓也有模学样,即使没有余钱,也会买上几坛酒埋起来,过个三两年挖出来应个景儿。
第二十八章 进入桃花源
杨氏从针线筐里找出一块纱布,过滤掉里面的杂质,装进一个小酒坛子内,估计有二斤酒,剩下一些被杨氏收好,放在阴凉的地方,等到家里有客人了再拿出来宴客。
这么好的东西,杨氏才舍不得留下来自己喝。
翌日一早,杨氏带着已经完成的绣活,杜五郎背着竹篓一起去县城。带着五郎去,一来是为了路上有个伴儿,二来就是为了避免被人说闲话,现在的杨氏是个寡妇,出门尤其要多加注意。
娘亲,哥哥不在家,杜八郎不安分了,想出去玩,但又怕七姐担心,眼珠子滴溜溜转动,凑到姐姐面前道:“七姐,我们在家里没事儿,我们去山谷里采桃花吧,再不去,桃花要谢了。”
杜七妹见杜八郎不安分,为难道:“可是娘说了,不让我们到处乱跑。那山谷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万一迷路了或是遇到豺狼虎豹,那我们可就回不来了。”
杜七妹坚持,不愿意出去,山上危险。
杜九妹也想去外面走走,摇着杜七妹的胳膊道:“七姐,八哥说不远,很近的。”
“是吗?”杜七妹不相信。
“是的,七姐,不到一刻钟,就到了,特别近。我在里面玩了很长时间,根本没有什么豺狼虎豹。”杜八郎保证,本来就不愿,只是入口处有茂密树枝遮挡,传过去过了一个小山洞,就可以进去了,里面处处桃花树。
既然这么近,想必不会有什么危险。正好家里的野菜吃完了,去挖点回来。
“好吧,我去收拾一下。”杜七妹想着既然去摘桃花瓣,摇下来就好,没必要折断树枝。到了屋里,拿了一块干净的粗布。
杜七妹背着竹篓,杜八郎,杜九妹则是拎着篮子,锁好门。对于能跟着哥哥姐姐上山,杜九妹非常兴奋,想去看看古代的山林又什么特别之处。
杜八郎性子活络,到了外面犹如脱缰的小野马一样,欢快地在前面蹦蹦跳跳,享受春日的大好时光。
杜九妹偶尔闭上眼睛,大口呼吸混着泥土,青草味道的空气,仿佛整个身子都可以舒展开来,拥抱这个大自然。
经过快一个月的调养,杨氏等几人面色白皙了一些,因为吃得饱,气色也好,杜九妹干瘪的小脸上长了肉,杜八郎的个子长高了一些。
杜七妹气喘吁吁追着杜八郎,担心一眨眼这小子跑得不见踪影了,喊道:“你个臭小子跑慢点,不听话,以后你再也不要上山了。”
杜八郎意犹未尽,不过为了以后的福利,只得慢下脚步,等着姐姐妹妹。杜八郎这人是调皮,但是同样也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
追上杜八郎,杜七妹气喘吁吁,擦擦脑门子上的细密的汗水问道:“还有多远啊?”若是还没到,她准备回去了。
杜八郎指着不远处一颗歪脖子树,道:“七姐,就在那棵歪脖子树后面。”
杜七妹,杜九妹抬头看看,就在眼前不远处,那可是一团茂密的树枝啊,反问道:“八哥,那里没路啊,你确定是那里?”
“正因为没有路,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啊。快点吧,扒开树丛,后面就有个洞口,我们进去就到山谷了。”杜八郎说完,一马当先跑到树丛旁边,扒开树丛,率先挤了进去。
杜七妹先让小妹在前面,她在后面。
费了一阵功夫终于穿过树木丛,的确看到一个黑乎乎的山洞。杜七妹有点害怕,但还没来得急喊,杜八郎那个皮小子已经冲进了山洞里。
即使害怕,杜七妹也不能退缩,领着杜九妹的手,小心翼翼往里走。好在是白天,山洞里虽然很黑,但并没有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才不过半刻钟的功夫,就感觉到不远处有处亮光,以及杜八郎跳脱的身影。
担心和杜八郎会出事儿,杜七妹轻声道:“小九儿,我们走快点,追上你八哥。”
“放心吧,七姐姐,我跑得很快的。”杜九妹保证道,迫切想去看看山洞后面是什么样子?仿佛那是一个世外桃源一样,是另一个世界!
杜八郎消失在洞口,杜七妹,杜九妹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一出洞口,眼前的景象让杜七妹目瞪口呆,天哪,这里一片桃花,她长这么大,没有看到如此美丽的画面。
看着犹如一片粉红色花海的桃花林,耳边传来哗啦啦的小溪流水声,杜九妹突然想起了陶渊明写的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里的描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树上的桃花随风摇曳,草地上落了很多桃花瓣。空气中的芬芳,甜滋滋的,像是空气中也加了糖一般。置身于桃花林中,天地间的时间好像停止了,只有大自然中桃花簌簌落地的声音。
“七姐,小九儿,快过来啊,你们不是要桃花瓣嘛?”杜八郎在不远处用力挥挥手,提醒两个已经被这片美丽桃花林迷晕的姐姐妹妹。他第一次进来的时候,也是这样,傻呆呆的。
杜七妹这才慢慢缓过神来,赶紧拿出背篓里的干净粗布,道:“小九儿,我们找一颗大的桃树,铺上布,收集桃花瓣。”
“嗯!”杜九妹扯着粗布的四角,找到一个大桃树铺在下面,四角用小石头压住。
“七姐,这里好美哦。”杜九妹漫步在落英缤纷的桃花林里,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桃花仙子一般,四周围绕着桃花瓣。
杜七妹从来没有看到这么美丽的桃花林,点点头道:“是啊,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既然知道了这个地方,以后我们经常过来。”只要是女孩子,就会喜欢如此美丽的花海。
可就在杜九妹欣赏眼前风光之时,突然听到杜八郎“哎呦”一声大喊,吓了一跳,以为杜八郎遇到豺狼虎豹,杜七妹从背篓里拿出一把镰刀,道:“小九儿,你在我后面,不要乱跑。”
杜七妹是姐姐,不管前面有什么危险,她都会保护弱小的妹妹。
第二十九章 桃花源里的箫声
杜九妹跟着杜七妹,循着声音,找到了杜八郎,原来是这小子掉进一个两人高的洞口里,像是陷阱一样。好在里面没有木刺等危险的东西,只不过摔了一跤。
“让你乱跑,吃亏了吧。”杜七妹瞪了杜八郎一眼,找了一根棍子,拉杜八郎上来。吓死她了,万一弟弟出事,她怎么跟娘亲交代啊!
杜八郎也知道自己理亏,不敢像刚才那样调皮了,讪讪道:“嘿嘿,刚才没注意看路。”
杜八郎从陷阱里上来之后,便老实跟在杜七妹的身边,不再乱跑了。若是敢乱跑,好脾气的七姐绝对会揍他一顿。
就在这时,随着花瓣纷纷飘落中,一阵悠扬的箫声由远而近。姐弟三个面面相觑,杜七妹胆子小,道:“我们还是早点收集好花瓣,赶紧回家吧。”
杜九妹则是对吹箫的人好奇,往远处张望,没有找到人,可箫声依旧,余音袅袅,和眼前的桃花纷飞的场景无比贴合。
“小九儿,别看了,赶紧走。”杜七妹拉着杜九妹就往回走,可刚转身,面前却多了两个彪形大汉,手中握着大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点点冰冷的寒光。
杜七妹,杜八郎吓得面色苍白,瑟瑟发抖,豺狼虎豹没有遇上,却遇到了大人物。冲撞了贵人,会丢掉小命的。
杜九妹躲在哥哥姐姐身后,仔细看了眼前的两人,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从穿着来看,绝对不是村子里的人,可她来到异世,没有出村子,根本不可能在外面见过这些人。
突然,杜九妹眼睛一亮,这不是乔迁温锅那日,她和八哥给爷爷奶奶送肉,回来的路上遇到的一队人嘛?
当时那辆富贵逼人的马车,给杜九妹留下深刻印象,对了,还有马车里那个面色苍白的小男孩。
杜九妹扭头,看向身后,好像的确是个小孩子。
杜七妹,杜八郎赶紧跪下,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我们无意中闯入这里,不知道这里有人。”
杜九妹见哥哥姐姐跪下了,她一个人站着是不是不好啊,刚想跪下,就听到后面传来“咳咳咳”几声咳嗽,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阮大,阮二,回来吧。”一个小孩声音传来,可能是经常咳嗽,声音有点嘶哑低沉。
“公子,万一是……”其中一名大汉不放心,不愿意放过杜九妹等人。
“咳咳咳!”小男孩摇摇头,不希望要了这三个人的命。那些人即使想要他的命,但也不会派这三个不会武功的小孩过来刺杀他。
“哼!”刚才说话的男子瞪了杜九妹三人一眼,收起手中的大刀,算他们走远,也就是小主子慈善!
杜九妹扭头,看到十米开外的锦衣华服小男孩,道:“多谢公子。这里的桃花林很美,并没有故意硬闯之一。我们家就住在山下,是杜家村的农户。”
“嗯!”小男孩点头低声道,“走吧。”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杜七妹颤抖着声音,连连感谢,以后再也不来了,太吓人了。
杜八郎现在老实了,不敢调皮,乖乖跟在后面。
杜九妹跟着杜七妹,杜八郎往山洞口走去,临走之时,不忘扭头看向那个生病的小男孩,剑眉星目,苍白的脸上些许不健康的青白之色,身体瘦弱,难得他还能吹奏出那么好听的箫声。
哎,可惜了,这么好看的小孩居然得了重病,她不是医生,无能为力。
之前铺在树下那块大大粗布上面已经落了一层厚厚的桃花瓣,杜九妹对着后面的大汉道:“我们见这里的桃花很香,很好看,想带一些桃花回去做桃花酿,可以吗?”
行事比人弱,杜九妹不得不低声下气。
阮大瞪眼刚要说话,后面的阮二,道:“大哥,既然这三人是下面村民的孩子,就不要为难她们了。”
“哼!”阮大一如既往霸道冷酷吊炸天啊。
阮二比较好说话,问道:“赶紧收集好,出去吧,以后不要轻易过来,也不要跟别人说这里。”
杜七妹,杜八郎虽然害怕,但也知道没有危险了,手脚麻利地收集好桃花,包在粗布里,放进竹篓。
杜九妹摆摆手,道:“我们绝对不说,也不会再过来。两位壮士,再见!”
杜七妹担心小妹冒犯贵人,赶紧拽着杜九妹进了山洞,希望早点出去,一刻也不想耽搁了。
阮二看着三人进了山洞,很是诧异,原来他们是从这里进来的啊,想看看外面连接什么地方,转头道:“大哥,你先回去吧,我跟着出去看看。”
“好,你跟着下去吧,早去早回。”阮大点头,这里有个山洞,最好查清楚为好。之前他们居然在山谷里转了好几遍,居然没有发现。
姐弟三人慌不择路,钻进山洞之后,不敢停留片刻。尤其是听到后面的有人追过来,更是吓得换身发抖,牙齿打架。
好在山洞不长,很快就出了山洞,穿过灌木丛。
杜九妹人小,不小心绊倒在地上,转头看向后面追上来的阮二,道:“你不说已经放过我们了吗?为什么还要追上来?”
阮二看了看四周,呵呵笑道:“原来是出口在这里啊!”
杜八郎鼓起勇气,结结巴巴道:“这是我无意中发现的,山脚下不远处就是我们的村子。我们不跟任何人说,你别杀我们好不好?”
阮二见三人小心谨慎的样子,起了逗弄知心,笑道:“你们做好了桃花酿,不要忘了给我送一坛在山洞口。有空的话,我会自己来拿的。”
一听阮二要喝酒,三个人都送了一口气,不怕对方有要求,就怕对方没要求,让他们提心吊胆。
杜九妹连忙道:“我们需要半个月才能娘好,到时候放在洞口,决不食言,但你们也不能来找我们麻烦。”
“好啊,一言为定。”阮二点头道,其实他真没想为难这三个小孩。
杜八郎挺起胸膛,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第三十章 承认错误
杜七妹不想多说,拉着弟弟妹妹,便往山下走。一路上不敢回头,一直到了山下家里,关上了门,才终于放下心来。
缓过来气儿,杜七妹伸手拧着杜八郎的耳朵,呵斥道:“你不是说里面没人吗?现在怎么有人了?”若那些人是坏人,估计他们三个都得死在那个无人知道山谷里。
“哎呦,哎呦,疼啊!”杜八郎苦着脸,连连求饶,“我也不知道啊!之前里面真的没人的。”
杜八郎没有说谎,上次真的没人啊,他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会出现在那里!
杜九妹见哥哥很惨,解释道:“七姐,这不怪八哥,这些人是最近才到那个山谷的。”的确怨不到杜八郎身上,毕竟之前她们谁都不知道那里有人。
“你怎么知道?”杜七妹,杜八郎同时问道,今天小九儿胆子很大,当着那些人,居然敢说话,胆子不仅不孝,反而很大嘛!
“八哥,难道你忘了那日温锅,我们给爷爷送肉,回来的时候遇到一队人。那些人穿的衣服和今天遇到的人穿的差不多。”杜九妹解释道,从刚才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些人并不是过来养病这么简单,想必还有更加复杂的事情。
杜八郎仔细回忆,恍然大悟,道:“还真是,我怎么没想起来呢!”当时吓得浑身发抖,满头是汗,大脑乱哄哄的,根本没法想起来半个月之前的事情。
“就算想起又怎么样,和我们没有交情,以后谁也不准去那里。”杜七妹交代,风景是很好看,但命更重要。
杜九妹挠挠头,为难道:“可是七姐,那人要……要我们的桃花酿怎么办?”
一想到这,杜七妹苦着脸道:“我怎么把这一茬忘了,那些人知道我们是杜家村的,若是食言了,找上门来,也是灾祸。等桃花酿做好了,我们送一坛在山洞口。”
“只能这样了。”杜九妹附和道,答应了对方,就要做到。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莫要得罪那个彪形大汉。
杜八郎从山上回来之后,知道自己闯祸了,不敢再出去玩,老实去写字。
晚上杨氏回来,喜气洋洋,本来只有二两四钱的银子,俺大娘很满意杨氏的绣活,给了多给了一钱银子,作为赏钱。
今日安大娘检查了杨氏的手,觉得可以做大一点的绣活,这次给的是一件嫁衣,杨氏要在一个月之内把花样全部绣在嫁衣上。只要做好这个,就有十两银子的工钱。
领到的工钱,杨氏从儿子后背的竹篓里拿出一个小酒坛子,道:“多谢安大娘照顾,我们乡下没有什么好东西。现在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家里做了点桃花酿,还请安大娘笑纳。”
安大娘本就喜欢杨氏勤快,见人家还送东西,好不好先不说,但有这片心意就算不错了。
“哎呦,那晚上回去我可得好好尝尝。”安大娘笑道,“好好做,以后日子会好的。”
这一件未完工的嫁衣,光料子钱,就不下三十两银子。安大娘交给杨氏,事先已经打听了杨氏的境况,自然知道了杨氏带着四个孩子从婆家单独出来过日子。只要那个厉害的婆婆不来捣乱,应该不会出事儿。
听到安大娘的话,杨氏感激道:“那都是安大娘的照顾。”
以前做一件嫁衣,才八两银子工钱,现在却给十两银子,可见安大娘有照顾她们娘几个的意思。
这份心意,杨氏记在心里。
安大娘心好,杨氏更要认真做绣活,回报对方。
手上有二两五钱银子,到了一家平日里买东西的杂货铺子买了五斤米,油盐酱醋。想到家里女儿要做桃花酿,买了两坛五斤重的酒,两斤糖。难得来一次镇上,当然没有忘记买家人都喜欢吃的大肉包子。
这次有了工钱,杨氏对未来充满希望,一口气买了十个大肉包子,割了二斤肉给孩子们解解馋。肥肉炼油,留着炒菜;瘦肉炖上干豆角或者干茄子,味道也非常不错。
今天买的东西有点多,好在娘俩都背着竹篓,分类分开,正好可以拿得下。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县城,比以前熟悉,交活买东西都很顺利,今天提前半个时辰到家。
晚上回来喝着稀粥,吃着大肉包子,日子如此美好。只是杜七妹食不下咽,像是有心事似的,不敢抬头看娘亲。
这些孩子都是杨氏肚子里出来的,一眼就看出杜七妹等人的异样,杨氏诧异,连忙问道:“七妹,你有心事?”
杜七妹听到娘亲叫她,吓得手中的大肉包子掉在桌子上,结结巴巴道:“没……没……”
杜九妹无语,这姐姐一点坏事都不能做,你看杜八郎那小子,吃得欢腾,早就把上午的惊心动魄扔到脑勺后了。
杨氏放下碗筷,问道:“七妹,你一定有事,说吧!”
杜七妹看看杜八郎,杜九妹,半个月之后要送一坛子桃花酿,娘也一定会知道这件事,还不如先说了,是打是骂,悉听尊便,总好过心里忐忑,日夜不宁好多了。
“娘,我们今天闯祸了。”杜七妹低着头,小声道。
杜八郎见七姐快要哭了,心里不忍,站起来道:“娘,是我惹祸了。”
杨氏一听,急切问道:“是不是你们奶1奶过来了?”
在杨氏的心里,村里的婆婆才是最吓人的。
“不是……”杜七妹轻声道,“是……是……”
杜九妹见哥哥姐姐害怕的样子,脖子一梗,道:“娘,还是我来说吧。今天我们想去山上采一些桃花瓣,跟着八哥去了一个山谷,在里面遇到了贵人,差点冲撞了贵人。好在那贵人,大人大量,不和我们计较,但要求我们必须在半个月之后送一坛桃花酿。”
杨氏一怔,虽然害怕,但听到人家不计较,才微微放心,道:“原来是这事儿啊,七妹,八郎你们也不知道有人在那。既然人家不计较,我也不怪罪你了,只是以后不要随意去山上了。”
第三十一章 疯长的西瓜秧
杜七妹愣住了,没想到娘亲居然不计较了,终于放下心来,捡起掉在桌上的包子,继续吃饭。
“娘,以后我再也不带弟弟妹妹去山上了。”杜七妹轻声道,原本还以为娘亲会打他们呢,没想到轻轻松松揭过去了。
杨氏见四个孩子乖巧,道:“你们听话,我就放心了。别的不求,为娘只求你们平平安安的。”
杜五郎一直没有说话,闷头吃饭,见娘亲说完了,小声道:“娘,今天我在县城看到大伯了。”
杜五郎所说的大伯就是杜大海,杜大山的亲哥哥。
“什么时候的事情?”杨氏诧异,她是担心万一老婆子知道她做绣活赚钱了,回来家里闹事要钱。
杜五郎苦笑:“大伯看到我了,我刚想去问候他,可他却假装没有看到我,转身就走了,好像我是去找他要钱似的。”
虽然之前两家因为分家,闹得不高兴,但在杜五郎心里,大伯毕竟是父亲的哥哥,是他的长辈,应该上前行礼打招呼。
“哼!”杨氏冷哼了一声,“他不是担心你问他要钱,而是不想请你吃一顿。假装没看到,就算传出去,别人也会理解,也说不到什么,这样他就省了请你吃饭的钱。”
杜五郎自从父亲战死之后,迫使他一夜之间长大了,自然也想明白其中的关键,所以一路上一直闷闷不乐。
杜九妹看出娘亲的气愤,大哥的不甘,道:“娘,五哥,那都是外人,不要因为外人难过,我们一家好好过日子,其他人怎么样和我们无关。他们不稀罕我们,姥姥姥爷,舅舅舅妈稀罕我们。”
“是啊,姥爷姥姥最疼我了。”杜八郎臭屁道,几个堂哥以前经常欺负他们,两个表哥就不会,他很喜欢去姥姥,姥爷那。
杨氏欣慰地看着几个孩子,爹娘对他们可是费尽心思,好在这些孩子全部记在心里。
“小九儿说得对,那些人不理我们无所谓,我们只要自己好好过日子,吃的饱饱的,健健康康,比什么都好。”杨氏最后做总结陈词,日子是要自己好好过的,跟别人没有多大关系。
原本有点气闷的杜五郎听到娘亲的劝解,不再钻牛角尖,他不是生气大伯不认他,而且为父亲心酸,父亲生前维护所谓的兄弟,却换来兄弟们如此慢待他的妻儿。
若是父亲知道,他用命换来的平安,在大伯,二伯,四叔眼里,什么都不是,想必也会后悔去战场吧!
“知道了,娘。”杜五郎笑笑,大口大口吃着包子。
“都很能干,明天我们吃猪肉炖干豆角,大米饭。”杨氏准备犒劳四个孩子,丈夫还没去战场之前,还能吃几口米饭,可自从丈夫去了战场之后,她们只有看着别人吃米饭的份儿。
“太好了,我最爱吃米饭了。”杜八郎还是个孩子,没有心事,最大的爱好就是吃。
杜九妹拆台,道:“八哥,你什么都喜欢吃。”
哈哈哈……
满室欢笑,前所未有的高兴,舒畅。
翌日一早,杜七妹起来打扫庭院,到了后院,吓了一跳,记得前些日子这些西瓜秧子没有这么茂盛啊,才不过短短几日已经爬满了整个后院,屋顶,墙上,以及墙角的树上爬的都是,连去茅房的小路都已经被占了。
“娘,我们后院的西瓜太过茂盛,怎么办?”杜七妹为难,直接割断或者踩上去,万一弄死了西瓜秧子,岂不是白费功夫?
杨氏诧异,她也没种过西瓜,道:“我也不知道怎么种西瓜,割断秧子太可惜了,要不我们支几个架子,让他们顺着架子往屋上,墙上爬?”
杜九妹跟在后面偷笑,泉水真的太好用了。
家里还有修房子时剩下的七八根拳头粗细的树干,直接斜放在屋后,中间横向绑了一些竹竿,然后引导这些西瓜秧子顺着这个架子往屋顶上爬。
果真没过几日,后院的西瓜秧子不负众望爬上了屋顶。这在村子里很平常,有些人家在家前屋后种了南瓜,有很多屋顶上爬满了秧子。
不光省地方,而且夏天还可以遮阴,屋里面凉快,到了秋天,还能收获很多南瓜,放在地窖里,可以吃一个冬天。
这日姥姥带着两个表姐,杨桃花,杨梨花过来走亲戚。这两个表姐,非常能干勤快,性子也好,相貌也不错,有杨氏年轻时的几分姿色。今年才十三四岁,四邻八乡的人就有不少媒人过来提亲。
“娘,怎么才把桃花,梨花送来,早点跟我学,也能早点学成。”杨氏笑道,“我上次做了二十个荷包,赚了二两五钱银子。有了这手艺,以后就不需要下地干活了。”
姥姥华氏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以前闺女和那一家子住在一起,她即使想让两个孙女跟着学,也没有机会,现在搬过来正好。
“是啊,我家玉儿是块宝,也就是杜婆子眼瞎看不出来。为了一点押金,居然不让你绣花,目光短浅。”华氏鄙视道,当初的事情都是杜婆子鬼心眼子多,为了拿捏她闺女,弄坏了玉儿完成大半的绣活,不光拿不到钱,而且还要赔钱。
杜婆子当然不愿意拿钱陪,安大娘当然也不能吃亏,扣了十两押金。从那之后,女儿赌气不绣花了,省得出力不讨好,费眼睛不说,三个妯娌整日说她光吃饭不干活,根本就不提她绣花一个月能赚好几两银子!
杜婆子更狠,不绣花可以,那就下地干活,不干活没饭吃。杨氏带着两个孩子每日每夜下地,愣是坚持住没有继续绣花。
杨氏笑笑,不去评判恶婆婆的所作所为。
“娘,既然来了,就在这多住几日。”杨氏笑道,家里虽然只有两个炕,但很宽,可以睡下好几个人。
华氏摇头道:“不了,家里老母鸡正在抱窝呢,家里的小兔子也快下崽了,我可没空留在这里。梨花和桃花就在这里跟你学绣花,虽然离得近,来回比较危险,她们姐妹留下来住下就好。”
第三十二章 孙婆子上门
杨氏自然乐意教导两个侄女绣花,感谢娘家的哥哥嫂嫂对她的维护。加之,女子有了手艺,以后在婆家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日子会好过一些。
“那我不留您了,反正离得近,可以经常来回。”杨氏道,“对了,娘,你之前说要给孙大婶家的胖闺女说婆家,现在有着落了吗?”
每次见到孙婆子,那人都会跟她打听这件事请,若是娘亲真的答应人家,最好尽快帮着张罗。
华氏听了,脸上既有笑意,又有惋惜,道:“孙大婶家的胖闺女,我也见过。白白胖胖的,看着喜庆,可却没有其他瘦姑娘水灵好看,可能找不到太好的人家。幸好那孙婆子真心为闺女着想,不看家世,只要后生人好就行。之后我就琢磨着,我们村子里的杨宝。那孩子可怜,父母早逝,跟着奶奶过日子。奶奶上了年纪,那孩子孝顺,是个好孩子,所以我想跟孙婆子提提。行的话,就带着见见,那边杨宝他奶奶也想在临终之前给杨宝成家。你也知道杨宝独门独户的,娘家离得近,而且娘家兄弟多一些,以后也能帮衬。”
杨氏仔细琢磨一下,点点头道:“娘,听您这么一说,胖花和杨宝还真合适。胖花那丫头很勤快,会过日子。杨宝会打猎,身体强壮,以后日子总能过好的。”
只要夫妻同心,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当初她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嫁给了杜大山,其他都好,就这婆婆实在极品。
胖花若是和杨宝好了,没有婆婆,进门就当家,好日子在后头呢。再说了,离娘家近,将来有了孩子没人带,但还有亲娘帮衬呢。
“谁说不是呢。”华氏笑道,她第一次做媒,当然想做的尽善尽美。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
杜九妹连忙去开门,原来是孙婆子啊。不管之前孙婆子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为她们说话,但到底绑了她家的忙,所以孙婆子进来,杜九妹甜甜叫道:“孙奶奶!”
孙婆子咧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