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酒娘子-七星草-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大宅那边的遭遇,杜大山也就听听罢了,甚至没想着去看看。杜大山不在意,可杨氏不能不提醒。
  “夫君啊,虽然咱们分支出来了,但那毕竟是咱们的养父母,你得去看看。东西,我已经让王四准备好了,你直接带过去就成。不管如何,咱们不能给人留下口实。尤其是现在亲爹来认亲,更不能这样。”杨氏劝解说道,杜大山这次不去,立即就会有人在背后嘀咕,有了富贵爹,当然就看不上穷养父。
  她的丈夫那么好,绝对不能给别人留下半点口实。因为杜大山很忙,所以杨氏在杜大山回来的第二天就让杜五郎给大宅的人送了东西,并且也说了,大山忙着差事,等忙完一定来给养父母请安。
  听到杨氏这么说,杜大山也不是那些个不懂庶务的愣头青,笑道:“好,辛苦娘子了。”
  杜大山临走之前,带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去看望杜长和,杜长顺,还有杜老太爷等村子里几个相熟的人家。
  尤其是杜大勇,两人是过命的交情,杜大山也抽空跟杜大勇聚聚。杜清尘听说杜大山回来了,也赶了回来,见了杜大山一面。
  若是平常,杜清尘或许不会这么着急,可这次杜大山的亲生父亲找来了。杜清尘担心杜大山钻牛角尖,毕竟经历了养父母的事情,再来个亲生父亲,换了谁,一时间都接受不了。
  “大山啊,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你不光要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更要感激亲生父母给了你生命。虽然他没有养育过你。但可能有苦衷,并不是本意,切莫怀恨在心。”杜清尘劝解。绝对不希望杜大山因为这样的事情,改变了心性。
  杜大山听了,呵呵笑道:“大哥,我知道。不管是谁,只要不为难我。我都会心存感激。再说了,亲生父亲只有我一个子嗣,想必一定会珍惜保护我们一家的。”
  “这样就好,我可以放心了。出门在外当差。定要多一个心眼,莫要逞强。”杜清尘交代说道,虽然杜大山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但在他眼里,还是那个受欺负不会反抗的小弟。
  谁是真心对他好。杜大山分得清,族里的长辈对他另眼相看,可能是他的身份,可杜清尘和杜大勇,这两人不管他是好是坏,是生是死,对把他当兄弟,这份情谊他一直记在心间。
  “谢谢你,大哥。你一个人在县城也要小心,有事你去找陈县令,看在我的面子上,他会帮你的。”杜大山沉声说道,大哥人品好,重情义,帮助大哥,他十分乐意。
  杜大山知道,即使这样,杜清尘也不会无故打着他的名头在外面为非作歹的,因为杜清尘和杜大海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兄弟二人酒过三巡,杜清尘才告辞离开。
  经历过上一次分别,杨氏等人并不是太难过,因为她们知道,杜大山离开,以后还可以回来。
  广陵王让恒七带人,分成两队,一明一暗,保护杜大山。
  五千坛酒,几乎搬空酒坊的院子里的酒。杜大山把一万五千两银票,全部留下,让杜五郎,宋明等人继续买原料酿酒。
  只要这种好东西,被大家接受,不光西北大营,滇西大营,福州大营,东海大营等等,估计都会订购这种药酒。
  人命关天,多酿造一些酒,就会救更多的人。在听了熊津和李川对这种药酒的夸赞和感激,杜五郎莫名多了一丝感动和责任感,下定决心要酿造更多的药酒。
  杜大山带着家人的殷殷嘱托,运酒的车队,赶往西北。这一次回去,杜大山再也不是那个普通的农家小子出身,而是广陵王的儿子。
  熊津和李川也派人偷偷调查了杜大山的所有情况,回去之后好跟霍大将军说。
  且说杜五郎把银子交给杨氏,顺便说了,要把酒坊边上的一块低洼的地买了,用来专门存放药酒。
  杜大山交代了,这酒绝对不能放在屋子里,最好放在外面。经受昼夜温差淬炼,药效会更好。
  杨氏自然是全力支持丈夫的,对于丈夫的话,都支持,直接给钱让杜五郎去操持。
  农忙过后,村子里人本就没事儿,出去找活也不容易。现在杜大山家里找人干活,纷纷过来。
  今年,村里人通过给杜大山家干活,卖柴火,筐子等等活计,平均每家多了五两银子收入。
  在有钱人家来看,这不算很多,但对于庄户人家来说,这些钱是以前的总收入。
  只要杜大山家里每年这样,他们每年都可以赚钱,未来的日子更加好。
  有人来帮忙,宋明也不拒绝,招呼大家干活。要住在杜家村,自然也要给村民点好处,这样才能让村民拥护大哥一家。
  广陵王在杜大山走后第三天直接带人去了京城,他要落实杜大山的身份。
  除了宅子附近,明着,暗着,有几十个侍卫守护,其他和以前没啥区别。
  吴嬷嬷,郑嬷嬷在伺候杨氏的时候,还要教导杜七妹,杜九妹规矩,日子倒也过得充实。
  一开始杜七妹做得不到位,老是被批评,机会难过地不想做了,但杜九妹一直鼓励姐姐。
  不过一想到杜七妹要嫁到乡绅家里,以后估计面对那些世家夫人小姐的机会不多,所以郑嬷嬷对杜七妹的要求少了一些,但是对杜九妹,却非常严厉。
  杜七妹每天看到妹妹都很累,晚上小声问道:“小九儿,你以前最是怕累的,为什么现在能坚持?”
  杜九妹侧着身子,笑道:“七姐,我们和以前的身份不一样了,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了,等到美人爷爷把我们带到他所在的阶层魂晶,什么都不会,就会被人笑话的。”
  
  第二百九十章 忆祖母当年风采

  杜七妹心又不甘,道:“可是爷爷说了,会保护我们的。爷爷是王爷,那些人不敢笑话我们的。”
  杜七妹心思简单,想得也很简单!
  “他们是不敢当面笑话我们,但背地里笑话,我们也看不到啊。与其那时候被人议论,不如我们好好学习规矩,不要以为我们是乡下长大的,就小看我们的。”杜九妹劝解说道,希望七姐可以想明白。
  那些规矩很繁琐,一家人若是这样,总觉得非常疏离,可这就是世家大族的行为标准。她们即将要进入这个阶层,就必须学会适应。
  “可是……可是我觉得一家人在一起,如此行礼,看上去非常奇怪……”杜七妹小声道,其实她不是一个偷懒的孩子,可有时候想不明白会钻牛角尖。
  “哈哈!”杜九妹笑道:“是啊,那是作为外人看的,我们自家人在的时候,没必要这样啊!”
  “这样啊,那我也好好学吧。”杜七妹笑道,“我看出来了,那两个嬷嬷对我的要求不高,反倒对你特别严格。”
  杜九妹点点头道:“是的,不管如何,我都会用功学的,你和娘亲以前都说过,技多不压身。咱们多写点,总是没错的。”杜九妹知道原因,但她也不好直接跟七姐说,这是因为两位嬷嬷知道了杜七妹的亲事之后,学了这些以后或许用不到,只教了两三成,应付平日里的礼节已经足够。
  “说的也是。”杜七妹赞同,很容易就被妹妹说服了。
  从这天起,杜七妹和杜九妹一样认真。倒是让郑嬷嬷和吴嬷嬷感到奇怪了。
  不过主子用功,做下人的教导起来,就容易很多。杨氏虽然不能劳累,但也把这些牢牢记在心里,学会了之后,在脑子里不停来回回放。
  相比较孩子们的单纯心思,杨氏则是担心等到杜大山的身份转变之后。她若是不学规矩。别人不光耻笑她,还会嘲笑杜大山。尤其是继婆婆,万一以此为由。给丈夫塞女人,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不灵啊!
  练习了一个时辰,现在是休息的时候。杜九妹笑着脆声问道:“两位嬷嬷是伺候祖母的,想必很了解祖母的。能给我们讲讲祖母的事情吗?每次提起祖母,爷爷总是缅怀良久!小九儿觉得祖母一定是是一个才华横溢,风华绝代的奇女子。”
  郑嬷嬷听了这话,神思一阵恍惚。看着笑容灿烂的杜九妹,仿佛看到了小姐的小时候。
  她们是八岁就跟着小姐,跟小姐一起长大。一起到了广陵王府,度过无数快乐的日子。
  然而天妒红颜。小姐那么好的人,就这样没了,只留下她们这些,虽然活着,但一直缅怀当初的快乐,指着那些记忆中的快乐支撑。
  吴嬷嬷情绪更加激动,两行泪水直接流了下来,赶紧擦擦眼睛,喃喃道:“像,真像!”
  若不是小姐的血脉,是绝对不会长得这么像小姐,连性子也像,像个小大人似的。
  “你也看出来了?”郑嬷嬷苦笑,拿出帕子擦擦眼角,并没有回答杜九妹,而是看向一边的老姐妹。
  吴嬷嬷点点头道:“一开始就看着面善,一笑起来,就更像了。当初我们来到小姐身边的时候,小姐也是这么大。那时候夫人总是说小姐脸上肉多,不让小姐吃点心,小姐很馋,经常带着我们去厨房偷点心吃。”
  郑嬷嬷听了,继而莞尔一笑,道:“当年王爷比小姐大两岁,经常偷偷给小姐带各种点心,特别喜欢捏小姐的小肉脸。”
  郑嬷嬷不光说,伸手就捏了听得津津有味的杜九妹的小肉脸。当年她不明白每次王爷总是欺负小姐,捏她的笑脸,可每次都给小姐带来最好吃的点心。
  以前不明白,长大了才明白,这是为什么?有一首诗写得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对,就是两小无猜!
  被郑嬷嬷捏脸,杜九妹瞪大眼睛,非常吃惊,这郑嬷嬷一向严厉,怎么会做出如此亲密的动作呢?
  看到杜九妹的表情,郑嬷嬷讪讪笑笑道:“果真和小姐当初一样软……”
  杜九妹囧了,终于明白了美人爷爷为何喜欢捏她的脸,原来是把她当成祖母小时候啊!
  吴嬷嬷看到杜九妹的样子,又是一阵大笑,道:“郑姐姐,小九儿真的非常像和小姐,连表情也很像!”
  杜七妹知道妹妹长得不像爹爹,不像娘亲,以前刘桂花还曾经骂过小九儿是野种,辱骂杨氏,这是杨氏在外面偷生的。
  “那我们祖母小时候一定很可爱,漂亮,长大了绝对是个大美人。”杜七妹脆声道,她虽然没看到祖母,但是她特别喜欢妹妹,觉得妹妹是最好看的,最可爱的。
  作为先王妃的两个死忠郑嬷嬷,吴嬷嬷听到杜七妹的话,更是眉开眼笑,道:“是的呢,小姐小时候特别可爱,否则风华绝代的广陵王爷,也不可能那么小就看上我家小姐了。长大了,那更是倾国倾城啊!每次出现,都会引起轰动!三千青年才俊仰慕!”
  三千青年才俊?
  杜九妹在心里腹诽,怎么不说饶京城三圈呢?
  杜九妹又挠挠头,并没有杜七妹的兴奋,反而十分疑惑,爹爹说她和前世小时候有点像,就是比前世小时候瘦点。既然这样,她对前世小时候没啥印象,可长大之后样子,记得清楚,根本谈不上美人啊,顶多称得上清秀,皮肤很好,还有点丰腴,算不上胖,但也和美人不搭边啊!
  难道古人的审美别有一番标准?杜九妹真心想不明白啊!
  “看把小九儿乐傻了。”杜七妹笑道,推推愣住了杜九妹。
  杜九妹哭笑不得,但也不能当着两位嬷嬷的面,说她以后长得不好看吧。
  “我哪有!”杜九妹躲到杜七妹身后,不是害羞,而是羞愧的。当年的祖母有三千青年才俊追求,若是她长大了,门口只有三两只歪瓜裂枣,那就太丢份儿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学厨艺更要学会率用人

  大家根本不理解杜九妹心里的纠结,都以为是杜九妹不好意思了,又是一阵笑声。
  “好了,上午我们就学到这,中午我们学厨艺。”吴嬷嬷笑道,这是她最擅长的。
  当年小姐厨艺不好,都是她偷偷帮着做。小姐以为夫人不知道,其实夫人都知道,只是没有说,作壁上观,只有小姐一个人傻傻地乐呵!
  厨艺是杜七妹最擅长的,一听这话,连忙说道:“吴嬷嬷,中午我们做什么菜啊?”
  吴嬷嬷笑笑道:“狮子头!”
  “狮子头?”杜七妹皱眉,“这是什么菜?”
  杜九妹终于忍不住了,道:“其实就是肉丸子!”
  “哈哈,是啊,说到底那就是肉丸子。可要是把这肉丸子做好,非常不容易。”吴嬷嬷笑道,虽然小九儿有点懒,但却最机灵,比当年的小姐更机灵。
  有时候,远远地看着王爷,对着小九儿温润地笑笑,那种场面,仿佛定格,能够唤醒记忆深处。
  自从王妃去世,王爷再也没有那样温润地笑了。
  王妃若是看到儿子,孙子,孙女,一定会很开心的,王爷也不用如此惆怅孤独一生了。
  吴嬷嬷早上交代恒五准备了食材,下了课,便直接带着杜七妹,杜九妹来到厨房。
  第一次做,吴嬷嬷做,杜七妹,杜九妹在边上看着。吴嬷嬷手脚麻利,荸荠煮熟去皮,荸荠和虾仁切碎,葱姜切末,五花肉先切成黄豆粒大小的粒。再用刀细细剁几遍,就变成肉糊糊,然后把猪肉放入容器中,加入荸荠、虾仁碎和细盐、霜糖、酱油,拌匀后加一点水搅拌,反复搅打,加水四次水。直到水都被肉吸收。再把肉馅摔打几下。
  锅里有给杨氏炖的老母鸡汤,盛出三碗倒在砂锅里。只见吴嬷嬷双手蘸清水后,取肉馅放于掌心。双手团圆后轻轻放入砂锅内,整整做了六个大丸子。
  “大火烧开!”吴嬷嬷笑道,杜九妹负责烧火,这也是她最擅长的。
  吴嬷嬷见惯了杜九妹干活。笑道:“大火烧开,去浮沫。每个大肉圆上面覆盖一个白菜叶。加盖小火炖一个时辰,小青菜洗净,底端插好胡萝卜做成的蒂,最后捡出白菜叶。把小油菜放入砂锅内煮开即可。”
  离吃饭还有一个时辰,时间正好够。吴婆子又跟着杜七妹做了几个菜,烧火的。当然还是杜九妹了。
  郑嬷嬷负责教规矩,从来不进厨房。但看到杜九妹烧个火,都能乐呵呵的,觉得家里是不是该给小主子们配丫鬟了。
  这大户人家的小姐,哪有这样亲自烧火做饭的。不行,改日得跟夫人说说。要适应已经改变的身份,这些粗活,不能做。
  杨氏喝着鸡汤,看着大汤碗里的几个肉丸子,嘴里分泌唾液,貌似很好吃的样子。
  “娘亲,这是吴嬷嬷做的,咱们好好尝尝。”刚才炖着的时候,杜九妹就不时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那些材料都是常见的,可吴嬷嬷做出来,总觉得味道特别不一样。
  杨氏夹了一个,戳开咬了一小口,仔细品味,道:“嗯,味道真的很好,这肉圆子好吃,你们也赶紧吃。”
  吴嬷嬷一听这么土的名字,面上抽抽,解释道:“夫人,这是狮子头!”
  “娘亲,你看这么大个的肉圆子,叫狮子头很贴切。我和七姐会好好学的,等爹爹回来做给爹爹吃。”杜九妹笑道,也夹了一个狮子头,吃了这个,估计可以半饱了。
  杜五郎,杜八郎闷不吭声,直接开动。
  “狮子头比大肉圆子好听。”杨氏笑道,很是赞同。
  吴嬷嬷的手艺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下午的时候,杜七妹跟杜九妹练习。不过主要是杜七妹做,晚饭的时候,居然做出吴嬷嬷的几分味道,算是出师了。
  吴嬷嬷跟郑嬷嬷商量一下买丫鬟一起调教的事情,得到郑嬷嬷的赞同。郑嬷嬷早就看不惯小主们整日做家务做饭,跟个农家野丫头似的。若是以后还是这样,会被人笑话的。
  商量好之后,两人便来找杨氏。
  杨氏见两个嬷嬷郑重过来,很是吃惊,笑眯眯问道:“两位嬷嬷请坐,一起过来,想必是有要事吧?”
  郑嬷嬷,吴嬷嬷行礼,坐在一边的椅子上。
  “是,夫人。七姑娘,九姑娘,年纪不小了,学习女红和厨艺,这些都是次要的,要想在后宅大院生活的惬意,必须学会用人。”郑嬷嬷解释说道,一上来并没有直接让杨氏给两个小姐安排丫鬟。
  杨氏点点头道:“我虽是一个农妇,但我也明白两位嬷嬷的话。以后我们要面对很多事情,需要很多人做事,知道如何用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事情。嬷嬷,我懂,你有什么事情?直接说吧。”
  郑嬷嬷很是欣慰,夫人虽然是个农妇,没啥见识,这不要紧,只要愿意学,就能学会。怕就怕那种,明明不会不懂,偏要装懂,端着主子的架子。这样的人学不到真东西,稍微遇到事情,就会吃大亏。
  “夫人莫要妄自菲薄,知道自己的弱点,就可以弥补。这几天,夫人和小姐们学习规矩,很用心,老奴看在眼里。现在趁着干扰不多,老奴建议夫人去买几个丫鬟,跟在您和两位小姐身边。手里有卖身契,用来可以放心,二来呢,老身还能帮着调教。等到了王府里,夫人和小姐们也能有忠心的人用。”郑嬷嬷沉声说道,这一步势在必行,若夫人是聪明人,一定会答应的。
  果真,杨氏仔细听了郑嬷嬷的话,斟酌片刻,点点头道:“嬷嬷说的是,以前我们只是普通的农家,家务农活都是自己做,可现在不是了,我们也要学会改变。那行,那就请嬷嬷帮我们挑几个人,我会让宋明跟着去付钱。”
  “既然夫人答应了,待会就让恒五找晋县县城的人牙子,让他们带人过来,老身教导两位小姐如何看人,挑人。”郑嬷嬷沉声说道,其实她还想说,教教杨氏的。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成为当家主母的一步

  只是杨氏身份,年纪,不容易接受各种新事物,所以郑嬷嬷吴嬷嬷不敢造次,担心她们的话,会给杨氏带来压力,毕竟杨氏现在还怀着孕呢。
  可她们又担心,杨氏性子软,立不起来,被继王妃欺负,所以她们想趁着各种机会,潜移默化地教导杨氏。
  杨氏这人一向聪敏,乐意学习一些以前自己不会的,不求做的多好,但绝对不能给夫君拖后腿。
  恒五得了郑嬷嬷的话,便直接带人去了晋县,找了两个人牙子,让他们带人去杜家村,供主子们挑选。
  虽然他们不知道名不经传的杜家村,但看在恒五给的打赏银子份上,纷纷挑选了最好的八到十二岁的女孩子,送过来。
  郑嬷嬷这次准备挑选六个丫鬟,两个伺候杨氏,两个伺候杜七妹,两个伺候杜九妹。
  伺候杨氏的丫鬟年龄大点,十二三岁这样,伺候杜七妹,杜九妹的丫头年纪可以小一些,八到十岁。
  院子里站了二十几个十二岁一下的女孩子,两个人牙子喜笑颜开地看着郑嬷嬷,吴嬷嬷。
  门前搬了几个椅子,杨氏坐在最中间,杜七妹,杜九妹站在两边。
  郑嬷嬷威严地看向那些女孩子,沉声说道:“抬起头来!”选择丫鬟,根据作用不同,侧重点不同。
  这次只要是选择将来可以成为夫人和小姐的左膀右臂,所以容貌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看心性。
  这些丫鬟抬起头,年纪小,个头还不高。站在前面的郑嬷嬷可以看清楚这些人的容貌和表情,眼神。
  郑嬷嬷看向杨氏,杜七妹,杜九妹,点点头之后,便走向那些女孩子。
  郑嬷嬷直接把那些长相太过好看的,不能选;同样太磕碜的也不能选;那些眼神扫视院子。眼露鄙夷的。证明心思大,看不上农家小院,更不能选。
  这样下来。院子里只剩下十个了。
  郑嬷嬷点点头,问道:“伸出双手,平举!”
  十个小丫头伸出手平举,郑嬷嬷看看她们的手。有一个手特别细嫩,可见在家里没干活。有一个手特别粗糙,而且指甲里不干净,这两个都不能要。
  现在只剩下八个了,郑嬷嬷停了下来。
  “你们叫什么名字啊?多大了?住在哪里?家里都有什么人?为何被卖了?”郑嬷嬷沉声问道。这是最后一项考验了。
  第一个瘦瘦的女孩十二岁,说道:“我就黄小花,今年十二岁。家住在葛家村。家家里穷,兄弟姊妹五个。我爹要卖了妹妹,可妹妹小,就让爹爹卖了我。”
  “为什么啊?”郑嬷嬷问道,这丫头虽然紧张,但表现地很镇定,还不错。
  “我长大了,可以照顾自己,有力气干活,以后有月钱可以养家,就不用卖弟弟妹妹了。妹妹还小,什么都不会,会挨打的。”女孩哽咽说道,但为了表现好,强忍着不哭。
  杨氏听了,心里一软,想到了当年杜大海要卖了杜七妹,杜九妹的情景。若是当时没有以死相逼,七妹和小九儿估计和这些小丫头一样!
  “嗯,下一个!”郑嬷嬷点点头,并没有立即做决定。
  下一个女孩有点黑,但还算眉清目秀,道:“我叫王小翠,今年十岁,家住冯家屯。我娘三年前去世了,我爹娶了后娘,生了一个弟弟。后娘说家里没粮食,弟弟吃不好,就把我卖了。”
  “那你恨你后娘吗?”郑嬷嬷问道。
  王小翠脆声道:“恨,但我更恨我爹。我是我爹的亲骨肉,他都不疼我,更指望不上后娘了!”
  “嗯!”郑嬷嬷点点头,“下一个!”
  一连八个女孩子纷纷做了自我介绍,其中有一个是从外地卖到晋县的,不知根知底,不好查探,有一个是被大户人家打发出来的,郑嬷嬷把这两个排除了。
  吴嬷嬷擅长厨艺和药膳,也会一些简单的把脉,给六个小姑娘把脉之后,没有发现有病的,这才算是定了下来。
  一人二十两银子,人牙子能赚不少钱,喜笑颜开,带着被挑剩下的女娃子回去了。
  郑嬷嬷给了钱,便得到了这六个小姑娘的卖身契,宋明跟着人牙子去办了官契,现在这六个小姑娘,就是杜家的丫鬟了。
  等到人都走了,院子里只剩下杨氏,杜七妹,杜九妹的时候,郑嬷嬷在轻轻问道:“看出来,老奴为何要留下这六个人吗?”
  杨氏是大人,先说:“我们家是找丫鬟,不是找姨娘,所以那些太过漂亮的,不能要;其次,有些丫鬟看到我们家是农家小院,眼露鄙夷,是看不上我们家,即使我们强留,也留不住这些人的心;再次,丫鬟是主子们的左膀右臂,不能太漂亮,也不能太难看,还要求一定要干净;最后,身家不清不楚的人,也不能要。”
  “夫人说的是!”郑嬷嬷很是惊讶,夫人想得还算透彻,以后教导起来,会容易很多。
  杜七妹认真记住娘亲和郑嬷嬷的话,原来选丫鬟,居然还有这么多门道啊!
  “进了杜家,就要老实,本本分分办差,等到你们长大了,念在你们尽心的份上,主人家一般都会给你们一个好前程。若是不尽心,或者背主,被再次卖掉,算是轻的,直接送官府。”郑嬷嬷敲打这六个丫鬟。
  六个小丫鬟连忙跪在地上磕头,证明自己的忠心。
  杨氏见状,很是心疼,赶紧道:“好了,都起来了,不要跪着了。好好做事,不会亏待你们的。”
  “夫人,您给这六个丫鬟分配好,顺便再给这几个丫头取名字吧。”郑嬷嬷建议说道,原来的名字不好听,也不好记。
  杨氏指了黄小花和另一个大一点的姑娘,道:“这两个大一些,就跟在我身边吧,就叫小花,小红吧。至于另外四个,让她们两个自己选,自己取名!”
  黄小花和另一个女孩,连忙跪下,道:“谢夫人赐名!”她们大一些,见夫人很和善,一直惶惶恐恐的心,微微放了下来。

  第二百九十三章 学不好规矩挨板子

  黄小花和另一个女孩,连忙跪下,道:“谢夫人赐名!”她们大一些,见夫人很和善,一直惶惶恐恐的心,微微放了下来。
  见娘亲选了人,杜九妹决定学习孔融让梨,道:“七姐,你先选!”
  杜七妹一直都是谦让的一个,摇摇头道:“小九儿,你是妹妹,我该让着你,还是你先选吧。”
  郑嬷嬷见姐妹二人如此谦让,很是欣慰,真是难得,在一些世家大族里,亲姐妹之间,照样争风吃醋嫉妒,事事掐尖,哪里像两位小姐如此谦让!
  “好了,七小姐,你先选择吧。”郑嬷嬷笑道,尽管她也偏疼杜九妹一些,但长幼有序,不能乱了。
  “是啊,小七,嬷嬷都说了,你选吧。”杨氏也说道,小九儿的性子,杨氏不担心,她现在就担心大女儿性子软,以后会被欺负,有意无意总是让杜七妹出头,让她性子变强一些。
  杜七妹见状,点头道:“是,娘亲!”指了左边的两个丫头,“我就要这两个了,高一点的叫红豆,小一点的叫红枣。”
  剩下的两个,就是杜九妹的丫鬟了。
  听到娘亲和七姐取得名字,杜九妹心里吐槽,好土啊,她要取个好听的名字。
  “你名字里有个容,以后就叫你紫容;你名字有个絮,就叫紫絮吧。”杜九妹脆声道,这名字真好。
  首先捧场的则是杜七妹,笑道:“小九儿,取得名字真好听。”
  “那是!”杜九妹得意说道,她取得名字其实也不咋地,但和小花。小红,红豆,红枣比,就特别高雅了!
  “从今天以后,你们跟着我学规矩,以后好好伺候夫人,小姐。”郑嬷嬷沉声说道。扫视六人。
  “是!”这六个人在郑嬷嬷的威压之下。再次给杨氏等人磕头。
  郑嬷嬷见这些人穿的衣服脏乱,道:“趁现在还没到吃饭的时候,自己烧毁洗澡洗漱!”
  杨氏早就找出以前杜七妹和杜九妹的旧衣服。道:“嬷嬷,先给她们换上小七和小九儿的衣服,等以后再给她们做。”
  这些衣服六七成新,都被杨氏收起来。本来想送给村里人穿的,不过郑嬷嬷不允许。说小姐的衣服,怎么能流落道外面去。现在来了六个丫鬟,正好给丫鬟们穿。
  郑嬷嬷很是赞同,这些衣服虽然是棉布。但非常干净整洁,没有破损,可以给丫鬟们穿。道:“多谢夫人了。”郑嬷嬷根据她们的身材,分配了衣服。
  六个小丫头。烧水,为了节省时间,三个人一起洗,省水省时间。换上郑嬷嬷分配的衣服,穿在身上。有点不合适的,郑嬷嬷和吴嬷嬷随手就给改了。
  等到这六个丫鬟再站到杨氏面前的时候,比之前干净好看很多。
  这些丫鬟上午跟着郑嬷嬷学习规矩和认字,下午跟着吴嬷嬷学习厨艺和女红。
  杜七妹,杜九妹虽然跟着学,但更多侧重于规矩和各种礼节,几个丫鬟们严格按照郑嬷嬷,吴嬷嬷的要求,不合格,手心就要挨板子。
  “嬷嬷,别打了。”杜七妹心软,见嬷嬷打丫鬟,于心不忍。她和小九儿做错,嬷嬷会多说几次,但不会打,所以在郑嬷嬷第一次打人的时候,吓得小脸苍白。
  郑嬷嬷面容严肃道:“以后我们要回王府的,规矩不好,冲撞了贵人,那就不是挨打了,而是丢了性命,而且还会连累主子。你们是想挨打,还是想以后丢了性命,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