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酒娘子-七星草-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嬷嬷一边嘴角上翘,眼露鄙夷,递过去银子,道:“呵呵,你说吧!”
赵寡妇接过银子,眉开眼笑,用大黄牙咬了银锭子一下,确定是银子,这才笑容满面,激动说道:“就冲这银子,我也会实话实说的。养子自然没有亲儿子好了,所以对捡来的孩子自然好不到哪儿去。好在大山这孩子出息,才有今天的好日子。你们是大山的亲人,是来接大山一家的吗?”
赵寡妇惦记着和杜婆子关系不错,所以并没有挤兑杜婆子。
云嬷嬷思索一会儿,并没有回答赵寡妇的问话,又缓缓问道:“哦,那现在分支出来,杜大山的养父母难道就不生气?毕竟现在杜大山有钱了,也有出息了!”
赵寡妇看了看周围,没有其他人,这才小声道:“那家人自然不乐意,但族里人现在巴结杜大山,自然会顺着杜大山的心意了。”
这赵寡妇心里敞亮着呢,杜大山再有钱,没有给她一文花花,杜婆子那人虽然嘴巴很坏,可却经常接济她,不自觉地就想为杜婆子说话。
云嬷嬷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很是高兴,道:“说的也是,今日多谢你了。”
赵寡妇装好银子,咧嘴笑道:“这不算什么,以后有什么要问的,尽管来问我!”
“那是自然!”云嬷嬷说完,便上了马车。
马车到了镇子上,云嬷嬷对车夫说道:“今天就住在镇子上,你们去打听一下杜大山和他养父母的事情。”
从刚才那个老妇人的表情当中,云嬷嬷猜到杜大山和养父母之间绝对有很多她不知道的事情。王妃的心思,云嬷嬷明白,为了以后能够占据主动权,她要多多为王妃搜集各种消息,尤其是有关这人所有不好的消息。
镇子离杜家村本就不远,几人分头去打探,杜大山和大宅那些人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全部调查清楚了。
云嬷嬷听到下面的汇报,顿时笑容满面,呵呵,这次没有白来一趟,居然多了一手好牌!云嬷嬷留下一个男仆于猛,让他假扮成商人在镇上停留一段时间,监视杜大山一家的情况,最好能结实杜大海。
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云嬷嬷虽然是个后宅仆妇,但也明白这个道理。
第二百七十六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且说那云嬷嬷走后,杨氏忍不住问恒五,道:“恒五叔,你认识那婆子?”
“绝对认识,而且还很熟!”杜九妹在边上点着小脑袋,“恒五爷爷,你就跟我们说吧。我不喜欢那个嬷嬷,她的眼神好像要杀了我!一看就不是好人。”
杜九妹夸大说道,就是希望加深恒五和嬷嬷之间的矛盾,让恒五对她们和盘托出,让他们也了解一些广陵王府的事情,不能两眼一抹黑,跟个傻子似的,尽吃亏!
果真恒五在听到杜九妹的话之后,面露愧色道:“夫人,小九儿,你们不要怕,属下会保护你们的,绝对不会让别人伤害你们的。”
这句话不是空话,就算丢了性命,恒五也在所不惜。
杨氏稍微放松,面色好看了一些,不像刚才那么紧张。她不是不怕,而是一直记着丈夫说的那句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杜九妹翻翻白眼,嘟囔道:“恒五爷爷,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她最想知道的,刚才过来都是什么人。
虽然之前已经做好了因为父亲身份转变带来的问题,但没想到这么快就会有反对派找过来。那些人能在三十多年前就能搞得父亲和美人爷爷骨肉分离,那么三十多年之后,想必也会有更多手段。想想,杜九妹都觉得脊背发凉。
恒五一听,关心则乱,挠挠头,讪讪笑道:“那人是王妃身边的云嬷嬷!”
“这王妃想必不是我亲祖母吧?”杜九妹老气横秋反问道,从美人爷爷经常看着她失神的样子,她就可以判断出,她的亲祖母。也是爹爹的亲娘,已经挂掉了。
恒五点点头道:“是的,先王妃在那场劫难之后就没了!”
“那场劫难?”杨氏皱眉,“恒五书,能说说吗?”
恒五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拒绝道:“不能。王爷不让说。”
“那现在王府里是什么情况啊?”杜九妹问道。“这继祖母都派人找过来了,你不跟们说说王府里的情况,万一我们去了王府。两眼一抹黑,一定会吃亏的。再说了,你也看到了我爹这些年过得苦日子,养父母都这样。更别说继母了。知道您老疼我们,就跟我们说实话。让我们心里有个底!”
恒五虽然不想说太多有关广陵王和先王妃的事情,但也明白,以后小主人们都会去广陵王王府。若真是什么都不知道,两眼一抹黑。容易着道吃亏,的确不好。
“广陵王府先王妃是大儒风家风清扬的妹妹风灵儿,是咱们大晋朝有名的美人。继王妃。于阁老的小女儿。”恒五干巴巴介绍道,只是简单做了讲解。
杜九妹眼珠子转了转。想到了子嗣的问题,问道:“恒五爷爷,美人爷爷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寻找我爹爹,是因为爹爹是爷爷唯一的儿子吗?”
恒五现在已经习惯了杜九妹称呼主子“美人爷爷”,虽然不庄重,但很他贴切,他们家王爷就是很美啊!即使继王妃精于保养,而且还比王爷小几岁,可在王爷面前,也颇有几分老态,根本比不上风华绝代的王爷。
“是的,王爷只有小主子一个子嗣。”恒五沉声回答道,不过想到府里一些人,不免有些失落。
杜九妹看出恒五的纠结和失落,问道:“恒五爷爷,三十多年过去了,有很多人觊觎王府的爵位吧?”
恒五看向杜九妹,很是吃惊,这丫头也太精明了吧,怪不得主人这么喜欢这丫头。不光宠爱这丫头,还经常抱着这丫头玩耍。
“你怎么知道这些?”恒五不假思索问道,若是杨氏或者杜五郎问这样的话,他不奇怪,可一个毛丫头怎么会懂得这么多?
杜九妹见恒五用怀疑的眼神看着她,傲娇说道:“哼,今年过年我在李家村看了一出戏《真龙记》,里面就是这么说的。那是前朝的皇家真假子嗣的故事,美人爷爷是王爷,比皇家也不差,以此类推,就明白喽!”
是哦,貌似有这一出戏。
“是啊,当年先王妃去世,小主子失踪,对主人打击非常大。老夫人见主人整日茶饭不思,精神萎顿,族中便送来一个才六个月的孩子养在身边。主人看到那孩子,失去儿子的心这才活了过来。”恒五哽咽说道,当时的主人就是一个行尸走肉,眼神里没有一丝光芒,就比死人多了喘气这一项功能。
同时失去儿子和妻子,对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只是原本可以继承整个王府的养子,见养父寻找到了亲子,不知道是坦然接受呢,还是全力阻止呢?
杨氏苦着脸,哎,这刚理清完大宅的关系,现在又要落入另一个更为复杂的家庭。想要平平淡淡过一辈子,真难啊!
杜九妹心里明了,又问道:“就这些?”
杜九妹发现恒五,不是善言谈的人,不挤挤,这人就不往外说,跟挤牛奶似的!
恒五面上不自然,讪讪道:“王爷的养子叫杜杜良,娶得是继王妃的娘家侄女,也就是于家的女子。”
卧槽!看来这继婆婆是想把广陵王的爵位牢牢把握在手心啊,娘家侄女嫁给那个养子,绝对是以为爵位的事情板上钉钉的。现在半路杀出他们一家这样的“程咬金”,的确有几分荒诞!不急才怪呢!
“哎!”杨氏叹息一声,“一切等你爹爹回来再说吧!”
恒五看出杨氏和杜九妹的纠结,只是一想到回来广陵王府之后,状况可能会比想象中更加严峻。找到了小主子一家,他很高兴,但心里也有几分愧疚,因为打扰他们一家平静生活,从此之后他们将会面临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境遇,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坦然面对。
恒五帮不上忙,准备回去准备一份广陵王府以及和广陵王府有关系清单,让他们更加了解未来需要面对的人物,尽快成长。
兵家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家总动员
杨氏是个孕妇,不光担心在外面的丈夫,而且还要面对未来很多不可预测的困难,整个人心情十分低落。
杜九妹见娘亲心情不好,小声道:“娘亲,爹爹之前说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什么困难,我们一家人都要团结一致,度过难关。”
杨氏看着一脸郑重,攥着小拳头的女儿,抿嘴一笑,道:“对,你爹以前也经常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命中由此,不能躲避,那就只能面对了。”
虽然前路漫漫,但有丈夫,有孩子一起,总会度过这样难关的。
“小九儿,你教娘亲读书识字吧?”杨氏小声对杜九妹说道,虽然之前杨氏也认识几个字,否则也看不懂简单的账本啊。
不过一想到那是王府,杨氏心生恐惧,人家都是世家贵女,她只是个乡下村妇,以后人家出口成章,可她一口乡下土话,连话都听不懂,那就囧了。
杜九妹见娘亲面上尴尬,便能猜到几分。
“好啊,娘亲,以后我和娘亲一起学习。”杜九妹点点头,娘亲的担忧不是无的放矢,现在学一些,以后也能少受一点刁难。
杜九妹已经会认很多字词,重新教娘亲,自己也可以温习一遍。找来一本诗词,跟着娘亲一起背诵,遇到不认识的就去问杜八郎阮灏君。
杨氏本身就是聪慧之人,几天下来,就能背诵二十几首诗。
杨氏不光自己读书,还要求杜五郎读。杜五郎是广陵王的长子嫡孙,将来要担负起广陵王府的重担。不读书。只会酿酒,是不行的。
以前杜五郎之所以不读书,那是因为家里没钱,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杜八郎。后来通过酿酒,赚了钱,喜欢上了酿酒,没心思读书。
可听到娘亲和妹妹的分析之后。杜五郎面色大变。便也每天早晨跟着起来读书,杜八郎更是认真。就连杜七妹,现在看到大家都读书。也跟着用功。
恒五看到小主人们的转变,很是欣慰。这样努力的一家,绝对不会过得太差。
秋天来了,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它们有时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又到了一年收获的季节,杜家村又陷入了忙碌之中。杜九妹家里虽然没有田。所以还算清闲。
不过这段时间,大家努力读书,有点累了。杨氏便对杜五郎道:“五郎啊,书不是一天就能读成的。你爹不在家。你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半山腰玩玩,采点菊花,我们做菊花酿!”
杜五郎深以为然,父亲不在家,他就是大家长了,笑道:“好的,娘亲,的确该去外面玩玩了,七妹还好,就是八郎和小九儿,都快要闷坏了。”
“这两个泼猴,带出去放放风吧。”杨氏笑道,准备了一些点心和水,一起带上。
阮灏君听说杜八郎,杜九妹去秋游,很是羡慕,眼巴巴地看向阮二。
“得嘞,你想去,咱们也让周嬷嬷准备点好吃的,咱们跟着一起去。”阮二笑道,男孩子的确不能整日关在家里,整天关在家里的那是大姑娘。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李瑞不知道从哪听来这样的消息,秋游这一日,带着小厮李二狗也来了。原本只是姐弟四人的秋游,现在边上一大群人。
吃的,喝得带了不少,直接进了桃花谷。
杜七妹,杜九妹两人去采集新鲜的菊花,李瑞没心思跟杜八郎,阮灏君瞎跑,而且帮着杜七妹采菊花瓣。
呵呵,醉翁之意不在酒!
难得两人有独处的机会,杜九妹把小篮子给了李瑞,道:“瑞哥哥,篮子给你,你帮我采菊花,我去抓鱼!”
李瑞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哎呦,这小姨子有眼力界啊,赶紧接过篮子说道:“那好,一定采得多多的。”
杜九妹去抓鱼,他就可以单独和杜七妹聊天了,可以说点私房话。这些话,其他人在场,不能说。
杜七妹低着头,虽然没有说话,但面若桃花。
阮灏君和杜九妹钓鱼,也找出自己的钓鱼竿,开始钓鱼。
中午吃着带来的点心和烤鱼,漫天遍野的疯跑,玩闹,不光小孩高兴,阮二和宋明等人也很开心。
夕阳西下,一行人回来,衣服上有点脏乱,但每个人神采奕奕。
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读书更有效率。
杜家村的平静,并不代表外面也是风平浪静的。
云嬷嬷留在镇上的人于猛,已经和杜大海勾搭在一起了,这是一颗安琪,总有一天能够用上。
当地有一种芋头,味道很好。于勇就跟杜大海购买这种东西,运到广陵王的封地广陵府销售。经过几次接触,让杜大海赚一些钱财,更让杜大海以为找到了机会。
于猛也趁机打探到杜大山和养父母,养兄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事情,好好运作,一定大有可为。
现在遇到了贵人,杜大海觉得自己机会了,原本低声下气的一家,现在又开始抖起来了。不过这些和杜九妹一家没有关系,那家人穷也罢,富也罢,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且说杜大山带着兄弟们和一千多坛子酒一路赶往西北。星夜兼程,终于在规定时间到了西北。
驻守在西北的大帅正是霍大将军,五十多岁的年纪,曾经因为杜大海做了红烧肉,肉汤以及烙大饼,受到霍大帅的亲自奖励。
其实这些饮食改变,对一个大将军的饮食并没有改变多少,作为一军统帅,吃食也不差的,但对下面的普通兵士,大有裨益。只有让士兵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在西北缺少粮食,但绝对不缺少牛羊肉。尤其是冬天,喝着热热的大骨汤,吃着大扣肉,软软的烙饼,十分享受。
杜大山来到西北,先去见了上峰,千总大人吴将军。
吴将军身材健硕,虎背熊腰,为人耿直。因为杜大山之前的功劳,让他也在大帅面前露个脸。现在见杜大山探亲回来,很是高兴。
第二百七十八章 杜大山立军令状
吴将军身材健硕,虎背熊腰,为人耿直。因为杜大山之前的功劳,让他也在大帅面前露个脸。现在见杜大山探亲回来,很是高兴。
“以前的事情想起来了吧?”吴将军关切问道,他们这些人在外面拼杀,不都是为了家里的妻小嘛!
若是连妻小都不认识了,那如此拼杀,奋斗在西北,有何用处啊!
杜大山嘿嘿笑道:“回将军,想起来了,那的确是我的家人。”
“那就好,以后老实在西北跟我干,保证你以后有衣锦还乡的荣耀。”吴将军哈哈大笑,“对了,我可听人说,你这次回来,带来三十多车的东西!你跟我说说,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看到八卦不是女人的天性,男人也不缺少!只是平时只是隐藏地比较深!
带来这么多酒,而且酒的作用很大,他必须要通过吴将军,才能把这些东西送上去。
只有通过吴将军,才能把这些酒呈上去。虽然功劳也会分给吴将军一半,但也比他越级呈报,独揽功劳得罪上峰,要好得多。
在军营里,更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越级汇报,犯了很多机会。即使献上这样的好酒,会立大功劳,但以后那些人都不会把他当自己人,毕竟谁都不乐意要一个善于越级汇报的属下。
“吴将军,这是小的家乡的一种酒……”杜大山还没说完呢,就被断了。
吴将军听到这个“酒”字之后,“啪”得一声,用力拍在桌上,怒道:“你糊涂啊。酒虽然是好东西,但绝对不能带到军营的!即使你是我的得力手下,我也不能有半分姑息。现在趁着知道的人不多,赶紧把东西送走!”
吴大人说这话的时候,还咽了咽口水。在这苦寒之地,要是每天能够喝两口,那可就是赛神仙了!
杜大山没想到吴将军反应如此大。虽然严厉。但爱护之情,跃然于表。
“吴将军,您误会了。是我们家乡有一种酒,用来清理伤口,可以免于伤口化脓感染。属下想到在西北,很多受伤的兵士。很多并不是致命的伤口,都是由于伤口化脓感染造成死亡。这种酒有这样的作用。正好适用于我们军营里,所以属下在冒着触犯军规的风险,把这些酒运过来。”杜大山连忙解释,不能让吴将军误会他。
吴将军听了一愣。半信半疑,问道:“世上还有这样的酒?”
“当然有,小人不会瞎说的。您要是不信的话,可以给那些重伤的将士们试试。”杜大山建议说道。百闻不如一见,没有看到疗效,大家都不会相信的。
吴将军为人稳重,绝对不会在没有验证这种酒有效果之前,就往上面报的。
“你可愿立军令状?”吴将军直视杜大山的眼神,但从杜大山眼里看到的是坚定,没有半点躲闪。
这让吴将军多了几分信任,或许可以试试?每年死于伤口感染的人太多了,占到总伤员十之三四,数量众多。
若是这酒真的有这样的功效,那么就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可以挽救万千伤兵的性命,这可大大的功劳了。
“回吴将军,属下愿立军令状。”杜大山沉声说道,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用酒果酿造出来的药酒作用很大。杜大山希望利用这次功劳,谋取家乡当地的一个官职,不想在西北混了。
立军令状,虽然要承担不成功的后果,但好处也是大大的有,那就是成功了,谁都抢不走他的功劳。
这一点,正符合杜大山需求。
吴将军知道杜大山不是胡来之人,点点头道:“嗯,你立了军令状之后,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王医官秘密进行。即使不成功,波及范围不大,对你的处罚也不会太严厉,顶多三十军棍。”
吴将军之所以这么说,进退有余,也是为了保护杜大山。
杜大山很是感激,道:“多谢吴将军爱护之情!”
在杜大山立了军令状之后,吴将军找来他下辖的王医官。
王医官比吴将军等人需要更加直接面对伤患,看多了生死,若是一些重伤不治,王医官尽力了,并不会觉得难过,可看到那些受轻伤,但因为伤口感染化脓发炎而死,非常痛惜。
听说杜大山带来的一种酒可以防止化脓,王医官连连点头道:“走,现在就跟我去伤兵营!”有几个人伤口溃烂严重,反正到最后也是死,不如试一试,万一有用,那就可以救活自己几条命。
杜大山也很吃惊,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说服了王医官,原本以为还要浪费一番口舌呢。
杜大山让王四抱着一坛子酒,去了伤兵营。放眼看去,伤势比较重的被放在一起,里面有十几个人。
王医官打开酒坛子问道:“杜老弟,这酒怎么用啊?”
杜大山挠挠头道:“王医官,其实很简单,就是先用酒擦拭伤口,然后用火烧烧刀具,割掉上面的化脓和腐肉,然后再用药酒就擦拭伤口,再用上金疮药止血,外面用煮过的纱布或者棉布包裹住。过程有点疼,但却非常有效。”
王医官听了,跟他想得差不多,点点头,算是赞同。
王医官到了一碗酒,端到一个重伤员的面前。
一股浓郁而又辛辣的酒味充斥整个重伤兵营,这些汉子都觉得自己没有几天日子了吗,问道酒味,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道:“临死之前,还能喝碗酒,真是太好了。”
这些人都以为这些酒,是给他们喝的,就跟那些犯人一样,临死之前,喝一碗断头酒。
王医官笑道:“这酒可不是喝的,是用来救命的。”
“哎,我们都这样了,昨天还抬走两个呢,早就是死路一条,别浪费那些酒了,给我们喝几口吧。”那个汉子苦笑道,在这里只不过是托时间罢了。
其实很多人想到自杀,但在大晋朝有这样的说法,自杀死的人,是不能转世投胎的,所以这些人即使很痛,也一直坚持到最后,祈求来世投个好人家!
第二百七十九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
杜大山鼻子一酸,这些人都是为了国家而受伤,不应该有这样悲惨的下场。
“大哥,别说话,王医官给你致伤,等大哥身体好了,我请大哥喝好酒。”杜大山劝解说道,然后洗洗手,协助王医官开始给这个大汉清理伤口。
这人的肩膀上有一个血窟窿,显然是箭伤,伤口很深,化脓了。
杜大山陪着这王医官,给这大汉清理伤口。虽然很疼,但这条汉子,愣是没有叫疼。嘴巴里咬着一个木块,额头上满是大汗。
王医官手脚麻利的清理了上面的腐肉和脓,杜大山赶紧用酒清理伤口,尤其是箭伤,很深,他往里面多倒了一些酒,疼得大汉晕过去了。
王医官赶紧伤了金疮药包扎伤口,虽然白布上有点血液,但总算止住了血。至于能不能好,那就听天由命了。
王医官一鼓作气,给重病的伤员全部做了清理。
该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看看这些东西有没有杜大山说的那样厉害的作用了。
吴将军,王医官很紧张,倒是杜大山跟个没事儿人似的,给几个相熟的上官送上从家里带过来的土仪。
杜大山有公务要忙,就没来看望伤兵,只是冯祥盯着。倒是王医官每天都会过来看看,解开纱布闻闻,发现并没有化脓的气味,加之边上原本红肿的地方,逐渐消肿,不由得大喜。
短短五日过后,王医官在检查伤口的时候,发现伤员们的精神好了很多,而且饭量增加了不少。
看到王医官进来。那日想要喝酒的刘大壮正在用手指在伤口边缘挠挠的。
“不能挠!”王医官连忙拦住,伤口不能用手挠,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因为手上有脏东西,会造成伤口化脓发炎。
刘大壮苦着脸,哀怨道:“王医官啊,我这胳膊特别痒。跟有上千只虱子爬来爬去的。难受死了!”
王医官解开刘大壮胳膊上的纱布,笑骂道:“别得了便宜就卖乖啊,你们的伤势已经稳定了。等到这些结痂干了掉下来之后。你们就能康复了。”
刘大壮嘿嘿笑道:“王医官的医术高明,救了我们兄弟几个!”
“话别说的这么早,我再看看其他人。”王医官在边缘处用棉签沾了酒在刘大壮的伤口边缘处清理了一下,倒了一些金疮药。用新的纱布绑好。
这些纱布有血有脓水,换下来之后。就全部烧掉。
刘大壮伤得是胳膊,身体恢复一些之后,便四处走走,看着王医官给其他人整理伤口。
这六个人恢复很好。基本上可以保住性命了。得到这样的结果,王医官非常震惊,用这些酒给一些轻伤员清理伤口。恢复速度也加快不少。
其实不用之前王医官也可以保住他们的性命,那就是断了截断他们的胳膊和腿。成为伤残之后,只有少许的抚恤金,不一定够回家的路费呢!再者截去胳膊腿,成为废人,不但不能拉拔家里,反而交人头税,成为家里的累赘。
相反,若是死在西北,家里的老弱妇孺都能从官府领取银两过活,直到孩子娶妻位置。
两相比较,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拖累家里,窝窝囊囊地活着。
等到六个重伤员的伤势全部稳定了之后,王医官,杜大山才去跟吴将军复命。
吴将军听了更是欣喜,那六个重伤员,被好几个医馆诊治,都说挺不过去,结果都是一个死。
现在看到六个重伤病不光没死,反而越来越有精神,而且身上的伤也好了五六分。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完全恢复。
“好!好!好!”吴将军连连说了三个“好”,这是六条活生生的人命啊!上有老,下有小,那就是几十口人啊!
有了这种酒,以后就可以救活更多的将士。
吴将军带着杜大山,王医官直接求见霍大将军,他是西北大军的主帅!
这是霍大将军正好军务不忙,身边的副官通传之后,霍大将军便让人进来,想看看真的是不是有这种好东西?
此时霍大将军半信半疑,反正没事儿,也跟着看看,属下们都是忙什么!
吴将军,杜大山,王医官依次进来。
“吴将军,听说有一种酒可以止脓平炎,可是真的?”霍大将军性格豪爽,也不兜圈子,直接问道。
吴将军抱拳道:“是,大将军,末将得知杜大山这种药酒,便让王医官找六个医药无用的重伤员试试,现在六个重伤员全部恢复很好,已经没有性命之忧。王医官那里有脉案,还请大将军查看!”
霍大将军一听,身形一怔,原来已经经过试验了,连忙道:“拿过来,给我看看脉案!”
“是!大将军!”王医官呈上脉案,以便霍大将军查阅。
霍大将军心里略带激动,作为一个大将军,自然知道伤兵的死亡率很高。若是找到有效的药物,那就可以避免很多无辜的伤亡。
霍大将军仔细看了六张脉案,仔细阅读,并且叫来之前跟王医官一起下定评判的两个医馆。
对于重病不治的士兵,并不是由一个人决定的,必须三个人一起决定伤员没救了,才会被送入重伤区。
那两个医馆过来,看到他们各自的签名,表明这留人的确重伤不治,他们和王医官一起署名的。
霍大将军弄明白之后,让两个医官回去,又赶紧让人把王医官救活的六个伤兵叫过来。
五个人是自己走过来的,另外一个则是被人抬过来的,因为这个人虽然救回来一条命,但腿骨没有接好,变成了跛子。
好死不如赖活着,虽然是个跛子,但还能自己走路。
霍大将军围着几个人转了几圈,对比脉案上的个人信息,终于确定事情真相,药酒有大用。
“好,太好了。王医官,本帅立即下令,先给全部重伤员使用这种药酒。若是能救活一半,本将立即给你全军嘉奖,连升三级!”霍大将军连忙下令,有句话说的不好听,叫做死马当活马医,那些重伤员不救治,很少能活下来。
第二百八十章 升官发财两不误
这些都是大晋朝的好儿郎,年纪轻轻地,没有在战场上死去,而是被伤病折磨致死,非常可惜。
他也是有儿有女的人,霍大将军心里疼惜,但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为了守卫疆土,就的有人牺牲。
现在有一种东西,可以降低死亡率,这比打了大胜仗更令人振奋人心。
“是,大将军!”王医官连忙应下,他们这些医官比不上给皇上看病的太医,但职位越高,各种好处就越多。
现在有个天大的功劳就在眼前,他当然要牢牢抓住。
霍大将军看向吴将军,杜大山,道:“吴将军心思缜密,举荐有功,到时候本将也会论功行赏的。”
吴将军欣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