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酒娘子-七星草-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晚上,恒八来汇报。
  “恒八,说吧,到底是什么情况?”杜大山问道,对于杜大海,他是一点好心情都没有,这样的人太过差劲,茅坑里的石头,臭的很!
  “回世子,那杜大海现在住在城南一座三进的院子里,刘桂花,以及杜大郎的媳妇也来了。他们是在半个月搬到这个院子里的,没有什么正经营生!不过附近的邻居曾经看到有大户人家的婆子曾经来过两次,送来不少东西。至于那婆子是哪家的,那个街坊邻居就说不出来了。”恒八回答,“属下已经派人在附近盯着。一旦在看到那个富家婆子,就会跟上去,查清楚到底是哪家和杜大海有关系!
  从恒八的话里,可以看出,杜大海不是无缘无故来京城的,是有人让他们来京城。京城,天子脚下。你一个外乡的富户。没有人撑腰,根本就在京城站不住脚。
  杜大山是从来没有派人接这些人来京城,会不会是和广陵王敌对的人接杜大海过来的呢?
  “嗯。继续派人监视,一定要查到杜大海和哪家人有联系。”杜大山交代说道,事情急不来,只能等下面人探查之后。才能知道结果。
  杜大海那人爱钱如命,留他们一家在京城。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炸了,想躲都躲不开!
  “是,世子!”恒八下去安排。他们是知道杜大海一家的德行!
  杜大海暂时没有闹出事情,故而杜大山没有跟广陵王说,只是跟杨氏和孩子们说了。
  虽然杜大海在他们面前只是一个跳梁小丑而已。但杜大海的到来,仍让大家如鲠在喉。总想着把鱼刺拔出来,才能觉得舒坦。
  几日后,恒八带来消息,那个大户人家的婆子是徐家的下人,并且还跟杜大海有莫大关系。
  徐家,就是徐阁老的徐家。这婆子是徐阁老次子宠妾得力的心腹嬷嬷,沈嬷嬷。
  “徐阁老的次子宠妾?”杜大山皱眉,这里也太多弯弯绕绕了吧?
  “是的,那个宠妾姓杜,名叫四娘!”恒八回答说道,“据下面汇报,那杜四娘貌美如花,手段了得,现在已经把正牌夫人逼到了家庙里,现在徐阁老的次子房里就是这位杜姨娘当家。去年初,这杜姨娘生了一个胖小子,是二房的长子。”
  随着恒八的介绍,杜大山恍然大悟,这杜四娘,很可能就是被王家发卖的杜四妹。
  “嗯,继续派人监视他们,若有异常,即使来报。”杜大山吩咐道,原来不是杜大海一家阴魂不散,而是杜四妹啊!
  晚上杜大山跟杨氏说了,杜大海是来投奔杜四妹的,现在杜四妹是徐家二房的宠妾。
  “哎,早就听说过好人不长命,恶人活千年。这杜四妹做了那么多亏心的事情,不但没死,反而活得越来越滋润,居然成为徐家二房的宠妾。哎,这人做了一次妾,不知道悔改,还要做妾。”杨氏懊恼说道,那时候七妹和娘家哥哥,被这杜四妹害得不浅啊!这样的人早该下地狱,可人家活得好好的,也不知道天上的神仙是不是打盹了,忘了惩罚这个恶毒的女人!
  “这个恶毒的杜四妹,以她的脾性,让她父兄过来,绝对不是想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的,绝对另有图谋。”杜大山道,“我已经吩咐恒八派人盯着,若有异动,立即来汇报。”
  “是啊,四妹那丫头从小就心狠,自私。当初她被王家发卖,若是杜大海舍得花银子,想必还能找回来。可杜大海根本就没想着去找人,卷了银子跑回杜家村多难,根本就不管杜四妹。现在杜四妹发达了,根本就不会让这些人来享福。可是她偏偏这做了,想必后面定有后招呢!”杨氏附和说道,就耐心等着瞧,现在有人有钱有势,不怕这些人。
  之后杨氏跟几个孩子说了杜大海一家是来投奔杜四妹的,顿时让几个孩子目瞪口呆。
  “这杜四妹真命大,像个打不死的蟑螂一样。”杜九妹吐槽,对于杜四妹的出现,原来还有上下集啊!
  杨氏也把和杜大山的分析跟大家说了,让她们心里有数。
  “说到徐家二房宠妾,在京城贵府圈里非常有名。一个买来的妾室居然把正房太太送进了家庙,生了儿子,俨然已经成了徐家二房太太。”静怡公主前几天去好姊妹家里做客,还听到这个八卦,没想到这个八卦,还跟她们家有点关系。
  当时她们还说呢,要么是正房夫人太笨了,要么就是这小妾太厉害了。这徐家自诩书香门第,出了这样的事情,家风也不过如此!
  “那杜四妹是个厉害的主儿,经历那么多,比一般女子心狠手辣。当初在杜家村,这杜四妹就曾经想着让七妹踢她做妾,这样杜大海既可以得了银子,杜四妹还不用去做妾。那时候她才不到十四岁,要不是小九儿机灵,还真就被杜四妹得逞了。”杨氏一想到这件事请就咬牙切齿,一肚子坏水的东西,到哪里都不安分,早晚会遭报应的,不会有好下场!

  第五百零九章 手段了得

  那件事情给杜七妹留下很深的伤害,现在想起来,杜七妹心有余悸。
  静怡公主大骇,不敢置信道:“那时候父亲还没有认祖归宗,这杜四妹当时和七妹应该是堂姐妹,她对堂姐妹都能下得了手?”
  “怎么就不能!”杨氏怒道,“所以她心狠手辣啊!我虽然长在乡间,泼辣的人见多了,但还从来没见过这样厚颜无耻的人,更没有见过这么心狠手辣之人。不过正是杜四妹有如此心计,所以才能把徐家二房夫人送入家庙,自己作威作福。”杨氏道,心里暗暗下决定!
  这次杜四妹要是不动歪心思,她或许会给杜四妹留条活;若是杜四妹不知好歹,还想着找她们一家的麻烦,杨氏绝对不会放过她的,让她身败名裂,一无所有!
  且说那杜四妹正坐在一个大书桌后面,看账本,手里拿着笔,虽然写出来的字很难看,但上面的帐却记录地清清楚楚,分毫不差。
  “杜夫人,刚才已经把铺子交给你父兄了,准备几日就可以开张了。”沈婆子笑呵呵道,这段时间经常来回跑,但正好证明了夫人信任她,她也乐得跑腿。斗败了二太太,二房她们最大,日子太好过了,也不枉当初她拼了老底给杜四妹铺路。
  杜四妹不喜欢别人喊她杜姨娘,故而身边的人都喊她杜夫人。因为受宠,加上容貌秀美,出手大方,收拢了不少人,所以大家也乐得称呼她会杜夫人。
  这沈婆子的确有几分本事,杜四妹被王夫人打得遍体鳞伤。在沈婆子用各种廉价的草药调理之后,居然没有留下一点伤疤。沈婆子拿出仅有的一点盘缠贿赂了人牙子,拜托人牙子把她们卖到大户人家当差,而不是那腌臜的青楼。
  沈婆子见多识广,进了青楼,如果没有绝顶的颜色,一辈子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可若是卖进大户人家。可以徐徐图之。找到机会,立即就可以翻身。
  那个人牙子拿了钱,没有食言。到了京城之后,把沈婆子连同痊愈的杜四妹卖到了京城徐家。
  到了徐家,沈婆子即使再有本事,但都是外来户。不能融入徐家的下人。
  这种大户人家,家生子世代通婚。盘根错节,最是不好接触。沈婆子一直和杜四妹一起在徐府下层当差,逐渐摸清楚徐府的情况。
  徐府是京城的大户人家,下人们吃穿用度也比外面的普通老百姓好。故而养了三个月,杜四妹完全恢复了。
  只是这时候杜四妹的容貌只能算得上是清丽可人,要想笼络住男主子的心。一定要好好保养,于是沈婆子和杜四妹用每个月的月钱买了药材。好好调养。
  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把杜四妹调理的白里透红,眼里水波涟涟。不光容貌有个大改变,这沈婆子各种调教人的手段,层出不穷,教会了杜四妹很多闺房秘事。为了一举笼络住男主子,沈婆子甚至给杜四妹准备了一种药物,同房的时候使用,可以让女子紧致如处子,甚至还有处子之血。
  沈婆子更是发挥了在内在里的精明,给杜四妹分析了。徐家大房太太育有三个嫡子,两个嫡女,而且大太太手段了得,又受大老爷敬重,妾室同房在大房的日子不好过,顶多算得上是暖床的玩物。
  再者,大老爷年过五十,对女色不上心。
  如此对比,二老爷今年刚过而立之年,风流倜傥,房里的妾室有三个,同房五个,证明二老爷好女色。
  这就是杜四妹的机会,只要让二老爷尝过调教过的杜四妹的身子,绝对会放不下。
  还有一点,二太太进门十几年,就生了两个姑娘,并没有生下嫡子。其中有个侍妾生了一个女儿,所以到目前位置,徐家二房没有男嗣子,所以二太太对二老爷和侍妾通房鬼混,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多言语。
  综合下来,沈婆子和杜四妹就把目标对准了二老爷。沈婆子肯花钱,全部月钱用来贿赂管事姑姑,终于把杜四妹送到了二老爷书房,负责打扫二老爷的书房。
  这杜四妹跟着沈婆子学了近一年的字,背诵了不少诗词,做了充足准备。
  近水楼台先得月,杜四妹到了徐二老爷的书房当差之后,便逐渐洗去了脸上的黄颜料,露出洗白的脸蛋,嘴唇红润润,有时候给徐二老爷倒茶的时候,身子俯下,露出一片闪人眼的雪白,以及那肉滚滚的两团浑圆,顶端上的两朵红梅更是诱人。
  徐二老爷本就是一个色中饿鬼,这样一个可以和他红袖添香的美人丫鬟在眼前,哪里还会放过这样的好事儿!
  一来二去,杜四妹就这样勾搭上了徐家二老爷,用上了沈婆子教的手段,把徐家二老爷迷得晕头转向。没多久就怀孕了,直接被纳为妾室,生了儿子之后,又跟沈婆子自演自导,陷害徐家二太太要陷害她的儿子,就被晕头撞向的徐家二老爷一气之下送到了家庙。
  徐阁老为了这件事请还打了二儿子,但证据确凿,二儿子死咬着要把二太太送走。
  徐阁老没有法子,只好先把人送走,等过了一年半载,再把人接回来。
  从这之后,杜四妹便成了二房的当家人。
  “那就好,我那父亲虽然薄情寡义,但做生意还是有一套的。那铺子有徐家做靠山,也不会有人来捣乱,相信他很快就可以赚钱了,到时候咱们手里也能活泛一些。”杜四妹嗤笑道,作为一个买进府的丫鬟,她手里根本就没有银子,好在二老爷经常给她赏赐。这徐府的下人,捧高踩低,没有钱根本指使不动,她大部分的钱财都用来打赏这些下人。
  不过因为没有分家,各种钱银都有份例,杜四妹没有嫁妆补贴,所以过得一向捉襟见肘。原本她想找其他人帮忙开铺子,但她听说广陵王一家来了京城,让她有了其他想法。
  尤其是杜九妹的流言,更让杜四妹找到了复仇的方向。杜四妹对付杜大山一家,光她们两个后宅的妇道人家绝对不行,这才想起来把杜大海一家接过来。
  
  第五百一十章 不见动静

  等到时机成熟,再把杜长和,杜婆子接过来。
  这两位是杜大山的养父养母,跟杜大山有割舍不了的关系,这里面大有文章,利用他们对付杜大山一家,最好不过。
  “是的呢,杜老爷一说到生意头头是道。等赚了钱,咱们的日子就好过了。”沈婆子笑呵呵说道,她一个老婆子,只有到了后宅大院,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现在看到杜四妹由一个落魄的发卖小妾变成容光焕发的杜夫人,自豪感悠然心生。杜四妹是努力,但没有她的调教,根本走不到现在。
  “这些日子,多亏了嬷嬷在身边陪着我,帮着我,咱们才能走到今天。我杜四妹今日在这里跟嬷嬷保证,只要有我杜四妹的一日富贵,就不会让嬷嬷受苦。”杜四妹义正辞严说道,她也明白沈婆子帮助她,也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但说到底没有沈婆子,就没有现在的杜四妹。
  沈婆子很满意杜四妹知恩图报,道:“好了,老婆子孤身一人,没有儿女,当初看到你就觉得咱聊投缘。只要我能帮你的,我会尽力帮你,咱们互相扶持,总能过上人上人的日子。”
  “嬷嬷说的是,咱们都能过上人上人的日子。”杜四妹高兴道,想起在晋县,那王家简直就是个泥水坑,哪有京城徐家的繁华富贵!
  自从她得了势,早就通过沈婆子找人一把火烧了王家,虽然没烧死人,但烧了王家的东西,一家人穷困潦倒,只能去投奔亲戚。
  之所以留下王主簙一家的命。不是因为杜四妹心慈手软,而是因为杜四妹想要让这些人一直受苦,死对他们来说,便宜他们了。
  再者,那王夫人的娘家是官身,若是这一家人死的蹊跷,定会惹来人命官司太惹眼了。说不定还会给她带来麻烦。
  有仇必报。这王家已经被她报复了,接下来就是杜大山一家了。离开王家,在杜四妹的心里广陵王府。那就是一座座高山,只能远看,根本高攀不上,可到了徐家。成了二老爷的宠妾,反倒觉得一切大有可为。只是山很高。她要有耐心,慢慢的爬,总有一天可以爬到山顶,把高大的山峰踩在脚底下。
  自从获得了杜四妹的消息。杜九妹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每天都问恒八有关杜四妹的事情,而且还弄了本子。亲自记录恒八汇报上来的内容。
  从以前几次交锋,杜九妹知道杜四妹就像一个躲在暗处的毒蛇。打不死,早晚会跳出来要你一口,即使不能毒死,但也要受重伤。卧榻之侧岂容别人酣睡,杜九妹可不想被虎视眈眈的杜四妹再咬一口。
  只是在杜大海开了铺子之后,一直老老实实做生意,杜四妹也是老老实实的,一时间想让弄明白杜四妹到底想动什么手脚的杜九妹,非常无语。
  来啊,来啊,让报复来到更猛烈些吧!你们不动手,我也不好意思反扑啊!
  不要以为杜九妹变态,实在是闺阁女子生活太无聊啊!没有好看的网络小说,不能上网,没有电视剧。
  眼看着杜九妹就要闷地发霉了,李瑞邀请杜七妹,杜九妹,杜五郎,杜八郎一起去听书。
  李大地主之前不光买了宅子,还买了一个两层高的铺子。原本是个饭馆,现在被改成了茶馆,大小,装修都是按照广陵府那边照搬过来,所以根本不用李大地主在这边看着,只是派了一个管事过来便可。
  这几日吴师傅带着是个徒弟来到京城,准备在京城新的听书茶阁里大展身手。
  这三年,吴师傅收了二十多个徒弟,其中有十三个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分配在各个听书茶阁里当差。
  京城都是贵人,什么东西都是精益求精,故而吴师傅亲自过来,带来最都有天赋最勤奋的徒弟,希望可以尽快撑起京城的听书茶阁。
  现在一切准备就绪,沿用老的营销方法,免费三日听书!
  李瑞早早让人留下好位置,邀请好友和心上人一起过来听书。杨氏最是喜欢听书,以前在广陵府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听书。到了京城,无聊地很,现在可以去听书,自然非常开心。
  杜大山难得有空,陪着妻子孩子一起来到听书茶阁。好在李瑞留的位置很多,可以坐得下。
  听书茶阁在京城,还是稀罕的玩意,半信半疑,但听说开张三日免费听书喝茶,自然想进来看看热闹。
  不一会儿,里面就坐满了人。
  吴师傅现在有很多故事,为了保险起见,选择了在广陵府最火的几个故事。
  京城的有钱人多,好奇心强的人多,大家对站在台子上的吴师傅很不感冒,要唱戏,都是貌美的女子或者清秀的后生,一个糟老头子站在上面是什么事儿啊!
  不过随着吴师傅,已经两个徒弟的配合之下,开始讲故事。第一个故事《白蛇传》,吴师傅后面的背景是一幅巨画,上面有郁郁葱葱的竹林,以及百花齐放的花海,以及两条人头蛇尾的两个美女,还有一个站在桥上打着雨伞的俊秀男子。
  一开始还有人议论,可随着剧情的加深,以及配乐配音的出现,让大家耳目一新,尤其是里面的男女对唱,男女主角的感情起伏,以及法海的棒打鸳鸯,水漫金山寺的波澜壮阔,浩浩荡荡,更是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一出《白蛇传》,整整一个半时辰!
  结束之后,杜大山带头鼓掌,让人送上一百两的打赏!来的人,有很多也是有钱人,不缺这点钱,十两,二十两纷纷打赏,不收门票一天上午就赚了好几百两银子。
  下午刚开场,很多人往里面挤,就为了听到精彩的故事。
  杨氏舍不得走,一家人在外面吃了午饭,又听了下午场,这才恋恋不舍回府。
  杨氏作为世子妃不好整日出来听书,可孩子们就没这样的拘束。再说广陵王府对孩子要求不严,想出去就出去,没那么多规矩!
  最近京城里突然多了最新鲜的地方,听书茶阁,每天都会人满为患。沿用广陵府那边的制度,开始卖票,每天排队的人络绎不绝。

  第五百一十一章 微服出巡

  静怡公主也非常喜欢听书,听了书之后,经常跟太后讲故事。如此一来,皇太后特别憧憬外面的听书茶阁。对于一个生活在深宫里几十年的人,特别向往外面的生活。
  眼看着身子骨比之前好了很多,皇太后忍不住想着出去走走,这不,皇帝今日来请安,笑道:“皇上,哀家自从进宫,将近七十年没有出去。趁着哀家现在身体好,想出去转转。”
  虽然于理不合,但太后很少跟皇帝替要求。快七十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了这么长时间,晋武帝拒绝不了母后的要求。毕竟母后的身体,大不如前,还不知道能活几年。对一些可以满足的要求,晋武帝想让母后如愿。
  “母后,您先别急,待会让大夫来给您把把脉,若是太医允许,儿子陪你出去。”既然母后想出去走走,他就陪母后走走,不过前提是幕后的身体可以承受住。
  皇太后一听,很是高兴,更觉得自己年轻了几岁一样,道:“快叫太医来,若是没事儿,咱们现在就走!”
  今天是休沐日,晋武帝难得一天清闲,一起出去转转也好。不一会儿,太医过来给太后把脉,说了太后身子骨很好,可以出去逛逛。
  老年人就怕的就是冬天,春天夏天多出去走走,还能多吸收一点阳气,强健身体。
  “快把我早就准备好的衣服拿出来。”皇太后高兴地跟个小孩似的,前几天有这个想法之后,就吩咐人给她做了一件平常富户老太婆穿的衣服。
  晋武帝看到母后要穿衣服,哑然失笑:“母后,您这是想微服私访啊?”
  “是啊。咱们就像平常人逛街一样,没有仪仗,咱们也可以逛的尽兴些。”皇太后要求道,“皇帝,赶紧换衣服。你若是不去换,哀家可不等你!”
  皇太后可不想弄得前呼后拥,走到哪都不自在。那还不如在宫里呢。
  “那儿子这就去换。母后您等等儿子。”晋武帝摇头失笑,难得看到母后这么开心,他也乐得成全。
  前半辈子母后受了很多苦。后半辈子虽然生活清闲了,但一个人也孤单。到了晚年,晋武帝一直都是顺着太后。
  好在太后非常懂事明理,从不提过分的要求。不让晋武帝为难,这也是晋武帝如此心疼。孝顺太后的原因。
  晋武帝去换了一身便服,除了肚子上有点肉,还是一个美髯帅大叔。
  既然晋武帝和太后都换了平民的衣服,那身边的护卫自然也得跟着换。同时并没有因为微服私访,就减少了护卫人数,反而比往常更多。
  皇太后坐在轿子里。路上掀开窗子,看看外面人来人往。以及生意繁忙的店铺,吆喝声,讨价还价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距离上次出宫已经几十年前了。
  虽然皇太后的身体好了很多,但毕竟年事已高,没有精力下来四处逛逛,故而直接让人抬到听书茶阁。
  这是静怡公主在皇太后面前经常说的地方,皇太后平日无聊,对里面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尤其喜欢那个《白蛇传》。
  晋武帝最近比较忙,对外面有趣的地方并不在意,故而并不知道有听书茶阁。
  到了之后,晋武帝一身棕色袍子,快走两步,上前扶着皇太后下马车。
  因为两人穿着虽然很好,但也只能看出是有钱的富贵人家,并不起眼。
  且说皇太后,晋武帝让人买了最好的票,进了听书茶阁。
  李瑞带着杜七妹,杜五郎,静怡公主,杜九妹,杜八郎,还有杜轩一起进来了。休沐日,大家都有时间,故而经常出来逛逛。
  静怡公主一抬头便看到了穿着便服的皇祖母,顿时身体紧绷,很是紧张,吓得身边杜五郎连忙问道:“静怡,怎么了?”
  静怡公主见皇祖母和皇上都是穿的便服,便猜到他们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或者兴师动众,道:“皇祖母和皇伯父来了,就在二楼我们座位隔壁的位置。”
  杜五郎一怔,抬头一看,果真是。
  就在这时,皇太后,晋武帝也看到下面的孩子们,点头笑笑。静怡公主,杜五郎快走几步,后面的杜七妹,杜九妹这才看到楼上的贵人。
  领着杜轩,跟在后面上楼。
  李瑞诧异,一向端庄的静怡公主,沉稳的大舅兄今天这是怎么了?
  杜轩被拽的磕磕碰碰,李瑞伸手抱起杜轩,道:“我来抱小满儿!”
  “姐夫好!”杜轩气喘吁吁道,终于有人抱着他了,不用自己的小胖腿自己跑了。
  李瑞听到这个称呼,很是高兴,道:“小满儿乖,待会姐夫给你准备好吃的。”
  杜七妹瞪了李瑞一眼,道:“你小心点,楼上有贵人,千万不能出事儿!”
  能被杜七妹提到的贵人,而且静怡公主反应如此大,李瑞抬头看了看皇太后和晋武帝,心里有了大概的猜测,乖乖跟在杜七妹身后上楼。
  到了楼上,静怡公主刚要行礼,但被岑嬷嬷看住了,道:“今日微服出行,就是不想人打扰。”
  静怡公主起身,撅着小嘴嗔道:“皇祖母,您出来,怎么样不跟静怡说一声啊!”
  “我就知道今日你会来这里,所以先来了。好了,快要开场了,赶紧坐好,马上听故事了。”皇太后轻笑道,对后面的杜五郎等人点点头,免了他们行礼。
  晋武帝觉得这个戏园子和其他家的戏园子不一样,随着买票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不由得对这里更加好奇了。
  到了时辰,座位坐满了人。吴师傅带着两个徒弟上来跟大家行礼,之后各自准备开始讲故事。
  今天讲得是《木兰从军》,后面的壁画,先是一家农家小院,几间茅草屋,郁郁葱葱,还有喇叭花盘绕在篱笆上,院子里几只鸡鸭争相吃食,马鹏里还有一匹瘦马!
  一个清秀的姑娘,对着庄户,正在织布。一个老汉躺在摇摇椅上,闭目养神,好不惬意!
  这一幅画描写了木兰家庭情况,虽然清贫,但却非常温馨快乐。
  

  第五百一十二章 故事书风靡京城

  吴师傅的故事也是围绕这一幅画展开,织布的声音,小鸡小鸭子叫。
  可随着吴师傅开始讲到敌国来犯,国家四处征兵,木兰年迈的父亲也在征兵册里。木兰不忍老父上战场,便偷偷穿上了父亲的旧战袍,牵着那匹瘦马,带着行李,给父亲留下一封信!深夜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离开家!
  后面的那副巨画,左边写的是征兵场景,右边半幅则是木兰深离家的画面……
  整个故事分为五个部分,整整五幅巨画,配合着吴师傅的故事,以及各种场景之后的配音。尤其是打仗时候那种马叫嘶吼声,喊打喊杀声,中箭身亡声,疼痛呻吟声……
  画面和声音完美结合在一起,不光满足了人的眼睛,同时耳朵里同样可以感受到一幅幅画面。
  皇太后听到津津有味,晋武帝也觉得这个故事好,只是听书之余,皇帝的疑心病犯了,他的军队里是不是也有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子啊?待会回去给兵部调查一番!
  不过想想这只是故事,并不是真的,女子和男子有天壤之别,怎么会看出来呢?
  一出戏一个多时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结束之后,静怡公主给了赏钱。
  “哎呦,从来没听过这么好听的故事,怪不得生意这么好,看赏!”皇太后高兴道,身边的岑嬷嬷让人打赏了一百两银子。
  晋武帝也不能小气,也打赏一百两。
  眼看到了中午,静怡公主道:“皇祖母,皇伯父,到了中午了。不如回王府吃顿午饭再走?”
  皇太后想想,她一个老婆子无所谓,可皇帝的安危非常重要,拒绝道:“不去了,出来一个上午,乏了!”
  晋武帝见母后这么说,道:“好了。难得你皇祖母今天精神好。听了故事,就没精神了,还是早点回去好好休息!”
  见留不住皇祖母。皇伯父,静怡公主带着一行人恭送皇太后,晋武帝上了轿子。
  等到皇帝走远了,李瑞小声跟杜七妹道:“那就是皇上和皇太后啊?”
  “是啊!”杜七妹应下。“今天这里的故事很好,以后陛下和太后说不定还能再来呢!一定要好好管理听书茶馆。不能有乱七八糟的人进来!”
  “那是,放心吧,这些伙计都是我们从广陵府和晋县带来的,知根知底。而且还是签了卖身契的。”李瑞回答说道,这一点李瑞和李大地主还是十分细心的,所以不管是晋县。还是广陵府,京城的茶馆。从来没有出事儿!
  太后走了,静怡公主心情有点失落,杜五郎问道:“静怡,你怎么了?”
  静怡公主摇摇头道:“没什么,只是想着皇祖母不能经常出宫,不能听这么好听的故事。”
  “这有什么啊!吴师傅这么多徒弟,送进宫里三个,专门给太后讲故事,这样不就好了。要是皇宫里不方便进人,李瑞那里有很多故事的手抄本,你经常给太后带去几本,让人念给太后听,也很好啊!”杜五郎建议说道,并不是什么大事儿!
  “送人进宫?”静怡公主迟疑,觉得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是算了吧,现在京中局势虽然很平静,但我们还是不能随意送人进宫,省得被人钻了空子。还是送故事书进去,比较稳妥一些。”
  皇宫里最不少就是栽赃陷害,勾心斗角!派人进去,容易被人钻空子。虽然很想孝顺皇祖母,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退而求其次,也不错。
  再者,太后年纪大了,今天这样精彩的场面还是少看一点好,大悲大喜之后,对身体非常不好。
  李瑞这边有很多,杜五郎一说,他就直接给了二十本精装故事书,让他带给静怡公主。李瑞知道这些故事瞒不住,所以直接让刊印成册,又在京城开了一家故事会的书楼,生意大好!
  静怡公主把这些白话的故事书带到宫里,亲自给太后念故事,皇太后每次也听得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