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小厨娘-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举人考试更难,咱们镇上也就孙举人。你这次能考中吗?”

    

    “你可千万得考中啊!你考中了之后,咱们村就多一个举人了!”

    

    他们的期盼聂吴郎明白,孙举人和孙家大院和村里是佃户地主的关系,他们却是利益关系。村里的人多希望他能高中。

    

    安抚了村人,还有吴家老宅的人。

    

    虽然在县城歇了一天,但这次乡试时间赶得紧,来来回回的没有停事儿,吴大郎有些累,胭脂也不轻松。

    

    万妈妈烧了热水和罗平家的准备饭菜。

    

    罗妈妈过来,“少奶奶去泡个澡,奴婢给你捏一捏吧!”

    

    这些日子,吴大郎不说头悬梁锥刺股,书本不离手,却也十分的用功。胭脂想方设法的给他调养给他补着,一场乡试折腾下来,他人也瘦了些,脸色也白了不少。让吴大郎先去,“你先去泡一泡吧!”

    

    吴大郎看向邱氏一众人,“等回头再一块吃顿饭吧!”

    

    邱氏点头,“那你们先好好歇一歇,我们就先回去了!”

    

    吴大郎起身送客。

    

    众人这才鱼贯出了门。

    

    洗梳了一番,换上宽松舒适的细棉布衣裳,桌上摆了饭。

    

    胭红不停的给胭脂夹菜,让吴大郎也多吃点,“咋去几天,折腾的瘦了这么多啊!”

    

    胭脂笑着给她和恩豪也夹了菜,“哪有瘦,要瘦也是之前瘦的。锻炼那么久,我身体底子好,除了坐车坐的有点累,一点事儿没有!”

    

    胭红不相信,她的脸色有些发白,没有血色,比吴大郎的气色还不好。

    

    胭脂是来了月事刚刚好,脸色有些发黄没血色。

    

    吃了饭,胭红就催着她去睡会。

    

    胭脂也的确困,回到家了,也可以歇口气,躺在床上熨叹一声。

    

    吴大郎拿了个牛皮纸包出来给罗妈妈,“这几天,每天炖一碗给少奶奶吃。”

    

    罗妈妈接过来一看,见是燕窝,忙应声,拿到厨屋去。

    

    “你不是去买药,竟然买了燕窝了?”胭脂对燕窝并不陌生,这东西在古代是个稀罕物,现代养殖发达,市面上不少人工养殖的燕窝,家里也经常不断。

    

    “你身子看着好,但这几天要补补。不调养好,月事总不准时。”吴大郎催着她快吃了。胭脂拉他一块,吴大郎接了碗喂她,“我如今吃着药,怎么吃这个?!”

    

    她有手有脚的,又不是病了,见他实在不吃,胭脂自己端起碗。

    

    外面顺子过来,还拿了帖子,“我们大爷知道吴秀才回来了,特地命小的来请吴秀才,晚上摆了酒宴,请吴秀才过府叙话。”

    

    罗平接了帖子递给吴大郎。

    

    吴大郎看了眼帖子,“这几日实在劳累,身子不适,谢过孙举人了。改天我请他!”

    

    顺子忙问怎样了。乡试要考三场,每场要三天。期间不能出贡院。吴大郎的身子,的确支撑下来就不错了。

    

    “回来抓了一堆的药,这才刚吃上。辜负孙举人好意了。”吴大郎把帖子放一旁。

    

    顺子表示两句关心,回了孙家大院。

    

    孙志书带着范大奶奶回村里过中秋,一直待着,还没有走。他不相信聂大郎能短短时间考中功名,不过是靠冯家帮忙打点了而已。但春试容易蒙混,乡试在衡州府的贡院,就不那么容易蒙混了。他今年春闱又落榜,他怀疑和冯家有关,再考又得等到三年后了。

    

    本想探探吴大郎的底,也摸摸冯家的底,听吴大郎直接回绝了,他脸色发沉。

    

    “要不要我去看看?”孙大奶奶询问。

    

    孙志书想了下,“不用了,先等几天看!”

    

    孙大奶奶点头,要是没考中,自然威胁不大。就是那冯家如今做了他们的靠山,有些不太好办。

    

    胭脂好好歇了几天,终于缓过劲儿来了。

    

    后山坡上全种了菜,土豆全收在了家里,各家地里的麦子也都种上了,只还有些零碎活儿,但家里抽出一个人手还是轻松的,作坊再次开业。上午下午两班倒。

    

    农忙刚刚过去,都累的不轻,分成两班,也让雇工们都歇半天。

    

    土豆都拉到作坊里来,开始磨土豆淀粉。

    

    各个村里种了土豆的人家,农忙完,腾出了手也都纷纷送土豆来作坊里卖。

    

    土豆结的多,比粮食压秤,虽然没有那么贵,但卖了钱一算,也和粮食差不多。众人都称赞吴大郎和胭脂说话算话,没有骗他们种了土豆,再便宜买。

    

    一时间,家里,作坊到处都堆满了土豆。

    

    土豆淀粉也很快做出来。

    

    胭脂拿淀粉烧了几回菜,都说好吃。蒸馍馍的时候,在馍馍外面滚一层淀粉,放在一块滑溜溜的也不沾。

    

    刘秀才去赶考,在衡州府和同窗等着放榜,没有回来。吴氏看人家种的土豆都挖了,忙雇了村人把土豆也挖了,卖到作坊来。

    

    陶二郎家的土豆也都挖了,但没有立马送来。陶二郎过来,见胭脂在作坊,顿时弃了清园,往作坊这边来,跟胭脂招呼,“我种的土豆也都挖了,不过我看作坊和清园到处都是土豆,都有些不够放的了。我就先不送过来,先放在家里。等你这边忙差不多了,有空闲地方了,你跟我说一声,我再送过来。”

    

    “这个随你们什么时候卖。”胭脂随口回他一句,转身进了东院作坊里。

    

    不是作坊的雇工,是不允许进去的。陶二郎只能止步。

    

    罗丘和万广两个都是识字会算账的人,收土豆的事儿虽然有些繁琐,并不困难,事情交给他们俩,胭脂来了作坊,也是进去忙活的多。

    

    陶二郎看了会,见胭脂一直没出来,就回了小屋。

    

    崔氏把她娘接了过来,让她娘帮忙看着吴娇,她跟胭脂说了,也到作坊里帮忙。

    

    这些日子玉米虽然还没有开始收,但要出土豆淀粉,也是忙的很。崔氏趁着这个机会,进了作坊干活儿。

    

    眼看八月底了,报喜的官差却没有来,村里的人都有些疑惑担忧。难道是没考中?

    

    里正也有些焦躁,又过来找吴大郎,问他三场考试的试卷都是如何答的。让吴大郎给他誉写下来,琢磨了又琢磨,还是觉得挺好。难道是主考官大人不喜欢大郎的答卷?

    

    曾氏幸灾乐祸,“真以为自己是多厉害的人物呢!人家十年寒窗,还考不中,念个两年书,攀个高枝儿,就想考个举人老爷,真是痴人说梦呢!”

    

    曾氏又停了停道,“你们说着大郎是不是考不中了啊?这都要九月了,报喜的官差还没见个影儿呢!那靠举人可是难得很,可不是随便啥人就能考中的!”

正文 第199章 中举

    “今年考不中,明年还能再考。”谢氏抿着嘴道。

    

    曾氏嗤笑一声,酸溜溜道,“是啊!他们有的是银子,赶考花点银子对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根本不算啥!今年考不中还有明年,明再考不中还有后年,大后年呢。”

    

    谢氏皱眉,“你还是他娘咋能这样咒着大郎!里正都说了,大郎书念的好,学问很好!”“我咒他!?妯娌哪只眼睛看见我咒他了!我是巴不得他考中状元,当大官!到时候我也能沾沾光,说我是状元的娘!看看能不能不再过这吃糠咽菜住土瓦房的苦日子!”曾氏哼了一声,转身出门到外面说去。

    

    胭脂这几天都很忙,见聂大郎也不看书了,忙完在屋里给她做衣裳,也没敢提。吴大郎就算再聪明绝顶,《四书五经》那么多,一句话都能拆开分析了解析,然后写成文章。光注解都十几本,还有从冯家拿回来的书,他都还没有看完……

    

    怕吴大郎落榜心里不好受,天天拉着他一块忙活。得了空闲,到厨屋做几个菜。烤了拇指饼干,做了土豆泥。

    

    冯仁郁闷了下,就放下这事儿。乡试的主考官和高县令没有关系,这就得看吴大郎的学问了。考不中大不了明年再考。让他爹这一年都带着吴大郎好好念念书,明年肯定就能考中了!

    

    拇指饼干刚出锅,冯仁就闻着味儿过来,“这又做的啥好东西,给我尝尝!”

    

    “说尝尝就只能尝尝啊!你十五回家可是又胖了好几斤!”胭脂拿着一根饼干,蘸了土豆泥给他。

    

    看着小竹筐里满满的一筐子,吴大郎和恩豪端着土豆泥随便吃,冯仁有些憋屈的瞪着眼,“就算我在减肥,也不能这么偏心啊!”

    

    “多吃一根跑五圈。”吴大郎把小竹筐推了推。

    

    庞冯嘴角抽了下,“跑就跑!爷还怕了不成!”

    

    几个人正吃着,陶二郎和吴子昀抱着儿子过来了。

    

    胭脂的饼干还没烤完,招呼他们吃饼干,又到厨屋去忙活。

    

    方陶二郎看她穿着个荷叶边小围裙,目光落在桌上的拇指饼干上,笑道,“大嫂的手艺就是不一般。这样新奇的点心都能做得出来。”

    

    饼干里加了牛乳,面坯用鸡蛋和的,一股淡淡的香味儿,沾了土豆泥,别有一番风味。吴大郎淡淡的笑着,没有接话。

    

    陶二郎看着他就问,“大哥!这次科考的成绩,那报信儿的人也该来了吧?说了啥时候放榜吗?”

    

    “应该已经放榜了,报信儿的还没有来。”吴大郎回他。

    

    陶二郎眼神闪了下,他估摸着也早该放榜了,秀才好考,举人却不是那么容易考中的。没有人来报喜,那就是没有考中了!

    

    看吴大郎神色并没有失落难受,陶二郎心中冷笑。他才念了几天书,靠着冯家帮忙,考中了秀才。还妄想考中举人?!真是痴人说梦!冯家再厉害,现在又不是官,帮他考了秀才,还会帮他考举人?!

    

    吴子昀微蹙着眉头,“大哥……是没考中吗?”

    

    吴大郎笑笑,拿了根饼干蘸了土豆泥送进嘴里。小丫头这两天总拉着他做些琐事儿,然后再奖励似的给他做些小吃食。

    

    陶二郎抿了下嘴,有些遗憾的劝吴大郎想开些,“这科考就如同过独木桥,那么多人,过得去的寥寥无几。大哥能考中秀才功名就已经很不错了!这举人的可以明年再考!”又转移话题似的问道,“其实我也想念书,只是觉得岁数大了,念不好,浪费银子又浪费时间。正要跟大哥讨教讨教。”

    

    外面响起敲门声,很是急促。不止一个人在外面喊话,“报喜的来了!官差来了!”

    

    冯仁站起来,吩咐二子,“快去看看!”

    

    二子一溜烟跑出去。

    

    杨狗儿几个气喘吁吁的跑进来,兴奋激动道,“大郎哥!报喜的来了!有官差过来了!敲着锣,打着鼓的!”

    

    吴大郎抿着嘴笑了点头。

    

    陶二郎脸色有些僵硬,眼神有些不相信。吴大郎才念几天书,考中秀才就是万幸了,竟然也考中了举人!?目光落在冯仁还有些肥胖圆滚的身子上,阴沉了下。是冯家!肯定又是冯家帮他的!

    

    冯仁很是高兴,很是满意,催着吴大郎起来,“不错!不错!考中了举人,再好好念两年书,以后爷我的妹夫也弄个官当当!”

    

    吴大郎笑着起身。

    

    陶二郎听了更觉得是庞家帮助打点,吴大郎才考中的。

    

    胭脂两眼亮晶晶的,小脸洋溢着笑,吩咐万妈妈烧水泡茶,让罗平家的准备点心,又让罗妈妈去开箱笼,拿些碎银子出来。

    

    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清园来。

    

    几个官差中,有四个是上次报喜的,一来就道了贺,不光吴大郎,冯仁也是恭喜恭喜。冯仁哈哈大笑,“还是你们几个麻溜!回头爷有赏!”

    

    几人忙笑着谢了赏。

    

    村里的人都欢声笑语的恭贺着,只家里有官差在,没好挤到屋里来。

    

    好茶好点心端上来,吴大郎和冯仁陪着几个官差坐了。

    

    陶二郎看着心里无比的压抑又难受,再看胭脂,已经高兴的去准备饭菜了,他心里更加憋闷难受。

    

    几个报信儿的衙差却没有留下吃饭,领了赏银,就告辞走了。这次不同上次,他们还得回去复命。

    

    送走了报喜的衙差,村人都难耐兴奋的涌在清园,道贺恭喜说话儿。

    

    “还真考中了!”曾氏不以为意的撇着嘴,又嗤了一声,“还不知道花了多少打点考中的呢!要不然凭啥念了两年书就考中举人功名了!”

    

    村里的人不管,吴大郎高中了,成了举人老爷了。他和孙家大院范举人不一样,他和胭脂都是仁厚和善的人,宁愿作坊里少赚点,发他们那么多工钱。村里因为他们,因为作坊,不少人家都过上了好日子。青黄不接的时候,不再借钱借粮了。

    

    清园里闹哄哄的,一直到傍晚才渐渐散了。

    

    里正很是高兴,把吴大郎夸了一边又一边,心里也很是佩服冯老爷的学问。不愧是高中进士的探花郎,学问就是好!能把大郎教的举人功名都考回来了!

    

    孙志书和孙大奶奶夫妻联袂而来,进门就笑着恭贺,送上一套笔墨纸砚作为贺礼。

    

    吴大郎笑着还礼,请他坐了喝茶。

    

    范大奶奶笑着跟胭脂说话,伸手拉她的手。

    

    胭脂笑着端了点心让她吃。

    

    孙大奶奶脸上笑容顿了下,拈了一块点心,笑呵呵呵道,“这茶水点心像是提前准备好的一样。”

    

    胭脂诧异的看着她,“当然要提前准备好了。不然等报喜的来了再准备,岂不是来不及了。”孙大奶奶呵呵笑,打趣胭脂,“这当了少奶奶就是不一样了!这清园井井有条的,你也越来越像管事娘子了!”

    

    胭脂笑着,目光有些淡。

    

    罗妈妈抬眼扫了眼孙大奶奶。

    

    胭脂不知道高县令威逼利诱要把她送与巡抚大人有孙大奶奶夫妻的事儿,吴大郎却是清楚的,客气的应付了孙志书一会,送了客。

    

    孙志书临走,还遗憾的跟大郎说着,“这么大喜的事儿,应该摆酒庆贺一番才对!”

    

    “这才刚到举人,就大肆庆贺,未免有些太过得意忘形。我学问不怎么好,还要稳下心来好好念书呢!庆贺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再庆贺吧!”吴大郎笑着道。

    

    孙志书呵呵笑着告辞。

    

    到了家,脸色就沉了下来,“这吴引不简单!之前只是笼络人心,慢慢的攀上高枝儿,现在轻轻松松中了举。若是让他爬上去……”怕是没有他们孙家的好日子了。

    

    吴大郎中举也并不是轻轻松松的。前世他也曾头悬梁锥刺股,狠狠念了几年书。考题就在心中,冯老爷押题也很有准头。

    

    之后,家里很是热闹了几天。上门的不光亲戚,更有不少乡绅地主,送的礼有轻有重。不过都知道吴大郎和胭脂并不缺银子,却没有田地。有人投其所缺,就往清园送地。

    

    吴大郎之前只是秀才,但现在身负举人功名。不仅能免除五百亩地税收,在官府也说得上话了。现在他势头如日中天,背靠庞家,冯仁的外祖父又是吏部侍郎,以后必然出人头地,前程似锦。

    

    罗丘问那些贺礼都怎么处置。

    

    吴大郎皱着眉,有些拿不定主意的看向胭脂。

    

    胭脂眨眨眼,道,“送的吃食衣裳料子收下,把银子和地契都还回去!?”

    

    吴大郎看着她笑,“好!就听你的。”

    

    吃食和小玩意儿收就收了,不能真的拒人千里之外。贵重物品还是退回去的好,收了要沾麻烦的!胭脂吩咐罗丘和万广亲自去送。俩人是清园的管事,送去也好说些。

    

    因为不摆酒庆贺,可来恭贺的人送了礼,胭脂带着胭红,和万妈妈几个,忙活了两天,做了一堆的点心出来,用攒盒装了,让罗丘和万广送往各家致谢。

    

    刘秀才又落榜了,这次他很有信心的,做了诸多准备。没想到他还是落榜了。而吴大郎,一个才念了两年书的人,竟然高中举人功名!

    

    田氏在村里也神气了起来,她女婿成了举人老爷了,可比刘秀才还厉害呢!这次胭脂也大方,好些人送的礼,让她扛回了三匹料子,拿了不少吃食回家,在村里显摆。

    

    清园却迎来了几个媒婆。都是给胭红说媒的,之前刘秀才说的姜员外,直接一口气送来五百亩田的地契。

    

    之前胭脂放话儿,胭红暂时不该给胭红说亲了。几个媒婆,各说各的好。举人老爷的连襟,多少人想着做。吴大郎秀才举人一歇劲儿考下来,那以后八成要去做官的。

    

    胭红除了和离的,带着个儿子,也实在不差。

    

    胭脂听着那几个媒婆车轱辘话的夸自己说的人家好,揉了揉耳朵。这个时候上门说媒的,有几个是好的?真是好的,会提嫁妆,提儿子,提恩豪吗!?

    

    看着媒婆上门,胭脂也一直没有再回作坊住,杨土根心里有些着急。镇上点心铺子和茶楼的来拉淀粉和面粉,他连忙抢先,跑去清园报信儿。

    

    作坊的事儿慢慢的交给了罗丘和万广,罗丘年纪大些,稳妥些,会算账。万广年岁小些,尊罗丘一声大哥。两人排了大小,万广听有人来拉货,回禀了吴大郎和胭脂,拿着账本跟着罗丘一块去作坊。

    

    杨土根却没有跟着走,往屋里瞄了瞄,没见到胭红,笑着道,“忙了大半天,我这晌午吃的太咸,都渴的不行了。有没有水,给我喝一碗?”

    

    他是作坊的雇工,又是来报信儿的,万妈妈给他倒了碗茶喝。

    

    杨土根看吴大郎也没有出来招待他的意思,就跟万妈妈说话,“之前天热,胭红大姐在作坊里住着,天天还有个凉茶喝。这没有了,才发现渴的不行。”问胭脂和恩豪还搬回作坊不。

    

    “应该是不回了吧!”万妈妈随口回了句。

    

    杨土根一听,就打听,“胭脂在县里开了铺子,还要胭红去县里看铺子吗?”她一个寡妇,带着儿子在县里守铺子,虽然去买玩具的多是女人家,可时间长了,肯定招人。

    

    他只是来报个信儿,却打听起了铺子的事儿。万妈妈眸光闪了下,“这个做奴婢的倒是不知道了。”

    

    杨土根见打听不出来,胭脂又不在,忍不住又随口问了句,“咋没见恩豪那小子呢?”“小小少爷应该在念书吧。”万妈妈笑着道。

    

    “恩豪还真是厉害,都念书了!”杨土根嘴上夸着,心里不以意。

    

    万妈妈笑着没有再接话。

    

    杨土根喝了碗茶,又看了看,只好走了。在外面待的太晚,又该有那嘴不干净的人要说他偷懒屎尿多。

    

    万妈妈回头就跟罗妈妈提了一句杨土根来说的话。罗妈妈又问了一边,若有所思的点头,“开铺子不开铺子,都不是他们能管的事儿!”

    

    万妈妈点点头,又回了厨屋。

正文 第200章 盈盈之光

    胭脂和胭红从南山坡回来,采了些桂花,准备做点心用。家里的两株丹桂只开了一点,已经满院子飘香。丹桂花橘红橘红的,云朵想了下,聂大郎刚中举人,那花儿香味儿怡人,又红红的,就留着了。做点心做吃食,也只到南山坡摘了桂花用。

    

    杨土根看俩人从南山坡过来,胭脂穿了蓝色的棉布褙子,面容秀美,眉眼柔婉。和清丽标志的胭红一块,更显的温柔温婉。他上前两步,想搭话儿,又怕胭脂看出啥来。看着两人从清湖边的路上过去,回了清园。

    

    胭红见他没敢上来找话儿,松了口气。回到清园,看了看给胭脂做的衣裳。二妹妹过了生辰,她就去县里守铺子了!

    

    秋日的阳光大好,冯仁回了一趟县城,重阳节前又赶回来,还带回了吕嬷嬷。

    

    胭脂赶重阳节生辰。

    

    一大早,吴贵芝和马菊香,马开就过来了。

    

    李大郎也带着杨秋草,和李二郎一块过来。

    

    吴玲玉和赵小翠几个赶过来。

    

    胭脂知道自己生辰,看着他们都来了,就想做个蛋糕,大家一块吃。

    

    吴大郎却拉了她,让她去沐浴净身,“你今儿个就二十有三。”

    

    胭脂的头发绾了发髻,吴大郎把一支赤金凤尾簪给她插上。

    

    菊香几个纷纷送上准备的生辰礼物,有簪子,耳坠,衣裳,佛珠。

    

    今年夏天,因为提前有了准备,李家光麻将凉席一样就净赚了二百多两银子。所以家里人商量,送了一对累丝金镯子。荷包,衣裳帕子算是杨秋草这个姐妹另外的心意。

    

    李二郎要来,也不能空着手,想来想去,他到庙里求了串佛珠。也不是他故意卖坏,那吴子昀的儿子七月半生的,非得让胭脂和吴大郎帮他们带娃儿,还要认干爹干娘,他送一串佛珠,也保佑一下。

    

    胭脂高兴的收了东西,大家一块包饺子,她亲自下厨炒菜,又做了个蛋糕,大家分分吃了。马开和二郎都很是喜欢抹了奶油的蛋糕。菊香也吃了不少。

    

    胭脂把余下的一半切了给他们带上。

    

    冯仁不愿意,“他们要吃就下次!我很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点心了!”

    

    胭脂敲他一下,“这个吃了会肥很多!你已经吃了两块了!”

    

    “这个好吃!”冯仁还是不愿意。

    

    吴贵芝几个都看着笑,说不要了,让他吃。

    

    胭脂最后还是把蛋糕分了,答应他过生辰的时候也给他做个大蛋糕,随他吃。

    

    冯仁憋屈哀嚎。他今年的生辰已经过了啊啊啊!

    

    直到胭脂答应过些天再做给他吃,冯仁这才算满意。

    

    看着日头渐渐西斜,天色越来越晚,胭脂心里也越来越紧张,脸上的两片红云一直没有消下去。现在,吴大郎中举了,好像,时机什么的,都对了……

    

    夕阳的余晖火红橙暖的洒下来,云朵身上的橘红色绣缠枝花的湖绸褙子像发着光一样,头上的赤金凤尾簪熠熠生辉,白净的小脸红彤彤的。

    

    吴大郎目光缱绻,拉着她在花间穿行。

    

    白色的甘菊在斜晖下也被映成了暖橘色,在微风中舒展着枝桠。

    

    胭脂拎着个小篮子,里面却只采了几朵甘菊。

    

    吴大郎往篮子里看了眼,眸中笑意渐深,也不提醒。他本来就看她紧张不安,带她出来转一转,缓和一下心绪。

    

    家里做好了饭,万森万淼出来找人。

    

    “回家吃饭吧?”吴大郎侧头问她。

    

    胭脂应声点头,满心旖念的跟着他下了山坡。

    

    日头还没落下,月亮就挂在了天上,随着天色渐渐暗下来,洁白的月牙也越来越亮。晚饭依旧很是丰盛,有胭红做的,罗妈妈做的,罗平家的做的,吕嬷嬷也做了两个拿手好菜,其余都是万妈妈张罗的。

    

    院子里挂上的五彩灯笼,斑斓的灯光仿佛流光一样,绚烂,迷人。

    

    菊花酿还没入口,胭脂就觉得已经醉了。

    

    吴大郎给她剥了螃蟹肉,“这个酒有后劲儿,你要是喜欢喝一杯也就行了。”

    

    “嗯嗯!”胭脂点头。

    

    几个人说笑着,胭脂抿一点抿一点的,两杯酒已经下肚了,还要去倒酒。她心里默念了多少遍,没什么的,他们都已经成亲了!已经那么亲密了!她不是心里也……期待的吗?可是眸光看到他清俊的脸庞,缱绻柔情的目光,她就忍不住心里小鹿乱撞,紧张的不行。酒能壮胆,她多喝两杯,喝醉了,就不用那么紧张了……

    

    吴大郎看她睫毛颤着,偷偷瞥他一眼,又去倒酒,心里爱怜,把酒壶拿过来,“不许再喝了,再喝就醉了。”

    

    胭红也劝她不能多喝,喝两杯也就是了。

    

    冯仁喊着多吃,“这一桌子的菜都是为你做的,你多吃点!”反正他今儿个吃的很开心。胭脂没有多管他,他吃了不少了。

    

    胭脂看酒壶被拿走,只能放下了酒杯,见冯仁又抓个螃蟹,瞪了眼,“胖子!你刚才吃了两只了,你还敢再吃!?”

    

    “螃蟹性寒,少爷不可多吃了。”吕嬷嬷也提醒。

    

    冯仁没有放下,看着胭脂,“不是你说螃蟹一天可以吃三只的吗!?”

    

    “就你这一身的肉,一只都不应该吃的!螃蟹性寒,却也大补。你两只螃蟹吃下去,又要长几斤肉了!”胭脂瞪他,让他不许再吃。

    

    “那我放着明天吃!冯庞仁不松手。

    

    “熟螃蟹不能过夜吃,会引起中毒的。”胭脂把螃蟹跟他夺过来,转手扔给了二子。见冯仁看过来,二子也不敢给他藏着,和三子万森万淼几个分吃了。

    

    “早知道我就在家里多吃点了。”冯仁不满的嘟囔一句,喝掉杯子里的菊花酿。

    

    胭脂让他菜也不能吃了,酒也不能喝了,“你今儿个吃的够多了啊!”

    

    吕嬷嬷满脸赞同。

    

    看冯仁憋屈,吴大郎看着胭脂笑了笑。

    

    吃了饭,胭脂帮着拾掇碗筷,平常都不让她下手,更何况她今儿个生辰。罗妈妈几个忙劝了她,麻利的把桌子都拾掇干净了。

    

    胭脂磨蹭着又问恩豪今儿个背了那些书,让背给她听听,又要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