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臣_蔡某人-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姊姊是小晏的人,他不在,我无权私自放人。”
这么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归菀被他诈了一下,很快,自个儿灵醒了:
“姊姊是没办法才嫁给小晏将军的,大将军也做得了小晏将军的主。”
“哦?是么?”晏清源忽冲她微微笑了,“我跟你打个赌,你信不信,你去找你姊姊,我让她走,她都不会走。”
归菀诧异地看着他,怔在当场,随即把个脑袋摇得水波似的:“不会,姊姊会跟我一起走的!”
“你尽管一试,去罢。”晏清源笃定的神情看得归菀一阵心慌,不知他哪儿来的底气,归菀看他已经转过脸去,继续兴致昂扬地射他的箭,神情一黯,默默把衣裳朝晏清泽手里一放,轻声在他背后说:
“大将军的这件袍子,已经熏过了。”
说完,拿起晏清源丢过来的令牌,扭身朝府门方向去了。
归菀一走,晏清源把手头搭好的这一枝放出去了,才转过身,看七郎认真地捧着袍子,走到跟前,伸手在那长长的针脚处摩挲了几下,仿佛又嗅到了当日玉壁城混着马革与血腥的一股气息。
这几天,日头微毒,邺城的春天总是很短,本就姗姗来迟,一场倒春寒,料料峭峭的,就给刮回寒冬。等东风一起,陌上草青,河下水暖,百花灿灿烂烂开一场,果然是一半灿,一半烂,没个几日,好像炎夏就要逼仄而来了。
不像江南,春天那么长。
邺城的这种气候,归菀倒习惯了,把襦裙一敛,从车上下来,见晏府伸出的桃枝上挂了几只又青又肥的果子,正险险垂着,也在张望人间过往似的。
忽听后头铃铛清脆地一响一响,一回眸,车子停了,帘子被那么一打,媛华那张腴白的脸跟着露了出来,归菀不由嘴角一翘,提裙跑了上去:
“姊姊!”
媛华从郊外来,怀中抱着新采的一大束艾叶,归菀一到跟前,那个冲鼻子的味儿扑了满身:
“姊姊,端午都过了,你采这个做什么?”
媛华笑着拉她的手:“我不过闷得慌,”说着,忽嗔她一眼,“你从河南回来那么久,也不来看我,是不是把姊姊忘了?”
明知绝非此因,媛华不过逗她一乐,不想每次见面都只能存个忧心忡忡的脸面,尽说让人不愉快的话。
归菀却惭愧地抚了抚脸颊:“我没忘姊姊,是不能。”
“我跟你说笑呢,菀妹妹,”媛华轻搡她一把,食指一伸,点上她额头,“你呀,小孩子脾性,还当真了!”
归菀略一后仰,这才羞涩笑笑,把她衣角扯了扯晃两下,有点撒娇:“你都点疼我了。”
媛华眼睛一睁,立刻笑话起她:“是吗?那一回,我给程叔叔……”说着,神情微微一变,懊悔自己怎么就一下想起了往事,便打个哈哈过去,故意埋怨她:
“算了,反正菀妹妹一直娇滴滴的,我皮糙肉厚。”
说着,分她两枝艾叶拿着玩,把归菀往园子里一带,也不进屋,就顺着那一汪碧幽幽池水迤逦漫步了。
“姊姊,”归菀忽柔声喊了她一句,媛华“嗯”着点头,一瞧她,要辨神情,归菀却捉起她的手,亲昵地在脸上蹭了两下:
“如果,晏清源放我们回家,你愿不愿意走呀?”
柳枝堪堪要剐到归菀的脸,媛华迅疾一掀,眼中闪过深深的厌恶:
“他没那么好心。”
归菀犹豫了下,既不肯跟她提卢伯伯的事,唯恐她本不知情,又不想细说自己刺晏清源一刀,平白让姊姊担忧,只能再问:
“我是说,假如呢?”
脸上难堪地跟着一红,“假如他腻了,愿意放人。”
明晃晃的日头,从枝叶的缝隙中洒进来,落在面上,是一个个破碎不规则的毛绒绒光圈,让那抹红云,似又多添了几分粉嫩嫩的光泽,媛华听她这话音,一琢磨,摸了摸归菀的脸颊:
“他这样说了?”
归菀提着口气,头一摇:“没有,我就是问问姊姊,如果眼前有机会,我们走不走?”
不觉间,艾叶一下在手中揉碎,一看,掌心全是绿希希的汁液,那股草药清香更重了,媛华掏出帕子,随手一揩:
“菀妹妹,你也许不知道,我今日出去,听人议论淮南乱了起来,我们怎么走?这个时候,他要是让我们走,分明就是让人送死,明知道两个姑娘家,压根过不了江,你当他还能好心把你我平平安安送到会稽?”
一想到这,媛华心头恨意更浓:“他要是真腻了,你别怕,你先来我这里住着,凭什么他就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请神容易送神难,不是吗?”
“姊姊,你不想回会稽了吗?”归菀心里一阵错愕,面上勉强维持着,再一启口,有点哀求的意味,“我们杀不了他的,真杀了他,”她脑袋忽的无比清醒,目光一动,看了看远处时不时闪过去的寻常家仆婢子,无端一阵悲凉,“姊姊,淮南既然已经乱了,那里的百姓定是生不如死,如果晏清源死了,也许邺城,不,整个河北山东也许也要跟着乱起来,这里的百姓,也是百姓……”
话说到这,见姊姊已经开始用一种古怪探究的眼神看着自己,归菀会意,有些窘迫似的,“我不是在替他说话。”
媛华幽幽一叹,转而冷笑:
“菀妹妹,我知道你心软,是,北方的百姓是百姓,南方的就不是了,可以随便屠城,奸杀抢掠,这又能问谁要公平去?谁又能向你一样,也悲天悯人想一想当初的寿春城?”
稍有厉色,虽不是针对归菀,归菀也觉得是刺在自己面上,掐了片儿艾叶,又轻飘飘坠下去,她无话可对。
仿佛意识到自己过了,媛华重新把她手一拉,语重心长说道:
“晏清源这个人,不过就是个野心勃勃的乱臣贼子,他把这里治理的再好,可不是什么天下为公,是为他晏家打算。日后,时机一旦成熟,他就要自己做皇帝的,”说着说着,面上又露出了丝归菀看不懂的笑意,“再说,就算他死了,你以为晏家其余人都是吃素的么?邺城乱不起来,河北山东更乱不起来,稳着呢!谁知道多少人巴不得他死了才好!”
两人一来一回,虽算不上话不投机,可却也是第一次,有了些分歧。归菀不觉姊姊有错,却未免丧气,凝神细想,果然应了晏清源所说,一时半刻的,竟不能想通他到底是如何料到的,难道他就是算准了她们根本没办法穿过战乱的淮南,这个人,真是坏透了……忽听媛华喃喃说道:
“我不会这么轻易走的。”
归菀苦涩一笑,顺口说道:“那我们困在邺城,杀不得他,还要等着看他做皇帝么?”说完,面上似着感伤,“他一定高兴的很。”
媛华思绪却不在当下了,两只眼睛定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洒金点点,游鱼儿猛的一跃,倏忽之间,又不知摆尾蹿向何方了。
莲叶挨挨挤挤,青翠翠一道捧着鱼儿溅起的晶莹水珠,摇摇欲坠,清润圆正,这么一看,还真让人忍不住想低吟《采莲曲》呢,媛华也是一恍惚,一打瞪,变作个恬和表情,笑对归菀:
“我刚才说的不过也是气话,如果有这机会,自然要把握,只是,我还有事没成。”
归菀一吓,手心腻了层汗,把媛华的手腕一攥:“姊姊,你千万不要冒险做傻事,晏清源这个人,什么都瞒不过他的。”
这世上,哪真有事事都算到的?媛华不信,她忽捻了捻归菀掌心,洞悉似的看着归菀:
“他说让你走了对不对?”
归菀心口重重一跳,这么一犹豫,就被媛华猜了个透,只是十分不解:“怎么突然让你走了?”
“他腻了吧。”归菀一双明眸,含着十分难堪,抿着唇,声音轻低。
却听得媛华一下攥死了拳头,又气又怜,忍着不发作,唯恐伤了归菀颜面,见归菀一抬头,说道:
“我说要和你一起走,他不肯,说小晏将军不在,他不能做主。”
“屁话!”媛华忽骂了一句,自觉失态,脑子里转了一转,已经拿准了主意,口气一缓,“我刚才说的有事没成,其实说的也不是别的,也为小晏,他这几年待我到底不薄,一码归一码,我该谢他的,总不能少,这么不辞而别也不好,况且,晏清源不也说了?他不能放人,菀妹妹,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让你一个人跑回去。”
归菀樱唇微张,想要再说些什么,想了一想,郁郁的:“到时,他不愿意放我们怎么办?”
媛华叹气,伸手在她后脑一抚:“你真是傻孩子,这个时候,就是让我们走,淮南柏宫在那儿,到处闹得不安宁,我们两个姑娘家,难道还要再经历一回寿春的事吗?”
说罢,面上是个十分痛心的模样,“有时,我真恨自己是女儿身!”
她这一语,却正戳痛了归菀的心,不能,她绝不要再经历一场,她宁肯死了,也不愿再落到什么人手里去,归菀一张小脸惨白,好半日,颇难过地看着媛华:
“姊姊,你要等小晏将军回来是吗?”
媛华长吁一口气,颇有意味地点了点头:“对,我等很久了,我得存住气,菀妹妹,这样,我同你一道去东柏堂,他不是不乐得留你了么?我去求他,把你接我这里先住着。”
事不宜迟,媛华主意一定,就带着归菀出府上了马车,往东柏堂方向来了。
第147章 念奴娇(16)
东柏堂一通传,晏清源是个毫不放在心上的表情,把袖子一挽,稀里哗啦在铜盆里洗了把脸,一边拿手巾擦了,一边说:
“不见,去告诉陆归菀,她的事我不管,想去哪里去哪里。”
说完,手巾一丢,兀自把舆图一取,和刚赶到府里来的李元之摆了沙盘,两人交谈起来。
那罗延出去公干未归,要出去回话的是刘响,他有点莫名:“世子爷,你知道她们要干嘛?”
晏清源头也不抬,在舆图上一指,示意李元之:“贺赖要是想支援,也只能出鲁山,就看能不能截断这条线了。”
李元之点头:“颍川地势低洼,大行台的法子可取,这个时节,颍水上涨,以水灌城,是上策。至于截贺赖的援军,也大可一借水势,世子不必忧心。”
晏清源眼眸一抬,冲李元之露了个微妙笑意:“参军,你觉得高景玉当初不趁乱把治所放在襄城,而是执意带兵跑来占颍川,孤悬中原,又打了什么算盘呢?”
听他俩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完全投入到军情的商讨中去了。刘响等半晌,觉得自己还杵在这倒像个傻子,暗忖这一回世子爷怕真是彻底撂手,脚尖一调,疾步奔了出来。
见了门口的两人,直接把晏清源的话一字不差转述了,两人都有些意外,没想到他答应得这么轻松,归菀睫毛微颤,察觉有一道打量的目光停在自己脸上,一抬眼,是刘响,他欲言又止的,归菀冲他礼节性性浅笑了下:
“多谢你,刘扈从,我能不能进去拿我的包袱?”
刘响忙道:“那是自然,陆姑娘,请。”
归菀让媛华在门口稍候,自己提裙进来,到了梅坞三言两语跟秋芙说清楚,末了,安抚她:
“秋姊姊,我如今也走不成,你放心,我和姊姊要是能走,一定想法子来带你和花姊姊。”
见突生变故,归菀要去晏府,秋芙又不舍又替她高兴,暗忖陆姑娘好歹能喘上一口气,睡些不做噩梦的觉了。
于是,把青布包裹给她一收拾,又装了两本书,一路相送,出了梅坞,走在院子里,迎面顶上和李元之一道出来的晏清源,归菀把脑袋一垂,想快步过去,晏清源那道玩味的目光就停在她略腼腆的侧脸上,端详了一瞬,两人就错开了。
盯着她飘忽罗裙,那一抹葱绿忽就漫织成一片芳草地似的,清新怡人,这些天存的郁结不快,跟着莫名消散,晏清源忽的轻笑出一声:
“怎么,说走就走了?一点也不想留下?”
人都过去了,归菀却分明听得清楚,以为他又变卦,心头一紧,脚下步子不知是该停还是不该停,犹豫着放慢。后头李元之瞥见晏清源那个似笑非笑的神情,忙告辞避嫌,倒快他两人先行一步了。
晏清源绕到归菀眼前,上下这么一打量,见她纤纤手臂上挎着个小包裹,这副模样,看起来还真像慌里慌张去逃难似的,他蹙眉微微一笑,眼睛里又是个戏谑的意思了:
“回会稽,就带这点东西?指望着两条腿走回去吗?”
归菀没打算跟他说话的,被他一打断步调,不停也得停了。
她摇了摇头:“不,我去姊姊那里,等小晏将军回来,我们再一起走。”
晏清源笑吟吟地点了点头,一抚额,顿了一顿,沉吟道:“这样也好,住不惯再回来,梅坞给你留着。”
归菀一怔,一双水剪清眸定定望着他,那张面上,偏又是个柔情蜜意的模样了,她闹不明白他,几是脱口而出:
“世子不怪罪我了?”
说完,立下后悔,他怎好怪罪我?归菀懊恼自己怎么就未经斟酌忽蹦出这么一句,忙不迭要抬脚走人。
晏清源却不置可否,笑着把人继续这么一打量:“你刺我一刀,还不许人怪罪怪罪了?”
归菀紧了紧包袱,这些天过去,听他第一回主动提及这事,两只眼睛迅速浮起一层氤氲的雾气:
“我知道,你杀我卢伯伯是为以儆效尤,你做事,从来都自有你的道理,哪怕你有时根本就没道理。可那是我的卢伯伯,你心里一定也觉得我蠢透了,容易轻信,又鲁莽,我也没办法,我就是这样的人。”
一连串吐出来,最后那几句,又有丝少女的倔强,归菀重重透出口气,努力一眨眸子,眼角只是略有湿润罢了。
面对着晏清源,竟丝毫没有畏惧的情绪。
晏清源默默听了,蹙眉看着她:“唔,你真坦荡,”见归菀本大义凛然的一张脸,似有惊诧,很快补道,“你蠢得坦荡。”
说完,看那一缕额发,要掉不掉,被夏风吹得毛毛乱乱的,忽斜到她浓密眼睫上,似乎把人弄痒了,归菀伸手揉了两下,在晏清源伸手之前,把头发一抿,自觉两人之间再没什么话可讲,转身朝门口走去了。
她一走,晏清源脸上的笑意渐渐散去,一回头,招来刘响:
“有件事,我一直还没弄清楚,等那罗延回来,告诉他,让那个在晏府的小丫头继续盯着顾媛华陆归菀。”
“世子爷,让陆姑娘在那这么住下去吗?”刘响和所有人一样,猜不透晏清源心里所想,事情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世子爷到底是在盘算着什么,这么一问,晏清源唇角上扬,又重新露出抹飘忽不定的笑意:
“对,让她住下去,晏府里那只狐狸不会安分的。”
五月来到尾巴上时,颍川内外已经是一片汪洋,驻扎高地的魏军,不消用千里眼,手一遮,极目远眺,就能看见和半年前的彭城十分相似的一座孤城,无依无靠的,飘荡在浩浩汤汤的汪洋之上。
颍川已经被泡半月有余。
城内高景玉不为所动,亲自上阵,没日没夜地和士卒同甘共苦,粪箕抬土希冀能阻断洧水上堰坝渗进城内的水,无奈正值雨水丰沛之际,徒劳无功。
一场雨后,城内水位直逼女墙,雪上加霜,待毒辣辣日头一出,积水不消,蚊虫滋生,没个两三日,污染了井水不说,连带着绿苔浮动,腥臭漫天,城内将士这下便是连人畜用水也成问题,只得在女墙上,架起一口口铁锅,上头吊满了一个个粗粝的大水壶,把水反复煮透,这才敢入口。
水势不去,颍川城内还是个坚守不出,魏军见这阵势,不约而同又都要往玉壁上想,晏岳坐镇军中大帐,侦骑飞身而入,往前一站:
“贺赖遣赵贵率步骑数万大军东下,行至长社,因水阻路,开始启程返还了!”
话音一落,众将连连点头,晏岳也跟着精神一振,围困三个多月来,熬得他也是心神憔悴,毕竟已经是六十余岁的老人,自攻打彭城被起复,心怀感激,可却常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许是这些年邺城生涯,太过优游了?
贺赖援军无功而返,高景玉更是独木难支,只是,他城内粮草储备尚可撑段时日,一时半刻,强攻的良机似乎还没临到眼皮子跟前,徒增伤亡而已。
这么一想,晏岳把舆图一丢,也没什么看的必要了。
诸将还都炯炯有神盯着他拿主意,他却闭目假寐,似作沉思,等听到外头橐橐的马靴声,耳朵一竖,已经辨出来人,一睁眼,就笑说:
“大行台又要出海啦?”
自入夏来,他们倒仿当初晋武帝攻吴,一给晏清源去书,立马遣来了邺城最擅造船的工匠,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好一阵忙作,舰一完工,魏军便出船迫近,上头陈兵一队射手,对准因水位而显得低矮不堪的女墙就是一阵浪射,管也不管,射完掉头就走。
趁其不备,随意一天中哪个时段,就是一阵黑压压箭雨过去,弄得城墙守兵苦不堪言,烦不胜烦,一时无法,高景玉只有咬牙夜间不眠,搭起了箭楼,也命射手躲在里头,以待反击。
却渐渐不敌魏军器械充裕底子厚实,困守孤城,一无应援,二无补给,除了损耗便是损耗,尤其这个时令,三不五时,就来一场暴雨,城墙就没干过,时间久了,绿霉蔓延,有年久失修的缺口,直接说坍塌就坍塌,一时间,主帅高景玉又是一番焦头烂额。
被晏岳这么一打趣,慕容绍只是笑答两句,不急不躁的,直接跟晏岳提议:
“这几天连射,高景玉是日渐吃不消了,工匠们刚赶出一批新的箭镞,我带人过去试试。”
话音刚落,还没等晏岳点头,晏九云就蹭的一下站起了身,把佩剑一握,豪气地盯着慕容绍:
“我跟大行台去!”
诸将都笑而不语,刘丰生把他一把拽下,拍拍他肩头:
“行了小晏,你细皮嫩肉的,回来别挨一箭破了相,我们倒怕中尉算后账,你可是崔氏的乘龙快婿,他那张嘴,在世子跟前一嘀咕,世子信得很呐!”
明里暗里,刘丰生顺带把文臣奚落了下,余者心领神会,还只是笑而不语。
说着,他自己起了身,修堰筑坝的事,一直都是他跟慕容绍过问,此刻,义不容辞,随慕容绍出来,这才惊觉不知何时变的天。
一算时辰,正是午后,这个点,最容易狂风暴雨,刘丰生略有迟疑,同慕容绍这么一商议,谨慎起见,倒等了一时。
可雨迟迟不落,空气里怪闷,一股子土腥味儿被风卷得满鼻子满嘴都是,呛得掩面,间或瞧有几只黑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么一点,就在下头水面上漾出圈圈涟漪,飞得极低。
远处,林子里蝉鸣的也躁,离多远,都刺耳异常听得心烦,这么一合计,两人心里都道怕还是得落雨。
正拿主意,决定不再布阵射箭,只上坝子巡视一圈查探下敌情罢了。把千里眼一带,便遣散了射手,带上亲信扈从,因天气酷闷,空气中都跟上紧的弦似的,索性卸了甲,轻装上阵,携手刘丰生就要往堰坝上来。
忽然,前头闪出个身影来,慕容绍一定睛,认出是小晏身边的亲随程信,略有诧异,还没问,程信自己上前一见礼:
“大行台,小晏将军让属下跟着大行台同去,属下水性好,帮大行台起桨!”
都知道当初从涡河里把小晏捞出来的就是这个张五,忠勇过人,慕容绍闲来常与其对弈,此刻,笑着点了点头,对刘丰生几个说:
“小晏将军想方设法,也得巧立功哇!”
说的其他人哈哈大笑,由程信麻溜地解了缆绳,和几个亲卫把橹一划,船就驶到了堰坝,一行人陆续而出,上了堰坝,程信把缆绳朝木桩上一系,也跟着上去,见他们拿起千里眼,对着远处的颍川城,好一番指点,不知说了些什么,他只是静静凝望。
巡查这么一圈下来,众人刚说要席地坐着歇口气,远处黑云压城,狂风势头一下激猛起来,乌泱泱漫过来,整个人间,都暗了下去。
风沙裹挟着小石砾,啪啪直打脸,诸人后悔图凉快没戴兜鏊,又瞧这刮的正是东北风,谁笑骂了句“真他娘的邪!”,倏地就淹没在风声里了。
程信见众人忙乱,到处乱窜显然是找不到地方躲,他一个箭步上去,对慕容绍刘丰生两个大声提议道:
“大行台,刘将军,快随属下去船里避一避!”
两人无暇多想,被程信这么一护,送到了船里。
一身衣裳早吹得乌烟瘴气,再看彼此发冠,也是东倒西歪,颇是狼狈,慕容绍轻吁口气,对刘丰生说道:
“等风小了,再回去罢。”
一语说完,程信却面带急色道:“这么大的风,只怕有险,大行台,属下看看剩下的人都躲哪儿去了,也让他们都进来?”
外头风声肆虐,沙石飞走,直打得船壁啪啦作响,犹如暴雨击窗,泊在水岸边的船体也开始跟着疯了般左摇右晃,慕容绍怜惜亲随,素体恤部下,一扶船杆,命程信赶紧去把人都弄到船上来。
程信得令一出,眼眸便沉如天际黑云,疾步朝缆绳这奔来,风已经大得直吹得人摇摇欲飞,几站立不住。
他迅速蹲下身来,半眯着眼,确定了风向,想要把缆绳解开,无奈这个时候风势太烈,视线里,不辨黑昼,费劲看了,才见绳子已经被风吹得绷得陡直,正苦恼间,眼前倏地一亮,手一摸,把腰间晏九云赠送的匕首解开,一拔刀,使出全身力气,割了下去,刀柄直把虎口硌得鲜血迸出,也浑然不觉。
程信一双眼目红得骇人,借着还在不断加大的风力,终于,怦然一声,缆绳骤断,船体随即被风携入水中,正借风势,转眼间脱岸而飞,犹如离弦利箭,朝对的方向……
便是高景玉困守的颍川城。
第148章 念奴娇(17)
这一队亲随,有看见的,惊呼一声,就齐齐朝堰下奔来,等人赶到岸边,船早顺着大风一路畅通无阻地飞飘去了颍川城,把人惊骇得无以复加,却也只能在岸边跳起脚奔走呼喊而已,一时间,既无从下手相救,也救援不迭。
船内慕容绍刘丰生两个还在颠簸中坐立不稳,身边一个随从也无,两人只能踉跄扶了船舷,这么定睛一看,慕容绍瞳孔猛地一收,同刘丰生两个目光一碰,两人皆心知肚明的,这下是糟透了,眼见就要撞上颍川城头了!
女墙上,本都靠在垛口拉低兜鏊躲风沙的西兵,不知谁第一个瞥见的异常,先是吓得招呼众人快些应敌,再一细看,合计着不对,就这么孤零零的一艘,临到眼前了,也不见箭雨袭来,疑窦丛生间,忽的明白过来,立刻兴奋的大嚷大叫,管不得天气恶劣,取了长钩就去捞船,同时,利箭齐发。
眼见船身被堪堪勾住,要为敌所擒,慕容绍眼角那两道丘壑般的深纹猝然攒起,目中泄出一缕悲愤,不由仰天一叹:
“天丧予!此生尽矣!”
说完,冲兀自惊愕的刘丰生投来最后一记坚定目光,几是吼道:“丰生!吾宁死不弯,倘若你能得生还,替我向世子谢罪!”
魁梧的身躯朝水中一跃,一声巨响,刘丰生回过神来,知道慕容绍并不会水,眼中一噙热泪,唤了声“慕容兄!”,肩头忽一阵剧痛,原是中了利箭,他也不再迟疑,转头就跟着跳进了水里。
没几下挣扎,先跳水的慕容绍就彻底沉了下去。
西兵见状,奋力钩扯,刘丰生颇通水性,好不易要游到露于水面的土山上,却又被浪激回,反复数次,体力不逮,终被城头西兵勾住,一时间乱箭齐发,身中无数,犹如攒头刺猬,大呼一声“大相国”,就此气绝。
这边,两人尸首被西兵打捞上来,却是无人能识。忙遣人去请高景玉,正困苦穷愁的高景玉,一听消息,即刻前来,拨开人群这么一看,仔细辨了半晌,认出慕容绍,顿时又惊又喜,他当年从魏都洛阳随孝文帝西逃,和尔朱部下的慕容绍有数面之缘,一别经年,除却染透沧桑,这模样,就是已成死尸,也还是那个智勇刚毅的帅才慕容绍呀!
大惊大喜过后,高景玉瞧着慕容绍的尸首,看了半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再一看刘丰生,却没认出,只是看身量形容,没着甲胄,也是不俗,自当也是一名大将,想了一想,寻来几名早年的魏军俘虏,让他们一认,果然,有人认出刘丰生,一指道:
“这是左卫将军刘丰生!”
一时,四下皆骇,诸将围了这半日,知道了这么个结果,暗道真是古今奇谈,纷纷谏言要将两人首级割了挂城头,以壮军威。高景玉声色不动,等人声小了,眉头一皱,喊来人替两人净面,割了袍子一角,准备依礼厚葬。
正值此时,外头亲兵来报:
“外头风小了,东人遣船来救,转几圈又都回去了!”
城外确实如此,彼时岸边惊慌失措的随从们,见情势不妙,即刻就奔回了大帐,把话一传,晏岳几人大惊失色,跑出来拿千里眼一看,连连顿足,知道事情怕是救无可救,还是等风势方一式微,立马出船营救,自然是无功而返。
主帅遇难,一下引得军心震动,就在营帐里骇惋成一团时,唯独慕容绍的亲信都帐斛斯寿率一众扈从赶到事发处,一瞧见那拴船的木桩,便半蹲下身子,两手一合抱,憋了个满脸紫红,也没能晃动,心下已经生疑,再一瞥缆绳,眉头突突直跳,喊来几人围上细看,都是一脸的惊愤:
“有人割断了缆绳!”
这一下,更是不得了,震怒至极,吵吵闹闹一团,不知谁冷不丁忽扬声叫出一句:
“是谁把大行台和刘将军送船上来的!”
四下猛地一寂,斛斯寿冷锐的目光朝众人身上这么刮了一圈,很快发现端倪,厉声问说:
“那个张五呢!小晏将军的那个亲兵!”
众人面面相觑,左右一睃,果然不见了张五,有人回想起当初情状,这么前后一勾连,先是惊怒,后又变作心照不宣出奇的沉默,都把目光递给都帐,等他拿个主意。
斛斯寿也有些踟蹰,同众人目光交汇两番,一时,也定不下来,怀疑晏九云那是万万不能,可眼下,除了张五不在,又是他护送的两人……斛斯寿面色阴沉,苦恼地一抓佩剑,围着木桩又来回踱了两圈,瞧见沙土里赫然一闪,他一愣,捡起来,是个配有宝石纹饰的刀鞘,华丽的很,看样子,像出自西域的风格。
他没声张,默默一收,赶回大帐里把东西没给晏岳,而是先找到斛律光,见他一脸阴云独自坐在那出神,将刀鞘一递,来龙去脉一说,斛律光脸色就更不好了,什么话也不说,直接传晏九云进来。
晏九云也早得了消息,惊慌失措赶来,一见斛斯寿在,嘴巴张了张,还没问,眼前什么东西一闪,没着意,竟打到脸上,不过他反应到底迅捷,还是伸手接住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