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架空]朱门千金-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旁的巧喜还以为自己特意去炖的汤有什么问题,怕寸草有什么万一,满脸紧张和着急。
吐完的寸草一算日子就知道,期盼已久的孩子大概是怀上了:“巧喜,我怕是怀上了,赶紧去向夫人请示,就说我病了,想请个大夫来看看。”
巧喜一听,惊喜万分,忙答:“是,姑娘,奴婢这就去。”
寸草抚着肚子,泛着一脸的母*,她倒不担心夫人会对自己这孩子不利,毕竟府里一个庶出的孩子都没有,夫人担不住这善妒的名头。
老爷也肯定会保护自己母子的,她可不会像周氏那个蠢货一样,连自己孩子都看不住。
结果,果真寸草怀孕了,下人立马通知了苏老爷跟文氏。
苏老爷当然知晓这孩子是怎么来的,对着寸草只吩咐好好养胎。
文氏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她完全不担心这孩子会影响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们,对寸草也是派人悉心照顾着。
苏云筝知道这事还是因为林嬷嬷跟娘亲谈论这事的时候,她刚好在里间睡觉,娘亲肯定以为自己睡着了。可事实却是她一字不落地听进了耳里。
知道了娘亲的想法,苏云筝虽然也替娘亲生气,可是娘亲都没有生爹爹的气,她气又有什么用呢?
苏老爷文氏夫妻两心照不宣,都对这孩子没什么关注了。
只有寸草还沉浸在生子的美梦中。
八个月后,寸草在五月里难产生下了一个女孩儿,比苏云筝小两岁,这个苏府里的五小姐苏老爷取名字叫苏云笛。
苏云筝听到自己多了个庶出的妹妹时,撇了撇嘴,自己还是有了庶出的姐妹,这坑爹的古代。
为了生这个孩子,寸草可谓九死一生,结果生下来后是个女儿,自己还伤了身子,以后怕是不能生了,寸草也是失望地垂泪不已。
可寸草就这么一个孩子,即使失望,对着孩子可*的脸庞,心还是一片柔软。
倒是文氏看着这被苏老爷不喜的孩子,想到寸草以后又不能生养,可怜起她们来,劝着苏老爷提了寸草做了姨娘。
寸草七岁就被卖进苏府,只记得自己以前叫做吴大姐,可这名字太俗了。
苏老爷这种进士出身当然不容许自己身边有这么个名字的丫头,给她取了“谁言寸草心”里的寸草二字。现在寸草做了姨娘,自然唤作吴姨娘了。
本就不喜小妾的苏老爷,因这琴芊的事儿更不喜欢往西院去了,又有苏云笛这个证实他被自己小妾算计的产物在,便只一心一意地对文氏了。
原本成了吴姨娘的寸草还想靠孩子邀宠什么的,现在只能守着女儿过了。
还有一事与琴芊相关,苏云筝四岁的时候,苏老爷的上司陈大人因为因为贪污被皇帝革了职,下了大狱。家里教养的美人被收到教坊,银子什么的被缴了,小妾通房们跑的跑,回家的回家。
他平日有些懦弱的老婆倒是拿着自己的私房钱打点了一下,带着孩子回老家种田了。
自从琴芊从看押她的人无意透出的消息中知道她自认为的唯一的靠山,陈大人倒台后,倒是安静了许多,再也不乱叫唤了。
天元十六年,有一件事倒是苏家都关心的,就是苏闻笙十二岁那年新年一过,就被苏老爷送去了朱州的丰山书院念书了。
丰山书院是苏老爷找遍附近的所有的书院中条件最为适合苏闻笙的一家,朱州离青州又不远,苏老爷几乎是立刻拍板就定了丰山书院。
刚好天元十六年一到,苏老爷在青州知州的任上呆了两任了。任期未满时苏老爷就让夫人给上京在吏部任职的大舅兄送信,表示想调到朱州任职,刚好也能就近照顾到大儿子苏闻笙。
文氏的大哥任吏部侍郎,能当到这个官儿,当然是有能力和人脉的,加上苏老爷在任上的功绩不错,没多久事情就办成了。
等苏老爷任期满了的时候,苏老爷上任的公文派发下来了,居然真是到朱州,只是与苏老爷想的不一样的是,他替上了朱州致仕的知府的位置。
这朱州跟青州不一样,朱州比青州更大些,朱州的父母官为知府,为正五品。苏老爷这是升了半级,心里顿时乐开了。
因为自己这特意往朱州调,苏老爷也曾派人去朱州打探了一番,朱州知府其实没到致仕的年纪,自己也就盼着平调个好职位,没成想这朱州知府想回家含饴弄孙了,大舅兄给自己争取到这么一个好职位。
一开始,苏云筝听说的时候,还有些疑惑:古代不是应该知州比知府高半级吗?
后来,她问过娘亲才知道,在这里的州相当于现代的市,州和州也是不一样的,大的州的市长称知府,正五品,小的州的市长称知州,从五品。
之前落马的陈大人是管着包括青州在内的几个小州的最高官员,算是现在的省长,不过管着的不是大省罢了。
随后,苏老爷就带着老婆孩子们高高兴兴地上任了。现在苏云筝一家都住在朱州的知府府里了。
☆、第四章官家轶事
今日二更,祝大家元旦快乐!
刚刚到达朱州,新府的宅院比原来大了不少,文氏依旧沿用原来府里各院的名字;苏老爷自己有间书房,叫做笔墨轩。
文氏住在正房娴华院,给苏大少爷苏闻笙留着一座适合念书的院子挂上了文渊斋的匾额。苏大小姐苏云箫选了离正房比较近的院子继续称作弄箫阁,苏二少爷挨着苏大少爷选了庆辉院。
本来苏云筝还小,文氏没想那么早让小女儿也单独住。苏云筝不依,说自己已经长大了,文氏也只好依了她。
苏云筝特意挑了一处有竹子又有一座二层小楼的院子,取了“自在飞花轻似梦”中的轻梦二字。
可惜被文氏否了,她为苏云筝选了聆筝阁这个名字,跟她姐姐看齐,又怕她不高兴,将那座二层小楼命名轻梦轩。
西苑那边,周姨娘看中了带着小佛堂的院子,吴姨娘喜欢花多的院子,苏云笛还小;便跟着生母一起住在新的吟春院。
几天下来,苏府又回到了从前那般有规律的生活。
苏家刚到朱州,苏老爷身为知府,算是这朱州最大的官员了,而且现在苏老爷的上司的府衙不在朱州,文氏不需要担心再来个苏老爷上司送的小妾了。
这闲下来的日子就教教苏云筝琴棋书画和针线,顺便指点已然十二岁的苏云箫管家。
近期因为苏云筝自己一个人住,她终于多了些私人空间,很是开心。
现在的苏云筝生活条件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养得圆乎乎的,因为还小,倒不觉得多胖,反而很可*。苏云筝自己在现代也不是很注重身材什么的,没有特意减过肥,可能个子不矮,体重100多点,却不给人胖的感觉。
当然了,像这样的体重,如果放在很注重身材的人的眼里,自然是挺胖的了。
一大早,苏云筝就来到了正房,一进门,便向文氏请安,文氏看着她睡眼惺忪的样子,又心疼起来,却不敢说出让女儿以后不要这么早来请安的话。
毕竟,自己女儿以后都是要嫁给别人家做媳妇,侍奉公婆,照顾丈夫和孩子,与妯娌亲戚打交道的,要是连这些基本的规矩都不能遵守,那在夫家的日子可想而知了。
苏云筝行完礼,一把扑进文氏的怀里:“娘,女儿困!”
一旁坐着的苏云箫“噗嗤”,忍不住笑了起来,“妹妹是个小懒虫!”
苏云筝听到笑声,佯装恼怒,对着文氏撒娇道:“娘,您看,姐姐欺负我……”
文氏点着苏云筝的鼻子,笑道:“你姐姐说得对,你就是个小懒虫。这些日子教你的东西你学的也不认真,你姐姐管家可比你学习进步得快!”
苏云箫对于自己妹妹的懒也是有些看法的“妹妹,姐姐也是一点点学起来的,虽说只有诗画和吹箫还拿得出手,但也足够了。你现在样样都要好好学学,只要过得去就行,等你以后喜欢哪样再仔细学。娘跟我都担心你这样懒散,以后如何是好?”
一旁的文氏也点点头,表示同意大女儿的看法,大女儿娴静聪慧,却不缺乏主见,才艺管家样样拿得出手,自己并不怎么担心。
小女儿聪明机灵,却生性懒散,现下还小,还未定性,只是若是以后还是如此,到夫家该如何生存。
苏云筝看着娘和姐姐脸上显示的担忧神情,也低头思索起来:自己对学琴棋诗画也不是很排斥,只针线,自己不大喜*,也就描描花样,设计什么的,自己还算感兴趣。
苏云箫也只是想苏云筝认真考虑考虑,见她思索了,便提起另一个话题:“娘,听林嬷嬷说过两天,咱们府里要举办赏花会,宴请通判夫人,同知夫人,几个县的县令夫人和城里的一些夫人,是不是啊?”
文氏刚想接过话来,苏老爷已经进来了,看着苏云筝有些闷闷不乐,奇怪地问道:“筝儿这是怎么了?”
苏云箫、苏云筝都连忙起身行礼。
文氏也站起来,笑着回:“她这些日子太疲懒了些,刚刚我跟箫儿跟她说了说,想她好好想想。这会儿正说到过几日的赏花会的事儿。这些夫人我还未来得及接触,也不知该如何准备?”
苏老爷在家人面前很是随意,刚坐下也就讲了起来:“就这两天吧,各县县令会带着他们的家眷一同前来州府,跟我这新知府报告各县的治理,顺便处理一些事情。”
“另外府里这几天准备准备,举办个宴会,夫人跟那些夫人交际一下,毕竟这几年要打些交道。前几天,我也派人去打探了一番,联系上大舅兄打听到的消息,这萧通判为人豪爽,不拘小节,他夫人也是他父亲好友的女儿,他们的父亲都是武官出身,是施老将军的部下,均已致仕。”
“萧家和韩家在军中还是有些威望的,两家都有子弟在军中任不低的官职。萧通判是家中三子,萧夫人也是家中排行第三。萧通判夫妻两个人也算是青梅竹马,成亲这些年,萧通判甚至未纳一妾。”
“这萧夫人能这么投萧通判的脾气,也有几分惺惺相惜的味道,而且萧夫人据说对生意也很有一套。两人年纪跟咱们差不多,共育二子一女,大儿子萧骏,二儿子萧骥,萧女儿萧玉儿。”
苏云筝听得津津有味,这古代也有这样鹣鲽情深的夫妻啊!
喝了口茶,苏老爷一脸正色地继续:“这陈同知家则跟萧家完全相反,陈同知算是本地人,家里原先只是有几间铺子,陈同知一直苦读诗书,坚持考到功名再娶妻。”
“陈同知二十三岁的时候,他父母担心儿子不喜女色,又不好硬逼他娶妻,只学官宦人家买了一个读过些书的女子算作通房,让儿子收下。这女子原是一户官家的婢女,惯会伺候人,照顾陈同知很是得心应手。”
“也许是陈同知的运气到了,二十五岁的时候,他考上了同进士。刚好当时京城吏部一个小官儿为十九岁的女儿寻夫婿愁得发慌,这小官儿姓孔,是曲州孔家的旁支,刚巧看到陈同知,便想将女儿嫁给他,并许诺将他调回老家朱州任职。”
“陈同知到了上京开了眼界,时常感到憋屈,听到小官儿有门路,顿时喜不自禁,直接写信告知家里父母。其实当时陈同知的那个通房已经有孕,陈父陈母为了儿子的前程,并没有送信给儿子。”
“等收到儿子的信,直接回信表示同意了,瞒下了那个通房有孕的事。陈同知成亲之后,孔小官儿托了当时孔家嫡支里任吏部侍郎的孔大人,将陈同知派到顺昌县当任县丞。”
“爹,讲他家里嘛!我好奇他家里现在有多乱。”苏云筝一副不耐烦地打断了苏老爷的讲话。这样的人家,估计嫡庶也不是分得很清吧!
苏老爷敲了下苏云筝的头继续“陈家呢,听说陈夫人为人比较高傲,脾气也不是很好,陈大小姐就是当初那个通房王氏所生,后来陈同知怜惜她,将王氏提做了姨娘,又生下了陈同知的庶长子。”
“陈夫人为陈同知生下了第二女,第三女和第二子,但他们夫妻感情不是很好。陈大人现在宠*的是生下四女儿的汪氏,不过那个汪氏只是个商贾人家献上的庶女,陈夫人对她很是鄙夷。”
看着文氏母女三个意犹未尽的样子,苏老爷恢复正色“六个县的县令夫人和其他夫人,夫人不必特别在意。箫儿,这次跟你娘好好学学,如何招待那些夫人小姐。至于筝儿……你就看看能不能找到两个小姐妹吧!”
文氏自是严肃对待这件事:“老爷放心,妾身自会办好。”苏云箫也严正以待,甚是慎重地点了点头。
苏云筝这几年已经研究出来了,苏老爷对待文氏是很不错的,两人平时相处的模式很像寻常人家的夫妻,所以文氏平时对着苏老爷总是以我自称,只有面对的事情比较严肃的时候,文氏才会自称妾身。
不过,刚刚苏老爷讲萧通判和陈同知家的事,好像是在讲小说哦!苏云筝忍不住,低低地笑了出来。
苏老爷低下头看着不知又在想什么笑起来的小女儿很好奇:“筝儿,又在想什么事情啊?”
苏云筝止住笑,又跑回文氏身边,才对着苏老爷说:“人家在笑,爹刚刚就像是个说书的。”
文氏和苏云箫一回想,确实如此,也附和点起头来。
苏老爷自己想想,自己一个大男人,竟把人家后院之事细细的讲给了自己夫人和女儿听,也确实有些不大好。
苏云筝见好就收,赶紧发出疑问:“通判和同知是干什么的啊?”
即使这个时空瑞王朝的文字与中国古代的文字有些相似之处,自己这两年还是没学会很多,连诗书都没有看过很多,更何况是去像爹借有关瑞王朝历史、地理跟官职的书。
对于这瑞王朝,苏云筝真的很想了解了解,遇到机会,她就会问上一问。每回苏老爷他们总是不负苏云筝的期望,略微为她讲解一二。
苏老爷跟苏云筝看过的那些小说里的顽固老爷完全不同,他总是认为儿女想知道的只要能讲的对孩子有益处的他都说,也算是丰富儿女的见识。
甚至有时候他很喜欢孩子问问题,因为回答上,看到孩子眼中的崇拜,也很有为人父的骄傲。
这会儿,也不例外,苏老爷立马就为苏云筝解答疑惑:“通判呢,位居五品,跟你爹我是一个品级,是大的州里最高的武官,管理着州里的兵力和防卫等军务,同时跟知府是相辅相成,又是互相监督的关系。”
“不过州的兵力没那么多,一般知府跟通判还是没什么冲突,能和睦相处的,只除了少数轻视武官的文官有些拎不清了。同知呢,就是知府的副手,比你爹我的品级低半级,平日里处理州城里的事,还有辅助知府治理下面的几个县。”
当天晚上,苏云筝开始思考她在古代要学什么傍身的技艺,甚至打算拟一份古代养成计划,不过一想起几天后举办的赏花宴,又暂时丢到一旁去了。只专心练练字,看看书什么的,免得到时候给自家丢脸。
☆、第五章赏花会上
在苏云筝认认真真准备了五天之后,苏府迎来了参加赏花会的朱州众位夫人小姐。
这一天,文氏早早打发了苏云箫跟着林嬷嬷去了前厅,迎接前来的夫人小姐们。
苏云筝则是跟在文氏身边,在苏府花园里,时刻准备照顾即将到了的夫人小姐们。
虽然苏老爷管辖的几个县的县令家眷现在也都已经住在了州城内了,最早到的还是萧通判的夫人韩氏。
文氏刚准备好没多久,苏云箫就领着一个穿着华丽,举止大方的中年妇女来到花园。她手里拉着一个跟苏云筝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儿,身侧走着一个翩翩少年,看到文氏,双方互相见了礼。
苏云箫将韩氏带到,就向众人表示要告退,回前厅。
韩氏看着离开的苏云箫眉目清丽,举止端庄有礼,暗自点头。心里想到自己最近在暗暗相看大儿媳妇,要是能娶到知府家的女儿,真是个好的选择。自家大儿子将来要走的不是老辈的路子,以后是要当文官的。
听老爷的意思,苏家不比普通官家,比自家对儿子更有助力。单说这苏家小姐也比那陈家蔓然要好得太多了。唉,就是现下想这些,为时过早了,自己不能一厢情愿。
只这一瞬间,文氏自是没有想到这么多,便拉着苏云筝介绍“萧夫人,这是我家小女儿,闺名云筝。”
看到韩氏手里牵着的女孩儿,猜到这便是萧家的掌上明珠,一个动作,身后的琴心就将一个小盒子放在了文氏的手里。
文氏将盒子递给萧玉儿,笑着说:“这第一次见面,萧夫人又这么早,来,这盒子里的玉钗就算作是我这个作伯母的给萧小姐的见面礼了。”
看着盒子里通体碧玉的钗,萧玉儿喜不自禁,忙道谢,并表示自己喜欢,无视了自己娘的一脸无奈和二哥隐藏的笑意。
含着笑,韩氏说“姐姐客气了,都说是伯母了,那就叫她玉儿吧!”
苏云筝早就看到韩氏身边的红衣女孩儿了,长相与韩氏有六分相似,现在还小,倒是看不出以后会长的有多美,不过也肯定差不了就是了。有些胖嘟嘟的,跟自己的身量差不多,倒是让苏云筝忍不住对着她眨了眨眼睛。
那女孩儿也会意地眨了眨,然后又装作什么的没有发生的样子,一脸正经。
至于韩氏身侧的少年,看着应该是萧家二少爷萧骥,倒是跟韩氏不大像,估计像他父亲,给人感觉挺沉默的。
苏云筝倒是没忽略他看着萧玉儿和韩氏的暖意,看来是个对家人挺在意的外冷内热的人。
韩氏早就注意到这两小的的动作了“姐姐好福气啊!大小姐娴静淑雅,二小姐灵动活泼。我们家玉儿就是个猴儿!二小子整日里只*舞刀弄枪的,人又闷,跟他爹一个德行!”
言语里端的是斥责,却包含宠溺之意。手上也随即摞下一对镯子算是当做给苏云筝的见面礼。
苏云筝看了文氏点了头,才摸着镯子上的纹路,笑嘻嘻地道谢。
文氏听到韩氏夸奖自家女儿,自然欢喜,文氏的大方不做作也让韩氏很喜欢,两人一下感觉亲近了很多。
文氏不由打趣道:“她们两个可没你说的那么好,也就过得去吧,平日里也没少让我操心!我看骥儿和玉儿倒是挺不错,你们娘不喜欢你们了,不如到伯母家来吧,伯母养你们!”
韩氏被这么一打趣,也笑开了“姐姐这话倒是要骗去了我家两个孩子了!我是没什么,我家夫君怕是不会同意啊!”
两人三言两语就熟稔了,一旁的萧玉儿装作急了“娘要把我送给苏伯母,不要玉儿了吗?那好,今儿个我就不回去了,就住在这儿。”
一句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韩氏赶忙解释“怎么会,爹娘哪里舍得送玉姐儿,玉儿可是我们全家的宝贝。”
一旁的文氏感觉到苏云筝拉了她一下,心领神会“韩妹妹让筝儿带着玉儿去她的聆筝阁玩儿吧!”
“骥儿不介意的话,就让下人领你去策儿的院子吧!他一直喜欢练武,要是知道来了个会武功的哥哥,定会十分欢喜。我们这大人说话,孩子们会觉得无聊的。”
萧骥和萧玉儿都得到韩氏的同意,才分别离开了花园。
文氏也深深地感觉到,萧家虽然是武将出生,却不是不懂礼数的粗人,规矩教养都很不错。
转过头,韩氏跟文氏说起了这朱州的大事小事儿,两人相谈甚欢。
离开了母亲的视线,两个小姑娘就聊开了“你几岁啊?”
“我六岁啦!”
“那我还大你一岁啊!真好,我家就我最小,现在终于有个比我小的了。”
“就一岁啊,那我们叫名字吧,姐姐妹妹的不亲近。”
“好啊好啊!我就喜欢爽快的人。”
……
到了聆筝阁,萧玉儿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轻梦轩,她家里可没有小楼。
苏云筝吩咐丫鬟端上糕点茶水,就带着萧玉儿到二楼玩一些她平时收集的玩意儿。
萧玉儿看到几个做的很小巧的沙包,感到很新奇。
苏云筝不住感叹,自己刚学习女红时,不会做东西,无聊时想起小时候玩的沙包,动手做了十二个小的,刚好玩那种一个人用单手就可以玩的游戏,没想到,就受到萧玉儿的喜*。
见萧玉儿只是拿在手里把玩,苏云筝主动给她讲了一遍规则,又演示了一遍。萧玉儿很是欣喜,一会儿会儿就掌握了要领,并哀求苏云筝送给她。
本来就是六个一副,自己刚好有两副,苏云筝装着不舍,让丫鬟将榻上的六个小沙包装到盒子里,并着其他几个玩意儿送给了萧玉儿。
萧玉儿乐得直叫:“筝儿,真是谢谢你哦!你来朱州,我就有伴儿了,整天只呆在家里,我都快闷死了。有空你一定要去我家玩儿,我也有很多玩的东西,只要你喜欢,我都送你。”
苏云筝在短短时间内就感到,这萧玉儿年龄小,看似有些幼稚,人却不是单蠢的,不过也没那么多心机什么的,性格也颇为爽朗,跟她娘相似,看来自己找到了来古代后第一个可以交往看看的朋友。
过了半个多时辰,文氏才了派书心来叫苏云筝带着萧玉儿去花园,说是人来了许多,赏花会要开始了。
一路上,萧玉儿想到就要见到陈家的人,忍不住提醒苏云筝“筝儿,一会儿见到陈家的人,你小心点儿,尤其是那个陈蔓然。”
苏云筝不知所以,却心有所悟,点了点头,心里嘀咕着,这陈蔓然能让萧玉儿如此提醒自己,不知有多么不靠谱。
来到花园的时候,赏花会已经开始了。这次赏花会本就不是为了赏花而来,只是借机让文氏在朱州的众夫人中混个脸熟,苏云箫苏云筝也练练手学会交际罢了。
苏云筝跟萧玉儿也不急着去赏花啊什么的,只坐在花园一角的流韵亭里,聊聊天,吃吃点心水果。
本来两个人很安逸的,突然听到有小丫鬟前来寻找苏云筝说,那边的小姐们要进行才艺比试,请两位小姐前去。
果然,到了花园中心的游廊交集处,苏云筝看到众夫人和小姐们都在那里。萧玉儿也一眼就看到了一个人,悄悄地说:“那个蓝色衣服的就是陈蔓然。”
苏云筝闻声望去,一个被几个小姐围着,浓眉大眼,高挺鼻子,长相颇为俏丽,带着高傲姿态的女子,正蔑视地看着自己的姐姐。
咦,这是怎么回事?姐姐素来带人最为和善,哪里得罪这陈二小姐了。
面上放下疑惑,苏云筝并着萧玉儿走了过去。经过那陈蔓然身边时,陈蔓然突然出声问道:“玉儿,你大哥呢?他今天来了没有?”
萧玉儿脸一白,这夫人小姐的聚会,自家大哥来干什么。这陈蔓然真没脑子,当着这么多人,问我这个,想让大家以为大哥跟她很熟,实在可恶。
萧玉儿本想不回,却不想大哥的名声在苏家被陈蔓然拖累“陈二小姐真是,我家大哥是要考科举的人,当然在书院读书,自是不能同陈小姐一样这般闲。”言罢,拉着苏云筝就往文氏韩氏的方向走去。
陈蔓然听完萧玉儿的回答,一脸恼怒,心里不禁想着:哼,等我嫁给你大哥,看我不把你随便嫁给个烂人,有的你求我的日子。
要是苏云筝知道她心里所想,估计会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世上居然有如此猪脑子的人,实在怪哉!
且不说从萧玉儿的态度知道萧家人看不上陈蔓然,就说萧玉儿的婚事,自有萧父萧母做主,哪有她陈蔓然插手的余地啊?
更何况萧家就那么一个女儿,还能看着她被人欺负?哪怕是自己娶来的媳妇也不可能任她欺负自家女儿啊!
等萧玉儿来到韩氏身边,不忿地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韩氏,韩氏听完也是面显愠色“她也太不知礼数了。”
又拍了拍萧玉儿的头,安慰“玉儿放心,娘绝不会允许她败坏你大哥的名声的。”
看到韩氏如此生气,文氏想起之前韩氏所讲陈家的事情和陈家那个二小姐的种种,也颇为感同身受。想起自家大儿子也有十三岁,大女儿十二岁了,也担心要是遇到这种极品的人,该如何是好?
文氏是不知道,她这次一想成缄了,后来的一些相同的麻烦真的让她头痛不已。
☆、第六章赏花会下
看到在赏花的夫人小姐们似乎都来齐了,文氏表示才艺比试的前三甲应该要有奖励,自己拿出了一对白玉雕纹手镯,一对兰花蕾形耳坠,算作拔得头筹的奖品。
一向以众夫人领头人自居的陈夫人孔氏见状,不甘落于人后,居然拿出一个金镶红宝石镯子当第二名的奖品,自认为自己高过文氏一筹,洋洋得意起来。
却忽略了一旁陈二小姐埋怨的言语“什么嘛,我要了那么久不给的手镯居然只给第二名,我的诗画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娘也不想好。”
苏云筝对自己娘拿出的这两样东西还算熟悉,前两天文氏拿出来的时候,她刚巧在,还为她讲解了一番。
看着这跟陈二小姐一个做派,且不识货的陈夫人,她猜测着要是这对母女知道文氏拿出的白玉雕纹手镯出自内务府,那对耳坠也是上京最好的集珍阁里的,不知脸上又是如何精彩了。
不过,人群中还是有识货的人,比如自小就熟悉各种首饰,了解材料,知道他们的制作过程,家里开着珠宝斋的秦家大小姐秦韵珍了。
那对玉镯的玉质绝不普通,只是看起来似是凡品。就连那对耳坠的雕花,也做的精美非常,自家雕玉作坊里的老师傅也没有这般的雕花功夫。
不过,有几分了解陈蔓然这些人的她,只是在一旁观看着,没有多做提醒,只是很想知道这一回第一名终究会归属谁。
韩氏也拿出一支镶珠孔雀金簪当做第三名的奖品,虽然落了下乘,但她本就不在意这些,也就没有什么要抢过其他人的心里了。不过想到往日里这样的比试都像是过场,第一的总是陈蔓然,韩氏心里就免不了不舒服了。
等到凌霄亭中,丫鬟们将纸笔,乐器各种用具准备就绪,文氏就令林嬷嬷宣布每人只能比试一样,比试开始。
由于场地问题,只得先限时一炷香的时间,作画的同时以春景为题,写诗的以咏春为题,也不为难她们,数量均为一,以质量评判。
萧玉儿和苏云筝这些个小孩子自是不会参加比试的,两个人在一旁嘀咕着:“筝儿,这比试我看估计就是陈蔓然提出来的,刚刚我似看见她瞧着你姐姐的眼神不善。”
“我姐姐好像没打算写诗作画,刚刚也忘了问姐姐参不参加。”
“不懂比了有什么意思,每次比都是那女人赢,偏偏听我娘讲她肚子里还真有些墨汁。”
“啊?我还以为以前都是作假她才赢的呢!原来还有些真本事啊!”
……
一炷香的功夫转眼就到了,陈蔓然貌似很胸有成竹,早早撂了笔,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