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门毓秀-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怀袖勾唇淡笑道:“你有没有想过?若是裕妃娘娘没了吴启将军这个能干的哥哥会怎样?”

    映雪本就性情敏捷,听闻怀袖这一句,正如醍醐灌顶,笑道:“姑娘这是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怀袖笑嗔道:“既然明白了,还不赶紧预备去!”

    映雪笑盈盈躬身道:“嗻,奴才这就麻溜儿去办,必助姑娘马到成功!”

    * * *

    傍晚时分,下了一整日的小雨终于初歇,清泠泠的气息飘洒着干净的问道。

    坐在廊檐下看了一日《春秋》的施琅,站起身子,缓步踱入院落中。

    自来京城,原以为要狠受些皮肉之苦,却未料想康熙居然亲手为自己取了枷锁,还特别赏赐给他这一处院落用以调养生息。

    施琅虽然知道这是康熙意欲招降,所刻意表现出来的友善,可身为堂堂大清的皇帝,有如此豁达胸襟,施琅心内亦是对其颇感钦服。

    不自觉走至**花阴小径,施琅隐隐听见有潺潺琴弦抚弄之声。

    除了端茶送饭的太监,一日未见有人进这院落,这琴声勾起施琅心中好奇,不自觉便循着琴声绕过假山回廊……

    “怎么是你?”走至凉亭内,施琅瞧清楚抚琴之人时,颇感惊讶。

    他清楚记得这个女子,便是昨日在乾清宫时给他献茶的女子,不想她竟然出现在了此处。

    怀袖一曲终了,缓缓站起身给施琅行礼,浅笑道:“奴婢因慕将军沙场威名,心揣将军出门日久,必定惦念远居台湾的家小,故而抚一曲《南归雁》,以慰将军思家之情。”

    听闻此言,施琅略有几分感怀。

    怀袖之言,正说中了他的心事,自被囚至今,不得与部下以及家人有任何通信,且郑经迟迟未听闻自己殉国之信。

    郑经向来多疑成病,施琅恐其以为自己叛降,故而为难家中妻儿。

    怀袖看出施琅心中顾念,缓声道:“不瞒将军,我阿玛亦是疆北的震边大将军,我深知,将在外,最忧心的这‘信任’二字!”

    施琅惊诧望着眼前文弱的美丽女子,不料她如此温和婉约,却有如此不输须眉之见,不禁心生赞赏。

    可虽然欣赏怀袖之才学,施琅却心知其亦是来替康熙说服招降的,不禁冷声道:“姑娘之才学,施琅钦佩。

    只是姑娘若是来劝降,施琅奉劝姑娘还是省省口舌,施琅宁愿头颅抛洒,亦绝不会背主求荣!”

    怀袖闻言,淡淡一笑:“施琅将军实在是自视甚高了,将军以为我大清无人能领兵与台湾弹丸之地抗衡么?

    我大清辽辽疆土,还愁找不出个会带兵的人么?再不济,就算是人海相拼,亦拼得过台湾小小一屿吧。”

    施琅听出怀袖话里有话,一双炯目直望着她娇美清颜,仔细听她的话音。

    怀袖轻叹道:“皇上之所以将你捆了来,无非是不想百姓遭受战争之疾苦,皇上昨日还说,将军虽然久战疆海,却是心揣悲悯。

    倘若真的开战,血洗海域在所难免,相信这也并非将军愿见之事……”

    施琅听怀袖这么一说,心中颇感动容。

    他虽出身将门,却是当真如怀袖所言,不忍见那血洗疆场的惨状。

    正值此时,映雪端了盖碗茶盅来,怀袖亲手接过茶奉于施琅面前。

    待映雪退下,怀袖方才轻声道:“施琅将军,怀袖因思念远居疆北将军府的家人,故而偷得空闲来此宽慰将军,晚间还需入宫伺候万岁爷,仅以这一杯素茶以慰将军思家之情。”

    施琅听她刚才说这番话,心中已颇为感怀,此刻见怀袖要走,亦动情道:“施琅客居异乡,得遇姑娘,亦算是知音,不管怎样,多谢姑娘方才一番劝慰之辞。”

    施琅说罢,走至近前几步,伸手欲去接怀袖手中的杯盏。

    怀袖伸手递上杯盏时,却趁机低语道:“施琅将军,万岁爷虽无意杀你,可朝中对你敌视之人却并非没有,这茶盏下有一枚用以试毒的银针,万望将军小心保重!”

    施琅闻言,面色大惊,捧着茶盏的手不自觉顿在当下。

    怀袖亦低垂着眉睫,悄声道:“这茶中有毒,我走后,将军可摔杯以示愤然,如此方可蒙混过暗中窥视将军的耳目。”

    怀袖说此话时,身子亦是做出躬身施礼状,在旁人看来,只是与施琅行礼道别而已。

    怀袖说完,回身向**小径行去。

    施琅手中端着杯盏,缓缓揭开茶盅盖子时,照怀袖所言,摸出杯盏下藏着的细小银针。

    在茶汁中轻沾,片刻,那针尖便黑了一截。

    施琅见状,浓眉紧蹙,抬手“啪!”地一声将杯盏摔了个粉粉碎,之后甩衣袖,貌似愤然地离开了凉亭。

    施琅刚走,便有太监去凉亭中收拾残破瓷瓶,见四下无人,那太监亦由袖管内退出一根银针,在那茶汁中沾了沾。

    看着墨黑的针尖儿,小太监勾了勾唇角,带着茶杯残片走至后厢,途径灶房时,四顾无人便抬步走了进去。

    “将此物交给裕妃娘娘,娘娘一看便明白了!”

    那人接过东西,点了下头,将东西揣好后走出了灶房。

    而此时的怀袖,已经与映雪回了昭仁殿后厢房内。

 第420章 欲擒故纵

    关上门,映雪扶着砰砰乱跳的心脏,紧张问怀袖道:〃姑娘刚才说,那,那包药粉是鹤顶红?!〃

    怀袖浅笑道:〃不然你以为呢?〃

    映雪阉了口吐沫道:〃我只以为是蒙汗药此类呢!〃

    怀袖轻轻弯了弯唇角道:〃人性便是如此,有时候非得尝点疼,方能记忆尤深……〃

    而此时的钟粹宫内,一名小太监正拖着木托盘,毕恭毕敬将一枚墨色的银针呈于裕妃面前。

    裕妃垫着淡紫色苏绣绢帕,捻起那根银针仔细瞧了瞧,将帕子连同银针又丢回托盘内。

    旁侧即刻有宫女端上银盆,伺候裕妃洗手。

    一边用软帕拭手上的水珠,裕妃淡淡开口道:“你们都瞧仔细了?确是她端了毒茶去的?”

    太监点头:“奴才瞧的清楚,那怀袖先是抚琴,后又与那施琅说了好一会子话,最后,命人才奉上的茶盏。

    施琅先是接了茶,等怀袖走后,正准备喝,却突然气恼地将茶碗摔地粉碎。”

    裕妃闻言,略想了想,又问:“叫太医看过了,当真是鹤顶红?”

    太监点头:“按照娘娘的吩咐,拿了这针,奴才就去了太医院,黄太医一验便说是鹤顶红,且是提炼的毒性极为纯正的那种!”

    裕妃闻言,唇边勾出艳色淡笑,嗤然道:“定是万岁爷想招降施琅,见他不从,便欲杀之以绝后患,既然如此,咱们也用不着操心了,这位施琅将军的命,长不了了。”

    ***

    晚间,康熙于昭仁殿内批阅折子,怀袖端了杯盏款步进入殿内。

    轻轻放下杯盏,怀袖正欲转身退去,康熙却将手中的奏折缓缓放下,轻声道:“你去见施琅将军究竟怎样了?怎么回来也没听你提过?”

    怀袖浅笑道:“万岁爷心里明明跟明镜似得,还反过来问奴婢。”

    康熙浅笑,伸手取过茶盏浅呷一口,缓缓放下道:“是你去见施琅将军,又不是朕亲自去,朕怎会明白?”

    怀袖勾着笑靥道:“万岁爷现在是万事皆备,只等着东风呢,却还反过来问奴婢,不是故意,便是成心!”

    康熙笑道:“你倒是说说,朕等的东风所谓何物?”

    怀袖却不言语,伸出两根玉指轻轻扣了扣桌上的一叠奏折,巧笑倩兮看着康熙。

    康熙眸中亦是欣然之意,点着怀袖道:“果真如此前老祖宗说过的,心似比干多一窍!真真儿的比我那些整日瞧折子的大臣们都灵犀通透!”

    怀袖闻言,即刻垂了眉睫,浅声道:“万岁爷过誉了,奴婢不过是个奉茶侍女,不敢妄言国政,万岁爷……”

    康熙见怀袖如此谨小慎微,心中不禁心疼,轻声道:“怀儿,此刻不过只你与朕,你不必如此。”

    怀袖却退一步跪于金砖之上,垂下纤长眼睫,淡淡道:“奴婢心知万岁爷抬爱,只是这后宫中,却并非只万岁爷与奴婢两人。”

    康熙闻言,面色微显出不悦,却又不知说什么好,轻轻摆了摆手道:“也罢,朕曾说过,不愿为难于你,你且下去吧。”

    怀袖叩了头,悄然退出昭仁殿。

    刚转过身,眼前突然一团黑影闪过,怀袖惊讶地险些呼出声。

    定睛瞧去,居然是二姐夫马尔汗。

    “万岁爷可歇下了?”马尔汗见是怀袖,压低了声音问道。

    此时,李德全也由后面跟着跑了过来,扯住马尔汗的朝服道:“万岁爷此刻不接折子了,眼瞅就要歇了,马大人明早上再来吧!”

    马尔汗正欲开口,旁侧的怀袖先开口问道:

    “大人可是来送福建总督姚大人的折子的?”

    马尔汗连连点头:“正是!”

    “大人快进去吧,万岁爷就等这个呢!”怀袖说罢,侧身将马尔汗让进了昭仁殿。

    “怀姑娘,你怎么……”李德全眼见马尔汗进了昭仁殿,急地直跺脚。

    怀袖勾唇笑道:“李公公拦着马大人,无非是想万岁爷睡个好觉,可如今万岁爷惦记的正是马大人手里的东西,你让万岁爷瞧了,他方能真正睡的香甜呢!”

    李德全知道康熙平日诸事皆不避讳怀袖,听她此言,便也不再坚持。

    正在此时,窗棂内恰传出了康熙大笑:“这真是天助我大清!攻破台湾,指日可待也!”

    听得马尔汗的恭贺之声,站在殿门前的李德全和怀袖相视而笑,悄然退了下去。

    次日清晨,怀袖尚在房内梳妆,映雪急不可耐地由门外奔进来。

    “姑娘,姑娘,施琅将军被押解上路了。”

    怀袖却丝毫不为所动,似一切都预料好了的,将一枚玉簪子轻轻插入发鬓旁,淡笑道:“这不新鲜,再过不久,你便可听闻施琅将军攻破台湾的大捷喜讯了!”

    映雪蹙眉不解:“可是,施琅将军那日并未说要归顺我大清呀?”

    怀袖巧笑道:“不信我所言?你可敢跟我赌一局?”

    映雪下巴一扬:“赌就赌!”

    怀袖笑看着映雪略显倔强的模样,笑意更深了几分。

    自那日之后,康熙几乎日夜期盼姚启圣的折子,口谕兵部,但凡福建递来的折子,一律直接送至南书房或者昭仁殿。

    不论昼夜。

    可一连月余,福建边陲却始终未传来任何与台湾相关的奏折。

    康熙一时不明缘故,心中惦记,入夜时分,批改奏折比往日熬地更晚了许多。

    李德全端了茶点进去,见康熙仍在看折子,有心解劝,又不敢贸然开口,只得悄无声息退至门口。

    怀袖端着茶盏正欲入内,恰遇李德全由内退出来。

    “你来的正是时候,都三更过了,万岁爷还不歇,眼瞅着又要天明了,这日日熬着,铁打的身子骨也经受不住,你且劝劝吧!”

    李德全言语中颇有几分无奈。

    怀袖亦是无奈摇头道:“万岁爷惦记的是那边的事儿,我即便苦劝亦无用,只等着那边的消息吧!”

    怀袖说完,跨步走进了昭仁殿内。

    康熙此刻仍持着朱砂御笔批折子,怀袖将杯盏轻轻放在其手边。

    康熙看也未看,淡淡道:“还是给朕换严些的茶来,炎夏永昼,无心睡眠呀!”

 第421章 御园赐宴

    怀袖端着茶盏步入昭仁殿,果真如李德全所言,康熙依旧持着朱砂御笔,伏在书案上圈圈点点地阅折子。

    怀袖将茶盏轻轻放在康熙手边。

    康熙已听见了怀袖的脚步声,轻轻放下朱砂笔,端起茶盏看了一眼,问道:“这几日你怎得不给朕换安神的花茶了?”

    怀袖笑道:“奴婢知道换了花茶,万岁爷也睡不着,索性不如沏一壶严茶帮着万岁爷提神。”

    康熙闻言,浅浅勾了勾唇,继续问:“你既知朕无心安睡,可知是何缘故?”

    怀袖温声道:“施琅将军上路半月有余,至今还不见姚启圣的折子,怎能不令人焦心呢?”

    康熙轻轻点头,心中不由暗叹,知其心者,莫过于眼前这灵犀通透的女子,怎能不令人心生怜惜呢?

    “朕也正是为着这件事不安,台湾的郑经迟迟没有音讯,万一施琅当真回了台湾,那便是放蛟龙入海呀!”

    “万岁爷何不下道口谕,令押解施琅将军回城的官员且慢些行进……”

    康熙闻言,侧目看向怀袖。

    怀袖淡淡开口道:“既然万岁爷欲让施琅将军心碎如齑粉,断绝了回台的念想,何不让将军亲眼瞧见那一幕惨状,如此,方能彻底激起其胸中愤怒,以助我大清踏平台湾!”

    康熙闻言,双眸烁烁望着怀袖片刻,提御笔在黄封御帛上开始奋笔疾书。

    待一本圣谕写完,康熙唇角勾出欣然悦色,看着新写成的圣谕,笑道:“若此事办成,朕当记你大功一件,到时不论你提怎样的要求,朕都依你!”

    怀袖闻言,欣然跪地谢恩。

    圣谕递出去约莫半月有余,果然收到了由南疆海域的姚启圣递上来的加急折子。

    此日刚下了早朝,康熙由李德全伺候着换了轻薄凉衫,正坐在南书房内与几位朝臣议事。

    新进的博学鸿儒科考状元沈鸿飞亦在其列。

    怀袖端着杯盏才跨入南书房,只听康熙“啪!”地一掌拍在龙案上。

    怀袖惊地手一抖,抬眸向上看过去,却见康熙满脸欣然喜色,方才将心缓缓放回肚子里。

    走至近前,将茶盏放在康熙手边的龙案之上,却不料手一把被康熙抓握住,怀袖惊地险些扣翻了茶盏。

    康熙却仍满眼兴奋道:“怀儿,姚启圣来了折子,正如你所言,施琅将军……”

    “万岁爷……”

    怀袖脸涨地通红,不顾触犯圣颜,开口轻声提醒尚处在兴奋之中的康熙。

    康熙此时方才反应过来,侧目向下看,见站着满地的大臣皆略显惊讶地瞧着他二人。

    康熙缓缓松开手,怀袖提着托盘便奔了出去。

    悄然将怀袖羞涩的背影收入眼底,康熙笑道:“朕今日心情大悦,传朕口谕,在御花园摆宴,你们几个就留在宫内陪着朕用膳吧!”

    几位议事大臣闻言,皆跪地叩头谢恩。

    由南书房走出来,沈鸿飞走至常宁近前,悄声问道:“刚才那个宫女,可是相传铜缸传声,救回吴汉槎的公主师么?”

    常宁点头道:“没错,就是她,怎么样,长得漂亮吧?”

    沈鸿飞点头道:“果然气质出尘,怨不得圣上和容大人皆垂青与她呢!”

    常宁用手中的折扇敲了下沈鸿飞的胸口,笑道:“她,你小子就甭惦记了,还是想着如何应付月牙吧!”

    沈鸿飞听常宁提及月牙公主,不觉剑眉深锁道:“不瞒王爷,我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伺候这位月牙公主。

    她一个姑娘家,整日往我那寒酸茅舍里跑,她又是堂堂的金枝玉叶,我说也不是,可如今满京城的流言蜚语,传的我都出不得门!”

    常宁扬着一对八字眉,笑嘻嘻道:“能让月牙公主青睐,是你小子几辈子修来的福分,别人求都求不得,你还来跟本王爷抱怨!”

    沈鸿飞苦着脸道:“微臣正因公主身份高贵,不敢妄想高攀,故而才……”

    沈鸿飞话才说了一半,忽闻身后有人笑道:“恭亲王今日也留在宫中同受赐宴,万岁爷恐又要好生照看那些珍藏的御酒喽!”

    常宁和沈鸿飞听闻此言,同时转回身瞧,见开口之人正是当朝位及宰辅的索额图。

    常宁贵为王爷,自然不必与索额图见礼。

    沈鸿飞拱手道:“卑职见过索大人!”

    索额图本就不支持康熙当初举办博学鸿儒科考,如今见了这新进的状元郎,心情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鼻子里冷冷地“嗯”了一声,索额图哂道:“万岁爷举办博学鸿儒科,是为江山社稷招贤纳才,可不是为着提倡满汉通婚的!”

    索额图此话一出,旁侧的其余几个大臣纷纷交头接耳,言辞之中,颇多关于这些日月牙公主与沈鸿飞之间的流言蜚语。

    沈鸿飞也是一届硕学才仕,听索额图这么说,脸上随有几分挂不住,却也不愿当着亲王大臣的面,开口与之强辩。

    索额图斜眼蔑着沈鸿飞涨红的脸,冷冷一笑道:“沈大人,万岁爷开恩酌你于上书房行走,是令你于为国效力,可并非暗示你可恣意与公主搭讪!”

    沈鸿飞听闻索额图如此说,知已孰不可忍,淡淡开口道:“多谢索相提点,微臣初入仕途,幸得索相如此悉心指教,微臣感激涕零!”

    索额图没想到沈鸿飞年纪轻轻,居然有如此胸襟,听罢自己方才的一番羞辱,竟然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应对自如,心中暗暗惊诧。

    正欲再次开口时,常宁笑嘻嘻开口道:“索相素来对后辈新人提点有佳,这一点可谓朝中老臣之楷模,你等以后当多与索相研习为官之道呀!”

    索额图原本还欲为难沈鸿飞,听闻常宁如此说,便也不好再开口说什么,简单与常宁寒暄几句,领着一班朝臣先向御花园去了。

    望着一众大臣行远的背影,沈鸿飞对恭亲王拱手道:“刚才多谢王爷出言相助,否则,他若再开口,微臣都不知如何应对了!”

    常宁却笑赞:“你刚才做的不错!索额图今日是故意想给你个下马威,你若是退却,他日必定受气掣肘!”

    沈鸿飞听出常宁话里有话,忍不住低语道:“微沉原听王爷指点!”

    常宁两道八字眉轻轻一挑,眨巴着一对黑豆小眼儿笑眯眯道:“若想整一整这位索大人,今日万岁爷摆宴恰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第422章 巧设妙计

    沈鸿飞看着常宁对自己眨巴了几下,那对精灵的黑豆小眼,唇角勾出会意浅笑,抱拳拱手:“多谢王爷指教!”

    常宁笑着晃了晃玉石扇骨,道:“本王爷可什么都没说哈,我先去御花园那边儿了,听说去年罗刹国进贡的几株金边睡莲开了,本王爷去瞧瞧莲花……”

    常宁说话时,摇着步子迤逦行远。

    沈鸿飞看着常宁的背影,薄唇勾出淡笑,转身向着御花园摆设宴的方位行去。

    掌管御宴的掌事太监,正带着一群小太监在距离莲池不远的地方摆宴。

    瞧见沈鸿飞走过来,掌事太监笑道:“距离开宴的时辰尚早,沈大人可去旁处走走瞧瞧,咱这园子里景致不错的地儿可不少呢!”

    沈鸿飞浅笑拱手道:“敢问公公,御膳房在什么地方?”

    掌事太监闻听,向着不远处一座假山后面一指:“那,绕过那边的回廊便是!”

    沈鸿飞行至御膳房门口,正瞧见一个小太监由内端着一盆大蒜走出来,沈鸿飞唤住那小太监问道:“不知今日掌厨的是那位师傅?”

    小太监道:“是御厨张大人,他人此刻就在里面监制中午的御膳呢,您进去寻便是!”

    沈鸿飞笑道:“御膳房乃宫内重地,我进去多有不便,还请小哥帮忙传一声话,就说博学鸿儒新科状元,沈鸿飞求见。”

    说话时,沈鸿飞顺带将一块二两重的散碎银子塞进了小太监的手心里。

    那小太监闻听沈鸿飞的名讳,心知这位新晋的状元郎是康熙钦点,并重用的朝臣,自然不敢怠慢。

    再者人家又给了银子,小太监利落地连声答应着,转回头便向御膳房内跑去。

    没过多时,小太监引着以为身材矮胖的中年男人由内走了出来。

    “张御厨,这位就是沈大人。”小太监将人引至沈鸿飞面前,便自觉退避开了。

    张御厨早听闻这位新晋的状元郎是皇上面前的红人,且听闻月牙公主对其颇有倾慕,自然不敢怠慢,躬身施礼道:“沈大人,幸会,不知沈大人来找小厨,可有什么事吗?”

    沈鸿飞背着手,拿眼打量眼着前这位红脸膛儿的大厨,观其面相,便知此人性情耿直憨厚。

    沈鸿飞笑了笑,问道:“我听张大人的口音,是山东人吧?”

    张大厨略显有些惊讶,点头道:“大人说的没错,微臣籍贯正是山东太宁。”

    沈鸿飞用地道的济南口音说道:“张大人跟家母还是同乡呢!”

    张大厨听闻,顿时兴奋道:“沈大人的济南话说得果真地道,微臣听着颇感亲切!”

    沈鸿飞亲昵地拍了拍张大厨的肩膀,笑道:“既然是老乡,那我有话就直说了,实不相瞒,我是想请张大人帮个忙。”

    山东人本就性情豪爽,张大厨见沈鸿飞有话直说,没那自己当外人,自觉很是投缘,拍着胸膛道:“张大人您有话直说,只要我能办得到的,定尽全力。”

    沈鸿飞问道:“请问咱们御膳房内有没有红豆沙?”

    张大厨笑道:“大人就要这个东西呀?您说您要几斤,我给您弄来便是!”

    沈鸿飞道:“要不了那么多,只要半斤就好!”

    张大厨爽落道:“没问题,我这就去给您取来……”说话时,张大厨便要跨步进入御膳房。

    沈鸿飞笑着揪住张大厨的手臂道:“且慢,我还有一事相求。”

    “行,您一块儿说,我能办的就都一起办了!”

    沈鸿飞又问道:“张大人可会食材雕工?”

    张大厨闻言,得意一笑:“不是鄙人吹牛,提起这个,想当年我初入宫内的时候,曾无意中用白萝卜雕了一只小兔子,本是放在草中玩耍的,却没想到引得太皇太后声声叫人去捉那兔儿!”

    沈鸿飞闻言,笑道:“张兄果然好技艺,沈某佩服不已,我今日劳烦张兄做的东西并不难,你且附耳过来。”

    张大厨便将耳朵支在沈鸿飞嘴边,只听他低语说了几个字,惊地下巴险些掉出下。

    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连连摆手道:“不行,若是被旁人知道,我这一世英名就毁了,我不做,您另请高明吧!”

    沈鸿飞伸手扯住张大厨的手臂,言辞恳切道:“看在同乡的份上,你就帮我这一次,你也晓得,咱们汉臣在朝中人微言轻……”

    张大厨听沈鸿飞说完了事情缘由,心中也颇为动容,他自入宫,也受了不少满族厨子的气,很能体会汉臣在朝中做事的不易。

    “我以性命保证,此时只你我二人知晓,绝不会落入他人耳中!”沈鸿飞见张大厨被说动了心思,赶紧补上一句。

    张大厨仔细想了想,最终一咬牙,一跺脚,说道:“只这一次,下不为例,且你绝不能说出去是我帮着你弄的,我家里可还有老小十几口子要养呢!”

    在沈鸿飞指天发誓之后,张大厨丢下一句:“一刻钟后来取!”转身回了御膳房。

    这边安排稳妥后,沈鸿飞又转到旁处溜达了一会儿,约莫一刻钟的时候,又回到了御膳房门前。

    凑巧又遇见了先前那个传话的小太监。

    小太监看见沈鸿飞,笑嘻嘻道:“沈大人还找张大人吧?我去给您传话哈!”

    这次不等沈鸿飞吩咐,那小太监便径自奔向后厨,不多时,张大厨手里托着一样东西,用白色屉布小心蒙着走了出来。

    “沈大人,这是您要的东西,您看行不行?”

    沈鸿飞掀开屉布瞧了一眼,嘿!还真像!

    “行,有劳张兄了,改日得闲,我请张兄去紫凤楼喝茶!”

    张大厨无奈道:“你还是小心行事吧,当心被人逮住了,这可是皇家禁地!”

    沈鸿飞再次谢过张大厨,将那东西往袖管儿里一藏,向摆御宴的地方行去。

    行至金龙大宴桌旁,沈鸿飞侧目向四下顾盼,见众小太监各忙各的,谁也没注意他,便趁着旁侧无人,偷偷将托付张大厨做的东西,放在了康熙的龙椅下面……

 第423章 宫中糗闻

    康熙回昭仁殿换了朝服,怀袖端着解暑的青梅薄荷茶走了进来。

    康熙接过杯盏,浅呷一口道:“今日闻得喜讯,朕特在御花园赐宴,群臣共欢,你也一起来吧。”

    “万岁爷招待众位大臣,奴婢随着恐不合适。”怀袖收拾起先前的杯盏,浅声道。

    康熙却道:“没什么不合适的,又不是正式宴席,再说你平日随朕上朝,还在太和殿上伺候呢!”

    怀袖见推不过,只得点头应下。

    康熙笑道:“前几日打理御花园的太监回说,罗刹国进贡的几株金边睡莲开了,据说这种花十年才花开一次,朕打算去瞧瞧,你素喜莲花,正好同去瞧个新鲜。”

    怀袖浅笑点头,伺候康熙略休息片刻,约莫到了摆午膳的时候,便宣摆驾御花园。

    众宫女太监拥簇着康熙的龙撵,一路迤逦行至御花园设宴的园子,几个大臣早已聚齐,跪在龙撵下给康熙请安。

    康熙摆了摆手,笑道:“今日并非正经宴席,诸位不用拘泥那些繁复的君臣之礼!”

    众臣谢恩,起身后纷纷随康熙落了座。

    康熙刚在龙椅上坐下,怀袖便端着茶盘,送上清口茶。

    刚将杯盏放在康熙面前的金龙宴桌上,怀袖的目光无意中瞄了眼龙椅下面,顿时惊地将唇一掩,险些呕出来。

    康熙和另一侧侍立的李德全,见怀袖突然如此,皆不明所以。

    怀袖转过身,手指着康熙的龙椅下面,只顾捂着嘴,芙白玉颜涨的通红,却说不出说话。

    李德全顺着怀袖手指,向龙椅下面看去,居然也同样面色大惊,忍不住叫道:“哎呦!这,这是……”

    康熙见这两人神色皆如此,缓缓站起身向椅子下面一瞧,原本和悦的面色顿时撂了下来。

    脸色沉若寒潭,站起身“啪!”地一掌拍在金龙宴桌上,厉声道:“将今日负责摆宴的掌事公公,并所有太监全都给朕传上来!”

    “嗻!”李德全连声应着,丝毫不敢怠慢,转身扯过旁边的小太监,嘱咐几句,那小太监飞快向内务府奔去。

    而下面端坐的几个大臣,见康熙突然动怒,也纷纷站了起来。

    众人不明缘由,皆小心探着头,向龙椅下面瞧去。

    坐在康熙左右手的常宁和索额图看得最是清楚,皆面面相觑,露出惊诧之色。

    此时,负责摆宴的掌事公公和十几个小太监已经跪在了旁边的青砖上。

    康熙铁青着脸,指着龙椅下面的东西,怒道:“此物哪儿来的?若说不清楚,朕今日将你们这十几颗脑袋全摘了!”

    掌事公公颤抖着微胖的身子,爬过去向康熙龙椅下一看,脸色顿时惨白如纸,只见龙椅下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