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弃后崛起-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是没改口,却是起了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这话一出,朝臣还没来得及出言反对,敬悦大长公主便一脸不满了:“这话不对,什么先帝给定下的?她苏家犯下那许多大罪,如何还能让她为后?要本宫说,左相大人的女儿佳瑜夫人窦氏为后,才是无可厚非。”
这厢朝臣中不少人交头接耳地连连点头,窦宽甚至立时就想道声谢,可随即又听年纪最长的淮昱王发了话:“佳瑜夫人为后,也不妥。”
殿里一静。
“苏家为何犯下那许多大罪?位高权重所致。窦大人已居相位,再让其女为一国之母,亦可说是权势滔天了。”淮昱王的话语掷地有声,弄得文武百官不敢吭声。
侧坐在旁的永定大长公主便也沉沉道:“是。回想本朝,不说苏家如何。就是从前……太上太皇在位时的姜家如何?算起来不也是一回事?”
三言两语否了两位最有望登鼎后位的宫嫔,又说得各有各的道理,殿里便静了片刻。俄而又闻声道:“这二人不行便只有娴妃了。阮大人一世清廉,本王在映阳都有所耳闻。”
皇帝很配合地点头笑应了句:“六叔说的是。”
“不可。”倒没如料听见旁的宗亲反驳,众人目光一停,落在殿下一人身上。沈晔抱拳道,“不过数月之前,陛下曾下令彻查阮家。如是当真无错,何故被查?”
……如此牵强的理由能说得理直气壮、且听得很是那么回事,沈晔你也算有本事。皇帝心中腹诽,口中仍是淡淡地帮着搅这浑水:“嗯,也对……”
如此这般,苏妤在侧殿听着,虽是宗亲、朝臣争得不可开交,皇帝从头至尾说过的话也不过是:“说的是”、“也对”、“言之有理”、“如此当真不妥”……
她在侧殿听着已是一副忍笑都要忍不住的神情,也不知皇帝怎么能维持得如此冷静。
其实贺兰子珩也快要扛不住了。若当真是在争执,他就算这般应了也没什么,可心底又分明知道这是自己一手缔造的闹剧,整个过程中都莫名地有一种在对戏词的错觉。
待听得玉璧大长公主提了“楚氏”二字之后,终是忍不住一口茶水喷了出来——遭了废黜的人都提出来,姑母,您以后还想入锦都么?
。
这场争执自然无果。争到后来,众人都口干舌燥,皇帝很是“体恤”地吩咐宫人上茶。看得出来,朝臣们那是争得真认真,其中激烈堪比当年先帝在位,廷议该尊老庄还是该尊孔孟之时。
当然……也只是朝臣们争得认真。宗亲们的“认真”,那是不遗余力地把这事推得激烈却出不来结果。
从辰时争到傍晚,其间宫中还未众人备了一顿午膳。但待得夕阳西斜之时,出宫的重臣们心里琢磨着回味着,均是暗道:明明是为了议出个结果而争了一天,怎么这一天过去……局势反倒显得更不明了呢?
又琢磨不出个所以然,只好暗暗告诉自己,立后也是个大事,听一听各方意见也是对的,看来还真是不该急于一时。
。
“咯。”皇帝踏入侧殿时,非鱼便一下子窜了过去,扒在他的衣襟上,鼻头和他的鼻头一触,一种“许久不见,大为想念”的意思。
贺兰子珩下意识地目光一落,盯在它淡粉色的小鼻头上差点对眼。略一缓神,抬手把它从前襟上“摘”了下来。侧首看向苏妤,苏妤一手“端”着子鱼,另一手稳稳地持着茶杯,正喝着茶。
“……”贺兰子珩信步走过去,坐下来歇了口气,问她,“怎么这个样子?”
“殿里争得太热闹。”苏妤搁下茶杯,遂即将子鱼也搁下,“它们非想过去看看,拦不住……”
贺兰子珩闻言不禁“哧”地笑出声,摸了摸子鱼的额头,子鱼翻过身来,方见它前肢下的一圈毛都被苏妤“端”得塌了下去,可见维持方才的姿势已有一阵子了。
“委屈了……”皇帝挠着子鱼的肚子笑道,“晚上多喂你两片肉。”
“咯。”子鱼心满意足。
两道略有幽怨的视线投来,皇帝抬首迎上她的目光,面对她满眼的期待想了一想,便温和地告诉她:“你么……也委屈了,晚上留成舒殿吧。”
“……”苏妤美目一横,“陛下,您没别的词可说了么?”
“嗯……”皇帝认真地想了想,便正色改了口,“那朕今晚去绮黎宫吧。”
☆、117
“事情不该是这样。”窦樊氏黛眉紧蹙;面上半分半毫的笑意也寻不到。佳瑜夫人亦是沉着脸,颌首道,“女儿知道。”
近来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太蹊跷。皇帝专宠苏妤故而有所偏袒也就罢了;娴妃的事情也弄得不明不白便过去了。而后一众宗亲毫无征兆地便进了宫;与满朝文武一同议起了册后之事。
而自此之后,后位的归属便也前所未有的不明朗了。从先前的最多三人相争,到如今宫中二十七世妇以上的嫔妃皆被提了一提,不少人觉出其中必定有异;然则无证据亦不知原因;谁也不敢妄议什么。
“这后位,陛下只怕还是中意苏氏吧;”窦樊氏冷然一笑。佳瑜夫人怔了一怔,遂摇头道:“不会……母亲也知他近来正为苏氏大修陵寝,皆是按从一品妃位仪制来的。如若有意册她为后,大可以缓一缓,待得册封之后按皇后之仪来修……”
“不管这些了。”窦樊氏口吻中发了狠,“陛下的性子你我都清楚。对世家,他能忍便是忍了,不能忍时往往一朝间便连根拔起。先前的苏家、叶家、楚家都是,咱们窦家不能当下一个。目下禁军都尉府已经查上窦家了,只是因为有所顾忌才不敢妄动,这样拖下去,窦家只能等死。”
“那怎么办……”窦绾有些发急,眉头蹙得更紧了,“眼瞧着我坐不到后位上去。”
窦樊氏长长沉下一口气,陷入静默。窦绾亦是默了一默,忽而问道:“母亲,我本是该做皇后的,为什么突然变了卦?”
窦绾始终记得,在她嫁人前不久,父亲有一日突然入宫觐见,回来时面色阴沉得可怕。她小心翼翼地问了许久,最后换来父亲的一叹,告诉她说,一时做不了皇后了,要等一等。
到了眼前的后位便就这么飞了,她等着后位,窦家也等着,一等就等到了今日。
“从没听说天家有订了婚约还变卦的事。”窦绾静静道,“何况长秋宫让我住着、宫权让我掌着,连昏礼都是照办,变卦究竟为何?”
窦樊氏闻言便是后悔不已——当时,便是这三个条件唬住了窦家,让窦家上下都觉得皇帝委实还是有意让窦绾为后的,搁到夫人的位子上不过权衡之计。
“是因为纳吉不吉。”窦樊氏道。
“什么?”窦绾愕住,“不吉?”
“是。”窦樊氏点头,“且是纳了不止一次,始终都是不吉。当时陛下和你父亲说,如此这般是断不能封后的,不如先封夫人,改日直接由夫人晋到皇后,不需再纳吉一次,便也算个法子。”无可抑制的清冷一笑,窦樊氏语带讥嘲,“如今想来……只怕让你先做夫人不是什么权衡之计,那番纳吉才根本就是权衡之计。”
“母亲……你是说……”窦绾不敢相信,“陛下敢在宗庙中动手脚?”
窦樊氏笑意未减,神色一厉:“天下都是他的,他有什么不敢?那苏氏是先帝许给他的,他若如此做是为了苏氏,你当贺兰家的列祖列宗还会怪他不成?”
窦绾哑言,觉得这一切都太荒谬了。她入宫之前明明听说,皇帝最不喜的就是这苏氏,怎的偏偏就这么巧、就在那时转了性,不仅开始待苏氏好起来了,甚至还直接为了她在纳吉上动手脚?
“不会的……”窦绾不可置信地连连摇头,“不会的……苏氏既无倾国之姿,也无惊世才学……怎的会突然让陛下如此……”
“现在早不是琢磨这个的时候了。”窦樊氏的口气硬了起来,“窦家不能这么坐以待毙。上次同你说的事,你父亲开始着手准备了,不会拖太久。”微微一沉,窦樊氏又道,“不能比陛下的步子慢。”
。
傍晚,苏妤搁下毛笔欣然而笑,看了看眼前墨迹未干的画作,久久移不开眼。
那画上,依稀可辨是成舒殿的景象。皇帝端坐在案前批着折子,她坐在一旁衔笑研着墨,案上还站着两只小貂,一只好像正伸着脖子看皇帝在写什么,另一只则趴在她手边,蜷着身子睡得正香。
这画画得简单,殿中陈设皆只能看出个大概轮廓,人物神态却传神得紧。苏妤将画晾在桌上,径自去了院中,这日天气甚好,微风不急不躁地拂着,很是舒适。
“娘娘。”不过多时,折枝寻了来,见她回头,又一福道,“齐眉大长公主和玉璧大长公主进宫了,目下正在成舒殿,说是想见娘娘。陛下差了人来问娘娘,若是娘娘得空便去一趟。”
苏妤轻一点头:“备步辇吧。”
本也没什么正事可做,即便是有,这两位长辈召见,她也得去。
齐眉大长公主是她的舅母,玉璧大长公主却不是,未免在称呼上听着差距太多,苏妤索性不刻意去叫谁,俯身一拜:“大长公主安。”
“来坐吧。”齐眉大长公主一如既往的亲昵,苏妤微微一笑,拎裙起身,过去在皇帝身边坐了。齐眉大长公主端详她与皇帝半天,方展露笑意:“如今是当真无甚隔阂了?”
苏妤含笑颌首:“是。”
“原是以为,父皇和母后便够能折腾了,陛下真是青出于蓝……”玉璧大长公主笑觑着二人,啜了口茶又道,“陛下您把我们都召了来,煜都那边都听说了。长兄长姐今日刚接了父皇的信,估计又少不得不快。”
太上太皇听说了自是不会高兴了——好端端的,各地藩王扔下封地不管,到锦都掺合皇帝册后的事,细一打听还是皇帝有意而为之的,这算什么事?
“太皇太后说想见你。”齐眉大长公主笑睇向苏妤,苏妤心中一颤,大长公主莞尔又道,“你也是该见见。你与陛下成婚的时候,二老四处云游着行踪不定,后来没过不久陛下就登了基,就这么一直也没见过你。如今要再次成了孙媳妇……总得去见见当奶奶的。”
苏妤面上微红,侧首看向皇帝,皇帝沉吟片刻浅淡一笑:“去吧,去见见。他二老懒得离开煜都,朕也不好离开锦都,你便替朕去看看。正好你们苏家原也是在煜都的,还算是你的故乡呢。”
“……诺。”苏妤颌首应下,心绪忽地有些复杂。玉璧大长公主循循笑道:“本宫后天离开锦都,也想去看看父皇母后。阿妤你不如同本宫一起去,路上也互相有个照应。”
连并不熟悉的玉璧大长公主也索性叫她“阿妤”了,可见是宗亲皆已承认了她这天子发妻。
皇帝听言应道:“如此自然好,就有劳姑母。”
玉璧大长公主点了点头,又说:“不如让阿妤这两日去本宫府上住?免得到时候又要差人来宫里去一趟,耽误了时间。”
“也好。”皇帝当即答应了,转而向苏妤道,“安心去就是,朕帮你照顾着子鱼。”
口气勉强,想也知道一连数日不见苏妤,子鱼便要拆房子了。
。
当晚一同用了膳,玉璧大长公主便带着苏妤回府了,齐眉大长公主则留在了宫中。
夜色下,二人带着一众宫人远去的背影颇是明显。贺兰子珩遥遥望着,心中五味杂陈。
“既然舍不得,大可不必这般安排。”齐眉大长公主站在皇帝身边一声喟叹,皇帝神色沉沉地犹遥望着,许久后才道:“就为舍不得,才必须有此安排。朕不想待得真出了意外之时……让她和朕一起担着。”
“那陛下想没想过,如若她来日在煜都听闻陛下在锦都出了事,如何受得住?”齐眉大长公主羽睫覆下,轻声叹息后又道,“夫妻便是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支开她,与她而言未必好。”
“但今日的凶险,是朕从前一步步自己铺下来的,彼时已让她受过了委屈,如今再让她一同担着这些……”贺兰子珩摇了摇头,“犯不上。”
心知再劝无用,此安排亦不算不妥,齐眉大长公主不再多劝。玉璧大长公主与苏妤的身影已瞧不见,想来过不了多久就该离宫了。
细细想来,齐眉大长公主犹是有些不解于皇帝对苏妤的这番呵护。在她看来都觉得护得太过,简直应了那句“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突然安排苏妤去“拜见”太皇太后,不过是因那日廷议散后,一众宗亲坐下又谈了谈此事,一贯谨慎的永定大长公主说了一句:“窦家也不是傻子,即便陛下安排得面面俱到,也不意味着他们什么也察觉不到。此事若不能尽快定音,宫里头麻烦最大的,不是陛下,是阿妤。”
而就在此后不久,禁军都尉府亦打听到些风声:窦家最近动向有异。
虽仅仅是些“风声”,查不着任何证据,甚至连具体何处“有异”一时都难以弄清,贺兰子珩还是不得不多加小心。
暗杀的事从前不是没有过,甚至在苏妤身上都有过。他已除过不少世家,没有哪一次是不凶险的,只是外人鲜少知情而已。
这次的窦家……似乎会格外凶险。
“姑母带阿妤去煜都吧。”斟酌了许久之后,他向玉璧大长公主提了这要求,“寻个合适的理由。待得窦家的事办妥了,朕接她回来。”
☆、118
一路上;苏妤的心绪没由来的不安,左思右想,也只好把这种不安归咎于要去见太上太皇与太皇太后上。看玉璧大长公主神色恹恹地坐着也是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苏妤终是开了口;“大长公主……”
“嗯;”玉璧大长公主抬眼睨了睨了,旋即笑了,打趣说,“一路上都是这心事重重的样子;怎么了;”
“不知道……”苏妤摇了摇头,说了句;“就是心里不安稳。”
她是如实说了,听得玉璧大长公主心中一阵发紧,免不了觉得心虚。静了静神,如常问她:“是因为要见二老么?”
“……是吧。”苏妤略一点头,“从来也没见过……”
“一回生二回熟。”玉璧大长公主淡淡笑道,“再说,他们也懒得多管这些事,你不必担心什么。”
“毕竟臣妾和陛下从前……”苏妤说着噤了声,轻有一叹。毕竟从前有过那许多不睦,苏家更是罪行累累。
“从前怎么了?”玉璧大长公主轻笑着顶了她的话,“太皇太后从前还弑过君呢。”
“……”苏妤一讶,忽然觉得从前的事好像都小菜一碟了。
。
数日后到了煜都,没有在别处多做耽搁、玉璧大长公主亦没有先去她的府邸,而是直接带着苏妤到了旧宫。
煜都旧宫始建于大晋朝。大燕建立后,因原也定都煜都,便未重建皇宫,只是有所修整、又改了若干宫室的名字;而后迁都锦都的时候,才有了现在的皇宫,煜都的这一座大多时候便搁置了下来,偶作避暑用,有时亦供太妃们颐养天年。
太上太皇和太皇太后住进旧宫不过是几年前的事,也是时在时不在。故而苏妤这当今天子的宠妃的到来,弄得旧宫上下颇是忙碌了一阵。
。
三大殿在迁都锦都后,与锦都皇宫的三大殿改了一样的名字。苏妤听得宫人禀说“太上太皇和太皇太后正在成舒殿等娘娘”的时候,生生有了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足下走得稳稳的,仪态间丝毫没有懈怠,玉璧大长公主反是比她随意多了,没进殿门就笑而轻唤了一声“母后”。
二人先后拎裙进殿,苏妤一丝不苟地拜了下去:“太上太皇万安、太皇太后万安。”
这厢二位长辈还未及回话,玉璧大长公主就随意地回了她一句:“免了,来坐吧。旧宫没这么多规矩。”
随着大长公主一同去落了座,太皇太后淡觑了女儿一眼,不满道:“当孙媳妇的来给奶奶磕个头,要你免礼?”
“……”玉璧大长公主衔笑啜了口茶,搁下茶盏对苏妤道,“来,阿妤,再问个安。”
苏妤听言便要起身,被太皇太后笑而一拦:“行了行了,就你这姑姑是个顶没规矩的,罢了。”
这一番调侃倒弄得苏妤心中的紧张少了大半,宫人奉了些点心来,吃着聊着,很快便熟悉了起来。
其间说起朝臣总时不时地提起她那些许靳倾血统、作为不得立后的一大说辞,太上太皇不屑笑说:“朵颀嫁给霍宁那是我的主意,现在知道找麻烦了,那霍宁还带着朵颀在靳倾逍遥呢,怎的不说拉回来砍了?”
许多事就是这样,本是细一想便觉荒谬不已的理由,可拿到朝堂上便多了几分庄重,总要好生说道说道。
最后太皇太后说:“你就在煜都安心住上些日子,就当是陪陪我们。来日,这里也还有你想见的人。”
“……诺。”苏妤其实很想赶紧回锦都去,可听太皇太后这不由分说的口气,总不能不识这抬举。
。
锦都皇宫一派沉肃。从宫中到满朝百姓,都依稀知道……这些日子以来,禁军都尉府的人已经匆匆往返多次了,每天都有人在大道上纵马疾驰而过,似是出了什么大事。
折子狠掷在案上,皇帝切齿一笑,冷声道:“传佳瑜夫人。”
。
在见到亲自来传旨的徐幽时,佳瑜夫人就隐隐觉出事情不妙了。宫中见风使舵的事素来多,皇帝心思如何,多能从这些宫人脸上窥见一些。徐幽倒还是神色如常的,只是长揖间那一句慢条斯理的“陛下请夫人去一趟”让她听出了些许不对。
难不成……
狠然沉下一口气,暗道一声“不会的”,便从容不迫地吩咐人备步辇,往成舒殿去。
如若真是那件事……
要怪,便只能怪她自己擅做主张了。
。
步辇在成舒殿前数步远的地方落下时,佳瑜夫人便清晰地察觉到眼前这座巍峨宫殿沉肃得不同寻常。
殿前候着的宫人都无甚神色,一声不吭的静立着,这样的情景往往意味着殿中是圣颜大怒。
深深缓气,窦绾莲步轻移,到了门槛前也没有刻意的停留,稳稳地拎裙入殿。
“陛下大安。”不由自主地俯身下拜。拜到一半心觉失策——平日里面圣,多只是万福了事,如今二话不说就拜了下去,可见心虚。
“佳瑜夫人。”皇帝耐人寻味的口吻在她心底一刺,伏地不起,俄而听得皇帝悠悠道,“抬起头来,这人你认不认得?”
疑惑着抬起头,面前之人却让她几乎要晕厥过去——准确地说,那已是一具尸体,一身黑衣躺在地上。虽是没有触及,也知这尸体现在必已冰冷得毫无温度。
“臣妾……不认得。”字字说得艰难,倒是否认得坚定。
“认不认得可由不得你这样说。”皇帝清冷一笑,“你们窦家挺有本事啊,训出的刺客该是落入敌手便自尽、以防让对方审出些什么吧?”
佳瑜夫人无声以对。皇帝又一笑:“当朕的禁军都尉府那么没用么?落到禁军都尉府里,还能由着他自尽?”
那这是……
佳瑜夫人蓦地慌了。这是……审完了才死的?
宫里的人最怕的是宫正司,因为宫正司的严刑,所以很多宫人因罪进了宫正司便会自尽了事;可禁军都尉府……自也是只能审活人的,但活人落到他们手里,他们便有足够的法子让人在开口之前连死都死不了。
他招出了什么……
佳瑜夫人的呼吸已无论如何平和不下来,被九五之尊这般问话倒是扛得住,可眼前就这么放着一具死尸……
每多看一眼,心中强撑着的镇定便少一分。做了亏心事,总是怕鬼敲门的。
“陛下……”佳瑜夫人强自抬起眼,不许自己再多去看那尸体一下,“臣妾不知道……”
“好,那朕来说。”皇帝平缓道,“这人在梧洵与锦都的交界处被沈晔按下了,因为行刺云敏妃。进了禁军都尉府,没熬过一晚上就招了,说是接了宫里的密令。”长一舒气,皇帝冷睇着她,又道,“你窦家的人,接宫中密令。不是你佳瑜夫人的令还能是谁的!”
佳瑜夫人心下一震,沉默一瞬,只作不明地关心道:“行刺?那云敏妃……”
“窦绾。”皇帝已无心跟她这般废话下去了,一声低喝,旋又有了几许笑意,“你窦家这点心思,你当朕不知道?就是怕你们动她,才把她送去了煜都旧宫。然既是要让她走这一趟,朕自然会给她安排妥当了。”
倒抽一口冷气。佳瑜夫人几乎要猜到始末了,不仅搭上个刺客的命、还害得她全然暴露,并且云敏妃大约是毫发无伤,因为……
“盯得挺紧么。从马车离了皇宫那一刻起,十五个人一同盯着。出了锦都后,每天两次有人入宫跟你回话。”皇帝面有笑意,眼底却冷冽极了,“费这么大工夫取云敏妃性命,朕还真小瞧了你。早知如此,就该多差些人,好歹跟你的人认认真真厮杀一番,也算不辜负你这番布置。”
佳瑜夫人觉得在皇帝的话语中,身上的力气都被一分分地抽了去,继而便是一阵阵刺骨的寒意袭来。神色黯然地抬了眼眸,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一个字,只听得皇帝又道:“实话告诉你,早在云敏妃车驾离宫前两日,她便随着玉璧大长公主出城往锦都去了。走的路亦不是梧洵那一条。”
“陛下您……”犹有一懵。照此说来,她所费力打听到的全部事情,都不过是皇帝循着她的意安排下去的。她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可在路中取了苏妤的性命,却不知皇帝从头至尾都冷眼旁观着,甚至在她下手之前便算准了她要在其中动手脚,而从她的人开始监视苏妤车驾的那一刻起……禁军都尉府便也盯上了她的人。
“在这人动手那天,云敏妃大约已经在煜都旧宫里,和皇祖父皇祖母品茶聊天了。”皇帝神色淡泊地又补了一句。瞧着蓦地瘫软在地、再也支撑不住的佳瑜夫人,离座起了身,吩咐宫人把那具尸体抬出殿去。
长长缓了口气,贺兰子珩虽是怒于这样的事端,亦不得不庆幸还好苏妤没事。
窦家……
他复又睇了窦绾一眼,冷笑中森意分明:“你就庆幸你这番打听到的都是假的吧,若是行刺云敏妃再误伤大长公主,朕倒是省了事了。”
。
在沈晔回话之前,他一直都心绪不宁。如若苏妤当真这般死在路上,他大约会不计后果地和窦家争个你死我活。
☆、119
宫人们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的紧张了。
这是只有当宫中有不同寻常的变动时才有的气氛;别样的压抑。压抑得仿佛天都是灰暗的;且在沉沉地往下压着;压得每一个人都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生怕一不小心搭上自己的性命。
细细想来……上一次有这样的压抑,还是先帝驾崩时。国丧期自是人人大恸,加之新帝继位之始的一系列举措;弄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宫中人人自危。
彼时这种气氛分外明显的便是霁颜宫了。那里有个被废黜的太子妃苏氏;皇帝最是厌恶的人。有些年老的宫人知道,二人偶尔碰了面;无论苏氏是怎样的态度、无论是冷着脸还是竭尽全力的迎合……都没有用,皇帝都不会听她多说半句话,亦不会对她多说半句话。
这般的情境出现在曾经的夫妻间,可说是可怕得很。若是民间的人家,与夫家不睦、娘家又有如此势力,是决计不会让女儿受这份委屈的。
可惜了,在宫里——偶尔会有人在经过霁颜宫时这样叹一声,望一望眼前凄清的宫门,又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了。
今时今日,同样的压抑再度出现,如同当年一样让无关之人都觉得心惊。只是,这一次不是霁颜宫、亦不是苏氏后来住的绮黎宫,而是……
长秋宫。
。
谁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只听说那天,佳瑜夫人窦氏忽被大监徐幽传去了成舒殿,并没有过太久,成舒殿便有了旨意下来。
佳瑜夫人窦氏废夫人位,褫夺封号,位降容华,幽禁长秋宫。
仅是这一道旨意,已足以在那一瞬间,惊得阖宫宫人说不出话。
佳瑜夫人窦氏,那是皇帝按皇后之仪迎进宫的窦家贵女,左相嫡出的女儿。从入宫起便住着长秋宫、掌着六宫之权,可以说,除却一个后位没有给她,其他皇后该有的,她都有了。
怎么突然出了这样的事……
容华,那是从五品的位份,二十七世妇中最末的位子。若不是有了不得的错处,正一品的夫人断不会直接降至此位——而若真是有了不得的错处,皇帝把她搁在这个位子上,便大抵只是先让众人心里有个准备再加严惩了。
。
宫中的事传得素来快,有意瞒着的事未必瞒得住,明面上的事更是顷刻间便能阖宫皆知。
窦氏被降位时的诸多细节很快传了开来——皇帝当时没留人在成舒殿,但听退出来的御前宫人说,在传窦氏进殿之前,禁军都尉府有两位大人进殿求见。
禁军都尉府……
难不成……竟不止是窦氏一个人的事,而是牵扯了窦家?
人人都在猜测,却又无人敢擅言自己的猜测。朝中亦很快有了反应,在窦氏被废的次日,左相窦宽便称病未上朝。
这在旁人眼里,最易读出的是两种意味:一部分人认为,左相是爱女心切,女儿遭了这样的事,难免急火攻心,忽地病了也在情理之中;然则另有人觉得,此举是窦宽刻意为之,明摆着是为了对皇帝表示不满。他在朝为相多年,当年帮皇帝除苏家祸患很有他一份功劳,如若朝中突然没了他窦家……
谁也不敢说会如何。
事情是在朝上当众禀了皇帝的,众朝臣都屏息等着皇帝的反应,不知他是否会前去探望、又或是不做理睬?
。
长久的静默,终见那十二旒一晃,皇帝的声音沉缓地传入了众人耳中:“速命御医前去医治。”
就这一句话而已。没说要亲自去看,可是特地为左相传了御医。旁人摸不清皇帝到底什么意思,只在这决断出口间,寻出了些许不同寻常的意味。
。
长夜难眠,贺兰子珩翻来覆去地琢磨近来的事。宫中朝野,虽是各人都有所察觉,可表面上到底还是平静的。他这个皇帝心底却万分明白,情势每一天都在变得更复杂。窦家到底有多少罪名已经不重要了,要紧的是禁军都尉府得赶紧摸清窦家的底,如此他才能知道,如若自己当真一举灭了这头号的大世家,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