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宫凤华-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千万之上的美丽少女,是大齐储君,是未来的大齐女帝。
他何等有幸,日后能与她并肩携手成为夫妻!
……
天子下旨立储的旨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入后宫。
“皇后娘娘大喜,”湘蕙欢快地笑着禀报:“众臣请旨,皇上已下旨立公主殿下为储君了。今日过后,便会张榜昭告天下。”
从玉扶玉等人皆大喜,一并道贺:“皇后娘娘大喜!”
如此喜事,饶是谢明曦城府颇深,此时也是满面笑容喜形于色,笑着吩咐:“传本宫的命令,今日宫中所有女官宫女内侍皆有厚赏。”
湘蕙等人一起笑着谢恩。
顾山长闻讯匆匆赶来,满面喜色:“太好了!总算是等到这一日了!”
从得知帝后有意立阿萝为储君那一日开始,这一桩心事便如巨石一般悬在顾山长的心头。无时不刻不令人煎熬。
这一天,顾山长等了好几年!
喜悦过度的顾山长,一时说不出别的话来,翻来覆去地说着“太好了”。眼中竟是闪出了水光。
谢明曦拿出帕子,为顾山长擦拭眼角,轻声笑道:“师父,这样的大喜事,应该笑才是。”
顾山长嗯了一声,顺便拿了帕子,也为谢明曦擦了擦眼角。
谢明曦:“……”
谢明曦直到此刻,才惊觉自己也激动惊喜地落了泪。
师徒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你呀,就是这般别扭,什么时候都要逞强。”顾山长笑着调侃:“这等大喜事,喜极而泣是人之常情。又没人会笑你。”
谢明曦低声笑道:“我这性子,这辈子都是改不了了。还请师父担待一二。”
巧言令色!
顾山长笑着白了谢明曦一眼。
……
喜讯传遍后宫,久未出寒香宫的梅太妃也坐不住了,立刻来了椒房殿,见了谢明曦,一把抓住谢明曦的手,颤抖着声音问道:“皇后,皇上真的下旨立阿萝为储君了?朝中众臣没人反对了?”
谢明曦的情绪已平复了许多,含笑点头:“是,皇上已经下旨,朝中众臣也无人反对。明日这道圣旨便会传告天下。”
阿萝真的被立为储君了!
梅太妃想说什么,泪水已夺眶而出。
她性情软弱,落泪是常事。此时的泪水,是喜极而落。
“没想到,我真没想到,竟然真的有这么一天。”梅太妃哽咽着说道:“阿萝竟真的做了大齐储君。我真的没想到……”
谢明曦轻声道:“只要有心,这世间有何事不能成功?”
梅太妃一边哭一边点头。
谢明曦略一犹豫,主动拿起帕子,为梅太妃擦拭眼泪。梅太妃也有些惊讶,下意识地看了谢明曦一眼。
四目交汇,婆媳两人的心结隔阂俱在此刻散去。
第1140章 立储(六)
大朝会散后,天子召集重臣进移清殿议事。
立储是国朝大事,下旨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举行立储大典,昭告天下。然后设东宫詹事府,选拔任用官员为东宫储君属官。
东宫詹事府里的官员,在储君登基后,也会成为新帝最器重最信任的心腹。日后自然少不了锦绣前程。
也因此,东宫詹事府里的官缺素来炽手可热,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官缺。天子一张口要设东宫詹事府,众臣心里立刻盘算起要为某门生或自家的子侄“抢”一个官缺。
除此之外,还有更诱人的太傅一职。
端柔公主已经成年,无需教导读书之类,不过,教导政事的太傅是少不了的。
太子太傅一职,算不得什么具体官职,却是文官们人人向往的顶尖荣誉。
还有什么比教导一朝储君更有成就更体面尊荣的事?
按着大齐朝堂惯例,两品以上的文臣,方有资格担任太子太傅。照这个标准,今日在移清殿里的大半人都有一争之力。
天子显然早有成算,有条不紊地下了口谕:“端柔尚且年少,还需学习政务。陆阁老萧尚书听旨,从今日起,朕封你们两人为太傅,每日各抽出半个时辰教导端柔。”
陆阁老萧尚书心中一喜,一起拱手谢恩:“老臣遵旨!”
其余众臣看在眼底,心里不免有些酸溜溜的。
陆阁老是首辅,且是端柔公主未来夫婿的曾祖父。他为太子太傅,众臣心悦诚服。可萧尚书凭什么啊!
论官职,论才学,怎么都轮不到萧尚书啊!
奈何萧尚书站队站得早,去年一整年,端柔公主在户部学习,和萧尚书相处得也分外融洽。在立储之事上,萧尚书也是重臣里最先表态支持的。
天子令萧尚书为太子太傅,显然也是因为这些缘故。
至于谢钧,端柔公主被立为储君,于谢家而言便是天大的喜事。身为储君嫡亲的外祖父,做不做太傅都无所谓啦!
盛鸿笑着吩咐阿萝:“你去给两位太傅见礼。”
阿萝微笑着应了,以学生之礼见过两位新出炉的太子太傅:“学生见过两位太傅。以后,还请两位太傅多多教导提点。”
老持沉重的陆阁老,捋须而笑:“殿下请免礼。”
萧尚书更是和蔼亲切:“殿下快些免礼。能教导殿下,是天大的荣幸。老臣诚惶诚恐,一定尽心尽力。”
接下来,便是商议东宫詹事府的人选了。
陆阁老和萧尚书颇有风度地未置一词,其余众臣各有合宜的人选。这等时候,谁也不会自谦,张口将各自举荐的人夸成了一朵花。
盛鸿笑而不语。
阿萝也未出声,默默聆听。
待众臣说完,盛鸿才道:“等举行了储君大典,再设詹事府。詹事府的人选,也不必着急,慢慢挑选便是。”
待众臣告退离去,盛鸿又对阿萝笑道:“阿萝,詹事府的官员是你的班底,便由你来挑选如何?”
阿萝不假思索地应下:“好。”
忙活了半日,盛鸿早已饥肠辘辘,笑着说道:“我们一起回椒房殿,你母后一定早已备好午膳等我们回去了。”
……
片刻后,盛鸿领着阿萝一同回了椒房殿。
谢明曦笑着相迎。
顾山长和梅太妃也都在,异口同声地张口道:“阿萝,过来。”
阿萝:“……”
一个是最疼爱最亲厚的师祖母,一个是嫡亲的祖母。哪怕心里偏着一个,行动上也绝不能表现出来。
阿萝十分机智,走到顾山长和梅太妃中间,冲两人甜甜一笑:“来了。”
顾山长和梅太妃都被逗乐了。
顾山长刚才是一时忘情,现在冷静下来,自不会和梅太妃争取,微微一笑,不再出声。
梅太妃拉过阿萝的手,目中满是喜悦:“阿萝,祖母往日真是太浅薄了。以后,不管你做什么,祖母一定鼎力支持!”
不管梅太妃有多少能耐,全力支持的态度,总令人高兴。
阿萝目中盛满笑意:“多谢祖母。”
没等顾山长招呼,阿萝主动凑了过去,亲昵地笑道:“师祖母今儿个是不是很高兴?”
阿萝身材修长,比顾山长高了小半个头。此时特意略略屈膝弯腰,顾山长一伸手,便抚到了阿萝的发丝。
这份细微的体贴,令顾山长心中暖融融的。
这十余年来,她亲眼看着阿萝自牙牙学语的幼童长大成人,一日比一日更优秀出众光华夺人。她没有自己的血脉,在她心中,最亲近的人便是谢明曦。阿萝便如她的孙女一般。
阿萝也丝毫没辜负她的期许,比她所期望希冀的更好!
“阿萝,我心里高兴的很。”顾山长嘴角含笑目中有泪:“我太高兴了!”
浓烈的喜悦和骄傲,毕露无疑。
阿萝心里一暖,鼻子有些酸酸的,轻声道:“师祖母,阿萝不会让你失望的。”
顾山长哽咽着嗯了一声。
梅太妃在一旁看着,心里不免有些酸意。
只是,这些年,顾山长对阿萝的倾心付出,谁都比不了。朝夕相伴细心教导陪伴的深情厚意,更胜过她这个血缘上的亲祖母。
罢了,还酸什么啊!
梅太妃定定心神,柔声道:“时候不早了,我们一同去用膳吧!”
阿萝笑着应了,一手拉着顾山长,一手拉着梅太妃,笑着去了饭厅。
……
午膳后,顾山长和梅太妃各自去小憩。
谢明曦和阿萝终于有了独处的机会。
谢明曦静静地凝视着阿萝,轻声问道:“阿萝,你现在感觉如何?”
阿萝想了想,说道:“高兴当然是有的。不过,也不是全然地欢喜,心里总有些难言的气闷。”
“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就好。”谢明曦淡淡一笑:“你心里明白,你是被你父皇立为储君,想令众臣俯首诚服,或许还需一段很长的时日。”
“所以,你要走的路还长的很。切勿骄狂,更不可得意忘形。”
阿萝郑重点头:“母后说的是。我知道该怎么做。”
第1141章 心愿(一)
阿萝终于迈过最难的一道门槛,被立为储君。
礼部早有准备,迅速择了一个最近的吉日,将在二月底举行储君册封大典。
百官们表面欢欣,心中到底如何做想,就不得而知了。
唯有谢家,阖家上下为此事欢欣鼓舞。
谢老太爷年近七旬,一头花白头发,走路颤颤巍巍,去岁冬日病了一场。谢家上下都已暗中做好了治办丧事的准备。
没曾想,端柔公主被立为储君的喜讯一传到谢府,谢老太爷的病竟然好了大半。兼之有宫中太医精心调理,没出半个月,谢老太爷的病竟然痊愈了。
人老心不老的谢老太爷,又纳了一个年轻美貌妖娆的通房丫鬟,别提多快意自得了。
气得徐氏在背地里骂了几天的“老不死”“老混账”。
说起来,徐氏比谢老太爷还大两岁。不过,徐氏身体康健,精神奕奕,估摸着再活个十年二十年也无问题。
都这把岁数了,徐氏早就看开想开了。暗骂了几回,便将谢老太爷老而不死依旧风流的事抛到了一旁。
如今,谢家内宅的中馈已经交到孙氏的手里。
谢家长房二房,共有四个孙媳。
论家世出身,孙氏最低。谢元楼的妻子是汾阳郡王之女,正经的宗室贵女。二房的两个孙媳,也都是名门闺秀。孙氏出身市井,娘家除了兄弟多,委实没什么可夸耀的。
论才学论才干……当然也是孙氏最普通。孙氏自小书读的少,能将字认齐认全就算不错了。
不过,孙氏到底是长房长媳,所生的长女谢子衿颇得谢皇后和端柔公主的喜爱,这些年又接连生了三个儿子。为谢家长房开枝散叶,腰杆直底气足。谢家内宅中馈由她接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再者说了,徐氏大字都不识几个,还不是照样管家理事?
孙氏接掌内宅,有徐氏倾囊相授,有公爹谢钧撑腰,还有夫婿谢元亭在背后指点。几位出身高门的弟媳也颇敬重这个长嫂,颇为顺遂。
徐氏叫来孙氏,笑着说道:“端柔公主被立为储君,储君册封大典就在几日后。我想着,我们应该备一份厚礼,进宫道喜才是。”
孙氏欣然笑道:“我和祖母可算是想到一起了。”
嫡亲的外甥女做了储君,日后将会是大齐女帝。如此尊荣,谢家人人面上多几分光彩。
徐氏笑着叮嘱:“明日子衿休沐,将子衿也一并带上。娘娘和公主殿下也有些日子没见子衿了,心里一定惦记得很。”
孙氏点头应下。
谢子衿自幼聪慧讨喜,谢元亭虽无功名,到底读书多年,坚持亲自为女儿启蒙。待到谢子衿十岁时,以头名的成绩一举考入莲池书院。在京城闺秀圈里赫赫有名,颇有谢皇后年少时的风采。
孙氏也一直以女儿为傲。
回了院子后,孙氏将要进宫之事告诉夫婿。
年近四旬的谢元亭留了几缕胡须,多年养尊处优的优渥生活,一点点磨去了谢元亭心里的戾气。如今的谢元亭,颇有读书人的儒雅气度,看着有模有样。
不过,一听到进宫,谢元亭还是像往常一样,轻哼一声:“你们要去就去,不必告诉我。”
那副阴阳怪气要死不活的德性,气的孙氏牙痒。一挥拳头,就给谢元亭添了一个黑眼圈。
……
隔日,徐氏孙氏一同进宫。
因是进宫贺喜,谢元楼的妻子盛氏谢元蔚的妻子俞氏,也一并进了宫。小辈的孩子只带了一个谢子衿。
谢明曦近来心情颇佳,见了娘家人,格外亲切随和:“阿萝今日去了吏部,待到正午才会回宫。你们今儿个一并留在椒房殿里用午膳,正好见一见阿萝。”
徐氏等人忙笑着应下。
待到正午,端柔公主回了椒房殿,身后跟着一众年轻的女官。
阿萝在户部学习一年,今年进了吏部。
如今阿萝是正经的大齐储君,陈尚书心里再憋闷,也不敢使绊子或怠慢半分。恭敬地接了圣旨,迎了端柔公主进吏部学习。
阿萝今年十八岁,正是容颜最盛之龄。举手投足间的气度风华,更令她卓然醒目。
“阿萝表姐,”谢子衿笑着上前见礼。
阿萝素来喜欢这个甜美可爱的小表妹,笑着应了一声,伸手拉起谢子衿的手:“子衿表妹,我可有些日子没见你了。”
谢子衿甜甜一笑:“我在莲池书院读书,休沐日才能进宫。阿萝表姐每日都得去当差,哪有碰面的机会。”
谢子衿比阿萝小了六岁,今年十二岁,身量初初长成,容貌清丽秀美,一颦一笑间,颇有谢明曦年少时的风姿。
阿萝容貌肖似盛鸿,相较之下,倒是谢子衿更像谢明曦的女儿。也因此,谢子衿不但得谢明曦阿萝的喜爱,盛鸿也颇喜欢她。
午膳后,谢子衿随阿萝去了书房说话。
小小少女,也开始有心思了。
谢子衿看着阿萝,忽地轻叹一声。
阿萝挑眉一笑:“怎么了?遇到什么为难的事了?只管张口告诉我,我替你撑腰。”
堂堂大齐储君,想撑个腰什么的,简直再轻易不过。
谢子衿抿唇一笑,白嫩的脸颊上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在书院里,夫子们都喜欢我,同窗们待我也极好。在谢家,长辈们都疼我。哪有人会为难我。”
“那是怎么了?”阿萝笑问:“又是叹气又是愁眉苦脸的?莫非是有了心上人?”
谢子衿还没到情窦初开的年纪,被这般打趣也没脸红,反而笑了起来:“是阿萝表姐恨不得早日迎驸马过门吧!”
阿萝更不脸红,咧嘴笑道:“被你说中了。”
姐妹两个对视一笑。
过了片刻,谢子衿才轻声道:“阿萝表姐虽是女儿身,却做了储君,学习当差做事处理政务,丝毫不输男子。见过了阿萝表姐,我方觉得,女子不必囿于内宅,一身才学方有永无之地。”
简而言之,小小少女不甘心过嫁人生子的平庸生活,向往着更精彩更广阔的天地。
第1142章 心愿(二)
谢子衿话语中的艳羡和向往之意,毕露无疑。
阿萝听出其中的未竞之意,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想入朝做官?”
谢子衿没好意思吭声,算是默认。
见识过了精彩广阔的世界,她如何甘心再被囿于内宅?
大齐朝有了女将军,有了皇太女,将来还有女帝。或许,以后女子也能入朝做官了……
“男子读书识字科举考试,入朝为官,为国朝尽忠,为百姓造福。女子们如今也可以走出家门读书识字,可以找一份谋生的差事。”
阿萝缓缓张口,说了下去:“这些年,宫中的宫女内侍放了一批又一批。再通过选拔考核,任用了许多年轻有才的女官。这些女官,都是有品级的。她们在宫中当差十年,便可选择出宫,终生皆可领俸禄。”
“如今大齐朝野,渐渐习惯了女子读书学习,习惯了女子做工赚银子,习惯了女子进宫做女官。”
“潜移默化,移风易俗。这些都是母后的功劳。”
“男子有男子的优势,女子也有男子不及的长处。譬如女子更细心更有耐心,有些文书之类的差事,女子能比男子做得更好。我去年在户部学习,身边的云女官精于算学。清算账目时,户部那些老练的官吏也不及她。”
“我也从不觉得,我不及几位堂兄。他们能做的事,我一样能做,而且,我能比他们做得更好。”
“子衿表妹,我既为储君,总有登基为帝的一日。以后,我定然是要任用女子为官的。”
谢子衿秀气美丽的小脸顿时闪出光来:“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阿萝收敛笑容,认真说道:“父皇和母后都教导过我,凡事不可冒进,要徐徐图之。这些事,我一时还做不到。慢慢来,总有能做到的那一天。”
“你既有心,就好生读书。等你自莲池书院结业了,就到我身边。或是进东宫詹事府,或是在我身边领些别的差事。”
一席话,听得谢子衿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连连说道:“多谢阿萝表姐。”
阿萝笑道:“你别急着谢我。我会给你机会,不过,能不能做得好,能不能待得住,还得看你自己。”
谢子衿一挺胸膛,志气勃勃的说道:“我不会让表姐失望的。”
阿萝笑着摸了摸谢子衿的头:“好,我且拭目以待,说不定,子衿以后会成为留名青史的大齐女官呢!”
……
另一边,谢明曦正和徐氏等人闲话。
徐氏一张满是皱纹的老脸,笑得如菊花般舒展:“待过几日就是储君册封大典了。等典礼一过,阿萝就是正经册封的大齐储君。皇后娘娘也能彻底放心了。”
谢明曦微微一笑:“祖母说话还是这般风趣。”随口问起谢老太爷的身体:“祖父的病症痊愈了吧!”
徐氏忍不住哼了一声:“何止痊愈,还纳了个十八九岁的美貌丫鬟做通房。这个老不修的!”
众孙媳都有些尴尬,各自扭过头。
谢明曦不以为意,随口笑道:“祖父一辈子活得逍遥自得,也是一桩福气。”又笑道:“祖母操劳辛苦多年,如今只管享清福便是。”
这倒也是。
和那个老不修的斗气,除了一肚子闷气没半分好处。一把年纪了,有啥想不开的。
徐氏笑着应了。
谢明曦含笑看向孙氏:“子衿越发出众了,大嫂将子衿养得极好。”
孙氏无奈一笑:“不瞒娘娘。子衿和她爹最亲,她爹也最惯着她。有什么事,她第一个便和她爹说。要说子衿养得好,大半都是她爹的功劳。”
提起谢元亭,谢明曦神色淡淡,只当没听见。
孙氏:“……”
一母同胞的亲兄妹,骨子里还是有些相似之处。譬如这份永不原谅的凉薄无情,就如出一辙。
闲话片刻,谢子衿和阿萝过来了。
谢子衿一双眼睛闪闪亮亮,嘴角也笑得格外甜蜜。谢明曦对谢子衿是真的喜爱,立刻笑问:“什么事这般高兴?”
谢子衿迅速看了阿萝一眼。
表姐妹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没什么。”
小少女一日日长大,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愿一桩桩一件件都告诉长辈,也不稀奇。
谢明曦一笑置之,并未追根问底。
……
谢家女眷在宫中待了大半日,才告辞离宫。
来时带了一份厚礼,走的时候谢皇后也有厚赏。其中,有几册珍贵至极的古籍孤本。
回府后,孙氏清点赏赐,见了那几册古籍,不由得会心一笑。将那几本书捧去了谢元亭的书房。
谢元亭这些年修身养性,钻研书本学问,喜欢收藏古籍。书房里满满一柜子古籍书册,不夸张的说,只这一书柜的古籍,花万两也买不来。
谢府不同往日,如今是京城一等一的新贵世家,家资也愈发丰厚。谢元亭有这点爱好消遣,谢家也供得起。
孙氏将几册古籍放在书桌上:“这是皇后娘娘赏赐的书,你快些收好。”
谢元亭瞥了一眼又一眼,口中却哼了一声:“这是赏赐给你的,拿来给我做什么。”
孙氏翻了个白眼:“我肚子那点墨水,娘娘岂会不知?这般晦涩的古籍书册,给我有何用?摆明了借着我的名头给你的,你可得领娘娘这份心。”
谢元亭又哼一声:“我不要!”
不要拉倒!
孙氏也是个狠人,立刻道:“你不要,我就拿去送给五弟,他一定高兴得紧。”
谢元亭:“……”
谢元亭黑着脸,不情不愿地伸手,将几本书册接了过去。
孙氏无奈又好笑,忍不住絮叨几句:“你犟了大半辈子,难道要和娘娘一直犟下去不成。以后娘娘有赏赐,你高高兴兴地接着就是。再怎么说,你们也是亲兄妹,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谢明曦若真的狠心无情到底,也不会这般照拂她这个长嫂了。没有谢明曦撑腰,她怎么会如此顺遂地接掌内宅?
谢元亭充耳不闻,满脸陶醉地欣赏古籍去了。
孙氏:“……”
果然是亲兄妹!
第1143章 传言
二月过后,数日连绵阴雨。
眼看着立储大典之日将至,还是这等阴雨天气,只怕会影响立储大典。
盛鸿心里有些恼怒,在谢明曦面前嘀咕了一回:“礼部择来择去,偏偏挑了二月二十六这个日子。若雨一直不停,岂不是耽搁了阿萝立储典礼。”
储君册封大典,要进行整整一日。要进太庙祭天祭祖。这等大喜事,逢上阴雨天,总让人心中不畅快。
谢明曦笑着瞥了盛鸿一眼:“你对礼部不满,只管在朝中斥责礼部尚书就是了。在我面前说这些有何用!”
盛鸿低笑一声,拉过谢明曦的手:“斥责礼部尚书,便是当众折了你的面子。我哪里舍得!”
谢明曦笑着啐了他一口,却未将手抽回来。
阿萝抽了抽嘴角,将头扭到一边。
啧啧!老夫老妻还肉麻兮兮地!
其实,不必盛鸿张口,礼部上下亦是人人忐忑。礼部尚书谢钧更是心中懊恼,愤愤地去了钦天监,将钦天监里专司负责测算天气的官员骂了一顿。
那两个官员也是满心晦气。
测算天气哪有这么准的。往日也没出过什么差错,谁能想到,偏偏这一回就出了大差错。
莫非外间那些隐秘的传言是真的?
这是天子一意孤行执意立端柔公主为储君激怒了老天,所以上天才会连连降雨以示警戒?
……
传言再隐秘,只要一传开,便不再是秘密。
这几日上朝,众臣少不得要眉眼示意,私交好的见了面,还要低声嘀咕几句。
这传言到底是从哪儿传出来的?
一时半会也说不清。在官员中口耳相传的传言,大家心照不宣,皆知其中利害,并未肆意渲染传播。
不过,帝后耳目众多,消息灵通,很快便知道了。
盛鸿沉着脸,目中怒气汇聚:“魏公公,你私下去查一查,这传言到底是何人先传出来的?这等居心叵测的阴险小人,朕绝不轻饶!”
天子动了真怒,魏公公不敢怠慢,立刻领命退下。
谢明曦脸上也没什么笑意,冷然说道:“无风不起浪。这其中,定然有人捣鬼生事。”
有胆量在储君册封典礼关头捣鬼的,绝不是普通臣子。
盛鸿冷冷地哼了一声,目中闪过一丝凛然的杀意。
阿萝也皱起了眉头,低声道:“父皇,母后,阴雨连绵,确实不便行册封大典。要不然,就取消册封大典,重择吉日吧!”
“万万不可!”
谢明曦不假思索地张口道:“若因传言取消册封大典,一来落人口舌,二来也坐实了传言。”
盛鸿略一点头,沉声接了话茬:“说的没错。册封大典,必须要如期举行。别说是下雨,便是打雷下冰雹,也照样祭天祭祖!”
阿萝:“……”
好吧!
比起父皇母后,她脸皮还是太薄太嫩了点!
……
魏公公接了圣谕后,并不声张。只命人暗中查探传言从何而来。
魏公公当差多年,为人精明,行事老道,只短短两日,便查出了原委:“……启禀皇上,这传言是从武陵王府里传出来的。”
盛鸿挑眉冷笑一声。
几年前盛鸿下旨平藩,有几个藩王被一直关在宗人府,吃了不少苦头,两年前才被放出宗人府,回了藩王府。
武陵王就是其中一个。
大概是被关得久了,武陵王满心愤恨,却敢怒不敢言。也没了上朝听政的资格,整日龟缩在王府里。
此次趁着这个机会,武陵王故意嚼舌生事。传言很快就传到了百官耳中。
盛鸿冷然下旨:“宣汾阳郡王和安王进殿。”
魏公公领命传旨,不到半个时辰,汾阳郡王和安王一起急匆匆地进了移清殿。一炷香后,两人黑着脸退了出来。
“这个武陵王,好日子不想过,这回我直接成全他!”汾阳郡王被气得不轻,咬牙怒道。
身为宗人府宗正,汾阳郡王要出手整治一个失了权又激怒了天子的藩王,不是难事!
安王目中闪过一丝冷意,低声提醒汾阳郡王:“此事没那么简单。武陵王失势已久,平日和文官们之间来往不多。他有什么胆量和能耐做这等事?”
汾阳郡王拧着眉头,看向安王:“你的意思是,有人暗中怂恿唆使武陵王?”
安王低声道:“是与不是,将武陵王带去宗人府里,仔细问上一问就知。”
宗人府和刑部不同。刑部关押犯人,常用刑审问。宗人府里关押的俱是宗室皇亲,不能动刑。要处置有品级的亲王郡王藩王,得天子亲自下旨。
不过,只要进了宗人府,总有办法让武陵王张口吐露实情。
安王和汾阳郡王对视一眼,各自扯出一抹冷笑。
……
武陵王也不是什么硬骨头的人,进了宗人府后,不吃不喝不让睡觉,才两天就撑不住了。张口交代,说此事是宁王世子挑唆他做的。
安王心里一沉,阴沉着脸威胁:“武陵王,你可得想清楚了。欺君之罪,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你敢故意污蔑攀扯,被查出来,休想善了。”
汾阳郡王也皱紧了眉头,怒道:“武陵王,休得胡言。宁王世子婚事将近,近来一直忙着成亲事宜,哪有时间闲心去怂恿你散播这等传言?”
“再者,宁王世子深沐帝恩,和端柔公主亲如兄妹。当日还曾主动上奏折,请立端柔公主为储君。岂会心存怨怼?”
年近六旬的武陵王,个头不高,身材肥硕,闻言身体微微一抖。却未改口,一口咬定是受了宁王世子的挑唆怂恿。
汾阳郡王和安王只得先进宫复命。
天子和端柔公主俱在移清殿内,一个批阅奏折,一个仔细看奏折,气氛宁静和谐而美好。
巧的是,今日几位世子也应召伴驾。宁王世子盛霆也在其中。
盛鸿放下奏折,张口问汾阳郡王:“武陵王交代出了什么?”
阿萝一同放下奏折,定定地看着汾阳郡王。
几位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