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宫凤华-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变脸比翻书还快!
  梅太妃心中没了反抗或挣扎的念头,只余低头认输一条路。
  “皇后说的是。”梅太妃勉强挤出几个字。
  梅太妃既已低头,谢明曦不再紧盯不放,态度恭敬而温和:“后宫诸事平顺,晋地战事也频频告捷。母妃不必操心,只管安心养病。”
  不养病她还能做什么?
  梅太妃想嗤笑一声,或是讥讽几句,眼角余光看到盛鸿喜怒不辨的神色,话到嘴边又改了:“是啊,哀家也算想开了。这一把年纪,还操个什么心?等着儿子媳妇孙女孝敬便是。”
  盛鸿神色和缓:“朕晚上再来看母妃。”
  阿萝也笑道:“祖母,我要去书院了。待散学了,我来陪祖母说话解闷。”
  这一个多月来,帝后和梅太妃较劲,阿萝也一直未曾露面。梅太妃虽重男轻女想要皇孙,对唯一的孙女也颇为疼爱。闻言总算有了一丝笑意:“好。”
  彼此心中有隔阂,母慈子孝一家和乐的情景总显得有些刻意。
  帝后没有多停留,很快带着阿萝离去。
  梅太妃神色恹恹,在琴瑟的伺候下勉强吃了半碗粥便睡下了。
  ……
  一炷香后,阿萝和蓉姐儿芙姐儿一起坐着马车去莲池书院。顾山长今日有课,也一同坐马车去书院。
  蓉姐儿轻声问道:“阿萝堂妹,梅太妃娘娘的身体可好些了?”
  阿萝点点头应道:“略见好转。”
  “太妃娘娘年迈,身体虚弱,病了一场,得好生养上一阵子才是。”芙姐儿接过话茬:“待太妃娘娘病症好转,我和蓉堂姐一起去寒香宫探望。”
  阿萝笑着嗯了一声。
  阿萝今年十三岁,芙姐儿比阿萝大了一岁,身量已经长成,已是窈窕少女。蓉姐儿又年长一岁,今年已经及笄。
  堂姐妹三个一起长大,感情甚佳。此时坐在一起轻声细语,颇为和睦。
  帝后和梅太妃因宫妃之事闹了争执不和,冷战了月余。蓉姐儿芙姐儿身在宫中,自然也都知晓。只是,这等事还轮不到她们来过问。索性当做什么也不知情罢了。
  阿萝尚且年少,还没修炼至喜怒不形于色的地步。近来心情不佳,话比往日少了许多。闲话几句,便住了口。
  蓉姐儿和芙姐儿对视一眼,颇有默契地同时住口,并不多问。
  堂姐妹感情虽亲密,有些话也是不便问出口的。
  譬如,你父皇不肯纳宫妃,你母后迟迟无孕无子,你祖母为此闹腾不休,你心里是何感受?
  再譬如,你的父皇母后心中到底是怎么打算的?难道以后真要过继侄儿立储不成?
  诸如此类,一个字都不能问。
  唯有知悉一切的顾山长,才能稍稍窥破阿萝的真实心情,心中不由得暗暗叹口气。
  这大半年来,朝臣们接二连三的上奏折,后宫梅太妃也没消停过。帝后意志坚定城府又深,应对自如。
  而阿萝,显然也已感受到了来自世俗常规的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的压力。
  这对一个十三岁的少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阿萝心情确实有些纷乱,更多的却是不平。
  朝臣们整日上奏折,要父皇广开后宫。梅太妃也闹腾着让父皇纳宫妃。宫中的二伯母心思活络,早已打上了过继的念头。静太妃也动了心思,便是端太妃,也妄想着将雲哥儿塞进椒房殿来……
  竟然从没有人想过她才是父皇母后唯一的血脉,所有人都有志一同地忽略了她的存在。换而言之,就算她是帝后唯一的爱女,也没有人支持她被立为储君。
  她终于深刻地体会到了母后曾说过的那番话。
  她真正的对手,不是几位堂兄或堂弟们。而是世人认定的世俗常规。
  这份难以言喻的恼火和不甘,日复一日地堆积,在胸膛里缓慢燃烧。
  只是,她再年轻气盛,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不得不按捺住这份恼怒不平。这也是母后教导过她的,成大事者,需胸襟广阔,忍常人之不能忍了。
  ……
  阿萝的自制力远胜同龄人。
  进了学舍后,阿萝便将所有烦心事抛诸脑后,专心听课。
  待到下午散学之际,阿萝出了书院,一个眉眼清秀的小厮殷勤地走上前,将手中的食盒递至女官云翠微的手中:“云女官,奴才奉公子之命在此等候。这食盒里的点心是陆府厨娘最拿手的,请公主殿下尝一尝。”
  这个小厮,正是佑哥儿的长随。
  男女有别,佑哥儿不便到书院外等候,便时常打发小厮送些吃的玩的给阿萝。
  阿萝沉闷的心情顿时一扫而空,眉眼间俱是笑意:“云女官收下便是。”
  云翠微恭敬应下,接过了食盒。
  一路上吃了半盒子点心,阿萝心情转好。回宫后,第一件事便去了寒香宫探望梅太妃。
  梅太妃的精神较之早上好了一些,拉着阿萝的手吩咐左右:“你们都退下,哀家和阿萝要单独说会儿话。”


第1074章 祖孙
  祖母要和她单独说什么?
  阿萝心里思忖着,美丽的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应了一声好。
  梅太妃也是五旬的人了,心病又重,如今颇见苍老。她拉着阿萝的手,先皱了皱眉:“姑娘家的手最是娇贵,应该细白柔软才好。瞧瞧你,怎么掌心里还磨出薄茧了?”
  阿萝不以为意地笑道:“我每日读书习字练琴,还要拉弓射箭骑马习武,掌心里有些薄茧也不稀奇。”
  梅太妃轻哼一声,言语中露出不满:“真不知你父皇母后是怎么想的,让你这般辛苦。你是大齐最尊贵的公主,什么都不做,也是一辈子的尊荣富贵。何苦这么折腾你?”
  “依我看,女孩子还是应该有些女孩子的样子。太过好强好胜了,也没什么趣味。”
  话语中,显然颇有影射谢明曦厉害难缠之意。
  阿萝忍住反驳的冲动,耐着性子说道:“父皇母后精心教导我,也是盼着我比同龄人更优秀出众。生在天家,是我的福气。我也盼着父皇母后皆以我为荣。”
  梅太妃却道:“祖母也盼着你好。不过,你也听祖母几句。女子再强,也强不过男子去。太过掐尖,也不是什么好事。”
  “你今年已有十三岁,再过几年,也到了开府招驸马的年龄。以后挑个好驸马,好生过日子。你是天家公主,驸马只有讨好逢迎你的,断然不会让你受气受委屈。”
  瞧瞧吧!隔阂真不是一般的大。
  梅太妃说的这些,阿萝委实听不进去,微微抽了抽嘴角应道:“祖母,我还年少,没想过这些。”
  梅太妃以为姑娘家害臊,笑了起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有什么可忸怩害臊的。”
  阿萝:“……”
  阿萝在心里翻了个大大的白眼,默默提醒自己,这是你嫡亲的祖母。絮叨几句,别往心里去,忍一忍算了。
  然后,就听梅太妃说了下去:“诶,你也大了,有些事无需瞒着你,你也该知晓一二。”
  “你母后一直生不出皇子,朝中众臣一个接着一个上奏折,可你父皇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律不理会。”
  “我老了,不中用了,说的话没人肯听。以后,这些事我也不操心了。我现在,只担心你一个。”
  “霁哥儿他们几个都在宫里和你一起长大,感情都算不错。不管你父皇挑中了哪一个过继立储,你都当做亲兄弟一般相待。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后他们不管谁坐了龙椅,也得念着你的好。自会做你的靠山……”
  阿萝心里默默回应。
  这等小事,真不劳祖母您操心了。
  父皇母后没打算过继,要立储君,人选也只我一个。
  ……
  待到了晚上,母女独处,阿萝忿忿地将此事说了一遍:“……真是我亲祖母呢!从头至尾都是‘一片苦心’‘为我着想’,亏得我如今耐心好,不然,我定要忍不住反驳她了。”
  谢明曦淡淡一笑:“她说什么,你听着就是,不必往心里去。”
  “世上就是有这等妇人,自甘低男子一等。并且以为所有女子都应该如此。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优秀出众当然好,却不能太过出挑,更不应该出色至压过男子。”
  “我在你祖母眼中,便是那等太过厉害难缠妄图压男子一头的异类。”
  “可惜,你祖母性子软弱,手段平平,被我牢牢压制。你父皇也一心向着我。你祖母对我不满,也是无可奈何。”
  梅太妃不是不想寻儿媳的麻烦,实在是没那个能耐。
  谢明曦容忍了两年,一举出手,便将梅太妃收拾得老老实实,有牢骚也只敢背地里发了。
  阿萝还是觉得气闷不已:“祖母说的那些,我听得实在恼火。”
  “母后,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理直气壮地反驳祖母,说我谁也不靠只靠自己便可?”
  阿萝眼里燃着两簇旺盛的火苗,一张美丽的脸孔也似要喷出火来。
  谢明曦哑然失笑,轻抚阿萝柔嫩光滑的脸颊:“别心急,饭总得一口一口吃,路也得一步一步地走。”
  “现在已是一个好的开端。至少,朝臣们已经清楚你父皇没有纳宫妃之意。以后,这等奏折会越来越少……”
  阿萝眼睛亮了一亮。
  谢明曦笑了一笑,慢悠悠地说道:“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择侄儿过继的奏折了。”
  阿萝:“……”
  阿萝长长呼出一口气,目光恢复清明:“母后放心,我早有心理准备。我会耐着性子,慢慢等待。”
  “事成之前,我也不会和任何人提起此事。”
  谢明曦目中闪过欣慰,缓缓说道:“这一日,不会太久。”
  ……
  三个月后,周勇平定晋地民乱,获胜而归。
  周勇立下战功,天子自有重赏。
  大齐兵力强盛,只京城的禁卫军和神卫军便有十余万,再有以精兵著称的数万蜀兵和十万边军,另有各地驻军,总兵力约莫四十余万。
  经过十年的潜心经营,盛鸿已将大齐大半兵力纳入掌控之中。
  文臣治理国朝,武将安邦定国。
  身为天子,掌控了兵力,才是最要紧的。
  说句不好听的,文臣们蹦跶得再厉害,也只一张口而已。武将们若存了异心,龙椅可就不那么安稳了。
  朝臣们屡屡上奏折总不见效,梅太妃消停了,后宫也没人敢给谢明曦添堵。便是再蠢钝的人,也清楚无法和帝后抗衡。只得暂时歇了这份心。
  反正,这大齐是天子的。天子自己都不急,他们再急也没用。天子正值盛年,立储之事以后再说也不迟。
  天子虽无皇子,好在亲侄儿颇不少。从年长的霁哥儿到年幼的雲哥儿,一共四个哪!而且个个都很出众。端看帝后要选哪一个了。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
  建业十一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上,天子忽然颁布圣旨。从即日起,大齐多了一条新的律法,允许女子立女户。
  不出所料,这道圣旨,在朝中群臣里引起了激烈的反对声浪。


第1075章 罢朝(一)
  莲池书院建立已有三十余年,女子读书蔚然成风。
  天子登基后,任用自己的师父廉姝媛为女将。中宫皇后和一众志同道合的同窗开设女童学堂,开设女子善堂及女子作坊。女子亦能学一技之长,赚银子养家。女子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些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缓慢又沉稳。对百姓们的生活亦起到了积极又正面的作用。也因此,朝臣官员们虽心里偶尔嘀咕几句,却也不便出言反对。
  修改律法,允许女子立女户这等事可就完全不同了。
  这意味着,女子不再是男子附庸,可以为一户之主。也就是说,女子也有了财产继承之权……
  这在众臣眼中看来,无疑是颠倒伦常之举!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第一个出言反对的,竟是方阁老:“纵观历朝,从无女子能立女户的律法。大齐建朝百余年,历经六朝,也从无此举。恳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六部尚书中出言附和的不在少数:“方阁老所言极是。”
  “请皇上收回成命!”
  便是礼部尚书谢钧,此时也不得不挺身而出:“臣也以为,此事太过轻率不妥。若女子也可立女户,岂不乱了尊卑伦常?臣恳请皇上收回圣旨!”
  李阁老也沉着脸拱手启奏:“修改律法,非同小可。皇上圣心独断,之前无半点风声,骤然便下圣旨,委实令老臣不解。莫非是有小人在暗中怂恿皇上行此举?”
  按大齐朝堂惯例,涉及到律法改革,理应先通过内阁。现在连几位阁老都是满面错愕,可见此事是何等突如其来了。
  文臣里反对声一片,武将中也不乏出言反对之人。有份列席大朝会的十余位亲王郡王,也纷纷出言反对。
  年轻或低等官员们,此时根本没插嘴说话的机会。不过,只看众人的脸色,也知道他们中大多数持反对态度。
  神色平和的,只有寥寥几人。诸如翰林学士陆迟,又如做了御史的陈湛,还有赵奇而已。
  汾阳郡王和安王事前也未听到半点风声,此时俱是满心错愕。
  汾阳郡王还未多想,思绪敏锐的安王却已立刻联想到了立储之事,不由得微微色变,心中狂跳不已。
  皇兄到底是要做什么?
  端坐在龙椅上的天子盛鸿,面对众臣激烈的反对,神色岿然不变。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任凭众臣慷慨陈词。
  眼看着群臣没完没了,反对声浪愈来愈大,盛鸿忽然站起身来。
  天子龙威日隆,此时神色冷然,目光如刃,一一掠过众臣的脸孔。宛如一把锋利的宝刀,锐利无匹。
  众臣俱被吓了一跳,原本鼓噪不息的声浪也停了一停。
  盛鸿冷冷地扫视一圈,什么也没说,重重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众臣:“……”
  ……
  众臣一时反应不及,眼见着天子一怒罢朝,不由得心慌意乱。
  盛鸿登基数年,以温和天子著称。这些年来,君臣相处堪称融洽和睦。盛鸿变脸动怒,还是几个月前听闻晋地出了民乱之事。其余时候,天子都是一派和气,从未这般和众臣翻过脸。
  天子这一走,扔下了满朝的文武百官及宗亲藩王。
  群臣无首,大朝会还怎么进行下去?
  众臣安静不到片刻,很快窃窃低语:“皇上这回可是动了真怒。”
  “可不是么?真没想到,皇上会发这么大的火。刚才那一眼,看得我心都快跳出胸膛了。”
  “其实吧,仔细想想,这条律法也没大家说的那般骇人听闻。如今女子都能赚银子养家了,立女户之事,也不是不可。就是皇上忽然下圣旨,太过惊人。我等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才出言反对。”
  “是啊!好好商榷一二,未尝不可。谁能想到,皇上一怒就罢了朝啊!”
  “皇上登基十一年,如此动气愤怒,还是第一回。”
  其中,也有激烈反对的声音。
  “皇上再气再怒,我等身为臣子,亦不能因此退缩。若这条律法昭告天下,以后大齐岂不是彻底乱了套?女子们难道要和男子平起平坐不成?简直是荒谬可笑!”
  “说的对。皇上定是被小人怂恿,才会想出这么一出来。我们定要忠言直谏,绝不能让皇上继续昏庸下去!”
  窃窃低语的声浪越来越高。
  陆阁老身为首辅,此时不得不强自按捺住心里的惊疑不安,沉声道:“诸位稍安勿躁,先行安静。”
  陆阁老一出声,所有的声音俱戛然而止。众人一起看向陆阁老。
  陆阁老皱着眉头,神色沉凝:“内阁众臣,随我一同去移清殿,请天子临朝。诸位就在此等候!”
  众臣齐声应下。
  李阁老方阁老赵阁老颜阁老的脸色也没好到哪儿去,对视一眼,随在陆阁老的身后。
  汾阳郡王忽然张了口:“陆阁老请稍后,本王和安王也一同前去。”
  尹大将军和楚将军,也张口要前去:“我们也随陆阁老去移清殿,向天子请罪。”
  陆阁老略一思忖,点了点头:“人多些也好。”
  低头请罪的臣子多一些,也能让皇上消了心头怒气,顺势下台阶。
  ……
  陆阁老一行九人,皆是大齐肱骨重臣。一起在移清殿外请罪,也是盛鸿登基以来的第一回。
  魏公公低声禀报:“启禀皇上,内阁五位阁老尹大将军楚将军汾阳郡王和安王,一同前来向皇上请罪,请皇上临朝!”
  之前怒不可遏拂袖离开的天子盛鸿,此时悠然坐在移清殿内,还有闲心喝一杯清茶:“不急,让他们在外等着去。”
  堂堂天子,想改革律法,众臣便上蹿下跳闹腾不休。
  老虎不发威,当他是病猫了。
  正好趁着这一回,好好收拾这些自恃老资格的老臣。
  过了半个时辰,魏公公又来禀报:“启禀皇上,陆阁老等人还在殿外候着。百官也都在金銮殿里等着。”
  盛鸿神色淡淡,再喝一口清茶:“不急,让他们继续等着。”
  ……


第1076章 罢朝(二)
  椒房殿。
  几位女官恭敬地立在殿内,或禀报各自负责的事务,或等着皇后娘娘派遣差事。
  谢明曦今日难得有些心神不宁,不时抬头看殿门外一眼。
  湘蕙匆匆迈步而入,走到谢明曦身边,低声禀报数句。耳力敏锐的女官们,亦能听到几句:“……皇上一怒之下罢朝,几位阁老和尹大将军楚将军,还有汾阳郡王安王他们,都在移清殿外请罪……”
  女官们听得心惊肉跳,下意识地对视一眼。
  谢明曦微微挑眉,神色自若,略一点头:“本宫知道了。”
  湘蕙禀报之后,退了出去。
  一个时辰后,湘蕙又来禀报:“启禀娘娘,皇上一直不肯见众臣。陆阁老已经领头跪下了。说是皇上不临朝,就长跪不起。魏公公阻拦不得,只得打发人来椒房殿送信。”
  谢明曦眸光一闪,忽地起身:“随本宫去移清殿。”
  湘蕙有些诧异,却未多嘴,低声应是。
  一群女官尾随在谢明曦身后,声势浩荡地去了移清殿。
  ……
  此时已近正午,日头正烈。初春时节天气不算热,不过,顶着日头站了一个时辰,然后再跪半个时辰,这滋味绝不好受就是了。
  陆阁老满额汗珠。
  李阁老满脸是汗。
  赵阁老等人亦是如此。
  众人都是朝中重臣,也都一把年纪了。这样跪着,身体委实吃不消。奈何天子还在气头上,拒不露面,众臣也只得跪着请罪了。
  唯有安王年轻力盛,跪着也不觉疲累,还有心情小声嘀咕:“你们也是自找苦吃。这是皇兄的天下,皇兄又不是昏庸无道,不过是修改一下律法。你们当朝就指责皇兄,好像天要塌了似的。换了谁不恼怒!”
  这话听在耳中,众人都有些尴尬,也不便出言辩驳,索性当做没听见。
  一阵轻软的脚步声传了过来。
  众臣跪着请罪,不便动弹。安王倒是没那么多忌讳,转头看了一眼,讶然出声:“皇嫂怎么来了?”
  谢皇后来了?!
  众臣心中皆是一凛,反射性地转头。
  果然是一群身着宫装的女官簇拥着身着凤服的谢皇后来了。
  谢皇后只比皇上小了一岁,今年已经三旬。脸庞依旧清丽无双,无一丝皱纹,看着如双十佳人。气度雍容高华,令人不敢直视。
  其余人也就罢了,李阁老心里却有些不自在,很快将头扭了回去。之前在大朝会上,他张口便说有小人怂恿天子修改律法。这个“小人”,便是在暗指谢皇后。
  现在谢皇后来了,李阁老顿时心虚不已。
  谢皇后目光瞥过众臣,最后落在安王的脸上:“安王,尔等为何在此长跪不起?”
  安王倒也光棍,张口就道:“皇兄被众臣气得罢朝,臣弟这是陪着众臣一起来请罪了。”
  陆阁老等人:“……”
  谢明曦淡淡哦了一声,目光再次掠了过去。这一回,便是陆阁老也略觉难堪。
  陆阁老清了清嗓子张口道:“皇上怒气未消,不肯见我等臣子。恳请皇后娘娘,好生劝一劝皇上。请皇上临朝。朝中大事,可以慢慢商议。”
  谢明曦扯起嘴角,似笑非笑:“敢问陆阁老,不知皇上因何事和众臣起了纷争,一怒罢朝?”
  陆阁老也是只狡猾的老狐狸,不肯正面开罪谢皇后,故作为难地说道:“朝中之事,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谢明曦呵呵一笑:“后宫不得干政,本宫询问朝事,确实不合适。陆阁老不说也罢。本宫前来,也无干涉朝事之意。只担心皇上被气坏了龙体。本宫进去瞧瞧,你们暂且跪着吧!”
  说完,未再看任何人,迈步便进了移清殿。
  陆阁老:“……”
  众人:“……”
  皇后娘娘果然不好惹啊!
  安王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不算高的声音清楚地传进各人耳中:“得了,大家伙儿今日就在这儿跪着吧!”
  ……
  谢明曦迈步进了移清殿,魏公公等内侍当然不会拦着。
  然后,谢明曦便见到了悠闲喝茶吃点心的盛鸿,颇有些好笑:“瞧瞧你,陆阁老他们都在外跪着请罪,你在这儿喝茶吃点心。传出去实在不成样子。”
  盛鸿挑了挑眉,轻哼一声:“他们要闹腾,随他们去。朕这个天子,脾气就是太好了。他们有恃无恐,不将朕放在眼底。这回,朕要好好收拾他们,再行变革之事。”
  何为天子?
  何为至高无上的皇权?
  说句不好听的,哪怕盛鸿昏庸无道,一意孤行,众臣也只有谏言的份。若真的抗旨不从,就是冒犯天威。
  盛鸿这一翻脸,阁老们也消受不起,连带着两位大将军和汾阳郡王安王,都只能在移清殿外跪着请罪。
  这就是君临天下的天子之威!
  天子一怒,流血千里,这绝不是威胁!
  盛鸿要借着这个机会,推行律法变革。先是女子可以立女户,接下来,便是女子拥有继承家业之权。再接下来,提出立阿萝为皇太女之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朝中官员们皆是心思敏锐精明老练之辈,盛鸿这一道圣旨一宣布,便有人生出了种种后续联想。所以才会反对得这般激烈。
  “也别让他们跪得太久了。”谢明曦说道:“免得落下昏庸刻薄之名。”
  盛鸿还真不是那么爱惜名声的人。
  只是,身为天子,坐着龙椅,行事不能太过肆意。其中分寸拿捏,要格外注意。
  盛鸿略一点头:“放心,我有分寸。”
  谢明曦在移清殿里待了片刻,便离开了。
  陆阁老等人苦逼地跪至正午,天子才令魏公公前来宣口谕,令众臣进移清殿。
  陆阁老等人齐齐松了口气,各自颤巍巍地起身,迈步进了殿内。
  天子神色也冷静多了,显然气头已过,声音也恢复了往日的冷静温和:“朕已令人前去金銮殿,今日的大朝会散了也罢。”
  “诸位爱卿皆是朕的肱骨之臣,朕修改律法之事,你们有何看法,不妨和朕都说一说吧!朕也心平气和地听上一听。”


第1077章 天威(一)
  前来请罪的九人里,五位阁老是文臣之首。尹大将军和楚将军则为武将之首。汾阳郡王和安王可以视为宗亲藩王的代表人物。
  此时,九人像齐齐得了失言症一般,俱都闭口不语。
  盛鸿神色尚算平稳,目光却深沉锐利,一一扫过众臣的脸孔,声音里透出冷意:“怎么了?之前在朝会上不是一个个都挺能说的吗?现在朕静下心来听你们说,你们为何又不吭声了?”
  目光一扫,先落在安王的身上:“安王,你先说。朕修改律法之事,令天下女子可立女户。到底有何不妥之处?”
  安王一脸无辜:“皇兄可别误会啊!臣弟从头至尾都没吭声。皇兄做任何决定,臣弟都双手赞成,绝不会反对。”
  众臣:“……”
  这个见风使舵的小滑头!
  盛鸿对安王的回应倒是颇为满意,紧接着又问汾阳郡王:“汾阳郡王,你意下如何?”
  汾阳郡王是盛鸿一手提携任用起来的,堪称天子心腹。哪怕之前震惊难当,经过这半日“请罪”,也已回过劲来。
  汾阳郡王拱手应道:“身为天子,本就有权修改律法。皇上此举,并无不妥之处。”
  “臣以为,朝中众臣反对激烈,皆因骤闻此时,一时反应不及罢了。待仔细想一想,便能体会到皇上此举背后的良苦用心了。”
  众臣:“……”
  又一个马屁精!
  盛鸿神色不变,又问尹大将军:“尹大将军,你只一个独生爱女。日后总有西去的一日,到时候,你是想将所有家业都留给你的爱女,还是留给你的侄儿?”
  这话问得刁钻又犀利!
  尹大将军出了名的性情耿直,想也不想地应道:“这还用说,当然是都留给我的女儿,还有我的外孙了。”
  侄儿再亲,也远不及自己的女儿!
  盛鸿神色稍缓,声音也缓和了许多:“尹大将军所言甚是。”
  众臣又是一阵沉默。心里各自腹诽,皇上果然是有备而来啊!
  盛鸿看向楚将军。
  楚将军颇为圆滑,没等天子发问,主动张口说道:“皇上,臣为武将,只知效忠天子。律法之事,臣不懂,也不妄言。”
  盛鸿连着问了四个人,在气势上已稳占了上风。此时目光再次掠过神色复杂的众臣,缓缓说道:“朕不能否认,这道圣旨里,确实有朕的私心。”
  “朕唯有阿萝一个爱女,自然对女子更多几分怜惜。至少,在朕所能及的范围内,能令女子们的日子好过一些。”
  “你们心中所虑所想,朕也清楚。男尊女卑,夫为妻纲,这是司空见惯之事。朕并无打压任何人之意,只是希望天底下的女子,亦能有自立自强的资格罢了。”
  “朕料到你们不会赞成,所以没和内阁商议,就下了圣旨。这在诸位阁老眼中看来,便是未将内阁放在眼底,如此激烈的反对,也有和朕一别苗头的意味,想给朕点颜色看看是吧!”
  说到最后两句,依旧不疾不徐,声音却冰冷之极。
  矛头直指内阁。
  几位阁老心里俱是一凛,不得不躬身请罪:“请皇上息怒!老臣对皇上忠心耿耿,从无不敬之意。”
  “老臣绝无轻蔑天子之意,更不敢和皇上别苗头。请皇上明鉴!”
  ……
  盛鸿冷笑一声,什么也没说。任由几位阁老躬身告罪。不到盏茶功夫,阁老们就有些撑不住了。
  尤其是方阁老和李阁老。
  今日大朝会上,方阁老是第一个出言反对的,李阁老的言辞最激烈尖锐。现在,他们两人感受到的天威也最直接。额上早已渗出了冷汗。
  陆阁老身为首辅,压力也最大。
  这半日来,陆阁老将此事仔仔细细地想了一回,已隐约猜到了天子的真正用意。陆阁老心中的震惊骇然,简直无法言喻。
  就在众人快撑不住的时候,天子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