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宫凤华-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梅太妃眉头略略舒展,终于点点头:“罢了,你和皇上一片小心,我就不推却了。”
  谢明曦笑着和梅太妃商议宫宴的具体章程,诸如三品以上的诰命夫人皆可进宫赴宴,天子也设宴,令三品以上的重臣赴宴。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梅太妃进宫二十余年,大半时间都在寒香宫里“养病”度日,便是最得宠的那几年,也无人这般为她操持过生辰宴。一时间,心里既感动又温暖。
  谢明曦这个儿媳,聪慧能干,行事周全,实在没什么可挑剔的。
  唯一遗憾的,就是只生了阿萝,至今也没传出有孕的消息……
  梅太妃一不小心分神,目光在谢明曦平坦的小腹上打了个转。旋即收回目光。
  ……
  婆媳之间,有些话不宜明说。
  再者,梅太妃这个婆婆软弱胆怯,儿媳谢明曦却精明厉害足智多谋手段凌厉。婆媳相处,倒是梅太妃更添几分小心。
  梅太妃心里存了心思,当着谢明曦的面一字未提。
  到了晚上,盛鸿特意前来陪伴她一起用晚膳。
  盛鸿每隔几日,总要来寒香宫一回,陪一陪梅太妃。见了儿子,梅太妃心里的欢喜几乎溢出脸庞,比见到儿媳时要高兴得多。
  这也是人之常情。
  谢明曦心知肚明,因此并未跟着一起来。
  晚膳十分丰盛,梅太妃自己顾不上吃,一个劲儿地给盛鸿夹菜:“这都是你爱吃的,多吃一些。”
  不一会儿就堆满了一碗。
  盛鸿无奈又好笑:“母妃,我又不是三岁孩童,哪里还需要你这般照顾。”
  梅太妃笑道:“你就是八十了,在我面前,也永远是我儿子。亲娘照顾儿子,天经地义。”目中满是慈爱。
  在亲娘眼里,儿子永远还是幼时模样。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料。
  盛鸿心中一暖,不再多说,将梅太妃夹进碗里的菜都吃了。
  梅太妃果然十分欢喜,又为盛鸿夹了一碗菜肴:“喜欢吃就再多吃点。”
  盛鸿:“……”
  每次到寒香宫来用晚膳,他都会吃得格外撑。今晚也不例外。母子两人吃饱了之后,低声闲话。
  “谢氏今日下午来过了。”梅太妃轻声笑道:“她坚持要为我操办生辰宴。我推却不过,便应下了。”
  盛鸿笑道:“不瞒母妃。儿子日日忙于政事,粗心大意,之前根本没想过这事。母妃生辰宴的事,都是明曦的主意。”
  身为男人,“在亲娘和媳妇之间要如何说话做人”是一门高深又必须钻研的学问。盛鸿显然深谙此道。
  果然,梅太妃听闻此言,目中笑意更深:“行了,谢氏细心周全又孝顺,不必你说,我也知道。”
  母子两个亲热地说了会儿话,梅太妃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你出孝期有四个月了吧!”
  盛鸿略一点头,对接下来要听到什么并不意外。
  “谢氏的肚子还没动静吗?”梅太妃略略蹙眉,一脸忧心:“这里没有外人,只我们母子两个。我有什么话就直说了。”
  “阿萝十岁,你也有二十七岁了。你父皇当年这个年龄的时候,已有了庶长子。”
  “你至今尚无子嗣,实在令人着急。”
  “太医院里这么多太医,让他们给谢氏瞧一瞧,开些药调理身子。她早日怀了身孕,生下皇子。你有了子嗣,大齐江山后继有人,母妃的心也就能彻底放下了。”
  ……
  梅太妃会说这些话,半点不稀奇。
  这才是世间众人认同的世俗准则。
  就连普通百姓之家,也一定要生儿子。否则,便断了香火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遑论,盛鸿是大齐天子,更需要皇子。
  盛鸿目光一闪,神色自若地笑着应道:“明曦的身体好的很,前些日子太医刚看过,母妃放心。”
  梅太妃嘀咕:“什么时候她有了身孕,我才能放心。”
  盛鸿只当没听见,继续笑道:“母妃安心颐养天年便是,无需忧心。”
  梅太妃又嘀咕:“我不是想说丧气话。当年,太后娘娘生了昌平公主后,一直未再有身孕。后来,你父皇不得不纳宫妃……”
  话未说完,就被盛鸿斩钉截铁地打断:“我此生只有明曦一个妻子,绝不会有别的女人。这样的话,母妃以后别再说了。”
  梅太妃被噎了一回,有些气恼,没有多想便应了回去:“你们夫妻感情再好,也得生出儿子才行。如果谢氏一直无孕无子,你难道就这么纵着她不成!”
  盛鸿神色淡淡:“是。”
  梅太妃:“……”
  母子两个素来亲近,盛鸿对她这个亲娘颇为孝顺,几乎没大声说过话。
  没想到,她只随口几句话,盛鸿就沉了脸。
  那张熟悉的俊美脸孔,此时看来竟有些陌生。
  梅太妃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怔怔地看了儿子片刻,泪水滑落:“我不是那等会刻薄儿媳的恶婆婆。当着谢氏,我什么也未说过。私下和你说一说罢了。”
  “你……你就这么和我说话?”


第1012章 争执(二)
  梅太妃是真的伤心,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儿子养大了有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话真是半点都不假。”
  梅太妃四十多岁,风韵犹存。哭起来梨花带雨,颇惹人怜惜。
  盛鸿不是铁石心肠,见梅太妃这般伤心难过,心里也沉甸甸的。
  只是,有些话,他必须要和梅太妃说清楚说明白。免得日后有人怂恿着梅太妃,做出什么不合宜的事情来。
  “母妃,你别哭了。”盛鸿轻叹一声,从袖中取出干净的丝帕,递给梅太妃:“擦一擦眼泪。”
  梅太妃接了丝帕,擦了眼泪,将头扭到一旁。
  盛鸿轻叹一声,放缓了声音:“母妃进宫后,生下我和六姐,当年何等风光受宠。也因此受人嫉恨。六姐代我而死,我不得不扮做女装,才得以活下来。”
  “身在天家,于我们姐弟而言,是最大的不幸。”
  “这些事,我永远无法忘怀。想来,母妃也无法忘记。”
  女儿之死,是梅太妃此生最大的隐痛。
  儿子被逼扮了六年女装,亦是梅太妃心里的伤疤。
  短短几句话,狠狠刺中了梅太妃心里的痛处。梅太妃顿时转过头来,潸然泪下:“是我没用,没能护住你们姐弟……”
  “这不是母妃的错。”盛鸿声音略略低沉:“天家无情,后宫争斗不休。一切纷扰,皆因妻妾子嗣之争而起。”
  “母妃,我自娶明曦的那一日起,就下定决心,此生和她结为夫妻,永不相负。”
  “我们两人之间,容不下第三个人。”
  “我不想重蹈父皇的覆辙,夫妻离心。我也不要我的孩子,承受昌平皇姐曾受过的痛苦。我这一生,永不纳宫妃。”
  最后一句,说得无比坚决。
  梅太妃心弦猛地一颤,抬眼看着神色坚定的盛鸿:“万一……我是说万一,如果谢氏命中无子,就像俞太后那样,你要怎么办?难道要过继子嗣不成?”
  等等!
  梅太妃脑海中轰地一声响,仿佛暗夜一声惊雷,陡然想明白了:“你将霁哥儿霖哥儿霆哥儿一直养在宫中精心教养,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谢氏生不出儿子,你就从他们三人中择一个过继?”
  当然不是。
  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过这样的念头。
  让霁哥儿他们住进宫中,是为了照拂侄儿们长大,也是为了阿萝多几个玩伴。待阿萝长大了,他就立阿萝为皇太女。
  如果阿萝太过平庸,或不敢负担起皇太女的重任。他才会考虑立侄儿为太子……从目前看来,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
  阿萝承袭了他们夫妻的优点,聪慧果决,勤奋好学,自信好强。他们的阿萝,将会开创先河,成为一代女帝。
  这些话,当然不能对梅太妃说。至少,现在还不是说的时候。
  盛鸿含糊其辞地应道:“母妃说的不无道理。”
  ……
  侄儿哪里如亲儿子好。
  只是,今晚母子两人争执不下,不宜再起纷争。
  梅太妃自有自己的生存智慧和行事准则,擅长以柔克刚和隐忍克制。
  她拿着湿透了半边的帕子慢慢擦拭泪痕,哽咽着低语:“罢了,我老了,安心在寒香宫里养老就是。你们夫妻之间的事,我多管多问做什么,白白地惹你不高兴。以后我不说就是。”
  盛鸿也有些无奈。
  母子数年,梅太妃其实不太了解他真正的性情脾气。不过,他对梅太妃的性子却是了如指掌。
  梅太妃这么说,并不是真的被他说服,而是以退为进罢了。
  待到日后,母子两人定然还会为此事发生争执。
  盛鸿打起精神,安抚梅太妃几句,便起身回了椒房殿。
  此时,谢明曦已陪着阿萝进了练武房。盛鸿换了武服,陪阿萝过招。心里有些气闷,盛鸿出手比平日重了些。
  阿萝年少体力不足,很快相形见绌,有些狼狈地后退避让。
  谢明曦眉头微皱,从刀架上取了一把长刀,闪身上前:“阿萝,你暂且退下。”
  阿萝反射性地后退,伸手擦拭汗珠,心有余悸地看父皇母后过招。
  父皇今晚有些奇怪,出招比平日迅捷猛烈得多。亏她平日沾沾自喜,自以为身手厉害了。原来父皇一直让着她而已。
  倒是母后,平日动手不多,一旦握住长刀,凌厉狠辣竟不弱于父皇。
  一炷香后,盛鸿和谢明曦手中长刀猛地相击,各自收势。
  谢明曦额上冒了汗,脸颊泛红,目光比平日更明亮几分。
  盛鸿也微微出了汗,在谢明曦犀利明亮的目光下,略有些汗颜:“对不住。今晚有些心事,出手没了轻重。”忙看向阿萝:“阿萝,对不起,父皇没伤到你吧!”
  阿萝歇了这么久,已回过劲来,闻言笑道:“没有,我已经没事了。”然后怅然叹息:“我还以为自己很厉害,今日才知还差得远。不但不及父皇,也远不及母后。”
  谢明曦瞥了阿萝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道:“原来,在你心里,我一直都排在你父皇后面。”
  阿萝:“……”
  糟糕!怎么嘴一秃噜,什么实话都说出口了!
  阿萝连忙笑着补救:“这怎么会。在我心里,母后身手一等一,半点不比父皇逊色。”
  那副谄媚讨好的小模样,别提多可爱了。
  谢明曦忍俊不禁,笑着挥挥手:“行了,别在这儿拍马屁了。先去净房沐浴更衣,再去温习书本,我一会儿去检查。”
  阿萝灰溜溜地走了。
  夫妻两人默默相对片刻,携手去了净房,各自沐浴更衣。盛鸿没急着去移清殿,谢明曦也未急着去阿萝身边。
  谢明曦定定地看了盛鸿片刻,轻声问道:“母妃说什么让你不快了?”
  盛鸿:“……”
  盛鸿摸了摸鼻子,有些无奈地笑道:“什么都瞒不过你。”
  这还不是明摆着的吗?
  削藩之事刚起头,暂时传回朝中的没什么坏消息。后宫风平浪静。能让盛鸿心里不痛快的,也唯有梅太妃了。
  谢明曦淡淡一笑:“母妃心里装的都是你。不管她说什么不入耳的话,总之都是为了你考虑着想。你别和她置气。”


第1013章 亲疏
  谢明曦没有追问盛鸿因何事和梅太妃争执不快。
  梅太妃从不争权,也从不过问什么朝堂之事。能令梅太妃上心的,唯有盛鸿至今没有子嗣之事了。
  俞太后孝期已过,提起此事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若不是因削藩之事太过要紧,百官之中早有人上奏折奏请天子广开后宫了。
  盛鸿心知瞒不过谢明曦,不无歉然地看了谢明曦一眼,轻声叹道:“明曦,对不起。”
  这一声对不起,他是替梅太妃说的。
  只要阿萝一个女儿,是他的决定。
  可在众人眼里,没有子嗣就是中宫皇后之错。
  梅太妃的想法,和世间多数人相同。生不出儿子,都是女人的过错。自己生不出来,就该“让贤”给其他女子。
  谢明曦瞥了满脸歉然的盛鸿一眼,脸上没什么感动之色:“你有何对不起我之处?为什么要对我说对不起?”
  盛鸿:“……”
  盛鸿满腔的歉意和满心的懊恼,被生生噎了回来。
  谢明曦淡淡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今日只是母妃的几句话而已,我若连这个都承受不住。日后,众人千夫所指,皆怪罪我这个皇后善嫉不贤,我又当如何?”
  “盛鸿,这是我们夫妻两人共同的决定,也是我们一同选择的路。”
  “不管日后被多少人非议责难,你都无需和我说对不起。”
  “我不是软弱可欺之人,更不是那等遇事只会躲在你身后的女子。所有风雨,我会和你一起挺身面对。”
  谢明曦没有刻意扬高声音,不疾不徐,和平日一样。
  盛鸿却听得热血澎湃,有一股激越的热流在胸膛里激荡不休。
  他上前一步,伸手将她紧紧搂入怀里。
  他俯下头,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明曦,你说的没错。我们夫妻一心,无惧任何风雨。以后,我再不会因这等小事生闷气了。”
  谢明曦略略仰头,吻上他的薄唇。
  呼吸交错,唇齿相依,相濡以沫。
  ……
  这一夜,梅太妃翻来覆去没睡好,隔日晨起,目中泛着血丝,神色晦暗。
  琴瑟忧心不已,立刻就要打发人去请太医。却被梅太妃拦了下来:“人老了,偶尔没睡好精神不济,不必惊动太医了。”
  惊动太医不要紧,只怕会紧接着惊动谢明曦……
  梅太妃绝不会承认,自己对谢明曦这个儿媳一直有些发憷。
  谢明曦平日浅笑盈盈,对着她这个婆婆一直恭敬有加,从无失礼之处。可只要一想到威风赫赫的俞太后是如何被谢明曦击溃,一点点地磨搓而死,她心里就阵阵发凉。
  她和谢明曦从未红过脸。可她下意识地知道,若是她激怒谢明曦,谢明曦翻脸的速度不会亚于翻书。
  梅太妃在宫中苟活二十余年,依仗的就是这份谨小慎微和趋利避害。简而言之,惹不起的人她绝不招惹。
  昨晚她才刚说过谢明曦的“不是”,心里正虚,委实没勇气见谢明曦。
  琴瑟见梅太妃坚持,只得作罢:“不请太医也罢,娘娘好生歇上一日。奴婢这就打发人去椒房殿送个口信……”
  话还没说完,就被梅太妃拦下话头:“不用了。皇后每日颇为忙碌,别用这点小事去叨扰皇后了。”
  琴瑟:“……”
  主仆相依相伴三十年,她对梅太妃再熟悉不过。此时梅太妃分明是心虚胆怯了。
  琴瑟心里诧异,口中应了下来。
  ……
  梅太妃不想“惊动”谢明曦,谢明曦主动来寒香宫请安,梅太妃却无法避而不见。
  谢明曦身为中宫皇后,每日确实忙碌,一般是隔几日来寒香宫请安一回。接连两日都来请安,少之又少。不得不令梅太妃多心多想。
  梅太妃按捺住心里的忐忑不安,不动声色地打量谢明曦的神色变化。
  谢明曦似无所察,和平日一般微笑着问安:“母妃昨夜睡得可好?胃口如何?”
  她怎么知道自己睡不好吃不下?
  梅太妃心里愈发惊疑,面上故作镇定:“上了年纪,不易入睡,昨夜没怎么睡好。今日精神有些不振,胃口也不如往日。琴瑟想让人送信去椒房殿,被我拦下了。你每日忙于操持打理宫务,我帮不上忙也就罢了,总不能给你添乱。”
  谢明曦微笑着应道:“母妃的身体最是要紧,既是不适,让太医来瞧瞧便是。”
  张口下令,传了周院使前来。
  赵院使在三年前“戴罪立功”,指正俞太后。俞太后死了没多久,赵院使被逐出京城,流放千里。在流放途中,重病一场死了。
  太医院被肃之一清。医术最精湛资历最老的周太医做了院使。
  周院使被宣召进寒香宫,为心虚不安的梅太妃诊了脉,沉吟片刻,开了一张清心宁神的药方。
  这种药方,就是所谓的太平药方了。也是后宫诸妃们常吃的药方。最适宜多思多虑没事胡思乱想之人。
  谢明曦叮嘱琴瑟:“这几日好好伺候母妃喝药。再有五六日,就是母妃的生辰。万万不可耽搁母妃的生辰宴。”
  琴瑟恭敬应下。
  待谢明曦走后,梅太妃愁眉苦脸,长叹一声。
  完了!
  谢明曦一定是知道昨晚她和盛鸿说的话了,今日有意来“敲打”她。
  这几日,她得好生喝药,好好休息。可别在生辰宴那一日体力不支出差错,惹得谢明曦不痛快。
  琴瑟见主子这般模样,有些心疼,也有些好笑,低声安抚道:“皇后娘娘对太妃娘娘的身体如此关切,亲自召太医来给娘娘看诊开方。娘娘应该觉得安慰欢喜才是,怎么在这儿长吁短叹上了?”
  有些话,对着琴瑟也是不能说的。
  梅太妃只低声叹了几句:“亲疏有别。婆媳之间,隔着一层肚皮。这关切,我委实有些消受不起啊!”
  何谓亲疏有别?
  亲疏有别就是,她是为了全自己的颜面,才做得面面俱到。而你,其实也没将对方当做贴心的自己人。
  所以,不管谢明曦做什么,梅太妃都会从中“解读”出不同的意味。


第1014章 生辰
  梅太妃喝了几日药,到了生辰宴那一日,穿戴隆重又得体地露了面。
  帝后亲自为梅太妃操办生辰宴,三品官员及其家眷皆有份进宫赴宴。天子宴请官员,谢明曦则在后宫设下宫宴。
  既是梅太妃的生辰宴,宫宴自当设在寒香宫。
  素来安静得近乎冷清的寒香宫,今日热闹之极。
  梅太妃端坐在上首,谢明曦含笑坐在梅太妃下首。宫中几位太妃,也都前来赴宴。
  贤太妃满头白发,老态毕露。静太妃也没比贤太妃好到哪儿去,额上眼角满是皱纹,一笑起来几乎能夹住蚊子。
  经历过丧子之痛,还能撑得住熬过来,贤太妃静太妃的坚韧意志颇令人敬佩。或许也是因为没了儿子还有孙子的缘故。
  两位太妃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亲眼看顾着孙子长大,最好是成亲有了子嗣,才能安心西去。
  相较之下,端太妃就显得年轻有活力多了。
  儿子安王好端端地活着,唯一的遗憾是接连守孝,亲事被耽搁了。如今已有二十岁。端太妃厚着脸皮,亲自去求天子为安王赐婚自己的娘家侄女。
  盛鸿对老实安分的安王颇有好感,爽快地下旨赐婚。婚期就在下个月。
  按理来说,安王成亲,应由谢明曦这个皇后操持亲事。奈何端太妃信不过任何人,执意要亲自操持。
  谢明曦乐得轻松,从内务府拨了银子给端太妃,然后便袖手不管了。
  端太妃忙活了几个月,将安王府收拾得整齐干净。人闲着无事易老,端太妃忙忙碌碌颇有奔头,倒显得格外年轻精神。
  端太妃正笑着奉承梅太妃:“……这后宫里,再没有比梅姐姐更有福之人了。”
  可不是么?死去的淑妃丽妃不提,在座的太妃们谁没生过儿子?
  可只有梅太妃的儿子坐稳了龙椅。
  别看梅太妃之前十余年活得憋屈,风光尊荣的日子都在后面哪!
  好听话人人爱听。梅太妃也不例外,闻言笑道:“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我倒是不能不应了。我确实有福气。有个好儿子……”
  眼角余光瞄到谢明曦,立刻又补了一句:“还有个好儿媳。”
  谢明曦:“……”
  真是难为梅太妃了。
  谢明曦维持着得体的笑容,随口接了话茬:“母妃慈爱宽和通情达理,有这样的婆婆,是儿媳的福气才是。”
  婆媳两个相视一笑。
  众人暗暗抖落一地的鸡皮疙瘩,面上各自露出笑容,打起精神来逢迎拍马。
  这等场合里说的场面话,当然不能当真。谁当真,谁就是傻瓜。
  ……
  一众诰命夫人们一一进了寒香宫,为梅太妃祝贺生辰。
  众人准备的生辰礼,自然都是珍贵稀有之物。五尺长的珊瑚,巴掌大的羊脂玉,圆润通透一般大小的合浦珠……
  各种奇珍异宝,一样样地呈在梅太妃眼前。
  梅太妃不是贪财之人,却也看得满心喜悦。
  谁不喜欢这种风光显赫人人追捧的感觉?
  沉寂隐忍二十余年,她终于熬到苦尽甘来的这一日。
  阿萝和霁哥儿蓉姐儿一众堂兄弟姐妹,今日也从书院告假一日,为梅太妃祝寿。
  “今日祖母生辰,阿萝亲手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祖母。”身着朱色罗裙的阿萝,神采飞扬,笑意莹然,捧着一卷画轴上前。
  俞太后死后,阿萝便改口叫梅太妃祖母了。
  无人质疑,更无人多舌。
  俞太后一死,宫中位分最尊的就是天子生母。按着大齐先祖定下的规矩,梅太妃不能被封为皇太后,不过,该享有的尊荣一样都不会少。
  梅太妃对聪慧伶俐的孙女也十分喜爱,笑着说道:“阿萝准备的礼物,祖母怎么会不喜欢。”
  打开画轴,却见画轴上以各种不同的字体写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寿字,这些字排列巧妙,一眼看去,竟是一个大大的寿字。
  梅太妃见之心喜,连连夸赞:“阿萝的字写得越发好了。这么多字体,竟都会写,还凑成了一个大的寿字。阿萝可真是聪明!”
  阿萝被赞得洋洋自得。
  其实,这份寿礼是佑哥哥给她出的主意。不过,当着众人的面,不便说出来,厚颜领受梅太妃的夸赞便是。
  接下来,霁哥儿等人也一一送上贺礼。
  霁哥儿已长成了翩翩少年,霖哥儿俊秀阳光,霆哥儿英俊不凡,齐刷刷地站在眼前,实在讨人喜欢。
  梅太妃欢喜之余,脑海中不其然地闪过“过继”二字,忍不住暗叹一声。
  梅太妃的暗暗唏嘘,无人窥见。
  唯有谢明曦,察觉到了梅太妃刹那间的失神。
  谢明曦不动声色,微笑着提醒:“孩子们今日特意告假,为母妃庆贺生辰。母妃是不是也该有些赏赐?”
  梅太妃回过神来,连连笑道:“你提醒的是。瞧瞧我,心中太过高兴,一时竟忘了。琴瑟,看赏。”
  孩子们也都机灵乖巧,齐声说道:“谢过太妃娘娘。”
  ……
  寒香宫热闹了大半日,直至申时才散。
  到了晚上,盛鸿领着妻女来了寒香宫,陪梅太妃用了晚膳。母子两人心照不宣,这就算和好如初了。
  阿萝是个十分敏锐敏感的孩子,从寒香宫回来后,悄悄对亲爹说:“父皇,今日祖母看我的时候,目光有些复杂,似乎在惋惜什么。祖母是不是不太喜欢我?”
  盛鸿笑着揉了揉阿萝的发丝:“阿萝这般聪慧讨喜,人见人爱,你祖母怎么会不喜欢?”
  阿萝扁扁嘴:“可是,今天白日,祖母看霁堂兄霖堂兄霆堂兄的时候,比看我还多一些。”
  盛鸿:“……”
  谢明曦适时地接了话茬:“霁哥儿他们都在宫中长大,你祖母待他们,和对你一般无二。我们阿萝心胸宽广,总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吃醋吧!”
  阿萝果然有些羞赧,很快扯开话题。
  盛鸿和谢明曦有默契地对视一眼。
  让阿萝无忧无虑地长大吧!现在还没到和她挑明一切的时候。
  等再过几年,等阿萝长大了,再和她说清他们的打算。


第1015章 成亲
  一个月后,安王迎娶新妇过门。
  安王妃徐氏,是端太妃的娘家侄女。
  徐家在京城堪称二流世家,也就比当年的梅家强了那么一点。当年端太妃在宫中得宠时,徐家也跟着沾了光。徐大老爷徐二老爷都被提任外放,留在京城的徐三老爷做了工部郎中。
  徐三老爷的嫡长女貌美多才,和安王是嫡亲的表兄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这门亲事,端太妃早就暗中和徐家商定妥当。
  徐家小姐一直等到了十九岁。如今总算是修得正果,风光嫁入安王府。
  安王才学平平,性情略有些软弱平庸。对朝堂政事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喜好收藏古籍古物。
  成年之后,安王便出宫住进了安王府。闲着无事换了常服,时常去古玩铺子里转悠,遇到中意的就花银子买下……这几年的月例用度,基本都被这么花光了。连带着端太妃的私房,也少了不少。
  端太妃如今也想开了。金銮殿里的龙椅,盛鸿坐得稳稳当当。谢明曦这个中宫皇后,手段虽厉害,对着老实安分的太妃们倒是颇为和气。安王平庸爱玩,对天子毫无威胁,日子也过得安逸。
  安王一成亲,端太妃的一桩心头大事也彻底放下了。
  成亲第三日,安王领着新妇进宫请安,先进了椒房殿,觐见帝后。
  安王年少时就生的白胖圆润,如今身量拔高,整个人也愈发白胖。安王眉眼清秀,是个清秀讨喜的小胖子。
  安王妃徐氏,颇为纤瘦窈窕,一张瓜子脸,柳眉杏目,我见犹怜。和安王站在一起,一个圆润一个苗条,反差明显,颇为有趣。
  新婚小夫妻一起行礼。
  盛鸿对安王这个幼弟颇为和善,笑着说道:“你亲事被耽搁了几年,现在总算是成亲了。我这个做兄长的,心中也觉安慰。”
  安王厚着脸皮笑道:“七哥打算赏我些什么?”又冲着谢明曦笑道:“皇嫂素来大方,想来也不会吝啬。”
  安王有意耍宝逗趣,盛鸿和谢明曦自不会拆他的台,对视一笑,不约而同地应道:“放心,见面礼早就备好了。”
  ……
  帝后出手,当然不会小气。
  盛鸿给的是一处千亩田庄。谢明曦送了安王两间地段极好的铺子。让管事经营铺子做些营生也可,或者什么也不做,将铺子租出去,每年也是一大笔银子。
  安王高高兴兴地收下,领着媳妇又去了端太妃的寝宫。
  一路上,安王妃徐氏忍不住低声说道:“皇上和皇后娘娘对你真好。”
  一出手就是千亩良田和两间地段上佳的大铺子。
  安王冲新婚妻子眨眨眼,悄声笑道:“这是七哥和嫂子疼我,知道我爱乱花银子,特意补贴我的。”
  安王妃:“……”
  亏得他有脸说!
  堂堂藩王,不爱读书,不思进取,不务正业,整日就爱四处乱逛乱花银子。时常被人忽悠,买回来的古物大半都是假的。
  碍着周围的宫女内侍,安王妃不便多说,只悄悄瞪了夫婿一眼。
  安王不以为意,厚颜一笑,伸手握住新婚妻子的手,进了端太妃的寝宫。
  身为天子的胞弟,平庸爱玩不是什么坏事。如此,既能令帝后真正放心,自己的日子也过得安逸自在。
  只是,这等话,他绝不会对任何人说出口。对着自己的妻子也不例外。
  端太妃见了儿子媳妇,心中也是喜不自胜。
  安王妃磕头敬茶,端太妃半点都没为难,和颜悦色地接了茶,饮了一口。又赏了丰厚的见面礼:“……你们两个终于成了亲,我这心事也能彻底放下了。安王自小就是个惫懒的性子,往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