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宫凤华-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夫人近来气色颇佳,看着愈发年轻了。”
“老夫人身子骨硬朗,可比你我强多了。不知有什么保养之道,可否和我们分享一二?”
“谢府快办喜事了,谢大奶奶身孕也显怀了,这可是双喜临门。怪不得老夫人这般高兴……”
徐氏乐呵呵地和众人寒暄:“我这一把老骨头了,哪里及得上你们年轻。”
“我不懂什么保养之道。就是胃口好,吃得多睡得香。”
“我也盼着双喜临门。等元蔚成亲的时候,你们都去喝一杯喜酒。孙氏刚坐稳了这一胎,本来我没打算待她进宫。皇后娘娘想见一见娘家嫂子,我这才带着她一起进宫……”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俞太后的势力几乎被一清而净。谢皇后独宠六宫,天子对岳家亲近。徐氏身为谢皇后的继祖母,也一跃成了京城顶尖贵妇圈里的新贵。
什么暗娼出身,什么庸俗粗鄙,都可以忽略不计。倒是徐氏昔日为谢皇后撑腰出头的场景,被众人拿出来一说再说,赞叹不已。
仿佛徐氏已成了京城贵妇的标杆。
村姑出身的孙氏,面容堪堪清秀,看着一副腼腆又胆怯的模样,看着毫无出奇之处。偏偏人家是谢皇后嫡亲的长嫂,且颇得谢皇后看重,被数次宣召进宫说话,时有赏赐。
如此一来,孙氏的身上便也冒出了许多自己都不知道的优点,被众人夸赞。
孙氏也是个妙人。对着谢元亭的时候,如一只母老虎。一出了内宅,立刻便老实得像只鹌鹑,看不出半分厉害。
也因此,谢元亭畏妻如虎之事,也成了贵妇们之间的一桩笑谈。
在东华门外候了小半个时辰,便有女官前来,引着众贵妇进宫。
去年进宫觐见,进的是慈宁宫。
今年进宫觐见,则进了椒房殿。
……
徐氏每进椒房殿一回,心里便要唏嘘感怀一回。
市井出身的徐氏,年轻时做了暗娼,性情泼辣粗野,论吵架也是一把好手了。不过,后宫杀人不见血的争斗太可怕了,她只有望而生畏的份。
调换两宫匾额,兵不刃血地夺回凤印,坐镇中宫。谢明曦这份城府,这份手段,委实厉害。
当日威风凛凛的俞太后,现在病怏怏的躺在床榻上。连新年元日这一天,都未能下榻。
李太皇太后倒是有心露一露面逞一逞威风。谢明曦亲自送了一份补品去慈宁宫,李太皇太后立刻歇了出来露露脸的心思,继续在慈宁宫里养病。
宫中的静太妃贤太妃也是常年养病。梅太妃的病倒是渐渐好了,不过,梅太妃颇为知情识趣,不愿在新年元日这一天来椒房殿给谢皇后添堵。
不然,梅太妃来了,谢皇后是坐凤椅,还是让出上首之位?
“祖母,”孙氏小声问道:“我们得等上多久?”
孙氏曾进过宫,不过,新年元日众诰命进宫觐见阵仗浩荡。看着一堆身着诰命礼服妆容精致的贵妇,孙氏不由得心生畏怯,说话声音都比平时低了几分。
瞧瞧那副没出息的样子!
徐氏不动声色地瞪了孙氏一眼:“等着就是了。”
就在此时,从玉迈步走了过来。冲徐氏孙氏行了一礼:“奴婢见过老夫人,见过大奶奶。皇后娘娘命奴婢来传话,大奶奶怀了身子,不宜久站,坐下候着便是。”
众人纷纷投来艳羡的目光。
孙氏心里忽然就踏实了。
就算她是鸡犬之流,现在也随着皇后娘娘一同荣耀光鲜。
她为什么要心生畏怯?为什么要心虚忐忑?
她就该挺直腰杆才对!
孙氏在椅子上坐了下来。从玉捧来茶点,伺候孙氏吃了一块糕点喝了半杯清茶,给孙氏做足了颜面,才微笑着退了出去。
……
半个时辰后,众诰命一一被宣召进正殿觐见。
孙氏紧紧跟着徐氏的身后,迈步进了正殿,冲着端坐凤椅上的谢皇后行了大礼。
谢明曦温和悦耳的声音传来:“平身。”
孙氏忙张口谢恩,起身之际,迅速瞥了谢明曦一眼。
前几次被召进宫,谢明曦多是穿着常服。这还是孙氏第一次见到谢明曦身着凤服的模样……
既未读过书也不识字的孙氏词语匮乏,不知该用什么形容词来描述美丽端威风华万千的谢皇后。最终,心里只涌起一声长叹。
能活成谢明曦这样,才是不枉此生啊!
谢明曦目光掠过孙氏,含笑说道:“我有些日子没见你,心中着实挂念。今日特意召你进宫来说说话。可别累着你才是。”
满殿的诰命贵妇,有几个能得谢皇后青睐垂询?
众目睽睽之下,孙氏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笑着应道:“娘娘只管放心。我自幼身子骨康健,有了身孕之后,也没什么孕吐反应。身子一直好得很。站多久都无妨。”
谢明曦微笑道:“这可使不得。来人,赐座!”
便是有品级的诰命,也不是人人都能坐在椒房殿里。孙氏这一入座,顿时又引来一阵艳羡的目光。
接下来,便是盛大的宫宴了。
国丧已过,宫宴上有了丝竹之乐和歌舞。
这样的歌舞,谢明曦曾看过数回。不过,坐在凤椅上欣赏歌舞的感觉,总更美妙几分。
谢明曦嘴角微微扬了起来。
第915章 鸡犬(二)
宫宴至傍晚时分才散。
诰命夫人们一一告退离宫。徐氏和孙氏两人,被谢明曦留下说话。
“祖母近来气色颇佳。”没了外人在场,谢明曦未再端着中宫皇后的架势,语气也随和多了。
徐氏笑道:“她们一个个私下里瞧不起我,当着我的面还是得笑脸逢迎奉承。我老婆子的日子越过越舒心,气色好也是应该的。”
徐氏颇有唾面自干自我解嘲的勇气。
所谓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豁出这张脸皮就会发现,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被人笑话几句算什么。现在还不是要一个个捧着她向她示好?
俞太后被斗垮了,李太皇太后早就不中用了。这座后宫,已是谢明曦的天下。她身为谢皇后的祖母,狐假虎威是必须的。
谢明曦哑然失笑:“祖母说话总是这般风趣。”
谢明曦对娘家的态度不算热络。偶尔宣召徐氏孙氏进宫说话,偶尔赏些金银玉器,偶尔给娘家人一些体面。
简而言之,表面的风光是有了,正经的实惠好处却是没有。
俞太后当年为皇后时,不遗余力地抬举俞家。短短数年间,俞家子孙纷纷出仕为官,加上门生故旧和依附的官员们,结成了俞顾一党。
有俞太后的先例在前,谢明曦对待娘家的态度,也为她博了贤惠的美名。
谢明曦笑着问道:“再过些日子,府里就要操办喜事,迎娶新妇进门了。一切可准备妥当了?”
徐氏连连笑道:“一切都准备好了。娘娘放心,谢家一定会将这桩亲事办得热热闹闹。”
俞光德病了一场,家主之位让给了俞光正。不过,对谢俞两家结亲之事毫无影响。
谢家欢欢喜喜地准备亲事,并无半分看低俞婉之意……对谢家来说,抱紧谢皇后这棵大树才是最要紧的事。娶进门的新妇娘家势弱算不得什么。
说起亲事,不免要说一回谢元蔚。
“元蔚在翰林院里做修纂,其实还没什么正经差事。”徐氏语气中满是骄傲:“不过,元蔚为人谦逊做事认真,时常被夸赞。”
谢明曦笑而不语。
谢元蔚当然是优秀出色的少年郎。十五岁的探花郎,找遍大齐也没第二个了。再有她这个身为皇后的堂姐,谢元蔚的光明坦途可以预期。
稍微长点脑子的,不会也不敢刁难谢元蔚。
徐氏咳嗽一声,试探着问道:“皇上和娘娘不会再去蜀地了。蜀王府也无需太多人守着吧!”
这是惦记还留在蜀地的谢元舟了。
谢明曦随口笑道:“蜀王府是皇上亲手所建,皇上对蜀地的感情也颇为深厚。自是要留信任可靠之人驻守。”
听话听音。
徐氏一听便知短期之内谢元舟回不了京城了,立刻改口笑道:“娘娘说的是。元舟行事稳妥,是第一等信任可靠之人。就让他好好在蜀地待着,给皇上和娘娘当差做事。”
谢明曦笑了一笑,并未许下什么锦绣前程的承诺。转而看向孙氏,温声问道:“大嫂怀着身孕,今日这般劳累,回去一定要好生歇息几日。”
孙氏笑道:“娘娘放心,我精神好得很。前几日相公闹腾着要去皇庄,我还动手教训了他一回。”
谢明曦:“……”
……
看着孕中凶悍依旧的娘家嫂子,谢明曦脑海中闪过一句话。
恶人自有恶人磨。
劣迹斑斑的谢元亭,进了皇庄当差后,老实安分没半个月,就被“有心人”挑唆着赌钱喝花酒。
赌钱输了,谢元亭心情郁闷,被几个皇庄管事半拖半拽地拉进了青楼。酒壮怂人胆,两杯水酒下肚,谢元亭摸到了美人的香手。然后……
门被嘭地踹开,一脸怒气的孙氏冲了进去。当着那几个管事的面,将谢元亭揍得鼻青脸肿惨呼连连。摸过美人香手的那只胳膊,差点被生生折断。
几个管事也被孙氏的凶悍吓住了,压根不敢为谢元亭说情,灰溜溜地逃了出去。
那一回过后,再无人敢邀谢元亭喝花酒。
谢元亭回谢府养了一个月的伤。
伤好了之后,谢元亭想去皇庄当差,孙氏不允。谢元亭一怒要奋起反抗,又被孙氏揍了一顿。于是继续在谢府养伤。
然后,孙氏便传出了喜讯……
孙氏有了身孕之后,谢元亭又动了心思,想纳个通房丫鬟什么的。结果怎么样,不用说大家也该想到了……
总之,谢元亭在皇庄里领着一份俸禄,实则只当了半个月的差。
俞太后病倒之后,诸事不管。谢元亭这一步闲棋,也彻底成了无人过问的废棋。告病半年也没人过问。
“相公近来读书颇肯用功。”孙氏目中露出欣喜之色:“虽说他伤了腿,这辈子不能做官。不过,多读些书,多明白事理,总是好事。”
谢明曦略一点头,张口赞许:“说得没错。”
只要谢元亭不惹祸,老老实实待在谢家,一辈子衣食无忧。读书权当是消遣。
就如谢老太爷一般,闲来无事写诗作画下棋,身畔还有年轻貌美的丫鬟伺候着,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不过,有孙氏在,谢元亭是沾不着年轻貌美丫鬟的边了。
……
当晚,徐氏和孙氏在椒房殿里用了晚膳。谢皇后命扶玉送徐氏孙氏回谢府。
这当然又是足以夸耀的荣耀。
徐氏满面自得,在儿子媳妇的搀扶下迈步进了谢府。
谢元亭竟也出来相迎。
每日锦衣玉食,好吃好喝,除了不时挨打之外,日子倒是和往日差不多。谢元亭白胖了一些,气色也颇为不错。
孙氏看了夫婿一眼。
谢元亭不怎么情愿地上前,扶着孙氏的胳膊,口中嘀咕:“怀孕三个月,肚子才显怀,哪有这么娇贵。”
孙氏今日心情好,难得没有恶言相向,柔声娇嗔道:“就让你扶着我走几步,瞧瞧你这副不情愿的样子。半点都不心疼人家。”
谢元亭耳边发麻,起了全身的鸡皮疙瘩:“算我求你了。你还是直接扇我一巴掌得了!”
孙氏:“……”
第916章 惊变
“……谢大奶奶恼羞成怒,当时就甩了谢大爷一个巴掌。还问谢大爷,一个巴掌够不够。谢大爷怂得不敢吭声,乖乖扶谢大奶奶进府了。”
扶玉眉飞色舞地将谢府门前的热闹一幕道来。
果然博得谢明曦一笑:“哦?谢元亭挨打了没吭声?”
扶玉连连点头:“可不是么?脸上当时就浮出五道红指印,谢大奶奶半分力气都没省呢!”
昔日谢元亭心气高,最要颜面。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在说什么?怎么这般高兴?”盛鸿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身浓烈的酒气。
谢明曦皱了皱眉,抬眼看了过去:“你没服醒酒药吗?”
盛鸿满身酒气,脚步略显虚浮,俊美白皙的脸孔上漾开异样的潮红,一双眼亮得惊人。显然是喝多了。
她特意为他准备了醒酒药。在宫宴前服下,喝两壶酒也不会醉。
“服了醒酒药再喝酒,实在没什么趣味。”盛鸿大言不惭地吹嘘:“再者,我酒量这么好,哪里需要服什么醒酒药。”
谢明曦好气又好笑地白了盛鸿一眼:“是是是,你酒量好,千杯不醉。”
盛鸿笑嘻嘻地凑了过来:“皇后娘娘别生气,为夫以后不敢了。”顺便在她的脸颊上偷了个香,臊得一众宫女皆低头退了出去。
谢明曦也没什么可羞臊的,只伸手拧了盛鸿一把。
盛鸿趁着酒劲,将谢明曦抱到了床榻上,细细密密地吻住了谢明曦,大手灵活地钻进衣襟里……气温迅速升高,谢明曦脸颊上染上醉人的红晕,眼波撩人。
就在此时,门忽地被咚咚敲响了。
盛鸿略有些不耐地扬声问道:“有何要事?”
若没有要紧事,谁敢在这等良辰美景的时候惊扰帝后?
门外响起湘蕙急促的声音:“启禀皇上和皇后娘娘,慈宁宫送了信来,太皇太后娘娘不好了!”
什么?
什么叫不好了?!
盛鸿和谢明曦倏忽一惊,所有的旖旎缠绵骤然消散。
谢明曦迅疾将衣襟理好,快步去开门:“湘蕙,到底出什么事了?皇祖母白日还好好的,怎么忽然就不好了?”
湘蕙急急应道:“具体如何,奴婢也不甚清楚。前来送信的宫女已经吓得面无人色,话都快说不出来了。请皇后娘娘和皇上立刻去慈宁宫看看吧!”
盛鸿也整理好了衣服,快步而来,握住谢明曦的手:“明曦,我们这就去慈宁宫。”
……
新年元日,是一年的开端,也是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
李太皇太后独自在慈宁宫里待着,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人的野心和欲望,都是一点点堆积出来的。
当日她病倒在榻,身不能动,口不能言,生不如死,恨不能一死了之。谢明曦宛如救星一般出现,令她病症大有缓和,也令她重新有了对抗俞太后的勇气和底气。
那个时候,她是真心感激谢明曦。亦心甘情愿地做谢明曦的手中刀。
待到俞太后被斗垮,被困在福临宫,她心中更是快意至极。
再到后来,她便渐渐不痛快了。
她是太皇太后,是皇上的皇祖母,也应该是大齐最尊荣最风光的女子。整日待在慈宁宫里,和软禁无异,哪里还有一朝太皇太后的威风?
新年元日,她都没能去椒房殿一逞威风,憋憋屈屈地留在慈宁宫里。心里焉能不气闷?
心里一气闷,李太皇太后索性吃喝解闷。
御膳房上了一道百合莲子羹,既甜又糯。李太皇太后吃得高兴,将一碗吃得干干净净。就是这么凑巧,竟被最后一颗莲子卡住了喉咙。
短短片刻,就被噎得脸孔发青。
在一旁伺候的宫女被吓得魂飞魄散,立刻去叫太医。结果,等太医赶到的时候,李太皇太后已经没救了……
盛鸿和谢明曦飞奔赶到慈宁宫的时候,李太皇太后闭上双目,鼻息间已没了气息。
慈宁宫里所有的宫女面无人色地跪着,胆子小一点的皆被吓得簌簌发抖。
几个太医也都面色惨然。
说起来,这是李太皇太后太过贪嘴吃东西时太快太猛才被噎死丢了性命,是李太皇太后运道不好,怪不得任何人。
可在宫中,主子出了事,就是奴婢的错。
若是小事也就罢了,偏偏李太皇太后丢了性命。对宫女们来说,便是天大的罪过。或许,所有宫女都活不过今晚。
几个太医也有大难临头的惊惧。
盛鸿面色难看,俯身探了探李太皇太后的鼻息。然后,转头看了谢明曦一眼。
没气了!
真死了!
谢明曦眉头也皱了起来。
新年第一天就遇到这等事,颇有些晦气。更重要的是,李太皇太后这一死,她便少了压制俞太后的一柄利器……
罢了,现在想什么都无益。
人死都死了,只能先操持丧事。
谢明曦暗暗叹口气,沉声吩咐:“来人,立刻传丧信,敲响丧钟。”
……
新年初一的夜晚,对于京城百姓和百官们来说,是合家团聚喜气洋洋的时刻。尤其是文武百官,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进宫,直到天黑了才回府。刚吃口热乎饭,还没填饱肚子,丧钟就响起来了。
众百官:“……”
百官们第一个反应就是,一定是听错了吧!
按着宫中惯例,太妃们归西,宫中会发丧信,不会敲响丧钟。有资格令丧钟敲响的,唯有帝后和太后,还有太皇太后了。
第二个反应是,没听错。
宫中死人了!
死的是谁?该不会是俞太后吧!俞太后也病了不少日子了……
丧钟声一声接着一声,回荡不绝。
百官们终于回过神来,立刻问耳目灵敏的儿孙:“刚才丧钟到底响了多少声?”
“六六三十六声!”
原来死的是李太皇太后!
李太皇太后活到六十多岁,委实算高寿了。再者,李太皇太后病了数年,已经极少在人前露面。这一死,也没怎么让人惊讶意外。
刚出宫没多久的百官们,立刻换了丧服,和女眷们一同进宫,为李太皇太后跪灵。
第917章 丧事
这一夜,宫中上下无人入眠。
谁也没想到,李太皇太后会忽然归西。
好在宫中常年备着丧仪所需之物。
谢明曦一声令下,两个时辰便设好了灵堂。
宫中各处悬挂的红色宫灯全部被取下,换成了白色的宫灯。丧布也挂了起来,宫中上下所有人都换了素服。
就连躺在床榻上的俞太后,也在芷兰玉乔的伺候下换上了素服。
俞太后面色晦暗,满面的病容在素服的映衬下,愈发惨白难看。目中却满是快意。
这个老虔婆!
竟吃莲子噎死了!
死得好!
死得太好了!
俞太后心中畅快至极,那份快意几乎溢出嘴角。
芷兰玉乔俱看到俞太后扬起的嘴角,两人默默对视一眼,一起垂下头。无人敢提醒俞太后不该露出这样的神情。
自病了之后,俞太后的性情脾气愈发偏执古怪,阴晴不定,喜怒无常。前一刻好端端地,下一刻便会骤然动气暴怒。
原本伺候俞太后的老人,大半都被“放”出了宫。如今留在俞太后身边的,只有寥寥几人。
芷兰和玉乔皆年少入宫,对俞太后忠心耿耿。两人不愿出宫……便是想出宫,谢明曦也未必肯放行。
如此一来,两人继续坚守在俞太后身边,心里不无悲叹自怜。伺候俞太后的时候,也愈发小心谨慎,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半个字。
俞太后无声快意的笑了片刻,才按捺下嘴角:“扶着哀家去慈宁宫。”
芷兰玉乔一惊,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道:“太后娘娘万万不可!”
玉乔抢先说了下去:“自去岁入冬之后,太后娘娘的身子愈发虚弱。赵院使叮嘱过,太后娘娘一定要静心养病,不宜大喜大悲。外面天寒地冻的,太后娘娘的身子哪里吃得消。还是别去了吧!”
“玉乔说的是。”芷兰接过话茬:“太后娘娘在病中,便是不去灵堂,也无人会多舌。”
俞太后根本听不进两人的劝慰,冷冷道:“太皇太后是哀家的婆婆,她归西了,哀家岂能不亲去灵堂送她一程!你们两个不得再多言!”
两人无奈之下,只得应下。找了件素色的厚氅,为俞太后披上,一左一右搀扶着俞太后去了慈宁宫。
……
俞太后已有数月没出过寝宫了。
事实上,自病倒之后,她连寝室都未出过。
屋子里温暖如春,屋外寒风凛冽。厚氅再厚实,也未能挡住所有的寒风。一丝丝一缕缕透过缝隙钻入身体。
俞太后久病之躯,确实禁不住这样的寒风。
可心里的快意,已经压过了所有不适。
她今夜,一定要亲自看李太皇太后最后一眼。
走出宫殿之际,俞太后情难自禁地抬头看了一眼匾额。福临宫三个字顿时映入眼帘。俞太后心里一阵撕裂般的疼痛。
她深呼吸一口气,转过头:“扶哀家去慈宁宫。”
芷兰玉乔齐声应是。
随在俞太后身后的,还有十数名宫女。
夜半三更,慈宁宫内外一片缟素。一众诰命夫人换了素服,以最快的速度赶进宫来跪灵哭丧。老远便能听到一阵啼哭声。
这声音听在俞太后耳中,真是说不出的悦耳。
俞太后再次扬了扬嘴角,很快又捺下去,强自挤出一个略显哀戚的神色。
立在宫殿外的宫女眼尖地瞄到俞太后一行人,心里一惊,飞速地跑进灵堂禀报:“启禀皇后娘娘,太后娘娘来了。”
一身缟素的谢明曦略一挑眉,和萧语晗交换了一个眼神。
俞太后对李太皇太后果然是恨之入骨。听闻李太皇太后的死讯,不顾病体虚弱,竟亲自到灵堂来了。
“我和你一同出去相迎。”萧语晗低声道。
谢明曦点点头。
尹潇潇忽地说道:“七弟妹,我和你一同前去。”
对上婆婆,儿媳天生便居于劣势。李太皇太后一死,俞太后便是后宫中辈分最高位分最尊之人。若俞太后故意在丧仪的规制安排上寻衅挑刺,谢明曦应付起来少不得麻烦。
她虽没什么能耐,总能站在谢明曦身边,或许在关键时候能派上用场。
谢明曦心里一暖,低声道:“谢谢五嫂。”
其实,人多人少并不能决定争斗输赢。不过,人多心里总是多些安慰。颇有些得道者多助的快意。
赵长卿跪得略远了些,并未听见三人说什么。待三人起身出去了,才惊觉有异。立刻起身,快步追了上去。
……
妯娌四个一起出了灵堂。
萧语晗尹潇潇赵长卿有意无意地将谢明曦簇拥在其中,如众星捧月。
俞太后也同样被众人簇拥,奈何围拢在身边的俱是宫女,一个个低眉顺眼畏畏缩缩。
俞太后一看谢明曦这架势,气不打一处来。目光冷冷地掠过一众儿媳。萧语晗还是那副温柔和顺的模样,尹潇潇率直胆大,也未回避俞太后的目光。
唯有赵长卿,在此时略略低了头。
她是俞太后嫡亲的弟子,和俞太后也曾情同母女过。
嫁给鲁王后,赵长卿一直和俞太后来往密切。便是这一两年,赵长卿也是左右逢迎,并未明显地流露出站在哪一方之意。
直至这几个月。
摇摆不定的赵长卿,终于选定了立场。
站在了谢明曦那一边。
俞太后心头又是一阵熟悉的气血翻涌。
谢明曦已行了礼,主动上前来,搀扶住俞太后:“天气严寒,母后还在病中,应该好生养着才是。怎么倒来了灵堂?”
身为儿媳的谢明曦,满面关切。
俞太后养病几个月,心里憋闷之极。演技倒是一如既往的精湛,哀叹着说道:“哀家惊闻太皇太后噩耗,心痛如割。便是只剩一口气,也得来灵堂,见太皇太后最后一面。”
谢明曦亦是满面哀戚:“世事难料。儿媳也未想到,皇祖母竟会有此一劫。”
做足了门面功夫后,谢明曦扶着俞太后进了灵堂。
已经进宫跪灵的诰命夫人们,忙起身来行礼。
“悲恸过度”的俞太后无暇顾及众人,缓步走到了棺木边。
第918章 守孝
李太皇太后身着寿衣,躺在厚重冰冷的棺木里。
咽气才几个时辰,李太皇太后的面色还未完全泛青,看着便如睡着一般,仿佛随时会睁眼醒过来。
终于死了啊!
死得太好了啊!
俞太后站在棺木边,看着李太皇太后的尸首,心里的快意,几乎溢出胸膛。
这个老虔婆,压了她几十年,磨搓了她几十年。这世间,她最憎恶的人,莫过于眼前这个老虔婆。
从她嫁给建文帝的第一日开始,婆媳两人便互相憎厌,互看不顺眼。她身为儿媳,天生便居于劣势。声称爱她的丈夫,同样是个孝顺的儿子,多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她也因此生生受了数年磨搓。
那时的她,尚且年轻稚嫩,不知人心会险恶到何等地步。
生下女儿昌平之后,当年的李太后亲自前来探望,命人端了一碗补汤给她,颇为温和地安抚她,先开花再结果。以后再生儿子便是。
婆婆难得的温情,令她受宠若惊,不疑有他,便喝下了那碗气味略显浓烈的补汤。
这是她日后噩梦的开端。
之后数年,不管她如何调理,如何努力,都未再有身孕。而深爱她的丈夫,需要子嗣,不得不纳妃嫔入宫。很快,一个接一个的庶出皇子出世。
她慢慢变成了贤良淑德的好妻子,成了人人称道的好皇后,也成了一堆庶子的嫡母。
她的心,被沉没在寒冰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很久以后,她才知道,原来宫中有一种秘药,服下之后,女子便再难有身孕。
时隔十数年,事过境迁,宫中的太医已经换了一茬。李太后身边的宫女也不知换了几岔。没有任何凭据,只凭猜测,根本奈何不得李太后。
她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她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愤怒立誓,一定十倍百倍地报复回去,让李太后不得好死。
建文帝一死,建安帝继位。她再无顾忌,将李太后折腾得生不如死。可惜建安帝命不长久,盛鸿登基后,谢明曦也一并出手,将老虔婆救于水火之中。
没料到,老虔婆竟被一颗莲子噎死了。
真是老天有眼!
她的闺名中有一个莲字,老虔婆被莲子噎死。冥冥中似有一双无形的命运之手,为她报了仇。
俞太后在棺木旁站了许久。
众人都在跪灵,抬眼时只能看到俞太后哀恸的背影。
唯有站在俞太后身侧的谢明曦,能清晰地窥见俞太后眼底近乎残酷的快意。
过了许久,俞太后才哀叹一声:“哀家亲自来见太皇太后最后一面,也算全了哀家一片孝心。希望太皇太后到了地下,能和儿孙相聚。”
说完后,颤巍巍地转过身,出了灵堂。
……
俞太后撑着病躯亲来灵堂,全了孝心,也杜绝了口舌是非。
之后停灵数日,俞太后再未露过面。
谢明曦身为皇后,领着一众妯娌和诰命贵妇为李太皇太后跪灵。阿萝和一众堂兄弟姐妹,每日也来跪灵一个时辰。
朝臣们也同样要守灵。
六六三十六日后,李太皇太后的尸首被安葬进了皇陵。
帝后又要守一年的孝。
原本蠢蠢欲动想上奏折奏请天子广开后宫大选嫔妃的御史们,只得偃旗息鼓。静等一年孝期过后再提此事。
身为天子,宠爱中宫皇后众臣管不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