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宫凤华-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芷兰垂下头,不敢多言,心里却暗暗叹了口气。
  俞太后城府颇深,喜怒不行于色。近来却时有怒容……
  俞家之事,对俞太后无疑是一记重击。宗人府宗正落入汾阳郡王之手,对俞太后更是极为不利。
  在宫外的势力被迅速削弱,在宫中的声望威势也在谢皇后逐步的攻势下呈衰落之势。也怪不得俞太后心浮气躁心情恶劣了。
  说到底,俞太后不是天子生母。嫡母庶子,互相提防戒备,早就离心。帝后却是夫妻一心,携手对付俞太后。俞太后一个人,如何能敌得过年轻的帝后?
  忠言逆耳。芷兰再忠心,也绝不敢将这些戳心戳肺的话说出口,也只得保持沉默了。
  俞太后忽地张口问道:“芷兰,卢公公最近是否常来椒房殿?”
  卢公公伺候过建文帝,又伺候过建安帝。建安帝在世时,故意磨搓糟践卢公公,若不是芷兰照拂,卢公公根本没命活下来。
  新帝登基后,对宫中的老人颇为宽容。令卢公公继续在移清殿里当值。
  魏公公是卢公公的义子,对卢公公敬重一如往昔。也因此,卢公公的日子又舒心起来。虽算不得天子亲信,也是颇体面风光的内侍总管。
  俞太后此时忽然问起卢公公,意欲为何?
  芷兰心里一紧,应道:“卢公公前日来过。”
  俞太后嗯了一声,淡淡吩咐道:“你和卢公公私下相见时,传哀家的口谕。令卢公公留意移清殿里的动静,有什么要紧事,立刻命人给哀家送信。”
  俞太后在后宫处处安插人手。不过,想在天子身边安插人手,却不是易事。
  跑腿送信的内侍容易收买,想收买天子近侍,难之又难。
  得了新帝重用的卢公公,又有了可用之处。
  芷兰心里不是滋味,却知推脱不得,轻声应了下来。
  她的父兄,皆受了俞太后的恩惠。
  她早就立誓要忠心于俞太后,上刀山下油锅亦不后退。俞太后要利用卢公公对她的情意,以卢公公为棋子,她心中愧然,却无力拒绝。
  说来也巧,隔日,卢公公便来了。
  宫中刚发了月例,卢公公只留了一些做零用,其余都给了芷兰。芷兰推之不要,卢公公低声笑道:“我赚的银子,不给你还能给谁?快收下!”
  芷兰鼻子微酸,俏脸转向一侧,两滴泪悄然落下。


第866章 棋子(二)
  芷兰看似温柔纤弱,实则性情刚强。不然,也不会成为俞太后身侧最得用的亲信女官。
  卢公公和芷兰结了数年对食,虽未同床共枕,感情却深厚之极。同甘共苦,和世间所有的恩爱夫妻一样。
  芷兰这一落泪,卢公公心如刀割,伸手为芷兰擦拭泪珠,一边低声叹道:“有什么事,你只管和我说,别哭了。”
  芷兰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数年前,卢公公为了她背叛了建文帝。
  建安帝在位时,卢公公遭了不少罪,一场重病,差点一命呜呼。
  新帝登基后,并不介意卢公公是三朝老人,依然重用。魏公公也是有情有义之人,对卢公公颇为敬重。这半年多来,卢公公重新有了昔日荣光。
  她这一张口,便将卢公公重新拖回泥沼。
  年轻有为的天子和精明厉害的皇后齐心合力,一个在前朝削弱俞太后势力,一个在宫中和俞太后过招。此消彼长之下,俞太后日渐式微之势已颇为明显。
  俞太后一叶障目,执迷不悟。任谁也不敢在俞太后面前挑明这一点罢了。
  明知前面是悬崖,她如何忍心推卢公公上前?
  芷兰肩膀微微耸动,无声落泪。
  能让芷兰这般为难又痛苦的,还能是什么事?
  卢公公又是一声轻叹,继续为芷兰擦拭眼泪,低声道:“你什么都不用说了,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
  芷兰哽咽不已:“是我对不住你。”
  卢公公握着芷兰的手:“我们之间,何须说这些。我一个阉人,能和你结为对食,过了这么多年有人关心有人陪伴的好日子,便是立时合眼也值了。”
  芷兰将头靠进卢公公的胸膛,泪水浸湿了卢公公的衣襟。
  身为奴婢,只是主子手中的棋子。主子要赢下棋局,如何会顾惜手中的棋子?棋子走进死路,扔掉重取一颗便是。
  身为棋子的他们,只能在棋局中苦苦挣扎。
  ……
  卢公公自芷兰处离开后,回了移清殿。
  移清殿内外当值的内侍共有二十余个,卢公公是内侍总管,管着这二十余个内侍。而魏公公,是天子近侍,每日随在天子身侧听候差遣。
  盛鸿召了几位阁老在议事。
  国朝大事,魏公公不敢多听多思,恭敬地站立一旁伺候。盛鸿是个宽厚体贴的主子,并不拘着魏公公,随意找了个借口,打发魏公公退下。
  站了大半日的魏公公总算有了小坐喝口清茶休息片刻的空闲。
  内侍们都是心思活络善于逢迎之辈,魏公公一坐下,立刻便有几个内侍讨好地凑上前来请安。
  魏公公年未至三旬,正是年轻力盛的时候。又是天子心腹,日后前程不可限量。也怪不得人人争相讨好。
  春风得意的魏公公,眼角余光瞄到卢公公,立刻笑着起身,恭敬地喊了一声“卢公公”。
  义父义子的称呼,再私下喊一喊无妨,当着人前,却不便出口。
  卢公公城府极深,心情激荡复杂,面上一如往常,笑着拍了拍魏公公的肩膀:“你每日在皇上身边当差,一站就是半日。难得有歇着的时候,快些坐下。”
  魏公公笑道:“在宫里当差,站半日不算什么。是皇上仁厚,体恤奴才,特意容我出来休息。”
  魏公公一开始奉建文帝之令伺候盛鸿,暗中负着监视的任务。直至建文帝离世,魏公公才结束了矛盾纠结的内应生涯,彻底认了盛鸿这个主子,做事尽心,当差尽责。
  谁也没料到,到最后是盛鸿坐了龙椅。魏公公也一跃成了天子近侍,风光无限。
  提起新帝的仁厚,卢公公面上也露出感激之色:“皇上待我们这些阉人,确实极好。”
  这个好,并不是时时厚赏之类。贵为天子的盛鸿,并未将身边的内侍视为草芥。自登基以来,犯了错的内侍挨板子挨罚是有的,却无一人丧命。
  盛鸿也从未无故动怒,更未因任何事迁怒过身边人。
  内侍也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感情。
  伺候盛鸿这样的主子,谁会不尽心尽力?
  便如卢公公,伺候过三朝天子的老人,换了别的天子必会心生忌惮,焉肯重用?盛鸿不但重新启用,且对卢公公颇为优厚。
  想及这些,卢公公心情之复杂,无以言喻。
  一边是宽厚的天子,一边是有着深情厚意的芷兰……他已做了痛苦的选择,也已有了即将万劫不复的悲凉。
  卢公公和魏公公闲话片刻,不动声色地套问:“……皇上今儿个怎么忽然召几位阁老议事?莫非朝中又出了什么大事?”
  魏公公生性谨慎,口风极紧。
  只是,眼前的卢公公是他的义父,两人如今又都在天子身边当差,魏公公对卢公公没什么防备,随口笑道:“是为了恩科之事。”
  恩科取士,是眼下的头等大事。
  主持恩科之人,是礼部尚书,也是天子的泰山老丈人谢钧。
  卢公公有心探问,故意低声笑道:“谢尚书也是妙人。前些时日被刘御史弹劾,竟唾面自干,置之不理,继续主持恩科。”
  “可不是么?”魏公公压低声音笑道:“换了别人,早就脱帽回府自省去了。好在谢尚书脸皮雄厚,兼靠山强硬,根本不惧刘御史。”
  是啊!纵观朝堂上的重臣,谁的靠山也不及谢尚书强硬啊!
  一个有心,一个无意,“闲聊”中,魏公公透露了不少消息。
  不管有用无用,卢公公都暗暗记下。
  ……
  恩科和三年一次的会试略有不同,一共考三日。
  恩科考完后五日便放榜,考中之人被召至金銮殿参加殿试。天子盛鸿亲自主持殿试,点出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另有数十个二甲进士三甲进士。
  这就是所谓的天子门生了。
  当年陆迟叶景知赵奇位列一甲,被引为佳话。
  这一届恩科,亦传出了美谈。
  考中了一甲探花的,竟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
  这个少年,姓谢名元蔚,正是谢皇后的堂弟。
  ……


第867章 振兴
  什么是一个家族的振兴之兆?
  出了一个中宫皇后,娘家兄弟又格外争气,考中了探花!
  身为主考官的谢钧谢尚书,亲眼见证侄儿谢元蔚大放光彩。在一众三四十岁的进士中,清俊斯文的少年郎光芒耀目,无人能与之匹敌。什么状元榜眼,都被十五岁的探花郎压了一头。
  这也是大齐建朝以来,最年轻的探花郎了。
  谢钧心花怒放,满面的喜气,遮也遮不住。
  众同僚纷纷至谢府道喜。
  “恭喜谢尚书,贺喜谢尚书。”
  “如此喜事,一定要讨一杯喜酒喝,沾一沾贵府的喜气。”
  “一门两探花,委实是一桩佳话。”
  “皇后娘娘年少时在莲池书院读书,惊才绝艳。若娘娘是男儿身,只怕早已考了个状元回来。”
  “谢家以诗书传家,不是那等只靠着后族荣耀过活的家族。”
  最后这一句,说得就有些诛心了。
  其实,俞家枝茂根深,俞大人身为翰林院掌院,才学满腹。俞家也不乏有出息的后辈。只是,俞家风光数十年,眼热之人比比皆是。如今俞家遭了殃,内斗不休,众人也乐得再踩上一踩,再捧一捧谢家。
  踩低捧高,人心皆是如此,谁也不能免俗。
  谢钧被众人吹捧的飘飘然,再看侄儿谢元蔚,怎么看怎么顺眼。什么血缘不血缘的,反正生在谢家,长在谢家,便是正经的谢家子孙。
  谢元舟在蜀王府里当差,当差尽心,做事踏实,颇为帝后器重。
  谢元蔚年少多才,十五岁便考中探花。堂姐是皇后,堂姐夫是皇上,前程无量。
  谢家有这样的子孙,真是令人欣慰啊!
  谢钧现在一千个一万个感激当年的谢明曦,若不是谢明曦暗中命人送信去临安,谢老太爷徐氏等人也不会来京城。谢家哪里有今日光景?
  年仅七岁的谢元楼,也被谢钧寄予厚望,自此要求更为严格。谢元楼也算争气,读书颇肯下苦功,在数年后,也考中了进士。谢家彻底更换门庭,成了“书香世家”。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只说眼下,谢家有此大喜事,怎么着也得设宴庆贺一番。
  ……
  谢钧忙于政事,谢老太爷袖手不问俗务,内宅琐事一律由徐氏操持。谢铭身为探花郎的亲爹,喜不自胜,亲自跑腿操办喜宴。
  徐氏看似粗野,实则心思细密。见谢钧对儿媳孙氏颇为看重,特意将孙氏带在身边,借着操持忙碌喜宴的时机调教孙氏。
  孙氏大字不识一个,也算不得什么机灵人,当不得大用。帮着跑跑腿传传话倒是无碍。忙碌了半日,孙氏不觉疲累,精神抖擞满面亢奋的回了繁英阁。
  谢元亭脸上的伤好了大半,只有些青淤,阴沉着一张俊脸坐在窗边。
  孙氏见他这副模样,气不打一处来,上前扇了谢元亭的后脑勺一记:“堂弟考中探花,是何等喜事。谢家上下欢喜还来不及,你这副模样,算怎么回事?怕别人不知道你谢元亭心胸狭窄,嫉恨自己的堂弟?”
  谢元亭猝不及防,差点被扇得趴到地上去,兼之被说穿心思,颇有些恼羞成怒。霍地站了起来:“呸!谁说我嫉恨他了?”
  “他爹是拖油瓶,他根本不是谢家子孙!”
  孙氏半点不怵,继续揭谢元亭的伤疤:“是是是,你才是正经的谢家子孙!可惜你资质平庸,读书不争气,又胡作非为,被亲爹厌弃。”
  “要不是太后娘娘想利用你给皇后娘娘添堵,你连回京城的机会都没有。只配在临安老宅里,和我这个母老虎过日子。”
  谢元亭目中嗖嗖地闪着火星,一张俊脸简直要气歪了:“孙三丫!”
  孙氏恶狠狠地横了谢元亭一眼:“怎么了?你还想打我不成?”
  谢元亭:“……”
  他一身的伤还没好,要是被这母老虎再揍一回,他何时才能去皇庄当差?罢了,大丈夫就是要忍常人之不能忍!
  夫纲不振的谢元亭,自欺欺人地自我麻痹,不敢吭声了。
  孙氏也不是一味地揍人,偶尔也会说几句软话:“夫君,我知道你心里不痛快。只是,眼下已经这样了,我们也只得尽力将日子过好。”
  “你亲妹妹做了皇后,你亲妹夫是皇上,你亲爹做了礼部尚书。只要你安分老实,别做出格的事,日后还愁没人奉承没好日子过吗?”
  “谢元蔚考中了探花,光耀门楣,给娘娘争了颜面。你这个做堂兄的,也别小气。送份厚礼过去,就当是做给大家看。也让大家都看到你改过自新的诚意。”
  谢元亭冷笑一声:“我什么时候说要改过自新了?你别自说自话了!”
  死鸭子嘴硬!
  孙氏翻了个白眼,索性不理嘴贱的丈夫,亲自备了份厚礼送去二房。
  ……
  谢元蔚考中探花,谢明曦也觉欣慰。
  当年她用计,令谢老太爷带着二房众人进京,为的是搅浑谢家内宅,让永宁郡主和谢钧烦心头痛。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徐氏性子粗野不失精明果决,谢铭是个厚道的老实人,阙氏性情伶俐,谢兰曦温柔坚韧,谢元舟做事尽心,谢元蔚一举考中探花。
  没有血缘关系的娘家二房众人,为她这个中宫皇后撑足了颜面。
  至于谢家长房,死了一个谢云曦,谢元亭不惹祸就算不错。谢四小姐谢五少爷都还小,尚且看不出资质如何。
  不过,如今的谢家,出了一个新科探花,颇有振兴之兆。
  娘家人争气,谢明曦自不吝啬锦上添花。
  谢家设宴那一日,谢明曦厚赏谢元蔚。从玉扶玉皆是谢府出身的丫鬟,当日代皇后娘娘回谢家,给谢家增足了颜面。
  身为天子的盛鸿,则令魏公公代自己去了一趟谢家。
  便连太后娘娘,也有厚赏。
  鲜花着锦,不过如此。
  更令人艳羡的是,太后娘娘还下了凤旨,为小谢探花赐婚。赐婚的是俞家五小姐,俞光德的嫡出孙女,也是俞太后嫡亲的侄孙女。
  众人:“……”


第868章 赐婚
  俞太后这一步棋,堪称高妙。
  堂堂一朝太后,亲自下凤旨为探花郎赐婚,这是天大的体面。谢家只有感恩戴德的份,断无推辞之理。
  谢钧身为礼部尚书,非常清楚抗旨不从是什么下场。
  轻则丢官,重则丧命。
  天家的尊严,不容懈怠。
  谢元蔚大好的前程,也绝不能毁在此时此刻。
  俞五小姐是名门贵女,今年将从莲池书院毕业。才貌双全,赫赫有名。丝毫没辱没谢元蔚。谢家自己操持亲事,也很难找到这么优秀出众的名门闺秀。
  只除了一点,俞五小姐姓俞。
  最后一点,才最是要命。
  俞太后这是正大光明地安插一颗钉子进谢家啊!
  谢元蔚虽然年少,却聪慧多才,接了凤旨后,便低声对谢钧说道:“大伯进宫不便,不如让祖母和堂嫂进宫一趟,向皇后娘娘请安。”
  没错,得先问过谢明曦的心意,再决定下一步要怎么走。
  谢钧赞许地看了谢元蔚一眼:“你说的没错。我这就让人去请母亲来商议此事。”顿了顿,又低声道:“元蔚,不管如何,你的亲事已定下。大不了就将这位俞五小姐娶回来供着,你另纳合意的女子为妾室。”
  谢铭年幼时亲眼见过徐氏为了生计做暗娼迎来送往。和阙氏成亲后,从无寻欢纳妾的念头。儿女们也都受了谢铭的影响。
  谢元蔚年少皮薄,顿时闹了个大红脸,连连摆手:“大伯父别说笑了。我要是真有这等想法,我爹第一个就饶不了我……”
  话至半途,谢元蔚忽地想起,眼前的谢钧便有三房妾室。在外逢场作戏寻欢作乐的,更是数不胜数。这是大齐官员们的常态。
  谢元蔚讪讪地住了口,心里却打定主意。大伯父出的这个馊主意,他万万不能应。
  ……
  俞太后突如其来的赐婚,亦出乎谢明曦的意料之外。
  谢明曦微不见地皱了皱眉。
  盛鸿比谢明曦还要恼怒,怒哼一声:“给谢元蔚赐婚,该由你这个堂姐挑合适的人选!母后忽然赐婚,想让俞家女嫁入谢家,用心何其险恶!”
  谢明曦皱着的眉头缓缓展开,淡淡道:“事已至此,恼怒也无济于事,还是想想后续要如何应对才是。”
  俞太后如此行事,在谢家安了一颗钉子,给帝后添堵,对外则可以粉饰太平。俞家和谢家都成亲家了,哪里还有什么争锋之事!
  正是一举三得!
  不愧是驰骋后宫数十载的俞太后,一招接着一招,招招都有后手。
  盛鸿目光微冷:“找个理由,拖上几年。”
  说不定俞太后撑不了几年,便一命归西。到那时候,让谢元蔚退了亲事,另择名门闺秀为妻。
  谢明曦瞥了盛鸿一眼:“皇祖母缠绵病榻几年,现在被精心照顾静养,身体一日好过一日。依我看,再活十年八年也没问题。”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七十岁的李太皇太后都还活得好好的,俞太后也不像短寿之人。
  盛鸿深深呼出一口气,语气中有些无奈:“明曦,我真恨自己太过正直,不肯用下三滥的手段害人性命。否则,母后一死,一切难题迎刃而解。”
  谢明曦:“……”
  短短几句话里,满是槽点。
  谢明曦哭笑不得,白了盛鸿一眼:“是是是,你既正直又善良,简直就是一朵举世无双的白莲花。”
  盛鸿嬉笑着靠近谢明曦,在她白嫩的脸蛋上亲了一口。
  夫妻两人亲昵嬉闹一番。
  盛鸿前世曾为“死士”,是一把锋利的刀,杀过不少人。可他都是奉令执行任务,并不是天生的杀人狂。
  从本质上来说,他厌恶以人为棋子的手段,也不喜草菅人命的做派。
  如果他和俞太后一样不择手段,那他和俞太后,又有何区别?
  不滥杀人,是他做人的底线,
  至于谢明曦……
  其实,她就曾是不择手段狠辣阴暗之人。只是,盛鸿坚持做人的底线,她便也稍稍有了底线……
  “赐婚之事,由我来解决。”谢明曦低声道:“朝中要烦心的事太多了,这些事交给我,你别操心了。”
  盛鸿对谢明曦的能力极有信心,闻言点了点头。
  ……
  隔日,谢明曦去椒房殿请安,笑颜如花地谢了俞太后恩典:“……多谢母后为元蔚赐了这么一门好亲事。”
  “听闻俞五小姐才貌双全,是京城最出色的闺秀。若不是母后做主,谢家哪有颜面去俞家提亲?”
  “儿媳可得好好谢谢母后才是。”
  俞太后的态度也格外亲切和蔼:“谢元蔚是你堂弟,又是新科探花。这等年少俊彦,哀家心中实在喜爱,实在不愿便宜了别家闺秀。便伸手为侄女抢了来。”
  “婉儿在莲池书院读了五年,颇有才名,容貌也生得出挑。倒也勉强配得上小谢探花了。”
  “美中不足的,便是婉儿的亲爹辞仕,没了官身。”
  谢明曦眸光微闪,唇畔含笑:“这倒是无妨。我二叔也是白身,连书也没读过几日。如此说来,总是谢家高攀了这门亲事。”
  婆媳两个,你来我往,暗含讥讽。
  如今芙姐儿日日待在椒房殿,萧语晗顾忌着女儿的安危,不敢明着为谢家说话,委婉地笑道:“如此看来,也算是天作之合的美事了。”
  心里却在暗暗思忖,谢家摆明吃了闷亏。也不知谢明曦要如何应对。
  萧语晗很快便领教了谢明曦的厉害之处。
  隔日,徐氏领着孙媳孙氏进宫请安。不知谢明曦说了什么,来时忐忑的徐氏,离开时神色从容镇定。
  没过两日,谢明曦便召俞五小姐进了宫。
  俞家长房无嫡子,家主俞光德是庶出。俞五小姐是俞光德的孙女,单名一个婉字。
  俞婉今年十六岁,柳眉秀目,雪肤花容,生得极美,并不羞怯忸怩,落落大方地行礼:“婉儿见过皇后娘娘。”
  往日俞婉也曾随亲娘周氏进过宫。谢明曦记性极佳,对俞婉有些印象。不动声色的仔细打量了一番。


第869章 怀柔(一)
  俞婉略略垂下目光,不敢和谢皇后对视。缩在宽大袖袍中的右手微微发颤。
  到底还是闺中少女,胆气再壮,此时站在福临宫里,对着以厉害难缠闻名的谢皇后,也觉心虚胆怯。
  赐婚之事,来得十分突然。
  俞家内斗不休,父亲俞光德丢了官职,因族人之事烦心忧虑,更因俞家内斗焦头烂额。
  她身为俞家这一辈最出色的女儿之一,其实已做好了被家族用来联姻的准备。只是,她万万没想到,俞太后会令她嫁入谢家……
  俞太后和谢皇后面和心不和,明争暗斗。皇上出手对付俞家,俞家江河日下。谢家却是显赫新贵,蒸蒸日上。
  以家世来论,她嫁入谢家,算是低嫁。
  以人品才学来看,她这个才貌双全的俞家贵女,也未辱没小谢探花。
  可俞家和谢家,已势同水火。她这个俞家女,日后嫁为谢家妇。一旦俞谢两家翻脸,她要如何自处?
  俞婉满心惶惑,却不敢流露半分。
  谢明曦目光一扫,似已窥破俞婉心中所有晦暗的心思,微微笑道:“俞五小姐,母后已为你赐婚。谢元蔚是本宫堂弟,你日后便是本宫的弟媳。”
  “在本宫面前,不必这般拘谨。你过来,让本宫好好看一看你。”
  ……谢明曦这么一说,俞婉心中愈发忐忑难安,故作镇定地谢恩上前。
  俞婉这点城府,自然瞒不过谢明曦的双目。
  谢明曦心中哂然。
  俞太后自以为是高明的下棋人,将身边人都当做棋子。只是,人有血有肉有喜悦有恐惧有彷徨有自己的想法,如何能和冰冷的棋子一样?
  便如眼前的俞五小姐,无端被当做一颗棋子和谢家联姻,心里焉能不惊惧凄惶?
  这一回,她就让俞太后尝一尝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谢明曦温和地询问俞婉在莲池书院读书时的情形。俞婉一开始有些拘谨,闲话几句话,便渐渐放松了下来。
  谢明曦看在眼里,状似不经意地说起了谢元蔚少时的趣事:“……元蔚堂弟自少便是好性子,乖巧又听话。也格外黏着自己的兄长姐姐。兰曦堂姐走到哪儿,他便跟着到哪儿。像个小尾巴似的。”
  俞婉下意识地竖长耳朵聆听,心里闪过一个模糊的念头。
  皇后娘娘既随和又风趣,哪里像祖父口中说得那般可厌可憎了?
  闲话许久后,谢明曦忽地轻叹一声,目中不掩怜惜:“本宫比你年长几岁,便叫你一声婉妹妹。”
  “婉妹妹,你才貌出众,蕙质兰心,元蔚堂弟日后娶你为妻,是他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你不必忧心俞谢两家之间的龌龊。长辈间的恩怨纠葛,也不该牵扯到你身上。”
  “昨日谢家的老夫人进宫请安,本宫特意叮嘱老夫人,好生操办亲事。日后你嫁入谢家,也无人会慢待你半分。”
  俞婉被这一席话说得心虚又感动,低声应道:“多谢皇后娘娘。”
  谢明曦轻声笑道:“你是个聪慧可人的好姑娘,应该嫁一个好夫婿,举案齐眉,恩爱白头。”
  ……
  当日正午,谢明曦留俞婉在福临宫里用了午膳。
  俞婉出宫之际,谢明曦不但有厚赏,还笑着叮嘱:“日后时常进宫,陪本宫说说话。”
  半日相处下来,俞婉对谢明曦已大为改观,抿唇笑道:“皇后娘娘不嫌弃婉儿木讷无趣就好。”
  回了俞府后,俞光德亲自叫了俞婉到面前,询问进宫的经过。
  俞婉低声将此行的经过道来:“……皇后娘娘待我十分和气,夸赞我才学出众,赏了我一套文房四宝,知晓我喜抚琴,还赠了我一张极名贵的古琴。”
  俞光德冷笑一声:“傻丫头!这是皇后娘娘在以怀柔的手段拉拢你。你可别傻乎乎地上了她的当!只冲你姓俞,皇后娘娘待你绝不会有半分真心。”
  “真正疼你的,是我这个父亲,是太后娘娘。”
  俞婉咬了咬嘴唇,鼓起勇气抬头问道:“如父亲所言,父亲疼我,太后娘娘疼惜我。为何你们还要让我嫁入谢家?”
  “我是俞家女,日后嫁为谢家妇,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相争,俞家谢家相持,我该如何自处?”
  “我是人,不是一件器物。我嫁入谢家,就得在谢家过一辈子。父亲和太后娘娘,可曾为我想过,我以后要怎么过日子?”
  俞光德:“……”
  俞光德被这一番反诘噎住了,目中闪过一丝愠怒,厉声呵斥:“混账!你竟敢这般和自己的父亲说话!枉你饱读圣贤书,连个孝字也不懂吗?”
  一顶忤逆不孝的帽子压下来,年少的俞婉如何能抗得住?双目中闪出水光,跪下请罪:“婉儿出言不慎,请父亲责罚!”
  俞光德沉着脸怒斥:“进宫一趟,被谢皇后几句好听话一哄,就不知亲疏远近了!从今日起,在院子里好生反省,没我的吩咐,不得出院子半步。”
  俞婉哽咽着应下,泪水串串滑落脸颊。
  脑海中回响起谢皇后那一番怜惜的轻叹。
  亲疏远近!
  到底谁对她亲近?谁对她疏远?谁是真得疼惜她,谁又视她为棋子?
  俞光德余怒未消,厉声道:“那些大逆不道的想法,绝不可再有。日后见了太后娘娘,更不可乱言。”
  “若太后娘娘恼怒寒心,我第一个饶不了你!”
  ……
  隔日,俞光德就不得不解了禁足令。
  谢皇后身边的女官湘蕙,笑吟吟地来了俞府,宣皇后娘娘口谕,要召俞五小姐进宫说话。
  俞光德:“……”
  俞光德身为男子,不便和女官多言。迅速冲周氏使了个眼色。
  周氏立刻亲热地上前,握住湘蕙的手笑道:“湘蕙姑娘难得出宫一回,快些坐下歇息片刻。我这就让人送些上好的茶点来。”
  怎么着也得拖延一时半刻,趁机对俞婉耳提面命,别中了谢皇后的怀柔之计。
  湘蕙不动声色地抽回手,笑着说道:“我奉皇后娘娘口谕,得尽快回宫复命。还请夫人让俞五小姐快些出来吧!”


第870章 怀柔(二)
  五日后,椒房殿。
  玉乔低声禀报:“启禀太后娘娘,皇后娘娘今日又召俞五小姐进宫了。”
  俞太后面色倏忽一沉。
  谢明曦几乎日日召俞婉进福临宫陪伴,或抚琴作画,或随意闲话。对俞婉的喜爱亲近,人人皆知。
  可气的是,看着聪慧伶俐的俞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