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4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定是耳朵出了问题!
一定!
“陛下刚说什么?我怎么没听清楚。”
“听着好像是要退位。”
“不可能!”
“陛下糊涂啊!”
一个七八十岁的老臣,平日不管事,只有在大朝会露面,而且经常指着刘诏鼻子大骂昏君。
此刻他越众而出,哭天抢地,“陛下糊涂啊!陛下春秋鼎盛,内减赋税开商路富民强军,外开疆拓土,功比太祖。岂能退位!老臣坚决反对!”
“老臣也坚决反对。”
越来越多的臣子站出来,反对刘诏退位。
这些人,几乎每一个都指着刘诏的鼻子骂他是昏君,总说他乱搞,迟早生乱。
一年年过去,乱子未起,大周江山倒是肉眼可见得变得越来越好,百姓日子越来越好过。
官员俸禄上涨,致仕养老的官员每月都能按时领取一笔不多不少的退休养老金,安度晚年。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未来可期!
大周已经出现盛世景象。
若是脸皮厚一点,已经可以称之为景明盛世,景明中兴……
盛世可期!
这个时候,景明帝刘诏突然决定退位,太令人惊愕。
“陛下莫非是被人下了蛊毒吗?大周江山你不要了吗?我们这些臣子,你不管了吗?为何要退位啊!”
“请陛下收回成命!”
越来越多的老臣站出来反对。
中青代官员就很尴尬了。
他们都支持齐王,都希望齐王能早早登基当家做主。
陛下退位,齐王登基,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然而对老臣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退位,意味着他们也将迎来致仕退休那一天。
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得让出位置,给中青官员腾位置。
此刻,老臣都在急吼吼的,让陛下收回成命。
中青官员也只能随大流。
否则被人指责一句包藏祸心,竟然盼着陛下退位,其心可诛,那就麻烦了。
刘诏朗声说道:“朕心意已决,诸位爱卿不必挽留。”
“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不能退位啊!齐王殿下如此年轻,哪能担当大任。”
言下之意,就算要退位,也该指定辅政大臣,协助新皇。
刘诏根本没有设辅政大臣的想法。
他是从新皇那个阶段过来的,知道被人质疑束缚的滋味。
若非他足够强悍,怕是要花费三年五年才能挣脱束缚。这还是没有辅政大臣的情况。
若是有了辅政大臣,朝廷必定生乱。
当年成宗文德帝不设辅政大臣,就是为了让刘诏少一份掣肘。
这个决定,刘诏认为很对。
所以他决定效仿先帝的做法。
如今,他不设辅政大臣,同样是为了让刘御少一份掣肘。
他亲自考察过刘御处理朝政的能力,完全能胜任皇位。
设辅政大臣,多此一举。
又不是十岁稚子,需要有人帮着拿主意。
此刻,刘御跪在地上,眼神纠结复杂。
“请父皇收回成命!”他朗声说道。
刘诏瞪了他一眼,“这里没你说话的份,给朕闭嘴!”
刘御眉眼抽动,“儿臣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更多的历练,目前难以担当大任。请父皇收回成命。”
“闭嘴!朕还没有正式退位,你就敢不听朕的话?”刘诏一脸火大的样子。
刘御张口,还想继续说。
顾玖给他使眼色,示意他不要说话,他这才将到嘴边的话全都咽下去。
刘诏站起来,眼前一阵发晕,扶着桌面才站稳。
顾玖一脸担忧,“陛下感觉如何?要不要退朝回宫歇息?”
等到晕乎乎的感觉有所减轻,刘诏挥挥手,“朕还撑得住。”
他脸色发白,望着朝臣,“朕的身体,诸位爱卿一清二楚。朕还能活多少年,用太医的话说,得看朕能否静心调养,不操心,不劳累。然而,身为帝王岂能不操心不劳累。
这么和你们说吧,朕坐在这个位置一天,就得减寿十天。干一年,就得减寿十年。朕身体不好,时日无多,只想在最后的日子过几天轻省日子。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诸位爱卿也不肯成全朕吗?当真对朕如此狠心?”
“陛下……”
臣子们老泪纵横。
“臣等都盼着陛下长命百岁,若陛下需要静心调养身体,大可效仿以前。陛下到别院修养,令齐王殿下监国,不是非要退位啊!”
“是啊!不是非要退位!”
“请陛下收回成命!”
刘诏连连摇头,“你们都错了!当年朕让齐王监国,那是因为朕自认为还年轻。而今,朕意识到自己老了,精力不济,身体抱恙,就不能继续效仿过去。朝政,没有朕,齐王和诸位爱卿也能解决。朕退位,令齐王登基,正是时候。”
“陛下退位,臣等可怎么办啊?”
有人趴在地上,痛哭流涕。
无数老臣,匍匐在地,恳请皇帝收回成命。
然而皇帝刘诏心意已决,直接下令礼部,“退位登基一事,由礼部操持。请礼部尽快拿出方案,确定日期。”
撂下这话,刘诏携皇后娘娘一起退朝。
……
朝堂乱了!
朝臣疯了!
皇帝陛下要退位,令齐王登基称帝,此事随着早朝结束,转眼传遍了圈子。
又从圈子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陛下怎么会想到退位?糊涂啊!”
“难道陛下的身体,真的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怎会有人主动舍弃皇位,简直不可思议!”
“陛下自登基称帝以来,做过的不可思议的事情难道还少吗?现在闹着退位,也不稀奇。”
“这么一说,果然也没什么可稀奇的。毕竟,陛下从不是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人。陛下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打破陈规陋俗,做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
“不得不佩服陛下的勇气。皇位说舍弃就舍弃,实在是太了不起。”
“可能真的是因为身体原因。”
“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陛下做出退位的决定,都了不起。换了你,就算你病得半死不活,你也不可能放弃皇位。”
“那倒也是!陛下能舍弃皇位,果然不是一般人。”
退位,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端郡王府,刘议坐在窗前,久久回不过神来。
“他竟然要退位?”
早朝结束后,他浑浑噩噩回到王府,脑子一直乱哄哄。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他竟然会退位!”
萧琴儿看着刘议,气不打一处来。
“这有什么想不明白的。陛下是个拿得起放得下人。他觉着到了该休息的时候,自然能果断地放弃皇位。”
“那是皇位啊!”刘议怒吼,“那是我们几个兄弟,为之争了一辈子,梦了一辈子,不甘了一辈子的皇位啊!皇位落到他手上,我无话可说。可他怎么能轻易放弃,说退位就退位。就算身体不好,也没必要退位啊!”
“你又不是他,你当然不能理解他的做法。”萧琴儿冷哼一声,继续说道:“陛下和皇后都不是凡夫俗子,不要用你凡夫俗子的心去揣度他们。”
刘议涨红了脸颊,“不行,我得亲自问问他,他为什么要退位。父皇给他的皇位,他就这么不在乎吗?”
说完,刘议就跑了出去。
萧琴儿拉都拉不住。
------题外话------
明天继续大结局,争取明天大结局完结。
第1155章 大结局(六)
刘议一口气冲入皇宫。
站在兴庆宫外,等候通报的时候,热血上头的脑子终于冷静下来。
一会见到皇帝刘诏,他将以什么资格质问对方?
还没想明白,内侍就请他进去。
到了正阳殿,一看,四位皇子皇女都在,皇后娘娘也在场。
皇室一家,今儿聚齐了。
皇帝刘诏面色不善,盯着刘议,“朕听宫人禀报,你执意要见朕,所为何事?”
刘议回过神来,迟疑片刻,“臣弟有一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
刘诏的眼神十分嫌弃,“来都来了,有什么问题直接问。”
有了这句话,刘议立马鼓起勇气。
他高声质问,“皇兄为何要退位?父皇当年将皇位传给你,不是让你退位。你这么做,对得起父皇吗?”
大殿内,众人诧异!
端郡王有什么资格质问陛下?
他以为他是谁啊?
莫非他以为他能代表先帝?
刘议不在意众人的态度,他只想求个答案。
刘诏呵呵冷笑,“朕想退位就退位,关你屁事。”
回答就是这么干脆直接。
刘议面红耳赤,“对,的确不关臣弟的事情。然而,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众人求之不得的皇位,你说放弃就放弃。到底是为什么?”
“朕没必要同你解释为什么!没有别的问题,就滚出去!朕做决定,何时轮到你来质问!”
刘诏动了怒火,宫人不敢迟疑,赶紧将端郡王刘议请出去。
刘议极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没了刘议,大殿就只剩下皇室一家子。
刘御就跪在地上,还在坚持,“请父皇收回成命!儿臣可以以监国的身份继续替父皇分忧。”
刘诏冷冷地扫了他一眼,“你给朕继续跪着。”
刘御将背脊挺得笔直笔直,跪得端端正正。
荣王刘衡,鲁王刘衠,两兄弟都是一脸想劝又不敢开口的模样。
父皇这会正憋着火气,两兄弟开口,妥妥的就是炮灰命。
此时,汝阳站了出来。
她一身气势,不输兄弟。
她开门见山地问道:“父皇的身体,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顾玖同刘诏交换了一个眼神,她出面回答,“你父皇的身体,的确很严重。需要小心调养,不操心不劳累,才能确保寿数!”
此话一出,几个孩子都湿了眼眶。
汝阳擦着眼角,“退位这么大的事情,父皇和母后事先为何半点风声不露?今儿早朝,听到父皇决定退位,我们哥哥们都吓坏了。不怪大哥一再恳请父皇收回成命。他刚被父皇立为储君,紧接着就要继承皇位,俨然成了众矢之的。这会不知有多少人,都在指责大哥。”
“这是他必须背负的重担。朕不能因为他成为众矢之的,就收回成命。”
刘诏态度强硬,不容置疑。
“父皇退位,只是因为身体原因吗?”汝阳小心翼翼问道。
“不然呢?莫非你们以为朕被谁逼迫,被迫退位吗?”说完,刘诏自个都笑了起来。
顾玖拉了下他的袖子,朝老大刘御努努嘴。
怀疑刘诏被人逼迫退位,肯定不止一个人。
估摸着,朝堂上多半的人都会往这个方向想。
齐王刘御,瞬间成为最大嫌疑人。
甚至皇后顾玖,朝臣们也会各种揣测。
是不是齐王联合皇后娘娘,逼迫皇帝退位?
天家父子,是不是已经反目成仇?
历来皇帝退位,都有着不得已的理由。十有九八都是被人逼迫。
也就难怪朝臣一力反对。
估摸着明儿就有齐王逼迫皇帝退位的谣言传出去。
刘御不怕背锅,但是他不能背上逼迫父皇退位的罪名。
转眼间,刘诏也想到了这一点。
他沉吟片刻,“老大起来站着回话。”
“谢父皇!”
刘御谢恩之后,才站起来。
刘诏继续说道:“退位一事,朕心意已决,明日会正式下退位诏书。原因已经告诉你们,朕身体不适,无法继续处理朝政。是时候将位置让出来。”
“儿臣不接受!”刘御直言。
刘诏指着他,“没你说不的权利。这个皇位,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可是……”
“没有可是!”
刘诏乾纲独断。
还是汝阳胆子大,她开口问道:“父皇真的不能收回成命吗?”
刘诏郑重说道:“朕心意已决。”
汝阳沉默片刻,“儿臣谨遵皇命!”
刘诏终于露出一抹笑容。
他累了,挥手将孩子们打发走。
他疲惫地往软塌上一坐,同顾玖抱怨道:“他们也不想想,朕下了多大决心才决定退位。一个二个,都劝朕收回成命。知不知道,这么劝下去,朕真的有可能改变心意。真是的,一点都不体谅朕,尽添乱。”
“先喝口茶润润喉。”顾玖劝道。
刘诏一口气喝光一杯茶,冒烟的嗓子总算好了些。
他又说道:“本以为朕决定退位,朝臣都会欢呼庆贺。没想到,个个痛哭流涕,哭着吼着让朕收回成命。要知道,以前他们都是指着朕的鼻子骂昏君。现在朕这个昏君要退位,他们反而不高兴了。你说好笑不好笑。”
顾玖说道:“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再‘昏君’,君臣相处多年,怎么着他们也能继续混日子。新皇登基,朝堂很快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局面。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得新皇重用。再一个,朝臣都喜欢墨守成规,不喜欢求新求变。”
凡事照着规矩来,都不用动脑筋,日子就能混过去。
今天一变,明天一变,折腾得人仰马翻,又要重新适应新规矩。
对于朝臣来说,真是讨厌得很。
干什么退位?
弄得人仰马翻,人心惶惶。
不如做皇帝做到死,届时齐王殿下也能名正言顺登基称帝,还少了一道退位手续,等于少了一堆麻烦事。
当然,这都是老臣的想法。
中青年官员,巴不得求新求变。
只有当变动来临,他们才有机会上位。
否则等上面的老臣致仕养老,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刘诏感慨道:“朕不就是想退位,这是遭了多少人嫌弃。就连老四,都敢跑到宫里质问朕,真是岂有此理。”
顾玖哈哈一笑,“老四他是不服气!他求而不得的皇位,你却说放弃就放弃,他心头意难平。”
刘诏十足地嫌弃刘议,“那是他格局小!抓着一样东西,到死都不肯放手。眼睛就盯着跟前的一亩三分地,从来不懂得放眼看天下。天下何其大,不止有大周,不止有西域,不止有南洋!那么多土地,人口,矿产,他怎么就没想过去看看?
当年推广草原海外开拓计划,朕有想过,要是老四有胆量出海圈地为王,朕给他兵马,给他钱,替他打下地盘,封他做诸侯王。可是他从未有过这方面的想法,说到底他就是舍不得到手的一切。”
顾玖说道:“京城生活富足安逸,海外生活艰苦,一切要从头开始。而且自古以来,人们都畏惧出海。过去,都是没出路的人,刀口讨生活的人,才会出海。
出海圈地,要么有大勇气,要么是被逼到绝路。老四两样都不占,你总不能强逼着他出海圈地。京城的日子过得好好的,谁舍得放弃。
你瞧瞧,各大世家派到海外的子弟,全都是不受重视的边缘人物。这些人顶着世家子弟的名头,却毫无出路,只能去海外博一个前程。但凡能在京城找到一份差事的人,都不会选择出海。所以,你就不要苛责老四!”
“你怎么总替他说话?”刘诏不满。
顾玖白了他一眼,“我是担心在这节骨眼上,你和老四又闹起来,平添事端。”
刘诏摆手,“朕不会和他一般见识!他被母后养得娇气,吃不得苦。和他计较,朕多年前就被他给气死了。”
顾玖抿唇一笑,“都说长兄为父!你这个长兄,瞧着倒是有点派头。”
“那是当然!”刘诏一脸嘚瑟!
……
不等流言四起,次日一早,刘诏直接下了退位诏书,同时下了一道册立齐王刘御为储君的圣旨。
责令礼部赶紧挑日子,把事情办了。
礼部哭哭!
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啊!
大周国祚两百多年,没有一个帝王选择退位。
景明帝刘诏也算是开了先河。
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礼部官员,埋首兰台寺。
翻遍所有史料,试图从上古记载中,寻找退位的合法性和礼节规制。
退位这样的大事,岂能草草了事。当然要按照严格的礼法进行。
如同皇帝登基,每一步都要按照礼法进行。
偌大兰台寺,被礼部几十号人霸占。
天天翻书!
早上一睁眼,就到兰台寺翻书。一直翻到天黑落锁。
中书令杨季看不下去了。
给礼部官员指了一条明路,“去山河书院找三元公问问。三元公阅遍天下书籍,山河书院图书馆据说收集了许多孤本残本,说不定会有收获。“
礼部尚书得了提点,带着礼物,急急忙忙上山河书院请教。
询问三元公,果然找对了人。
这些年,三元公除了教学生出书籍,就忙着阅览天下书籍。
还真叫他从某个残本里面知道了帝王退位的礼法规制。
礼部尚书大喜过望。
有法可依,有礼可循,退位一事就能办起来。
不用钦天监,直接找任丘任大神棍算日子。
退位定在四月初三,登基定在四月十八!
两个日子,包括具体的时辰方位,由任丘亲自测算,绝对无误。
定下日子,就开始定礼法!
礼部上下,包括少府,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使唤。
礼部忙归忙,也得关注朝廷动向。
其他衙门,撇弃礼部,天天闹腾。
皇室宗亲,高官显贵,换着人天天进宫劝皇帝刘诏收回成命。
身体不好,也不至于非要退位啊!
退位多麻烦啊!
刘诏在皇位多留几年,老臣们也能多风光几年。
刘诏不胜其烦,干脆跑到晓筑闭门不见。
朝臣们那个气啊!
黄帝刘诏一如既往的油盐不进,权说不听,啊啊啊……好暴躁!
中青年官员不做声。
没正式上位之前,大家都很低调。
免得碍着某些人的眼。被一撸到底。
一直等到四月初一,离着正式退位还有两天的日子,帝后二人从晓筑回到皇宫。
顾玖问他,“还有两日就要正式退位,后悔吗?如果后悔,这个时候还来得及。”
刘诏迟疑了片刻,“朕还真有点后悔!彻底放下手中权柄,心头难免有许多不舍。但是朕不会改变决定。”
“你的心意不改,我就让人安排船只,等到老大登基称帝后,我们就南下游山玩水。我已经命人在江南物色歌姬,届时给你唱正宗的小曲。”
“当真?”刘诏喜笑颜开。
顾玖挑眉一笑,“只是唱小曲,别想太多!”
“朕什么都没想,分明是你冤枉朕。”刘诏还委屈上了。
顾玖:呵呵!
第1156章 大结局(七)
景明十九年,四月初三,晴空万里。
举大典,祭天地,告太庙……
近百道程序走下来,而且一步都不能出错,刘诏早已经精疲力竭。
陪在他身边,提醒礼仪规制的礼部官员,一样是脸色苍白,累得满头大汗。
顾玖远远的看着,看见刘诏双脚打颤,靠着两个内侍搀扶着,才走完了最后的程序。
大典结束,她立马冲到刘诏身边,握住他的手诊脉。
“来一台软轿,赶紧将太上皇抬回长安宫。”
一场退位大典,几乎是要了刘诏的半条命。
当天晚上他就到下,昏睡不醒。
太医们轮流守着,不敢丝毫马虎。
有人建议能否用虎狼之药,被顾玖一眼瞪了回去。
也不看看刘诏的身体已经破败成什么样子,这个时候用虎狼之药,几乎等同于催命符。
这得多大仇,才会在这个时候建议用虎狼之药。
汝阳主动请缨,“母后,今晚女儿守着父皇,您去歇息吧!有太医值夜,母后不用担心。”
顾玖揉揉眉心,毕竟不是二十岁的年纪,熬不得夜。
她对汝阳说道:“守着你父皇,寸步不离。有任何情况,记得叫醒本宫。”
“女儿明白!”
顾玖去隔壁房里歇息,一晚上尽做噩梦。
梦醒了,又忘记了梦里的内容。
就记得梦里面的情况很可怕。
她翻身起床,问宫人,“太上皇什么情况?”
“启禀太后娘娘,太上皇病情稳定,中途醒来过一回,吃了一剂药又睡过去了。太医说,能醒来太上皇这回定能平平安安。”
一听说刘诏醒来过一回,顾玖提着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数日后,刘诏就能下床走动,逐渐恢复了精气神。
这一次,他是真的累狠了。
为了退位,差点把命都交代了。
“早知道,就不让礼部操持退位一事。礼部那帮人,恨不得什么事情都按照古制,礼法之繁琐,一个健康小伙子都能被他们累瘫。”
顾玖当着刘诏的面吐槽。
刘诏则庆幸,“幸亏熬过来了。祭祀天地祖宗的时候,朕就感觉自己快不行了。若非内侍搀扶,朕当场就得昏过去。听到礼部官员唱喝‘礼毕’那一瞬间,朕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
顾玖给他揉捏腿脚,“浮肿得有些厉害,最近吃清淡些。身体养好后,就到御花园活动活动。”
刘诏应了声。
……
四月十八,登基大典。
定年号为乾明。
明年就是乾明元年。
刘御胜在年轻力壮,繁琐的礼法全程走下来,还扛得住。
他领着妻儿子女,到长安宫拜见。
看着他精神头不错的样子,刘诏感慨了一句,“年轻就是好!换做我,一条命直接就没了。”
刘诏对刘御勉励了一番。
大方向已经定下,按照大方向走下去就行。
等刘诏说完,顾玖才说道:“本宫和你们父皇已经决定,过几日就南下游山玩水。”
“这……儿子担心父皇母后的安危……
“不必担心我们的安危!龙骑卫不是酒囊饭袋,四海和寰宇的护卫,也不是软柿子。”
顾玖打断刘御的话。
夫妻二人之所以退位,可不是为了继续住在宫里。
趁着还有时间,要出门看一看大好江山。
夫妻二人心意已定,几个子女可劝不住。
刘御无法,于是说道:“请父皇母后务必将烜哥儿带在身边,替儿子尽孝。”
刘烜,烜哥儿是刘御的嫡长子,刘诏顾玖的嫡长孙,还是个半大孩子。
没有太多犹豫,顾玖点头应下,“就让烜哥儿跟在我们身边。”
……
四月底,刘诏和顾玖启程南下。
他们先到洛州,住了两个月。
吃遍当地美食,赏完当地美景,然后继续南下到了江南。
一城一城的游玩。
每到一地,少则停留半月,多则停留半年一载。
到了南方,天气湿润。
本以为刘诏的身体不适应这边的气候。
没想到他竟然适应良好。
坐在画舫,听着小曲,日子乐哉乐哉。
刘诏突然问了一句,“最近我是不是胖了一圈?”
顾玖扫了眼他的身材,“嗯,是胖了!”
刘诏闻言,立马吸了下肚子,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显得瘦一些。
“别吸了!再怎么吸,还是不瘦。”
刘诏郁闷坏了,“我们一路吃吃喝喝,你和烜哥儿都没变化,不过烜哥儿倒是长高了一些,你是半点不见胖。偏偏只有我,似乎胖了一圈还不止。”
“你也不想想,你多能吃!都快赶上烜哥儿的食量。烜哥儿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他吃得多理所当然。你又不长身体,你吃那么多不长肉还能长啥?”
刘诏摸摸不再那么结实的腹部,一脸惆怅。
软软的小曲都不能安慰他破碎的心灵。
他委屈控诉,“你都不安慰我。”
顾玖立马翻了个白眼,“我是无数次拦着你,让你少吃点。你嘴上答应得好好的,转过头又背着我胡吃海塞。这会你还怨我,真是没良心。”
刘诏笑了起来,“以后你继续监督我,一定要少吃。”
“你能忍住?”
“当然!”
他可不要长出一个大肚子,配不上娇妻。
夫妻二人互相吐槽调侃,长孙刘烜安安静静地陪在身边。
他是替父皇尽孝,也是出门长见识,学本事。
顾玖也没忘记调教长孙,经常给他布置功课。没到一个地方住下来,就叫烜哥儿带着下人出门考察民生民情,回来还要写书面报告。
还不能让下人代笔,只能他自己来。
顾玖和刘诏是在旅游,烜哥儿则是在游学,任务重,吃得多。几个月时间就长高了一截,洗去了在京城时的娇贵,变得沉稳。
听完小曲,顾玖和刘诏,就如同平常人家的老夫老妻,走在小街小巷,看着人情世故,体会俗世烟火。
刘诏是个馋虫,看到有人卖小吃,他又有点馋。
可转念一想,在画舫听小曲的时候,已经吃了几块糕点。
而且,小吃用霜糖裹着,用顾玖的话说糖分过高,吃了对身体不好。
他就感慨了一句,“没想到市井小民都能用霜糖做小吃。好生有钱。”
顾玖却说道:“我要是没记错的话,离着此地三百里的地方,就有一个甘蔗产区。当地熬糖,制糖,发展得很红火。故而,这边的糖要比京城便宜一半左右。”
“你置办的田庄离着此地多远?”刘诏问道。
顾玖想了想,说道:“最近的田庄,离此地两百里远。主要是产茶。”
“此地处处都游玩了一遍,不如明日启程前往茶庄住段日子。这辈子还没住过茶庄。”
“好啊!到时候命人采了茶叶,你可以亲手制茶。”
夫妻二人临时决定前往两百里外的茶庄,宫人和侍卫则瞬间动了起来。
一部分提前前往茶庄布置,确保安全。
一部分人则留下来收拾行李,准备车马行程,负责路途安危。
已是傍晚,西边火红一片,美得不像话。
“明儿又是一个大晴天。”
路过一个药铺。
见乡农抬着一个浑身是血的人来到药铺求医。
受伤的人,也是倒霉,竟然自己用锄头挖到自己的脚。
锄头锋利,可想而知伤得多么厉害。
一只脚能不能保住,也不确定。甚至有可能丢掉性命。
乡农们担心着急,却并不恐慌。
他们互相安慰,“有孙大夫在,一定能救回来。”
顾玖闻言,心生好奇。
这位孙大夫,莫非有妙手回春的本事。
乡农如此信任,看来孙大夫在此地名声显赫,医术精湛。
本以为孙大夫是位老夫子,万万没想到竟然是位中年妇人。
“她是孙大夫?”顾玖好奇问道。
“她正是孙大夫,医术精湛。这伤别人治不了,唯独她能治。”
“为何这么说?”
“可听过皇家医学院?”
顾玖神色古怪,她点点头,“听过。”
“孙大夫家学渊源,家族世代行医。她自幼熟读医药经典,后来又去了京城的皇家医学院进修三年,回来后就是我们当地名副其实的治外伤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