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恩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是如实禀报陛下。”
  顾玖摇头,“恐怕不行!”
  常恩微蹙眉头,等待下文。
  “既然常公公亲自找上门来,询问佚名身份,本夫人实不相瞒,佚名乃是御哥儿。”
  “不可能!”常恩下意识否认,“夫人想替公子御邀名,也不该将佚名安插在他的头上。公子御今年才多大,哪能写出那样的文章。绝不可能。”
  顾玖不急不躁,吩咐丫鬟,“去大公子的书房,将他历年写的文章拿来,给常公公过目。”
  丫鬟领命而去。
  常公公脸色变幻,青了紫,紫了白,像是开了染坊。
  绝不可能!
  一定不可能!
  朝中大臣都想不到的问题,一个小孩子哪里想得到,还能写出来。
  这一定是障眼法。
  常恩厉声说道:“夫人敢写不敢当吗?竟然让公子御冒名顶替。”
  顾玖含笑摇头,“等常公公看了我家御哥儿的文章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897章 非凡御哥儿
  丫鬟阿晴提着一篮子文章,来到水榭。
  “夫人,大公子近些年写的文章大部分都在这里。还有一些放在皇子府。”
  顾玖点点头,示意常恩翻阅。
  常恩面色凝重,盯着顾玖,迟迟没动。
  顾玖了然一笑,“常公公先看看我家御哥儿的文章。上面有日期,你可以从几年前的文章开始看起,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常恩伸出手,拿起一份三年前的文章,却没急着看。
  “夫人知不知道,佚名就是公子御,会引起多大的震动?”
  顾玖浅浅一笑,“常公公不说出去,就不会有人知道。”
  “夫人莫非忘了,咱家是奉命行事。咱家需要给陛下一个交代。”
  “以常公公的能耐,本夫人相信你一定可以给陛下一个合理的交代。”
  常恩冷冷一笑,开始翻阅御哥儿的文章。
  从早年的文章看,还能看出少年的青涩文笔,有些想法十分天真幼稚。
  时间往后推移,字迹越来越有风骨,下笔越来越自信,文章越来越有内涵深度,某些用词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以前,常用“吾”,以此强调个人观点和想法。
  后面的文章,几乎看不到“吾”。从以自我为中心,缓缓改变,最终走到了客观立场。
  以旁观者的目光,尽量客观公正的书写文章。
  近半年的文章,下笔越来越成熟,思考问题越来越有深度。
  不像个少年,倒像是文风老辣,看透世情的成年人。
  当看到战争同赋税关系论述的原始稿件,常恩双手都在颤抖,脸颊控制不住的抽搐。
  原始稿件上面,有很多地方用红笔圈出来,明显有修改过的痕迹。
  显然,最终成稿经历了一次次的思考和修改,才有了发表在《大周生活秀》上面的老辣犀利,又有深度内涵的文章。
  常恩双眼通红,呼吸急促,他的双手依旧在颤抖。
  太阳当空,越来越热。
  丫鬟点燃了熏香,驱赶蚊虫。
  常恩对外界的变化,毫无察觉。
  他整个人,还陷在深深的震撼中。
  “文章真的是公子御写的?”
  顾玖点头,“本夫人没必要隐瞒。”
  常恩激动地问道:“文章上面,用红笔圈出来的地方,肯定是夫人的手笔。”
  顾玖笑了笑,“我只是帮他检查,查漏补缺,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具体怎么修改,如何补充数据,全都是他自己的努力。”
  呼!
  常恩长出一口气,额头上已经布满了冷汗。
  “夫人理应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公公是想说慧极必伤吗?”
  “难道夫人不担心?”
  “我和大殿下身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会尽全力保护孩子的安全。”顾玖掷地有声,不容置疑。
  常恩自嘲一笑,“咱家相信夫人一定可以保护公子御的安危。但是公子御身为皇孙,如此见识不凡,绝对是皇孙中第一人。此事陛下得知,咱家也不知陛下会作何感想。”
  “公公可以继续瞒着陛下。”
  常恩摇摇头,“咱家得想一想。”
  顾玖亲自斟茶,将茶杯放在常恩手边,“公公喝茶。”
  常恩端起茶杯,一边喝茶,一边皱眉深思。
  显然摆在他面前的难题,不是佚名是谁,而是他要不要告诉陛下实情。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
  “佚名”不仅仅是才华,还涉及到皇权传承问题。
  如此早慧,看待问题如此深刻的皇孙,要么是福,要么就是祸。
  常恩抹了一把脸,“咱家还是不明白,公子御小小年纪,为何能写出如此深度的文章。就算是当世大儒,武将世家,也未必能将战争和赋税之间的关系看得如此透彻。
  或许他们有些感悟,但一定写不出如此深刻又全面的文章。大部分人,只能看到事情的一面,而看不到事情的全面。以至于他们的看法总带着偏见。”
  顾玖笑了起来,“常公公一眼看透真相,本夫人佩服。”
  “夫人还没有回答咱家的问题。”
  顾玖轻声一笑,“我家御哥儿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因为他站得够高,看得够远,见识足够广博。”
  常恩提出疑问:“其他皇孙同样站得够高,看得够远,同样有不凡的见识。为何他们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甚至没想过去研究战争和赋税?”
  顾玖抿唇一笑,“公公错了。其他皇孙的见识,在我看来,真正是十分浅薄无知。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事务,看不到历史,看不到未来。他们将历史当成是枯燥的书籍,或是当成故事看。
  知道历史上发生了某件事情,却从不思考事情发生的起因,造成的后果。他们的思维,被遵守传统的夫子教得僵硬固化。我敢说夫子们的言论,多半都是老生常谈,从未想过换个新角度,去解读历史事件。最根本的不足,夫子们对现今的各种问题避而不谈,装聋作哑。”
  常恩皱眉,“为何公子御和别的皇孙有如此大的区别?”
  顾玖笑了起来,眼中闪烁着骄傲,她在替御哥儿骄傲。
  她指着自己的头,“我家御哥儿很善于利用这里,他喜欢思考。”
  “就这样?”很显然,常恩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
  顾玖反问,“还需要别的吗?能够做到深度思考问题,殊为不易。常公公应该深有体会。”
  常恩无言以对。
  他深吸一口气,拿着原始稿件,说道:“这些稿件,咱家要带回宫里。”
  顾玖挑眉,“公公打算在陛下面前挑明一切?”
  “咱家得再想想。必要的时候,咱家会对陛下全盘托出。咱家是陛下的人!”
  常恩郑重强调,他是文德帝的人,他忠于文德帝。
  在文德帝和顾玖之间,他显然会选择文德帝。
  顾玖了然点头,“我能理解公公的立场。这些原始手稿,公公可以带走。希望公公在提起我家御哥儿的时候,措辞能温和一些。还有,尽量不要提及大皇子殿下,效果会适得其反。”
  文德帝和刘诏,这对父子的关系实在是太过复杂。
  谁都说不准,什么时候文德帝就会发神经病。起因很可能只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或是谁提了一句刘诏。
  常恩点头应下,“咱家知道夫人在担心什么。咱家有分寸,不会害了公子御。”
  如此大才,即便不是皇孙,也是国之栋梁,是宝贝。
  常恩也有惜才之心。
  他拿着御哥儿的手稿,离开了晓筑,乘车回宫。
  顾玖走上绣楼,登高望远,看着马车隐没于山林中。
  远处传来妞妞和衠哥儿的嬉笑声。
  两个小屁孩,玩得酣畅。又到了一年最兴奋的季节,可以尽情的玩水。
  真的想不通,为什么小孩子那么喜欢水。
  潺潺小溪,流过鹅卵石铺成的河道。溪水刚到孩子脚踝。
  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凉飕飕的。
  妞妞好衠哥儿光着脚,踩在鹅卵石上面,咯咯咯发笑。
  丫鬟小厮在岸边看守,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顾玖从绣楼下来。
  她吩咐许有四,“收拾行李,本夫人要启程回皇子府。”
  许有四大感意外,“夫人才住了半个月,就要回去了吗?”
  顾玖说道:“接下来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住在晓筑不方便。先回皇子府,等事情料理干净后再回晓筑。”
  “妞妞和衠哥儿怕是会哭闹。”
  “告诉他们,回去可以见到大哥哥和二哥哥,肯定高兴。”
  “夫人说的是。”
  如今衡哥儿也在宫里读书,同御哥儿作伴。
  ……
  常恩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回到皇宫。
  手中捏着的手稿,好似千斤重。
  文德帝正在和大臣们议事,常恩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得好好想想这件事要怎么解决。
  文德帝忙起来,暂时忘了佚名。
  过了两天,又突然想起此事。
  “常恩,朕让你查的事情有结果了吗?”
  “回禀陛下,事情有点出乎意料。”
  文德帝蹙眉,“说来听听。”
  常恩咽下一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道:“佚名极有可能是公子御。”
  “荒唐!”
  文德帝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
  公子御才多大,有十五岁吗?应该还没到十五岁。
  半大小孩子,哪里能写出如此老辣犀利又有深度的文章。
  “回禀陛下,老奴一开始也不相信。后来看到了原始手稿,貌似没有弄错。”
  “手稿在哪里?荒唐透顶,是不是顾玖故意拿御哥儿搪塞你。”
  常恩将手稿拿出来,放在案头。
  文德帝一开始眉头紧皱,到最后,表情越来越凝重严肃。
  啪!
  文德帝突然拍着桌子,“去将御哥儿过往的文章诗词拿来。”
  笔迹可以模仿,但是文风,一个人独特的文章风格,是极难模仿的。
  常恩不敢耽误,赶紧吩咐干儿子去书房取御哥儿过往的文章诗词。
  御哥儿在宫里读书,宫里肯定保留着他的文章。
  文德帝要的文章诗词取了来。
  包括几年前的文章都有。
  看得出来,在宫里写文章,御哥儿有意压制着自己,写的四平八稳,不偏不倚,恪守中庸之道。
  可他毕竟是个小孩子,偶尔还是会流露出犀利老辣的一面。
  被夫子批评为锋芒毕露,过于彰显自己。
  “荒唐,荒唐,实在是荒唐!”
  文德帝怒吼三声荒唐,情绪极为暴躁。


第898章 潇洒少年郎
  “陛下息怒!”
  常恩跪在地上,战战兢兢。
  他不确定文德帝的三声荒唐,到底骂的是谁。
  骂他?
  还是骂夫子?
  亦或是骂公子御?还是诏夫人?
  常恩不确定答案,跪下来请罪就是最明智的做法。
  哐!
  文德帝踢翻了小杌凳。
  他转头,死死盯着常恩,“你和顾玖到底谈了些什么?为何会相信文章是御哥儿写的?”
  常恩小心翼翼地说道:“启禀陛下,老奴看完了公子御最近三年所有的文章,可以清晰的看见他的成长。老奴也不敢相信年少的公子御能写出如此深度的文章,但是文章摆在眼前,老奴不能不相信。”
  文德帝当即吩咐,“来人,去晓筑,去大皇子府,将公子御近五年写的所有文章全部带回来。另,去内书堂将公子御请来,朕要当面考教他。”
  文德帝一声令下,兴庆宫的内侍全都动了起来。
  文德帝压着怒火,端坐在书桌前,重新拿起刘御的文章反复阅览。
  ……
  刘御在内书堂上课。
  身后几个堂弟皇子捣乱,衡哥儿也是其中一员。
  他有些心不在焉。
  夫子教的内容,对他来说太过简单,激不起半点学习的兴趣。
  一本书,早已经翻烂,甚至可以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背下来。
  而且夫子讲的内容,他在山河书院听三元公讲过。
  三元公讲得更有深度,认识更全面。
  他托着腮思考,要不要和母亲商量一下,以后不到宫里读书。
  至于皇室规矩,各种潜规则,他已经了然于胸。
  实在没必要继续在宫里浪费时间。
  正在他走神的时候,兴庆宫内侍找了过来,打断了夫子讲课。
  “公子御,陛下召见!”
  刘御回过神来,“皇祖父召见我?”
  “正是!请公子御即刻随咱家前往兴庆宫面圣,陛下正等着。”
  “皇祖父为何要召见我?”刘御好奇。
  “咱家不知。公子御请吧!”
  在众人的注视下,刘御起身,准备离开课堂。
  他朝刘征,衡哥儿摆摆手,示意二人不必担心。
  他跟随内侍来到兴庆宫,经过通报,被请进正阳殿。
  “孙儿给皇祖父请安,黄祖父安康。”
  文德帝目光犀利地盯着刘御,一言不发。
  刘御有些忐忑。
  内侍搬来座椅板凳,文房四宝。
  刘御更是诧异。
  “中宗皇帝的功与过,好好写。朕希望看到实话,而非敷衍之词。用词尽可能大胆,朕恕你无罪。此事出了殿门,就当没发生过。”
  刘御抬头望着文德帝,“孙儿不明白。”
  文德帝表情严肃,“你不需要明白,你只需要好好写文章。写你真正的想法。朕分的清楚,哪些是敷衍之词,哪些是实话。”
  “孙儿身为晚辈,岂能非议祖上功过。”
  “朕说了,恕你无罪。”
  刘御微蹙眉头,“必须得写吗?”
  “你说呢?”
  刘御点点头,坐下来,提笔,思考了一番后,开始动笔“非议”中宗皇帝的功与过。
  大殿内气氛紧绷,仿佛空气都已经凝固。
  宫人们连大气都不敢出。
  正是要热不热的季节,大殿内撤了火盆,还不到放冰盆的程度。
  每个人都觉着闷热难受,冷汗出了一身又一身,衣服从里到外都湿透了。
  文德帝端坐在书案前,一直关注着刘御。
  这样的场合,任何人都不可能作弊。
  文章到底是不是出自刘御的手笔,很快就将揭晓。
  刘御很镇定。
  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对于刘氏祖宗们的功过,他从四五年前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机会将自己的看法写下来。
  这一回,不管皇祖父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刘御都打算直抒胸臆。
  至于后果,无需多虑。
  他是皇孙,不是皇子。
  皇孙比皇子多了更多的自由。就算犯错,多半也是申斥几句,大不了就去宗正寺住几天。
  当年父亲做皇孙的时候,也住过宗正寺。
  刘御很想去体验一下住宗正寺的感觉,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两路人马,分别从晓筑,大皇子府取回刘御近几年的文章。
  而刘御还在洋洋洒洒书写自己的观点。
  他写的酣畅淋漓,十分爽快。
  写完,将毛笔一扔,朗声说道:“皇祖父,孙儿写完了。”
  “呈上来!”
  常恩亲手收了文章,呈给文德帝。
  文德帝刚看了一个开头,就被吸引。
  他强忍住继续看下去的欲望,先将刘御打发,“你回去吧,今日发生的事情,出了这个门权当没发生过。”
  “孙儿明白。孙儿告退。”
  刘御潇洒离去。
  年纪不大,却已经有通身贵气。将来不知道会让多少姑娘家思念落泪。
  打发了刘御,文德帝如饥似渴得翻阅刘御的文章。
  对中宗皇帝的评价,果然犀利辛辣,一改在课堂上的中庸平和。
  文德帝亲眼看见刘御写下这篇文章,做不得假。
  此时此刻,文德帝已经相信,《大周生活秀》上面刊登的关于战争和赋税的文章,出自刘御的手笔。
  洋洋洒洒,刘御一口气写了三十多页的纸张,阐述自己的对中宗朝一些列事件的看法。
  他写的酣畅伶俐,文德帝却看得额头冒汗,心头狂跳。
  震惊!
  意外!
  惶恐!
  担忧!
  各种情绪,从文德帝心头一一滑过。
  文德帝首先想到的是,老天待皇室不薄,赐下麒麟儿。
  然而慧极必伤!
  如此年幼,就展现出如此才学,连朝中大臣都被比了下去,如何是好?
  会不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会不会过于骄傲自负,走上歧途!
  文章看完了,文德帝也出了一身的冷汗。
  文章太过赤裸裸,可谓是鲜血淋漓,直刺人心。
  中宗皇帝的功与过,此篇文章,阐述得足够全面,足够有深度。
  若是给足时间,给刘御十天半个月,相信,这篇文章还可以更优秀。
  文德帝喝口茶,喘口气,又开始翻阅刘御过去几年书写的文章。
  从想法天真幼稚的小孩子,到文章犀利老辣的少年,也只用了几年时间而已。
  文德帝内心颇多感慨。
  “朕不如他!朕在他这个年龄的时候,只知吃喝玩乐。刘诏同样不如他,刘诏有勇武,然而却疏于文章学业。”
  常恩的头埋得底底的。
  陛下这番话,委实关系重大。
  一旦传扬出去,公子御必将被架在火堆上炙烤。
  会被所有人鸡蛋里挑骨头。
  一个颇有才学的皇孙,很可能就此陨落。
  毕竟公子御只是一个少年郎,承受不起四面八方的非议。
  一旦走不出来,极有可能整个人生就毁了。
  文德帝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将御哥儿所有文章封存,没有朕的许可,任何人不许翻阅。下封口令。谁敢对今日之事多说一个字,朕诛他九族。”
  “老奴遵旨!”
  “另外,传朕口谕,令诏夫人好生栽培御哥儿。内书堂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御哥儿同其他人一起上课?”
  “回禀陛下,公子御的确是和皇子皇孙们一起上课。”
  文德帝连连摇头。
  “不行!那几位大儒,朕知道。教教普通资质的皇子皇孙没问题,教导御哥儿,显然他们已经不能胜任。”
  “那要给公子御换个先生吗?”
  文德帝在琢磨这件事。
  他不能对御哥儿表现得过分关注,更不能给御哥儿特别对待。因为会引起众人的猜疑。
  一旦御哥儿成为靶子,文德帝也不敢说能百分百保证御哥儿的安全。
  文德帝深吸一口气,“一切照旧。”
  虽有些可惜,却也松了一口气。
  一切都不变,方能保证御哥儿不突出,不会成为靶子。
  常恩躬身领命,又说道:“据了解,公子御每过五天,都会去山河书院上两天课。也没有固定的课程,就是喜欢什么听什么。不过,大部分时候,他都是跟在三元公,孙先生,还有任先生身边,听三位先生清谈。”
  “孙先生,莫非就是被山河书院聘请的那位孙状元?”
  “正是!”
  “朕听闻,山河书院开设了许多非必要课程,可有教材?”
  “有的。”
  “取一套山河书院的教材,每个科目都要。”
  “老奴遵命。”
  ……
  刘御接了衡哥儿,一起回大皇子府。
  顾玖已经在皇子府等候多时。
  “娘亲回来啦!”
  衡哥儿甩开刘御,冲进娘亲的怀抱。
  顾玖一把抱住他,揉揉头发,捏捏脸颊,“上课有没有专心听讲?”
  衡哥儿连连点头,“有的,有的。不信问大哥。”
  说完,偷偷冲大哥刘御眨眼。
  顾玖才不会上当,再次捏捏他的脸颊,“少偷吃,脸都圆了一圈。去书房写功课。不仅要完成夫子布置的功课,娘亲布置的功课也要完成。”
  衡哥儿一脸苦兮兮,“娘亲布置的功课,可以晚两天吗?”
  “不能!今日必须将功课交上来。不准问你大哥,你得自己写。快去。”
  衡哥儿耷拉着头,一脸心酸的样子。
  妞妞和衠哥儿一起看他的笑话,两个小屁孩咯咯咯的发笑。
  衡哥儿冲弟弟妹妹做鬼脸,幼稚得不忍直视。


第899章 一场混战(三更)
  顾玖招手,示意御哥儿坐下说话。
  “见了陛下?”
  御哥儿点头,“娘亲早就预料到?”
  顾玖说道:“宫里来人,拿走了你近几年写的所有文章,我就知道常恩没瞒住,陛下必定会召见你。”
  御哥儿笑了起来,笑容像个小孩子,格外单纯。
  “娘亲可否猜猜,皇祖父让儿子做什么?”
  顾玖挑眉一笑,臭小子,显摆起来了。
  她配合着演出,“自然是考教你的文章。”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娘亲。皇祖父让我写中宗皇帝的功与过,一开始我还有些担心。后来皇祖父说,尽管写,恕我无罪,我便直抒胸臆,尽情挥毫。”
  顾玖捂头。
  傻小子!
  她问道:“说来听听你都写了什么。”
  御哥儿笑着说道:“儿子是这样写的……”
  御哥儿直接将他的文章背了下来。
  不得不说,御哥儿记忆力很好。
  写过的文章,几乎是一字不差的背了下来。
  顾玖越听,脸色越发凝重。
  等御哥儿背完了文章,她便问道:“陛下有说什么吗?”
  御哥儿说道:“皇祖父就看了个开头,然后就把儿子打发走了。还提醒儿子,出了宫门,权当今日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顾玖深思片刻,“最近低调点,一切如常,别出头。先看看风声再说。”
  “哦!”御哥儿欲言又止。
  顾玖笑了起来,“想说什么就说吧。在娘亲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御哥儿说起自己的想法,“娘亲,儿子不想继续在宫里读书。夫子讲的内容,儿子早就学过,三元公讲得更为深刻全面。儿子认为,继续进宫读书,是在浪费时间。”
  顾玖问道:“还有别的原因吗?”
  御哥儿斟酌了一下,又说道:“整日同一群捣蛋鬼坐在一起读书,很麻烦。”
  “其他皇子皇孙不读书吗?”
  “读的。只是读得马虎!”
  顾玖又问道:“皇子皇孙里面,有谁特别笨吗?”
  御哥儿想了想,摇头说道:“没有谁特别笨。其实大家都很聪明,只是他们的心思不在读书上面。”
  也是。
  生在皇家,就没有一个笨蛋。
  笨蛋活不大的。
  “你想认真读书,却又受到干扰,加之夫子讲的内容过于老套,所以你不想去宫里读书?”
  “请娘亲准许。”
  “确定吗?你走了,衡哥儿就没人作伴。”
  “我会让征大哥护着衡哥儿。”
  “很好!我同意你不去宫里读书,继续回山河书院求学。但是,你是男子汉,这件事情你得自己出面解决。能行吗?”
  御哥儿重重点头,“儿子没问题。儿子会亲自求见皇祖父,皇祖母,还有夫子。会对他们说明我的决定,希望他们能支持我。”
  顾玖笑了起来。
  “去写功课吧。”
  御哥儿愉快的跑走了。
  在外面,御哥儿像个成年人一样思考做事。
  只有在家里,他才会露出少年特有青春躁动。
  时而伤春悲秋,时而兴奋激动。
  还会写一写酸诗,酸文章,抒发一下青春躁动。
  有时候也会露出中二少年的一面,总是想一出是一出。
  当然,这一切都仅限于在家中。
  ……
  风过无痕!
  无人继续追问佚名的身份。
  就像是有一股无形的力量,一伸手,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巴。
  佚名是大神人物。
  他是谁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给这个时代的人,打开了一扇窗。
  思想的窗!
  学子们在《大周生活秀》上写文章,讨论意识形态。
  双方针锋相对,没有丝毫退让的迹象。
  用文字打仗,文人最爱。
  很快《国子监报》,《山河书院报》纷纷加入了这场文字大仗。
  什么道家,佛家,杂家,兵家……一个个看热闹还嫌不够,纷纷撸袖子下场参战。
  一场意识形态的争论,不出意外,变成了一场各大学派的混战。
  儒家一派如临大敌。
  这是要造儒家的反吗?
  很快,这场争论从民间蔓延到官场,从京城蔓延到地方。
  儒家一家独大的现状,第一次受到了挑战。
  虽然这次挑战,只是小小的试探一番,却足以让儒家代表人物,各位成名已久的大儒亲自下场撕逼。
  嫌弃《大周生活秀》版面有限,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光是京城,就多了近十份报刊,专门用来撕逼。
  大佬们,用自己的钱,或是儒家一脉集资,成立报社,发行报刊。
  学着《大周生活秀》两天一期,天天在报纸上对各家各派,挫骨扬灰的辱骂,揭老底。
  道家,兵家,杂家,法家等等学派不答应了。
  我们虽然人少,但绝不会打不还手。
  揭老底,谁不会。
  你们儒家的老底,更是臭不可闻。
  一场争论,摇身变为扒皮祖宗十八代的底细,各种不为人知的黑历史,被公布在报纸上,供世人阅览。
  市井小民可不管你家,我家,大家只管看热闹。
  只是才过一两个月,儒家新办的报纸,就陷入了颓势。
  每天除了骂骂骂,揭老底,就没别的内容。而且用词晦涩难懂,谁乐意看啊!
  销量从最初的两三万份,直接大跳水,一个月后就变成了两三千份。
  唯有死忠还在支持。
  市井小民早已经将这些新创刊的报纸抛弃。
  反观《大周生活秀》,销量一直保持平稳,偶尔还有小幅增加。
  《大周生活秀》从最初的六个版面,扩大为现在的十二个版面,内容丰富多样。
  不光有文坛学派骂战,还有市井生活报道。
  比如某某坊被小偷光顾,某某坊要拆迁了,谁家被戴绿帽子等等新鲜八卦……
  传奇小说,也有固定的版面。满足了喜欢看小说的读者。
  还有各种肉菜粮食价格,甚至还有外地发生的新鲜事,西北的战事……
  多种多样,有料的内容,才是一份报纸长盛不衰的根本。
  没人乐意天天看毫无新意的骂战,简直是浪费时间。
  儒家一派死忠,气得半死。
  “《大周生活秀》的立场很有问题。”
  “不如到报业司举报。”
  “没有用。生活秀并没有写犯忌讳的内容,报业司不会干涉。”
  “不如我们也学《大周生活秀》,多报道一点市井新闻。”
  “荒唐!岂能与生活秀这样的俗物同流合污。”
  呵呵!
  你倒是不同流合污,那你倒是出钱办报啊!
  真当办报不要钱吗?
  一直在亏钱,照着这么下去,除非大佬真爱,肯出钱一直养着报刊。否则报刊迟早会破产倒闭。
  众人争论不休,也没争论出一个结果。
  骂战进行到这个地步,始终没有分出胜负,谁也说服不了谁。
  很多人都感觉到了疲惫。
  除了个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