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不给现银的分红方式,大家还是头一次见。
  股东们拿到信封后,就迫不及待的撕开了封口,取出里面的单据。
  看到单据上面的金额,每个人都露出一脸惊喜的表情。
  随着单据一起的,还有一张附录明细。详列了当事人投了多少钱,占比多少。又列了每个项目大体情况。
  股东们看着附录,暗暗点头。心道诏夫人做事,就是妥帖。从不仗着身份欺负人。
  给股东们的账目,从来都是清清楚楚。而且每年年终,股东们还可以去商行总部查账。
  信封送到湖阳郡主的手中,湖阳就迫不及待的撕开封口,取出单据。
  “哈哈哈……大侄子媳妇果然没亏待本宫。”
  整个大厅都响着湖阳魔性的笑声。
  在场无数男人,听着这个笑声,顿觉浑身一紧,某个位置好痛。
  为何会有这样的错觉,他们也不知道啊。
  男人们互相交换眼神,全都是一脸心有余悸的样子。
  果然湖阳这样的女人,一般人消受不起。
  陈驸马当年死得不冤。
  陈驸马牺牲自己一人,拯救了千千万万男人,英雄啊!
  还有那个伺候在湖阳身边的小狼狗,更是英雄啊!
  湖阳亲着单据,上面的金额太可爱了。
  真没想到,她能有上万两的分红。
  看来南城门外项目,还是很赚钱嘛。
  湖阳问小狼狗,“想要什么?本宫送给你。”
  小狼狗不卑不亢,摇摇头,“小的什么都不要。”
  “好吧,等本宫准备好礼物后,给你一个惊喜。”
  看来湖阳郡主对小狼狗,真的很喜欢啊。
  就是不知道,这份喜欢能持续多长时间。
  闲人居的每个人都喜笑颜开。
  那些奉命前来领取分红的管事,得了信封,也不敢私自拆开。而是急急忙忙赶回府邸,交给主人。
  代侯府,顾玫从管事手中接过信封,撕开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怎会这么多?账目是不是算错了?总听人说南城门外就是个吞金兽,小玖妹妹为了那些流民还有房子,找少府钱庄贷了几百万两,一年光是利息都要大几十万两。”
  “没有错,下面有附录,大少奶奶可以详细看看。”
  顾玫翻出附录,仔细对照,甚至还拿出算盘细细核算。
  “妈呀,没想到竟然这么赚钱。”
  顾玫发出一声感慨。
  当初她就投了不到一万两进去。可是这回分红,竟然有六位数,远超她的投入。
  她心头有些惴惴不安,“真能这么赚钱?”
  这才几年时间,就有成倍的回报,而且不用她操半点心。这钱也来得太容易了吧。
  管事说道:“小的在那边偷瞄了几眼。有人投钱多,这回光是分红,就有七八万两。”
  顾玫啧啧称叹,“难怪别人都说小玖妹妹是招财童子。就凭她这本事,户部尚书也做的。”
  管事小的:“怕是比户部尚书做得还好。”
  顾玫哈哈一笑。
  ……
  开心,惊喜的人,不止顾玫一人。
  顾家姐妹,当初都投了钱到项目里面。
  最少的人,顾珊和顾琳,当年投钱的时候还是小姑娘,只投了几百两,这回都拿到了成倍的回报。
  顾珊拿到分红,很是懊恼。
  “只恨我当年太小,手上没钱。一点私房银子投给二姐姐,没想到会有这般丰厚的回报。也不知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她夫君魏七郎说道:“京城都传闻诏夫人有点金手。你当年没多投一点钱,的确损失很大。”
  “哼,你还笑话我。我当年要是有钱,怎会只投二百两。五妹妹顾琳,比我投得还少,今儿得了分红,怕是要哭晕过去。”
  夫妻二人互相调侃了几句,然后前往老夫人院落请安。
  到了老夫人那里,夫妻二人才知道,当年柱国公做主,从公中拿了钱投到了南城门外项目。
  今儿就是柱国公府收获的日子,几万两银子进账,而且半点不操心。
  这等好事,全府上下都乐呵呵的。
  柱国公夫人开着玩笑,“早知道当年都投点钱。也不知诏夫人那里还需不需要银钱?”
  “少府钱庄敞开了给她供钱,她估计不乐意要我们的钱。”老夫人随口说了一句,柱国公夫人也就歇了心思。
  ……
  顾珍这些年,开销少,进项同样少。
  就靠着陪嫁的两个庄子铺子,每年能挣点零花钱。
  她夫君许三郎,因为家中没分钱,俸禄全都交公。她是一文钱都拿不到。
  她要替孩子攒钱,几年下来,愣是没给自己添一套头面首饰。庄子铺子的钱全都攒起来,留给孩子。
  但是在腊月二十这一天,她收获了意外惊喜。
  若非顾玖那边派人通知她,她都不知道今儿是分红的日子。
  当她撕开信封,看到单据上的金额,“哇”的一声叫出来。
  她又赶紧捂住嘴巴,生怕被人发现。
  她死死盯着单据上的金额,捂着嘴偷笑,笑得浑身抽搐。
  她做梦都没想到,她竟然能拿到这么一大笔分红,足有几千两。
  当年雨花巷吃了甜头,第二次顾玖募集资金的时候,顾珍咬咬牙,就留了一百两,将手头上所有的现银加起来足有两三千两,全都投给了顾玖。
  几年过去,没想到会有如此丰厚的回报。
  天啦,天啦,二妹妹根本就是她的福星。
  她正愁手头上银钱不凑手,从天而降,一笔巨款。
  她偷着乐半天,后来寻了个借口出府,到少府钱庄兑了银票,不过只兑了一千两的散碎银票。
  如今少府钱庄存钱,不仅不收钱,反而还倒给储户利息。
  顾珍想着能得点利息钱也好,便将剩下的银子都存进了少府钱庄。
  ……
  这一天,拿着单据,到少府钱庄兑钱的人不少。
  侯府,顾府,顾家姐妹,亲戚,柱国公府魏家,裴家,欧阳芙,萧琴儿,户部某些官员,少府某些官员,五城兵马司……
  很多很多。
  另外,当年先帝投了三十万两,是最大的股东。
  文德帝当年私下里拿私房钱投了五万两。王府从公中走账,投了五万两。
  这三笔大金额投资,都收获了极大的回报。
  只是这三笔投资,要怎么交给当事人,是个大问题。
  这一天,顾玖没去闲人居凑热闹,她去了少府,找少府家令说活。
  少府家令乐呵呵的,看着顾玖,就跟看着金元宝一样,金光闪闪。
  少府家令当初可是将自己的棺材本都拿出来支持顾玖的项目,这回当然是收获颇丰。
  “老祖宗能别把我当成金元宝,行吗?”顾玖受不住少府家令那热烈的目光,太吓人。
  少府家令捋着胡须,“老夫观你,越发的气派了。”
  顾玖:呵呵!
  “今儿分钱,自然气派。可是晚辈的内心此刻正在滴血。”
  “这是为何?”少府家令不解。
  顾玖问道:“老祖宗可记得,先帝当时投了三十万两到南城门。”
  少府家令恍然大悟,这笔账他当然记得。
  因为这三十万两,是从少府走的账。
  顾玖问道:“老祖宗教教我,这钱我该怎么支付?”


第554章 陛下不吃人
  文德帝超级超级爱钱。
  穷疯的人,都把钱看得比较重。
  顾玖不确定文德帝是否知道这笔账目的存在。
  最好不知道。
  这样就可以悄咪咪地分红,平账。
  当然,顾玖不是要贪墨这笔三十万本金的分红。
  她是想在不惊动文德帝的前提下,直接将分红交给少府。
  想要这么做,就必须取得少府家令的配合。
  少府家令捋着胡须,面色平和。
  签押房内,谁都没说话。唯有炭火在燃烧,散发出热气,暖洋洋的。
  茶水渐渐失去了温度,已经不适合饮用。
  顾玖却还是端起茶杯,饮了一口残茶。
  炭火都快灭了,少府家令才开口说道:“这事难办。”
  “莫非陛下已经盯上了这笔款子?”顾玖好奇问道。
  少府家令摇摇头,“倒是没你说的那么严重。老夫记得,先帝这笔投资,陛下是知道的。今日陛下没问起此事,不代表改日陛下不会问起。就算陛下忘了此事,陛下身边的人也会提醒。毕竟,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顿了顿,少府家令又说道:“陛下广开后宫,开销甚多。”
  养女人费钱啊。
  皇帝养女人更加费钱。
  顾玖笑了笑,“少府钱庄日进斗金。如今少府不差钱,后宫那点开销,对少府来说不过是小问题。”
  少府家令吹胡子瞪眼,“真当少府的人个个都是吃空气,不用拿俸禄吗?少府管着那么多产业,每月开俸禄的人足有几万人。养活这么多人,可要不少钱。接近年底,皇室宗亲里面日子过不下去的,全都跑到少府打秋风。少府也不能叫人空着手回去。”
  少府家令也学着顾玖那套,开始哭穷。
  顾玖眉眼一抽一抽,这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节奏啊。
  “老祖宗别哭穷了,晚辈比您更穷,今年过年都揭不开锅。”
  少府家令一脸心塞,“你说这话,能有人信?”
  顾玖反问:“老祖宗口口声声说少府没钱,这话会有人信吗?”
  少府家令一脸纠结。
  两个人很有默契的齐声说道:“我们都穷啊!”
  终于达成了一致。
  顾玖接着叹了一声,“我先将先帝的三十万本金分红,还有王府的五万本金分红,交给老祖宗。陛下要是问起,还请老祖宗替我周旋一二。陛下的五万本金分红,则请老祖宗转交给陛下。我就不进宫去。”
  既然瞒不住,顾玖也就不做多余的事情。一切按照程序来办。
  少府家令却说道:“先帝和王府这两笔分红,老夫可以先收下。但是陛下的五万本金分红,老夫可不敢越俎代庖。这事你还是去找常恩。那老家伙不也投了钱吗?叫他帮你料理干净。”
  “常公公这几天当差,要五天后才能出宫歇息。罢了,罢了,我便等他五日。”
  顾玖一脸委屈,少府家令都不肯帮忙。
  少府家令乐呵呵的,“不用等五日。我估摸着宫里已经得了消息,要不了多久,常恩那个老东西就会主动找上你。”
  顾玖挑眉,心头莫名有点虚,“不瞒老祖宗,我现在最怕和陛下谈钱。谈钱伤感情。”
  少府家令一把胡须抖啊抖,“你不用怕,反正你有钱。”
  顾玖叹了一声,“真没钱。钱都投到工坊,投到水泥路里面。手头上就只剩下几万里用来吃饭。”
  “你比老夫吃得好,老夫都没有几万两用来吃饭。”
  顾玖扶额,“老祖宗真不帮我?”
  “老夫帮不了啊。该来的总会来,你也别紧张嘛。陛下他不会吃人。”
  顾玖一脸受到伤害的表情。
  少府家令却乐呵呵地笑起来。
  ……
  兴庆宫。这
  常恩正在文德帝身边当差。
  文德帝忙了两个时辰,准备休息一会,就问道:“今儿是什么日子?”
  “启禀陛下,今日腊月二十,四海商行分红的日子。”
  “分红?”
  “正是。南城门外项目,经营了这么多年,总算见到钱了。”
  文德帝立马说道:“朕要是没记错的话,朕当初也投了几万两进去。你这老奴,也投了钱吧。”
  常恩笑了起来,“不敢欺瞒陛下,老奴投了五千两,将棺材本都投了进去。”
  这话不尽不实,文德帝也没拆穿他。
  “既然是分红的日子,为何朕没见到银子?难不成顾玖贪墨了朕的银子。”
  “诏夫人贪墨任何人的钱,也不敢贪墨陛下的钱。恐怕是进宫一趟不方便,所以才没能及时将银钱送到宫里。”
  文德帝想了想,“你去找她。不,叫顾玖进宫,朕有话要当面问她。另外,先将少府家令请到宫里,叫他把账本带上。”
  “老奴遵旨!”
  少府家令先被叫进皇宫,还带着账本。
  文德帝先是客客气气的叫一声叔祖,少府家令哪里敢应,直说:“君是君,臣是臣。”
  文德帝也就没有勉强他,直接就问起了少府今年的收益。
  少府家令翻着账本,一样样报账。
  从盐铁,要少府钱庄,到黄庄,到矿产,到各个行业。
  总账报完,文德帝对今年一年的收入有了底。
  “没想到少府钱庄一年的收益,竟然超过盐铁税收。难怪民间私人钱庄遍地开花,就是因为这行是暴利,钱生钱,来钱容易又迅速。”
  文德帝又琢磨了一下,“如今看来,钱庄大有可为。要尽快将少府钱庄推广到大周每一个府城,县城。以雷霆手段打压私人钱庄,平衡民间借贷利率。不能叫朕的百姓,被私人钱庄逼得破产自卖为奴。”
  朝廷税收,来自于市井小民和自耕农,官府徭役也是由这些人承担。征兵也是从这些人里面征收。
  这些人皆是良民。
  一旦良民因为高利贷被逼破产,卖身为奴。每多一个奴婢,就意味着朝廷少了一份税收,少了一个征兵的兵源,少了一个服徭役的人。
  而购买奴婢的大户人家,可劲的压榨那些农奴,矿奴,纺织奴,各种奴。
  这些奴婢所创造的财富,全都落到了大户手里,朝廷得不到一文钱。
  朝廷损失惨重,大户却因为蓄奴,创造了更多财富,变得越来越富有。他们用增加的财富,一面放高利贷,一面购买破产良民的土地,宅院。
  将自耕农的土地,变成一个个田庄。
  将良民的宅院地契,变成一个个商铺,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土地房产垄断。
  归根结底,民间高利贷,就是在挖朝廷的墙角,制造了越来越多的贫农,破产小民,流民,乱民。
  要解决贫农,破产小民,流民和乱民的问题,全得靠朝廷出钱出力。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乱。
  朝廷税收越来越少,花钱的地方却越来越多。
  大户恒富,朝廷恒穷。
  再这么下去,迟早要出大乱子。
  好在,这两年,朝廷的商税有了起色。不用一年到头都指望农税。
  对农税的依赖减轻,也就说朝廷缺钱的时候,不用一再对农民加税。
  只要朝廷不加税,农民的负担就不会增加。
  可以说,商税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农民破产的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各处天灾频繁不断,却没有闹出大乱子的根本原因。
  商税的增加解决了很大的社会矛盾,让农民在灾荒年间能够喘口气。
  很多朝臣,眼光有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但是朝廷顶级人才,如李侍中他们,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这一点。
  文德帝也清晰的认识到商税在平衡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
  少府家令更不用说,他亲身参与其中,体会更深。
  他不由得回想,商税的增加,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好像就是从少府同顾玖开始合作开始的。
  自少府开设钱庄后,少府的收入一年年增加,已经可以轻松的支援户部,减轻户部的压力。
  更值得称道的是,整个京畿地区,已经看不到高利贷。
  所有私人钱庄,全都按照少府钱庄的利率,月息一分五厘放贷,而且不准利滚利,不准复利计算。
  私人钱庄的收入,比起高利贷的时候,自然是少了许多,但依旧有得赚。而且不用承担逼得人家破人亡的责任。
  月息一分五厘,咬咬牙,多做几分工,或是找亲朋好友借一点,总能还上。
  京畿地区,借贷行业的风气,变得很清新。
  比起南方高利贷横行,京畿地区的私人钱庄,犹如小清新。
  可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南方钱庄跑到京城开设分店。
  为什么?
  因为自从诏夫人开始修建南城门外,京城的商业越发活跃。
  各行各业,吃穿住行,全都被一个南城门外项目带动得兴旺发达。
  像那些烧砖的,烧瓦地的,做木材的……如今一年赚的钱,比得上过去几年赚的钱。
  商家活跃,借贷市场也就跟着活跃起来。
  即便月息最高不能超过一分五厘,还是吸引了大把南方北方,各地的私人钱庄涌入京城,抢占市场。


第555章 怕脑袋搬家
  少府家令开始诉苦。
  “南边宗族势力强大,少府钱庄在南边的进展一直不太顺。”
  文德帝一听,直接说道:“不是还有金吾卫嘛。朕就不信,那些地方豪强,敢和金吾卫作对。改日朕就叫金吾卫前往南边,杀他个人头滚滚。把反对的人都杀了,少府钱庄在南边能办起来吗?”
  少府家令面对文德帝的目光,下意识打了冷战。
  他在文德帝的眼中吗,看到了浓浓杀意。
  显然,要在南边大开杀戒,并非文德帝心血来潮,而是早有这个想法。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
  少府钱庄在南边进展不顺,给了文德帝大开杀戒的理由。
  文德帝登基两年,只是在开耀三十八年,蔡家屠村案,一口气杀了一千个人。
  之后,一年多时间,文德帝极少开杀戒。
  朝臣们都说,文德帝比起先帝,仁慈,是个仁君。
  如今看来,哪里是什么仁君。文德帝是在憋大招啊。
  不杀则已,一开杀戒就是人头滚滚,成千上万人受到牵连。
  文德帝同先帝不愧是父子,都是一样的嗜杀,只不过方式不一样。
  少府家令喉咙滚动,深吸一口气,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能,能办起来。”
  文德帝哈哈一笑,“能办起来就好!朕对少府钱庄寄予厚望。朕的百姓能不能有好日子过,你们少府钱庄担着大责任。
  朝廷力有不逮,很多地方顾及不到。但是少府钱庄不一样,凡是需要钱的地方,就该有少府钱庄的人员。
  大周天下,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除了地方官员的汇报,钱庄也要承担起信息搜集的重担。
  朕不希望少府钱庄也出现欺上瞒下的情况。叔祖,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臣不敢当!臣明白!臣一定办好陛下交代的差事。”
  文德帝满意地点点头,“你的忠诚,朕是知道的。这些年,少府在你手中,是越来越好。不仅养活了那么多人,每年还能有这么多结余,殊为不易。但是,朕知道少府还可以做得更好,赚更多的钱。户部顾及不到的地方,少府要主动承担起责任。”
  “微臣遵旨!”
  少府家令压力山大。
  少府能有今天的成绩,他都拼尽了全力,几乎榨干了少府的潜力。
  还要再接再厉,赚取更多的钱。
  一时间,少府家令很愁。
  钱不是那么好赚的,新的利润点到底要从哪里来?
  目前看来,还是得指望少府钱庄。
  文德帝坐在案头,翻阅着账本。
  他好奇问道:“存钱还要给利息?这是怎么回事?”
  这年头,人们将钱存入钱庄,不仅没利息,还得倒给钱庄一笔保管费。
  少府钱庄之前也是这么弄的。
  但是随着业务量增大,少府吸纳储蓄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贷款的速度。
  少府本身的资金量不是无限的,单靠少府的资金支持,钱庄根本做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这年头的私人钱庄,即便是规模最大的私人钱庄,也没办法做到遍地开花。只能在有限的繁华的城市开分店。
  偏远地方,只能眼睁睁看着地头蛇给垄断了。
  少府家令偶尔在顾玖面前提起这件事,感慨资金压力大。
  顾玖当时就嗤笑他,“你们少府钱庄抱着个金山,却不知道钱生钱,真是叫人好生烦躁。若是叫我来做这个钱庄生意,保证什么私人钱庄,少府钱庄,统统喝西北风去。无人能和我竞争。”
  好大的口气。
  少府家令一听,顿时兴奋起来。
  他当即就问道:“这钱庄除了借贷外,还怎么钱生钱?”
  接着又好奇问了一句,“你怎么不做钱庄生意?”
  顾玖叹了一声,很委屈啊,“我若插手钱庄业务,要不了几年就能做成大周规模最大的钱庄,将天下大部分银钱搂在手里。本来做房产已经够打眼,手里再捏着个下金蛋的钱庄,我怕自己脑袋搬家。”
  这话当时少府家令听了,只当顾玖夸大其词,杞人忧天。
  将全天下大部分的银钱搂在手里,玩笑也不是这么开的。
  但是后来顾玖给他出了主意,目前只是刚开始试行,少府家令就敏锐的知道,真叫顾玖去开钱庄,就真没有少府钱庄的事了。
  天下的钱,真的有可能被她搂去。
  难怪她不肯做钱庄生意。
  比起钱,还是命更重要。
  当她的财富多到令世人侧目的地步,皇子妻的身份也保不住她。
  所以顾玖情愿做一些挣钱慢的项目,也不插手钱庄生意,好歹没那么招人恨。
  听到文德帝的询问,少府家令斟酌了一下言辞,这才说道:“少府钱庄资金压力大,存钱的人极少,老臣心头着急。要是资金断裂,如何能将少府钱庄开遍天下,岂不是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后来诏夫人给微臣出了个主意。她说,给点利息给存钱的人,多多宣传,好叫那些地主老财将埋在地窖里的金银铜钱全都存到钱庄换利息,如此一来,钱庄就有了本钱。
  而且还能替代户部,收拢全天下的金银铜钱。这些年,朝廷一直苦于铜钱不够。如果真的能将地主老财存在地窖里面的铜钱收拢,便是贴点利息给储户,也是值得的。
  所以,老臣就听取了诏夫人的意见,暂时在京畿一带试行存钱有利息的制度。”
  “哦!”
  文德帝细细琢磨了一番这里面的利害关系,问道:“存钱给利息,果真能吸纳金银铜钱?我看这账本上,说是试行了一个月,效果如何?”
  “启禀陛下,因为没有进行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并不明显。老臣本打算,等开了春,就全面推广此项制度。还请陛下准许。”
  少府家令躬身恳请道。
  文德帝嗯了一声,“如果真的能让地主老财将存在地窖里面的金银铜钱搬出来,存入钱庄,贴点利息也无妨。”
  大周的铜矿,以及金银矿,都不富裕。
  加上民间有把钱存入地窖,几代人都不花用的习惯,流通在市面上的金银铜自然就越来越少。
  朝廷要铸钱,却没有足够的铜。
  以至于铜钱质量下降,掺假。民间私铸钱币泛滥,进一步影响了朝廷税收。
  尤其是在南边,私铸钱币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甚至于地方官府发给衙役的俸禄,用的都是私铸的铜钱。
  别小看一枚小小的铜钱。
  户部每发行一枚铜钱,都能获取一部分收入。
  户部发行的铜钱越少,所获取的收入自然就越少。
  早些年,估摸着几十年前吧。户部光是靠着发行铜钱,一年就有上百万两的进项。
  如今,这笔收入已经降到十万两。十几倍的差距,令人心塞。
  户部也没办法啊。
  铜矿有限,市场上流通的黄铜也很少。
  加上皇宫和大户人家,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黄铜。
  留给户部的黄铜根本没剩什么。
  朝廷发行的铜钱,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恶性循环,一直无解。
  直到今日,文德帝似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文德帝再次强调,“只要能将民间百姓储存的铜钱收拢起来,就算多给点利息都成。朕甚至可以下旨,让地方官府帮着钱庄宣传。以后官府收取的税银,甚至可以走钱庄的账目,汇聚到京城后再结算。”
  少府家令意外惊喜,“陛下果真让税银走钱庄账户?”
  这可是一笔庞大的收入啊。
  就算只存入短短一两个月,也能解决钱庄本金不足的大问题。
  文德帝说道:“前提是,少府钱庄真的有办法将地主老财埋在地窖里面的金银铜收拢起来。若是办不到,朕也没理由,让官府将税银存入钱庄,然后到京城结算。”
  少府家令一副干劲十足的模样,“陛下放心,老臣绝不辜负陛下所托,一定用尽办法,将地主老财埋在地窖里面的金银铜统统搜罗出来。”
  “如此甚好。等等,钱庄还打算发行小面额银票?”
  少府家令忙说道:“诏夫人建议,既然要收拢民间铜钱,那就必须有替代铜钱的东西存在。
  过去,最小面额的银票是一两。但是绝大部分百姓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银子,只用铜钱。
  想要收拢百姓手中的铜钱,就要发行小面额的银票。
  老臣同少府的官员商议了许久,打算先印发五十文,一百文,两百文,五百文,四种小面额银票。”
  文德帝好奇问道:“为何只印刷五十文面额的银票?十文,一文,不行吗?”
  “老百姓没有用银票的习惯,揣在兜里容易掉。一般的交易,还是先用铜钱。先等百姓习惯了使用银票,再印刷更小面额的银票也不迟。”
  文德帝顿时明白过来,连连点头,“你们考虑得很周到。百姓习惯用铜钱,贸然用银票代替铜钱,就怕激起民变。不错,不错,果然是老持稳重的做法。就照着计划慢慢去做。朕相信你们少府能办好这件事。”


第556章 就是这么自信(三更)
  少府家令琢磨着,今儿这场君臣谈话是不是该结束的时候,就听到文德帝提起分红。
  少府家令心头咯噔一下,果然在这里等着呢。
  文德帝乐呵呵地问道:“朕听说今儿很多人都拿了一大笔分红,叔祖拿了多少啊?”
  少府家令躬身说道:“不多,不多。过年时候能多加两盘菜。”
  “叔祖过年加的菜不便宜啊。”
  少府家令汗水都出来了。
  “朕当年也投了钱给顾玖,她怎么没给朕送钱?”
  “陛下日理万机,估计诏夫人怕打扰陛下。”
  “事关金钱,任何时候都是大事。怎么能因为怕打扰,就不主动送钱。真是岂有此理。”
  文德帝貌似是在调侃。
  然而少府家令却有些胆战心惊。
  他担心文德帝喜怒不定,迁怒到顾玖头上,于是说道:“今儿老臣还见了诏夫人。她说当年王府走公账投了五万两,她问老臣,这笔本金的分红该交给谁。
  老臣也拿不定主意,想着要不少府先收下来,等账本做好了,再交给陛下和娘娘过目?”
  文德帝哈哈一笑,“朕差点忘了这事。来人,去未央宫说一声,今晚朕到未央宫用晚膳,朕要和皇后喝两杯。”
  内侍领命,赶紧前往未央宫通知此事。
  文德帝又看着少府家令,“叔祖是不是还有账目没说啊?”
  果然是记得的。
  少府家令赶忙说道:“启禀陛下,诏夫人还有一难题。当年先帝投了三十万两,这笔本金的分红,该如何做账,还请陛下吩咐。”
  文德帝说道:“你先告诉朕,三十万本金,这回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