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顾玖的计划也不太成熟,还需要一步步打基础,争取有一天能水到渠成。
衣食住行,不管是哪个年代,都是生活必需品。
做生活必需品相关生意,以她皇孙妻的身份,已经干掉了大部分二道贩子,三道贩子。她是稳赚不赔。
至于会不会有豪商盯上她的生意。
顾玖对此表示:来啊!本夫人不带怕地。
她永远被人模仿,从未被超越。
在这个时代,她是绝对的领先。
领先,就已经让她成功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没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么就放湖阳,让湖阳去咬那些人。
二壮没有帅才,做不到高屋建瓴。但是他是个优秀的执行者,他会照着顾玖的要求,一板一眼完成交代的任务。
所以顾玖才肯将这些任务交给二壮去办。
她信任他。
她又拿起另外的账本。
“粮油店分店生意不错嘛。”
二壮闻言,也笑了起来,“的确很不错。”
顾玖翻着账本,开业头三天每天都有一两百两的营业额。过了生意最旺盛的头三天后,生意开始趋于平稳,每天依旧有七八十两的营业额。
粮油店卖的都是低品质低价格商品,薄利多销。大约只有三成五的毛利。比起一般零售店都有五成毛利少多了。
利润虽低,可是架不住生意好啊。
照着这个势头,一个月两千两的营业额是没问题的。
三成五的毛利,一个月也有六七百两,一年七八千两。
扣掉所有费用,一年下来纯利润也有大几千两。
就这收益,已经比粮油店主店往年的收益高了两倍不止。
要知道粮油店主店,就是顾玖从王府接手的那家店,过去卖的都是高附加值的精米,头道酱油诸如此类富裕人家才吃得起的东西。
顾玖当初从王府家令手中接过粮油店的账本的时候,就很不以为然。
这哪里是做生意啊,这分明是拿着房产混日子。
不做生意,将房子租出去,好歹能收一笔租金。开着粮油店,还走高端奢侈路线,纯粹是钱多烧得慌。
无论哪个年代,富裕的人永远是少数。
少数就意味着消费人次有限,销售量就上不去。
而且粮油这种东西,不会因为你家富裕,你就要每餐多吃两碗,一天吃五顿。
粮油不是珠宝,是必需品,必需品就别玩那些虚头巴脑的花样。
粮油店,就该走大众百姓路线。简称接地气。
去年,顾玖接管了粮油店,改变了经营思路,开始走大众消费路线。
奈何,粮油店过去十年‘臭’名声早就传遍京城,而且中低档粮油市场,早就被其他粮油大户给瓜分。
简单的说,老百姓不认账。
老百姓买粮油,会习惯选择熟悉的店家。
王府的粮油店,过去太过高冷,这会去哪里培养忠实的大众消费客户群体?
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借着肉菜店的东风,到流民窝棚区开分店。
于是乎,就有了粮油店分店,生意还很旺哦!
顾玖对二壮说道:“开分店的思路很不错,你可以借鉴借鉴,想想我们哪些生意可以开设分店。”
二壮试着说道:“布庄能开分店吗?”
顾玖点头,“能开,不过没到时候。流民窝棚区不需要我们去开布庄分店。等新的集市修建好投入使用后,会有别家布庄进入,不需要我们自己去做这门生意。”
“夫人对布匹生意不感兴趣吗?”
顾玖摇头,“我很感兴趣,非常有兴趣。衣食住行,我统统感兴趣。但是开分店没必要,不符合我们后续的发展。”
二壮摸摸头,他也搞不清楚顾玖的后续发展到底是什么。
反正他只需要按照吩咐办事就成。
顾玖说道:“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刷脸,每个乡镇,每个村庄频繁刷脸。你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土壤气候,种植出产。
同时你还要建一个人口档案,将每个村的特点,人口分布记录下来。
另外,遇到好苗子不要放过。就算是想从武,也别拒绝。带回来交给公子,公子会安排他们。”
二壮躬身领命。
顾玖将账本翻完后,又说道:“我准备建个学堂,就设在南城门外西山山坡上,同二期工程一起开工。
以后所有的好苗子,全都丢到学堂里面读书学习,设置各种学科。想学技术学技术,想学文走仕途我也同意,学武也支持。
你呢,搜索好苗子的同时,别忘了留意一下有没有合适的夫子。若是有技术不错的匠人,也可以重金请来。
南城门外,将会是我们的根基,我们的黄金宝藏。需要各种匠人。匠人很宝贵,不可轻慢。”
二壮拿着笔,将顾玖的要求一条条记录下来。
看他写的内容,字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记录得很有条理。
一要刷脸,记录村庄人文气候种植。
二要找好苗子。
三要找夫子,找匠人。
四要建学堂,学文学武学技术。
……
顾玖扫了眼他的记录,点点头,赞道:“挺好!全都记下来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二壮合起小本子,“夫人,小的人手不够用,还得再添点人。”
顾玖崩溃。她都将身边的人派了出去,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人。
人才啊人才!
问她什么最宝贵?
当然是人才。
二壮给她出了个主意,“夫人身边没人,公子身边有啊。公子身边那些小厮,个顶个的能干。如果能得到他们帮助,小的也能事半功倍。”
咦!
这个主意不错哦。
第406章 撬墙角
二壮的话,给顾玖打开了新思路。
她怎么那么笨,简直是一叶障目。
过去只想到自己培养人才,怎么就没想到挖墙脚。
不过这第一轮锄头就挖向刘诏,似乎不太好吧。
不过除了顾玖,还有一个人的墙角可以试着挖一挖。那就是顾老爷子。
顾老爷子在私生活上面,是个妥妥的渣男。顾大人在这方面也算是一脉相承。
但是顾老爷子年轻力壮的时候,在事业也是有所建树,身边有一群忠心耿耿的老部下。
他退下来后,他的那些老部下,大部分也跟着他一起退下来,在顾家当差过活。
如今顾府很多护卫,都是当年的老部下,或是老部下们的孩子。
顾大老爷身边几个得用的人,也是从老部下里面挑选出来的。
顾玖先让二壮去忙,然后开始琢磨起这件事情地可行性。
天色渐渐暗下来。
刘诏今儿回来得早,天还没黑,人已经到家了。
他先去洗漱。
天气热,衙门离着王府有点距离,一路回来出了一身臭汗。
洗漱过后,换上轻便的家居服,来到小书房。
见顾玖皱眉深思,他伸出手在她眼前挥一挥,“醒醒!”
顾玖回过神来,“你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想什么事情这么认真,我都回来一会你都不知道。”
“我在想怎么挖你的墙角。”顾玖笑嘻嘻地说道。
刘诏来了兴趣,“你想挖我墙角?说说看,你看上了谁?”
顾玖站起来,走动了两圈,活动活动腿脚。
她对刘诏说道:“我手头上缺可用的人才,你身边的小厮黄门内侍,个顶个,都很能干。不如匀几个人给我,怎么样?我用重金聘请他们。”
刘诏哈哈一笑,笑过之后,掷地有声地说道:“不行!”
顾玖打算翻脸了。
刘诏抱着她,说道:“我身边的人,全都有差事在身,没办法借给你用。不过你既然缺人,我可以帮你想个办法。”
“什么办法?”顾玖好奇。
刘诏说道:“你没管王府,只管着厨房,应该不知道王府名下到底有多少人吧。”
顾玖点头,她只知道王府内当差的人有近千号人。
但是王府名下具体有多少人,那些人都在哪里,没有差事靠什么养活,她都没去了解过。
“我知道。”刘诏轻声说道:“登记在王府名册内的人口一共有五千五百多人。除掉在王府,田庄,铺子当差的人,再除掉王府侍卫部曲,还有两三千闲人。
这里面有年老做不动活的老人,也有年幼还不能当差的孩子。剩下一半都是十六到五十岁的青壮年,男女都有。”
顾玖恍然,“你是意思是,叫我从这些没差事青壮年中挑选人才?”
刘诏点头,“如果你担心他们的忠诚,我可以叫家令大人将他们的卖身契过户到你个人名下。从此他们就属于你一个人奴仆。”
顾玖微蹙眉头,“这里面有能用之人吗?”
“不仅有,而且还不少。”
顾玖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刘诏斟酌了一下,“上千名闲散人员,有部分真的因为木讷不讨喜,容貌丑陋,没能力没关系才拿不到差事。而另外一部分人是有能力有见识能写能算只因为得罪了人,才会被罢去差事赶出王府。”
顾玖好奇问了一句,“那些人被赶出王府,王府却还捏着他们的卖身契?”
刘诏理所当然地说道:“这是当然。这么多年,王府放出去的人屈指可数。在王府当过差事的人,绝不能轻易放走。万一他们拿着卖身契,进入别家府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害了王府。”
顾玖了然。
“你和我说说这帮得罪人被赶出王府,卖身契却依旧捏在王府手中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刘诏捡了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给顾玖一一介绍。
顾玖听完后,问道:“这些人现在靠什么过活?”
“通常都是打短工,或是做点小买卖。”
“王府不干涉?”
刘诏点头,“这些人没有差事就没收入,可人总要吃饭穿衣。王府不管他们,却也不能彻底断了他们的生路。
打打短工,做做小买卖,王府一直是默许的。
你问问你身边的丫鬟,她们的头绳,珠花,基本上都是从这些人手上买来的。他们靠着做王府下人的小生意,差不多就能养活一家人。”
顾玖朝青梅看去。
青梅摆手,“奴婢从不去后门那里买东西。这事小翠清楚。”
顾玖了然,“把小翠叫来,我问问她。”
很快,小翠来到小书房。
顾玖盯着她,“小翠,你头上的头绳找谁买的?”
小翠有点紧张,夫人怎么问起此事。难道她头上的头绳有问题吗?
青梅提点她,“夫人只是好奇,没别的意思。你如实告诉夫人就行。”
小翠松了一口气,“启禀夫人,奴婢的头绳是从徐三娃那里买来的。以前是徐有福在卖,最近换了他儿子徐三娃。”
“徐有福是谁?”顾玖很好奇地看着刘诏。
小翠有点懵,不明白夫人为何对徐有福感兴趣。
青梅摆摆手,叫小翠先出去。
小翠知趣地退出小书房。
刘诏斟酌了一下,说道:“徐有福原先是父王身边的一个笔墨小厮,后来因为行为不检点,偷偷睡了王碧玺阁的一个丫鬟,就被赶了出去。我没想到他已经生了三个孩子,孩子还这么大了。”
顾玖:“……”王爷身边的下人,犯错都犯得这么似主,果然是有什么主子就有什么下人。
她好奇问了句,“他和那个丫鬟成亲了吗?”
刘诏点头,“睡都睡了,自然要承担起责任。两个人都被赶出了王府,据我所知很快就成了亲。”
顾玖又问了一句,“徐有福这些年还在犯男人都会犯的错吗?”
刘诏楞了一下,才了解到顾玖这话的真义。
“原来这是男人都会犯的错啊。改天,本公子也去犯个男人都会犯的错。”
“你敢!”
顾玖凶巴巴地模样。
刘诏笑了起来,刮了下她的鼻子,“小醋坛子。”
顾玖哼了一声,“管好你的下半身,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有你在,我哪敢说半个不字。”
“你知道就好。青梅,你叫上钱富,你们一起去见家令大人,问他要一份待业人员的名单。最好是那些曾在王府当过差,能写能算能做事的人。有好苗子也可以推荐给我。”
青梅迟疑,“家令大人会给吗?”
“告诉他是本公子要名单,他会给。”刘诏抢在顾玖面前说道。
顾玖笑了起来,“对,你就打着公子的旗号,家令大人不敢不给。”
宁王不在,王府就是嫡长公子刘诏做主。
刘诏发话,家令大人不敢不从。
青梅如释重负,出门叫上钱富,一起去见家令大人。
说起宁王,这事变得越来越麻烦。
顾玖问道:“陛下还是不松口?”
刘诏点头,“我和赵王府,燕王府一起使力,却依旧无法让皇祖父改变主意。”
“你说陛下是太过恐惧,还是太过自信?”顾玖压低声音,偷偷问道。
刘诏面色微微一变,目光扫过她的双眸,同样压低声音说道:“依着我看,既有恐惧,也有自信。”
天子恐惧死亡,恐惧被成年皇子取而代之的同时,又十分自信自己还能活个一二十年。
天子的自信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六七十岁年纪,依旧能让李德妃,江淑仪先后怀孕。而且李德妃还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小皇子。
因为恐惧,天子将成年皇子们赶出京城。
因为自信,天子咬定不松口,不准成年皇子们回京。
顾玖微蹙眉头,“这就麻烦了。父王想要回京,必须得找个契机。”
刘诏看着她,不说话。
顾玖挑眉,摸摸自己的脸颊,“看着我做什么?”
“或许契机就在你身上。”
“别开玩笑。”
顾玖坐远一些,拉开同刘诏的距离。免得被他给卖了。
刘诏拉着她的手,不肯松开。
他说道:“我们已经各种办法。如今想来,朝堂上的手段,恐怕打动不了皇祖父。”
顾玖哼哼两声,没接话。
“朝堂手段不行,那么就只能另辟蹊跷。”
顾玖盯着他,“你想让我怎么做?”
刘诏只说了三个字,“南城门。”
顾玖皱眉,“让我想想。”
“此事不勉强。实在不行,就让父王继续在外面受苦吧。”
顾玖特别嫌弃地看了他一眼,“少来这一套。你心里头恨不得父王明日就能回京城。父王他们在外地,每多停留一天,京城就多一分变数。陛下年龄渐老,说不定哪天就……到时候京城乱成什么样子,谁都说不清楚。”
刘诏低着头,从她手背上擦过。
“知我心忧者唯有娘子。”
顾玖很想怼他一句:臭不要脸。
为了叫她帮忙,连美人计都用上了。
不过,她就是吃这套。
刘诏一张脸,再配上苏苏的情话,啊,真是极致的享受。
犹如三伏天喝下一大杯冰镇西瓜汁。爽爆!
顾玖没有被美色迷惑,却没有一开始那么坚决,“这事还要再想想。我这边不一定能找到契机。”
“我知道。所以不要勉强自己。若有机会,你告诉我,我来操办。”
“你不懂。”
顾玖很直白地表达出自己对他的嫌弃。
刘诏很心塞。
顾玖理直气壮,“你本来就不懂经济民生这一块。你上学堂的时候,夫子有教吗?”
“夫子教导要轻徭薄赋!”
“光教结论,却不教具体的操作手段,全都是耍流氓。看来教你的夫子,也是个半桶水响叮当,没什么真本事。”
刘诏闷笑,“夫子是天下知名的大儒。”
“儒家学派,从来都解决不了经济民生的问题。没钱了就只知道加税,或是提一些假大空的口号忽悠人。什么圣人之治,就是最大的忽悠。”
刘诏笑而不语。
顾玖说完了,突然有点心虚,“我是不是离经叛道,说错了?”
刘诏摇头,“没有,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夫子是大儒不假,但是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过跟着夫子读书,修身养性倒是不错。”
顾玖心虚一笑,“你的夫子是大儒,肯定有真才实学。”
刘诏点头,“夫子的文章写得花团锦簇,旁人的确比不了。你知道吗,当初我模仿夫子的写作模式,写了不少政论,人人见了都说好,都说我才学一等一。唯有皇祖父说不好。
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皇祖父对我的文章评价了四个字:华而不实。从那以后,我再有没有模仿过夫子,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做。
然后我发现,其实我做不来花团锦簇的文章。我真正喜欢的还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干脆利落。”
所以打嘴炮,你打不赢那些文臣。
顾玖在内心默默吐槽刘诏。
刘诏不擅长打嘴炮,顾玖嫁给他后就慢慢了解到这一点。
但是刘诏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是一等一的强。
“你感激你的夫子吗?”
“自然是感激的。但是却再也不想聆听他的教诲。”
顾玖闻言,笑了起来。
“你夫子要是知道了,会气死的。”
“气不死。他早就知道我和他意见相左。他曾说,我是第一个让他感受到挫败感的学生。因为我不认同的他,我甚至会直言反对他。”
“然后你就被全体文臣拉黑。”
刘诏眉眼一抽,“差不多吧。文臣们更喜欢楚王,楚王的文章就做得花团锦簇,深得夫子喜欢。”
“原来你和楚王不仅是堂兄弟,还是同窗。”
刘诏很心塞,顾玖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我们不说楚王。”
顾玖了然一笑。
刘诏同楚王之间的矛盾,恐怕从启蒙的时候结下了梁子。难怪这两人,都看对方不顺眼。
青梅顺利拿来名册。
顾玖很干脆,将名册丢给刘诏,“你替我初选,我来复审。”
刘诏摇头笑笑,提笔圈人。
他一口气给顾玖圈了八十个人,“这些人全都能写能算,拿来稍加裴训就能用。至于他们的人品如何,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可以让钱富做个调查。”
顾玖点点头,说道:“钱富,你都听见了吧。接下来这八十个人就全交给你,希望你能替我严格把关。”
钱富很心塞。
他已经忙得脚不沾地,结果公子还主动给他加工作。
嘤嘤嘤!
他听公子的,公子听夫人的,归根结底他还是听夫人的。
夫人已经发了话,他能怎么办。
只好接下这个差事。
“因为人员有些多,调查起来比较费时。请夫人多给老奴一点时间。”
顾玖想了想后面的计划安排,“我给你半个月的时间,够吗?”
“多谢夫人体谅。”
钱富这边需要半个月,顾老爷子那边可不需要。
顾老爷子一听说顾玖要人,二话没说,就列了一张名单,挑选了二十个人给顾玖送来。
这二十个人堪不堪用,顾玖不知道。
她直接将人交给二壮,让二壮去考察他们。
只要能用,没大毛病,就可以留下。
若是毛病比较深沉,不好意思,只能送回顾府,将人还给顾老爷子。
时间咻的一下过去,转眼就到了初一,南城门外一期工程开盘。
今天,所有工地放假。
天刚亮,太阳还没出来,低矮的窝棚内,响起了起床的动静。
王建根搓了一把脸,清醒了些。
他先挑了两桶水回来。
然后叫醒全家人。
简单洗把脸,将昨晚上带回来的窝窝头热一热。一家人分着吃两个窝窝头,就是他们的早饭。
还剩下两个窝窝头,就是全家人的中餐。
今天工地放假不上工,也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王建根挺心疼的。
心疼伙食,心疼钱。
转念一想到今天要去买房子,他整个人又兴奋起来。
吃完最后一口窝窝头,他整了整衣衫,将身份铭牌挂在脖子上。
然后他特别自豪地说道:“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看房。”
第407章 钻空子
马小六坐在凉棚下面,盯着伙计登记每个前来看房的人。
他在工地上混迹了这么长时间,虽然无法叫出每个人的名字,不过都看着眼熟。
而且流民有种区别于本地人的气质,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王建根带着一家人来到凉棚下面做登记。
王连氏看着前方的一排排整整齐齐,青砖黑瓦的房子,呼吸都乱了。
她整个人处于神魂放空的状态,内心不停地在询问:我们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好的房子真的只要六七两银子一间?
这这这……
东家能有这么心善?
东家不赚钱吗?
她很懵,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
王建根拿出铭牌交给伙计做登记。
马小六朝他们一家人看去,他认识王建根。
年龄不大,干活很卖力。听说父亲死在逃荒的路上,一大家子就靠他一个人养活。
咦?
看来他的信息有些滞后,王家的情况发生了改变,他家如今又多了一个挣钱吃饭的人。
马小六看到了挂在二根脖子上的铭牌,心中了然,难怪王建根肯舍得花钱买房。
等王建根做好登记,马小六提醒他,“你们家来得早,赶紧进去挑房,挑两间向阳的。”
王建根咧嘴一笑,“谢谢马管事。”
马小六挥挥手,叫他赶紧走。
王家人朝小区里面走去。
整整齐齐的两排房子紧挨着,能并排过两辆马车的街道往前延伸。
街道铺着青石板,走在上面,让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
王连氏很紧张,“建根,我们真的能在这里买房?”
王建根点头,“那是当然。”
王连氏又回头看了眼凉棚,“那么年轻的小伙子,竟然已经做了管事,真了不起。”
“娘可别小看马管事,那是东家亲自调教出来的人物,能写能算,做事又通透。”
“原来是读书人,难怪年纪轻轻就能做管事。”
犹豫了一下,王连氏又说道:“等以后一家人安顿下来,不如让三根也去读书。他学会了,就教给老大还有二根。能识字,总能多挣点钱。”
王建根很诧异,他没想到自家胆小懦弱的娘亲还有这等见识。
王连氏见老大盯着她,就有点紧张,“老大,我是不是说错了?读书要花钱,家里钱紧张,不如三根就别去读书。”
还不到十岁的三根,还很茫然。他模模糊糊知道读书是一件好事,可是要怎么读书他却不知道。感觉不读书也没坏处。
只是当大哥王建根的目光朝他扫过来的时候,他擦了下鼻涕,突然挺直了腰背。
王建根收回目光,说道:“娘的主意很好,等我和二根再攒点钱,争取明年就送三根去读书。”
二根没意见,“我听大哥的。到时候三根回来再教我。”
四妞弱弱地说道:“我也想读书。”
她倒是比三根聪慧一些。
王建根笑了起来,摸摸四妞的脑袋,“让三根教你。”
四妞望着三根,特别认真地说道:“三哥,你要认真学,学好后回家教我。”
三根擦了下鼻涕,重重点头,算是答应了妹妹的要求。
一家人说说笑笑,透着喜意。
王建根带路,一家人围着小区逛了一遍。
王连氏被惊住,“这得多大啊,多少套宅院啊?”
王建根天天在这个工地上上工,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
他说道:“一共十五条街道,每条街道上面有最多两百二十栋宅院,最少的也有一百五十栋宅院”
王连氏长大嘴巴,扳着指头算账。
王建根直接说出答案,“一共有两千八百套宅院。”
王连氏惊叹连连,“那岂不是有几万间屋,这得住多少人啊?”
王建根笑了起来,神情很骄傲。
这些房子,都是他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如今,他们将买下自己修建的房屋,很快就能住进新家,难掩激动神色。
他对王连氏说道:“宅院有大有小。有的宅院有十多间屋,有的只有四五间屋。”
“大哥,我们是买大宅院的房子,还是买小宅院?”
“小宅院贵,我们买大宅院。”
小宅院方便一家人住,独门独院,相应的价格也很高。
他们一家人来到最后一条街,这里是坊市的边缘位置。
围墙已经修了一截,高高的围墙,阻挡了外人的进入。
整个坊市,都会被围墙包围,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围墙上会开几道门,方便人们进出。
和王家一样想法的人不少。
大家手中财力有限,买不起独门独院的小宅院,只能选择在大宅院里面挑选两间屋。
看到熟人,王建根熟络得和人打招呼。
然后背过身,对家人说道:“我们赶紧挑。晚了向阳的房子就被人挑完了。”
王连氏说道:“我还以为没几个人买房子,没想到这么多人。”
一条街上,每个宅院都有人进进出出。
之前王连氏还在想这么多房子卖给谁,没想到有如此多的人来看房。
王建根悄声说道:“我听人说,东家以后招工会优先选择有房子的人。”
“真的啊?”
王建根点点头,“这事娘亲知道就行,千万别说出去。等我们买了房子,说不定娘亲也有机会被东家录用,挣一份工钱。”
王连氏立马激动起来。
她做梦都盼着能有活干,能挣一份工钱,为老大老二减轻点负担。
她小声说道:“那,那我们赶紧买房。”
买了房就能住新房,就能挣工钱。
王家人挑挑选选,终于选定了两间屋。
王建根拿着铭牌,揣着银钱,急急忙忙去巷口登记。
“十五巷,一百零九栋,五号六号房。”他一口气报出自己选出的房子。
伙计翻着登记册,“你来晚了,一百零九栋五号六号房已经被人选了,正在里面办手续。”
王建根脑袋轰的一下,竟然有人捷足先登。
他回过神来,急忙问道:“还有哪些向阳的房子没别挑选?”
伙计翻着册子,说道:“一百三十栋之后的房子,基本上都还空着。赶紧吧,晚了又被人选走。”
王建根点点头,走出两步,又跑回来,朝零时搭建的账房里面看了眼。
他想知道到底是谁抢先一步买了他看中的房子。
靠!
还是熟人。
同住一个窝棚区的老乡,而且总欺负他们家就他一个壮劳力。
王建根心头窝火,怀疑对方一定是不是故意抢他的房子。
日头渐高,来看房的人越来越多。
王建根心头慌乱,不敢再耽误,赶紧走了重新去挑房。
“老大,房子定下来了吗?”
“没了,被人抢先一步。我们赶紧去挑房,这一次一定要赶在其他人前面。”
王家人一听,也都跟着乱起来。很怕好房子都被人选走了。
他们跟着王建根,直接跑起来,跑到街尾,开始挑选房子。
向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