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乐天下-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心中却明白,只怕这次的中秋宴还不如上次的呢。
  不过,让纪晓棠没有想到的是,韩太后的中秋宴并没能够如期举行。
  北蛮人送来国书,告知韩太后,长宁公主死了。
  北蛮人的国书并非是通过正当渠道送到韩太后面前的,然而国书中的内容,却打动了韩太后。
  北蛮人在国书中称,长宁公主是病故的,并且在弥留之际十分思念故国,留下的遗愿是尸身能够运回到京城安葬。
  “……应该是请了高人,用长宁的口气,言辞十分恳切,太后看过之后,哭的几乎晕厥了过去……”煕春堂上房,秦震一脸肃穆地告诉纪晓棠。
  按着北蛮国书中的说法,长宁死前说希望能够葬回京城,以后能够长眠在韩太后的身边,“这辈子没能为母后尽孝,九泉之下希望能够随时承欢膝下。……若有缘分,来生依旧要做母女……”
  诸如此类的话,出自最心爱的女儿口中,就是韩太后铁石心肠,也不能不动情。L

☆、第一二七章 敲诈

  “蛮人的国书上说,长宁临终前想要归葬京城?!”纪晓棠微微皱起了眉头。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长宁是怎么死的,以及是什么时候死的,她和秦震却知道的非常清楚。长宁死了已经有一阵子了,北蛮那边却一直没有给韩太后送来任何的消息。他们在这个时候送来这样一份国书,不仅隐瞒了长宁的真正死因,还说长宁是刚刚亡故的,必定是有所图谋。
  “蛮人是不是要太后答应什么事,然后才肯送回长宁的尸首?太后答应了吗?”纪晓棠眯起眼睛,略做思忖,立刻就问秦震。
  “晓棠,又被你猜着了!”秦震就点头。
  北蛮人确实是提出了条件,而且还可以说是狮子大开口。
  “这个却不用猜,他们肯定是要东西。镇山关军田丰收,他们看着眼红。要粮食肯定是第一件,还有金银布帛,他们看着咱们的什么东西都是好的!”纪晓棠冷笑。
  “没错。”秦震再次点头,“他们确实要粮食,要金银布帛。可除了这些,他们还想要另外一样。”
  “我想,他们应该还没有胆量想要咱们割地给他们吧。”纪晓棠看着秦震。
  大秦自建国之后,与北蛮之间屡有冲突。大秦的姿态一直非常强硬,历来是寸土不让。长宁和亲,只是为了争得一时的太平,以做喘息之机,而如今仅凭着长宁的尸首,北蛮应该不会异想天开,就要大秦的领土。
  秦震也笑了。
  “借给他们熊心豹子胆,他们也不敢做这样的要求。他们要的是番粮的良种。”
  纪晓棠这才恍然大悟。
  北蛮都是游牧部落聚居,不事农耕。且性好劫掠,一旦有机会进到大秦的地界,从来都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如今却学的聪明了,不仅要现成的粮食,因为知道番粮耐寒耐寒而且高产,竟然还想要番粮的良种。
  番粮的良种是纪三老爷带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历尽千辛万苦。还凭了一点运气。才从海外寻回来的。如今即便是在大秦的境内,这番粮的良种还没有全面的推广开来。
  国内的番粮良种尚且不够,哪里还有富余的给北蛮人。
  而且。就算是有富余的,也不能给他们。
  “太后怎么说?”纪晓棠就急着问秦震当时的情形。
  韩太后知道了长宁的死讯,且听到了所谓的长宁临终前的遗言,非常激动。哭的几乎晕厥了过去。清醒过来之后,韩太后就表示。一定要迎回长宁的尸骨,好好地安葬在皇陵。
  秦震他们离开慈宁宫的时候,韩太后依旧在流泪。
  而对于北蛮人所提出的条件,韩太后的意思就要答应。韩太后甚至表示。北蛮人要的金银布帛,不用从国库中~出,她会拿出她所有的私房来满足北蛮人的条件。
  金银布帛韩太后可以从她自己的私房中~出。甚至粮食也可以从她的私产中~出,但是番粮的良种。却并非是韩太后的私产。
  韩太后手中也没有番粮的良种。
  纪晓棠听了秦震的叙述,信念数转,不由得发出一声冷哼。
  “只怕这件事,太后不能自己做主。”
  秦震也这样认为。
  韩太后已经不能够一手遮天。就如同当年长宁和亲的事情一样,权衡利弊,最后在朝廷众臣的压力之下,韩太后不得不让步,亲自安排长宁往北蛮和亲。
  如今也是一样。
  朝中的文武百官不是傻~子,他们太清楚番粮良种的重要性了。如果将番粮的良种交给北蛮人,那无疑是亲手递了一把刀子给自己的敌人,而这个敌人狼子野心,一定会用这把刀子来对付他们。
  韩太后和众朝臣在这件事上,难免又要角力一番。
  “王爷,你认为,太后是真的要迎长宁的尸骨回来安葬吗?”纪晓棠突然向秦震发问。
  秦震的目光幽深,看了纪晓棠片刻,嘴角才微微翘~起。
  “晓棠为什么会这么问?”
  纪晓棠会这样问,已经隐隐地表示,她并不相信韩太后是真的要迎长宁的尸骨回来安葬的。
  “我只是觉得,以太后的心性,即便是知道长宁死了伤心,也不会那般失态。”虽然并没有亲眼所见,但是依照秦震的叙述,纪晓棠觉得,韩太后的伤心表达的太过了。
  韩太后绝不是那么脆弱的人。
  而且,北蛮是什么样的地方,韩太后是非常清楚的。长宁又是怎样的性情,怎样养尊处优的长大,她也同样清楚。
  韩太后那样现实而且冷静的人,在送长宁去和亲的时候,就应该预料到会有今天。
  当初为了自己的权位,韩太后可以狠下心送走活生生的长宁,今天哪里又会为了接回长宁的尸首,而将关乎国家命运的良种送给蛮人呢。
  韩太后心疼长宁不假,因为长宁的死她也会伤心。但是她却不是感情用事的人,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决定。
  可韩太后不仅表现的伤心欲绝,还做出了那样的表示,一定要迎长宁的尸骨回来。
  纪晓棠认为,韩太后这是在做戏。
  “她要将长宁的死最大的利益化!”纪晓棠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一阵子,经过与秦霖的较量,韩太后的势力更不如从前了。在这种情况下,她如果继续与朝臣们角力,只会越发的失去人心,削弱自己的力量。
  可如今她做出这样的姿态来,却会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程度的同情,让朝臣们意识到,如今的的天下太平,是她用她最疼爱的亲生女儿还回来的。
  等于朝臣们争执过后,她再做出决定,不迎长宁的尸骨回来,那就更是顾全大局。为了这江山社稷,为了这天下的百姓,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样一来,韩太后不仅会得到民望,也会争取到更多的朝臣支持。
  “王爷以为我的判断如何?”纪晓棠笑着问秦震。
  “晓棠,你算是看透了太后这个人!”秦震笑。
  “不管怎样,这次北蛮人的如意算盘却是要落空了。”
  这一点。才是最为重要的。
  而事情的发展果然如纪晓棠所预料的那样。韩太后声势浩大地要迎长宁的尸骨回来,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强势地与众朝臣冲突。
  韩太后在朝堂上哭了两次。骂了两次,渐渐地就露出妥协的迹象来,接下来,就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台阶。她就可以完成她的整个策划,获得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美名。
  然而。看清楚了韩太后的打算的,并不仅仅是秦震和纪晓棠。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京城中突然来了一伙行商。就是从这伙经常来往镇山关的行商口中,传出了长宁真正的死因。
  长宁并不是在北蛮病死的。
  长宁公主到和亲。到了北蛮之后,不仅过的如鱼得水,而且一颗心都向着了北蛮人。而且。她还生出了野心,不甘心只做北蛮的王后。她还想要北蛮兼并大秦,要整个天下都归北蛮王所有,而她就是那么母仪天下的女人。
  长宁不仅有野心,还将她的野心付诸了行动。
  长宁带着北蛮的兵马想要借她大秦公主的身份,诈开镇山关的关门,领着北蛮大军长~驱~直~入,夺取大秦的天下。
  只是天不作美,长宁带着兵马还没有到镇山关前,就在路上遇到了镇山关将士的埋伏。
  两军交战,长宁死在了乱军之中。
  北蛮人抢回了长宁的尸首,并隐瞒了长宁的死讯,直到现在,才送来国书,谎造长宁的死因和临终遗言,想要敲诈大秦一笔。
  这些传言先是在街头巷尾,很快就流传开来,并传到了众朝臣以及韩太后和隆庆帝的耳朵里。
  传言实在太过逼真,很多事情若非当事人亲眼所见,根本就无从知道。
  而且,因为祁佑年经常会送战报回来,传言中的日期和地点正好能够与祁佑年的某次战报重合。
  那一次,镇山关的将士巡边,凑巧遇到一股北蛮打算偷袭镇山关的军队,两军交战,镇山关的将士击退了北蛮的军队,却也有很多的死伤。
  据祁佑年的战报,那一次是北蛮数次骚扰中,规模最大,也是最为危险的一次。
  长宁就是死于那场遭遇战中的。
  长宁如果真是病死在北蛮,就是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和百姓的平安而死的,可若是她带着北蛮的军队意图要诈开镇山关的关门,那么她就是叛国而死。
  这样的长宁,根本就不再是大秦的公主,而是耻辱的罪人。
  这天下最严重的罪行,莫过于谋反叛国了,那是要诛九族的。
  韩太后自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她虽表面上装作毫不知情,私底下却立刻采取了行动。她一面让人去平息传言,一面却又让人打探,将传言的所有细节都打听清楚了。
  知道了全部的细节之后,韩太后更加坐不住。
  以韩太后的精明,当然也看出来,那传言绝非空穴来风。而以她对长宁性情的了解,她也知道,长宁是确实能够做出那种事情的人。
  韩太后做了一个决定,她暗中排遣使者去了镇山关。
  她要查清长宁的真正死因。
  派出去的使者日夜兼程,很快就回来了,不仅带回来一封祁佑年的密信,还带回来一条染血的裙裾。
  “……元帅按照太后娘娘的指示,和属下一同往那处地方去查看……,虽然已经过了很久,可是还能看到当时留下来的痕迹。……这裙裙裾就是在那附近一处山洼内发现的……”
  韩太后没有看信,而是先将裙裾抓在了手里。
  韩太后的手有些发抖。
  长宁的嫁妆是她带着人亲手准备的,尤其是给长宁准备的四季衣裳,她几乎是每一件都看过。在她的记忆中,长宁正好有一条这样的裙子。
  韩太后抖着手将裙裾展开,大~片的血迹已经干涸发黑,但是在这样的污迹下,依旧可以分辨出裙子上本来的纹样。
  那百鸟朝凤的刺绣,是宫中的手艺,裙裾所用的布料,也是内造的无疑,而且还是她下令江南织造专门为长宁所定制的。
  这确实是长宁的裙子。
  长宁的裙子怎么会到了战场上,又怎么会染上了这大~片的血污?
  答案已经自己浮出了水面!
  韩太后的手一松,身子一片瘫软。她瘫坐了半晌,两只眼睛才重新有了焦距,慢慢地回过神来。又过了片刻,她才有力气拿起祁佑年的密信,打开来看了。
  转天的大朝会上,群臣还准备又要应付韩太后的哭闹,可韩太后却让他们大吃了一惊。
  韩太后声称,她是因为心爱的女儿长宁的死,而一时糊涂了,差点儿就上了北蛮人的当。韩太后表示,长宁生可以为了大秦的江山和百姓去北蛮和亲,死了之后,更不可能会让大秦的江山和百姓因为她而受到损失。
  北蛮国书中所谓长宁的遗言,一定是北蛮人伪造的!
  韩太后不仅不打算答应北蛮国书中的任何要求,也并不打算迎回长宁的尸骨。
  长宁既然已经是北蛮王的王后,那么就该葬在北蛮,与等待他日与北蛮王合葬。
  韩太后还将北蛮的使者召唤上殿,当庭说明了自己的意思,并责令使者即日离开京城。
  “……太后让他们一定要按照礼仪安葬长宁,否则大秦不会跟他们善罢甘休……”煕春堂上房,秦震将当时的情景绘声绘色地说给纪晓棠听。
  纪晓棠的怀中抱着煊儿,听的也是津津有味。
  “太后果然精明老道,转的这样快,这样精彩!”纪晓棠不由得赞叹道。
  煊儿适时地吐了个口水泡出来,似乎是在赞同他娘~亲的话一般。
  “肃王一定非常恼火。”纪晓棠拿起洁白的软布帕子,轻轻地给煊儿擦了擦嘴,然后才抬起头来,轻笑着说道。
  秦霖先后两次布局,都因为韩太后应变及时,而化解了开来。
  因为韩太后在朝堂上的表现精彩,如今朝臣们也没有心思去追查长宁死亡的真~相了,韩太后又混过了这一关,而且还赢得了不少民望和不明真~相的朝臣的支持。
  而在街头巷尾,因为韩太后的重手打压,关于长宁的那些传言也慢慢消停了下来。
  韩太后却并没有因此就放下这件事!L

☆、第一百二十八章 仲秋

  因为北蛮送来国书的事情,隆庆十一年的中秋,大家都没能够好好地庆祝。别说是进宫团聚吃酒,就是安王府自己,也都一切从简。
  而中秋过后,北蛮国书的事情表面上尘埃落定,韩太后也没再提让大家进宫的事。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纪晓棠却暂时没有心思去考虑那些。这两天,她的心情相当的不错。
  纪二老爷的生日就要到了。
  因为不是整生日,且纪二老爷素来并不喜欢热闹,就没有惊动人,也没有请客。然而,这样的日子,一家子团聚却是很有必要的。
  纪晓棠提前几天就和秦震商量着给纪二老爷准备好了寿礼。
  “岳父看了,一定会非常喜欢。”秦震看着手中的两幅古画,对纪晓棠笑着说道。这两幅古画都是真迹,原来珍藏在宫中,后来被先帝赏给了他。
  他知道纪二老爷就喜欢古董字画,所以早就留了心,打算要送给纪二老爷,哄纪二老爷高兴。
  纪晓棠手里抱着煊儿,偏过头去看了几眼,也笑了。秦震确实非常了解纪二老爷的喜好。
  不过……
  “这画爹爹固然是喜欢的。不过我们就是什么都不送也没关系。”
  “这话怎么说?”秦震一边收起古画,一边笑着问纪晓棠。
  “咱们只要带了煊儿去,让煊儿亲他外祖父两口,管保他外祖父笑口常开,哪里还会记得咱们送没送上门寿礼。”纪晓棠就笑道。
  他们只要带煊儿给纪二老爷看,那就是给纪二老爷最好的寿礼。
  秦震也笑了起来。
  “想不到咱们的煊儿还有这般大用处。这样一来,咱们以后岂不是可以省下许多东西了。”
  “岂止能省下不少东西。煊儿还能为咱们赚回来不少东西呢。”
  煊儿是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的第一个孙儿,所谓隔辈儿亲,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是爱极了煊儿,不管是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东西,几乎第一个都会想到煊儿。
  就比如前些天,纪二老爷偶然翻找东西,就翻出两块好墨来。即便是煊儿现在还没满周岁。离着读书写字还远的很,纪二老爷还是立刻打发人将两块墨都送了来,说是要给煊儿用。
  随同那两块墨被送来的。还有两个象牙的玲珑球,是纪二太太看见了觉得好,正想着要打发谁给煊儿送过来,正巧知道纪二老爷要送墨。就一同送了过来。
  这样的事,几乎是每隔几天都会有一次。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送的东西也五花八门。有价值连城的,也有并不怎么值钱,但却稀罕有趣的小玩意儿。
  煊儿小小的年纪,私房已经有了好几箱子了。一间库房几乎摆放不下。
  想到这些事,秦震忍俊不禁,一面就从纪晓棠的怀中将煊儿接过来抱了。
  煊儿的发顶法茸茸的。挨擦着秦震的下巴,让秦震的一颗心软软的、痒痒的。他低下头来。在煊儿的头顶狠狠地亲了一口,引逗的煊儿咯咯地笑。
  “煊儿,咱们以后可要注意些,不要将你外祖父家都搬空了,好歹还得给你小舅舅留下点儿东西。”秦震对煊儿说道。
  煊儿就哦哦哦地叫了几声,然后又咯咯地笑。
  “晓棠,你听听,咱们的儿子在说什么?”秦震就问纪晓棠。
  “依我听着,煊儿似乎是说,他就要搬空外祖父家,还要将他的小舅舅也一同搬过来。”纪晓棠笑着说道。
  “这还真像是咱们煊儿说的话!”秦震故作震惊地说道。
  似乎是听懂了小舅舅三个字,煊儿笑的越发欢快了。
  长生很喜欢煊儿,一有空闲就会来王府陪着煊儿,而煊儿也很喜欢他长生这个小舅舅。纪晓棠时常会很欣慰地想到,等煊儿再长大一两岁,就可以跟长生还有秦荧作伴了。
  “煊儿是不是想小舅舅了?”纪晓棠就逗着煊儿,“明天要去给你外祖父做寿,到时候,你不仅能看到你小舅舅,还有你的七斤表妹。”
  ……
  转天,就是纪二老爷的生辰的正日子,纪晓棠和秦震早早地起来,用了早膳,收拾利落,正要带了煊儿一同往馨华堂去,宫中就来了人。
  韩太后和隆庆帝口谕,要安王秦震往宫中议事。
  “又有什么事要你去,你不是已经告了假了吗?”纪晓棠就埋怨了一句。
  秦震就问来传口谕的中官,知不知道韩太后和隆庆帝召见他是要商量什么事。中官的说辞很模糊,但还是透露了一些消息出来。
  韩太后病了。
  若是别的事,秦震或许还能推脱一二,可韩太后病了要他进宫,他却不能不去。
  秦震就有些为难地看着纪晓棠。
  纪晓棠虽然抱怨了一句,却知道事情的轻重,就对秦震轻轻地点了点头。
  “王爷尽管进宫去。我带着煊儿先去馨华堂,王爷若是办完了事,随后再去也不迟。”
  “难得岳父过生日,早说定了要早些过去,陪他老人家下一盘棋的。岳父那里,晓棠你……”
  纪晓棠不等秦震说完,就笑着摆了摆手。
  “王爷放心吧,自然是太后和陛下的事情要紧,爹爹会明白的。只是不论早晚,你从宫中~出来,就到馨华堂来,一来是接我和煊儿回家,二来,爹爹见到你,也能放心。”
  “好。”秦震痛快地应了。
  那来传口谕的中官看纪晓棠和秦震这般情形,眼中不由得就有些情绪流露出来。
  都说安王和安王妃的感情好,可只有真正见到两人相处是情形才会知道,这夫妻二人,是怎样的好法,竟比传说中的还甚。可以说是举案齐眉了。
  秦震跟了中官往宫里去,纪晓棠则带着煊儿乘坐马车,在王府随从的簇拥下来馨华堂给纪二老爷贺寿。
  到了馨华堂,纪晓芸和谢怀瑾已经先一步到了,大家相见,自是有一番亲热。
  等众人都到了萱华堂上,大家纷纷落座。纪晓棠、纪晓芸和谢怀瑾和长生却都不坐。纪晓棠抱了煊儿,纪晓芸抱了七斤,就在纪二老爷面前跪了。给纪二老爷磕头拜寿。
  纪二老爷高兴的几乎合不拢嘴,忙就伸手让他们赶紧起来。
  “王爷被太后和陛下召进宫里去了?”等纪晓棠起身,纪二老爷就问她。
  纪晓棠已经提前打发人来给纪二老爷送信儿,所以纪二老爷是知道秦震进宫去了。不过却还不知道秦震进宫去做什么。
  堂上都是自家人,纪晓棠也没有隐瞒。就说了韩太后生病的事。
  “哦,原来是这样。”纪二老爷就放下了心。
  “王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从宫里出来。不过王爷说了,不论早晚,都会过来给爹爹拜寿。”纪晓棠说着。就抱了煊儿,将煊儿的两只小手握在一起,向纪二老爷做行礼状。
  “煊儿。快替你父王给外祖父拜寿,祝外祖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啊哦……”煊儿应声说道。
  煊儿圆~滚滚的样子和奶声奶气的声音。让纪二老爷的心几乎都融化了,脸上的笑容也越发地灿烂,一双眼睛都笑的眯成了一条缝。
  “哎,哎,好,好……”纪二老爷连声说着,就伸手过来,“乖煊儿,给外祖父抱。”
  纪晓棠就将煊儿递了过去,纪二老爷如获至宝地抱了煊儿在椅子上坐了,长生立刻就跟了过去,用手去摸煊儿的小脚丫。
  众人都归了坐。
  纪晓棠和纪晓芸都挨着纪老太太坐在了炕上,纪老太太还从纪晓芸的怀中接了七斤抱着。
  七斤比煊儿小,而且比煊儿娇气。
  不过小家伙也长的很健康,纪晓芸将女儿照顾的很好。
  “似乎是上次来的时候还胖了一些。”纪老太太打量着七斤说道,“小~脸蛋也更圆了。”
  纪晓芸不像纪晓棠,她和谢怀瑾事情少,回馨华堂的次数多。
  “怀瑾也会照顾七斤,比我照顾的还细心呢。”说到照顾七斤,纪晓芸就替谢怀瑾说道。
  这句话,纪晓棠是相信的,因为就在这个时候,谢怀瑾正坐在不远处,一双眼睛几乎片刻都没离开过七斤,一边还偷偷地挪动椅子,似乎是想要靠七斤更近一些。
  难得谢怀瑾这样喜欢女儿。
  大家都笑,就说起当初纪晓芸生产的时候,谢怀瑾是如何紧张的话题来,大家都还记得那个时候谢怀瑾说的话,是说纪晓芸生产太辛苦,他们生了这一个之后,就不让纪晓芸再生了。
  “那个时候是那样说,现在再问问他,看他是怎么个说法?”无意间提到这件事,纪晓芸的脸上就有些发红,微微垂了头,眼睛却朝着谢怀瑾的方向瞟了瞟。
  “怎么,现在怀瑾哥哥改主意了?”纪晓棠从纪老太太的怀中接过七斤来,笑着问。
  谢怀瑾自然听到了她们的谈话,他没搭茬,只是嘿嘿地笑。
  “他说,想不到孩子竟然会这么可爱。说如果我愿意,他希望、他希望……”纪晓芸羞羞答答地,有些说不下去了。
  “他希望什么?”纪老太太就问,“你是也做娘的人了,还这么害羞,这屋子里面又没外人,有什么话说不得?”
  纪大老爷的病好了大半,只是人还不大肯出屋子,今天这种场合,他就没来。纪晓慕和纪晓薛兄弟两个方才还在这里,这个时候却往园子里去看人搭戏台了。
  此刻,屋子里面除了当事人谢怀瑾,还有抱着煊儿,眼睛里几乎没别人的纪二老爷,以及一个小娃娃长生之外,就都是纪家的众女眷了。
  纪晓芸确实不需要有什么忌讳。
  “怀瑾他希望,我们能多生几个像七斤和煊儿这么可爱的娃娃。”纪晓芸脸红红地说道。
  谢怀瑾的脸也红了。
  “你们啊……”纪老太太看看纪晓芸,又看看谢怀瑾,也跟着笑了。
  她最挂心的孙女能有如今的幸福,她是看在眼睛里,欢喜在心上。
  “女人生产辛苦,你已经经历过了,不必听怀瑾的。”纪老太太心里高兴,嘴上却嗔着说道。
  “我、我也希望能再生几个。”纪晓芸却垂了头,声音低低地,“七斤也能多几个兄弟姐妹陪伴。而且,我、我也喜欢孩子。”
  纪晓棠又发现了纪晓芸和谢怀瑾的另一个共同点:两个人都爱孩子。
  “那也要调理好了身子再说。”纪二太太就说道。
  纪晓芸虽然第一胎早产,但是因为调理得当,并没有亏了身子,这也是纪二太太并不阻止纪晓芸再生的主要缘故。
  多子多福,如果纪晓芸和谢怀瑾只有七斤一个,她和纪二老爷还要担心。
  “我身子已经调理的差不多了。”纪晓芸的声音依旧是低低的。
  “姐姐,你不会是又……”纪晓棠抱着七斤,闻声就抬起头来,笑着问纪晓芸。
  “没有,没有。”纪晓芸忙笑着摇手。她并没有怀~孕,不过是做好了再次怀~孕的打算,今天来给纪二老爷拜寿,也是想将这件事情向家里禀报一声。
  大家就都明白了纪晓芸的心意。
  “我回去就打发王府的太医去顺义伯府,好好给姐姐诊了脉。等太医说了无妨,我们才能放心。”纪晓棠略一思忖,就决定道。
  纪老太太、纪二太太等人都点头。
  纪晓芸知道这是为了她好,当然点头同意。
  “七斤很喜欢姨母。”纪晓芸突然说道。
  大家说话之间,一直是纪晓棠抱着七斤。七斤在纪晓棠的怀里不哭不闹,显得十分乖巧。平时的七斤可不是这个样子,即便是纪晓芸抱着她,她有时也要哭闹的。
  “这就是缘分吧。七斤或许是知道,是晓棠姨母救了她的命呢。”杨氏在旁边笑道,也伸出手来要抱七斤。
  煊儿那边被纪二老爷霸占着,她和周念红都不好意思开口,只能向纪晓棠开口,要抱七斤。
  纪晓棠虽有些舍不得七斤,还是将小女娃递给了杨氏。
  周念红立刻就跟到了杨氏的身边,两个人逗着七斤笑了起来。
  杨氏和周念红的年纪,正是最喜欢孩子的时候。前一阵子纪晓棠打发了太医来给她们两人诊过脉,两人也都在调理身子。
  纪晓棠用目光向纪二太太询问。
  纪二太太轻轻地摇了摇头。L

☆、第一二九章 生辰

  杨氏和周念红都还没有怀上。
  纪晓棠微微叹息。周念红还好,成亲的时间并不久。可杨氏跟纪晓慕已经成亲好几年了,肚子里却一直没有动静。
  以前杨氏还不着急,可是这两年年纪渐长,又看着她和纪晓芸接连生子,杨氏虽然脸上总是带着笑,然而她看着煊儿和七斤那艳羡的表情,是瞒不了人的。
  纪晓棠就站起身,假托要更衣,往旁边的屋子里去了。纪二太太会意,随后就跟了进来。
  “周氏的身子并没有问题,如今大老爷还病着,并不着急。”确定外面的人听不到她们说的话,纪二太太才告诉纪晓棠。“只是杨氏,似乎是身子有些虚寒,如今虽然调理的好了,可我听老人儿们说,这寒症是天生带来了,就算是调理好了,在子嗣上头,却还是不大容易。”
  “可太医说是无妨的。”纪晓棠有些惊讶,就说起太医向她禀报的话来。
  “并不是不能有子嗣,只是比别人总要艰难些,要看缘分了。”纪二太太就说道。
  “这件事,大嫂子知道吗?”纪晓棠沉吟了片刻,才问纪二太太。
  “只有我,你爹爹还有老太太知道,你大嫂子不知道,我们也没跟你大哥哥说。他们知道了,于事无补,心里还添了负担。”
  “娘做的对。”纪晓棠赞成纪二太太的做法,“我看大哥哥和大嫂子的面相,不像是没有子嗣的,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这样说着话,纪晓棠心中却为杨氏惋惜。
  杨氏不仅容貌秀丽、性格端淑,而且熟读诗书。很有才气。她和纪晓慕夫妻之间也情投意合,偏偏就在子嗣上这般艰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