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乐天下-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祁佑年也笑了。
    纪晓棠的顾虑,他也想到了。他倒是没想到用纪三老爷做收信人,只是想着到时候书信并不经过别人,只安排他一个心腹的小校,从他的手里,直接送到纪晓棠的手里,这样也相当稳妥。
    不过,纪晓棠既然想到纪三老爷,那么他自然也是依从的。
    “晓棠,你也写信给我。”祁佑年鼓起勇气。
    “我会的。”纪晓棠也很快地应了。
    祁佑年越发笑的眉眼弯弯,是眼角眉梢都掩不住的喜意。
    “晓棠,你到了京城,如果遇到了难事,可以去城南的敬慈庵,你将一只箭交给守门人,她会带你去见人。”祁佑年左右瞧了瞧,就又告诉纪晓棠。
    两个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纪三老爷很是乖觉,早已经走到一边,还很贴心地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阿佑,你要我见的这人是谁?”纪晓棠心中有些奇怪。祁佑年应该知道,她如果遇到需要求助的困难,那就非同小可。能够帮忙,且住在庵中的,会是什么人呢。
    “晓棠,你先不要问,等你去见了她,就知道了。……我跟她说起过你。”祁佑年飞快地道,竟不肯就告诉纪晓棠对方的身份。“若你闲了,也可以过去找她聊聊。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你,你也会喜欢她。”
    “阿佑这样说,我肯定会过去拜访。”
    这会工夫,众人的目光都已经慢慢地转了过来。祁佑年和纪晓棠说话的时间太长了。
    “晓棠,我得走了。”
    “阿佑,一路顺风,马到功成。我盼着你早日进京。”纪晓棠看着祁佑年道。
    “我会的。”祁佑年郑重点头。
    一众人马就此分作两路,一路蜿蜒继续北上,另一路则飞驰南下。隆庆年间,令大秦的历史进程转折性改变的几个人,就此分开,就是他们自己此刻也并不知道,等他们再次齐聚京城的时候,就是风云汇聚,改天换日之时。
    ——上卷完——
   

☆、第一章 馨华堂

肥章,月底求月票
    ****
    纪家在通州弃舟登岸,已经是冬月初的时候了。到了通州之后,纪家并没有跟随秦震一同进京,而是特意落后了一步。
    京城的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早就得到了消息,当纪晓棠扶着纪老太太到了岸上,就看见纪晓慕带着一应车马、从人迎接的队伍。
    纪晓慕是纪大老爷的长子,今年十七岁,已经考中了举人,如今正在国子监读书,是京城有名的才子。他曾经跟纪大老爷到清远给纪老太爷奔丧,因此纪晓棠认得他。
    纪大老爷这一房的几个姊妹,纪晓棠也就只见过纪晓慕一个。
    纪晓慕身材颀长,面容白皙,相貌英俊,以纪晓棠来看,是长了一副典型的纪家人的模样,然而纪老太太却不这样认为。纪老太太说纪晓慕是完全随了他的娘。
    纪晓慕见了纪老太太,忙就上前来,也不顾地下如何,就在纪老太太的身前跪下了。
    “孙儿给祖母磕头。”纪晓慕给纪老太太磕头。
    纪老太太就往纪晓慕的身后看了看,跟在纪晓慕身后的从人也跪了一大片。但纪老太太想找的,自然不是这些人。
    没看到她想看到的人,纪老太太的脸色就明显地沉了下来。
    纪老太太的性子本就不大好,她又不惯坐船,这些天煎熬的很,此刻到了通州,这里的天气又比清远要干冷许多。
    许多的因素凑在一处,纪老太太的身体和心情都同样糟糕。
    “起来吧,”纪老太太恹恹地,“你爹娘打发你来接。是他们有心了。”
    这话听着就有些不像了。
    纪晓慕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他自小就从没在纪老太太身边养育过,又听纪大太太说了许多纪老太太如何如何的话,心中对纪老太太就有些惧怕。虽为长孙,本来该极为受宠,然而在纪老太太跟前却不敢错了半点儿规矩,更不用说仗着长孙的身份撒娇撒痴了。
    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还在后头。别人也说不上话。纪晓棠自然不能就这样看着。
    “大堂兄请起来说话吧。祖母不惯坐船,身子不大舒服,见了大堂兄本是高兴的。可这样冷的地。大堂兄就这样不管不顾地跪着,可不是让祖母心疼?你再不起来,祖母可更要生气了。”纪晓棠这样说着,就让纪晓芸扶着纪老太太。她上前去伸出手虚扶了纪晓慕一把。
    纪晓慕忙又磕了一个头,随即站起身。满脸的笑容,心中着实感激纪晓棠。
    纪老太太当着下人的面给了他一个没脸,而且话里话外也有责备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不孝的意思。
    纪晓棠出面,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将这些尴尬都遮掩了过去,好像纪老太太不过是因为心疼孙子,所以迁怒于儿子媳妇。粉饰出一片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
    “祖母辛苦了。从这里进京还有些路程,父亲母亲怕祖母路上颠簸。特意借了外祖父的车子来,倒是比一般马车更舒适,还请祖母不要嫌弃。”
    纪老太太看了看纪晓慕,又看了一眼纪晓棠。
    纪晓棠就对纪老太太笑。
    纪老太太轻轻地哼了一声,也就没再说什么了。
    这个时候,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已经从后面赶了上来。纪晓慕看见纪二老爷,忙又迎上前去,给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行礼。
    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看见纪晓慕都很高兴。
    “怎么打发了你来,不怕耽误了国子监的功课!有我和你婶子照看着,只需派个熟悉路径的管事来也就够了。”纪二老爷就扶起纪晓慕来说道。
    纪晓慕跟纪二老爷说话虽然同样恭敬,可神态中就放松了许多。这对叔侄虽然也见面不多,但是很合得来,感情不错。
    “祖母和二叔、婶子一家进京,侄子就该去清远接着,如今这样,已经是侄子偷懒了。二叔莫要在这样说,让侄子无地自容。……一两天的功课不防事,以后跟二叔一处住着,时时请教,好过在国子监。”纪晓慕就笑着道。
    “不可如此说,国子监中都是当代大儒,你要仔细听他们教导。”纪二老爷就道。
    纪晓慕恭敬地应了一声是。
    众人自不会在码头上久留,纪晓慕就请纪老太太上杨阁老的车子,纪老太太不肯。秦震给了纪家三辆马车,到了通州,离京城这般近,纪二老爷就只留下一辆来,依旧给纪老太太坐了。
    其余众人,就都坐了纪晓慕带来的纪家的马车,倒是将杨阁老的车子给闲置了。
    “祖母坐惯了这车子,因此不想换,大堂兄不要多想。”纪晓棠见纪晓慕为难的样子,在上车之前就说了一句。
    从通州到京城,都是顺畅的官道。车马一路畅通无阻,等进了京城转到官粮胡同,在馨华堂二门停下车,已经是将近日暮时分了。
    纪晓棠扶着纪老太太下车,二门前花枝招展、锦绣丛中以纪大老爷为首,已经是跪了一片。
    “母亲……”纪大老爷膝行两步,口中喊着,眼圈却早已经红了。
    纪老太太的眼睛紧缩了一下,扶在纪晓棠胳膊上的手也紧了紧。
    “祖母……”纪晓棠低声提醒纪老太太。方才在通州码头,已经给了纪晓慕难看,如今到了馨华堂,再如此待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就十分不妥。
    纪老太太还是听劝的,紧绷着的面孔终于就松了松。
    纪大老爷已经膝行到纪老太太跟前,张开双臂似乎想要抱纪老太太的腿。
    纪老太太似乎被吓到了,她不安地往后退了两步,还伸出一只手做推拒之态。
    纪大老爷张开的手臂就垂落下来,两只手按在地上,就给纪老太太磕头。
    “母亲。想杀儿子了,呜呜呜。”纪大老爷感情充沛,就落下泪来。
    “你起来……吧。”纪老太太扶着纪晓棠的手臂,几乎将一半身子的重量都压在了纪晓棠身上。
    纪老太太素来刚强,就是身子不适,也难得如此。
    母子见面,竟没有许多话。不过纪大老爷一直哭。看场面也很感人。纪老太太叫他起来,他也不肯。
    纪二老爷赶到,才勉强将纪大老爷从地上扶起来。
    “父亲、母亲。祖母和二叔一家远路而来,尤其祖母最为辛苦,身子有些不适。父亲母亲该快请祖母和二叔、二婶还有妹妹、弟弟们进屋内暖和处说话。”纪晓慕走上前来说道。
    “正是这个道理。”纪大老爷就点头。
    纪大太太也点头,一面用帕子擦拭眼角。跟纪大老爷一样。纪大太太这一会也红了眼圈。
    众人簇拥着进了二门,请纪老太太在茜华堂的厅中坐了上座。纪大老爷一家子这才又跪在地上,正式给纪老太太见礼。
    纪晓棠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纪大老爷这一家子。
    纪大老爷人到中年,身材略微有些发福,但是还能看出年轻时英俊潇洒的轮廓。纪大太太则是个装扮的极华贵富丽的美貌妇人。
    因为听了许多关于纪大太太的传闻。纪晓棠不由得多打量了纪大太太几眼。纪大太太与纪大老爷同龄,然而皮肤白皙细腻,看着很显年轻。就像三十出头的年纪。
    纪大太太不似纪晓棠见惯的北方女子,倒是有几分南方女子的水秀。
    若是客观地评价。纪大太太自然称得上是个美人,但是这样程度的美貌,即便于纪晓棠也是常见的。传说中将纪大老爷迷的神魂颠倒,看来并不仅仅是凭借美貌。
    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给纪老太太磕了头,随后就是纪晓慕和杨氏。
    纪晓慕今年年初成的亲,杨氏比纪晓慕年长一岁,是杨阁老的孙女,纪晓慕嫡亲的表姐。
    然后,便是纪晓莲,纪晓薛和纪晓芹,都一一过来给纪老太太磕头,
    接下来,就是纪晓棠、纪晓芸、长生给纪大老爷纪大太太见礼,然后纪晓慕等人见过叔叔、婶婶,
    最后,就是姊妹们之间相见,互叙年齿。
    男孙一边,纪晓慕居长,二爷纪晓薛,长生行三。
    孙女这边,是纪晓莲年岁最长,然后是纪晓芸,纪晓棠,最小的是纪晓芹,她跟纪晓棠同岁,只是生日晚了两个月,是九月末生的。
    “……安排了宴席,给母亲、二弟接风。”纪大老爷笑容可掬。
    “一家人,不必讲究这些虚礼。宴席什么时候吃都可以,老太太一路劳乏,早些歇息更好。”纪二老爷就道。
    “一切都依母亲和二弟。”纪大老爷见纪老太太神色怏怏,并没什么精神,立刻就答应了。
    说到歇息,就是纪大太太出来说话。
    “知道老太太和二老爷一家要来,立刻就开始收拾。”纪大太太笑着说话,语音干脆利落。“这茜华堂,自然是给母亲居住。”
    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将中路的五进院落都让了出来,让纪老太太带着纪二老爷一家子居住。他们自己则搬到东路的院落去居住。
    “都已经打扫干净,换了老太太、二老爷、二太太和几个侄女喜爱的摆设。”纪大太太一直笑着,十分亲切。
    茜华堂是正房正堂,听纪大太太说要将这茜华堂给她住,纪老太太脸上不仅不见喜色,反而有些着恼的样子。
    “我住不惯这里。”纪老太太绷着脸说道。
    进京之前,按照纪老太太的意思,是要另外置办宅子居住,并不来纪大老爷这馨华堂。
    然而,纪家在京城并没有其他现成的宅邸,且纪二老爷又劝纪老太太,若一家子去了,不往纪大老爷家住,反而去外面另寻宅子,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主要是,这样做对纪大老爷的影响非常不好。
    因为早年间的事,纪大老爷隐隐有些不孝的名声,若不是他背后有人弹压维护。纪大老爷这官早就坐不稳了。
    如今纪老太太再这样,摆明是说纪大老爷不孝。
    纪二老爷为了说服纪老太太,还说这样做,也会让外面人怀疑他们兄弟不合,就是对他自己也十分不利。
    一家子再三的劝解,纪老太太才勉强答应来纪大老爷家住。
    现在,纪老太太又说不住茜华堂。她话说的直接。也并不遮掩脸上嫌弃的神色。
    纪大老爷呵呵笑着,一面却向纪二老爷看去。
    纪大太太垂下眼帘,遮掩去目光中的锐利。等她再次抬起眼帘,又时满脸盈盈的笑意。
    “老太太的意思,她虽来了,却只是来享大哥大嫂的福。是不肯管事的。住在这里,反而两不便宜。”纪二老爷就道。“大哥大嫂本来怎样,只依旧就好,另外寻两个院子,我们陪同老太太住下就是。”
    纪二老爷也并不打算住在中路的院落中。
    “这怎么使得。母亲来了。家中一切自然母亲做主。就是有女眷来访,母亲出面见见,也是我脸上有光。打胎提年纪轻。凡事还要母亲指点着才好。”纪大老爷说的热切、自然。
    纪大太太没言语,只抬手翘着兰花指用帕子擦了擦嘴角。眼角余光在纪大老爷面上扫过,意味不明。
    双方这样说了半晌,纪老太太一直不松口,纪二老爷又一直的劝,纪大老爷才半推半就地应了下来。
    “母亲的意思如此,我们做儿女的也只能依从,只是心中不安。”
    “大哥不必不安,这样母亲也自在,就是大哥的孝道了。”纪二老爷就道。
    纪大老爷脸上的笑容就更加亲切了:“二弟说的对。”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依旧居住在茜华堂,另外腾出东路的三进院落来给纪老太太、纪晓棠一家居住。
    ……
    馨华堂坐落于京城东北的官粮胡同,共有五进院,分中路、东路和西路,院中套院,三百余间房屋。原先纪大老爷一家住着十分宽敞,如今纪晓棠一家来了,房屋也十分够用。
    纪老太太不爱热闹,就住了第四进的萱华堂,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带着长生住了第三进的景华堂,第五进的妍华堂就给了纪晓棠和纪晓芸。
    三进院落都很干净利落,一看就是早收拾下的。
    纪晓棠就在妍华堂上房屋中坐了,看着程嬷嬷带着丫头媳妇各处收拾安置。
    很多的摆设,就都换了纪晓棠从清远带来的东西。
    “瑶儿,你另外单独造个册子,将这里本来有的一应家伙摆设都细细的登记了。”纪晓棠就吩咐沈瑶。
    沈瑶答应一声,忙就另外去造册登记。
    这妍华堂正房是三间两耳的结构,因为纪老太太不舍得纪晓芸,叫了纪晓芸去陪着她住,所以这妍华堂就全归了纪晓棠一个人,任由纪晓棠安排。
    三间正房,一间充作卧房,一间充作客厅,一间就充作书房。两间耳房,东耳房就给了程嬷嬷,其余几个贴身的丫头就住了西耳房。
    正房之外,还有东西厢房各三间,西厢房被纪晓棠做了库房,东厢房暂时空置再做其他的安排。
    另外正房之后还有一带几间裙房,就给了其余服侍的人居住。
    纪晓棠进京,身边带了锦儿、绣儿两个贴身服侍的大丫头,另外是翠儿、碧儿、瑶儿、琼儿四个小丫头。除此之外,还有那夜陪着她守后角门表现极忠心又勇敢能干的四个媳妇子,以及两个没留头的小厮。
    妍华堂本就有负责洒扫的丫头婆子,纪大太太还分派了四个丫头来服侍纪晓棠。
    纪晓棠只觉得身边服侍的人够用了,且并不打算留不知底细的丫头在自己身边,然而她也不想拒绝纪大太太的好意,就将四个丫头叫了进来。
    四个丫头,穿着一水儿的葱绿背心、朱红夹袄和挑线裙,两个年纪小的都模样周正,两个年纪略长,大约十六七岁的丫头,竟颇有几分颜色。
    纪晓棠将几个丫头打量了一遍,又问了几句话。看她们应对的言谈举止,心里就有了主意。
    她让锦儿拿出赏封来,给了两个年长的丫头。
    “大太太所赐,本不该辞。只是我年纪小,无需太多人服侍。就送两位姐姐去服侍老太太,也是我的一片孝心。”纪晓棠就让锦儿将两个大丫头送到萱华堂去了。
    因为大太太送丫头的事情,纪晓棠心中思忖片刻。就不放心。将妍华堂的事情都交给程嬷嬷,自己就带着翠儿和碧儿两个往前面来。
    纪晓棠先到了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的景华堂。
    景华堂的结构与妍华堂大同小异,只是多了两个小跨院。纪晓棠打发了屋子里的人出去。就跟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说话。
    景华堂这里,纪大太太也送了人,除了粗使的,还有四个丫头。四个管事的媳妇子。
    纪晓棠刚刚进来,就瞧见了这几个人。因此心中有数。四个丫头,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打扮光鲜,模样周正却并不出众。
    “娘、爹爹。”纪晓棠在上房厅中坐了,“大太太也送了我四个丫头,我将其中两个模样极好的给了祖母。”
    “哦……”纪二太太本想要说什么。可看见纪晓棠的脸色,心中就有所悟。把原本要说的话咽了回去。“那我这里……”
    “娘这里倒不必如此。大太太送给娘的,想来都是机灵可靠的,咱们家的丫头刚来,也不熟悉路径,大太太送来的姐姐们倒是可以往来给娘传递消息。”
    “我也是这般打算。”纪二太太点头。纪二太太再宽厚,身边也不会用不知道底细的人。大太太送来的人,自然都是在外面服侍。
    纪晓棠见纪二太太明白了她的意思,也就放下心来:“我去看看老太太。”
    从景华堂的后角门出来,转过一道粉白影壁,就是萱华堂。
    萱华堂的布局,与景华堂一模一样。
    纪老太太带着纪晓芸住了上房,顾雪儿住在西厢房,姚氏带着周念红和周桥单独住了东跨院。
    纪老太太坐在临窗的大炕上,正在发脾气,屋子里谁都不敢吭声。见到纪晓棠来了,纪老太太的脸色才好了些。
    “你那里都收拾完了?可有什么不妥当的,告诉祖母,祖母让人给你安排。”到了京城,相比起在清远,纪老太太对纪晓棠是越发亲切慈爱了。“就是到了这里,有人想要慢待你们姐妹,祖母也能给你们做主!”
    屋子里除了纪老太太和纪晓芸从清远带来的丫头,还有几个眼生的,俱都战战兢兢地陪着笑。
    “一切都有程嬷嬷替我安排,我来看看祖母。祖母放心,大太太细心周到,一切都是的妥当。”纪晓棠就在纪老太太身边坐了,一面吩咐服侍的人都退出去。
    芍药几个就都退了下去,眼生的那几个,以一个婆子为首,还陪笑站着。
    “让你们出去,还等什么?”纪老太太就不耐烦了,对着婆子瞪起眼睛来。
    婆子本待上前说话,见纪老太太如此,当下就不敢说话,只是陪着笑,领着一众人等退了出去。
    纪晓棠就要劝纪老太太,然而纪老太太似乎知道她要说什么,就对她摆了摆手,不让她说。
    “晓棠,你毕竟年纪还小,又是个实心眼的孩子。内宅里你经历过什么,见过的不过是你那个活菩萨似的娘,再有就是我这样有口无心的,你哪里见过那面慈心狠,口蜜腹剑的。你好好听祖母说,不然你就要吃亏!”这个时候,纪老太太突然有精神了,而且她还特意将那面慈心狠、口蜜腹剑几个字提高声音说出来,似乎生怕外面的人听不见似的。
    纪晓棠想劝纪老太太的正是这个,见她如此,就也有些无奈了。
    “……说什么将正房正院腾出来给我住,不过是骗人的谎话。他们若真的有这个孝心,就不是他们了!我也就是懒得跟他们计较,且那什么茜华,实在恶心了我,不然,我就要住在那里,看他们是副什么样的嘴脸!”纪老太太怒气冲冲。
    方才她在屋里骂的,正是这件事。
    纪大太太的闺名中,正有一个茜字。
    纪晓棠知道,这是真的。翠儿机灵,方才就借机跑去了中路的几个院落,尤其是茜华堂,除了刚才他们去过的正厅,其余地方,都是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居住的痕迹,两个人根本就没打算搬出来。
    他们是是料定了纪老太太不肯住茜华堂,纪二老爷更不会越过纪大老爷一家住在中路。
   

☆、第二章 萱华堂

十月第一天,求保底月票
    ****
    纪晓棠对这件事并没有多想,只是对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的为人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有些事情,心知肚明,不必说出来,至少不是像纪老太太这样说出来。可是,纪老太太就是这样的脾气。在这个上头,谁劝她也没用。
    “祖母别生气,本来咱们就没打算住在那里,大老爷和大太太那样说,也是他们的好意,祖母若较真,倒是没意思了。”纪晓棠就劝纪老太太。
    “我就是气他们虚情假意!”纪老太太心气儿依旧不顺,“嘴里口口声声说着孝顺,可做出的那都是些什么事!对我都这样,对别人就更不用说他们了。晓棠,你还只见到这一件事,你觉得没什么,不想计较。你哪里知道,那都是惯坑杀人的奸猾狠心人!你不计较,她只当你好欺负,越发要欺到你的头上来!”
    纪老太太的意思,方才当着下人的面骂了还不算,就要叫了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到跟前来狠狠地骂上一顿。
    “别说是你一个小孩子家,你爹娘那都是心里头没什么的,也要吃了他们的算计。晓棠,你且等着看,看祖母怎么收拾他们!”
    纪晓棠暗暗叹气。纪老太太的话,难免主观片面,然而却也不是一派虚词,现在也是一片维护她一家子的心意。
    纪老太太的心意或许是好的,然而这方法就十分有待商榷。
    最主要的,如今的情形,纪家内部必须团结。
    “祖母,”纪晓棠只好坐下来。苦口婆心地劝解纪老太太,让她不要在这件事上闹。“咱们刚来,这件事上本就是凭大老爷、大太太说,何况,祖母本就不打算去住茜华堂,为这件事闹起来很不值得。祖母饶过这一遭,大家知道了。感念祖母。以后再也不敢了……”
    纪晓棠劝了半晌,才终于让纪老太太松了口。
    “罢了,就听你的吧。”纪老太太这样说着。还告诉纪晓棠这馨华堂的一段往事。“……本来是个大盐商造的宅子,大老爷买下来,各处都没有动,只有那处茜华堂。原先并不叫这个名字,是大老爷改了。亲手题的牌匾。……你进来时也许看到了,只有那处的笔迹不同。”
    这件事,纪晓棠还真的有留意到。
    纪老太太愿意说些往事,纪晓棠也愿意听。不管怎样,总比她闹起来的好。
    “那大太太闺名中,真的有一个茜字?”纪晓棠低声问纪老太太。
    “对。”纪老太太点头冷哼,“杨茜娘。”
    当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带着长生过来的时候。纪老太太已经被纪晓棠哄的心平气和,招呼长生到她身边坐了。
    “……收拾的很干净,炕都是烧好的,摆设也都是上好的,为咱们来,大老爷和大太太费了心。”纪二老爷和纪二太太想来也知道纪老太太生气了,特意说出这样的话来。
    纪老太太没说好,也没说不好,面上神情却越发的柔和了。
    ……
    茜华堂
    方才迎了纪老太太上座受礼的是正院正堂,只用来招待贵客,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平日起居并不在这里,而是在这东面廊下的三间小正房。
    此刻,纪大太太正坐在拔步床上,背靠着锦绣靠背,微微眯着眼睛听冯妈妈说东路各院的事。
    冯妈妈四十出头的年纪,头上戴着两根金簪,身穿鸭青色的潞绸长身对襟褙子。屋子里其他的丫头都垂手站着,只有冯妈妈一个是坐在纪大太太脚跟前的小杌子上说话。
    如果纪晓棠在这里,一定会认得出来,这位冯妈妈就是那时在纪老太太屋子里服侍,唯一不那么怕纪老太太发火的婆子。
    “老太太果真骂起来了?她倒是发现的快,竟比从前精明了些。”纪大太太打断冯妈妈的话,立起两条弯弯细细的眉毛,“她都骂了些什么?”
    “太太,老太太骂人,还能骂什么好话。太太没听到,就只当没这回事罢了,还巴巴地问来做什么呢,可不是自找气生。太太历来聪慧,如何这一点就想不透?”冯妈妈忙就劝道。
    纪大太太就笑了。
    “妈妈说的对,我也是一时糊涂了。别人不知道,妈妈应该知道,当初我受了老太太多少的窝囊气。一听你说她又骂人,我这血就往头上涌。罢了……,这件事,我怎样说都可,她若闹起来,只有她的不是,就是二老爷二太太那里也不得好,我可急什么,呵呵。”
    “……说起来,不是三姑娘拦着,还将老太太给劝住了,老太太就要叫了老爷和太太过去骂呢。”如果那样,不管是谁的不对,还是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没脸。
    “你说是三姑娘劝住了老太太?这是真的?老太爷没了,老太太发起脾气来,竟还有人能劝的住?”
    “千真万确。”冯妈妈就点头,“如果不是三姑娘到的及时,老太太就要打发人来叫太太和老爷。三姑娘打发我们出来的时候,老太太还在骂,在外头都听的真真的,是三姑娘说了什么,老太太才没了声,也没再提这院子的事了。”
    “二老爷一家子过去的时候,瞧着老太太脸上已经晴了。二老爷和二太太都说是太太想的周到,肯用心,各处布置的妥帖。看样子,这一页在老太太那里算是翻过去了。”
    “老太太也只有看我们大老爷不顺眼罢了。”
    冯妈妈默了一会,暗暗叹气。她是杨家陪嫁来纪家的,自幼就在纪大太太身边服侍。纪大太太平日千伶百俐,然而关系到纪老太太和纪家这一家子的事,纪大太太却总有些执拗,往往被气恼驱使。做出些不智的事情来,就是她们做下人的如何劝解拦阻,也无济于事。
    “太太,如今也说不得了。不为别的,只为了老爷和大爷,太太也不能不将那些委屈咽下去,好好打起精神来……。依着我看。老太太在京城中是住不惯的,应该住不久。”冯妈妈就劝纪大太太。
    “是的,为了老爷和大爷。我会忍!”冯妈妈的话显然打动了纪大太太,纪大太太面色坚定地点头道。
    “太太,二老爷这一家子我都见过了,若是太太想以后少些周折。应该尽量结好三姑娘!”冯妈妈又将小杌子往纪大太太身边挪了挪,略压低了声音道。
    “三姑娘?”
    “是。依着我看。老太太身边所有人,虽人都说她最疼的是二姑娘,可我看着,老太太最倚重的却是三姑娘。只有三姑娘敢在老太太跟前说话,也只有三姑娘的话老太太才肯听。”从今天的事情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了,如果不是纪晓棠。纪大老爷和纪大太太少不得要跪到纪老太太身边去挨一顿骂。
    有理没理的,这可不是什么有脸的事。
    “三姑娘不仅能劝住老太太。还肯息事宁人。我听见三姑娘说,以和为贵。”冯妈妈又说道。
    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