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种田]秀色农家-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香秀家是来生提议的。家里只有香秀俩母女,看到有人来香秀自然高兴,平时村里人待她冷清,连麦草也受人冷落,麦草的性子也是越来越静僻,每日几乎都是足不出户。

    香秀拿出各种好吃的饼,还有糕点,元宝和石头开始还有些不自在,不过小孩子哪能抵挡这些诱人的吃食,没一会儿几个孩子就有说有笑了。

    麦草虽不能说话,但眉眼溢满了笑意。

    吃了东西,关系也近了,元宝和石头便请麦草去自己家吃东西,香秀希望麦草每天都能这般快乐,虽跟着来生几个男孩子,不过想到今儿是大年初一,再说元宝和石头都是孩子,来生又是个脑子不灵光的,便由得麦草跟着三人去了。

    这时候麦草已是从元宝家和石头家过来的,弯弯自然又拿出东西给了麦草,虽然她已经十五,但还是给了一个红包。

    麦草又惊又喜,嘴角露出一抹愉悦的浅笑。对着弯弯端端正正行了个大礼。姿势不似那大户人家千金优雅标准,但很文静。让人瞧着就心生好感。

    弯弯不由感叹,出去见过世面果然不一样,麦草其实是个懂事懂礼的好姑娘。可惜了……

    看着四个人围在桌边有说有笑,麦草明亮的眸子一闪一闪,听到好笑之处她也会跟着笑得眉眼弯弯。

    弯弯坐在一旁瞧着觉得这样挺好的。

    元宝和石头在这儿吃汤圆,她也留了麦草,然后让麦草回家告诉她娘一声。

    临快到晌午时,又有几个孩子来了,金蛋和兰花。

    一群人坐在堂屋,好不热闹。

    弯弯知道这汤圆恐怕得加了。然后去了厨房。等她再回来的时候,四个孩子加一个大孩子围在一起嘀嘀咕咕,麦草一人静静的坐在旁边。显得有些不合群。

    片刻几个孩子分开了,金蛋看着麦草问:“你们家真的有很多好吃的糕点吗?”

    麦草点头。

    “有多好吃?比集市的糕点还好吃吗?”

    麦草点点头又摇摇头。

    “又是点头,又是摇头,到底怎么样?”金蛋不耐烦了。

    麦草看着几双眼睛全盯着她,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突然看到桌上的布包,立刻打开,推到金蛋和兰花面前。

    看到里面的糕点,两人立刻睁大眼,这做得和集市上卖的一样漂亮呢!

    等尝过一口后,兰花大叫起来:“哇。很好吃呢。”

    金蛋小嘴塞得满满的,声音含糊道:“对啊,真好吃。”一边使劲儿朝鼓得不能再鼓的嘴里塞。一边道:“下午咱们还能去你家吃糕点吗?”

    麦草点头。

    听到下午也有得吃,所有人都很高兴,金蛋和兰花也主动跟麦草说起话。虽然只是一些孩子,但麦草心里已是非常高兴。

    一小包糕点几个孩子三两下就吃完了,完后。来生拿袖子抹了把嘴,然后一本正经看着麦草道:“这份儿糕点是我的。现在全给他们吃了,下午你得赔我。”

    麦草愣了愣,随即点头。

    “我要多两块。”

    麦草仍然点头。

    得了麦草的应,来生立刻笑了,从兜里掏出一颗糖给她,大方的道:“我也请你吃。”

    麦草拿过糖抿嘴笑了起来。

    吃过晌午,几个孩子果然去了麦草家。只要玩得高兴,大年初一弯弯也不想管太多。

    晚上煮了干饭,大年初一不能吃粥。

    初二出家的女儿便要回娘家,百首年前便和弯弯商量过,今年要回去一趟。东西早买好,都是双份。三人到王家村时还早,没想王里夫妻比他们更早。

    王里的孩子奶水足,长得白白胖胖的,很壮,一双眼乌溜溜的转,很是机灵。

    弯弯看着很是喜欢,心里不禁期盼着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快出来。

    弯弯娘显得十分热情,让百首和弯弯陪着王里,李光汉说话,也不让他们帮忙,叫了王小草,和弯弯爹在厨房忙活。

    王元生是指望不上的。不过这小子不知道是不是那日在集市见了百首凶巴巴的样子,今儿竟然很老实的喊了人,说话也不像以往没大没小,规矩许多。

    晌午饭还算比较丰富,炒了两个肉,一个蛋汤,弯弯爹年前在山上打的野味也一直留着,就为了今儿大伙儿回来有得吃。

    吃过晌午饭,并没有急着回去,几个人坐在院子里说话,没几句就说到去年的收成,去年因为那场雨,百姓收成都不太好。不过今年的麦长得不错,三个男人去了田里,留了几个女人在家。

    没男人在,说话更加随意,弯弯娘对王里说起大年三十在集市那件事。

    “……多亏了你二妹两人,我们以前真是瞎了眼,还好你二妹提了醒,那梁公子瞧着人模狗样,竟是那样的人。”

    “我早就说了,让你们告诉二妹,多个人多个主意,还好小草没嫁过去,那梁的男人实不是良配。”王里也感慨道。

    转眼她又瞧了眼王小草的屋子,压低声音问:“小草现在怎么样了?”

    “能怎么样,这事搁谁心里也不好受,是我们识人不清。她自个儿心里也清楚。嫁进梁府是不可能的。心里也想通了些,变得不太爱说话,想过一阵子也就没事了。”

    王里听着松了口气:“想开了就好。”

    弯弯坐在一旁没吱声,在心里暗道,希望王小草是真想开了。

    经过这一事,虽说知道实情的没几人,但弯弯娘对王小草的婚事是真急了。

    “……也不求家境非得怎么样,只要这人好,对小草一心一意就行了。我已经拖人慢慢替小草留意了,只要有合适得就把她嫁了……对了。你们是她姐姐,得帮着她看看啊,有那好的人家可别错过了。”

    “我们又不知道小草想找个啥样的人家。怎么帮着看?”

    再说依王小草那挑剔的性子,相看的时候好好的,万一以后嫁过去有啥磕磕绊绊,岂不要怪她们?

    弯弯觉得王里考虑的在理。

    弯弯娘不以为意道:“你们是她亲姐,难不成还会害她?你们只管帮着打听打听有没合适的人家。到时候让她自个儿拿主意,经过这事,她难不成还想再学那山鸡变凤凰?”

    弯弯和王里都未语。

    “到时候有合适的人家了,我再托人去打听情况,以后就算他们两夫妻有啥事,也怪不到你们姐妹去。”弯弯娘作着保证。

    王里听着笑了笑。看了弯弯一眼,眼前一亮:“那这样,我们就帮着留意留意。”顿了顿又对她娘道:“不过。我和光汉还真不认识啥好点的人家,村周围人家户的情况你不也都知道吗?不过,二妹他们还到集市做生意,认识的人肯定比我们多。”

    经王里这么一提醒,弯弯娘也想起来。弯弯和百首不仅在集市摆摊卖过饼,现在还帮着人家到庄子上干活。那日还是那啥福生酒楼的少东家帮着解的围,想到这,她立刻道:“对呀,二妹,你们认识的人多,帮你妹妹看看呗!”

    弯弯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为难的笑:“虽说我们帮着人家干活,可人家那是什么身份,那日恐怕也是咱们运气好了碰上了,帮了咱们。你们说像人家那样高贵的身份,怎么会愿意和咱们这样的庄稼人有牵扯?”

    见王里和她娘脸上都露出赞同又失望的神色,弯弯继续道:“再说了,咱们只是帮着干活,得依靠着人家过活,哪还敢有啥要求。至于以前我跟百首在集市摆了些日子的饼摊,倒认识些人,里面也不乏有做生意的,不过可惜,差不多都是成了家的,再回头说村里,那更用不着我了,娘你可能比我还清楚。”

    弯弯娘听着叹了口气:“那就是没法子呢?”

    “这事急不得,既然你已经托人留意了,总有消息的。”弯弯安慰她。

    “是啊,娘,二妹说得有理,他们毕竟还要看别人眼色过活。这事慢慢来吧!”王里也劝道。

    弯弯娘眉毛皱了起来,很有些担心:“我何尝不知道这事急不得,可你们也知道这次的事情闹得这么大,虽然你爹想着法子在村里把这事糊了过去,但难保哪日被人知道真相,那时你妹妹还不得被人说三道四,恐怕到时候更难说到好的婆家了……”

    弯弯娘絮絮叨叨说着王小草今后的路多有不易。王里时不时安慰她两句,弯弯脑子里只闪过一句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说了一大堆,她知道她娘其实都是对她说的,最后弯弯只得道:“我们真不认识啥好人家,要不这样,等你替小草寻到人家,若需要打听啥情况的,我们力所能及帮你们总行了吧!不过你也知道我以前都不大出门,百首以前的情况更不用说了,我们也就这一年才和乡邻们关系好了,若到时候没打听到啥,你也不能怨我们才好。”

    得了弯弯的话,她娘脸上马上有了笑意,满口答应:“行,娘知道你跟百首以前不容易,到时候真打听不到啥,我们自然也不会怨你们。”

    等百首和弯弯爹,还有李光汉从田里回来,三人便回去了。

    夜里,她把这事告诉了百首。

    “既然这样,到时候咱们就帮着打听打听便是,说与娘听,让他们自个儿拿主意就行了。”

    弯弯点了头。如果王小草找的是邻村的,那就用不着她了,若她还有那好运,在镇上找一个,到时候他们再看情况,托人去打听打听便可。

第150章 元宵

    初三弯弯在家呆了一天,初四是祭灶日,该恭迎灶神回来,这天大伙儿都要守在自个儿家里,灶王爷是要差点人口的,百首准备了新鲜的果品,焚香,点烛,放鞭炮,恭迎灶神回来。

    到初五,又称破五,百首和来生将家里大扫一遍,所有垃圾全部清扫出去。一直到初七,女人不能动针线,剪刀,有孩子的更不能罚孩子。之后,大伙儿便可以相互走动了。

    到了十五元宵节,今年弯弯和百首没去镇上的寺庙,地方小,人太多,两人都不放心,不过元宵节晚上镇上有灯会,还能放河灯,所以两人决定今年就去看灯会。

    十五这天大伙儿的晚饭都特别早,等百首收拾好,院子外,村路上已经陆续有了说话声,走路声。

    关好门,三人也出去了。

    临出门时弯弯还多拿了一件衣裳,怕夜里凉,以备不时之需,而且她还拿了一块布,里面装了少许米,几粒黄豆,放在身上,说是避邪的,她这也是前几日听石头奶奶说的。

    大家伙成群结队朝集市走,一路上热闹得很。弯弯依然坐的牛车,车板上垫了好些东西,很软和。百首在前面牵着牛,元宝娘和石头娘走在车旁同她说话。

    来生和石头,元宝三人边玩边跳,一会儿往前跑,一会儿又蹲在路边,很是开心。

    走出一段路,天便完全暗了下来,幸好今夜是个大月亮,皎洁的月光照着路亮膛膛,不过为了照顾她,大伙走得很慢。

    后来,元宝娘和石头娘便提议一会儿去集市可以买了一盏灯笼,回来路上有灯能更好些。

    弯弯也觉得这主意不错。用完了还能挂家里,好看。

    有人一起说着话,一点也不觉得路程长,一行人很快就到了集市。

    街道两边铺面都挂上了红灯笼,县太爷为了增加年节的气氛,让小镇显得更加喜庆,也为显示地方在自己管辖下一片繁荣景象,命人在主要街道,还有河边树上都挂上了小红灯笼。这主意当然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不仅让黑夜增加了喜庆热闹。给小镇是添了温馨,光明。

    慢慢朝着河边走去,越到河边。花灯区人越多,比现代的夜市更加热闹,路边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这热闹的地方更少不了吃的。从一到集市,来生便拿着早准备好的铜板,一会儿买这。一会儿买那。

    莫说孩子,连她这个大人瞧着也馋起来了。

    一路走来,灯会还真和电视上有几分相像。无论大摊小摊,都摆有花灯。特别是那大摊位,花灯样式多种样,许多灯笼上还有画。或人,又或诗词。

    有可以直接掏钱买的,有些灯笼。老板故意在上面挂上一个上联,若有人对出下联,便可免费得此灯。也有些上面是字谜,猜对了也可拿走。

    若是像京城那种地方,一般都是对联或典雅有趣的字谜。花灯自然也更加漂亮。精巧。在这小地方,也不乏读书人。但更多的是目不识丁的乡下人。大家伙儿都是来凑热闹,沾喜气。

    于是,这灯谜自然也简单许多。摊主会选一些和庄稼人生活更贴切的字谜。

    弯弯对古诗词赋豪无兴趣,瞧了一两个对联便没了兴趣,然后专心欣赏起各色花灯来。百首一直紧跟她左右,生怕她有个闪失,还不停问她有没喜欢的,他送她。

    后来弯弯瞧中了一个南瓜形状的花灯,形状没啥特别的,圆圆的,像个南瓜,上面涂了颜色,有些粗糙,但它的做工却特别,双层的,外面是幅“仙童拜寿图”,里面是“莲花图”,内外交错,却不重叠,让人在观看外面的图时,丝毫不会觉得里面的图碍眼或多余。

    设计可谓独特,画可是精妙绝伦。能看出这做灯的人手艺不错,为了节约成本只得用下等的纸。

    可惜弯弯问了价,这花灯得二两银子。她舍不得,没要。

    百首却不以为然:“只二两银子罢了,难得你喜欢,再说这灯会一年也就一次。”

    “也对,一年一次,那明年我再来选。”说完,拉着百首挤出人群。

    花几百块只图买个新鲜,在现代她也不会干这事的。摸了摸隆起的肚皮,弯弯笑着道:“不就是照个亮吗?待会去买个便宜的便是,剩下的给孩子留着。”

    一提到孩子那就是一百个顺从,百首咧着嘴笑:“行。”牵着弯弯的手高兴的去了另一边。

    元宝娘和石头娘在后面瞧着直感叹。

    “以前我和我那口子刚成亲那会儿,都没见他这么舍得过。”

    “是啊,百首对弯弯那可真是没的说。”

    ……

    几个人走走看看,都没瞧中的花灯。又都是胸无点墨之人,也没赢得有花灯。不过,李大智倒解了几个谜底,李大石拿着两盏花灯,来生眼睛一直盯着他,李大石觉得他样子可怜,便给了来生一盏,来生喜得不得了,这倒省了他们去买。

    不仅李大智,还有王媒婆的儿子,李开明也得了一盏花灯,不会对联,又有喜欢的,那便只有出银子买了回去。

    除了花灯,小吃,弯弯最后还瞧见了杂耍,观看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喝彩声一阵一阵,好不热闹。

    在灯会逛了一圈,百首和弯弯,还有来生便去了河边放河灯。如荷花般美丽的河灯在忽明忽暗的河里,顺着水缓缓移动,犹如天上明亮,闪耀的星星一样璀璨,令人欢喜。

    放完河灯,来生又嚷着还要看杂耍,三人又看了会杂耍,这才慢慢离开了热闹的灯会。

    牵着牛车刚要离开小镇便遇到了与百首相熟的那两个衙役。

    一个姓谢,一个姓马,两人均比百首大。

    因佩服百首的箭术,觉得他为人可结交,不等百首开口,两人便先招呼了他。

    “百首兄弟这是看完灯会了呀?”

    看见两人百首也很高兴:“是啊,谢大哥。马大哥。”又瞧见两人身上还穿着衙役的衣裳,诧异道:“今夜该二位大哥轮值啊?”

    “是啊,这喜庆的日子,就咱两没得歇,还得当值。”谢天无奈的笑着道。旁边马雁也笑着附和。

    幸好这地方小,等灯会散了,他们还能寻着机会回家歇歇,若是京城那种地方,责任重大,连眼也别想眨。

    三人又说了几句。谢天和马雁去了河边,百首和弯弯还有来生离开了集市。

    灯会人太多,大家都自顾自的欣赏。早和元宝家还有石头家走散了。这会回去路上只有他们三人,不过能时不时遇上几个看完灯会回去的人。后来在半道上,石头家和元宝家又赶上了他们。两家人也不急,便一同和弯弯三人一起慢悠悠走回了村子。

    今夜在灯会上遇上了不少认识的人,不过却未看到王里还有王小草。也不知道几人究竟有没来。

    过了元宵节。年节的气氛就淡了。而正月过了没多久,梅子便生了,是对双保胎小子。王宝山一家高兴得嘴都合不陇了。也算梅子运气好,生产过程没出啥意外,不过就是折腾了她一天一夜。

    宝山爹给两小子一个取名叫王大宝,一个叫王小宝。很有意思的名字。

    村里生男娃的不少,不过一生就俩的可是几辈人都没出一个,这可算是杨家村的一个喜事。

    到了孩子满月酒这天。村里人几乎全去了,瞧着两个粉嘟嘟的孩子别提有多可爱,人人见着都夸。

    唯有兰花娘一幅不以为意的模样。想要的人一直得不到,没花心思的人却一得得俩,怎么能不让她心里隔应。当着宝山娘的面不好多说什么。背地里冷嘲热讽,笑梅子生再多儿子。还不是再嫁妇。

    人人都说她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她自己却不承认。等到了满月酒那天,跟着大伙一起看了两孩子,虽说是双胞胎,两小子一点也不瘦,眉眼和梅子有几像,长大一定是两俊小伙。

    兰花娘瞧着瞧着眼睛就离不开了,等没人的时候却悄悄拉着梅子问她有啥生子秘方?她不求一生俩,只要一个儿子就行了,弄得梅子好不尴尬!

    村里这两年关系缓和了不少,好些人因为跟着弯弯每年要去两次庄子上帮着干活,平时不怎么交流的人,或多或少有些小矛盾的人都亲近起来。遇上梅子生了双胞胎,大家都来帮忙,宝山家的亲戚见了,直夸杨家村的人热情。

    元宝娘和石头娘更是在帮忙之列,弯弯身子不便,便一直在屋内陪梅子说话,俩小子长得一模一样,吃完奶就呼呼大睡,谁看了都喜欢。她没去抱孩子,一是自个儿现在身子笨,还有便是当初王里生了的时候,她娘曾提醒过她,双身子的人不能去抱别人家的奶娃。

    所以,她坐在旁边,等两孩子醒了,她就拿东西不停的逗孩子,可惜这才一月的孩子除了吃便是睡,对其它东西并未太多的反应。

    家里热闹,进来看孩子的自然也多,大伙儿都说这俩孩子长得整齐,以后长大肯定是个俊的。后来梅子就跟弯弯说:“其实我也没多的希望,只盼孩子能健康快乐长大,以后能生活的幸福就好。”

    弯弯不由点头。

    怀了孩子她也才理解为人父母的感受,真不在乎孩子以后是否真的成龙成凤,是否能给自己一个安逸的晚年,只希望他能快乐健康长大,以后有个幸福的家。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

    世界上只有幸福是最难奢望的。

    开春后,天也渐渐暖和起来,弯弯脱下厚重的棉袄,以前的衣裳已经穿不了,百首到集市特意替她做了一件宽松的,一件并不够,怀孕时候穿的衣裳都很肥,怕以后穿不了,她不想浪费。需要换洗的时候,便将百首的衣裳套在身上。

第151章 春暖花开

    虽然脱下厚重的衣裳,她并没有轻松,平时做起事来反而更笨重了。每天也不干事。吃过早饭先在院子里转转,若有衣裳要洗,便洗衣裳。要是有人,就在门口和人说说话。

    要是遇上晴朗的好日子,吃过晌午她便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直到整个人开始昏昏欲睡,然后再进屋小睡一会儿。

    每次午觉她最少要睡一个时辰,大多时候是两个时辰。可睡得久了,夜里躺床上就老睡不着,后来百首替她瞧着,到一个时辰准时叫她。夜里的情况才好了些。

    春耕的时候大家开始忙着地里,所以有时候她在门口老久遇不上一个说话的人,便朝着田地走,大家看见她,就一边干活一边跟她打招呼。

    “二妹啊,你这是要去哪呀,这边都是田地了,路不好走?”

    要不然就是“百首家的,一个人啊?没让百首陪你呢?来生那臭小子又独个儿玩去了?”

    虽然都只是简单的几句,却让她感觉到温馨,让她在这个世界越来越有归属感。

    后来慢慢的,只要百首回来没瞧见弯弯,出来不用多问,大伙就直接告诉他弯弯可能去哪了。因为村里好走的路也就那一两条道。

    家里她帮不上啥忙,来生又是贪玩的,等村里人都把地的活干完,他们家地里才忙完。百首把山上的地都种上了玉米,后来择了一日空闲,百首带着来生去集市买了两头小猪回来。

    都说这缘分是奇怪的东西,想找啥的时候偏找不着,不想的时候他自个儿又出现了。

    那日在集市百首终于见到了那位给来生东西的老头。用老头形容很不贴切,更准确的说是位老先生。

    五十来岁,一身青色长衫,举止端庄。说话有礼,不卑不吭,隐隐中还带着些高傲,一看就是个有见识,不同与他们的人。与庄稼人相差十万罢千里,而且还面生。

    最重要的是,他对来生说话,买东西,眼里都透着真诚,怜惜。百首还细细观察过。那老者对来生说话不是那哄骗的口吻,而是带着一些长者的教育。

    当然,老者也和百首见了面。说自己无意中认识来生,来生虽智力不足,却是个心地纯善的孩子,不知怎的他就和来生投了缘,很喜欢来生。还夸来生是个好孩子。

    又得知百首并不来生真正的亲人,却将他照顾的如此好,甚是佩服百首两夫妻的为人。而这谈话中,百首只知道这老者并不是小镇上的人,家住县城,其它的一无得知。每当百首有意问起时。老者有意无意的回避了。

    而老者对百首言语中的客气也让百首有些奇怪,这种客气并不是因为他所说的对两人收留来生的佩服,带着另一种让人无法言语的怪异。

    与此同时。村里又有件不大不小的事。

    李大智还有王媒婆的儿子李开明,还有杨俊奇开始到镇上的私塾读书,三人都准备参加今年秋季的乡试。

    李大智原来参加过乡试,在院试那关没过,所以没有中秀才。这一次他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考中秀才,不然无颜面对乡亲父老。面对家中的父母。

    这时候的人只要能识字的,都能让人高看一眼,若是中了秀才,举人,那出头之日是指日可待了。

    李开明和杨俊奇都是第一次,两人的家里自然是又高兴又觉得有脸。

    王媒婆每天都是笑盈盈的,跟人说话三句离不了读书识字。而俊奇娘虽表现的没那么明显,但每日见她在村里走动越来越多,便知心情不错。

    自从跟弯弯家闹分房后,俊奇爹还是一如既往该干啥干啥,平时不多说话。而俊奇娘知道自己理亏,那件事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好长日子,她也甚少出去串门子了。这会儿家里有了好事,还是人人羡慕的,俊奇娘顿时觉得自己家比别人高出一些,脸上也有光,若俊奇到时候真中了秀才,全村的人肯定得来巴结他们一家子。

    大伙都明白这理,于是她出去和大伙闲话时,也再无人有意无意的嘲讽,人人都想着要先和她套好关系。

    相对来说,大智娘可就淡定许多,有人问起,她也淡笑说:“孩子的事他自个儿知道,若真中了,我们替他高兴,若中不了,反正他也识字,到集市寻个啥活便是。”

    背地里,她却暗暗祈求老天爷能让李大智考中。

    三月春暖花开,树木花草都长了新芽,王宝山山上的那些果树今年长得也好,花苞比去年多,到时候结的果也比去年多。

    王宝山很高兴,拉着百首去山上看了一回。

    他现在是儿子有了,果树也有了起色,等将来果子熟了拉出去卖又是一笔收入,总得来说过得比以前好。

    而村里另一个得了百首帮助的人王青山生意也是越来越好,百首教的多种编篓法,不仅好看还新奇。他自己又是个爱琢磨的,后来想法子上了颜色,虽说成本高了很多,但那些大户人家喜欢有色精巧些点,现在已经有了几个固定的老主顾。又娶了媳妇,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都是念恩的人,王青山只要自个儿琢磨出新花样,准会送两个到弯弯家,有几次遇见弯弯娘去买篓子,他也是没要钱的。

    现在村里就这两家日子一下有了大改变,大伙儿都羡慕着,对百首和弯弯也是更加的热心,讨好。

    家里养了小猪,百首每天要去山上割猪草,有空的时候还到山上打打猎,村里人人见了他都远远的就跟他打招呼。

    夜里回想起以前的日子,他还有些嘘吁不已。

    春笋也该挖了,百首去山了挖了一次笋,背回来时弯弯瞧了瞧,又鲜又嫩的,就这么看着胃口也大开,说了句:“这笋该好吃。”

    晚上百首立刻就做了个笋宴:笋炒肉。春笋肉片汤,笋烧肉……只要是跟笋有关的,他全做了,一连吃了三顿春笋,弯弯再也吃不下了。

    怀孕的人口味都很怪,男人哪清楚。

    百首还是每天很积极的准备饭菜,弯弯又不忍心打击他,便说了句:“家里存的辣椒花椒不多了……”寻了理由让他上山,待他一走,弯弯立刻将剩下的笋送了人。

    第一日他只摘了些青花椒回来。一看家里笋都没了,这会儿便有些会过味儿来。第二日,主动又去了山上。不仅摘了花椒,还有辣椒,背篓装得满满的,手里还提了两只猎物。

    刚下山就遇上了李大石。李大石看见百首很高兴,热情要帮着他提东西。

    弯弯站在路边和人说话。远远就瞧见百首从山上下来了,和人道了别便朝着百首走了过去。

    百首一脸笑意的看着弯弯,朝她扬了扬手上的猎物,意思便是今晚可以吃野味了!接着把背篓放下来给她看:“……不好找,我寻了好些山头才找到这些,不过这几日山上的笋倒是又多又新鲜。”

    一旁的李大石就惊讶的问他:“百首兄弟。有很多……多笋吗?你杂不挖些回来吃……呢?”

    百首看眼弯弯,笑着道:“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吃过了,要不你去挖吧!”

    李大石立刻摇头:“算……算了。我们家都吃不来那苦……苦味的……”然后结结巴巴说起自家做菜不如弯弯家有一套。

    后来百首就问他,要不要拿点辣椒和花椒回去,李大石又摇头,表示家里做菜都习惯了平常那样,让百首和弯弯留着自个儿吃。

    弯弯突然就觉得。为啥有缺陷的人总比旁人好相处,会做人。若换了其它人。就算家里不用,定也会向弯弯要些花椒和辣椒的。

    三人边走边说,半路上瞧见王青山俩夫妻站在路边说话,李大石二话不说带着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